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梦入红楼-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人会问,刘墉整寿都没有王爵以上者前来,贾母会有?
    答案是:当然!
    这区别为阵营的不同。刘墉曾经再怎么位高权重,有一个现实是,他无爵位在身!如果爵位过高者亲自下临,总有些“屈尊降贵”、巴结权力的意思。
    自开国以来,就是勋贵享尊荣,文臣掌权力!
    而刘墉这样门生遍天下的文臣想要封爵,不出意外是等他死后才会追封。目测刘墉这样的国之干城,死后少不了一顶国公的荣誉。
    而贾母这里则完全不同,因为她也是勋贵中的一员,且地位不低。这样各个勋贵走动也没有什么屈尊降贵的意思,大家一路人!更不提巴结权力了。
    所以,勋贵中只要有些来往的,在这个时候纵然家主不到,府中诰命也是会如期赴宴的。
    贾母的寿宴分两日进行,八月初二,专门接待京中接帖而来的各王公大臣、及府中诰命。计有到场贵宾:
    南安郡王、南安王妃、南安太妃;
    永昌驸马;
    乐善郡王;
    礼部左侍郎王显爵;
    。。。。。。
    北静王妃;
    锦乡侯诰命;
    临昌伯诰命;
    。。。。。。
    因为不是逢十大寿,来的人不是太多,自然用不到宁国府这边的场地,只在荣国府置办了两席,分别置于内宅和外院。外院由贾政等专门招待男客,内院由王夫人、贾母等亲自招待各府诰命。
    倒是满满一副富贵气象!
    这些都与贾清无关,他在这几天唯一要做的就是等八月初三,贾母家宴,族中子弟前去给贾母贺寿时跑过去吃上一顿,反正他也这样吃了四次了。
    你说他不想去看贾府众钗?那是不可能的,只是前面四次他都没能见着三春等人,到是远远地望见过王熙凤。
    因为虽说是家宴,却也是分内外两席的!
    这次见到三春及林妹妹的机率又有多大呢?贾清表示一如既往的小,但他还是上街去精心挑选了几样小礼物,全当做有备无患了。
    就这样,贾母寿宴的第一天在轰轰烈烈中结束。
    第二天一大早,贾敬就把贾珍、尤氏、贾清、贾蓉、秦氏叫到跟前,叮嘱训诫一番,无非就是今日凡事不得造次,记得到了时间一起去给贾母磕头等事。他们中任何一人出了纰漏,丢的都是他贾敬的脸,毕竟目前宁国府还是他在当家做主。
    只有贾清在下面诽腹:这么重视面子功夫,还想着问道成仙,难怪最后把自己炼死了。继而又想到,贾敬这么些年说实话,对他是真的不错!
    得想个法子阻止他出家,最少不能让他去那个什么玄真观清修。
    然后一行人就出发前往荣国府。
    这两日贾母大寿,荣国府正门大开,所有前来贺寿之人都从这里进府。
    这倒是让贾清觉得不是滋味,荣国府的正门这些年他也踩过了几次了。可是宁国府的正门他是一次也没有踏过!
    平日里都是从角门出入,有重客上门他也没资格迎客送客,贾敬大寿他更是不用在门口迎宾,所以导致了这么个情况,他也是今天才意识到这事,顿时觉得自己有些失败。
    看来自己这些年做的还远远不够,还得加倍努力奋斗啊。。。。。。
    进了荣国府,尤氏、秦氏两个自去后宅请安去了,贾敬也被贾政派人请去正堂喝茶,留下贾清三人在前院各自找席位坐下。
    此时荣禧堂最外面的院子里摆了大概有二三十桌,上面有些茶水点心,全是供贾家在京八房的直系后辈就席的。像各房中的下人,包括像赖大这样的总管,在这个时候也是没有席位的。
    大家就这样互相闲聊了差不多一个时辰后,贾族子弟都差不多来齐了,贾政来到前院带众人给贾母行礼。
    贾母此时也是移驾到了荣禧堂内,接受堂下众多子孙后辈的参拜大礼。
    贾清自然是看不到贾母的,虽然他的站位在所有子弟的前半部分,但他的前面依然站了好几十人,所以他也是站在堂外的,只能听着里面的声音,然后跪一跪就了事。
    贾母接受了大礼后也没啥表示,之后就又回后宅去了。
    等贾清等人再次回到前院时,桌子上已经摆上了各式菜肴。除了靠着荣宁二府亲近的族中子弟,大多数家里生活都不富裕,见到这么多好酒好菜,大部分都加快了脚步来到自己先前的位子上,不过倒是没人敢先动筷子,大家族规矩森严可不是说说而已。
    好不容易见到贾政等人来了前院,在最靠上的席面上坐下,之后贾政站起来说了一番客套话,最后道了一声:
    “开宴!”
