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末皇戚-第1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人常以马伏波所言‘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以比己身,然马伏波少有大志,其转游陇汉间,常谓宾客言,‘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今大人年愈七十,率兵五万,出塞北灭胡,复国仇宿愤,自当年虽老而志更壮,岂可轻叹年老无用邪?”
  张昶笑着和自己父亲打趣道,作为人子,他当然不能直接说张奂无志,那样可就是大大的不敬了,所以他选择了用事例说话,而这事例,自然是张奂近来一直口中所谈的那位愿意马革裹尸的伏波将军马援了。
  当年马援年少而有大志,后,游牧于陇汉之间,时常叹“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意思就是大丈夫的志气,应当在穷困时更加坚定,年老时更加壮烈,现在张昶用马援此事,来劝告张奂,其意已明。
  “哎……”张奂愣了半响,却是一句话也说不错了,只能看了眼自己次子,叹了口气道,的确,他是应该要老当益壮,然而说得简单,可是身体上张奂却是知道难有所成。
  当夜,张奂也顾不得令手下整理伏泉在弹汗山留下的种种血腥景象,因为他此刻也收到马腾的书信,知道伏泉的处境,所以在令麾下兵马在弹汗山短暂休整一夜后,便令大军饱食以后,全速往东行进。
  在那里,白山之下,有一支汉军同胞在等待他们的救援,而且那里,也将是汉与鲜卑最后的决战!
  一战,可定北方乾坤,换北疆数十年安定!
  路程最远的凉州军早已先至弹汗山,然而并、幽二州兵马却是依旧未至弹汗山,幽州军倒是因为宋酆以及其得令召集兵马时间太少而忽略,可是并州,却在诸多优先因素之下,比之凉州军还慢,直接和幽州军的速度一样,外人看了,也都知道有不寻常。
  毕竟这点行军速度,实在是令人费解,只是,现下战事紧急,谁也不敢多加猜测,或许那些依旧在路上,尚未来到弹汗山的并州军队,路上出了其他意外也说不定。
  不过,此刻被鲜卑人围困,苦苦等待援军救援,以身作耳准备围歼鲜卑主力的伏泉所率的汉军偏师,可不知道各处援军的去处,他们在意志和信念中,又一个白昼,抵挡住了鲜卑人的冲锋。
  营寨之前,汉军值守的兵卒,正用地上死去的尸体,将那被鲜卑撞击的损坏的城墙修复。说是修复,其实就是拿着死人的尸体堵塞缺口而已。
  那些死人里有汉人也有胡人,这个时候对于汉军来说,不管自己人还是敌人,先把营寨守好就行了,至于这样是否残忍,哪又如何,性命都没了,他们哪里还能顾得了自己的同胞?不过,若是他们知道此刻汉军中军营寨段颎和伏泉的谈话后,恐怕就明白自己做这些也算徒劳了。
  “突围出营?为何?”
  本来一人独自在营帐里思索对策的伏泉,愣愣的看着面前的段颎,在他说出突围出营的计划以后,伏泉感觉这有些太快了,毕竟汉军现在不是不可以坚守,可是一旦突围,在外面鲜卑人数万骑兵的围追堵截下,很难保证能够突围成功。
  段颎听后并未惊讶,只是狠狠道:“莫非君侯欲为李陵乎?”
  “李陵?”伏泉脱口惊呼,然后不解问道:“段公此话何意?”
  “仆并无它意,今援军尚不知何时可至,困守孤地,若坚守此地,恐将军只可为李少卿邪?”
