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霸明(特别白)-第2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万岁爷,王通若在草原上败了,必然有人要追究他的罪责,那一切都不稳了,他为万岁爷做的一切,都会有人质疑,都会有人想要拿去,到时候,首辅或许又要权重,奴婢做不得这掌印,另一位掌印或许又要和冯保一般。”

“碰!”的一声,万历皇帝重重的捶了下桌子,咬着牙说道:“朕是天子,谁敢这么冒犯天威!想被诛灭九族吗!?”

张诚却没有出声回答,万历皇帝有些不耐烦的抬头看过去,却发现张诚正冲着一个方向躬身,这个方向却不是冲着自己,万历皇帝感觉很是奇怪,刚要发问却反应过来,张诚冲着的方向不是别处,正是慈宁宫的所在。

“母后那边……可母后那边已经不问政事……”

“万岁爷,武清侯如今正在统管京营。”

“舅舅那边……”

武清侯李伟已经去世,武清侯长子李文全袭爵,当年三阳教作乱,掌握军权的人需要找信任的人,李文全自然被选中,到了现在,这个职司也没有交卸,不过京营的常规,是由加兵部侍郎衔头的右都御史和司礼监秉笔太监实管,总督京营的勋贵,一般没什么实权。

但李太后的威势无双,现在虽然已经淡出,但影响力无人可以忽视,身为太后兄弟的李文全自然权力不同。

万历皇帝想了会,不自觉的打了个寒战,沉声问道:“王通那边胜败不知,可如今这个局面实在是不能做什么好的打算,寡人该如何做?”

“万岁爷,京营这边仓促间做不得什么,御马监勇士营、四卫营,还可以抓住,情况不知如何,但应做万一的打算,天津卫今年的金花银已经送入内库,请万岁爷划拨银钱,提前下发军饷,收拢军心,厚赏军将,稳定他们的心思,真到了有用那么一天,也不至于猝不及防。”

万岁爷点点头,张诚又是说道:

“大同无有正式公文前来,那就是行军作战之中,结果不知,万岁爷只管认准了这一条便是,眼下若是参劾王通,给王通定罪,很容易扯到万岁爷身上来,山西那边晚一日确认,万岁爷这边就多一日时间。”

张诚沉吟了下,刚开口说道:

“天津那边……”

外面却有赵金亮的声音响起,他通报说道:“万岁爷,慈宁宫女官红玉求见

第一卷第七百八十六章 一事动万事动

说曹***曹***就到,说太后,李太后就派人过来,这让御书房中的二人安静了下,张诚看向万历皇帝,万历皇帝摇了摇头,淡然笑道:“朕去母后的慈宁宫,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前日也去过……”

在三阳教的宫变之后,权力结构的最高处就从李太后那边安静的换成了万历皇帝,但万历对李太后专权和把持朝政尽管心存愤恨,但母子情义却始终是不曾违背,现在朝中百官对万历皇帝多有攻讦,言官也是指责他渐渐沉溺酒色玩乐,可众人对一点却始终没什么疑问,那就是万历皇帝是个至孝之人。万历去慈宁宫请安问候的次数依旧不少,母子二人也经常在一起用膳,不过双方很少谈政事国事了。

这女官红玉也是过来相请的,说是武清侯府上昨日进献的野鸡,用宫外振兴楼的法子做酱瓜野鸡丁,十分的鲜甜可口,请皇上过去尝尝。

武清侯进献时令吃食,自然不会给了太后不给皇帝,这么说,无非是找个相请的由头罢了。

若在对谈之前,李太后派人来叫,无非就是当娘的叫儿子过去吃饭,可现在万历皇帝的心思却有点复杂,想的多了,不过还是安排人准备。

进了慈宁宫,万历皇帝自己也知道该去何处,他尽管腿脚不太利索,不过走路很快,让带路的小宫女小跑起来才能走在前面。

走进用膳的客厅,万历皇帝入门后先是拜了下去,按照规矩给皇太后问安行礼,上首的李太后说道:“皇儿总是这么多礼,以后不要这样,快起来坐吧!”