    众人才放开手脚大吃起来。
    贾清当然不稀罕这些“山珍海味”,看着旁边一哥们明显平日里吃不到这样的好菜而手速开动的飞快,索性放下筷子,自顾品尝起酒来,反正这酒的劲也不大,这样子慢慢喝倒不至于喝醉。
    过了一会,赖大找到了贾清说:“清二爷,那边老爷们有请。”
    贾清当然见过赖大,不过赖大知道贾清全然是因为赖升多次在他耳边提过,所以有所留意,倒也认识。刚那边老爷们聊着聊着聊到了贾清头上,叫人把他找来,赖大这才领命前来。
    到了院子最前面,那儿只有三桌,是隔开的,全是贾政他们那一辈的,当然还有几个贾母那一辈的,像贾代儒、贾代修就在坐。
    “晚辈贾清见过各位叔伯、叔祖!”
    到了近前,贾清率先跪下行了一礼。
    “快快请起”
    “真是个好孩子”
    。。。。。。
    不用说,这些和善的声音肯定是那些偏房中的长辈发出的,不过他们都是看在贾敬的面上才如此表态。毕竟贾敬是贾家族长,也是现在族内威望最高的人,兼掌着宁国府。
    贾清怎么说也是贾敬的儿子,他们当然想处好关系了。
    贾清站起来后,贾政才笑着赞了句:“是不错!看着就是个读书的料子。”
    贾赦等也附和着说了两句,只有贾敬在一旁微笑不语。
    扯了两句,贾政直接进入主题向贾清询问道:“听说你在刘府做了一首诗,颇佳。我也听说过,只是不知为何你小小年纪作的诗却有一股出世的意味,不知贤侄可否为我等解惑?”
    这尼玛问题我如何回答,难道说我早熟?贾敬先前也没问过这个问题,可能在他眼里我就是早熟的吧。
    想了想,贾清准备编个理由,于是答道:“是这样的,当初去刘府的时候,父亲就告诉我刘府太爷是一位辞官了的老大人,且比较喜欢荷花。寿宴上晚辈也没有做准备,偏偏那位秦将军又咄咄逼人。。。。。。
    出于无赖之下,看见刘府荷花池里莲叶朵朵,想着刘老大人在夏日夜晚可能爱花惜花甚至于和莲花、莲叶为伴,就做了那首诗。
    晚辈是斗胆站在刘老大人的角度作的诗。”
    当时的情景众人都有所耳闻,闻言也就大都相信了他的这个说法。
    突然,一副纵欲过度的贾赦出言要求道:“如此,贤侄可否将墨宝送一幅给我?”
    老实讲,贾赦这个要求真的不过分,如果是贾政开的口,贾清二话不说就直接送了。可对于贾赦,贾清是真不想给他。
    想来他也不是个爱读书的人,甚至连附庸风雅都算不上。他要这诗稿,无非是多一份谈资、显示贾家是诗礼世家罢了。想着如果贾赦拿着他的诗稿去讨房中小老婆的欢心,就一阵膈应的慌。
    但是又不能直接拒绝,否者贾赦丢了面子是小,自己落下个无礼的名声就不好了,脑筋转了转,想到一个法子。
    只见他答道:“当然可以,这是晚辈的荣幸。”
    闻言贾赦十分高兴,直接吩咐道:“那边笔墨纸砚都摆好了,贤侄不妨现在就写出来给大家看看如何?”
