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末皇戚-第1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既然不知道这里面的阴谋,鲍鸿能做的,就是尽量各处不得罪,将他的本分任务完成便可,多年的政治经验,告诉他若是能查出案件原委,那就去查,查不到的话,便只能慢慢和稀泥,再随后混完他的任期外调,脱离这个火坑了。
三辅的事情还未传至凉州,引起凉州州郡震动,归义城北五十里外,一场注定日后要令羌人胆寒的对战,即将开始。
汉军偏师主将黄忠,率领麾下三千余骑,在此坐等凉州援军,苍茫大地上,汉军三千余骑,毫不因敌军人众而怯敌,他们的心里,只有用战绩,来向天下证明,他们这支装备马镫马蹄铁的伏泉麾下亲信骑兵,会有如何恐怖的战力。
“杀!”
“杀!”
“杀!”
……
“轰隆隆……轰隆隆……”
随着黄忠一声令下,三千余汉军骑兵,大吼着冲锋向前,夹带着马蹄铁的万只马蹄,如同炸雷一般,带出一阵地动山摇,令得对面的羌人骑军,无论是将领还是兵卒,皆是面面相觑。
羌人自小牧马,这是他们平生第一次感觉到什么叫千军万马,天翻地覆,实在是马蹄声太响了。就是他们这些自小养马,有的见过数十万马匹的羌人,都没听过这样的声音,真的是太夸张了。
当然,此刻局势,对于一直自大,无视黄忠麾下骑兵的无戈太剑而言,就算是汉军把天震破了,他也不会因此惧怕。羌人自小控马,战力怎么会是这些班门弄斧的汉人可比的?比起骑兵,汉人实在是差远了。
“杀!”
“杀!”
“杀!”
……
无戈太剑一声令下,三千骑湟中羌、七千余骑烧当羌嘶吼着羌胡之语,向着汉军冲锋而来,你要战,那就战!
不过这一次,羌人明显要和前番王国、宋建见到黄忠麾下骑兵一样,因为他们在人数上的优势,而出现的自大而后悔。
两军约至百步远时,黄忠便已率先取出短弓,弯弓搭箭,后面汉军骑兵见此,也纷纷弯起弓来。
这一幕,令得对面的羌人纷纷惊讶,汉军这是要干什么,百步就敢射箭?真当自己无所不能吗?
只是,片刻之间,他们就要对此接受了,只见漫天的羽箭,攒射而来,然后飞速落在了羌人骑兵的阵型里。
“骑射?百步之远?”无戈太剑将面前的羽箭打落后,听着耳边不断中箭倒地的族人骑兵的喊叫声,震恐道:“汉军皆神射乎?骑射百步?”
实在是太恐怖了,对无戈太剑而言,如果汉军一直可以百步之远射箭,那样的话,他们还怎么和汉军对战?
其实,汉军并非都可以百步射箭,只是黄忠作为一名身经百战的骑兵将领,自然知道百步射箭,随着两军的相对冲锋,完全至于要有七、八十步的射程,就能将羽箭在有效的射程里,送入对方的阵营。
一轮箭雨之后,又是一轮,无戈太监欲哭无泪,两军如今尚有六十多步远,他们本族的骑兵,只有少数最好的射手,能够将羽箭还击对方,其他人只能干瞪眼,忍受着汉军的羽箭。
好在,只要再过一会,待到汉军进入本部射程,以及之后短兵接刃,他们肯定可以用人数优势将这支汉军全部消灭,任凭汉军战力再强,也无法改变两军的人数差距。
然而,待两军近五十步,无戈太剑都下令麾下骑兵持弓反击时,对面的汉军,再一次的举动,彻底将他的下巴惊调了。
却见,汉军并没有近身接战的意思,而是转移方向,从羌人骑兵侧翼笔直飞冲,然后就在羌人不可置信的目光中,站在马上,而后持弓对着他们射箭。又一次,在羌人不能反击的情况下,将一支支锋利的羽箭,全部射入对面羌军阵中。
战势,自此变成一边倒,汉军从一开始,就得到黄忠的命令,决不和羌人近战,就靠着他们弓箭的射程优势,一点一点的耗死羌人。
事实正是如此,没有马镫和马蹄铁这骑兵利器的羌人,根本无力对抗汉军这般无奈的战法,任凭羌人如何叫唤汉人无耻,但他们始终都被汉军紧紧压制。
反观汉军,对于这一战,黄忠早有所料,准备了足够数量的羽箭,彻底将这场对决,变成了一场马上步兵的射箭大赛,只是,汉军永远是那进攻的一方,而羌人,只能承受。
终于,随着羌人伤亡过半,无数羌兵再也承受不了这般压力,不顾无戈太剑等人的命令,率先离去,一个接着一个,最终就连无戈太剑,也被亲信裹挟逃走,这场没有悬念的战争,根本没有羌人有反抗的想法。
至于汉军,也没有追击的想法,黄忠见好就收,在将一些因为非战斗减员的汉军收敛,取走马镫马蹄铁后,打扫完战场,就此东返陇西郡。
是役,汉军自损四十余人,有八人不幸被流失击中而亡,其余轻伤,而万余羌骑,死伤六千余。
此战可谓大胜,再有前番黄忠收复陇西,击杀王国、宋建之战,伏泉麾下这支精骑,可谓是震惊天下!
