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末皇戚-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姓?”宓曰:“姓刘。”温曰:“何以知之?”答曰:“天子姓刘,故以此知之。”温曰:“日生於东乎?”宓曰:“虽生于东而没於西。”答问如响,应声而出,於是温大敬服。宓之文辩,皆此类也。
  摘选自《三国志》


第四百九十七章 蹴鞠实力谁为胜
  秋风徐徐,距离何进劝自己退兵已过两日,伏泉之后终是得了宋酆的应许,借了幽州三千突骑给他,而这支汉军精锐“幽州突骑”的主将,也是伏泉熟人,是宋酆钦点的伏泉的旧部,如今人称“白马长史”的辽东属国长史公孙瓒。
  不过,如果伏泉还想得寸进尺,再借其他兵马,已然不可能,毕竟他这一支偏师本身所得的命令就是作为诱饵,吸引鲜卑人决战。只是最后却因为汉军的援军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无法赶到,丧失了决战的机会。
  自此,伏泉这支偏师也就没有其他的意义了,如果没有皇帝的诏令,其他汉军主将理不理他都没关系,宋酆比张奂好,借他幽州精兵完全就是伏泉是他晚辈的缘故,否则换了他人,这位国丈能不能让你进兵营都难说。至于坐等皇帝的命令,对于现在伏泉来说,真要等的话,估计命令到了,黄花菜都凉了,只能厚脸与人借兵了。
  当然,伏泉接到兵后,也没有立即出兵向北,而是继续待在并州军军营里,至于原因,却是幽、并儿军的蹴鞠之争,吸引到了他。一方面,公孙瓒原本就被孙坚预定作为幽州军一方的蹴鞠手,伏泉现在没有大的军事行动,自然不能因为被借走而临时换人,另一方面,也是伏泉在得知吕布也将作为并州军的选手,出战幽、并二军的蹴鞠比试后,他就存了要好好欣赏下这后世有数猛将的具体武力了。
  两军军营之外,一处地势平坦的大空地里,今日早已变了模样,只见用木墙所围着的简易的长方形蹴鞠场内,来自幽、并二军内,所挑选的十二名精锐兵士里,赫然有正在不断热身的吕布,这些兵士等待两军主将到场后,就开始这关系幽、并二军战力谁强谁弱的蹴鞠比较了。
  至于为何以蹴鞠来比较军队战力,因为自秦汉以来,随着竞赛性蹴鞠的成型,蹴鞠可以表明个人勇武和军队战力强弱,就已经被逐渐证明了。
  其实在春秋时期,蹴鞠的雏形已经出现,传说中,这还是黄帝首先发明的。当时皇帝在逐鹿之战中打败蚩尤后,黄帝将蚩尤杀死,便把他的胃做成名叫“鞠”的球体,命士卒以箭射之,以脚蹴之,多中者赏。
  虽然这是太古传说,不知道是真是假,可能只能野史杂谈,但自此以后,各国就有了“令作蹴鞠之戏,以练武士”的传统。大概是因为蚩尤所在的少昊氏之国,就在齐鲁之地,所以最开始蹴鞠这运动也就主要在春秋时齐鲁二地流行,不过这种蹴鞠,也只是属于单人娱乐性质的表演而已。
  表演者随着音乐节奏,以脚、胸、背等部位踢“鞠”为舞,技巧高明者,还可以同时击鼓、奏乐,每每引来众人围观。到了后来,以机智著称的齐国商人们就先用此法吸引往来人群,再叫卖他们的货物,颇有后世新店铺喜庆开业,请人表演,吸引四处人气进殿观赏的意思,当然蹴鞠之类游戏在那时候也只是城市基本平民的游戏而已,贵族之家多精于君子六艺,不谢于此道。
  当年战国著名的纵横家苏秦当上了赵国的宰相后,合纵六国,他来到齐国的国都临淄,为了使齐国共同抵抗秦军,对齐宣王口吐莲花的游说中,就曾留下了这样一段著名的话:“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踘者。”可见,春秋之时,齐国蹴鞠之盛。
