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发明家-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元楷一直没有再娶,与唯一的儿子相依为命。他不希望自己的儿子跟自己一样臭名昭著,故而取名为善。也正如他所期盼的那样,赵文善体恤百姓,对农民的耕种尤为上心,也做出了很大的成绩,比如发明麦钐、传统的直辕犁改为曲辕犁……
王浩然没几天就拿到了建造厂房的许可文书和谢常福购买的地皮,等陈杰带着人马从长安回来,王浩然便让建筑队的罗平负责蒲州厂房的建设,他是王浩然之前建筑小海池那栋楼房时重点培养出来的一个大汉。罗平来蒲州之前是在原建筑队里负责给客户需要建的楼房做规划的,王浩然也算认可了他的能力,所以把蒲州厂房建设的事全都交给他也挺放心的。
水稻可以收割的日子到了,王浩然他们迫不及待的开着收割机来到田地里。此时亦有一些农民在收割水稻了,看着这个奇怪的东西纷纷放下手上的活跑过来看热闹。
“赵公子,你又是做出来了什么好玩意了啊?”有村民向赵文善询问道,百姓们虽然对赵元楷十分不满,但是对他的儿子却是非常尊敬,因为之前赵文善就做了许多用于农耕的工具,使老百姓们的工作效率提升了十倍有余。
“哈哈……这次这玩意可不是我一个人做的,这些朋友才是主力,我只不过是做个帮手而已。”赵文善也不居功,一一为百姓们介绍王浩然他们,不过王浩然之前跟赵文善说过不想以真名示人,介绍时便都以公子称谓。
“这玩意叫收割机,可以收割水稻,亦可以收割小麦,今日开过来便是来试试这收割机能不能用。”赵文善又指着眼前的稻田问道,“这水稻是谁家的?可以收割了不?”
“回公子的话,这是草民的,这水稻现在也已经可以收割了。”一个老汉站出来回话道。
“那可否让我试试这收割机?”赵文善向那老汉询问道。
“当然可以!能帮上赵公子的忙,是草民的荣幸。”
“那行,那大家给收割机让开个道吧。”
不用王浩然多指示,曾承勇和陈杰就兴奋地爬上收割机。曾承勇操控着收割机下了田地,陈杰调整好打杆和刀口的高度也开动了。旋转中的打杆把稻苗推向收割机,中间的切刀便把谷串割了下来,谷串随着传送带送进后面的搅拌桶里,搅拌桶搅拌下来的稻谷从旁边的小口子里流了出来掉在桶里,而稻杆则被滤刷勾到另一边。而最下面的一排刀则在谷串被割下来后才把稻杆割下排到一旁。
王浩然和赵文善也脱下鞋卷起裤腿跟在后面看稻谷搅拌脱落情况,发现还不是很干净,便叫曾承勇他们停下来换上一个小一点的齿轮,使搅拌的速度转得快一点,这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还有一个比较大的缺陷就是水田淤泥比较厚,有时陷得深一点就很费力。不过好在这收割机体型不大,若是强壮一些的大汉轮流踩踏板驱动收割机的话,问题也不是很大。
没多久,收割机就收了近半亩,曾承勇此时已经累得不行了,赵文善便叫来两个庄稼汉上去开收割机。这收割机操作简单,陈杰跟那两个庄稼汉简单地说了一下怎么操作,这俩庄稼汉就会了,只是他们没那么快熟练,闹出了不少笑话。其他热情的老百姓亦乐呵呵的上前帮忙,有去指挥的,有去装稻谷的,七嘴八舌的忙得不亦乐乎。
“没想到一次就能做成功了。”赵文善感慨道。
“收割机的轮子还得改进一下才行,现在这轮子用于收割小麦倒还可以。”王浩然评价道。
“那得怎么改?”
“把轮子的外圈宽度加大一些,就算轮子吃泥深一点,泥土的粘力也不会太大。”
“有道理。”赵文善又问道,“需要更改的地方不多,那现在是否可以多制作一些收割机出来?”
“这个不急,现在再怎么赶工也没用的,这些水稻没多久就能收割完,我们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再制作出来一台,还不如多想想怎么改进其它农具呢!”
“那你可有什么好点子?”