    贾清依言过去写了诗稿送回来,贾赦直接接了过去。
    低头一看,诗没错,就是先前他们讨论过的那首,只是。。。
    “贤侄这是何意?”
    贾赦问道,众人也有些好奇,从贾赦手中拿过诗稿一看。只见在诗句的左下角,原该署名贾清的位置却多了几个字:正庆四年八月所作副稿…贾清。
    纷纷皱起了眉头。
    贾清见状直接回道:“启禀各位叔伯、叔祖,小辈原已将手稿赠与了刘老大人,那么此后若又私自将手稿转赠他人,岂不显得对刘老大人不够尊重?此外也显得小子过于狂妄,竟大肆宣扬自己的作品。
    然,赦叔相请,晚辈又岂敢不从,所以就想了这么个折中的法子,不敬之处还请赦叔原谅则个。”
    众人闻言,都纷纷表扬贾清知礼敬贤。贾赦还能说什么,也跟着赞了句,却始终没有再提索稿之事。开玩笑,他堂堂一等将军,拿个标明了的副稿,别人怎么看他?
    贾清早料到贾赦会是这个反应,也挺高兴,到底是达成心意了。虽然多少会让贾赦不满,说实话,他还真不是很在乎贾赦的看法!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他:冢中枯骨耳!
    战斗力远不如贾珍!

第二十四章 贾府众美齐现身
    贾清将原因解释清楚之后,获得众人赞赏。最后贾政等人又勉励了一番,就叫贾清下去了。
    贾清回到座位,才见桌子上的人都诧异的看着他,想想也明白了些。
    这桌上的人都是草字辈的,也就是说都比贾清小一辈,像贾清这样的自贾母而下第三代的子弟,应该在前面些,和贾珍等人在一个范围内用餐。
    而贾清嫌他们“太老”,就坐在了大都是第四代子弟的范围内。先前不知道身份就罢了,刚才赖大可是叫出了贾清的名字,之后他们一对就不就对上号了。
    不讲其他,单一个贾敬儿子的身份就比他们贵重太多了。
    贾清左边那个先前手速飞快的哥们率先起身行礼:
    “侄儿贾芸,见过清二叔!”
    等等,虾米?贾芸?就是那个有些油滑却知忠义的贾芸?想来是了,红楼中也没有第二个贾芸。
    于是贾清不顾其他人的问好声,抓着贾芸的手问道:“你就是贾芸?住在后廊上的五嫂子的儿子?”
    贾芸不知道贾清为何这么激动,疑惑道:“是的,莫非二叔知道我?”
    “额,不知道!”
    “那二叔怎么知道我母亲?”贾芸更疑惑了。
    草,这贾芸脑子太好使了,反应快的我有点招架不住啊。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恩,我只是和你母亲比较熟。。。。。。”
    要不是眼前这个人还是个小孩子,贾芸一定一拳将他撂倒在地上。娘的,也太欺负人了吧。
    “二叔说的对,额,说得对。”
    贾芸也不知该说什么了,总觉得有点憋屈。不过他是个有成算的,知道今天可能是个机会,一个结交两府重要人物的机会。
    于是他转移话题道:“老爷们可是因为二叔那首诗的缘故才叫二叔去的?
    想来我也有幸听人说起过二爷的那首荷花诗,不是我说,真不是一般人能写出来的。”
    面对如此赤果果的马屁,贾清居然厚颜无耻的直接收下了。
    “哪里哪里,贤侄过奖了!”刚被人贤侄贤侄的叫,立马就可以叫回来,这感觉一个字:真特么爽!
    旁边的人都惊呆了,这两个人也太不要脸了吧?
    贾芸也没料到贾清的脸皮厚度,强忍着心里的别扭,接着道:“像二叔这般人品才华,想来平日也没多少工夫处理一些杂事、小事。如果二叔不嫌弃的话,侄儿愿为二叔效犬马之劳!”
