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末皇戚-第1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大将军何进之后,便进宫,上书曰宜解党禁。
  刘宏身前案上有两叠奏章,皆二尺余高,一是各地奏报,二为党锢开脱。朝中公卿大臣皆言宜解党禁,如今连大将军何进也是这般说,刘宏心知再不能视而不见,转问中常侍吕强。
  吕强回道:“党锢久积,人情怨愤,若不赦宥,轻与张角合谋,为变滋大,悔之无救。今请先诛左右贪浊者,大赦党人,料简刺史、二千石能否,则盗无不平矣。”他的意思是党锢久积,人情怨愤,若不予以赦免,恐怕幽禁之士会与张角同流合谋,到时后悔就来不及了。
  深知党人愤怒的刘宏,自然明白其中后果,最终惧而从之,下令大赦天下,党人、太平道教徒尽在赦中,唯张角不赦。
  次日,“天下楷模袁本初”,应大将军之命,登上阔别十八载之久的仕途,天下瞩目。
  却说伏泉率兵一路急行军,过汉中,经三辅,最终直奔京师雒阳,准备听调,平乱“黄巾蛾贼”。
  进入司隶境内,过往关口内,汉军兵卒对于来往商客排查严密,到了雒阳更甚,北军游骑数刻之间便有一队游走排查,遇可疑之人便策马盘问。甚至有几队游骑,见了伏泉的巴郡外兵,还来上前询问,可以说整个司隶如同一座戒备森严的军营,旦有可疑之人,就绝对在司隶寸步难行。
  京师郊外,极为空旷,想来雒阳百姓也因为近来的消息不敢出门。旷野空气中,也散发着一股淡淡的腥臭味,令人作呕,大概是前段时间朝廷诛杀雒阳马元义太平道一党的结果。
  巴郡平乱兵马抽调至雒阳,其又以大汉新出世的名将伏泉为首,皇帝刘宏在得到消息,第一时间便下诏相召。
  得诏之后,伏泉令兵卒于雒阳城外驻扎,自己选了麾下数将,进入雒阳城中,入朝觐见皇帝刘宏。
  数年未来雒阳,任职在外,再回首这昔日繁华的大汉国都,虽然繁华依旧,却是凭白多了几分萧索之气。想到也许再过十余年,董卓可能会一把火将这里烧了,汉末纷乱到来,伏泉不由又想起那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何屠户一无功之人,何德何能竟身居大将军位,实乃可恨!君侯之功,大汉今时何人可比之,纵宋车骑已卒,亦非那避战屠户可比?依吾看,此大将军位,必君侯可为也。”雒阳街道上,因兵卒盘查严格,众人牵马步行,年轻的段煨行走时大声喝骂着,身边众将也不由附和着。
  “住口,如今雒阳纷乱,周围北军甚多,切勿多言,莫要生事。”伏泉见众人抱怨,连忙喝止道,对于这段煨个年轻人为何如此,他心里也清楚,还不是因为其族兄段颎的死吗?
  朝廷晋升何进为大将军,实在让段煨愤恨,如今距离汉军扫灭鲜卑,已经过了四年,当年何进顿兵不前的事情,也早就传到了众人耳边,在场众人都是当年段颎带人断后的活命者,他们自然对当时有可能坐视自己死亡,却不进军的缩头乌龟何进,竟然骤然得到大将军位子,而感到愤恨。
  至于当时何进,控制并州强军,却不急于进军的意图,没有人知道,虽然也有传言,何进这样是为了借鲜卑人之手,杀了伏泉,不过因为毫无证据,并且又有并州军和幽州军,都有诸般发生事故的理由,因此这话也只在私下流传而已。毕竟,如果说何进是为了杀伏泉而不进军,但是宋酆作为伏泉的曾外祖父,难道也会因为不想救伏泉,而特地命令幽州军兵卒制造意外,顿兵不前吗?