王浩然想了想,除了机械化的农具,还真想不出有太多别的什么地方可以改进的农具,现在所用的农具,竟然在以后的一千多年里没有一点改进的地方!这也不得不说唐朝的农耕技术几乎达到了顶峰。
“制作打谷机倒简单得多,造价也便宜,百姓们也都用得起,我们可以赶制一些出来。”王浩然想到水泥还没普及到这边来,现在的打谷场都是用石磙滚出来的平地,撵落下来的麦子很容易掺上沙子,便又说道,“我们可以做一个打谷场,这个也不是很急的事,等这边厂房建好,可以和收割机一同进行。”
“莫非你之前让陈公子从长安带来的一大麻袋折弯的小铁条就是用来制作打谷机的吗?”赵文善问道。
“没错。”这段时间他们都急着赶制收割机,所以王浩然并没有跟他们说起打谷机的事,不过所需的轴承、齿轮、链条都已经让陈杰从长安带过来了,这边只需制作出木制机身便可以安装。
说做就做,王浩然把收割机留在这里供百姓们使用,便带着陈俊他们回去制作打谷机。现在的农民把谷粒打下来的办法只是准备一个打谷桶,双手抓着稻杆在打谷桶里鞭打,不但费时费力,也难避免在鞭打时谷粒从打谷桶里击飞出来。而打谷机,是由一个人在前面踩动踏板,通过链条带动后面转筒,转筒上面插有许多倒v型小铁条,而转筒由一个大盖子盖住的,大盖子只在后面留了一个开口。使用时,转筒带动起来后,其他人只需抓住稻杆,把谷串那一头从大盖子的开口处伸进去,翻转几下便能把谷粒打落得干干净净,不但速率上能快上近十倍,因为有大盖子,还不会有谷粒飞出来造成浪费。
………………………………
第五十四章 打谷机
经过几天的赶工,终于把打谷机制作出来,最累的莫过于陈俊了,这里就他是木工出身,很多东西是非他不成的。
王浩然让陈俊在家休息,让赵文善、曾承勇抬着打谷机去田地试试。刚出门口,就有几个庄稼汉好奇的过来询问,得知这打谷机的作用,便热情主动的接过打谷机。
田地里,早有庄稼汉在那收割水稻了,他们还在用着收割机呢。他们用抽签的方式排了收割顺序,排在后面的人基本是等不到用收割机收割了,只好自己用镰刀慢慢割了。今年因为干旱造成水稻产量大减,不过这也不妨碍他们对新农具的热情,干旱是偶尔的,新农具若是实用,那可是长远的。
王浩然见已经有人收割下了水稻,便叫抬打谷机的庄稼汉把打谷机抬过去。收割机的新鲜劲已经差不多过去了,庄稼汉们看见赵文善又带来了新玩意,又纷纷地跑过来看新鲜。
不待众人询问,赵文善便向众人解释道:“乡亲们,这玩意叫打谷机,至于怎么用,各位看着就是。”
赵文善、曾承勇已经脱鞋卷起裤脚了,说完就下田来到打谷机旁边,曾承勇爬上打谷机踩动踏板,后面的转筒就嗡嗡的转了起来。赵文善捧起一扎稻谷来到打谷机后面,把谷串放在转筒上面,本想照王浩然所说的那样翻转几下的,却感觉谷串上的稻谷貌似都打下来了,便取出来看看,果然打得一干二净。
“赵公子,你可以多拿一些水稻,然后把水稻展开成扇子的模样,这样快多了。”见赵文善也就拿着那么一小扎水稻,王浩然有点乐了,像他这么使用打谷机,速度跟使用打谷桶能差得了多少?
“赵公子上去歇息吧,让草民来试试。”
“曾公子也去歇息吧,让俺来踩。”
……
在粮食贫缺的年代,对糟蹋粮食的人,老百姓们会对着恨之入骨,而对做有利于耕种之事的人,老百姓们却会尊敬有加。
赵文善和曾承勇也不跟他们客气,这几天赶工,他们也都没休息好呢。
有庄稼汉过来向赵文善询问道:“赵公子,不是有了收割机吗?怎么又做这么一个打谷机呢?”
赵文善亦不知道怎么解释,他记得王浩然说过,收割机造价昂贵,普通老百姓买不起……若是就这样回答人家的话,貌似很不礼貌吧?一时间想不到如何搪塞过去,只好望向王浩然求救。
“这边的田地都比较大,用收割机自然没问题,可是有些地方只是一小块的田地,收割机在里面想掉个头都不行,那就只能用这打谷机了。”王浩然解释道。
周围的老百姓恍然大悟,却又有些纳闷了,为何这么一个小孩子知道的比赵公子的还多?这赵公子可是制作了许多新农具的绝顶聪明的人啊!
