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梦入红楼-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去告诉荣哥儿,就说我说的,叫他赶紧去前院里待客!”
    贾清说完就走了。
    他想看看,这贾蔷有没有胆子违背他的意思。
    。。。。。。
    “我不去!!”
    荣国府东北角的梨香院里面,薛蟠一脸怒气的对着薛姨妈和薛宝钗道。
    薛姨妈有些为难,劝道:“我们常住京城,又是世交亲戚,人家好心好意来请咱们过去吃酒,你不说和和气气的,怎么还这个作态?
    况且,你不是最喜欢吃酒看戏的吗。那边此时肯定来了不少王孙公子,你们一处高乐、结交一番岂不是好?”
    一听可以和京城中的那些王孙公子一起喝酒高乐,薛蟠眼中浮现一抹向往,随机又猛然摇头道:“你们又不是不知道他上回使人打我。。。。。。
    这便罢了,如今我到京城这么久了,他从没说过要给我赔礼道歉。
    总之,他的酒我不喝!”
    薛宝钗今天穿着杏黄色的褙子,外套一件蜜合色的坎肩,面色沉静,婷婷的坐在檀木凳上,缓缓开口道:“哥哥这次怎么这般小气了?以往你不是最是宽心大气不过的一个人吗?
    况且,难道你就决定这么一直躲着不见面了不成?”
    薛蟠顿时矢口否认:“谁躲着他了,。。。。。。我只是不想见到他而已。”
    说起来也是,薛蟠虽然从小被娇惯坏了,行事乖张弄性。但他偏生向往侠义之道,而且自认为自己是一个急公好义、性格直爽的真汉子,不是那等遮掩虚伪的人。
    虽然是个纨绔膏粱子弟,但不得不说,,这也勉强算是他身上的一个闪光点。若是别个得罪了他,他大概过不了几天就忘了。
    偏生可能是贾清给他留下的印象太“恶劣”,让他这么久的时间了都还忘不了!
    或许,他是从当年贾清对他的行为、态度之中感受到了浓郁的蔑视与侮辱。他已经算是不讲理的了,可是贾清比他还要不讲理,几句话不合,竟然指使下人扇他耳光。
    俗话说,打人不打脸,贾清的行为完全违背了“做人的原则”!
    薛蟠心里一直是这样认为的。
    见薛蟠还是这个模样,薛宝钗对薛姨妈道:“妈,算了,他不去咱们自去就是。”
    薛姨妈点点头,心中却另有一番想法:或许,该找个机会,让蟠儿和清哥儿两个见个面,将嫌隙去了。若是蟠儿能像宝玉那般,得清哥儿真心相待,也能规劝引导一二。也许,就不会像现在这般野了。。。。。。

第二四八章 我很乖的
    “老祖宗,您总算来了……”
    “是啊,我们都等着你呢!”
    宁国府天香楼,宴席齐备,戏台高筑,各式大红灯笼悬挂。戏台子对面宽阔的廊檐上,一张大红地毯直接从进门往西,一直拉到了另一头。
    此时此刻,贾府里的一众主子奶奶并丫鬟们齐刷刷站了一排,花红柳绿、姹紫嫣红,甚是好看。
    当家母带着几个姑娘们齐至的时侯,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副场面。虽然心中高兴,口中却埋怨道:“戏台子既然搭好了,就开戏啊,都在这里站着干什么?”
    贾母说完,看见最前面的火红色丫头,笑道:“你什么时候到了?你叔叔婶母呢?”
    这火红色丫头就是史湘云,她随着她二婶母过来的,宴后因为王夫人说贾母想她,叫她留下来耍两日,因而在此。
    史湘云笑着上前道:“婶母她们回府了。太太说叫我留下来,所以我就没和她们一道回去。
    我一早就等着你们呢!”
    说着,就混进了姐妹们的堆里面。
    因为贾母欲往席上坐,尤氏笑道:“老太太,楼上视野开阔些,方便看戏,请您上边坐。”
    贾母这才知道下面是给丫鬟婆子们看戏的地儿。
    上了二楼,果然上边的装扮摆放还要华丽规整许多,贾母点点头道:“布置的不错……咦,清哥儿怎么不见?”