  及至秦末汉兴,单纯的表演性蹴鞠已然不够百姓和国家所用,从而导致竞赛性蹴鞠大肆发展。在汉武帝时,武帝对于蹴鞠有着深厚的喜爱,在宫中就经常举行斗鸡、蹴鞠等的比赛,游关各地,必有“戈猎、射驭、狗马、蹴鞠、刻缕”之事。其在外出巡视时,也经常少不了有蹴鞠的活动,后来更是要求全军演练。
  也因此,既然蹴鞠能成为皇帝所喜好的身体活动,那么贵族大臣肯定也会跟随效仿,一些权贵甚至供养了自己的蹴鞠队伍,以供他们娱乐练习,而在民间,蹴鞠活动也普及广泛。
  无论贵族平民,都以“康庄驰逐,穷巷蹴鞠”为乐。
  之后,蹴鞠更是用于军事训练,甚至被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言道“技巧者,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以立攻守之胜”,将其列为兵家技巧之一种,其对抗性和剧烈性已然不是春秋时的带有杂耍性质的蹴鞠能比。
  蹴鞠运动中,不仅能提高士兵的身体素质,在练习中还有战术配合,这不仅培养了士兵们对各种战术的理解,还增进了士兵间彼此配合的默契度,在实际运用中,能够结合蹴鞠中的战术灵活运用到战事中,达到战以之胜的作用。以至于霍去病后来在塞外打仗,在供给不够缺乏粮食时,他认为这不能够成为士气不足的事情,便带领士兵进行蹴鞠训练,提升士兵的心境。本朝以来,甚至不少世族豪强,在演练家兵,教授战阵之道时,便多以蹴鞠为学,可见如今蹴鞠于个人武勇以及兵家战阵一道,所展现实力之深,
  本朝名士,官至兰台令史的李尤,所作《鞠城铭》有言,“圆鞠方墙,仿象阴阳。法月衡对,二六相当。建长立平,其例有常。不以亲疏,不有阿私。端心平意,莫怨其非。鞠政由然,况乎执机!”这便是对蹴鞠的详细描述,无论何时,汉人皆以此为蹴鞠常例,即使行军途中,亦是如此。
  前汉著名名士刘向所著《别录》中亦有言,“塌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才也,皆因嬉戏而讲练之。今军士无事,得使蹴鞠。”更是说明了,蹴鞠除象征“兵势”、有训练武士的作用外,也用于丰富军中生活,使战士保持良好的体力和情绪。可见兵士平时不加操练之时,也多以蹴鞠强生健体,演练阵法。
  通过蹴鞠,一来可以锻炼士卒的体魄;二来通过激烈的身体对抗,可以激发出士卒的勇悍、不服输精神;三来两方对战,又能培养士卒的团队精神;四来因有裁判、有规则,又可以使士卒养成服从命令的习惯,最终做到“令下则勇往直前,令禁则伏首贴耳”。
  随着宋酆、何进这两个幽州、并州二军的主将到早已准备好的木台上就位,这场关乎幽、并二军名声的蹴鞠大赛也就此开始。
  这种所用的鞠场,呈长方形,为东西向,伏泉站在赛场一侧最前方,刚好可以透过木墙看到赛场里的情况,那木墙称为“鞠城”。此刻赛场争斗激烈,让他无比怀念后世看比赛时,有着专门座位可供欣赏的时代。
  只是现在,无疑没有这种幸福,这蹴鞠赛场本就是临时赶制,自然做的简陋,想要在赛场四周有座位欣赏,无疑是在做梦,也只有宋酆、何进这两个当事大佬,坐在东方那处兵士建造的稍高的小看台上,搬来两张胡坐,可以坐下欣赏这精彩赛事而已。
  两军在场中来回争抢拼搏,浓烈的竞争气势,很快使得场外观看比赛的其他汉军兵士,为之沸腾,分别为自家所在军队喝彩,疯狂的狂吼乱叫。
  每每场中出现一个精彩的冲撞抢断,让对手在地上滚得老远,总能博来支持他们的军士一阵鼓掌欢呼。而当一名球员倚着猛烈的气势,在球场中横冲直撞,连续撞开几名敌人的拦截,把球踢进对方球门的时候,支持他们这一方的军士,所呼喊的喝彩声几乎能把天都撞破,纵情狂呼,惹得伏泉诧异不已,暗道自己心中所想的汉代喜欢蹴鞠的程度,俨然看弱了不少。
