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梦入红楼-第1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起来,这还是清哥儿承嗣宁国府以来的第一个生日,也是他做族长之后的第一个生日,原本应该好好热闹一下的,谁知他竟不得在家。”贾母说道。
李纨道:“二弟不在也没关系,那边珍大嫂子和蓉哥儿媳妇早就准备好了,说明日请老太太过去吃酒呢。”
贾母眉头一皱,虽然过去好一段日子了,但她听到这个珍字还是不太舒服,连带着不可避免的连“蓉哥儿媳妇”这几个字也不顺耳起来。
好在她是个喜好和睦的,因此也不愿意去想这些糟心的事,只道:“我就罢了,如今正在盖园子,他们那边事多,我过去了他们难免不分出心思来伺候我。
这样吧,凤丫头明日也不好过去,你去问问你婆婆,看她明日得不得去,若是不得去,你就代我们过去吧。”
史湘云连忙道:“老祖宗,我也要过去给二哥哥过生日。”
“好好好,明日你就跟着你珠大嫂子一起过去,只是记住要听你珠大嫂子的话,别给她添乱!
还有你们几个,明日愿意过去也跟着过去吧……”
惜春等人大喜,皆道:“谢谢老祖宗!”
贾母笑眯眯的点点头,忽然想起常在眼前的宝玉不见踪影,又问:“怎么今日不见宝玉呢?”
李纨的职责就是照管府里的公子小姐们,所以对此中之事多有留心,以便贾母王夫人等垂询。
“听说小秦相公病了,他出门看他去了。”
“又病了,怎么他们一家人都这么容易生病的?倒比我这老婆子还不如了!”
“老太太身子一向健朗,那是因为福寿隆盛所致,旁人命小福薄,哪能跟您比呢……”
……
第三八四章 忍不住骂你
贾清一行一路疾行,不过十几日就到了京城。
“柳大哥,不然你还是到我府上暂住,我们再好好切磋切磋武道……”
船头上,贾清大言不惭的对着柳湘莲道。以他那三脚猫都算不上的“武道”,连柳湘莲的一招都接不下,还好意思说找人家切磋武道……
不过,这十几日,柳湘莲倒是教了贾清一些基本的招式。后来柳湘莲还想考教贾清的游龙身法练的怎么样了……结果,贾清这几年根本就没练,成效几乎为零……
柳湘莲笑道:“不必麻烦,我入京也还有几处地方要走,等你什么时候得闲了,我自会上门叨扰,告辞。”
如此贾清也不再劝留。
将送黛玉回荣国府的事情安排好了之后,贾清在就往皇宫而去。
他身上带着钦差职务,回京之后,第一件事自然是面圣,交差。
此时年关刚过不久,朝廷积压了许多政务需要处理,就连皇帝近日来也不太空闲,几乎整日待在南书房批示折子。
不过贾清到了之后,皇帝几乎就立马宣他陛见。
整理了一下衣冠,贾清面色肃然的往南书房而去。
“微臣贾清,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到了殿内,贾清恭恭敬敬,一丝不苟的给正庆皇帝行了参拜大礼。
“哼,你干的好事!”
谁知,随即就听前方传来一声冷哼加问责。
贾清不解的抬起头道:“不知微臣做了何事惹的陛下如此动怒?还请陛下明示。”
“你自己看看吧!”
说着,正庆帝将一封折子拿起,扔给了贾清,直接砸到了他怀里。
若是前世,有人敢这么对他的话,贾清绝对二话不说把东西拿起来摔在对方脸上。。。。。。只是此时,却也只得老老实实的拿起来,慢慢翻开看了起来。
不敢有一丝不满。
折子很长,贾清看着看着,面色就开始变得“紧张”起来,及至看完之后,更是忍不住磕头道:“还请陛下明鉴,王大人所诉,完全不实啊!”
