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梦入红楼-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贾琏笑道:“已经基本商议妥了,从东府花园起,接入咱们府东大院,转至北边,一共丈量了三里半的地,用于修建省亲别墅。图纸也已经绘制出来,现在就只等开工了。”
见这么快就准备妥了,贾母越发高兴,连道了几句“好”,又问:“你负责哪一处?”
贾母原本不过是随便问问,对于这种二门外的事,他一向是不管的。
谁知贾琏却一下子踌蹴起来,贾母就起了疑心,问道:“怎么,难道这个时候你还贪图高乐,不在里面当差不成?”
贾琏连忙道:“那哪能啊,只是,如今老爷把建造省亲别墅的事交给那府里的二弟全权操办了,孙儿还不知道他会给孙儿安排什么差事呢。。。。。。”
第二八九章 明义贾母
“你说老爷让清哥儿包揽修盖娘娘的省亲别墅?”
听完贾琏的话,王夫人最先发问了。她想不到,贾政居然将她们女儿回家省亲的园子交给贾清来建造!
贾琏回道:“回太太,是的,这是方才老爷们议定的。。。。。。”
贾母到是没什么特别的反应,只说:“你将具体的说说,你们老爷分明在家,又是工部的官,怎么不亲自为你们大姐姐建造园子呢?”
贾琏有些迟疑,要说的话,难免提及家中短银子一事。要都是自家人还罢了,现在薛姨妈还在堂内,人家可是真正的巨富,说出来难免觉得有些面上无光。
只是他可不敢让薛姨妈回避,又不能不回答贾母的话,想了想,只得道:
“是这样,二弟觉得既然是为了迎接大姐姐回家省亲的园子,就一定要盖的辉煌大气,不能弱了大姐姐的声势。
又知道老爷是崇尚节俭、忠心体国的,即使是为了迎接大姐姐省亲,也必定不肯过于奢华。
这是老爷为官清正,修身自明的体现。
但是我们作为弟弟,当遵循孝悌之道,就没有这方面的顾虑了。因此就和孙儿商议,竟是不妨让他来全权为大姐姐修建园子,如此就算所费过多,也就与老爷的清名无碍了!
老爷为了全二弟的一番孝悌之心,也就同意了。”
一段话说完,意思大致不变,只是换了好几种说法。可怜贾琏,已经很久没有这么用脑过了。
贾母经历的事多,岂能看不出来贾琏这番话必定是有所保留的!因此道:
“你们有这番心意就是好的,只是还是不能过于靡费了。对了,你们准备花多少银子盖这个园子?”
“老爷请了工部的一个老明公名唤山子野的老先生设计园子,若是完全按照他的设计建造的话,二弟说了,至少要四十万两银子。”
堂下坐着的姐妹们何曾听说过办一件事要花这么多银子的。四十万两,那不是可以用银子堆成小山了?
因此,都有些期待用这么多银子盖起来的园子是怎么样的一幅光景。
王夫人听到这个数字的时候,微眯了眯眼,面色平静下来。
作为荣国府的当家夫人,她当然知道荣国府的家底有多厚。
四十万两,是无论如何也拿不出这么多的现银子来盖园子的,也就是说,宁国府那边,也出了银子,就是不知道出了多少……
贾母对于荣国府库房不清楚,她荣养之后,就只打理自己的私库了。但是,毕竟理过大事的人,虽不清楚,也能猜到大概,因此问道:
“这些钱,是如何筹划的?”
贾琏有些犯难,有心想再使个巧,可是这个东西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怎么个巧法呢?万一我这里讨巧,最后却反而落个不是岂不是冤的慌?
少不得只有实话实说了!
反正薛姨妈也是太太的亲妹妹,也笑话不到哪去。
“这个,咱们府里因为要预备大姐姐回家省亲所费,因此,老爷们商议决定,从公中拿出十万两银子出来……”
贾琏道。
贾母道:“多少?”