在旁边观望许久,打谷机并未出现什么故障,王浩然便依旧把打谷机留下来给老百姓们免费使用,只要用完时记得把打谷机、收割机送回谢家就可以了。
当然,王浩然肯定不会一直免费让人使用这俩农具的,从田地回来,他就着手准备开店了。不过这店不单单出租、售卖收割机、打谷机,还要再做点别的,比如八仙桌、凳子等等小玩意。刚穿越过来时的王烨有些好高骛远了,一直想着要做大事,却忽略了这些改善民生的小事情。如今来到这里,正好有大把时间去弥补这一块的空缺。
木制品店没多久就在县城里开张,店掌柜是谢常福介绍的木匠王贵,另外王贵还带来一个徒弟肖鑫。王贵不善经商无所谓,只要会数钱、能照王浩然的图纸制作出东西来就行,其它的,王浩然都为他安排好了。
厂房的建设还需要一段时间,除了铸铁窑、水泥窑、玻璃窑等等长安厂房有的建筑外,还要加建砖窑、粮食磨房、剥壳房。
粮食磨房研磨方法不同于传统的石磨,增加了两根铁柱把米粒碾压碎,然后碎米粒落入钢制磨盘,钢制磨盘高速旋转把碎米粒磨成粉的同时亦把米粉挤出磨盘。米粉掉落时,磨的足够细的会被风扇吹出到外面的麻袋里,而颗粒较大的则会落到磨盘下的传送带,经传送带送回到磨盘入口继续磨,估计速度会比传统的方法快上二三十倍。
磨房的设备还算容易研制,难的是剥壳房内的剥壳机。王烨从未见过剥壳机,所以到底要用什么办法好,还需做出来才知道。目前老百姓用的办法叫舂米,有点像捣药一样,耗时耗力不说,捣鼓出来的米粒很多都是碎米粒。照这办法去制作水动力舂米机肯定是不行的了,不过王浩然还想到了几个办法,具体哪个办法好一点,还需一一实验。
建筑厂房所用的水泥砖头都是从长安厂房水运过来的,比起长安厂房的建筑方便许多。王浩然研制粮食磨坊设备、稻谷剥壳机所需的部件也都托船夫送图纸到长安厂房,制作好后就顺便带回来给王浩然。
磨坊的设备还不急着用,王浩然便和陈俊他们专攻稻谷剥壳机。等他们把剥壳机研制出来,厂房都建好了,耗时之久不言而喻。
其实研制这两种设备对王浩然来说商业意义并不大,一来就是难以推广,都是需要安装水动力才能使用的,也就只有靠近河边的大户人家才可能用上,二来就是目前大唐各种矿产稀缺,上次制作那么一些车衣机时都对铁矿价格造成影响了。
不过制作这些东西还是很有必要的,能给他争取到不少民心。如果之前王浩然能为长安的老百姓们多做些实事,如今也不至于落得个过街老鼠般的下场。
除了赚民心,钱还是得赚的。王浩然在县城除了开木制品店外,玻璃制品、水泥的专卖店也是必不可少的,当然这边的生意不比京城,但赚的钱还是很可观的。除此之外,王浩然还准备开个百货店,以奢侈品为主,比如席梦思(为了接地气,王浩然称之为弹簧床。)、望远镜、放大镜、指南针等等。除了蒲州县城,重点市场还是得放在长安和洛州(即洛阳),不然只靠蒲州那点富户,怕是连本钱都赚不回来。
想开百货店,还需要多制作一些商品出来,有陈俊陈杰帮忙,问题倒不大,不过王浩然还想着要如何把赵文善拉进来。赵文善不同于陈俊他们,他可是官宦子弟,该如何跟他说此事,还得好好考虑一下。
“最好就是让他自己先开口。”思虑良久,王浩然撇嘴一笑,心有定计了。
王浩然把谢常福请来当厂房的主管,管理制度与长安厂房无异。安排好厂房的工作后,王浩然便和陈俊陈杰投入到研制百货店的商品中,曾承勇亦加入当帮手。
一天,赵文善再次来到谢家找王浩然,却没找到王浩然他们,想来他们应该是在厂房那边,便来到厂房找,却不料被守卫拦住不让进去,怒道:“岂有此理!我来这里不止一次,之前怎么不见有不让外人进去的规定?”