他的紧张大半是装出来。因为,早在进京之前,他就收到了好几封“家书”,里面几乎不约而同的都提到了一件对他十分不利的事情。。。。。。
不过,这种臣子之间私下通风报信的事肯定不是皇帝喜欢的,所以他只作刚知道的样子。
“哦,是吗,那你说说,王显爵为何要污蔑你?据朕所知,王显爵与你家一向私交甚厚,缘何临死之前,还不忘参你一本?”
贾清心里也是一苦。说起来,王显爵还是他乡试时副主考,也算是他的座师,被自己老师临终前参了一本,对他的影响实在恶劣。
其实,自吴仙儿给他说王显爵就是暗中联络白莲教的人之后,贾清并没有向冯唐说起此事,而是装作不知道的样子。
而且,这个种情况换了绝大多数人遇到都会如此做。这个时代就是这样的,老师若是犯了罪,若是作为学生、门生检举出来,理法上倒是叫做大义灭亲,事实上,这是为士林所不耻的行为!
更甚者,还会被骂为忘恩负义之徒!
这是读书人的规矩,贾清自然不会肆意去破坏,而且,他对于王显爵印象还是不错的。
对于王显爵的自杀,贾清既意外也不意外。明眼人,很容易就能看出来这是个丢车保帅的行为!
显然,王显爵因为贾清是此次白莲教事件的弄潮者,将他给恨上了,临终之前想让他来垫背。。。。。。
关键是,王显爵居然知道他和吴仙儿之间的关系,还知道吴仙儿曾经住在贾府后街!这才是让贾清意想不到的事。
“这个,微臣不知。。。。。。”
“你不知道?朕看你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朕问你,那个白莲教妖女可是真的在贾府后街待了数年之久?”
“微臣不敢期满陛下,确有此事。”
贾清如此干脆,连正庆帝都是一愣,其下首坐着的方守、崔文龙和北静王都忍不住为贾清捏了一把汗。
“呵呵,你倒是老实,那你还有何话好说?”正庆帝不喜不怒的道。
贾清见正庆帝终于不再是质问的语气,也笑道:“微臣一向不说谎话,更不敢在陛下面前撒谎。
陛下问我还有何话可说,微臣却确实有话要说。。。。。。”
见贾清又停了下来,正庆帝眉目一杨,意思很明显:有屁快放!
“古人云,心怀坦荡,所以无事不可对人言。”
贾清说着,跪直了身子。
正庆帝嘲讽道:“这么说,你私藏贼寇,关系难测,还是心怀坦荡之事了。”
“请恕微臣无礼,微臣以为,微臣并没有私藏贼寇。仙儿早在三年前就被白莲教追杀,叛逃出了白莲教,早已不是白莲教中之人,自然也算不上贼了!”
“强词夺理!”正庆帝冷道。心中到是印证了一个猜测,贾清应该真的是因为看上了那个白莲妖女,当年才会出手相救的。“仙儿”一词,明显是一个爱称!
据说,那白莲妖女确实有几分姿色。。。。。。
这个不成器的东西!
见正庆帝不信他的话,贾清有些急了,连忙道:“陛下可知道,微臣此次之所以能如此轻易的办成陛下交代的差事,所倚仗的是什么吗?”
正庆帝皱起了眉头,一边的崔文龙笑道:“莫非,就是那个白莲教妖女的原因?”
“确实如崔阁老所言!若不是吴仙儿,也就是你们口中的妖女给我通风报信的话,我和冯大人又怎么可能提前做好万全的准备,刚好在白莲教举行教宗大会,这个他们防御力最弱的时候,一举将其泰半的匪首全部围住,然后才能不费一兵一卒,将整个白莲教彻底瓦解。。。。。。”
崔文龙等都望向了冯唐,冯唐笑道:“确实如此,当时我也纳罕,贾将军分明是京中长大的人,怎么能够将白莲教的动静掌握的如此熟络,甚至在詹旲之前得知他们举行教宗大会的时间和地点。
原来,贾将军是在白莲教中有如此内应呢。”
冯唐为贾清说话的意思很明显。
正庆帝等都有些了然,看来,贾清居然是彻底收服了那女子,然后使她为其所用,反过来对付白莲教。却又听崔文龙道:
“纵然如此,贼首就是贼首,贾将军作为堂堂一名国朝勋贵,与一贼首,哪怕是曾经的贼首来往,与礼与法都是不合的!”