  所以,就是有人拿此讨论,也终是因各种原因而难以深究,当然,伏泉自己,现在却是已把何进列入了心中死仇。即使伏泉自己也没有证据证明何进的真实意图,但是现在随着何进登上大将军位,纵然两人没有恩怨,他们也决难以罢休,毕竟何进掌了大权,谁也不能保证何家不会想要那帝王,更何况历史上,何家可就是出了何皇后,帮“史侯”得了帝位的。
  这一切也就注定,伏泉因为宋氏的缘故,无论和何进有没有仇都是死敌,而且,在伏泉心里,他却是没有任何怀疑的认为,何进肯定是这么打算的。
  入得宫中,众人便一齐觐见了皇帝,伏泉所带的黄忠、关羽、段煨等将,都是昔日征讨鲜卑后,封了有食邑的亭、乡侯将领,刘宏都有印象,所以在他的诏书里也都一齐将这些大汉能力不浅的将领招入宫中。
  “住口,如今雒阳纷乱,周围北军甚多,切勿多言,莫要生事。”伏泉见众人抱怨,连忙喝止道,对于这段煨个年轻人为何如此,他心里也清楚,还不是因为其族兄段颎的死吗?
  朝廷晋升何进为大将军,实在让段煨愤恨,如今距离汉军扫灭鲜卑,已经过了四年,当年何进顿兵不前的事情,也早就传到了众人耳边,在场众人都是当年段颎带人断后的活命者,他们自然对当时有可能坐视自己死亡,却不进军的缩头乌龟何进,竟然骤然得到大将军位子,而感到愤恨。
  至于当时何进,控制并州强军,却不急于进军的意图,没有人知道,虽然也有传言,何进这样是为了借鲜卑人之手,杀了伏泉,不过因为毫无证据,并且又有并州军和幽州军,都有诸般发生事故的理由,因此这话也只在私下流传而已。毕竟,如果说何进是为了杀伏泉而不进军,但是宋酆作为伏泉的曾外祖父,难道也会因为不想救伏泉,而特地命令幽州军兵卒制造意外,顿兵不前吗?
  所以,就是有人拿此讨论,也终是因各种原因而难以深究,当然,伏泉自己,现在却是已把何进列入了心中死仇。即使伏泉自己也没有证据证明何进的真实意图,但是现在随着何进登上大将军位,纵然两人没有恩怨,他们也决难以罢休,毕竟何进掌了大权,谁也不能保证何家不会想要那帝王,更何况历史上,何家可就是出了何皇后,帮“史侯”得了帝位的。
  这一切也就注定,伏泉因为宋氏的缘故,无论和何进有没有仇都是死敌,而且,在伏泉心里,他却是没有任何怀疑的认为,何进肯定是这么打算的。
  入得宫中,众人便一齐觐见了皇帝,伏泉所带的黄忠、关羽、段煨等将,都是昔日征讨鲜卑后,封了有食邑的亭、乡侯将领,刘宏都有印象,所以在他的诏书里也都一齐将这些大汉能力不浅的将领招入宫中。
  所以,就是有人拿此讨论,也终是因各种原因而难以深究,当然,伏泉自己,现在却是已把何进列入了心中死仇。即使伏泉自己也没有证据证明何进的真实意图,但是现在随着何进登上大将军位,纵然两人没有恩怨,他们也决难以罢休,毕竟何进掌了大权,谁也不能保证何家不会想要那帝王,更何况历史上,何家可就是出了何皇后,帮“史侯”得了帝位的。
  这一切也就注定,伏泉因为宋氏的缘故,无论和何进有没有仇都是死敌,而且,在伏泉心里,他却是没有任何怀疑的认为,何进肯定是这么打算的。


第五百二十章 本为韩约欲变遂
  西邸内,伏泉面见刘宏,发觉数年未见,刘宏脸色比之当年征讨鲜卑后,差了很多。
  脸色苍白虚浮,偶尔有几丝微醺病态的潮红,一眼看出是酒色过度的象征,伏泉不由一叹,暗道历史的走向很多时候也没有改变,刘宏还是如历史一样,陷入酒色沉迷之中,无法自拔。