“十万两…”
贾母这下子听清了,再问道:“清哥儿没话说?”
“没有没有,这还是他主动提出来的呢!”
“你们就不脸红?”
贾母如此一说,王夫人立马就准备站起来。贾母一摆手示意她坐着,眼睛只看着贾琏。
贾琏无法,只得红着脸道:“原本老爷是计划用二十万两银子的,如此正好两府各出十万两……
可是二弟说二十万两肯定不够,还得防着下人们私下贪墨,如此盖出来的园子肯定……
因此他就和老爷说让他来全权负责,一定要盖一个最好的园子出来以迎接大姐姐回家省亲!”
贾琏的话一说完,堂内众人想法不一。
贾母没想到,府里居然已经窘迫到连盖一座省亲的园子都捉襟见肘的地步了!
王夫人是有苦难言,只得修炼闭口禅。
薛姨妈母女则想起了贾清前不久让她家帮忙置办奇珍异石的事,怕是那个时候贾清就在筹划此事了吧。不过他身为朝中官员,能提前接到风声也不算奇事,只是可见上心了。
在三春看来就简单多了,只是觉得贾清更加伟大和无私。几十万两的银子,说拿出来就拿出来!
贾清真有那么无私吗?
其实不然。
一来,确实是害怕贾政拿着不够充裕的经费,盖一个次品大观园出来,那他呕也呕死了!
其二,他真的不想眼睁睁的看着贾政一干人等拿着白花花的银子去喂两府里的硕鼠了!只要他能够将这笔冤枉至极的支出砍掉,其实,也添不上多少!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虽说是省亲的园子,主人是元春。但是,元春能在里面待多久?一年怕是还回来不了一次,一次也就几个时辰而已!
第一主人不在,那么,既然园子是自己修建的,除了元春之外,以后园子的使用谁还能比他更有发言权?
那时候,就算是王夫人想要在里面作威福,怕是也得看看贾清的面子吧!不然,自有一大堆的人不会吝啬风凉话的……
所以,这才是他在“国库”不是特别充裕的情况下,依旧要揽下这项工程的原因!
“咱们再紧也紧不到这件事上,公中银子既然不充裕,那么这笔钱我来出!
清哥儿想着让他大姐姐体面,愿意揽下这件事,我们却不能装作不知道,理所当然的让他吃亏。
这样,我给你们添上十万两,整凑成二十万两银子给他送过去!
如此虽然他还是要多添些,少不得还是只能让他吃点亏了。”
最后,看着满堂人思索的表情,贾母忽然这样说道。
王夫人也不敢坐着了,连忙站起来请罪道:“是儿媳妇治家无方。”
贾母道:“不怪你们,这些年府里用度大,进项又只有那么些。猛然遇上这么大一件事,短了些也是平常,只是叫姨太太笑话了。”
贾母说着向薛姨妈笑道。
薛姨妈同样笑道:“哪里敢笑话,这是满门的富贵呢!我们想这样短些的时日还不能呢。”
贾、薛两家是重亲,贾母又欣赏薛姨妈的为人,所以可以不顾及的在她面前谈论家事。薛姨妈自然知道这一点,却很会做人的只在一旁默默听着,不乱开口。
薛蟠父亲虽然去了,但是薛家世代皇商,家资巨富。不多说,百万家财应该还是有的。
但是她很会找准位置,对于贾母的戏言完美的避开了。更明事的是,她并没有在这个时候主动开口借银子以结人情,因为她深知,像贾府这样的门第,宁可自己短些,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会向亲戚借银子使的!
她若是现在开口,不会讨好,只会让人觉得她小瞧了贾家!
贾母一直盯着薛姨妈瞧,见她谨守言多必失的法则,不肯多说一句话,心中再次对这位薛家姨太太高看一分。
王夫人见贾母的目光转回来,连忙将自己方才思虑的结果说出来:“老太太既作准了二十万两,那么我回去和老爷再商议,从公中支出十五万两来,我再添上五万两,好歹也能作成二十万两,万万不敢让老太太添补……”
贾母断然道:“你说的不成,公中还是要存些银子的,不然也不成个家了!