贾清睁大了眼睛,然后道赫然道:“崔大人,要不是你是堂堂阁老,又是陛下最为信重的大臣,小子绝对会忍不住骂你的。。。。。。”
第三八五章 太富了
“清儿,不得对崔大人无礼。”
方守听贾清居然对崔文龙说忍不住想骂他,赶在正庆帝之前道。
“是。”贾清应下之后,却似并不想放过崔文龙,而是继续看着他道:
“请问崔大人,若是两军对阵,敌方因为内乱,一名大将逃被追杀,恰好被我方将领碰上。那么,我方将领是应该直接将他抓起来杀了,表示双方势不两立?还是将之救下,再使用怀柔政策,将其收归己用?
若是这名将领采用了前者,只为割一个人头兑换功劳,在我看来,何其蠢也!”
崔文龙懂贾清的意思,但还是抱着与贾清辩一辩道理的想法道:“那名将领并不知晓这名叛将是真叛还是假叛,也不知道这名叛将对己方有无价值,为了稳妥起见,将之杀掉,既不用担心己方受骗受损,又能确确实实的斩杀敌方一员大将,这也不能算错。”
贾清一听,就知道崔文龙若是带兵,一定是一个但求无过,不求有功的保守派。
“不能判断真假,此本就是无能!既不能判断真假,还不试图去求真,而是为了所谓的稳妥将有可能改变战局的机会活活浪费掉,这种将领,在我看来,比丢城失地的将领更可杀!
城池丢了,还可以再夺回来。好机会一但失去,那可是能改变一场战争走向的因素!
俗话说,一将不明,累死三军!
就比如此次,若是我们没有提前得到消息,又如何能保证将所以白莲教高层一网打尽呢?若是不能毕其功于一役,以白莲教庞大的人员基数,又得历时多少,耗费朝廷多少人力物力前去镇压?
而如今,距离围剿白莲教已过去月余,据詹旲所说,整个白莲教似乎完全销声匿迹了一般,几乎没有为江南之地和朝廷带来一点麻烦,此不正好说明作为主帅,懂得把握机会的重要性吗?”
崔文龙无言,虽然还是不太认可贾清的观点,但见他连自己的功劳都搬出来做筹码了,也就不好再与他争辩。因为,此次贾清和冯唐两人的任务确实完成的很漂亮,不但省了正庆帝很多麻烦,还无形之中能提高正庆帝在朝野的威望。
毕竟,正庆帝在位的八年,国朝几乎一片平稳,除了三年前那一场以强对弱,还差点打输了的仗之外。那一次,可是让正庆帝大损威望的事,因为,史鼎,就是他亲自任命的北征统兵大将。
剿灭白莲教,虽然算不上什么壮举,但胜在赢得太漂亮、太干脆,没见现在就连何善宝那一干人都对正庆帝不与朝廷商议,直接定下如此重要国事的行为没有一丝话说吗?
见崔文龙不再开口反对他,贾清呵呵笑了起来。这套说法,可是他在来的路上就想好了的。
“哼,不过是狡辩罢了!难道,你几年前就知道朕会派你去围剿白莲教不成?别以为我们不知道你当时报的什么样的心思。。。。。。”
贾清的笑容还没完全绽放,就听正庆帝道。只是这最后一句话,却让殿内众人忍不住偷笑起来。
事实上,他们在贾清来之前就讨论过了,当时就议论到,贾清多半是见色起意,才使出这金屋藏娇的法子的!
贾清似乎没听见正庆帝最后的一句话,道:“微臣虽然不知道陛下会派微臣去剿灭白莲教,但是微臣知道朝廷迟早有一日会对白莲教进行清算的!