万历皇帝谢过之后这才起身,刚站直身子,却皱了下眉头,他看到了在李太后身后一个身影,万历沉声说道:“王氏,你怎么在这里,朕没有记得传过!”“你这孩子,明明已经封了王氏做恭妃,称呼上就要拿出个体统来,还是王氏,王氏的叫着,好像民家一般。”

李太后的笑着说了一句,万历皇帝却没有接话,直接开口问道:“母后,今日唤王氏来有什么事情吗?”

“还能有什么事情,哀家要和自己的儿子和儿媳一起吃晚饭,难道还要有什么理由不成。”

尽管李太后笑着打趣,万历皇帝的神色却不太好,顿了顿,万历皇帝扬声说道:“王氏,朕和母后用膳,有许多私密话要说,就连皇后都要退避,这边不用你伺候,你回自己那边去吧!”

这恭妃王氏进了屋子之后,就一直是低头恭顺无比的站在那里,倒是真应了她那个“恭”字,听到万历皇帝的说话,她微微抬头,可就是做了个动作,马上又是低下头去,低声的答应了句,按照礼节告退。

看着王恭妃退出,李太后的神色阴了下,不过马上都是恢复如常,万历皇帝环顾左右吩咐道:“按照往日的规矩,你们都退下去吧,留锦绣伺候就是!”

在慈宁宫,这样的命令只有慈圣太后李氏才能发,但随着万历皇帝的强势,大家也都习惯了这样的安排。

万历皇帝也看到了李太后脸色的变化,让恭妃退下脸色变阴,然后只留锦绣退下,太后的脸色又是变了下。

对这样的反应,万历皇帝只作未见,万历九年的时候,在慈宁宫和王恭妃有了一夕之欢,本就是个意外,谁也没有想到这女子就会这么怀孕,本来按照万历自己的意思,这个怀孕的女子就这么掩盖下去就是了,不必张扬。

不过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下令不得声张,但李太后还是在第一时间得到了这个消息,说是皇上都二十岁了,现在还没有子嗣,王氏有孕,这是列祖列宗都高兴的,为何不予理会,李太后尽管不问政事,在这方面说话的份量却是很大,万历皇帝也只能封了王氏为妃。

然后,王恭妃生了个儿子,皇长子的份量不言自明,万历皇帝心中也是高兴,对恭妃也就多亲近了些。

相比于木讷无言的王皇后,聪慧活泼的郑贵妃,温婉柔顺的王恭妃的确另有一番风情,开始的时候万历皇帝感觉颇为不错,但到了后来,却感觉到不太对,王氏自己的确不会为家人求什么封赏,却经常替李太后传话,替李太后来求万历皇帝做些事。

万历如今最忌讳的就是太后对政事的插手,他大权在握,身边的人也多,耳目更不必说,很快就知道了,这王恭妃对李太后是言听计从,尽管被封了妃子,可还是从前慈宁宫伺候宫女的姿态。

怪不得太后这么着急就要替王恭妃正名,就要给王恭妃的儿子定名分地位,原来还是想向朝政伸手,不管真实情况如何,万历皇帝的第一反应就是如此,然后在慈宁宫中的所见所闻,愈发加深了他的这个认识。

从那时候起,他开始疏远王恭妃,说起来,郑贵妃怀孕四个月了,所以尽管也有朝中官员上疏请求封皇长子,但万历皇帝一概不理睬,就等着郑贵妃的孩子生下再行确定。

如今的天子不是几年前的那个,慈宁宫上上下下都是明白的很,接下来李太后也没有说什么别的,只是吩咐上菜。

酱瓜丁和野鸡丁炒出来的菜,因为用了上好的酱,酱里还按照天津卫的法子加了虾粉,所以极为入味鲜美,万历皇帝吃的香甜,也就加了碗饭。

看到万历吃的高兴,李太后也是面露笑容,转头对女官锦绣吩咐说道:“锦绣,这酱瓜野鸡丁吃着香甜,过后嘴里却有些腥味,你吩咐下面上一碗姜茶来。”

锦绣连忙答应,退下去安排,这边一离开,厅中只剩下了万历和李太后母子二人,李太后抿了口茶,和声说道:“皇上,如今宫内宫外都是传的沸沸扬扬,说是王通率领大军闯入北疆,深入敌境,如今消息断绝?”