————————————————————————————
注:历史上诸葛亮七次北伐,其实就只在祁山出兵两次,所谓“六出祁山”其实不过是罗贯中虚构的,毕竟第二次北伐那么有优势,又花了那么多时间,都没拿下陈仓,对于实力最弱的蜀汉来说,在陈仓死磕,是非常不智的
第六百二十四章 割肉般的考验
黄忠偏师又创大捷的消息,快马传到允吾县后,伏泉当即大喜,就欲执笔向朝廷表功,毕竟前番大败韩遂的捷报才刚送走,现在就又有一件大功出现,实在是对他而言太好了。
伏泉麾下的一应文武,知道这消息后,一边大赞黄忠的名将之风,另一边也就是拍伏泉这个上官的马屁,重复着伏泉是什么“本朝霍耿”的名将说辞而已。
说实话,这些话伏泉来到此世,听得够多了,但心里面也在嘀咕他们不会换个说辞的同时,也还是对于这些恭维忍不住的喜欢。
只是,高兴还没有多久,当右扶风的来信传来允吾县时,彻底将伏泉的好心情,给打碎了。
“啪!”
允吾县县署大堂里,伏泉重重拍案怒道:“三辅之地,竟有贼人劫掠朝廷要犯,真胆大妄为!胆大妄为……”
堂下一应凉州文武,眼见伏泉发怒,皆低头不语,不敢出声。张玄对伏泉的劝兵之语,不少人都有所耳闻,深知此事关系重大,内中肯定别有阴谋的他们,自是明白伏泉动怒的原因,毕竟这事情一旦经过有心人传播,那可就说不清楚了。
想想看,若是京师雒阳的皇帝和百官公卿知道,原本劝诫伏泉带兵清君侧的张玄,竟然在押运途中,被人劫持而走,那该是什么样的心情?