  记忆里,刘宏再过五年就死了,初来汉末时,伏泉对此还有些不信,毕竟当时的刘宏虽然可能和英明神武搭不了太多的边,可是也不会像现在这样,一脸的身子虚弱相,根本就不像一个虚岁二十九,正为壮年的年轻人,果然过度饮酒,沉溺女色,对男人而言最为致命。
  虽然数年未至雒阳,但是刘宏在宫中的做派,伏泉还是听闻不少。他在后宫仿造市肆,让宫女嫔妃一部分扮成各种商人在叫卖,互相盗窃争斗;而他自己则穿上商人的衣服,饮宴作乐。之后又在西邸养狗,让狗戴着官员的帽子,穿着官员的衣服,而且还驾驴车肆意周旋,使得雒阳人人争相效仿,完全是一副不顾一切的享乐模样。
  伏泉自己也不清楚,为何一个人会变化的突然这么大,毕竟无论如何,他也不能把刘宏这样的行为,和当年那个全力支持汉军征伐鲜卑的皇帝做对比。
  想来,这就是所谓的成功之后,彻底放纵了吧,终究刘宏可是此番之后,平定了鲜卑。而且观其享乐作风,其实也并不算什么。毕竟刘宏所做的只是显得荒唐而已,并未劳民伤财,
  纯粹因为自己喜好而玩耍而已,如果说有什么令人诟病的,那也就是把狗扮成官员,让他们戴官员的帽子,穿官员的衣服,令外朝那些士人感到羞辱,总归说来刘宏的这些举动,明显是在针对那些和他作对的官员而已。
  当然,比历史上稍好的是,刘宏这次放纵是在大汉征讨战胜鲜卑之后,感觉到天下从此平安,彻底放纵自我,迷醉于皇权所带来的享乐了。不过,这两种放纵享乐也有所不同,毕竟,原本历史上,刘宏是出塞大军尽数败北从而失去意志,而现在的刘宏,明显没有这种想法。
  “臣等见过陛下!”
  西邸宫殿内,刘宏在面前一众将领行礼后,有气无力的道:“免礼,伏卿……”
  “诺!”伏泉躬着,机械似的回答着刘宏的提问,若是往常,刘宏说不得十分关心伏泉在巴郡的现状,不过现在,随着黄巾叛乱形势危急,很明显他不会问的太过详细,更多的是对于伏泉对于汉军的军事部署的问题。
  皇甫嵩关于平乱的部署,伏泉也有所耳闻,虽然伏泉也隐约猜出皇甫嵩有意雪藏自己的原因,不过自然这时候伏泉不会细说,只是不断同意刘宏的话。最终,两人的话题,以刘宏的“尽心效力,杀贼立功”的勉励语告知诸将后,众将离去。
  与此同时,大将军府前,一名中年文士出了府外,望着这骤得高位的大将军的府邸,一丝不屑从心而生。
  果然,没有根基,靠着左右逢源得到位置的家伙,空有这份机缘,却是连一点儿胆量都没有。
  这人大约三十余许,生得俊朗秀逸,一脸的短须显得卓而不群,使他身上散发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魅力。他叫韩约,是凉州金城郡人,此番来京师是作为凉州刺史的计吏,向朝廷上报,大将军何进久闻其名,特与他相见,韩约与何进商谈后,便劝说何进诛灭宦官,只是何进因为他得到大将军之位,除了有外朝士人帮助,也和宦官有着莫大关系,所以没有听从,于是韩约之后请求归还凉州。
  想到何进听到自己建议诛杀宦官,夺取大权,帮其外甥夺位时,他那一脸震惊的表情,韩约心中就不可抑制的愤怒。这等左右逢源的家伙,虽然可以凭借自己的人情世故,和他妹妹的关系,能够得到外朝士人的支持,但是韩约知道,此辈最终会被辛苦帮他登位的外朝士人所抛弃,甚至迫害,就算他是帝师大儒,名士杨赐的弟子,也是一样。
  皇帝压制外戚的依靠只有宦官,外朝士人要和皇帝夺权,面前的敌人也只有宦官,更何况何进想要和如今地位巩固的宋氏和她的皇子争斗,不动用雷霆武力,快速解决,出对手之不意,根本很难办到。