  不由得,令他想起前汉时候一位著名的球迷官员项处,若以后世而论,他应该是有史记载以来,第一个因足球而名垂史册的人,不过他的经历却很不幸。
  项处原本是安陵阪里的一名公乘,临淄名医淳于意为他诊病,告诉他,他得的是这是牡疝病,病因是太过劳累。淳于意要求他千万不能做操劳用力的事,否则就会吐血死去,可是生性爱蹴鞠的项处,不顾淳于意的嘱托,自己作死偷偷跑去蹴鞠,结果之后腰部寒冷,汗出了很多,甚至也吐了血。
  之后淳于意再为项处诊断,告诉项处他会在会在第二天黄昏时死去,结果不出意外,项处到了时间,到时果然就死了。项处虽患重病仍不遵医嘱外出踢球,结果不治身亡,由此可见他对蹴鞠的迷恋程度,也可见无论古今,球迷总是最疯狂的一类群体。
  目光凝视场内,此时赛事已然过半,伏泉见到吕布和淳于琼身影,他们穿着黑色衣服,正处在进攻一方,暗道何进可真是下了功夫,把他手下有能力的将领全部派了过来。想到这里,伏泉看到其他穿着黑色衣服的并州军诸人,心中存疑,这些人被何进招来,能和吕布、淳于琼一队,就算没有吕布的实力,起码也应该和淳于琼差不多,就是不知这里面会不会有自己听过名姓的人了。
  反观现在防守的幽州军一方,伏泉也只识得孙坚、程普、公孙瓒,其实伏泉不知道的是孙坚之所以暂时没有让公孙瓒离开,原因就是因为在程普说吕布辕门射戟之事后,也是吃了一惊,对于拿下吕布自己也没有把握。
  所以之后,程普连忙找了他的亲信上官孙坚求助,孙坚听闻后,立即让程普换了原本预定好的参赛人选,并且把本不应该出现在比赛中的他和公孙瓒掉了来,还有其他幽州军中出名有勇力的将领也都招了过来,为的就是要保证这一场幽、并二军的争斗,幽州军能够获胜,从而为自己的恩主宋酆长脸。
  本来,若不是为了顾及颜面,孙坚都准备把伏泉麾下小有名气的韩当也给招来,毕竟都是幽州人,说其是借调来幽州军,也是有道理的。但是,终归要了脸面,孙坚没敢这么讨要,当然最重要的原因,也是因为在他设想下,幽州军的阵容已然可以完胜并州军了。
  然而,事实却和孙坚所想差距甚远,只见赛场之上,吕布控制着圆形皮革内塞满动物皮毛的球体,直奔对方球门,然后在孙坚、程普、公孙瓒三人合力争抢下,竟然直接突破三人,以硬生生的蛮力,打穿了幽州军的防线,然后对准幽州军的球门方位,将脚下之皮革球,送入对方球门,其实力可见一般。
  似乎,这一场战事,颇有吕布一人战对方一队的趋势,伏泉眼神眯起,看着那身影,久久不语……
  安陵阪里公乘项处病,臣意诊脉,曰:‘牡疝。’牡疝在鬲下,上连肺。病得之内。臣意谓之:‘慎毋为劳力事,为劳力事则必呕血死。’处後蹴踘,要蹶寒,汗出多,即呕血。臣意复诊之,曰:‘当旦日日夕死。’即死。
  摘选自《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从行至甘泉、雍、河东,东巡狩,封泰山,塞决河宣房,游观三辅离宫馆,临山泽,弋猎射驭狗马蹴鞠刻镂,上有所感,辄使赋之。
  摘选自《汉书·枚乘传》
  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去病尚穿域塌鞠也。摘选自《汉书?霍去病传》
  蹴鞠,传言黄帝所作
  摘选自《别录》师古曰:蹴鞠,陈力之事,故附于兵法焉。
  康庄驰逐,穷巷塌鞠。摘选自《盐铁论?国疾》
  昔汉武帝平西域,得胡人善蹴踘者,尽炫其便捷跳跃,帝好而为之,群臣不能谏。侍臣东方朔因以此艺进之,帝乃舍蹴踘而习弹棋焉。摘选自《弹棋经序》
  高祖窃因左右问其故,以平生所好,皆屠贩少年,酤酒卖饼,斗鸡蹴鞠,以此为欢。今皆无此,故意不乐。


第四百九十八章 各方异动已先开
  眼看己方已然大败,场上孙坚等人连忙反击,不过原本并州军一方就有领先优势,而且他们又有吕布这个进球的大杀器。