“回母后的话,传言不可信,至今大同巡抚和宣大总督以及那边的锦衣卫都没有公文送达,都是些妄人乱说罢了。”

这顿饭的确是很对万历皇帝的胃口,不过听到李太后问出这个问题,万历皇帝放下了碗,里面还剩下半碗饭,万历皇帝已经胃口全无。

李太后缓缓点头,笑着说道:

“不过是叫嚷罢了,皇上也不必放在心上,有武清侯掌着京营,宫内抓着禁军,他们就算鼓噪就能鼓噪出什么,不理会就是了。”

“母后说的是,说话的不过都是些言官,他们后面的人也知道如今没什么真凭实据,所以就是妄言而已。”

万历皇帝附和一句,莫名的他感觉自己有点反胃,刚才吃的那么香甜,现在却觉得很难吃。

李太后点点头,吃了块糕饼,用茶送下之后,又开口说道:“皇上,哀家觉得小心总无大错,天津卫那里如今是税赋重地,宫中四分之一的使用都由那边供给,而且京师各家在那里都有自己的产业,武清侯家,襄诚伯家,都是投了不少的银钱……”

万历皇帝脸上没有了笑容,在那里端起茶杯,面色淡然的听着,李太后继续说道:“虽说现在没有什么明确的消息过来,但传言如此,皇上这边也要做个最坏的打算,防备个万一,京师各处抓得紧,皇上不用担心,可天津卫那边如今是要害之处,还是提前做个准备好。”

“依母后的意思,应该如何做准备呢?”

万历皇帝放下茶碗问道,李太后也注意到了万历的神色,不过还是说道:“如今在天津卫管事的,不过是一个锦衣卫千户,这千户从前不过是个校尉出身,一个出身低微的武职,那么大摊子如何能管得过来,天津卫的兵备道和同知也是个没本事的,帮不上忙整日添乱,哀家觉得,应该在天津卫重设一道员,除却兵备职司之外,兼管地方上的民政、赋税还有海运之事。”

兵备道往往也是挂着都察院的衔头办差,但往往是负责兵备,按照李太后这个说法,实际上等于给天津卫专设一个巡抚,当然,如今天津卫此处的价值,也值得专门设置巡抚了。

万历皇帝沉思了片刻,从座位上站起,沉声说道:“母后,如今北疆战事尚未有结果,京师与大同塞外,快马加鞭,最少也要十日的路程,没有消息传来也不足为怪,皇儿以为如今应对,就是镇之以静,现在做什么很容易让宫外的人误会,人心惶惶反而不美,何况,若是王通得胜归来,看到这般安排,天下人也是看到,这岂不是寒了臣子们的心,皇儿觉得不妥,请母后三思。”

听到万历皇帝这么说,李太后的神色阴了下来,过了半响才低声说道:“既然皇上有了打算,那哀家就不多说了。”

这时锦绣已经端了姜茶过来,万历皇帝接过,屋中安静了下来,过了会,李太后又是开口说道:“常洛这孩子今年两岁了吧?”

第一卷第七百八十七章 或为亲情或为权谋

朱常洛,就是王恭妃的儿子,也是万历皇帝的第一个儿子,长幼有序,长子在这个时代有极为特殊的意义。

王恭妃的这个儿子身为皇长子,在继承皇位上有极大的优势,甚至在法理上说,他如今已经是当然的太子。

不过宫中知道,文武百官也知道,天下百姓们也知道,一个不到两周岁的孩子未必就能长大成年,死于各种疾病的可能性很大,而且宫内也是个意外频发之处,不到成年,那一切都没有意义。