    听着贾芸这番自荐枕席~哦,是毛遂自荐的话,贾清笑了起来。贾芸这个人,肯定是能用的,只要以后好好磨磨他的性子就好。于是说道:“好啊,怎么会嫌弃,有贤侄这样的人才为我效力我自是高兴不已。只是,如今我还未满八岁,也给不了你什么,你这又是何必呢?”
    原本贾芸也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投诚贾清的,毕竟贾清年纪摆在那,肯定不是一个完美的投诚人选。可是贾府里成了年的主子谁又把他放在眼里呢?
    他以前暗暗分析过贾府中的所有男性主子,除了没见过的贾宝玉、贾清、贾环、贾琮、贾兰这几个年纪小的尚不知外,其他的都不是能用他的“明主”。今天遇到贾清,才想着试试。
    哪知贾清才刚认真说话,贾芸就感觉眼前这人不一般,年纪小小却思维清晰、口齿伶俐,他觉得值得一试!
    于是直言不讳道:“二叔总是会长大的,以后的事谁说的清呢。”
    贾清终于不再嘻嘻哈哈的了,正色道:“你什么意思?”声音中隐隐有戒备之意。
    看见贾清是这个反应,贾芸心里微微激动起来,知道自己可能试探中了,也知道这里不是说话的地儿,于是道:“没什么意思,这里人太多了,吵得我都不知说了些什么,请二叔见谅!”
    贾清看着眼前这个最多十三四岁的贾芸,心里对古人的轻视又消去一层,真是太妖孽了,居然一下就看穿了本公子以为隐藏的很好的心思。不过初始的戒备倒是消去了,明显这货是想投奔自己,那我还担心什么?
    其实贾清是想多了,贾芸聪明是有的,善于专营也是有得,却没有那么逆天,看他一眼就知道他的心事。贾芸只是想找一个能够重用他的人,刚才那番话只是试探他有没有雄心和胆子,以有心算无心,谁知一下子就试探中了,贾芸也是很意外。
    随后两人就旁若无人的聊起天来,直到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走来。
    “清哥儿,老太太唤你进去呢!跟我走吧。”
    贾母叫我?她怎么会知道我呢?
    但是很显然这是个很好的机会,在他的计划里,得到贾母的喜爱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而且可能还会见到三春等人,现在机会来了,他来之前可是为三春等人准备了礼物的。
    连忙回道:“知道了。”然后站起身来。
    走之前还不忘对贾芸说道:“回头我让我的小厮来到后廊上找你,到时候再详谈。”
    之后贾清就在周瑞家的带领下进入荣国府后宅。
    荣国府后宅的人明显比宁国府那边的人多,一路上莺莺燕燕,成群结队的。
    由于贾清还是个孩子模样,众多丫鬟倒也不用避讳,都大胆的伫立在两旁,悄悄打量周瑞家的身侧的贾清。
    贾清脸皮多厚啊,深知要博得这些丫鬟的好感就不能有“偶像包袱”。
    “这位姐姐好!”
    “姐姐们好!”
    。。。。。。
    一路上遇到的所有丫鬟,他都微微停留,问好道。
    他这么乖巧可爱,不但引得过路的丫鬟们娇笑不已,连旁边的周瑞家的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清哥,还是快走吧,老太太等着呢。和这些丫头以后有的是时间问好,呵呵。”
    于是贾清才走得快些,就这样也约莫走了一盏茶的时间才到荣庆堂。
    到了荣庆堂门口,有丫鬟通报道:“清二爷到了~”
    丫鬟打起帘子,周瑞家的领着贾清进入荣庆堂,里面却没什么人。
    贾清正疑惑间,周瑞家的笑着道:“清哥儿,在这边。”然后自己往左一转,进了里面一个隔间。
    贾清跟着进去,外面已经比他的青居大了,谁知里面的堂号比外面还要大得多,心知这就是荣庆堂正堂了。
    这里面才是真正的脂环裙绕,整个荣庆堂内坐满了人,全是妇人!
    虽说全是女的,他却没有时间细看,快速向前走了两步,对着堂上明显区别于其他人的一个鬓发如银的老太太一下子就跪了下去。
    “孙儿给老祖宗磕头,祝老祖宗:增福增寿增富贵,添光添彩添吉祥!笑口常开,好运自然来!年年如今日,岁岁似今朝!”