“回赵公子的话,之前厂房还未开工,所以管理不是很严格,可是现在里面已经正式开始生产了,小少爷说没有他的允许,任何外人都不能进去,说是怕泄露了商业机密什么的。”守卫虽然敬重赵文善,不过老板的话他也不敢不听,而且老板还是亲自叮嘱他就算赵文善来了也不能放他进去。
………………………………
第五十五章 招揽赵文善
“那你去叫王公子出来,就说我有事找他。”赵文善也不去为难一个守卫,让步道。
“可是……可是小少爷吩咐说他要在里面专心做研究,叫我们都不要去打扰他……”
“那有没有说连我也不能去叫他?”
“这……”王浩然确实没说得这么明确,可是那意思却是很明显的把赵文善包括在内,不过这又得怎么回答呢?
守卫为难之际,赵文善又敦促道:“既然他没说,你也不敢私自放我进去,那你干脆直接去问问就是,我还有急事呢!赶紧的!”
守卫被催得没办法,只好往王浩然所在的研究室走去,可是刚走几步又停了下来,这又该怎么跟小少爷说呢?掉头回去吧?那又怎么跟赵公子交代?真后悔自己刚才怎么就走了这几步了!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去找王公子了。
王浩然听门卫说赵文善来了,也不觉得奇怪,拿上一个研磨好了的放大镜和纸便出去见赵文善。
“赵公子,今日怎么有空过来了?”王浩然见到赵文善后便拱手笑道。
“在家待了几日实在无聊,便过来看看王公子这里的厂房做得怎样了。”赵文善随口说道,郁闷的发现王浩然并没有请他进去看看的意思。
“厂房在前几日就正式开工了,近来忙着研制一些小玩意,还不曾登门拜访赵公子,还请赵公子见谅啊!”王浩然特意把话题引到研制小玩意上,像赵文善这样喜欢搞研制的人,肯定能把他的目光吸引过去。
“哦?不知王公子在研制什么小玩意?可研制出来了?”赵文善果然上钩了。
“现在在研制的是放大镜,就是这个。”王浩然把手上的放大镜递给赵文善继续说道,“正如其名,通过这镜子可以把眼前的东西放大几倍来观察。”
“这怎么用啊?”赵文善接过放大镜观察了一会,没看出什么名堂了,这玩意倒跟传言中的玻璃很像。
“你把镜子反过来看看便知了。”
赵文善如是照做,这才发现其特殊的地方,再仔细的琢磨一会,才赫然发现通过这镜子观察的手指竟然大了好几倍!惊讶地问道:“此物真是神奇,这到底是什么原因?为何通过这镜子的东西都是放大了好几倍的感觉?”
“此物还有一个奇特的地方。”王浩然笑而不答,接过放大镜继续钓赵文善的胃口,他蹲下身把纸放在地上用小石头压着,然后调整放大镜的高度,使阳光透过放大镜聚焦在纸上的亮点尽量缩小。没多久,亮点所在的地方便冒出一些白烟,随着就变成灰黑色。
“这……?”赵文善吓了一跳,这纸明显是被烧掉的,没想到这玩意竟然如此危险,好在刚才自己把玩时没烧到自己。
“哈哈……这是放大镜的第二个功能,能把太阳光的热量集中到一个点上。”王浩然见赵文善看放大镜的眼神多了一些畏惧,乐得不禁笑了起来。
“没想到这小小的一个玩意竟然有两种如此神奇的功能!”
“这只是放大镜的一种特性罢了,如果这种特性运用得好,可以让眼花的人看清楚细小的文字,还可以看清楚几百丈外的人脸,甚至还可以让人看见一些肉眼看不见的浮尘!”王浩然抛出一系列不可思议的用途。
“此物竟然还能有如此用途?”赵文善的好奇心被钓得不能再高了,“那这些东西制作出来没有?可否让我一饱眼福?”
“还没有,这几天我和陈俊他们还在研究呢,等我们制作出来,肯定会让赵公子看看的。”王浩然开始把话题往研究方面引去。
“那让我也加入你们吧,多一个人多一份力嘛!”赵文善一点也不觉得王浩然会拒绝自己,之前他们可是一起研制过收割机、剥壳机那些玩意的。
“这个……”王浩然犹豫道,“我研制这些玩意,将来是用来售卖的,制作工艺算是机密,你加入进来怕是不妥吧?”