最起码这个皇子也要有出宫住在王府的机会,这样危险就会小很多,继位的可能性就很大。

这一切还有个前提,那就是万历皇帝给不给他这个皇子的身份,尽管已经有臣子上疏,可万历皇帝根本不闻不问,就当没这个儿子。

宫内的人也知道万历皇帝的这个情绪,自从去年有个管事宦官过来禀报说是朱常洛过生日,结果过几天被寻了个由头发往凤阳洒扫皇陵之后,大家都不敢提这个人了。

唯一敢提,而且经常提起的就是李太后,不过,每次说起,都是闹的很不愉快,万历皇帝不会对自己的母后发什么脾气,但却会沉默相对。

慈宁宫上上下下也都知道,李太后也很少提起这件事了,能做的就是和万历皇帝吃饭的时候让王恭妃陪同,但这个效果没有。

没想到今天李太后又是提起了这件事,方才说其他的,万历皇帝已经是颇为不愉快,提起这个,万历皇帝脸色变得木然,沉声说道:“回母后的话,应该是两岁了。”

“……什么叫做应该两岁了,你是常洛这孩子的亲爹,居然连年纪都记不住吗?”

万历皇帝微微低头,却不做什么回答,看到万历皇帝的这个态度,李太后脸色更阴沉,语气却变得和缓了些,开口说道:“哀家老了,能看到你有个儿子,实在是要感谢列祖列宗,这是江山社稷的福气,可这孩子已经两岁,却没明确他们的身份,皇上,皇储不定,江山不稳,容易被奸邪宵小所趁啊!”

听了这些话,万历皇帝沉默了半响,嘟囔着说道:“何必如此,不过是个宫女生的孩子罢了!”

声音不大,但用膳的地方也就是三个人,每个人都是听的清清楚楚,女官锦绣立刻是把头低的更低,不敢抬起。

一直是镇定的李太后脸色却红了起来,万历皇帝也觉得这话有些过分,偷偷抬头看对面的太后,“哗啦”一声,放在李太后面前的茶碗已经被丢到了地上,不过地面上是厚厚的地毯,倒也没有摔碎。

“宫女生的儿子,你如何敢说这种话,你也是宫女生的!!”

声色俱厉,称呼中已经直接说“你”,而不是称呼“皇上”,宫殿周围有很多伺候的宦官、宫女,也有很多护卫,这里这么大的动静,四周却一片安静,没有人敢张望乱动,李太后的那番话估计很多人都听到,可大家都恨不得听不到。

李太后当年的身份也是宫女,被隆庆皇帝,也就是当年的裕王宠幸后,有了子嗣,这才一步步成为了王妃,贵妃,一直到今日的太后。

“宫女生的”这个定语,恐怕是触碰了李太后的逆鳞,当即令她勃然大怒。

自万历皇帝还是裕王世子的时候,就经历过许多次李太后的怒火,每次经历这些怒火,从来没有不害怕的。

因为李太后发怒,必然是万历皇帝有错,占这个理字,加上万历皇帝的孝心,每次都要道歉认错。

这么多年,即便是万历也极少看到自己的母后发这样大的火气,那边的女官锦绣已经是跪了下来,把头低下不敢抬起。

万历皇帝犹豫了下,也是起身离席跪下,开口说道:“母后不要生气,孩儿失言,孩儿失言,母后万金之体,要是气坏了身子,那就是孩儿的罪过了!”

看着跪在地上的万历皇帝,被气得满脸通红的李太后深吸了几口气,想要说什么却是咬牙忍住,到最后只是淡然说道:“哀家是皇上的亲娘,皇上不要总觉得哀家有什么打算和心思,哀家事事都是为了皇上好,哀家也有些倦了,也请皇上回宫安歇。”

“母后千万不要气坏了身子,明日儿臣安排御医过来看看,还请母后好好安歇,保重身体。

李太后的淡然让万历皇帝更是惶恐,可眼下这个情形,也不好多说什么,只能是磕头请安告辞。

“这些日子,都有谁家的命妇进宫见过太后,去查实之后回禀!”