  伏泉观之,仅以蛮力与控球技巧相论,显然吕布比幽州军诸人强了不少,而且一时之间,幽州军一方也找不到可以限制住吕布的方法,这样的话,除非并州军运气不佳,否则这场赛事的结果已然可以分清。
  “天兵蹴鞠之势,真勇武也!非西域可及!西域善蹴鞠者,多无能之辈也,何如汉军?”一起跟着伏泉前来看蹴鞠比赛的石屈突见场上激烈战斗,不住赞道。
  “此竞技之赛尔,岂如西域玩耍焉?”伏泉回道,他当然知道这石屈突为何如此赞叹了,毕竟西域胡人的蹴鞠方式,显然观赏性十足,但却是一点儿没有男人之间的竞争的热血感,对于石屈突这个兵卒而言,自然有些兴趣缺缺,反而是汉军的蹴鞠比赛,没有那样花哨的姿势,更能晾他喜爱。
  虽然自汉兴以来,蹴鞠其实早就传遍西域,石屈突原本所在的呼揭国,自然也是十分多这类喜爱蹴鞠的,就是石屈突自己,在西域呼揭国长大时,也是经常蹴鞠,但是他们西域胡人蹴鞠,却都是和汉国的表演性质的蹴鞠类似,没有他现在所见到的带有军事竞争性质的蹴鞠类似。
  当然,并不是说胡人的蹴鞠一点效果也比不了大汉,反而胡人所研究出的一些蹴鞠玩法,其表演形式更令人喜爱。前汉时,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平定西域,发现抓来的西域胡人俘虏也会蹴鞠,而且十分擅长表演,于是让他旋转跳跃表演个痛快,自己在旁边痴痴地看着,大臣们都劝不动。直到后来鼎鼎大名的东方朔向汉武帝进献了“弹棋”,汉武帝这才作罢,不看蹴鞠,改玩弹棋了,由此可见,这些西域胡人所擅长的蹴鞠有多吸引人了。
  汉武帝如此,他的祖宗和后辈也不遑多让。据传,当年前汉初建时,刘邦父亲刘太公,身为太上皇,住进长乐宫后,虽不似从前贫苦,享受荣华富贵,却因其平民出身,不适应宫廷奢华生活,时常思念故里,想念当年与杀猪卖酒的在一块儿,斗鸡走狗,喝酒打球,说笑打趣,何其痛快,故而一直在宫中闷闷不乐。
  为此,本就不尊礼法的刘邦知道后,索性命令巧匠胡宽,在国都长安附近的秦国故地骊邑,为刘太公建造一座与家乡丰邑一模一样的新城,甚至为了让刘太公高兴,直接把老家丰邑的镇子的百姓全部都迁徙了过来,建造的有名的新丰城。
  与此同时,因刘太公也是喜欢蹴鞠之人,刘邦也不只是为他建了新丰城这么简单,甚至还专门召见刘太公相熟的一起蹴鞠的人入宫陪他蹴鞠。当时因为在宫中,除了奢华生活不适应外,另外就是刘太公也是喜爱蹴鞠之人,常为一天到晚踢不到球而郁闷,于是刘邦将原来老家的邻里都招来,陪伴老父亲一起活动。
  刘太公如此,其子孙汉成帝也是喜爱蹴鞠之人,当年他爱蹴鞠,臣子以蹴鞠劳累身体为由,劝诫他不要蹴鞠,汉成帝不喜,言道:“朕好之,可择似而不劳者奏之。”最终,在皇帝要求选择不劳累身体,又让他喜欢的要求下,刘向向皇帝进献了弹棋,可把一向荒淫为乐的汉成帝给乐坏了。
  场外的战事已然到了终了,孙坚等人全力攻击,也是得了不少分数,可是他么始终没有找到办法,去限制住吕布的的分。即使幽州军一方对吕布不断围追堵截,也很难防守得住吕布的冲击,更何况因蹴鞠有规则约束,场边还有专门的裁判,这些裁判幽、并二军各出一半人,也不敢不公平审判,孙坚等人不可避免的陷入苦战,追分失利,最终难以回天。
  在比赛将要结束之前,伏泉便带麾下之人离去,结果已经注定,何必在那里自讨没趣,相信以吕布这样并州军士的性格,肯定要炫耀一番,伏泉可不想见到他们耀武扬威的样子,那样的话,自己还不如早早离去。
  若论实力,幽州军六人蹴鞠其实不差,但是架不住何进搞到了吕布这个怪胎,孙坚、程普、公孙瓒几人虽然都不是一般人,可是以勇武而言,显然差了吕布不少。更何况并州军显然早有准备,他们全部以吕布为主力,都去辅助吕布,幽州军六人找不到限制吕布的方法,怎么可能会不败?