  营帐里顿时寂静,伏泉被段颎一语点醒,的确,自己营中兵马已经死伤损失过万,可战之兵不足四千,再熬下去,在不知道汉军援军还有多久才会到来时,主动突围已然成为上上之策,否则真等到自己手下无兵之时再去突围,最终说不得他自己就将成为那个没有援军,最终突围被俘,最终投降的李陵。
  这可不是伏泉想要的,一瞬间,伏泉目光精明,已然做出了决断……
  夜色弥漫,已至深夜,汉军营地在一直被派遣前来监视的鲜卑斥候眼中,显得静悄悄的。
  “时辰已至,君侯保重!”段颎一身戎装,对伏泉行礼,然后又想起一事道:“忠明鲁莽,望将军日后多加照拂。”
  伏泉狠狠的点头道:“段公放心,孤自应如此。”
  说完,伏泉望着这位大汉名将,一脸敬重,至于原因,却是因为这位老将,竟然主动和自己请命,留守汉营。
  毕竟,虽然说汉军要趁夜突围,可是汉军营寨也必须有人留守,吸引鲜卑人注意力才是,而段颎就是那个主动请命,愿以自己的性命,带领营寨中,因为重伤无法随同行动的千余汉军,抵挡营寨以外,那尚有三万余人的鲜卑骑兵。
  自从这几日鲜卑人围营寨以来,汉军因为无箭矢,所以守寨的伤亡更加巨大,伏泉作为守寨一方损兵万余,而鲜卑人作为攻寨一方,也只是损失了两万人不到,其中大部分人还是先期为了填平汉军的壕沟以及铁蒺藜而损失的,足可见没有箭矢作为依靠,汉军在守营寨时,是多么的弱势。
  到了后期,几乎鲜卑人完全依靠自己的弓箭射杀汉军为主,再以战马冲刺,破坏汉军寨墙,如果按此下去,一旦鲜卑人加大攻势,恐怕伏泉这支汉军,根本不需要多久,就会汝段颎所言,最终等死而已。
  “兄长!小弟愿留下随兄长,望兄长成全!”后方,知道突围计划,心神一直不宁的段煨,一路跑到段颎面前,拜倒恳求道吗,段颎是他族兄,还是武威段氏的希望,就算现在已经年岁已高,可依然不是段氏可以轻易舍弃的。
  “胡闹!成何体统!”段颎狠狠怒斥,然后将段煨握住他的手甩开,大声喝骂道:“大丈夫岂可作此小儿家事,马伏波有言‘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吾等从军,自当以此为志,尔若为大丈夫,勿再阻拦!”
  说完,向伏泉等人行礼,然后在众人敬重回礼之后,转身往大军中帐走去。那里原本是伏泉的指挥地点,现在随着他要带大军突袭,成为留守营寨的段颎的营帐。
  在这里,段颎将会指挥营寨中的千余残兵,与营寨之外的鲜卑人做最后的抵抗,当然,汉军的各部兵马,无论是汉人还是羌胡,此刻都不敢生出投降鲜卑的想法。毕竟,他们一路上对鲜卑做了那么多的事情,如何能指望鲜卑人能绕的了他们,接受他们的投降呢?
  因此,在得到伏泉准备突袭的命令的,汉军各部都是喜悦,虽然突围有危险,但总比枯守营寨好得多吧。没有箭矢,纵然营寨里,有汉军一路劫掠的够他们吃上数个月的粮食,可是在抵抗鲜卑人的进攻里,却是一点用处都没有。他们只能在鲜卑人的弓箭下防御,然后等鲜卑人策马进攻营寨时,再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搭配着残破的城墙,用手上的刀矛向那些大汉的仇敌们还击。
  汉军的营寨内,在鲜卑斥候们的眼中,对面的营寨内似乎多了许多火把。当然,这些多出的火把,鲜卑斥候们确是不以为意。
  在他们看来,可能是汉军要多加监视营寨之外鲜卑人的动向而已,毕竟汉军营寨虚弱无比,谁也不能保证鲜卑人会不会动了趁夜突袭的打算。
  “诸君,大军被围,今夜突击,此去凶险,望诸君珍重,切记莫要恋战,冲出重围便可!”伏泉端酒与营寨中将要一起突围的汉军将帅兵卒下着命令,此刻说什么都没用,只有告诉他们要想活命,不要恋战就好,随后他大声喝道:“诸君痛饮此杯,蒿里路上,孤与诸君同行。”
  说完,伏泉举碗率先饮尽,然后狠狠将那大碗摔在地上,此番突围,何去何从,就在今夜。
  之后,关羽、黄忠等汉军随伏泉突围的将领。也跟着举起手中大碗痛饮,随后摔杯喊道:“蒿里路上,末将与将军通行!”