从慈宁宫出来,万历皇帝没有去乾清宫歇息,也没有按照惯例去郑贵妃那边看望,又是回到了御书房,张诚、邹义都是叫了过来。

下了这个命令,张诚连忙在一个揭帖上写下,交给赵金亮,让他现在就吩咐旁人办,赵金亮出门之后,万历皇帝有些焦躁的胡乱翻看奏折,在那里开口说道:“寡人的家事,里里外外这么多人***心,又不是他们老婆,他们儿子,他们乱折腾什么,寡人的家事,凭什么让他们胡言乱语!”

张诚和邹义也是低头不语,这样的事情,实在是不好插嘴,万历皇帝看这两人不说话,不由得更加焦躁,猛地将奏折向桌子上一摔,低声吼道:“一定是有人挑拨,母后已经好久没有提起此事,查,一定要查出来!”

说完这个之后,万历的气势渐渐虚了下去,瘫在书案后的座位上低声说道:“朕后悔啊,王通当日所说虽然诱人,但朕身为天子,应该更慎重些,不应被这功业动心,导致王通身陷险地,不知生死,他为朕做了这么多事,朕却这般。”

皇帝在那里长吁短叹,气氛倒是比方才稍微和缓了些,邹义和张诚对视了一眼,自以为看明白张诚的暗示,咳嗽了声,开口说道:“万岁爷,治安司的消息上说,外面的官员,还有在京的士子们,都经常议论立储的事情,常有些不中听的言语,除了外面在说,宫里有些人也经常念叨什么长幼有序……”

说到这里,却是戛然而止,因为他注意到了张诚严厉的目光,万历皇帝的神色也是阴沉的可怕。

邹义后悔不迭,也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万历皇帝反倒不那么暴躁了,端坐在那里沉声问道:“宫外那些死脑筋的书生不想让朕过的顺心,没事情尚且要弄出事情来,自然会盯着这个不放,怎么,宫中也有这等混账行子?”

这话差不多就是骂娘了,邹义身子弓的更低,张诚瞥了他一眼,又是躬身禀报说道:“万岁爷,宫内不少当差的人,和外面读一样的书,内书堂那边又都是外面的人教授,行事想法和外面的人一样,倒也没什么稀奇,这些也是早有。”

听到张诚这么说,万历皇帝反倒是理解,如今宫内的宦官大多是幼时入宫,就和外面的孩童一样入学堂读圣贤书,然后一步步办差当官,思维方式什么的,也不会和外面有太大的区别。

“荒唐之极,朕的奴婢,居然对朕做的事情不满,这些奴婢真应该好好的惩治教训!”

张诚心中叹气,邹义这句话,要给宫内的人惹来多少麻烦,而且话传出去,张诚和邹义肯定也是被孤立起来,那时候就事事难办了。

可话已经说出口,万历皇帝明显有了怒火,总要想方法将话题扯开,张诚上前一步,低声说道:“万岁爷,奴婢说句不该说的,还请万岁爷赎罪,这些话前年就有,去年也有,为何今日突然间喧嚷起来?”

万历皇帝低头沉默了会,才抬头肃声说道:“因为北疆王通吗?”

说完这句,万历皇帝自己叹了口气,又是开口说道:“武事上有王通,文事上有你们,朕才能在朝堂上令出必行,才不必事事听母后的,现在这情形,就好像是一条腿断了……不对,明明消息还没传来,为什么人人这般认定,王通真要出什么事情,难道大明就会得到什么好处,难道他们就会得到什么好处?”

万历皇帝脾气发完,张诚犹豫了犹豫,低声说道:“万岁爷,真要是那般情景,奴婢们自然忠心不二,其他的外援,恐怕只能是太后娘娘那边了。”

张诚已经变了说话的立场,可见他对局势的判断也开始没有信心,万历皇帝在那里安静了半响,猛地抓起一块砚台砸了出去。

时间进了二月,北地到京师的消息已经断绝了近十天,兵部尚书张学颜开始提出,山西以及北直隶两地要整备兵马,其他言官们的鼓噪已经不必说了。

万历皇帝回到宫中,又被请去慈宁宫用晚饭,李太后依旧是满脸慈祥,等万历皇帝放下碗筷之后,笑着说道:“皇上,哀家要说的还是上次那几件事……

第一卷第七百八十八章 骨肉至亲宫中摊牌

听到李太后说这个,万历皇帝的脸色无怒无喜,只是开口说道:“母后请讲。”

“天津卫那边设立专管官员一事,前几日有人和哀家讲,如今兵部武备司员外郎黄宜分堪称能员,做事办差都是谨慎认真,人又是个忠厚老实的,天津卫那么多钱财进出,正需要这样的人过去,皇上你觉得如何呢?”