    王夫人笑着道:“外面事情多,早先他就给我告了罪,说不能一直伺候,还说等老太太来了,也替告一声罪呢。”
    尤氏接着道:“太太说的是,二叔他今日确实忙坏了。又是出城去请老爷,又是忙着陪各府来的客人,又是忙着招呼酒宴。得闲了,还不忘进来看视看视。
    偏生蓉哥儿又是个不成器的,所以外面的大小事全靠二叔担着。这不,好不容易酒宴散了,还要忙着送客,大概这会子还没脱身呢!”
    贾母先听时还是笑,待到后面,却寻思起来。
    这边府里确实萧条了。难为贾清年纪小小,就要操心这些烦心事了。
    贾母回头看了看身后抓着湘云的袖子,两个人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的贾宝玉,越发觉得难得起来。
    又想,自己先时不过来是对的,来了,难免还要让他分出心思来伏侍,更累三分!
    这样想着,贾母不禁自己做起主来,道:“好了,他自忙他的去,咱们也不必等他,就开戏吧!”
    众人忙各自循着二楼的廊檐边落坐,一字排开。
    锣鼓骤起,大戏开演。
    ……
    贾清的外书房内,宁国府管家之一卢伟这在给贾清汇报工作。
    “二爷,大爷的事已经处理妥当,奴才依命将大爷的棺椁简单处理之后,葬在家庙之内。
    尊二爷的意思,没有惊动旁人,只是悄悄的埋了。”
    卢管家道。
    既然没有将贾珍逐出贾氏族谱,那么自然要将他的尸首从刑部要回来,葬进家庙之内。
    但若说什么厚葬之类的话,那就是笑话了。虽然贾清不会和一个死人计较什么,但是为后来者戒,也只得冷处理。
    让他进家庙,都已经够大度了。
    对于贾清这样的处置方式,阖族中没有人抱不平。
    等卢伟下去之后,贾清看向才进来的赖升道:“外面都收拾妥当了?”
    贾清先前一直在招呼陪客,直到寿宴散了,将主要的人送出宁国府后,就在这里来处理事务。
    赖升道:“都基本妥当了,倒是有些人留下来看戏的,由蓉哥儿和西边琏二爷陪着呢。
    还有,老太太到了,已经被大奶奶领着进园子去了,估计这会子已经开戏了。”
    贾清总算对贾蓉满意了些,道:“你告诉蓉哥儿,叫他好生陪着,不可偷闲。
    今日是老爷的寿辰,若是出了什么岔子,叫他仔细着。”
    处理完了外事,贾清就往天香楼而去。
    从辕门进了天香楼,再过中心穿堂就进了正中间的院落。
    没理会纷纷问好的丫鬟们婆子们,贾清直接上了二楼。
    “二爷来了!”
    贾清一上来,丫鬟们出声通告。看戏的众人都转过头来,贾母笑道:“你府里的事处理好了?”
    贾清也笑道:“算是吧,孙儿忙着过来陪老祖宗看戏,所以随便处理了下就交给赖升打理了。”
    贾母原本还想再说点什么,只是现在演的这出戏她正看的起劲呢
    害怕说多了耽搁看戏,就道:“既然来了就坐下看戏,这出戏排的极好的!”
    说着就转过头去了。
    贾清也不再说话,见惜春向着他招手,而且已经为他腾出了一个位置,在她和迎春之间,于是笑着走过去,坐下来。
    贾清这一坐下来,惜春就根本无心看戏了,一会拉拉他的袖子问以前看没看过这出戏,一会又抓着贾清的手问方才在外面喝了多少酒,现在脑袋晕不晕……
    贾清担心她说话的声音吵着她旁边静静看戏的黛玉,就伸手在她两腋,将她抱起来放在怀里,这样子她再和他说话就不用担心影响别人了。
    惜春自是乐的贾清抱着她,依偎在贾清怀中又小声说了几句,慢慢的,居然就这么睡着了……
    看着静静睡在自己怀中的惜春,贾清心里疼爱的不行,伸手将遮住她可爱脸颊的柔发别到她的耳后,就这么看着惜春睡觉时的模样,嘴角噙笑,静默无声。
    突然间听见一阵低笑声,贾清抬头一看,居然是迎春在看着他笑,贾清不假思索的道:“二姐姐近来可好?