  紧接着,其余三千余汉军亦是如此,一时间,只听到无数器皿摔碎的声音,只见营寨地上,遍地皆是陶碗碎片。
  “传令,开辕门,突围!”
  随着伏泉一声令下,汉军营寨顿时杀气沸腾,火光雄雄之下,各部汉军,人人控马,披坚执锐,迅速出了大营。
  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
  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蹰。
  今夜,无论突围,成与不成,他们若死,都将无乱身份贵贱,在蒿里路上相聚!
  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尝受《齐诗》,意不能守章句,乃辞况,欲就边郡田牧。况曰:“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会况卒,援行服期年,不离墓所;敬事寡嫂,不冠不入庐。后为郡督邮,送囚至司命府,囚有重罪,援哀而纵之,遂亡命北地。遇赦,因留牧畜,宾客多归附者,遂役属数百家。转游陇汉间,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摘选自《后汉书·马援传》
  汉军的营寨内,在鲜卑斥候们的眼中,对面的营寨内似乎多了许多火把。当然,这些多出的火把,鲜卑斥候们确是不以为意。
  在他们看来,可能是汉军要多加监视营寨之外鲜卑人的动向而已,毕竟汉军营寨虚弱无比,谁也不能保证鲜卑人会不会动了趁夜突袭的打算。
  “诸君,大军被围,今夜突击,此去凶险,望诸君珍重,切记莫要恋战,冲出重围便可!”伏泉端酒与营寨中将要一起突围的汉军将帅兵卒下着命令,此刻说什么都没用,只有告诉他们要想活命,不要恋战就好,随后他大声喝道:“诸君痛饮此杯,蒿里路上,孤与诸君同行。”
  说完,伏泉举碗率先饮尽,然后狠狠将那大碗摔在地上,此番突围,何去何从,就在今夜。
  之后,关羽、黄忠等汉军随伏泉突围的将领。也跟着举起手中大碗痛饮,随后摔杯喊道:“蒿里路上,末将与将军同往!”
  紧接着,其余三千余汉军亦是如此,大喝“蒿里路上同往”,一时间,只听到无数器皿摔碎的声音,只见营寨地上,遍地皆是陶碗碎片。
  “传令,开辕门,突围!”
  随着伏泉一声令下,汉军营寨顿时杀气沸腾,火光雄雄之下,各部汉军,人人控马,披坚执锐,迅速出了大营。
  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
  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蹰。
  今夜,无论突围,成与不成,他们若死,都将无乱身份贵贱,在蒿里路上相聚!
  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尝受《齐诗》,意不能守章句,乃辞况,欲就边郡田牧。况曰:“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会况卒,援行服期年,不离墓所;敬事寡嫂,不冠不入庐。后为郡督邮,送囚至司命府,囚有重罪,援哀而纵之,遂亡命北地。遇赦,因留牧畜,宾客多归附者,遂役属数百家。转游陇汉间,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摘选自《后汉书·马援传》