不过你身为娘娘的母亲,出银子也是应当的,这样吧,我们对折,一共拿出十万两来,合上公中的十万两也就是了。”
王夫人虽是王家的嫡女,有着嫁妆产业,又是贾府的当家太太,可是如今手里也就只能拿出几万两银子出来。否则,贾母话说到这份上,她倒是宁愿自己全部添上才好呢。
毕竟是她的亲生女儿要回家了。
可是她并没有那么多银子,也就只得依了贾母的话。
见大局定了,王熙凤笑道:“哎呀,老太太和太太这架势,竟是像凑份子迎接咱们家大小姐回家一般!如此,少不得我也得表示一下了。只是我没有两位财主的资本,算了算,倒也还有一万两银子的家底,说不得只能全部拿出来孝敬了!”
贾母笑骂道:“你又瞎起什么哄?这事不与你们小辈相干,你们能有多少银子?”
一旁的刑夫人面色一窒,她没银子?她银子比我还多的多呢!但也知道,只要一谈到钱这事上,就没有她说话的份,因此从始至终不发一言,形如透明。
正说着,就听外面丫鬟通传道:
“清二爷来了。”
……
第二三零章 如海病重
“孙儿给老祖宗请安。”
进了荣庆堂,贾清按例向贾母行了大礼,被贾母叫起后又向王夫人、薛姨妈等问好。
然后贾母笑问道:“这么晚了你还过来作甚?”
贾清笑着说:“方才二叔找我说了点事,然后想着有两日没陪老祖宗玩笑了,就过来瞧瞧,没想到正好赶上老祖宗这里开会,如此我也留下来听听,这样你们就不好说我的坏话了。。。。。。”
“偏你猴精,总怕别人说你的不好。不过,这回还真是让你给说着了!”
贾清一愣道:“你们还真编排我来着?”然后看了眼四周,正好看见边上的贾琏,就道:“肯定是琏二嫂子教唆琏二哥告我的状来了!”
王熙凤没好气的瞪了贾清一眼,贾母好奇了:“这么说,你是欺负了你琏二嫂子?”
“没有没有,绝对没有的事!她那么厉害,我哪敢啊!更何况,还有老祖宗在后面给他撑腰,她不欺负孙儿就是好的了。”贾清连忙道。
贾琏在边上笑道:“二弟可别冤枉了我,方才老祖宗知道你要为咱们家大姐盖园子,怕你吃亏,正商议着要给你添上十万两银子供你使呢!”
贾清大喜:“果然老祖宗疼我,我正为这事发愁呢!都怪琏二哥,当时在旁边一教唆,孙儿年纪小,脑子一热,就大包大揽下来。过后才知道上了琏二哥的当了!
只是话既然出了口,却也作悔不得。
如今老祖宗要给我银子的话,最好叫琏二哥多拿一些,谁叫他诳孙儿来着!”
贾母笑,她才不会以为贾琏能诓骗的了贾清呢。因而笑道:
“原先我还怕你吃亏,既然你自己都说了是你大包大揽下来的,那我也就放心了,不说琏二那里,竟是连我和太太这里也不必费事了,只管等着看你的笑话,叫你一天到晚窜上跳下的!”
贾清问:“老祖宗您说真的?”
“真的。”
贾清仿佛生气了:“俗话说:‘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老祖宗既这么说,不说老祖宗原本就不打算给,孙儿说句有骨气的话,现在就是老祖宗硬要塞给孙儿银子,孙儿也不能要了!
孙儿回去就是砸锅卖铁,也定要把园子盖得漂漂亮亮的,到时候看老祖宗您怎么说!”
这下轮到贾母诧异了:“你认真的?”
贾清道:“千真万确!我们贾家的后辈,什么时候说话不算过!”