    迎春笑着点点头,问道:“二弟你不看戏,倒看着四妹妹。难不成四妹妹睡觉的样子竟比戏文还要有趣不成?”
    迎春的右边坐着的是王熙凤,她听了后道:“嗨,这戏文算得了什么,在人心里,怕是什么都比不得四妹妹了!
    要我说啊二弟,你只管这般疼她,以后等四妹妹出阁的时候,看你怎么舍得!”
    她的声音不大,但也不算小。王熙凤说话向来是粗声大气的,说不得蚊子似的嗡嗡声。因此,附近听见了的人都忍不住小声笑了起来。
    贾清冷笑一声,道:“这有什么,大不了我以后给她招一个俊俏状元郎回来就是,这也值当二嫂子你拿来取乐?”
    贾清一副冷峻的模样,不但没有止住众人的笑声,反而使得一个个更乐了。幸而离中心的贾母较远,影响不到贾母。
    一会之后,一个小丫鬟走过来告诉贾清,王顺找他有事。
    正值贾清也不想看这些大戏,就将怀中的惜春抱起来交给迎春。
    谁知惜春先前看似睡得很沉,贾清一放开她她就醒了,睁着眼睛看着贾清,明显是不想让贾清放下她来。
    贾清笑了笑,从盘子里拿起一颗红杏放在她的嘴上,道:“张嘴。”
    惜春听话的咬住了,然后就听贾清道:“哥哥有事出去一下,你就在这和二姐姐她们看会戏,我就来。”
    惜春点点头,从迎春腿上下来,坐回她的凳子,并以眼神示意:你可以走了,我很乖的……

第二四九章 侠之大者
    贾清起身走了,路过林黛玉身边,发现她专心致志的看着戏台那边,暗道:没想到林妹妹还有这般专心看戏的时候。
    又看了看贾母薛姨妈等皆安静的看着戏,也没惊动,悄悄的就下了楼走了。
    却不知道,他一走,原本“专心”看戏的黛玉立马眼珠一转,四处看了看。发觉除了贾母等几人外,竟没几个人在真正看戏,史湘云居然已经趴在案几上睡着了。
    好笑之余又略感无趣,然后起身,默默往后面走去。
    身后侍立的紫娟见了连忙跟上。
    “姑娘,你去哪里?”
    黛玉回头见是紫娟,道:“里面怪没意思的,我出来走走,你不用跟着我……”
    只是紫娟哪里肯听,虽然宁国府和荣国府是一家,到底不放心,连忙跟在黛玉身后。
    黛玉原本心中有一番计较,不想紫娟跟着。却也明白紫娟的好心,又想了想,觉得也无碍,主仆两就这么在宁国府后宅漫步起来。
    却说贾清出了二门,果然见王顺在那等着。这小子也学会使唤人了,在他身后,两个比他还小的小厮手里都不得闲,只有他空着手。
    贾清只略看了看那两人手中的东西就了然了,道:“书印出来了?”
    王顺嘿嘿笑道:“正是呢,因为二爷要求高,李老板没敢多印,只印了两套,让小的带一套进来给二爷过目,要是不满意,他再改改。”
    贾清道:“拿来我看看!”
    王顺连忙命那其中一个小厮上前,就要打开手中的包裹。
    “这里不太方便,万一弄脏了……”王顺道。
    贾清一想也是,这里没有地方摆放,就道:“进来吧,里面亭子里说。”
    王顺一听,又帮着收起书来,往二门内走。纵然是他,没有贾清的许可,轻易也是不敢进二门的。
    进了二门内的一处亭子,里面有一石桌,那两个小厮忙把东西都放在上面。
    一个是箱子,一个是包裹。箱子里自不必说,那是贾清专门用来装手稿的。所以直接打开了包裹。
    崭新、铮亮、精美!