  像这样,只想着靠着阴谋手段废后,就算何进身边聚集了再多的势力,也难成大事。其实,在韩约想来,何进的最终目的,不过就是为了帮自己外甥“史侯”争那帝位,自己妹妹争那后位,为自己家族的崛起争夺那显贵的机会。
  罢了,这京师雒阳之地,也不用再呆了,他日再回雒阳时,必是吾韩约诛灭阉宦之时。
  转身,韩约一脸冷漠的上了自己在何进府外的马匹,策马朝雒阳西方而去,他,要去凉州,继续他心中的大业……
  当然,不久之后,这个男人将会改名,改了一个令凉州色变,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名字,韩遂,字文约。
  黄巾乱起,南阳郡传来消息,黄巾渠帅张曼成攻杀太守褚贡,消息传来,朝堂顿时安静,百官公卿皆是震惊。
  一方面,诧异于黄巾贼寇的实力之大,竟然能战胜大汉郡兵,甚至斩杀大汉一郡太守,实力尤为恐怖;另一方面,却是因为南阳郡的背景和位置,其乃大汉南都,光武帝乡,此番若被黄巾攻陷,无疑在打大汉皇室的脸,更何况,一旦南阳沦陷,黄巾贼寇下一步的计划,便可明白,自然便是南阳郡以北的河南尹,他们要攻进司隶,而司隶,却是帝都雒阳所在。
  朝堂顿时纷乱,皇帝刘宏也是震恐,连忙招帝师太尉杨赐问对,杨赐所言直切,与刘宏争辩,并且字字直击刘宏所为荒唐诸事,提出要求也令刘宏不满。最终,被刘宏喝斥,到四月以后,杨赐因坐寇贼而被罢免太尉。
  而朝堂诸公在争论之后,便火速下令,京师平乱兵马火速出京平乱,毕竟第一大汉南都,光武帝乡不可受辱。第二,南阳郡就算被黄巾贼寇占领,也不能任由贼寇控制,否则,任由贼寇借南阳郡为跳板,窥视司隶,那样的话,雒阳危矣!
  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就算是不知兵的朝堂诸公,也意识到南阳郡的重要性,事情涉及他们的性命危险,自然强烈支持皇帝,催促京师兵马出兵平乱。
  三日后,皇甫嵩、朱儁上奏先伐黄巾主力,颍川渠帅波才,至于南阳郡张曼成部,却在一番讨论之后,朝廷下令,由信任南阳太守秦颉击曼成,复南阳。
  随后,皇甫嵩、朱儁二将合天下抽调征募来的兵卒四万余人,共讨颍川,嵩、俊各统一军,伏泉则被刘宏临时改拜平寇将军,领巴郡太守事,率本部兵马,居雒阳以南,居中策应援后。
  还在等待前方战事,汉军遍传来消息,右中郎将朱儁与黄巾渠帅波才大战,波才击败朱隽,后朱隽率部退守长社,而波才却率领大部兵马,将朱儁所部围困在长社。
  消息传来,大汉再次震惊,一边连下数令,令皇甫嵩、朱儁二将务必败贼,同时又令伏泉率本部救援,皇甫嵩、朱儁二人手中掌握着如今平乱的大部分兵马,由不得朝堂诸公不担心。
  一旦其中一部被黄巾贼寇消灭,那另一部在人数上的劣势下,也必将岌岌可危,若如此的话,则大汉再无可平乱的野战兵马,唯有靠着司隶地区的兵马死守司隶。如果守不住的话,那么大汉国都刚刚躲过马元义的内应之难,现在就要面临更大的黄巾攻城之祸也,因此,由不得他们不着急。
  接令之后,左中郎将皇甫嵩星夜率军,前来支援正被黄巾渠帅波才所率的十几万黄巾蛾贼,包围的朱儁所部
  与此同时,伏泉也率本部兵马,出了司隶地区,直奔颍川而来。
  ——————————————————————————————————————
  范书《灵帝纪》:是岁(光和四年),帝作列肆于后宫,使诸辨女贩卖,更相盗窃争斗。帝著商估服,饮宴为乐。又于西园弄狗,著进贤冠,带绶。又驾四驴,帝躬自操辔,驱驰周旋,京师转相放效。