既然如此,我们对白莲教多了解一分,将来朝廷就有可能少受一分损失。到时候就算不是我亲自去,我也大可把我得知的白莲教的消息告知朝廷,岂不也是一样的?
况且,这也不是多难的一件事,何乐而不为呢?”
说到最后,贾清都觉得自己是一个一心为公,未雨绸缪的良将贤臣了。
“好了,你这番话,留着明日早朝之上,对那些言官们说去吧。看看,这里,可全都是跟随王显爵,弹劾你勾结白莲教,贼喊抓贼的折子呢。”
正庆帝推了推御案上单独堆在一起的一摞折子,怕是得有近二十本!
“好,明日微臣就亲自上金殿,给他们解释去,不会让陛下为难的。。。。。。”
说白了,像贾清这样的臣子,若是皇帝不想处置你,只要不是遇到让皇帝都棘手的问题,一般都不会出什么大事!但若是皇帝想弄你,那你等着吧,说不定你哪天在路上推倒了一位老奶奶,都能成为你下狱的罪名之一!
岂不见,贾府开始败落之后,王熙凤不知轻重的收了史家抄家后窝藏的银子,贾琏很担心,王熙凤还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说“怕什么,当年甄家的我们不是也收了,比这大了多的还有呢。”因此,就连贾琏都知道骂她说:先时就算有人告咱们谋反都不怕,可是现在不一样了。。。。。。
什么不一样了?在皇帝心中的轻重不一样了。
被告谋反都不怕,可见像贾府这等勋贵在国朝享受的殊勋!贾府都如此,如今的贾清自然更是如此。
“好了,你也起身吧!”
果然,正庆帝不打算以此来论贾清的罪。因为,罪臣在皇帝面前是没有资格站着说话的。
“谢陛下。”贾清早就跪烦了,闻言连忙爬起来。
“林如海的病到底怎么样了?”
贾清心道,要问林如海的病情,你不去问张太医却跑来问我?口中却道:“我义父的身子很虚弱,而且身上还有剑伤未愈,这次又装了这么长时间的病,身体更是弱了三分,如今怕是只能在老家休养了。”
正庆帝面色不变,显然也知道了林如海收贾清为义子一事了。忽然,正庆帝又换了话题道:“说说吧,这次下江南办事,可有什么想法?”
江南之地一直都是正庆帝势力最弱的地方,因为那里文臣的势力太强,所以,他想多了解一些那边的情况。他没机会下江南,所有的信息都只能从折子上来看。
贾清道:“微臣哪里能有什么想法,唯一的感觉就是,扬州的盐商实在是太富了!
说实话,以前微臣还觉得自己挺富裕的,可是和这些盐商们一比,微臣瞬间感觉自己是个穷哈哈了。
甚至,微臣觉得,就连陛下您可能也没有。。。。。。”
“贾将军,不得胡言。”崔文龙一听贾清居然要拿正庆帝和那些盐商比,吓了一跳,赶紧制止道。
第三八六章 派礼物
“袭人,宝二爷呢?”
荣国府降云轩内,俏平儿走到屋里,看到袭人,就问道。
“喏,那不是?”袭人努嘴示意里间书桌上发呆的贾宝玉。
“他怎么了?”
“还不是因为小秦相公病了,他都闷了好几天了,一直这个样子。”
平儿笑道:“你不用急,瞧我的,我有办法。”
说着,平儿忽然大声道:“宝二爷,听说你林妹妹回来了,你不去看看吗?”
“真的?”
果不其然,贾宝玉一下子就回过来神,惊喜的站了起来,大声问道。
平儿嘲笑了声,回头看了一眼袭人,意思是:怎么样,我说的没错吧!