    足足二十来本装订完整的制式套书出现在眼前。不说别的,但这幅卖相就不错,不枉他花了那么大一笔银子请书坊刻印。
    这个时代,一套近百万字的小说要刻印出来,实在是一项巨大的工程。这还是因为有活字印刷术的存在,并不需要将每个字现刻出来。
    放在之前,一百字的巨作,或许只有举国之力才能这么快雕版、刻印出来。
    拿起面上一本,封面通体灰金色,左上边(因为从后往前,书名就靠左)“射雕英雄传”几个形体字,龙飞凤舞,自有一股豪侠之气。
    贾清最先动笔的时候,选中的就是这一本经典武侠小说。并不是贾清最喜欢它,而是他觉得,这本书体现的精神更贴近这个时代的价值取向,更容易为人所接受!
    当然,纵是如此,贾清也是不完全照搬原著,就算照搬,他也不一定记得了……他是按照记忆外加这个时代所学加工而成!
    最终合成了近百万字,才将这个侠肝义胆的故事讲完。
    随意翻开几页,纸质柔中带刚,书页折动之声清亮,显然用的是上等宣纸。
    反复看了看,并没有发觉什么不妥,显然书坊这边是完全按照他的意思做的,于是道:“好,就照这个样式,你给李老板说,叫他再印一百册出来。待会你就去李衍那里支取银两!”
    说着贾清就要重新包起书,准备拿进去。
    王顺道:“还有一件事要告诉二爷,李掌柜的说了,只要二爷将您这些书在他的店里卖,他愿意免费为二爷印制五百套普通的,并再送二爷一千两银子……
    我就没见过这么做生意的,还要上赶着倒给爷钱的!难道他就不怕那五百套都卖不完吗,那他岂不是亏到家了?”
    贾清诃诃一笑:“所以说你只能做个跑腿的,而人家能做大老板!”
    五百套多么?不多!
    不说远了,单是京城之中,能读书的人家就何止千家?
    这个仁轩书店的老板一定是看出了贾清这部书的广阔市场,认定能够流行起来,想要占先机呢!
    只是贾清也没有以此赚钱的想法!不出所料,一旦这套书在市面上出现,必定是盗版满天飞的情况,且根本没办法防止!
    相信仁轩书店的老板也不是觉得贾清这套书能为他赚多少银子。他看重的是名声!只要“射雕英雄传”能够流行起来,那么,作为卖出第一批书的仁轩书店,无疑是一次最好的宣传。
    品牌效应,从古就有。
    “你叫他送五千两银子过来,我就答应只在他的书店里卖书。
    以后我也不会拿银子来印书,他可自行印制,卖得的银子也与我无干!”
    这个时代也没什么版权的说法,署名权倒是有的。贾清答应只在他那里卖书,其实就相当于将版权卖给他了。
    对于书,他并不准备像和沈从成那样合作赚银子,因为麻烦,且收益不高!
    王顺有些咋舌,喃喃问道:“五千两,他会答应吗?”
    贾清笑道:“他会很高兴的!”
    贾清不需要那一千套普通制作的书,单是那些书卖出去也差不多值两三千两银子了,贾清只要五千两,相信他肯定会很高兴的!
    带着那两个小厮进了内宅,直接到了一品堂,让丫鬟出来接了书和原稿,带进书房去。然后才知道,家里居然来客人了!
    “林妹妹,你怎么到这里来了?”
    望着走进东厢书房的黛玉,贾清连忙站起来,引其入座。
    黛玉四下看了看贾清书房的布置,道:“看戏看的累了,就出来走走,没成想就走到二哥哥这里来了,于是进来坐坐。
    二哥哥方才做什么去?”
    跟着她进来的紫娟闻言撇撇嘴,对于她们小姐的说辞,她持保留观点。
    黛玉说了,走到贾清的书案之前,看着桌上的东西,好奇道:“这是这么?”