贾母沉默。
这些儿孙表面上都不敢惦记她的私房梯己,但是她若是要给,就如王夫人等,也就顺势应了。
她又如何看不出来,贾清这一番话,明显是不想拿她的银子,所以故意说要“争一口气”。既不伤她的面子,又拒绝了收她的银子。
她从没怀疑过贾清对她的尊敬,却没想到,竟是能做到这般不重私利!
这不是一百两,一千两,而是十万两!
这般果决、坚定的不放在眼中,当真是无法不让她刮目相待!
旁边,看的出来这点的不在少数。
王熙凤更是觉得,自己前儿在贾清面前服软真的算不了什么了。以往她还觉得自己是个“有钱人”,如今这一对比,简直弱爆了。
见众人都目光灼灼的看着他,贾清眉目一杨,看见丫鬟为他和贾琏抬了凳子出来,瞅着挨着惜春的一张坐了下去。
“老太太,林姑老爷派人送的信!”
赖大家的走进来说的话,让贾母眉头又是一皱。林如海的信,贾政看了也就罢了,又叫送进来,怕不是什么好事!
果不其然,拆开来看了几句,贾母的面色就沉了下来。及至看完了,更是哽咽道:
“我苦命的玉儿。。。。。。”
王夫人忙问:“老太太,出了什么事?”
贾母收起信,看了看满堂儿孙独有黛玉卧病没来,真是又添了伤心,道:“玉儿他爹病重,来信说要接玉儿回去一见。。。。。。”
“啊!”贾宝玉大惊,道:
“不好,不知她又要哭的怎么样了!老祖宗,林妹妹也正在病中,不能走那么远的路,我们不让她去好不好?”
贾清面色也是一沉,林如海终究还是病重了。待到听了贾宝玉的话,翻了个白眼。
此时应该讨论的是如何安全稳妥的把黛玉送回扬州去!
贾母道:“胡说,人家父女之情岂是可以阻拦的!”
赖大家的又道:“这是单给林姑娘的信。”
贾清一个快步上前接了过来,道:“我给林妹妹拿进去,顺便看看她。”
贾宝玉连忙道:“我也去,必不能让她哭的太过伤心了!”
贾母道:“去吧。”
又看着三春等:“你们也都去看看吧,多劝着她一些,宝丫头也去。”
“是。”
。。。。。
原本因为家里接连喜事,贾清又包揽了盖省亲别墅的事宜,姐妹们好多话想问,只是此时又遇着黛玉她爹病了,便都不好说了,于是都缄默着走进黛玉的房中。
黛玉正倚在炕上看书,见呼啦啦涌进了一大票人,黛眉一蹙道:“你们怎么一起来了?”
说着也要起身相迎。
探春等连忙上前安抚住,道:“你病着还讲这些虚礼作甚,快躺着。”
黛玉瞧了瞧贾清和贾宝玉,道:“恕我接待不周了,你们自己坐吧。”
然后又吩咐紫鹃雪雁倒茶来。
谁知,所有人坐下后,居然别的话都不说,齐刷刷的看向贾清。
黛玉心中诧异,故也看着贾清。
贾宝玉暗自庆幸没有先拿到黛玉的信,否则他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贾清道:“妹妹入京几年了?”
黛玉道:“四年了吧,二哥哥怎么忽然问起这个?”
“没什么,就是姑父来信说,想接你回去一趟,老太太也同意了。”
黛玉何其敏觉,只听了这话就察觉不好,好好的她爹怎么会突然想要接她回去?一向疼她的贾母又怎么会这么快就答应了呢?
因此只不说话。
贾清叹了口气,道:“这是姑父给妹妹的信。”
这种事,旁人实在不好说。想来看了林如海的信,黛玉应该就知道了,那样可能比别人说出来要容易接受一些。
黛玉放下书,默默接过贾清递过来的信,打开来看。
慢慢,泪如雨下。。。。。。
第二三一章 孤儿
好不容易众人一番劝慰,林黛玉才止住了哭声,却还是神情怔怔。
贾清道:“妹妹别难过了,此时也不是难过的时候!妹妹现在该想想,到了扬州该如何照看好姑父,以让姑父能够早日康复!