  李贤注引《续汉志》:灵帝宠用便嬖子弟,转相汲引,卖关内侯直五百万。令长强者贪如豺狼,弱者略不类物,实狗而冠也。
  又:驴者乃服重致远,上下山谷,野人之所用耳,何有帝王君子而骖驾之乎!天意若曰,国且大乱,贤愚倒植,凡执政者皆如驴也。
  《五行志一》:灵帝于宫中西园驾四白驴,躬自操辔,驱驰周旋,以为大乐。于是公卿贵戚转相放效,至乘辎軿以为骑从,互相侵夺,贾与马齐。
  又:熹平中,省内冠狗带绶,以为笑乐。
  又:灵帝数游戏于西园中,令后宫采女为客舍主人,身为商贾服。行至舍,采女下酒食,因共饮食以为戏乐。
  以上内容简略说来就只有三件事:①在西园与宫女玩“角色扮演”;②西园弄狗;③驾四驴车。当然,这些仅仅是说刘宏的兴趣爱好而已,和“劳民伤财”无关。
  至于说灵帝让狗和宫女杂交,如《五行志一》刘昭注引袁山松《后汉书》曰:光和四年,又于西园弄狗以配人也。
  这段史料,可信度如何,不好说,我并未写,希望勿喷,因为存有两点疑点。
  ①范晔写《后汉书》,广录野史入书,但袁山松书中此史料却未录入;
  ②司马彪《续汉书》志书部分博录异文,也未录入此文。
  《典略》:(韩)遂奉计诣京师,何进宿闻其名,特与相见,遂说进使诛诸阉人,进不从,乃求归。


第五百二十一章 长社城下谁成名
  长社,本为春秋时郑国的长葛邑,相传因为长葛邑中,社庙的树木猛长,故而改名长社,至前汉时,置县,属颍川郡。
  此刻,长社城头,在连续击败了几波黄巾蛾贼的攻城攻势后,数千汉军残军茫然注视城下,如蚂蚁般团团围城的黄巾兵士,相顾左右对望,都是为自己未来的命运感到一股莫名的恐惧。
  为什么会这样?他们为什么会被打败?莫非大汉真的要亡了吗?
  想前几日,他们四万余大汉国从各地抽调的精锐,领了陛下开西邸拿出的赏赐,在皇甫嵩和朱儁将军的带领下,分兵两路,各帅两万余人,先击颍川黄巾贼,只是没想到他们这一部由朱儁将军带领的兵卒,竟然被贼寇打败,兵卒死伤过半,最后只有数千人在黄巾贼十余万的围困下,困守长社小城。
  此情此景,由不得这些汉军感到迷茫,实在是敌我实力差距太大了,他们唯一的希望,也就是皇甫嵩所率的另一部汉军兵马。只是,即使皇甫嵩另一部汉军来援,汉军两部合兵,也仅仅只有两万多兵马,和城外的黄巾贼寇比起来,还是太少了。
  城墙之人,汉军右中郎将朱儁,一脸懊恼的望着城下,如果不是他轻敌冒进,只以为这些黄巾蛾贼,和他以前在交州平乱时,遇到的普通叛乱的叛军一样,面对大汉抽调的精锐兵卒,根本没有还击余力,只需交战,便可一战而定贼寇。
  只是,昔日以五千新募抽调兵卒,大战交趾数万叛贼,一战而定,并且逼降数万人的朱儁,这一次在颍川,却是没能再复制那次的奇迹。
  黄巾蛾贼明显不同于其他作乱的泥腿子叛军,他们筹谋已久,在反叛之初,就已经将颍川境内,汉朝的几座武库盯上了。之后,随着突然反叛,各地郡县官署根本反应不了,就被黄巾蛾贼攻破郡县,抢掠武库,最终的结果就是各地的黄巾蛾贼,他们单论武器装备而言,已经完全可以说不逊色于汉军了,甚至可能要高过原来平乱的汉军。
  而自从得到南阳郡的黄巾蛾贼,在渠帅张曼成的领导下,攻占南阳的消息后,朱儁就不敢拖延平乱进展,他可害怕颍川军的黄巾蛾贼得到消息,和南阳郡的黄巾蛾贼,合兵一路,直进司隶,往帝都雒阳攻去。
  以南阳郡郡兵新败,和新任太守秦颉也没有太多兵马的劣势情况,很有可能,真的会在南阳郡和颍川郡,两郡黄巾合兵的情况下败北,最终被黄巾贼占领南阳郡。那样的话,南阳郡绝对不保,而与其邻近的司隶,下场也更能遇到,到时候,最终的结果就是,无论他和皇甫嵩之后能不能平乱,立得大功,但肯定也少不了被朝廷治罪,国都为贼寇攻打,这罪名就算二人有平乱首功,也万万不可能抵消的。