上次并没有提出具体的人选,这一次直接说出人名,万历皇帝头低了下,闷声说道:“这人是舅舅的门生吧,舅舅吃穿用度比朕都毫不逊色,家里难道缺了钱财,怎么还这么热心收敛。”

李太后的眉头猛地皱了起来,这几天京师的局势越发的躁动,尽管没有消息传来,可从山西和大同那边过来的消息,都是说王通这一军凶多吉少,没有了王通,万历皇帝好多事情必须要通过外朝才能去做,如果有所权衡取舍,李太后觉得万历皇帝不会拒绝自己提出的要求,没想到居然这般冷言冷语。

冲着边上用了个眼色,侍从的宫人们都是退下,李太后的声音也是转冷,开口说道:“皇上,天津卫保着宫中的用度,不光是那一百二十五两的金花银,御马监那边在天津卫入股的几家商行船行,每年入息分红也是不少,缺了这个财源,宫中用度一下子就要窘迫起来。”

“怎么会断绝,母后是不是太过担心了!”

“王通那边若是回不来,或者是大败而归,天津卫那样的地方,他一个失势的武职,皇上以为他还能把持着吗?到时候朝中推举一个过去,那还会有一两银子送进宫来,平素里宫中去做什么营生,朝臣都是百般拦阻刁难,不提早做准备怎么能行,宫中没有银子,禁军和京营军将的粮饷赏赐那里去筹。”

李太后的声音严厉起来,万历皇帝只是恨恨的嘟囔了一句:“这朝中百官,到底是不是大明的臣子,朕的日子好过一点,为什么他们就看不惯!”

“皇上,哀家所说的这些,皇上觉得如何呢?”

那边李太后又是问了一句,万历皇帝沉默了会,开口说道:“母后说的是,皇儿明日去安排下。”

大明自宣宗之后,又经历了土木堡大败,朝中有话语权的勋贵和武将系统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文臣势力开始独大。

文臣讲求风骨,讲求圣贤之道,讲究直谏,这其中最没风险又能扬名博得赞誉的,莫过于劝谏阻止皇家不要奢靡浪费,宫内开的皇庄皇店,文官们要千方百计的封掉他,宫内派出去的税监、矿监,不管表现的如何,文官们一定要想办法把他们驱逐回宫中,过份些的,直接就把这些宦官抓起来治罪。

至于每年成为定格,江南税赋中单列出来的金花银,文官们不知道和历代天子纠缠了多少次,每次天子想要多要些钱,文臣们总要纠缠不休,一两也不能多。

天子多要钱未必是为了奢侈,文臣们节省也未必是利于国家,文臣们对商税深恶痛绝,可小民百姓跟商税扯不上什么关系,和商税相关的都是高门大族,富贵豪商,而朝中和地方上的官员,又多出于这些高门富贵。

天津卫每年输入宫中一百二十五万两定额,又因为天津卫商业繁盛,皇商多有在天津卫开设店铺商行经营的,也是获利颇丰。

这一来,宫中进项的一半以上,都可以在天津卫取得,而且对民间没有太大的压力,这样的情况,却不是文臣们愿意见到的。

从前皇庄皇店的收入不多,主要依靠户部拨给,户部拨给,朝臣们自然有发言权,对皇家的开销花费有话语权,自然能影响到其他的方面,眼下这个话语权越来越小,文臣们自然会将天津卫视作眼中钉。