你现在若是只顾自己伤心,原本身子就没大好,如此岂不越发添了病症?
若是让姑父大人瞧见了,肯定也心中不忍,对养病不利!
妹妹若是真的孝顺,就当高高兴兴的回扬州,如此姑父大人见了越发漂亮可爱的女儿,只怕心里一高兴,病也就好了!”
黛玉听了,面色一红,一想贾清说的确实有理,渐渐回转过来,冷不防就问道:“是你送我回去吗?”
她见贾清拿着信进来,又说贾母同意她答应让她回去,况且这个时辰了贾清还在这边,就以为是贾母安排贾清送她回扬州。
“噗呲。”
确是薛宝钗笑了出来。见黛玉看她,连忙笑道:“他又不是郎中,你回家探亲,怎么只想着让他同你去?”
黛玉听了大羞,伸手就要挠薛宝钗,被躲过去了。
迎春、探春都笑了起来。
还是贾清道:“宝姐姐说笑了,我虽然不是郎中,但她既然叫我二哥哥,妹妹要回家,哥哥送一送也是应该的。只是。。。。。。”
探春道:“二哥哥怕是走不了,先不说二哥哥如今是朝廷中人,轻易离不开京城,就说眼下,他就有一件大事要做,更是离不开了。”
贾宝玉连忙道:“我送妹妹回去!”
黛玉看了看贾宝玉,没说话。贾母能够同意贾宝玉离开京城才怪呢!
果然探春就笑道:“宝二哥哥你就别添乱了,先不说老太太肯定不允,再说,扬州一行千里之遥,二哥哥能打理好一路上的大小事宜?
到时候谁照顾谁还不一定呢。”
贾宝玉红着脸道:“胡说,我。。。。。。。”心中却明白探春说的是事实,顿了半天,也就偃旗息鼓了。
这里黛玉问道:“二哥哥这次又有了什么差事?”
。。。。。。
王夫人从贾母院里回去,路上却把王熙凤叫到了屋里。
“老太太打发琏儿送你林妹妹回去,你觉得怎么样?”
王夫人问。
王熙凤道:“近来府里事多,也就我们家琏二还空闲些,老太太叫他去也是正理。”
王夫人不置可否,过了一会道:“你林妹妹也可怜见的,如今林家就她们父女二人,这一去,若是你林姑父的病好也就罢了,若是万一不好了。。。。。。
他们家祖上也是世代列候,如今若是你林姑父万一不好了,林家偏房还是有些人的,难免有人不惦记你林妹妹,老太太是怕你林妹妹吃亏,所以让琏二跟着去,最后安安全全的把人给老太太带回来。”
王熙凤一听王夫人这番话,就明白了。
林如海若是去了,林黛玉就成了林家产业的唯一继承人。若是林如海将黛玉过继给林家偏房,或是干脆为她择了婿,不是连人带产业一并接收了吗?而且还不一定能对黛玉好!
所以,老太太才吩咐贾琏无论如何一定将黛玉带回来。
想通了这一点的王熙凤道:“太太放心,我回去必定交代好他,让他一定好生照看着林妹妹,万一林姑父不好了,也让他怎么把人带过去的就怎么带回来!”
王夫人点点头,示意王熙凤下去。
。。。。。。
“有一个孤儿,生的聪明伶俐,让街坊四邻都很喜欢,长大了就在县衙里当了衙差。
得闲了他最喜欢各处打探谁家有未出阁的闺女,然后充作远方亲戚上门拜访。
由于他口齿伶俐,模样长的也周正,这些人家虽都记不得有这门亲戚,但见他行为举止有理,也大都客气以待。
眼看着中秋佳节要到了,县里的衙役们很多都告假回家探亲。
他也向县太爷告假探亲。
这县老爷就疑惑,问他:‘别人探亲那是回家团聚,你一个孤儿你探什么亲?’”