  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尝受《齐诗》,意不能守章句,乃辞况,欲就边郡田牧。况曰:“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会况卒,援行服期年,不离墓所;


第四百八十六章 摸黑扔火把
  入夜,鲜卑大营秩序井然,各部兵马该入帐篷休息的,就在帐篷休息,该执勤巡逻的,就在大营周围巡逻,严令大营兵卒无令不可擅自出营。
  谁都知道,对面汉军主帅伏泉,是个喜欢夜里偷袭的家伙,先主檀石槐当年战败身亡,就有被伏泉夜里偷袭的事情发生,被其令千余骑兵,冲破数万大军营寨,损兵无数,所以和连自然不会大意,大营防御,可谓是精心之极。
  只是,很明显,这一次伏泉可再没有的当初让千余人冲击敌营的想法了,偷袭是建立在敌人毫无察觉防备之下,才能发挥最大的效果。而鲜卑人从围汉营第一天起,就日夜派斥候监视汉军营寨,想要在早有应对的鲜卑人身边袭营,明显难度很大。
  三千余汉军出了营寨,便直往东行,按理汉军出营以后,应该直往南方突围,在那白山之南,正是大汉边地幽州,鲜卑人如果不怕冒险,显然是不敢再追击的。可是南方是连绵白山余脉。根本不利直接通行,如果绕行的话,那无疑花费时间很多,也容易被鲜卑人看出行军路线,围追堵截,所以风险极大,不利汉军突围。
  南下的方案被否决,那就剩北上和东、西方向行军了,不过北上的话,一则道路不熟,二来那里是鲜卑仅剩的没有被汉军攻克的地方,就算摆脱鲜卑人的追击,也很难保证汉军去了之后,能够安然返回,毕竟草原太大,路途不熟,一旦迷路,那于整个大军而言,便如同绝路。
  而且最重要一点,北方有多少鲜卑部落存在,汉军不知,倘若遇到大的鲜卑的部落,在前有拦路虎,后有追兵的情况,突围的汉军很可能被鲜卑人夹击,彻底消灭,所以并不可取。
  往东突围的话,也是一样,东部鲜卑在汉军攻破弹汗山后,到底有没有余部存在,有多少人依旧在原来地盘上,这同样也是汉军不知道的,所以往东突围,对汉军而言,一样不是的好策略。
  最终,在段颎、贾诩的建议下,伏泉考虑之后,命令大军往东突围,在合适地点在,择机回归汉境,无论是回师幽州还是并州,对汉军而言,这都是成功的大撤退。
  夜色阑珊,鲜卑大营除了火把燃烧发出的“噼里啪啦”声,就剩下身下各营兵卒的鼾声,以及来往巡逻的兵卒的脚步声而已。忽然,远方汉军营地的方向,一阵急促的号角声冲霄而起,惊碎了黑夜的宁谧。
  那是鲜卑军派在汉军营地的斥候所吹的号角,是和连为了以防万一,所留下的暗子,一旦汉军有所动作,斥候便吹号,而鲜卑大营里所有鲜卑兵卒,听到号角之声,必须快速出营听命,以备不测。
  号角声愈发响亮,鲜卑诸将被这急促的号角声所惊醒,急忙披挂持兵,衣甲都没有整理好,便匆匆前来中军大帐集结。
  与此同时,鲜卑大营里的普通兵卒,除了原本巡逻把守营寨的人以外,其他兵卒也纷纷都快速起身披挂,一时间鲜卑大营里人影攒动、火光冲天。
  和连也在此时,披挂衣甲,出了中军大帐,他本来以为是伏泉老毛病犯了,又准备偷袭敌营了,然而出帐之后却不见鲜卑营地有所预警。
  直到他得到回营报信的斥候传来的消息,汉军一部兵马,打着伏泉和其麾下重要将领的旗号,出了营地。不过他们却不是为了偷袭鲜卑大营,而是准备逃跑,和连听后这才大惊,千算万算,他都没想到那伏泉会这么胆小,打不过就跑,这可和他印象里,那个敢派千余骑袭击其父所掌控的鲜卑大营的伏泉,根本不一样。