贾宝玉也不探真伪,连外套也不换上,直接就想出门。
袭人连忙拦住,好歹才给他穿上了一件大红袍子。然后贾宝玉也不说别的,扯起步子就开始跑。
先到了黛玉屋子里,只有几个丫鬟在收拾整理衣柜、桌椅用物。他就连忙又往贾母的正堂上跑。
“呵呵,玉儿出门一趟,还学会办事了……既然你给她们都带了礼物,何不就拿到这里来,让我们也看看,你都给她们带了些什么礼物回来。”
一进门,贾宝玉就听见贾母爽朗的笑声。
贾宝玉连忙走进去。
“喲,又来了一个要礼物的了!”
看见贾宝玉急匆匆的走进来,肚子微隆的王熙凤就笑道。
贾宝玉却也不理,直接走到黛玉面前。
“宝哥哥才几个月不见,就认不得她了?”
史湘云见贾宝玉盯着黛玉瞧,出言笑道。
贾宝玉道:“当然不是,我只是觉得,林妹妹几个月不见,个儿倒似又长高了好些……”
贾宝玉说的是实话,而且,他还觉得,黛玉似乎整个人都比以前明媚了许多!这个样子的黛玉,更加灵美动人了!
谁知,黛玉听了却不满道:“我是长高了好些,可是宝二哥哥似乎一点没长!”
两三个月,就能看出长个儿?
“嘻嘻嘻……”
姐妹们笑起来,黛玉还是那么的嘴不饶人。
正好此时黛玉给众姐妹带的礼物被抬了进来,于是黛玉也不管别的,直接走过去开始准备派礼物。
史湘云一马当先,探春等也随后围上去。都是年龄不大的女孩,虽然平时不缺用度,但对于礼物,天生有一种好奇加喜爱。
史湘云道:“林姐姐,哪个是我的?”
惜春也道:“我的呢?”
黛玉却笑而不答,先翻出一个小巧的暖手壶出来,然后转身走到贾母身边道:“老祖母,虽然如今不如先时那般冷了,但这个天儿若是不注意,手还是容易冻僵的,所以我给您带了一个手壶,你说好看吗?”
贾母笑道:“呵呵,没想到连我也跟着沾她们姐妹的光……好,好孩子,难为你还能想着我”
虽然贾母自己也有手壶,甚至比黛玉这个好的都有几个,但是,她还是二话不说的直接接过去观赏起来。
“嗯嗯,不错,样式很好看。玉儿的眼光不错。”
黛玉一下子就开心的笑了起来。第一次给贾母送礼物,原本她还有些忐忑。见贾母这么高兴,自己也就满足了,然后才转身给探春等人分派。
“这份是迎春姐姐的……”
“这两份是探春妹妹和惜春妹妹的……”
“这一份是宝姐姐的……”
“喏,这个才是你的……”
黛玉最后向史湘云道。
贾宝玉见箱子里的东西很快就被派完,顿时急了,道:“好妹妹,我的呢,我的怎么没了?”
黛玉白了他一眼,起身将另一个箱子打开,道:“你急什么,你的在这里!”
贾宝玉伸头一看,顿时道:“怎么我的不一样呢?好妹妹,怎么她们的都是那些好东西,我的就全是这些没用的啊?”
黛玉眉时眉头皱起,道:“你不要就算了,正好大嫂子的兰哥儿在进学,给他用正好!”
盖因黛玉给贾宝玉带的是一个笔筒,两个诗筒,两卷临帖,两幅山水画。这些可都是林如海让人给她打点出来的东西,她从中挑了几样好的送贾宝玉!
这可是他爹送她的东西,偏生贾宝玉还说是没用的……
旁边的史湘云笑道:“二哥哥还羡慕我们,难道你也要这些簪子,手镯不成?我们这些倒成了有用的好东西了,嘻嘻……”
说着,还拿了一对手镯在眼前晃,似乎在问贾宝玉要不要……
贾宝玉却没时间理她,见黛玉真的就要将箱子合起来,连忙用手去卡住,求饶道:“好妹妹,是我错了,这些我都要,你给我留下吧!”