且不说百官公卿和皇帝,对于手握重兵的伏泉传出清君侧谣言时,就已经有所警惕了。毕竟,在这件事情之前,朝廷里也传出伏泉和韩遂私下之间联系密切,伏泉在凉州刺史的任上,有明确的养贼自重的嫌疑,在加上现在传言说他要清君侧,这消息也是可信度极高。
若是张玄没死,安然送回廷尉受审,这事情就不需要怀疑了,现在就是连伏泉准备要靠着张玄自保,向朝廷证明自己清白的人证,都被劫持,这无疑就让他们对于伏泉更加怀疑了。
本来,在他们眼里,一旦张玄送入廷尉,以大汉廷尉的手段,他就是想说谎,也不会给他机会,到时候一经查证,自然就知道这事情是张玄故意为之,还是伏泉早有预谋。
这样的话,关于伏泉是忠是奸的问题,也是一眼可明,现在,连张玄这个事件源头都没了,原本就深处流言旋涡的伏泉,自然就更加危险了。
就算是皇帝以前再信任伏泉,现在经过连番变故,也不敢说他会毫无保留的信任伏泉了,更不会像是现在这样放任伏泉掌握凉州重兵戍边,虽然现在凉州叛乱未定,临阵换将满朝诸公不会犯此大忌,但起码要加以限制才是。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远在京师的百官公卿,知道张玄被劫后,皆是对伏泉狐疑不已,若非此刻凉州战事已到关键时候,汉军正在金城郡和叛军对持,否则,恐怕早有无数人会提议朝廷,将伏泉从凉州调出,分开他和麾下兵马的联系了。
朝中群臣如此,宫内的皇帝刘宏,也同样得到消息后,不得安宁。第一时间,刘宏就想要将伏泉调离,毕竟这是一个有力污点的臣子。谁也不知道伏泉要谋反的消息,是真是假,但对于皇帝而言,谋反这事情是宁可杀错三千,也绝对不会放走一个的,若非是凉州现在的局势需要伏泉,恐怕伏泉的凉州刺史位置还没坐热乎,也就要离开了。
“让父,张处虚劝兵伏流川一事,该当如何?”西邸之内,面色阴冷的刘宏,对身边的亲信张让问道,伏泉手握西州重兵,处置稍加不慎,便有可能出现大祸,所以他一时之间也是难以决断。
“回禀陛下,伏凉州国朝忠臣,当不至有此逆心。”张让早有准备道,深知皇帝性格的他,知道刘宏对此时定然处理不决,因此早就打好了存稿。
果然,这话一出,刘宏摇头道:“话虽如此,然此事委实令朕难安。前番朝中便有伏流川与韩逆密谋之言,今日又有张处虚劝兵入京一事,两番流言,不可不察。所谓‘枳句来巢,空穴来风’,伏流川手握西州雄兵,非长久之事也!”
张让闻得此言,随即悄声道:“陛下,若如此,不如选取良机,调其入京为官,其若无兵,当无大患!”
刘宏点头认同道:“此言有理,临阵换将,并非良策。如此,待其平定凉州叛贼,便调其入京,凉州诸军,另选良将统之。”
这话说出,却是令张让错愕,他可是想现在就把伏泉调走,好令派亲信代替伏泉,毕竟,现在谁都看得出来,叛军形势不如从前,只要选一个不是饭桶的人代替伏泉,肯定也能平乱。对于现在的何进和张让来说,他们现在的第一目的,就是让伏泉失去兵权,这样才能剪除其一翼,同时再利用谋逆流言,使得皇帝对伏泉彻底失去信任,如此徐徐图之,以何进如今再有党人士人的加持,何愁“史侯”刘辩不能争得皇太子之位?
所以,张让连忙回道:“陛下,伏流川掌兵日久,兼有其与韩贼谋逆之嫌,若其养寇自重,长此以往,日后何以制之?”
“不知让父有何策?”闻得此言,刘宏也是一慌,他适才只顾着西州战事,却是忘了若是任由伏泉控制凉州,还真有可能让他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见此,张让心中冷笑,便欲说话,只是,还未开口,便见赵忠慌慌张张的跑了过来,气喘吁吁的大喊道:“陛下,北疆生事,北疆生事……”
“啪!”
“何故如此!成何体统!”
本来刘宏心情不好,现在又见到赵忠如此,当即拍案大怒道,一下子就把气喘吁吁跑来的赵忠吓了一跳,当即跪地求饶道:“奴婢知罪!奴婢知罪!望陛下息怒!望陛下息怒……”
这边张让见此,也顾不得说出心里话,连忙为了保住同党赵忠道:“陛下,赵常侍如此急来,冲撞圣颜,必有要事,望陛下息怒,且听其所言,再行处置。”
数刻之后,刘宏面色稍安,想起赵忠也是宫中老人,不会这么不知礼数,这才忍住怒气道:“尔有何事?”
赵忠闻言,如蒙大赦道:“回禀陛下,北疆急报,故中山相渔阳张纯,与同郡故泰山太守张举及乌桓大人丘力居等连盟,劫略蓟中,杀护乌桓校尉公綦稠、右北平太守刘政、辽东太守阳终等,众至十馀万,屯肥如。如今,张举贼子大逆不道,妄称天子,贼子张纯,自称弥天将军、安定王,移收州郡,昭告天下,云举当代汉,告天子避位,敕公卿奉迎。”
“啪!”