    贾清笑道:“不过是几本书罢了。”
    黛玉心中正有一股不知如何的情绪不知如何散发,于是道:“哦,是什么书,可能让我瞧瞧?”
    说着已伸手翻开了套好的布帛包好的书。
    “呀,好精致的书!”
    一见到包裹里面整齐叠放的二十来本书黛玉不禁惊奇道。
    贾清着说:“妹妹要看,自然可以,正好可以为我看看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的。”
    黛玉一听忍不住问道:“听二哥哥的语气,难不成这些书竟是二哥哥写的不成?”
    贾清笑着,还没回应,一旁侍立着的佩凤道:“当然,这些都是我亲眼看着我们二爷一个字一个字的写出来的呢!
    写的可好了!”
    佩凤说着忍不住的自豪神色!若不是贾清要求她在未得到他的同意之前绝对不能与院子外的人讲,她早就忍不住四处宣扬了!
    可是,整个一品堂,就她整日里伺候在书房,因而能基本识得字之外,其他人都不能识字。所以,也没人和她争夺这份“独宠”!
    如今总算能够光明正大的与人交谈这些书了,她就像是一个久久憋气的人,只想将胸中淤积的语言全部说出来。只是,明明有千万语言,到头来,却不知该怎么形容,只能用“写的可好了”几个字形容。
    黛玉却没有与她交流的意思,轻轻拾起一本,看了看封面龙飞凤舞的几个字,略感肆意潇洒之意,心中已是生了好奇之心。
    默默翻开次页,也是什么没有,只有正正方方八个大字: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第二五零章 忧伤的贾宝玉
    黛玉只是随意的翻了几页就将书合上,问道:“这底下的都是吗?”
    见贾清点头,她叹道:“这也太多了,看这模样,怕是比吴汝忠的《西游记》字数还要多。
    况且著书立说是一件极为耗费心神之事,二哥哥如何在不知不觉之间就著出书来?
    还有,何以一直不告诉我们?”
    西游记足足有八十二万字,在古代已经算是数量庞大的一本巨著了!可是黛玉粗略一翻,估计出了这一套书的字数,心中惊异。她哪里知道,这还是贾清几次删减之后才只得这二十来本的。
    贾清道:“不过是闲暇之余的涂鸦之作,权当是打发时日罢了,谁知一写就写了这么多,我早先也是没料到。
    况且,我想着,若是姐妹们闲暇之时愿意看看聊解烦闷,等写好之后,装订成册再请姐妹们斧正也不迟,还能免了许久不见后续的等待之苦。”
    黛玉想了想,又问:“二哥哥写了多久了?”
    一旁的佩凤插话道:“二爷从四年前就开始写了,先时不过随意的写一些,都叫我收起放在箱子里,咯,就是这种箱子。”
    佩凤指了指桌上的那个杉木箱,继续道:“后来二爷到了国子监,每回回来都会带上一些稿子回来,也是全部叫我收着的。除此之外,还有。。。。。。”
    咳咳。贾清的咳嗽声提醒了佩凤,让她止住了没说完的话。
    其实,除此之外,贾清还写了一本,只是还有不合时宜之处,需要修改。
    哪知黛玉此时心思不在此处,也没听出她话中未尽之意,而是悠悠问道:“这么说,佩凤姐姐早已先睹为快了?还是唯一的看客?”