王通若在,他拳打脚踢弄出了天津卫,他又有种种狠辣手段,旁人不好下手,也不好说话,但王通若不在,这些官员对付皇帝的手段可是一大把,往往都是冠冕堂皇,万历皇帝还真是无可奈何。

李太后所考虑的,实际上也是实情,但这黄宜分是武清侯这一系的人,到时候天津卫的财源控制在太后手中而不是皇帝手中,对外说起来都是被皇家抓在手上,实际上却有很明显的不同。

不过到了此时,是被朝臣掌握在手中,还是被太后掌握在手中,君臣和母子,万历皇帝也知道如何权衡利害。

万历皇帝的那个答复,李太后很满意,本来已经阴沉下来的神色,又带了些笑容,随意扯了几句别的之后,却开口又说道:“昨日王氏带着常洛来哀家这边玩,常洛这孩子才两岁,就能看出来敦厚老实,让哀家喜欢的紧,皇上,常洛在宫中呆了快有两年,至今没个说法,如今动荡多事,这等不稳的缘由还是要少些好啊?”

这次万历皇帝的眉头已经皱起,万历皇帝在李太后面前很少有什么怒色忧色,但说到这里,却实在是抑制不住,但万历自己也没有了底气,尽管在北疆还没有正式的消息送来,可他也感到凶多吉少。

上次还可以顶回去,这次就要斟酌着再行回答了,李太后脸上的笑意一点点消失,万历皇帝终于开口说道:“母后,常洛的年纪还小,等再大些,封王就是!”

“为何要再大些封王,常洛身为皇长子,祖宗规矩,这时就应该封为皇储太子,何必再拖延,皇上,哀家说多了皇上不愿意听,哀家历经三朝,朝中那些官想什么如何不知,皇上有了子嗣却不立皇储,会被他们揪住不放,到时候皇上这里就失措了。”

李太后依旧是用劝的方式,万历皇帝的眉头却越皱越深,沉声说道:“母后,立储与否,是皇儿的家事,母后说得,他们说不得,王通胜败不知,这件事皇儿有错,但这错,也不是让外面朝臣和有心人拿来威逼的借口,他们若是真敢开口,廷杖等着呢!”

“荒唐!什么是家事,什么是天下事,你是天子,天家事,就是天下事,朝中百官如何说不得,若是为这件事闹将起来,朝局动荡,再加上北疆的大败,恐怕真有有心人要做什么事了!”

李太后脸上笑容尽去,严厉的说道,万历皇帝想要拍桌子,不过只是在桌子上狠狠的抓了一把,闷声说道:“母后,恭妃王氏是慈宁宫出来的人,事事听母后您的话,母后非要坚持立储,还不是为了让恭妃更进一步……母后,皇儿登基以来,你已经管了十年,儿子已经长大了,儿子也有了自己的儿女,你何苦还要管……这天下,姓朱,不是姓李……”

万历皇帝开始扬声说道,到了后来,声音却放低了下去,说的含糊不清,但屋中实在是安静的很,每个人都听的清清楚楚。

屋中的两名女官和伺候的几名小宦官都是脸色煞白的跪了下去,伏在地上不敢动,不敢出声。

说完之后,万历皇帝就是低着头,屋中安静的很,他还是抬头看了过去,李太后在那里身子都是发抖,伸出手指着这边,万历皇帝也有些惶恐,这时李太后厉声开口了:“天下交给你管了两年,可是如何,三十年边塞都是捷报,你却放任王通深入北疆,弄出这等大败,败坏了这样的大好局面,你有何颜面见你父皇,见你皇祖,你有何颜面见大明的列祖列宗!!”

万历皇帝身子缩了缩,经过三阳教之乱,李太后不问政事,万历皇帝以为自己有底气了腰杆硬起来了,没想到被李太后这样呵斥,心里还是虚的,可又颇为的不服气,只在那里嘟嘟囔囔的说道:“父皇被定下做太子也很晚,裕王这个封号也不早,皇祖那边不也是开了这个头吗?”

“都下去,都下去!!”

李太后厉声喝道,周围伺候的宫人们如逢大赦,急忙退了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