  当鲜卑诸将出了营寨,准备问询除了何事之时,却见鲜卑大人和连,望着前面汉军营寨前,眼神只能看见的不断移动的火焰,大声下令喝道:“汉军突围,速速追击,胆有反抗这者,格杀勿论,捉伏流川首级者,赐部民三万……”
  号令一下,匆匆集结的被指派追击鲜卑诸军顿时群情高昂,高呼“鲜卑万岁”,便在各自的首领带领下,驱马直追汉军。
  追击汉军的鲜卑骑兵,和连只派了万骑而已,由老将慕容拔率领,至于和连本人,却是和魁头、步度根等人,一起率领剩下的兵马,准备攻击汉军营寨剩下的汉军士兵,因为斥候报讯,汉军营寨,依然有不少残兵。
  东方草原之上,伏泉的三千余汉军,在和鲜卑布在营地外的千余斥候纠缠数刻,摆脱之后,便立马突围,毕竟战事一开,鲜卑人肯定会被惊醒,不早离开危险越大。
  只是,这纠缠的功夫,对于后面和连派出的追击军队而言,已然是够了,在汉军出逃至二十里后,和连那万骑在重赏的刺激下,全力追击,终于是追上汉军。
  夜幕之上,追击鲜卑人大声嚎呼,说着各式胡语,追击前方汉军,在前面的鲜卑骑兵,兴奋的抽出手中羽箭,对着前面尚在自己射程内的汉军射箭。
  密集的羽箭跃上天空,在夜空里,刺出了一阵破空之声,落入到前方的汉军骑兵阵营中,虽然数量不多,而且汉军又有甲胄防护,可是总会有倒霉鬼被射中。这些被羽箭射中的汉军,幸运的只是受了小伤,只要稍微咬牙坚持,便可以继续策马逃窜,而不幸运,多是被射中要害,当场就摔下马来,脱离阵营,倒在地上,随即就被后面追上的鲜卑人,补上几刀,再被无数马蹄踩踏,最终沦为肉酱烂泥,就此踏上了蒿里路,再无生机可言。
  “君侯,鲜卑狗贼追之甚急,不如末将率兵断后,以缓其军!”眼见军情危急,勒马跟在伏泉身后的关羽立即开口道,毕竟,这样单独被鲜卑人追击,完全会被鲜卑人的羽箭给彻底耗死,必须要想其他办法才行。
  “不可,断后必死也,不智之举,不宜行之!”伏泉一口回绝,追击的鲜卑兵卒粗略估计不下万人,根本就不是汉军抽出几百上千人断后,就能甩得开的,实力上的差距,这是汉军根本无法弥补的。
  “然若不施策阻之,吾军必亡,将何如?”
  看了眼后方火把之下,追击甚急的鲜卑军,伏泉遥望无尽黑夜,心生一计道:“传令,各部兵卒将火把掷于后路,全军摸黑行军!”
  “摸黑行军?”
  “依令而行!”
  “诺!”
  很快,随着各部将领的吩咐,汉军三千余骑纷纷将手上的燃烧的火把,策马手递手,将那火把给军队最后的骑兵,扔到后方。然后,借着微弱的月光,在前面一片漆黑的道路上,勒马前行。
  “啊!”
  “啊!”
  “啊!”
  ……
  后面追击的鲜卑骑兵见汉军舍弃火把,顿觉有异,还未细想,便听到前排的骑兵惊呼,随后,便有数十骑落马,连忙大惊,不少骑兵顿时勒马,以为此处有汉军埋伏,其他来不及勒马的骑兵则绕道追击,顿时鲜卑阵营中间空了一块,分左右行军。
  等到数刻功夫,他们看到摔马落地的鲜卑骑兵起身,这些骑兵虽然摔得很疼,但多年骑马早已习惯,忍着疼痛起身,然后再注视适才令他们无端摔下马的真凶。待看到那已经被马蹄熄灭,冒着烟气的火把时,这才明白他们上了汉人当。
  他们连忙将爱马扶起,有马蹄尚好还能追击的,则立马继续上马追击,而有的马蹄已坏,马匹已然无法奔跑的,只能彻底放弃了……
  原来,伏泉在令汉军兵卒将火把熄灭,然后扔到后面路上以后,那些火把被扔了好几丈的距离,而且还都是没彻底熄灭的火把,当随后的鲜卑骑兵奔来之后,胯下的战马马蹄,踩到还在冒着热气,温度极高的火把,彻底烫了马蹄。
  这时候的战马都没有掌马蹄,对于蹄子下的异物温度都异常敏感,而且因为火把铺得很长,这些战马即使能忍受一段道路,可是却不可能长时间都忍受高温,有了一两匹战马倒地,自然会令得后面火速行军,疾驰的战马也被带到,这才有刚才鲜卑兵马一阵慌乱的缘故。