    佩凤听了很有些高兴满足的神态,笑着点点头。
    黛玉已然不再瞧她,而是走过一边,翻看箱子中的稿纸去了。
    “都是这些书的手稿么,这么厚厚的一大摞,也不知花费了多少宣纸。得亏二哥哥家资丰厚,才能这般肆意挥霍。”
    贾清笑道:“倒不是我不愿意用藤纸、麻纸等便宜的纸张,只是我经常不固定于一处,为了便于携带,不至于因为纸质有差而破损毁坏,倒误了功夫。
    所以,也就不得不奢侈一些,左右不过是费些银两罢了。”
    黛玉道:“早听说二哥哥生财有道,怪道不在乎这些。。。。。。只是妹妹现有一个不情之请还请二哥哥应允。。。。。。”
    “妹妹请讲。”
    “我看着这些手稿上的字颇露峥嵘,可见二哥哥这些年笔力越发进益了,我看着也好。如此,我想请二哥哥将这些稿纸赠送于我,正好还可以品鉴一番二哥哥的大作。。。。。。”
    黛玉声音有些飘忽,双目也不敢正视前方。
    贾清若无所觉道:“林妹妹若是想看,尽管把这里新制的书拿去就是,何苦拿那些乱糟糟的玩意,也不方便观看不是。。。。。。”
    黛玉冷道:“二哥哥若是不愿意就算了!”
    说着身子一转,背对贾清。
    贾清连道:“哪里的话,林妹妹若是喜欢只管拿去便是,这值当什么。”
    说完贾清对佩凤道:“将这些稿纸收好,晚上给林妹妹送过去。”
    佩凤只能应是。她心中很是不愿意这些她收了多年,好好保存多年的原稿被送出去。她先前一直把这些贾清亲自写出来的东西当做是她独有的呢。
    只是她自知不能与黛玉相争,只得默默上前收拾整理,然后将箱子合上,挪到了一边。
    黛玉这才转怒为喜,又与贾清说了几句话,两人才携手往天香楼赶去。
    到了天香楼,贾母先是好一通责备,然后问道:“宝玉怎么不见?”
    贾清四下看了看,果然不见贾宝玉,问道:“二哥哥没在这里看戏吗?我记得我走的时候还看见他了呢。”
    贾母不知贾清等何时离开的,倒是王熙凤笑道:“你还问呢!先前见你们两出去了,他荒不留神的就追着出去了。这会子却就只你两回来。
    还不从实招来,你们把宝兄弟藏哪儿去了?”
    黛玉眉头微皱,不知贾宝玉居然是跟着她后面出去的,然而却没来找她,因此直言并不曾看见。
    如此贾母哪里能放心,吩咐王熙凤带人去找。
    贾清笑道:“老祖宗又何必担心,左右不过是在这府里,或是外院找琏二哥他们喝酒去了,或是被哪一处的景致给绊住了脚,一会就回来了。
    老祖宗若是实在放心不过,孙儿这就使人给您问问。满府里这么多人,肯定有人瞧见了的。”
    见贾清果真使人去找,贾母方再次坐下,并招呼薛姨妈一起看戏。。。。。。
    不一会儿就有婆子来报,说宝二爷带着他的小厮回府去了,还留人传话进来。
    如此,虽然不解贾宝玉为什么突然回去,但知道了动向,贾母到底没再挂着了,在贾清、尤氏和王熙凤等的陪同下,高高兴兴的看戏。
    其实,贾宝玉最先时真的是跟着黛玉的步伐而去的。
    原本他以为林黛玉不过是看戏看的乏了,出去略散散就回,就跟着出去,准备陪着说说话解乏。
    谁知,黛玉竟不像是出来闲散的,而是一径出了荟芳园。
    如此,贾宝玉就远远的吊在后面,想看看黛玉到底要去哪。
    然后不久,就看见黛玉带着丫鬟紫鹃走进了一品堂。
    他当时就有一种不知觉的情绪在身,心中有些不乐,就没进门去。
    等到后来贾清走二门外回了一品堂,也没看见他,他倒是看见了贾清。想了半天,还是跨进了院子。
    当时一品堂的丫鬟们都没人在院子里,整个院子安安静静的,只他一个人。而后,从贾清书房里传来的欢快的说笑之声,让他陷入沉思之中。
    他想着,黛玉不耐看戏,悄然出门,居然不是为了散步解乏,而是来找贾清说话的,可见贾清在他心中自与别个人不同。
    心中就不大自在。