此话说完,当下便令刘宏大惊,拍案怒道:“张举、张纯贼子,大逆不道,其心可诛,其心可诛……丘力居胡虏狗辈,当杀!当杀……”
随着一阵阵愤怒的大吼传遍西邸,无论是张让、赵忠,还是西邸内的其他寺人宫女,全部跪下,低头不敢直视皇帝刘宏。
很快,他们又听到刘宏说道:“‘非吾族类,其心必异’,今日方知为何段纪明、伏流川举屠刀于异胡,杀!此等反复胡狗,当杀!”
语气里,刘宏的声音稍有缓和,埋头在地的张让,听到此言,顿有所感,知道刘宏怒气已消。移动了一下跪着的腿部,张让悄悄用余光瞥了眼刘宏,见到刘宏脸色安好,这才心中大定。
之后,张让起身缓缓道:“陛下,北疆乱事,当务之急,应选派良将,抽调精兵剿之。不然,任由张举、张纯叛军十万之众,为祸北疆,则后果难料!”
作为皇帝的亲信,张让虽然想调伏泉离开凉州,但是面对危害大汉北疆的又一次叛乱,而且又是称帝建国的大乱,深知和大汉皇室唇亡齿寒的他,这时候他自然知道该如何取舍。
“嗯!”刘宏点头认同道:“让父所言有理,传令百官,速速召开朝会,商讨讨贼事宜。”
“诺!”张让得令,连忙回应,而后转身离去,去宫外派人通知百官公卿明日召集朝会,讨论讨贼事宜。
眼见张让走后,刘宏面色冷冷的看了一眼西邸诸人,随后不顾身份的大吼道:“滚!都给滚!滚……”
在场的西邸众人,不敢得罪此刻暴怒中的皇帝,皆是低头离去,留下刘宏一人,独自呆在西邸生气。
次日朝会,大汉朝廷在太平道举事以后,又一次召开了平乱的朝会,而且这一次不一样,和太平道的张角等逆贼不同,张举、张纯等人直接称帝建国,宣示代汉,这无疑在挑衅大汉的威信。
而刘宏初次听到张举、张纯叛乱大怒的原因,也正是于此,对他而言,得位之时,本就充满了政变,因此对于威胁其政权的,无论是党人士人,还是太平道这些,都是毫不犹豫的该禁锢毁灭,就禁锢毁灭,绝不给他们多余的机会。
若不是现在党人等在剿灭太平道出力甚多,而且势力短时间内,已经到了中枢不能治的情况,刘宏说不得就在考虑想办法来一次“第三次党锢之祸”了。
朝会讨论的内容很简单,就是调兵遣将征讨张纯、张举等贼,一番紧密讨论,当下就令冀州牧皇甫嵩、和现在因为剿灭太平道之功,担任护乌桓校尉的公孙瓒,两面夹击张纯、张举等贼。
当然,二地兵马,对付号称十万之众的张纯、张举,还是有些不足,毕竟,虽然皇甫嵩麾下尚有不少劲旅的,但是在太行山内的黑山军张飞燕所部,还是令朝廷诸公放不下心,生怕他们会利用这次机会复叛,所以又从其他地方调兵。
首当其先,便是刚刚在青州剿灭泰山贼十分有效的降贼中郎将伏德所部,他们的战果已经说明这是一支可战之师。
接着,考虑到叛贼所部有不少乌桓骑兵,北方地势开阔,这些骑兵危害很大,可是此时幽、冀二州,因为连番抽兵,骑兵不足,所以必须还要准备骑兵。
而并州因为也要防范张纯、张举还有黑山军,加上前番为了支援凉州,也抽调了骑兵,所以骑兵如此算来,也稍显不足,故而朝廷又下令继续从南匈奴抽调胡骑讨贼。
如此这般,在兵力上,大汉的优势也就完美了,不过,对于心中尚有其他心事的刘宏而言,这还不够。
在朝会的末尾,刘宏又出乎意料的下令,以如今凉州战事汉军把握优势为由,下令伏泉将原本支援凉州的骑兵派出北疆,并且要他从凉州铁骑中,抽调人马,补充受损兵卒,将原本支援的一万铁骑,原封不动的送入参加北疆讨贼战事。