    一番吉祥话把堂上的人都逗乐了,贾母也笑道:“难为了这孩子,还想出这么些词来讨好我这老太婆。快起来吧,地上怪凉的。”
    贾清站起来,嘿嘿一笑:“哪里是讨好,分明是孙儿心里的话。只恨孙儿学问浅薄,一时想不出更多能表达此刻孙儿对老祖宗仰慕的词来,实在该打。如此也只好请老祖宗宽宏大量,饶恕孙儿则个,孙儿就心满意足咯~”
    贾母还在笑,王熙凤“不乐意”了:“好你个清哥儿,感情你今天是来跟我作对的?平日里这些话都是我来说,如今让你全说了,回头老祖宗还不把我撵出去?”
    这个水准的笑话明显比贾清的高明,贾母及众人更是乐不可支,还好贾母旁边一二十多岁的美妇笑着给贾清介绍道:“这是你琏二嫂子!”
    贾清连忙对着王熙凤躬身行礼道:“链二嫂子好!”
    好一会,还是王夫人怕贾母笑出个好歹来,一边上前给贾母顺顺背,一边数落王熙凤:“好了,凤哥,老太太今天已经笑得够多了,你也收着点,别把老太太笑坏了。”
    王熙凤顿时老实了下来。
    贾母摇摇头,一边说不妨事,一边吩咐王熙凤道:“清哥儿是个知礼的,且年纪这般小,又是一家人,也没什么避讳的,把你林妹妹她们叫出来吧。”一边又问:“清哥儿,今年多大了?”
    贾清闻言回道:“回老祖宗,今年正月满的七岁。”
    那边王熙凤已经从屏风后面领出来了四个小美眉。

第二十五章 敏探春询要新作
    贾清在心里反复叮嘱自己:要克制,千万别露出猪样,不然麻烦就大了。
    如此这般,贾清才看向走出来的四个小美女。
    第一个女孩肌肤微丰,身材合中,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观之可亲;第二个女孩,额,赫然就是那天在宁荣街上偷看到的林妹妹,此时她也换了身妆扮,可一身风流姿态却没有丝毫变化,脸上虽带着笑,贾清看着却有些心疼;越过林妹妹,第三个女孩和林妹妹差不多大的样子,生的肖肩瘦腰,身材长挑,一张鸭蛋脸,俊眼修眉,顾盼神飞,自有一种风流气质,令人见之忘俗;第四个女孩身量还很小,长得粉雕玉琢,十分可爱。不用说,这就是自己那个便宜妹妹小惜春了。
    王熙凤可能是因为两人刚才合作了一会,主动给贾清他们介绍起来。
    王熙凤因问贾清几岁,几时的生儿,贾清回答说是七岁,正月的生儿。于是几人的名分就定下来了:
    迎春二姐姐!
    探春三妹妹!
    惜春四妹妹!
    林妹妹这个称呼也终于名正言顺了。
    待得几人相互见了礼之后,一个长得白白胖胖的小胖子就跑过来拉着贾清的手道:“我是宝玉,比你大了几个月,以后你叫我二哥哥好了。早听说过你,写了一首好诗,我也拿来看过,确实是好诗,没有那些官禄铜臭的味道。我原以为只有女孩们才是清水做的骨肉,今日见了二弟,才知世上竟有你这样的人物。。。。。。”
    看着眼前嘚吧嘚嘚吧嘚个不停的贾宝玉,贾清轻轻抽出自己的手,退后一步问好道:“见过二哥哥!”
    对于贾宝玉莫名的好感,贾清表示难以接受。本人虽然长得比你帅,但我可是个纯老爷们,别给我整这些有的没的,小心我抽你。可惜只能在心里想想而已。
    之后贾宝玉又领着贾清给堂中几个重要的人物见了礼,然后拉着贾清坐在他身边说着话。贾母等人看见两人如此和得来,都乐见其成,也不出言打搅,各自说各自的去了。
    “二弟可也有玉?”