黛玉房里,惜春听了贾清的话,忙不迭的追问:“后来呢,他怎么回答呢?”
“孤儿笑着答道:‘老爷有所不知,所谓探亲嘛,探着探着就亲了。’”
“呃,哈哈哈哈。。。。。。”
“嗬嗬嗬。。。。。。”
听完贾清讲的笑话,众人在愣了那么一下之后,就忍不住笑了起来。
连黛玉都忍不住掩嘴笑了。
惜春虽没听明白为什么探着探着就亲了,但见贾清说的有趣,姐姐们又笑的开心,就跟着笑起来。
薛宝钗笑道:“清兄弟的脑子也不知道怎么转的,竟想出这么个促狭有趣的笑话来,还重着探丫头了。”
探春反驳道:“他说的是‘探亲’,与我什么相干?到是林姐姐,这会子不就是要回家探亲了吗?咯咯。”
贾清连忙道:“好了,笑话我也说完了,咱们继续。
上一局和林妹妹对弈我输了,这一局我要和宝姐姐来,宝姐姐都听了我说了几次笑话了,我还没见过宝姐姐说笑话呢,这一局我一定要赢!”
薛宝钗道:“我哪会说什么笑话,天底下的笑话都装进你和凤丫头肚子里了,嗬嗬嗬。。。。。。”
贾宝玉显然与贾清有同样的想法,道:“二弟都下战书了,姐姐还不应战?”
正说笑着,贾母派人过来说:天色晚了,都回去歇息吧,明儿再玩不迟。
如此,众人也就只得罢了,分别与黛玉作别,走出屋来。
“二爷,你不去看看你的新屋子?”
荣庆堂侧面的走廊上,鸳鸯向贾清笑道:“晴雯可是等着你呢!”
贾清一想,还真得去看看,于是看着三春及薛宝钗道:“你们也进来坐坐?”
薛宝钗笑着说:“不用了,我们可是早就看过了。况且天色已晚,就不打搅了。”
说着在莺儿的陪同下往梨香院走了,惜春也在依依不舍中被迎春和探春带走了。
贾宝玉已然回了自己房中,如此贾清向鸳鸯道:“如此还请姐姐带我回家。”
“咯咯咯。。。。。。”
鸳鸯笑着,将贾清带到他的新居。
。。。。。。
“我还以为今晚二爷又不会留在这边呢。”
等着将笑意盈盈的鸳鸯送走,晴雯就噘着嘴道。
贾清笑笑,问道:“这就是我们的新家吗,还不错的样子。对了,惠香她们呢?”
晴雯其实看见鸳鸯带着贾清过来的时候就很高兴了,说了句见贾清不接也就放过去了。
“她们自然也跟着过来了,这会子给二爷端水去了。”
晴雯说着,又兴奋的道:“这可是老太太院里最好的屋子了,我瞧过了,与宝二爷和林姑娘的都不差了呢!”
贾清笑着看了看,确实很不错,比东大院那间要好很多。
这也算是他地位提升的一个见证吧。
第二三二章 慰问钦差
第二日是朝会的日子,贾清一早就在晴雯的服侍下起了床。
由于这边暂时还没有备着官服,所以贾清只得回宁国换朝服。
因为贾政也要上早朝,所以荣国府正门大开。门口,宁国府的车马早已候在这里,贾清一出门就坐着直接回了宁国府。
等到再出门的时候,却发现贾政的轿子停在宁国府门口还没走。
贾清上前问安,贾政掀开帘子道:“时辰不早了,快上马走吧。”
然后吩咐起轿。
显然,他是专门等着贾清一同入朝的。
贾清也翻身上马,缓缓跟上。虽然他现在是文官,但他有将军爵位再身,骑马上朝也不算违制。
坐轿子的话怪闷的,空间狭小不说,还被遮住了视野,哪有骑马爽快。
当然,若是有香车美人作陪自然又另当别论了!