  当晚,随着公孙瓒一脸沮丧的到了汉军营帐,准备拜见伏泉,商谈何时出兵一事,却在伏泉营帐里,遇到了他此番行军遇到的熟人,由车骑将军宋酆从京师带来的越骑营的屯长臧洪。
  臧洪本就是伏泉好友,不过他本来安排在段颎的麾下,只是段颎因其是才入军不久,把臧洪当做新兵,没有点臧洪作为偏师一员,而是将他留在京师雒阳。直到汉与鲜卑大战而起,臧洪这才被宋酆踢调,一起入幽州,整编兵马,出塞作战的。
  此番臧洪来自然是问候伏泉的,前两日两人相聚片刻,未想马上又要分别,伏泉告知臧洪自己明日将要离开,他便前来道别。不过时间不长,现在已经不是在雒阳,两人之间闲暇时间很多,臧洪并非汉军高级军官,能离开自己职位的时间,也很有限,因此两人只是浅浅一叙,互相告别珍重,和前番相聚时一样,呆了片刻功夫,便就此离开,未想却是正好遇到公孙瓒了。
  初见自己昔日这个颇有野心的部下时,伏泉心里也是感慨,没想到即使自己这个世界的蝴蝶改变了公孙瓒原来的轨迹,可是这位依旧能留名于北疆,依然闯出了他的“白马长史”的名头,可见有的历史,还是依旧在沿着原本的道路行,只是会稍稍有一些不一样而已。
  两人商谈之后,在公孙瓒将要离开回自己营帐之时,伏泉却是多嘴问了几句“刘备、张飞”的事情,其实也是他的好奇心理作祟,毕竟刘大耳历史上蹉跎了好久,自己这提前改变了不少的历史,也不知道能不能多改变一些人的命运。
  然而,和伏泉所希望的不同,幽州军并没有和并州军一样,提前募兵,自然他们待的只能是原本幽州的郡兵了,刘备本来有没有从军,自然不会再此此出征的幽州军的队列之中。因此伏泉这一问,也就相当于白问了,反而还引得公孙瓒以为伏泉还惦记着,当时在涿县,被拂了面子的事情。
  寒夜漫漫,在遥远的大鲜卑山里,无数燃烧的篝火之下,此时正有不少鲜卑人不断忙碌这。他们正做着迁徙之前的准备工作,而在他们旁边,有一支越两千余人的老弱鲜卑骑兵,集结带兵,他们是魁头和步度根在大鲜卑山留下的最后一支兵马。
  在这支明显老弱之卒较多的兵马之前,有一个年轻的首领,他是魁头的弟弟,步度根的哥哥扶罗韩。
  此刻,扶罗韩握着他刚刚得到的他自己兄长魁头的密信,沉思良久之后,终是作出决定,在命令其他部众在大鲜卑待命,随时准备迁徙以后,他自己则按照自己兄长的命令,带着剩下的骑兵,前去狼居胥山集合。
  大鲜卑山的鲜卑后方有异动时,鲜卑前方也有所异动,远在后方的草原上,此刻也迎来了第一批绕出潜行的鲜卑骑士。
  三日后,汉军粮道一处无名草原上,数百骑鲜卑胡人,正与一处小山坡上,远远看看前方,正运送东西的车马。这支汉军运输队伍大概两百多号人,皆为步卒,除了有一队汉军兵士外,其他人都是民夫模样,看他们所运的大约四十多辆大车,以鲜卑人的观察,从车辙碾在草地上的痕迹判断,那些车上装的十有八九是粮食。
  小队胡骑之前,一鲜卑骑士对主将宴荔游道:“大人,猎物已至。”
  宴荔游望着前方的汉军车马,抽出手中的弯刀,对着前方狠狠一挥道:“杀!”