    整个堂内都一下子安静下来,就因为贾宝玉的这句话。
    我操,哥们,看你这么老实的模样,你特么不是想害我吧?难道老子说没有你还要摔玉?
    以为我是林妹妹么?
    思考了有三秒,在贾母等人的担忧下,贾清缓缓开口了:“玉?”
    在王夫人等人快忍不住要干预的时候,贾清接着道:“可是二哥哥胸前这块?可能解下来给小弟瞧瞧?”
    小胖子多听话,闻言直接取下胸前的玉交到贾清手里。
    贾清拿到玉,只见其正面刻有四个字:通灵宝玉,下面有一行小字: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反过来一看,背面也有一行字: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
    看完后,把玉还给了他,一边笑着道:“这种玉以前我也是有的,只是上面的字没二哥哥的吉祥,我的那块上面只有两个字:好玉!不过,呵呵,都是好话!只是后来我娘。。。。。。我就把它和我娘放在一起了,想着让它代替我陪着我娘。”
    说完还假意抹了把根本没有的眼泪。
    可是贾宝玉这个单纯的宝宝当真了,闻言还安慰贾清:“好了,二弟,不要伤心了,还好有玉陪着,你娘在天之灵也不会很寂寞的。”这货明显不会安慰人。
    可能是害怕再聊下去惹出事端,王夫人对贾宝玉说道:“清哥儿才来,老祖宗和我们还有些话要和他说,你就别只顾着自己说了,以后有的是机会亲近。”
    贾宝玉顿时老实了,不敢再缠着贾清。
    这时贾母又唤贾清到跟前,她有些讶异,贾清刚才的一套说辞竟然和林黛玉进京当天她的说辞一般无二。
    仔细观察了番贾清的仪容形态,只见这孩子生的和宝玉一般清秀白净,只是廋了点,没宝玉福气大。但这天下又有几人能比的上她的宝玉?所以对这个侄孙子也挺喜欢。笑着问道:“时常听你这边二叔夸你勤奋好学,都读了些什么书?”
    “回老祖宗的话,孙儿哪会读什么书。只是父亲大人逼得紧,混了四年学堂,如今四书还没读完呢,孙儿惭愧的紧。。。。。。”
    听到贾清如此说,别人如何想不知道,贾宝玉是瞬间有同病相怜、得遇知音的感觉,同样是“清新脱俗”、同样是被父亲逼迫着读书,难道我们这样世间少有的“美男子”就活该如此吗?不,我要控诉!
    他刚想说话,就看到贾母身边站着的王夫人好像是看了他一眼,瞬间认怂,把心中的悲愤压了下去。
    贾母虽说不是很重视府中子弟的学问,就像她说的那样:咱们这样的人家,并不靠那个!满满的优越感。但这并不代表她讨厌能读书的孩子,闻言越发高兴了。
    “你这孩子倒是谦虚得紧。”
    由于这堂中大多数人都不是很懂读书的路数,也不好评判。
    林黛玉恰好就是内行。只是她现在正在疑惑:这位清二哥哥好像就是那天在街上看见的那个男孩子,他跑到街上去干嘛呢?
    不过这个清二哥哥还是挺厉害的,她这样想着。
    其实她的启蒙是她娘指导的,后来他爹给他请了一个先生,总共只教了她一年,感慨于她的聪慧,半年后就开始给他讲四书了,她刚进贾府时也是这样实话实说的:才刚念了四书。她后来之所以能遍熟典故,都是她在贾府里自学的。
    林妹妹内心何等很骄傲?如今见这个自己差不多大的人学习进度和她差不多,甚至还要超过她,的确是不一般。宝二哥哥现在都还没学四书呢。。。。。。
    贾母又询问了些事,王夫人在旁边也问了几句。
    说起王夫人,固然是个面慈心恨的角色,也看不起那些庶出的子弟。不过这清哥儿是东府那边的,和她没什么相干,并且贾政不止一次在她耳旁提到这清哥儿是个会读书的,她也希望她的宝玉能在学问上多下些功夫,不为别的,只要能缓和他们父子之间越来越“尴尬”的关系就好。
    所以她是很愿意宝玉能和贾清交好的!自然自己也得表现的和善些。
    不一会,话题果然又跑到了诗这事上来。
    他这几个月已经多次被询问了,实在不想再在那首诗上纠缠了。对于王夫人问他还有没有其它的诗,说来听听的要求,他婉言拒绝了,说上次只是偶然中侥幸得了一首,实在没有诗才。
    开玩笑,就是有也不能隔几天就来一首,造成佳作泛滥吧?古代大诗人也没这样的,况且表现得太妖孽对他肯定没好处,诗只是他用来博重视的手段而已。
    不能为了炫耀而炫耀,这是本末倒置!