早朝规定,朝臣们必须在卯正二刻之前到齐,否则就算失仪。但皇帝一般是辰时初刻才会临朝,所以中间差不多还有半个小时的时间让大臣们摆龙门阵(闲聊)。
“政老,此次皇上准许娘娘回家省亲,你们家可准备启请?”
没过一会,一个武官模样的人就走过来,和贾政说话。
贾政道:“承蒙皇上天恩,岂有不奉请娘娘省亲之理。”
来人眼睛转了转,问道:“哦?不知为贾妃娘娘准备的园子准备的怎么样,是个怎么样的章程?我家不如政老,根基浅薄,正不知道该如何筹备,还望政老不吝指教才是。”
贾政严肃道:“吴将军说笑了,你家娘娘贵为贵妃,岂是我家可以相比的,要说指教,那更是谈不上了。”
旁边的贾清心下了然,看来这货就是那刚晋升的吴贵妃之生父了。
这玩意儿,明显是来显摆来了,说自己根基不如贾家深厚,另一层意思就是:那又如何,我女儿照样比你女儿尊贵!
说起这吴家,虽和贾家一般都是勋贵之家,但却不是一路的。
吴家,是在太皇上时期封赏的勋贵之一,起先也只是一个子爵,子爵降为将军爵,直接就是三等将军!
也就是说,一等将军爵就差不多对应子爵,三等将军对应男爵,五等将军对应轻车都尉!
算品级的话,五等将军大概是正三品。
本朝,世袭爵位没有低于正三品的!跌出去的,也就意味着已经除爵!
当然,王公侯伯那是超品爵位,除了开国封了一堆,后来几乎不曾封赏过。
所以要说贾府根基比吴家深厚,那是一点问题也没有的。
和贾政说话的吴天佑突然看见旁边的贾清,就道:“小家将军身为三等将军,怎么不往前面去,却站在这里?”
朝会制度,武官在左,文官在右。勋贵自然也应当站在左边。
而且以三等将军的位置,自然会站的考前些,这分明有打击贾政的嫌疑!
贾清挑挑眉,感觉这个吴天佑有些挑事的样子,于是道:“承蒙皇上看重,赐小子在都察院办事,领五品之职,自然应当站在这里。
倒是吴将军,不好生在家安享富贵,怎么还来受这个罪?”
“你?”
将军爵,大多都是因为既不在军中带兵,也不领实际武职的勋贵。这些人,除了大朝会,一般都是不用来上朝的,因为来了也没什么屁事!
就像贾赦一般。
贾清这是借此嘲讽他安富尊荣,不求上进呢!
“什么少年神童,也不过如此!”
吴天佑一甩手,转身回了左边。
等吴天佑走了,贾政转向贾清道:“今日如何这般莽撞?”
贾清恭声道:“二叔觉得,此人我贾府是否可以结交?”
贾政一怔,是啊,如今两家都是风头正盛的外戚,若是一旦勾连,怕是容易引来物议。
而且,他也不是感觉不到吴天佑在他面前淡淡的优越感。
“只是,却也没必要得罪于他啊。”贾政叹道。。
贾清摇摇头,贾政的政治敏觉性还是太低。不是每个人都是你不想得罪就不得罪的!
以如今两府的关系,一个贵妃,一个四妃之一,只要不交好,就必定是对头。
这是不可避免的。
因为后宫就那么几个尊位,有升的话必定就有降或者是死!
在这种必然矛盾之下,如何相安无事?
只是这番话显然不好在这里和贾政讲。
“皇上临朝~~”
太监尖锐的声音一下子压住了所有的杂音,所有人全部归位站定,不再发一言,整个大殿瞬间安静下来。
。。。。。。
“启禀皇上,臣有本奏。”
皇帝临朝,基本礼仪走完之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