黛玉哼哼两声,到底松了手。
上方的贾母一直笑嘻嘻的看着这些小儿女们的笑脸,心中高兴。忽然瞥见惜春拿起来仔细打量的一根金簪子,眉头却皱起来。
这些东西,可值不少钱呢!
黛玉一个姑娘家,哪里有这么多钱买这些东西。忽然想起,这般大手大脚买礼物,好像是贾清的风格!
以前她就听说,贾清给家里的姐妹们买礼物从来都不知道心疼银子的,弄得她们姐妹们屋里的“奢侈品”都成了堆。
她虽说不是很喜欢这种事,但想着是贾清照顾姐妹们的表现,也不好驳了他的心意。
可是,她却不想家里的姑娘们也养成这样的“陋习”!将来,她们都是要寻夫家的,若是养成习惯,以后不能持家,如何在夫家立足?
贾母心里想着这些,倒将原先的高兴减了几分。不过她是个慈爱的人,今天黛玉回来,是个开心的日子,她也不好扫了孙子孙女们的兴致,只准备以后找个机会再好好教戒她们一番!
“好了,你们姐妹们也好久没见了,下去好好说说话吧。不过,黛玉今天刚回来,想必也有些累了,你们不要打扰太久。”
“是。”
众姐妹都各自将自己的礼物让贴身丫鬟拿好,准备到黛玉房间里面说说话。
“姨妈,这是我给宝姐姐的,还劳烦姨妈给姐姐带回去才好……”黛玉抱着她给薛宝钗的那份礼物,走到薛姨妈面前道。
“好,我的儿,难为你还念着她。”
薛姨妈笑着道,接过东西,然后命她的丫鬟同喜收着。
自从收到薛逍的信之后,她就没再使唤香菱了,这次过荣国府,也没带她来。
上两章,确实有一定不合理之处,我也认真考虑了一下,在两处不甚合理之处做了简单修正。将书下架再上架可见修改过的内容。感谢书友们提出评阅意见。
第三八七章 议国朝盐政
大明宫之内,贾清的陛见还未结束。
“好了,既然你也看出了盐商之富,那你有何看法?”
贾清听着正庆帝的话,揣度着正庆帝的意思应该是对这种既定状况不甚乐意,因此道:
“既然陛下相问,微臣少不得也只有把那浅薄的看法说一说了。”
见正庆帝点头,其他人也静穆聆听,贾清接着道:
“盐商之富,在于盐业之重,首重在人,次重在利!
首先是人。自国朝建立以来,大楚的百姓已经历经近百年的太平盛世,人口何止两万万!而人,岂有不食盐的道理?
微臣粗略估计,咱们大楚百姓一个百姓每天消耗的盐,包括吃的和浪费的盐,平均一年的消耗不会低于十斤!
如此算的话,每年就是二十亿斤的盐消耗量。而据微臣所知,如今市面上的官盐普遍在六十到七十文一斤,以六十文计,那就是一千二百亿文,折合下来,刚好差不多一亿两白银!
其次,虽然盐卖价很高,但是其生产成本却低的可怜!平均一斤盐生产出来,所费人工成本不到三文钱!(盐也不谈什么原材料成本,取自大自然)
如此算下来,不过三四百两的成本消耗,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是说,这足足一亿两银子,可以说就是盐业的纯利润!何等暴利?
而微臣还听说,往年朝廷征收的正课税银,一年不到一千五万两!如此,也就难怪盐商们能集成堆山填海般的财富了。”
正庆帝等人静静的听着,在座之人对于盐业暴利,都是有了解的,只是哪怕了解,再一次听人如此阐述出来,依旧有一种震撼的感觉!一个行业造就一亿两银子的利润,何其可怕!
崔文龙曾经在户部历练过,虽不在盐司,当对于盐业的了解还是要胜过他人。
“贾将军的估计已经算是保守的了,事实上,盐业利润之重,肯定不止一亿两白银!