这道旨意,其实初时是颇为令满朝公卿百官不解而震惊的,毕竟凉州战事未结,即使现在汉军掌握很大的优势,但也不能如此肆意妄为。如果现在就要抽调边军主力入中原平乱,这从另一方面来说,也就是相当于自减实力,主动资敌的行为,终究若是因为凉州汉军缺少骑兵和叛军对战的话,说不得会给叛军再次崛起的机会。
本来,此事就有不少人想要反对,临阵分兵,说来也是兵家忌讳。只是,当他们都想到刚刚传来的张玄被劫一事后,都忍住了冲动,皇帝不可能不知道这般调兵对于凉州的危害的,但考虑到现在凉州刺史伏泉手握重兵,而朝廷又没有绝对证据证明他有谋反嫌疑,似乎只有这样,慢慢削减他的实力,才能达到皇帝心中就算伏泉会反,也危害不了大汉社稷的目的。
因此,这种按理来说应该遭受群臣反驳的昏庸之见,竟然出奇的无人反对,就是伏泉伯父伏完,对此也是出奇的冷眼,一点儿没有为凉州军可能会为此势弱,甚至有可能会败北而求皇帝收回成命的意思。
终究,即使伏泉因此败北,但也总比他手握重兵,从而被皇帝猜忌强,而皇帝这般一点一点割肉的行为,又未尝不是对伏泉的考验呢?
第六百二十五章 抢先决战
张纯乃是渔阳大族出身,曾为中山郡太守,之所以曾经的汉室忠臣,会突然反叛,其实也和伏泉有关的,当然这事情虽然和伏泉相关,但是他自己都不知道。
这事情的起因,就是伏泉向朝廷求援,掉精锐骑兵入援凉州,对战叛军,平定叛乱。
当时,朝廷从并、幽二州汉军中,一起调了四千汉骑,再加上南匈奴、屠各、乌桓等胡族的六千胡骑,驰援凉州。而张纯听到这消息,便自请为将,只是,却被朝廷选派兵马的官吏拒绝了,至于原因自然是他们不想多事。
对于张纯能力,这些官吏也不太了解,自然不敢胡乱答应张纯请求,否则,若是张纯能力不行,坏了平乱大事,他们这些举荐人不也要跟着遭殃?
不过,如果是像公孙瓒、徐荣、刘备、张飞这些,在前番剿灭太平道黄巾蛾贼中,立过大功的幽州将领自请将兵,那些官吏还是很愿意答应的,终究证明自己的将领和没证明过自己的,有着两种待遇。
正是因为如此,被朝廷官吏拒绝,张纯心怀忿然,愤懑不已。而后又有乌桓不少部落大人,不满大汉朝廷连番征调乌桓胡骑作乱,这一下子就让心中怨恨的张纯找到了报复的路子。
于是张纯私下里与前泰山太守张举约见道:“今乌桓既畔,皆愿为乱,凉州贼起,朝廷调兵西援,北疆无兵,又雒阳人妻生子两头,此汉祚衰尽,天下有两主之征也。子若与吾共率乌桓之众以起兵,庶几可定大业。”
这段话里,张纯用了雒阳出现的婴儿有两个头的怪事,用后世的话来说,那婴儿就是概率极低的连体婴儿这样的怪胎。这种事情在后世有着科学的方法解读,但在如今因为谶纬之言,令得整个大汉百姓都非常迷信的时代来说,相信天命的他们对于这种奇异的事情,都认为是不祥之兆,是上天有警示的预告。
而张纯也正是利用这一点,用新生的婴儿有两个头颅,寓意天有二主,进而再用在雒阳出生,用歪论衍生出如今天下将有两个天子的意思。
张举和这个时代的百姓一样,同样非常信天命,听张纯这么一说,立马就信了,并且还傻乎乎的以为天命就应在他的神身上,于是立马就答应和张纯结盟联合,准备叛汉自立……