  当然,这些只是伏泉灵机一动想出来的计划而已,毕竟只要能拖延鲜卑兵,那对于汉军的突围也多了很多的希望。
  并且,汉军舍弃火把的好处,还在不断出现,只见后面继续追逐的鲜卑人,再想像适才一样,用羽箭在汉军身后,毫无顾忌的射箭,难度变得加大了。
  至于原因,自然是黑夜中能见度极低,汉军将火把熄灭以后,那些瞄准的鲜卑骑兵,便彻底失去了瞄准的目标。虽然有月色照耀,但是这点光亮,也只能让他们隐约看见前方目标,而且行进之间没有任何对照物,这无疑让他们很难瞄准。
  最后的结果,也很明显,那些鲜卑人只能凭着自己的感觉,对着前方胡乱射箭,这样射箭的精度和对汉军的杀伤,自然也降低了很多,很多羽箭不是偏了方向,就是力道太远,射在汉军身上也十分轻飘飘的,根本破甲不了他们身上的铁甲。
  见此,伏泉彻底松了一口气,这下子,起码暂时安全了,不过这也只是黑夜而已。等今夜一过,除非后面的追军都消失,否则汉军又将重复刚才被鲜卑人射箭追杀的情况,并且白昼之下,情况更加复杂,一旦汉军被鲜卑人追上,等待他们的结果,也就剩下死亡而已。


第四百八十七章 拦腰截断鲜卑军
  汉军营寨,灯火通明,把守营寨的千余汉军残兵,手执各式兵器,冷冷的看着营寨之外,鲜卑集结的近两万兵马。
  可以撤退的汉军兵卒都随着伏泉撤离,现在就剩下他们这些因大战伤重,不能迁移的军队了,也不知他们还能坚持到什么时候。
  营寨之外,鲜卑军中,和连冷漠注视汉军营寨,根据斥候消息,如今的汉营恐怕只有千余人而已,对于他麾下的鲜卑大军而言,拿下已是必然的结果了,现在也只是早晚而已。
  “传令,各部以弓箭攒射汉营,消磨汉军士气,待天明以后,拿下汉寨,寸草不留。”思索片刻,和连下令道,随后遥望西方,那里汉军突围的数千人,才是他心中最惦记的,不过按理来说,在自己万骑的追击下,汉军除非能长了翅膀,否则根本逃不了他的五指山。
  “诺!”传令兵领命而,此时,包扎好伤口,一直并未上阵,侍卫在和连身边的万艾可见此却是忽然高声喊道:“鲜卑万胜!”
  这一声大喊之后,随即在营寨外的万余鲜卑兵马都是纷纷应声喊道:“鲜卑万胜!”
  “鲜卑万胜!”
  “鲜卑万胜!”
  “鲜卑万胜!”
  ……
  此刻,汉军营寨之内,带着病体的段颎,由着伤了大腿,行动也十分不便的潘俊扶着,凝神皱眉望着营寨之外,鲜卑人示威的场景。
  只见,营寨之外,鲜卑铁骑举着密密麻麻的火把,随着鲜卑人呼喝声中,不断随风挥舞,黑夜之中,仿若无数萤火虫般,映入眼底。不过,无论是谁,心里都明白,那夜幕里闪着亮光的星星点点,可不是萤火虫那样美好,它们是恶魔在杀戮前狂舞的准备,死战已然不可避免……
  “点火!”段颎冷冷喝了一声命令道,他这话是对身边的潘俊说的,随着汉军其他能离开的高级将领都随伏泉撤离,潘俊腿部有伤,包扎好后已不能骑马,所以并没有撤离。
  这也导致潘俊如今是汉军营寨除了段颎以外,最高的指挥将领,从而,段颎若有军令,自然吩咐潘俊办事。
  “诺!”潘俊行礼应道,段颎在伏泉带人撤离后,便召他议事,所议论的事情也很简单,就是待伏泉他们撤离后,命令潘俊将汉军营寨里面的食物、布匹、兽裘等生活物资全部烧毁,除了能个维持大军五日的粮草以外,其他东西尽数烧毁,一点儿也不能留给鲜卑人。
  至于原因,也很简单,在段颎看来,鲜卑历经内乱,又有伏泉率偏师从西向东扫荡,部落生产早已被破坏,不说伏泉本部所缴获的运往并州的牛马就有十余万头,其他的各种生活物资,数量也十分不少。