不过,正课盐税已经不低了。每年朝廷在盐业上的岁入也不低了。一千五百万两,已经远远超出包括铁业在内的所有税种,仅仅只在农税之下。再多,就是与黎庶夺利了。
朝廷要做的,其实也不是再增加正课盐税收入,而是要想办法压下盐价。
六十文以上一斤的盐价,对于穷苦百姓而言,还是过重。”
降低盐价?太难了!
朝廷的盐税正课是一引三两银子,一引三百斤,也就是一斤十二文左右,加上成本,本来也不多,才十五文……
但是,为了完全控制盐业,在各地的盐道衙门(不是盐政衙门,一个是管事的,一个是做事的)可是养了大量的盐吏的!盐吏们的雇佣银子,朝廷可是不管的。于是,盐道衙门就可以额外再向盐商收取一些税银维持盐道衙门运转,称之为杂课,这是合法的。
这且罢了,重点是,为了得到盐引,这个表示官盐身份的玩意儿,盐商们还得向九边之地运送粮食,送的多的,才能得到更多的盐引,称之为捐输,此其一。其二,每年盐商们还得向各种“权贵”孝敬银子,这是暗里的规则,每个能做大的盐商都得遵守。其三,某些地方还设有关卡税,这个因地方而异。其四,将盐从盐场运送到特定地方进行销售所费的运输、销售成本。其五,盐商所需赚取的银子……
凡其种种,造就了官盐的高价!没办法,官府若是要求降低盐价,保管很快就会私盐横行……而官盐却卖不出去,因为,没有赚头的事谁也不会干!
事实上,就是如此,民间的私盐也是屡禁不止的!这一点朝廷也是心知肚明。毕竟,就按保守估计,朝廷每年入账的正课银两的理论值也该达到二千万两(一斤抽十二文),其他的哪里去了?肯定是私盐那里漏掉了嘛!
“崔大人说的是,只是,想必崔大人也明白官盐的价格为何会如此高,要想降低官盐,在下官看来,根本不可能,除非……”
听贾清说到除非二字,其他人无不凝神向他!降低盐价的难度,众所周知,不然朝廷盐业也不会维持几十年不变了。可是,听贾清的意思,莫非他还真的有办法?
连正庆帝都忍不住道:“除非什么?”
要是别人问,贾清或许还敢卖个关子,可是正庆帝发问了,他只得老老实实的道:“要想改变盐政的现状,除非打破盐商们垄断经营的现状!”
“打破垄断?贾将军的意思?”
“现在盐业之所以沉疴难除,无非就是因为在盐商行当之间形成了一块一块圈划好的地盘,为了守住各自的地盘,盐商们不得不向各地权贵、官府送孝敬银子!但是,自古言,羊毛出在羊身上,花了本钱,岂有不加倍捞回来的道理?
当然,打破这个垄断状况不仅可以抑制这一个导致官盐价格变高的因素,更关键的是,它可以有效的压制盐商们的利润!只要一个县,一个州府,甚至是一个省份不再只有一家或是几家商铺可以卖盐,而是每一个商贩,只要愿意,都可以从盐场拿到盐,然后又可以随意到缺盐的地方进行售卖,盐价,自然就下来了!”
贾清说的轻松,因为他深深的知道,只有竞争,才是最合理的市场调节方式!
盐业暴利不假,若非如此,朝廷也就不会将其列入官营行业了!说白了,朝廷就是盐业垄断的发起者,是盐价高的主导原因。
这一点且不论,贾清可不敢说让朝廷放弃这一个钱袋子。但是,挤压盐商们的利润,那就毫无问题了,也是正庆帝等人所想之事。
崔文龙皱眉道:“若是人人皆可以贩盐,朝廷又该如何管辖,到时候岂不私盐泛滥?”
贾清摇摇头道:“用特定的盐商去贩盐,解决不了私盐的问题!就算全天下只有一家盐行,只要朝廷还要收盐税,就免不了私盐的存在!
况且,又不是说改变盐业官营这个制度。所有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