此两人皆曾为二千石郡守大员,家族也是北疆渔阳的大族,同时又对乌桓非常熟悉,二人很快便和丘力居等乌桓部落联盟,约定起事。
随着计划已定,张举着人勾连丘力居,一并起事,发兵攻蓟下,燔烧城郭,虏掠百姓。叛乱太过于突然,众官吏一时不察,被害者不在少数。蒙难者计有护羌校尉箕稠、右北平太守刘政、辽东太守阳终等人。因此事大,大有祸及北疆,再复前番太平道举事的叛乱规模,同时直接称天子建国,令得天下为之震动。
伏泉在凉州知道这消息时,也已经是朝廷下旨,快马传信,让他准备骑兵,调去驰援北疆之后了。
说实话,对于张纯、张举叛乱,伏泉一方面愤怒的同时,也是十分庆幸。愤怒自然是因为二人在国家尚对付异族之间,在国内插刀子,庆幸正因为是他们的起兵,才能让伏泉不需要担心因为张玄之事,他会有什么意外发生。
皇帝刘宏的心思,为官多年的伏泉还是能猜得出一些,无非是慢慢削减自己的实力,直到凉州叛乱平定后,将自己削弱到不会威胁到他统治大汉天下的地步。
当然,这样看似对伏泉不利,毕竟他手下的兵马会不断被皇帝牵制,但有一点,如果能就此打消刘宏的疑虑,让他不会对伏泉失去信任,将伏泉的凉州刺史拿走的话,被刘宏慢慢割肉,伏泉还是十分庆幸的。
毕竟,就算他麾下的凉州精兵被分去大半,但对于有着马镫马蹄铁的伏泉来说,一旦有变,以凉州马匹的数量和适合做骑兵的合格青壮来说,他可以轻易之间,组建起一支令得凉州甚至整个大汉天下都颤抖的骑军。这样的话,与分兵相比,伏泉也就是少了凉州境内的半数兵马而已,他也不需要担心被人陷害,将这好不容易得到的凉州之地拱手让人了。
只是,话虽如此,凉州的一万骑兵也不是这么轻易就能送出的,毕竟,现在尚在临羌县盘踞的近四万人的叛军,伏泉不用尽全力对付,根本战胜不了。
而且,这几日里,据一些主动投诚的汉人豪族的交代,叛军已经内讧,汉人叛军领袖韩遂,竟然主动舍弃凉州,要带人去西域。
韩遂的退缩引起了羌人的不满,他们为此分裂,羌人在连番大败后,又将部族青壮征集,准备固守临羌。而韩遂,现在则是一心在武威准备西进的准备,彻底不打算在凉州盘踞了,正是因为如此,那些不愿意和韩遂去西域,也不愿意给羌人效命的一部分凉州豪族,最终悄悄的前来允吾县向汉军投诚,也正是因此,伏泉才知道这消息。
伏泉当然知道叛军分裂,韩遂去西域,对凉州局势意味着什么,这就代表了他所面对的敌人会缩小大半,正是他和一部分叛军决战的时候。
抉择一番,伏泉还是选择先打势力最强的羌人,至于韩遂那里,他的兵马不多,只需要留下部分兵马戒备其军便好。
无论是韩遂到底是真的去西域,还是有什么其他的图谋,他现在的兵力,还真不需要伏泉有太多的忌惮。就算韩遂想在汉军和羌人决战之后,派兵进攻凉州,从而坐收渔翁之利,但对于兵力上已经有优势的伏泉而言,他除非还能变出几万兵马来,否则,韩遂也掀不起太大的浪了,一句话,大势在汉,他已经失去“势”了。
当然,伏泉没有先去攻打势力相对弱小的韩遂,其实也是别有目的的,这目的自然是他听主动投诚的汉人叛军说出,韩遂打算进兵西域,靠着西域的富庶养兵,再图他策。
正是因为韩遂要做伏泉一直想做的收复西域的战略,伏泉才不会先对他动手,毕竟,若是真能让这韩遂带兵打西域,这不就是变向的帮他完成那些心愿吗?