  这也是朱儁冒险急进的原因,他准备在颍川郡的黄巾蛾贼还没有和南阳郡的黄巾蛾贼会师前,先将颍川郡这部黄巾蛾贼的主力打趴下,从而在先期就逆转汉军的困境,取得一定的优势。
  只是,朱儁大意轻敌,黄巾蛾贼不下于汉军的军械装备,完全使得以往习惯于在武器装备上,碾压叛贼的朱儁在交战之时,就吃了个不声不响的哑巴亏。
  当然,如果就算这样,朱儁其实倒是也不可能会大败,毕竟两支交战的军队,在装备接近的情况下,最后比的是兵卒的精锐程度,只要黄巾蛾贼抵抗不住,那么朱儁的汉军还是有可能获胜的。
  然而,颍川郡的太平道信徒,可以说是太平道最忠诚的信徒之一,这些道徒或许大多数人的身体素质不如汉军,但是他们的意志力,绝对不比汉军低,甚至远远超过汉军。
  豫州地处河南,自古以来,便就是天下富庶之地,人口众多,良田无数。不过,在大汉如今各地皆是世族豪强的时代,一个地方,人口多土地好的情况下,不可避免的就是严格的土地兼并,世族豪强在皇权逐渐削弱的情况下,不断扩大自己宗族在本地的利益,这也就导致豫州的无地贫民和流民的数量,急剧增多。
  在封建朝代,如果一个地方,缺少土地的无地贫民和流民多的话,不可避免会产生无数的社会矛盾,首当其冲就是对王朝的埋怨,以及对地方豪强世族的痛恨,最终,也就会在差一点引火的火苗的情况下,彻底燃烧起来。
  而前来以传道为名,宣传“致太平”,“财产共有、自食其力”以及“平均主义、平等理想”的思想,对于颍川郡这个无地百姓日多的地方,自然极其受基层百姓追捧。
  太平道在豫州扎根十余年,颍川郡又是豫州的精华之所在,并且在这十余年间,太平道明为传教,其实实际上却是在用洗脑语言,恶意灌输推翻大汉,打倒剥削百姓的世家豪强的信念,年复一年的洗脑下,也就造成了这些看着贫弱的百姓,内心里却是有多么大的仇恨意志,这种意志,足以使得他们面临危险而不惧,即使拼命也要和汉军同归于尽,因为他们的思想里,只有打败了汉军,才能让和他们一起加入太平道的亲属们过上更好的日子。
  某种程度上说,这些太平道的泥腿子信徒,在思想意志上,完全和后世那各种强制灌输政治思想理念的天朝战士有的一比。而这些被洗脑的太平道狂热信徒,面对装备和自己差不多,甚至还不如自己的汉军,在用人命一命抵一命的疯狂战斗下,汉军能抵挡得住黄巾蛾贼的进攻,那就怪了。
  望着前方城下一眼看不到头,蔓延十数里的黄巾蛾贼,朱儁一脸悲怆,牙齿紧咬,若是自己有足够的兵马,真恨不得将这些黄巾蛾贼,全部处死。
  想到当时与波才大战时,自己麾下仅有兵两万,而对手的兵马却是他的数倍,如果算上那些老弱妇孺,恐怕其众已经超过他的十倍。然而人数多还不算什么,朱儁经历过以少胜多的平乱战事不少,可是这次却完全不同。
  大战时,那些黄巾蛾贼的披甲士足有四五万人,并且其中持有汉军弩具者亦不在少数,仅在装备一项上就不弱于汉军,甚至因为人数优势,有着几大武库的帮助,对手的远程火力就已经超过自己。且对手虽然不如以边军,以及京都五校士,和天下各地抽调的精壮组成训练的汉军精锐,然而其本就是被太平道洗脑的狂热信徒,而且军中皆为父子兄弟、同乡邻人,所谓“父兄歼殪,子弟群起”,真的是殊不畏死,杀一人而引众怒,与汉军不死不休。