  “杀!”
  “杀!”
  “杀!”
  ……
  伴随着数百骑鲜卑骑兵用胡语的呼喝,前方的汉军车队,顷刻间就被赶上。汉军兵士人少,而且只有少许弓弩,根本对这些鲜卑骑兵造成太多损害。
  至于鲜卑人,同样也是不想浪费时间,在汉军到了射程之后,就是一篷乱箭掠空而至汉军车队,立马就将不少车队里的人成了刺猬。眼见鲜卑人人多势众,无论是汉军兵卒还是民夫,都放弃抵抗,顿时作鸟兽散,向着四面八方落荒而逃,争相逃命。
  然而,在这茫茫草原上,两条腿又怎可能跑得过四条腿,更何况还是那些?不到一顿饭的功夫,两百多汉军就被鲜卑人砍瓜切菜般杀了个干干净净。之后,鲜卑人翻遍车队,见多是粮食无误,每人取了可以携带的最大粮食后,便一把火烧了四十五辆大车,随后弃尸扬长而去。
  马蹄阵阵,位于鲜卑小队骑兵的宴荔游,随后便带领麾下骑兵,一路西行,他们要避开汉军的排查,去狼居胥山,和魁头、步度根两位大人会合。两日前,宴荔游便随魁头、步度根率兵到了狼居胥山附近,本来按照计划,他们就应该按兵不动才是,后来却是因为感觉不妥,所以众人改变了注意。
  而宴荔游之所以会被派来偷袭汉军粮队,其实也只是相当于作秀而已,毕竟虽然魁头、步度根心中有鬼,怀着其他目的,想要在和连与汉军之间坐山观虎斗,但是他们也不能太过明显,因此这才有他们派了宴荔游,带兵偷袭汉军粮道。
  如今,宴荔游偷袭成功,可以让魁头、步度根二人给和连一个交代,宴荔游自然不会再呆在这里,拿着可以证明他们成功偷袭了汉军粮队的证据,多绕一些路,避开汉军的耳目,前往狼居胥山和魁头、步度根会合,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一场早有预谋的伏击战就此解决,可惜直到两日后,汉军发现运粮的车队迟迟未至,派人寻找之下,才知道自己的粮草已经出了问题。
  昔汉武帝平西域,得胡人善蹴踘者,尽炫其便捷跳跃,帝好而为之,群臣不能谏。侍臣东方朔因以此艺进之,帝乃舍蹴踘而习弹棋焉。摘选自《弹棋经序》
  太上皇徙长安居深宫,凄怆不乐。高祖窃因左右问其故,以平生所好,皆屠贩少年,酤酒卖饼,斗鸡蹴鞠,以此为欢。今皆无此,故意不乐。
  成帝好蹴踘,群臣以蹴踘为劳体,非至尊所宜。帝曰:‘朕好之,可择似而不劳者奏之。’家君作弹棋以献。帝大悦。
  摘选自《西京杂记》


第四百九十九章 封狼居胥汉为傲
  狼居胥山,一座汉家史册永远难忘的大山,或许在胡人眼里,它只是塞外一座不算起眼的青山,但对汉人言,它却是汉人的骄傲之地。
  无论何时,都不会有后人忘了这个名字。因为和这个名字紧紧相连的是汉人史册上的英雄,骠骑将军霍去病,而霍去病“封狼居胥”的典故,也一直为后人传唱。
  当年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军出征,亲自带领俘获的匈奴兵,少带器物,轻装简行,深入大漠,过河活捉单于大臣章渠,诛杀北车耆王,又转攻左大将双,缴获敌人的军旗战鼓。随后又越过难侯山,渡过弓卢水,抓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八十三人。以此大功,在狼居胥山筑坛祭天,于姑衍山立坛祭地,登山眺望翰海。
  伏泉带领麾下万余骑,在宋酆出补足粮草辎重以后,又再一次轻装出行,如同前番他和段颎出塞远征一样,命令麾下各部只带半月干糒肉食,以及弓弩箭矢,其余不带,然后一路往西北行军,直奔狼居胥山来。