而且,自己不打韩遂,让韩遂主动和西域的那些胡人消耗,也能让他知道现在西域方面的实力,随着西域与大汉断绝了太久,大汉对于现在的西域局势和那里的军队战力,也是已经知之甚少了,若是能够让韩遂带着叛军去试探一波,倒也是不错的选择。
因此,伏泉一面上报朝廷,以战事进展正酣,将尽快准备骑兵入援北疆,拖延朝廷一番时;另一面,那就是整编兵马,直接向临羌县进攻,他要和临羌县的叛军决一死战,将他们彻底打垮,这样凉州之地,就算送出一万骑兵,也没人能对他构成威胁了。
不过,如此为之,也相当于变相资敌,毕竟这是放纵韩遂去西域,如果真让他控制西域的话,说不得还真有可能让他成为西域之主,掌控富庶的西域也不一定。
考虑一番后,伏泉还是决定原来的计划,当下打羌人最自己最有利,谁还管其他,再说,韩遂能不能打下西域也不一定,若是他拿下了那也更好,大不了直接招安他不就行了,反正历史上这家伙到底也是一个盘踞一方的军阀,难对付之极。
大计已定,剩下就是准备,汉军本就是一路推进到允吾县的,而且战前也准备了很长时间,后勤供应自然不缺,剩下的只是各地兵力调动问题。
故而,在准备数日后,伏泉将原本关羽所部的骑兵,归入帐下,在从各地抽调兵马后,点齐马步大军四万,从允吾县直接杀奔临羌县,而在武威郡逗留的韩遂,则是让黄忠率领麾下精骑以及马腾调派凉州其他兵马,监视戒备其众而已。
中平三年,夏,西北天气酷暑难耐,汉军再发动了允吾之战后,又一次奔赴临羌,与临羌县的近四万以羌人骑兵为主的叛军,在临羌县以东,广茂的平坦土地,进行着凉州平叛战事里,最大规模的决战。
烈日当空,无论是汉军还是叛军,皆披坚执锐,即使他们的身上已经流满了汗珠,此刻都不敢有一丝戒备,因为他知道,也许下一刻,便是他们人生中最后一次见到那天上的太阳。
对面,汉军列阵以待,他们衣甲鲜明,军阵纪律森严,叛军骑兵只觉阵列森森,杀机盈野,一股腾腾杀气扑面而来,这种气势比他们以往所见的凉州汉军还要恐怖,一看便是精兵中的精兵。
“今日方知韩文约为何如此忌惮伏流川,此獠不仅功于计谋,麾下步骑军阵,亦骁勇劲旅,真大患也!”
叛军中军,无戈好剑望着对面的汉军,眼神忌惮道,他一直以为伏泉之所以能够屡屡战胜他们,多数都是其喜欢玩弄计策,现在看来,伏泉更会行军布阵,这种人无论是在哪里,都必将是兵家大敌。
一旁的无戈太剑突然插嘴道:“兄长,黄忠此獠未至。”
“嗯?”无戈好剑突然欣喜道:“当真?”
“确定无疑!”无戈太剑十分肯定道,当然,内心中,他没有说似乎汉军的骑兵和黄忠的那支骑兵在装备上有些不一样,但具体不一样在那里,他还没有想出来,实在是那日被黄忠打败,让他亡胆不已,至今都没想明白。
“哈哈哈!”无戈好剑大笑道:“伏流川妄称名将,此番大战,黄忠麾下精骑却不调来,自取死路尔!来人,吹号,进攻!”
对于无戈好剑而言,在从无戈太剑口中知道,汉军有一只三千余骑射近百步的精锐铁骑时,当时对他而言是崩溃的,因为如果汉军有这样一只骑兵在,无疑会和现在本就处于劣势的叛军,带来更多的麻烦。
幸好,伏泉不知道是吃错什么药了,连这支精锐骑兵都没带,无疑给无戈好剑降低了很多难度。当然,如果无戈好剑知道,伏泉之所以没率领黄忠那支骑兵,完全是不想让马镫马蹄铁的事情过早暴露,那他就不会这么想了。
甚至于,伏泉为了保密,直接让黄忠率兵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