  其中,除了部分被伏泉带来以做备用以外,其他的都被汉军运回并州,现在可以说和连率兵回援以来,鲜卑人都是在消耗自己原本就不多的物资,并且他们除了沿途部落的少量补给之外,现在除了魁头、步度根在大鲜卑山的部落以外,鲜卑人已经没有任何获取物资的来源了。
  而大鲜卑山距离此地往返策马都要数日时光,而且数量远远不够数万鲜卑人的消耗,一旦鲜卑人的没了物资,那等待他们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此时汉军营寨里,还有不少缴获鲜卑人所得的生活物资,为了不让鲜卑人得此缓急,所以段颎下令潘俊,将汉军营寨里面的生活物资全部烧掉,不给鲜卑人留任何能用的物资。
  数刻工夫后,鲜卑铁骑纷纷来到合适的位置,拉弓对准汉寨,也不用管自己的准星如何,对着汉军营寨就是一阵乱射。运气好的话,说不得再给对方汉军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至于运气不好,也可以通过羽箭的覆盖,慢慢打击营寨里的士气,对于鲜卑人攻击营寨而言,这也是十分重要的,毕竟一旦防守方兵无战心的战斗的话,进攻的鲜卑人,明显明显要攻破营寨的压力会很小。
  黑夜中看不到羽箭不断射进汉军营寨,令得无数汉军将帅兵卒只能靠着大盾,在一轮又一轮的箭雨之后,只听到羽箭射在汉军营寨上,或者是羽箭和汉军防御用的大盾相撞的声音。
  不过,很快,突然一阵“嘭”的声音从汉军营寨里传来,紧接着便突然看到汉军营寨之后,一阵冲天的火焰光芒,笔直的燃起,一下子吸引了汉军营寨内外,无数的鲜卑兵卒冷冷望着那冲天的火柱。
  只是,很明显,鲜卑斥候没有将注意力过多放在汉军的辎重上,所以消息传播得很慢,就是和连自己也没有留意那冲天火柱。否则,一旦他知道那火柱是所用什么燃烧的话,恐怕现在就会下令全军直接攻击汉军营寨,而不是在这准备慢慢吞吞耗死汉军了。
  夜幕渐渐由深到浅,天色似乎要慢慢白了,汉军营寨西方数十里地外,伏泉麾下的汉军依旧死死挥动缰绳,勒令他们胯下的战马奔驰,逃避后方鲜卑人的追击。
  虽然靠着那后半夜,伏泉的灵机一动,汉军成功用火把,拉开了一些与鲜卑人的距离,并且利用夜色,也成功令得鲜卑的弓箭手,不能对汉军亡命的兵卒进行有效的打击。只是,这一切随着天色渐渐变成白昼后,开始变了……
  鲜卑人的弓箭又更加多了,虽然因为距离的原因,真正能打击到汉军的羽箭还比昨晚要少很多,但是如果伏泉麾下的汉军还是找不到办法,甩开身后这支鲜卑军的话,那么伏泉麾下剩余的兵马下落可想而知。
  而就在前方,一处丘陵山坡之下,一支三千人的汉羌杂骑,正在此地休息。这支汉羌杂骑自然不是其他兵马,当然是张奂所派的凉州军的先锋,马腾麾下的骑兵。
  昨日夜里,军队行军至此,马腾见此地不开阔,易守难攻,便下令军队休息。因为此地离他所得到的伏泉所率的汉军坚守地点很近,而马腾麾下兵马又连续数日行军,他担心继续行军,军队与鲜卑人遭遇的话,体力上吃亏,所以才下令休息。
  草原上的冷漠慢慢肆掠,冻醒了裹着狐裘,靠着马背小酣着的马腾,起身看了眼天色,时候还早,马腾并未叫醒麾下将士。此刻,他十分怀念这样在塞外异域,与马为伴闯荡的日子,当年他就是这样带着一帮汉羌兄弟们,出西域走私,现在,他又将来北疆为了自己的功名而奋斗。
  “呼……”马腾狠狠吐出一口浊气,晃动了下身子,找来身上的酒囊,用一口烈酒,暖一暖睡觉之后,有些僵硬的身子。
  蓦然,耳边似乎听到一阵异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