  当然,伏泉来狼居胥山,自然不是因为他早就知道这里有鲜卑的偏师,而是在分析了如今汉与鲜卑的形势以后,生性就喜欢冒险的伏泉,在有了张奂、宋酆的援助以后,便又起了冒险的心思。
  这一次,在观察了如今汉军和鲜卑之间的形势以后,伏泉便决定绕道去鲜卑后方,好好捅一下鲜卑的腚眼。毕竟,让他正面硬扛和连手下的鲜卑骑兵,用这批混合兵,伏泉自己都不看好,当然,如果有汉军的援军的话,那就无所谓。
  不过,不久前段颎的死无疑给他敲响了警钟,这场战斗他要想赚大功,只能靠他自己,如果心里只想着自己后面有汉军的援军的话,那么无疑是非常不可靠的。
  然而,伏泉想要冒险复制曾经霍去病的奇迹,可是这注定不是容易的事情,即使是曾经的霍去病,虽然在史书之上,对于他的功绩一派歌颂,但是这其中的艰难却只是寥寥数语,伏泉真正经历就知道这种突袭的艰难。
  三日后,伏泉领军逼近狼居胥山北麓,行动不可谓不迅捷。莽莽山脉愈来愈近,催着战马,走至青山脚下,视线被葱郁的山脉遮住,绵延的山林透着静谧,显得很是神秘。
  看着这片汉家史册浓墨重彩的山麓,伏泉的内心是沸腾的,或许狼居胥山对于当初的匈奴而言,只是茫茫塞外的一座无名大山。但是对汉人而言,这座大山,却是在秦末汉兴之后,汉人这个名字成为华夏主体以来,民族崛起的重要标志。
  若无汉武,则汉家难兴,若无卫霍,则匈奴难衰。
  封狼居胥,就是汉家向所有胆敢向他们侵略的异族,所发出的怒吼,是汉人反击异族,在异族领地之中,告诉他们汉人不可欺,汉儿不为奴的咆哮。
  当然,封狼居胥,和那句匈奴悲愤的“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一样,是每个汉人都该引以为豪的事情。因为,我们的先辈,就算被侵犯,也从来没有忘记反抗,我们的骨子里从来也只有振兴的血液,无论有多少忘记祖宗之人,但总会有那些记得自己是汉人的后辈,去洗刷自己曾经祖辈耻辱的历史。
  犯我汉家者,终有一日,汉家儿郎,当占其故土,以洗前耻……
  大军行进至大山右侧,那里有一隘口,内中为一山谷,要进入狼居胥山,走此地为宜。伏泉抱着谨慎心理,派遣兵卒入山巡查,毕竟虽然这座狼居胥山和鲜卑人没有太多关系,但是谁也不能保证这里会不会有情况,行军在外,保持小心谨慎,这是伏泉所遵守的基本准则。
  随着一队汉军骑兵,行进入山,不多时便传来山隘之中,便传来少许厮杀叫喊声,为汉语和鲜卑胡语。汉军各部顿时闻声戒备,就是伏泉自己也是紧皱眉头,暗道莫非自己军队中有奸细,导致鲜卑人早就在这里设下了埋伏不成?
  数刻功夫以后,山谷喊杀声渐弱,但显然有分出胜负的嫌疑,因为山谷内的喊杀声里,明显汉语说得多。而汉语说得多的原因,也就只有一个,那就是汉军存活的人数多,鲜卑人存活的少,所以讲汉语的声音盖过了讲胡语的声音。
  “踢踏、踢踏”的马蹄声很快从山谷传来,只见汉军一骑满身是血的骑士策马而来,到了伏泉面前勒马停止,并行礼回道:“将军,山谷之内有二十余鲜卑残兵,于此休整,吾等与其相遇,便将其斩杀,如今谷内安全……”
  骑士的话说得伏泉稍稍缓了口气,原来只是遇到那些鲜卑人战败以后四散的逃兵,这倒是没有让伏泉疑惑。因为自从他率偏师出塞以来,那些没来得及去投靠和连或者厌战逃避的鲜卑残兵,都会在这些大山里休整,毕竟外面太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