  汉军人少,黄巾蛾贼势众,朱儁又轻敌冒进,身后无任何援军,纵然汉军精锐,但是他们本就人少,死一人则败局希望很大。而黄巾蛾贼,手中为了更好的生活,被洗脑的信徒炮灰众多,只要武器足够,他们完全可以轻而易举的再拉出一支同样规模的军队,用蚂蚁吞象的法子和汉军死磨,所以朱儁这第一次和黄巾大战的战斗结果可想而知了。
  在己方伤亡近半,而黄巾蛾贼也只是才死了自己一倍有余的数量时,朱儁发挥出了他名将的本色,下令全军撤退,退守长社,毕竟再坚持下去最终的结果也只能被黄巾蛾贼磨死,不如撤退。
  不过,纵然精锐的汉军有序撤退,没有出现崩溃的情况,也没有让追击的黄巾蛾贼有太多的机会可钻,可是黄巾蛾贼缴获的汉军弩具,也还是让朱儁部在撤退时,付出了不小的伤亡代价。
  以至于当朱儁退到长社以后,清点麾下兵马时,原本出征的两万余汉军兵卒,也只剩下七千余人,且身上多有外伤,真是损失惨重,而且这一战,也让朱儁从一寒门小吏,到封侯大吏的在大汉积累的名望,彻底丢了,除非他能在之后的平乱过程中,能够有奇功抵消,否则他的仕途令人堪忧。
  “哎!亦不知皇甫中郎何时赶来,不然今日之局势,危矣!”
  虽然已经击败了几次黄巾蛾贼的进攻,但是朱儁望着城下似乎数量并未减少的黄巾蛾贼,依旧是担心不已。因为他知道,如果再无援军,这长社小城,自己在几番守城之后,所剩下的四千余兵马,是绝对防御不住那十余万黄巾蛾贼进攻的。
  这边朱儁望着城外,一脸悲怆,而城外的黄巾蛾贼阵营,上至黄巾渠帅,下至普通贼寇,却都是一脸兴奋,原因很简单,自然是他们已经将汉朝的名将朱儁打败,并且围困了。
  想来只要再过几日,等他们拼光了城内的汉军守城兵卒,这长社城也就要被他们拿下了,而那汉朝名将朱儁,也要被他们授首了,他们可不信,被自己十余万人围困的朱儁,还能逃出长社。
  黄巾蛾贼阵中,渠帅波才一脸傲然的望着城头弱小的汉军笑道:“朱公伟老匹夫不过如此,数日之内,必破之!”随后,他又对身边的一众太平道信徒喊道:“二三子,大贤良师有言,大汉必亡,天下必太平,望尔等共勉,先灭城内朱公伟此獠!”
  “灭汉!”
  “致太平!”
  “灭汉!”
  “致太平!”
  ……
  一时间,城外各种喊声此起彼伏,在让无数太平道的信徒兴奋的同时,也让长社城头的汉军,脸上忧色更甚。
  听着耳边的喊声,波才一脸得意,暗道自己这计策,应该会让接下来攻占长社,打败汉军,营造出机会才是。
  波才少时贫穷,流浪天下,后因机缘,为张角收留,细心培养,至今,可以说他是太平道中数得着的知兵之人。他年约三十余岁,身量中等,面貌平凡,与那些世族豪强子弟相比,无甚出彩之处,可谓是真的不能再真的泥腿子。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仪表一般、出身低下的人,却可以一战击败名将朱儁,令大汉国朝堂上下谈之色变,虽然这其中有很多原因,但也不能掩盖波才自身的能力,如果换了其他人,即使有那么多的原因,恐怕也不一定能够击败朱儁这大汉名将。
  喊声过后,波才又令麾下兵马,继续攻城,顷刻间,在一阵又一阵急促的牛角号和擂鼓声中,黄巾贼寇如同蚂蚁般,攻向了长社城。
  长社城本就是小城,又地处中原,难有战事,自然不会有护城河。而且,波才一直是本着速战速决,然后狭大胜之势,与皇甫嵩决战的意图,因此,他毫不犹豫的继续令各部从四面攻城。
  至于波才学过的兵法中所记载的“围三缺一”,波才却是根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