    眼见众人的热情就要冷下来,他也会“被告辞”的时候,探春说话了:
    “清二哥哥何必过于谦虚呢,你那首荷花诗小妹也读过,确实是有诗才的人才写得出来。今天我们兄弟姐妹们初次相见,二哥哥又何必藏拙?定是要留下点什么才说的过去,你们说是不是?”
    最后一句是对着后面姐妹们问的。
    贾宝玉看热闹不嫌事大,也凑嘴道:“三妹妹说得是,二弟今天不拿出个章法来我也定是不依的!”
    贾宝玉的话贾清直接无视。
    但是探春妹妹的话他却不愿漠视,她可是那个“才自精明志自高”的三春之贾探春,第一次对自己提要求,怎么能够拒绝呢?可是自己才刚婉拒了王夫人,这。。。。。。
    不如这样好了。贾清于是斟酌着说道:“说起诗,宝二哥哥才是天授之才,我在府里也常听父亲提起。。。。。。不过,确如三妹妹所说,今日第一次见面我这做哥哥的不留下些什么总是说不过去。但这一时我也确实难以做出一首完整的好诗出来,胡编滥造又恐玷污了各位姐妹们的尊耳,不如这样你看可好?”
    探春道:“二哥哥请说!”
    “今日初次见各位兄弟姐妹,我确实是有所感念,不过只得了一句,还请几位妹妹和宝二哥不要见怪。”
    探春与贾宝玉忙说不会,叫写来看看再说。王熙凤多会来事,听到这儿马上叫她的贴身丫头平儿去拿笔墨来。
    其他长辈也乐见孩子们这般,都在一旁乐呵呵的看着。
    不一会,就看见平儿领了两个丫鬟把文房四宝拿了进来。

第二十六章 痴宝玉留东府人
    待丫鬟把笔墨摆好,贾清也不矫情,直接过去刷刷刷写下一行诗句。
    他如今的笔力是初现峥嵘的,至少在姐妹们中绝对算得上是“写的一手好字!”了。
    贾清写的时候,贾探春就走到了他身边,他一边写她就在一边轻声念到:
    人生~若~只如。。。。。。初见~!
    念完之后她就怔在了原地。
    该是怎样的男子才能写出这样优美的诗句?
    这首纳兰的名句,威力绝对是无与伦比的,特别是对探春这样才情高绝的女子,虽然她还只能称作女孩。但红楼里的女子大都是造化钟秀的人儿,探春又是其中的佼佼者。
    其他姐妹们见状都十分好奇,只是探春声音很小,她们又不好意思靠近贾清,一时不能知晓原委,都有些着急。
    还是贾宝玉大方,直接上前扯起贾清的诗稿,大声念到:“人生若~只如初见?”
    这哥们先是一脸懵懂,随即才意味过来其中滋味,顿时感动不已,一双眼睛直直的盯着贾清。。。。。。
    虽然贾宝玉念的口气不对,但厅中就算是王熙凤这样的“文盲”也慢慢能意味到其中的千百种滋味,更遑论林妹妹她们这几个富有才情的女孩们。于是一个个都有些沉醉其中不能自拔了。
    “你这孩子果真是个有慧根、有灵性的,这短短一句,别说她们,就连我这老婆子都很有些感触,不自主的想起了你们祖父,先荣国公来,可惜他已经去了这么多年了。。。。。。”
    最后还是贾母率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