    一时又想着,贾清除了略有些如他父亲一般的“禄蠹之心”之外,不论人品还是才智都不同于别的“泥猪癞狗”。而且如他一般,极为尊重清净女儿家,林妹妹愿意和他玩,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越想这些,心中越是烦闷浮躁,大不似以往的心喜悦之。有心想进去和他们一起取乐,看看他们在说些什么,可就是迈不动步子。
    索性转身出了院门,想着等林黛玉出来,再和她一道前往贾母处。
    然后,看见一品堂侧面有一株盛开的桂花,足有两人来高,就过去那边,赏桂去了。
    只是心中始终惦记着林黛玉。
    极致后来,远远瞧见贾清拉着黛玉出了院门,往天香楼而去,他,怔在了原地,久久未动。
    一时风吹树梢之声惊醒了他,顿觉了无意趣,慢慢的,就走出了二门。
    外院的茗烟见贾宝玉有些魂不守舍的出来,有些担忧,问了几句不见答复,连忙合着贾宝玉的另外两个跟过来伺候的小厮一起把贾宝玉送回了荣国府。
    临了,倒也没忘留下一人传口信。

第二五一章 可有意思了
    且不说贾宝玉如何丢魂失魄的,只说这第三日便是太上皇的八十寿辰。
    当今太上皇万隆皇帝是大楚太祖皇帝的嫡孙,是整个大楚王朝的第三位帝王,也是在位时间最久的一位帝王!
    这一代的人若是谈到当今皇帝,或许感触不深。但若是提到太上皇,那许多人都会如此评价:
    为政则明,为君则仁!
    威压宇内,势震九州!
    他在位的近六十年的时间内。前二十年,厉兵秣马,继承祖宗遗愿,扫清天下反叛势力,压服周边夷族。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一统天下。
    过后二十年,志气不减,理境安民,马放南山。坚决执行太祖皇帝的铁律:永不加赋!肃清吏治,朝堂清明,使遭受几十年战乱年代的中原百姓重新安居乐业起来。
    真可谓是一代圣君。
    只可惜,后面二十多年,随着年纪增大,志气消减,又见天下承平日久,逐渐安于享乐……
    但是,或许正应了孟子对梁惠王所言:王如好货,若与民同之,于王何有?
    太上皇晚年虽安于享乐,但其深有“与民同乐”之心。其不管如何享受、大兴土木,总不会盘剥百姓。
    放权于内阁之后,对其余事项虽不大理会,但对官员渎职、权贵鱼肉百姓之行,一向严惩不贷!
    后来年岁愈大,为国朝计,又主动退位,扶持老实勤勉的第十五子袁琰为帝,让他处理朝政……
    总而言之,太上皇虽然退居幕后,但以他无上的皇威,只要其在一日,他就是人间至高无上的至尊!
    他的八十大寿,场面又怎么可能小得了?
    早在月初,今上就颁旨大赦天下,在正庆八年,整个大楚之内,不得执行死刑,以免伤了天和!
    并亲率文武百官,登坛祭天,为太上皇祈福!
    声势之盛,为国朝几十年来之最!
    寻常百姓之家尚可,唯那权贵、朱紫门户,入了九月,声鼓萧乐,几乎一日不曾停过。
    荣国府荣庆堂内。
    贾府三艳并李纨、薛宝钗和贾宝玉都在这里。
    荣国府贾母、王夫人和刑夫人三人有诰命在身,今日要进宫为太上皇贺寿!
    她们过来的时候,贾母等已经准备动身了,等到她们动身之后,姐妹姑嫂弟兄几人才得以安坐下来,谈谈闲话。
    而后,猛然间发现:“林妹妹和云丫头哪里去了?你们瞧见她们两了吗?”
    探春正想计议计议等会子的玩法,突然之间发现少了这么两个人,就问道。
    众人四下看了看,先时人太多,也没注意少了谁。此时一点,可不就少了这两人。
    李纨道:“这两个懒丫头,准是知道今日老太太等有事忙,所以躲了懒,这会子怕是还抱在一起睡觉呢!”
    薛宝钗笑道:“大嫂子猜的准没错,咱们何不去捉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