“哼!难道连我你都不信了吗?之前跟你们一起研制收割机那些东西,你可曾见我跟他人说起这是怎么制作的?”赵文善有些恼火了。
“赵公子息怒,只是此事事关重大,在厂房里有许多别人都没有的加工设备,我的所有生意全赖这些全新的设备制作出来的,万一有什么闪失,我的生意可就不好做了。连招揽陈俊陈杰时,我都是跟他们签了保密协议的。”什么保密协议,这只是王浩然胡扯出来的。
“那我也可以跟你签保密协议的啊!”赵文善的不依不饶,正是王浩然希望看见的。
“你又不是我招揽过来的研究人员,可没什么由头来签保密协议啊?”王浩然为难道。
“那我来应聘你这研究人员的位置可否?”
赵文善之所以会被王浩然牵着鼻子走,除了因为他确实喜欢做研究外,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原因就是因为他对十一岁的王浩然没有戒心,谁会想到这么一个小儿心里会有那么多弯弯绕绕啊!
忽悠了大半天,王浩然终于把赵文善招揽了进来,赵文善也如愿以偿的进入了神秘的厂房。王浩然带着赵文善在厂房转了一圈,车床、铣床、磨床、各种工具……赵文善觉得他来到了研究人员的天堂一般,只要有这些设备,他的想象力就可以充分的发挥出来,而不会因为一些部件无法制作而被限制住。
王浩然他们忙于研究之际,水稻欠收引起的问题越来越显著。虽然李世民采用了马周的建议,减赋税、开粮仓,但在蒲州,刺史赵元楷却在上面做手脚了,许多老百姓都只能领到些许救济粮,根本就撑不到明年小麦收割之时。
去年干旱,朝廷亦有开仓放粮,赵元楷同样也有这么干,老百姓们求告无门,最终还是靠赵文善去说服他老爹,赵元楷这才又给老百姓们发了一些粮食。这次,老百姓们便直接来到厂房再次找赵文善出面,赵文善自然同意了下来,并且再次说服了他老爹。
王浩然算是看明白了赵元楷的用心了,自己唱黑脸给他儿子唱白脸。
不过开仓放粮也不能彻底解决老百姓们缺粮的困境,因为粮仓所剩粮食已经不多了,粮价亦涨得非寻常百姓所能承受,上山挖树根、野菜充饥是难免的了。
赵文善找王浩然他们问计,王浩然绞尽脑汁亦没能想到有什么救急的办法,唯一能做的就是制作了几台搅拌机安放在附近的村庄里,供百姓们免费使用。有些野菜树根难以下咽,百姓们便可以用这搅拌机搅拌碎,然后制成饼当食物。
还有就是建造了几个打谷场、养猪房、扩建厂房,还在谢家附近买了一块地建了一栋三层的楼房,让百姓们都能赚点钱好去买粮食。这事赵文善本来就不同意的,百姓本来就疾苦,有这些闲钱,直接卖粮送给老百姓不就好了?
王浩然却坚持道:“这不一样的,受难百姓众多,就算我散尽家财也帮不了多少人,那到底该先帮谁?还不如就这样,谁出力谁有饭吃,那些没能做这工作的,也不会埋怨于我。”
上天偏爱美洲,土豆、玉米这些高产的旱地农作物全都放在大海的另一边,以后必须造船把这些引进过来才行。
艰难的日子一直持续到第二年,也就是贞观四年,老天保佑的是,今年终于来了个大丰收。老百姓们一扫以往的苦闷,农庄终于恢复了一些活力。
………………………………
第五十六章 遇上强盗
(昨天查资料时无意中发现四皇子李泰是在贞观十年才被封为魏王,在这之前是越王才是,书中已改正过来了。)
收麦如救火,老百姓们今年却能悠闲很多,虽然他们买不起收割机,却能和几户人家合租一台,而且还能先打欠条,以后慢慢还租金。这些老百姓的钱是小钱,主要客户还是那些地主,有些一下就买了十来台收割机,连蒲州之外的一些消息灵通的大地主也有来订购。虽然王浩然之前让木制品店不停的做存货,可是现在仍不够卖,想要的就只能预订了,短短的时间里,王浩然可谓赚得盆满钵满了。
小麦抢收完,又该开始种水稻了,王浩然早已让他老爹送来了九种稻种,这次他可就不会再一下子就弄个十亩地来做研究了。之前他总想着这边一年只种一季水稻,多杂jiao一些水稻的话,一旦成功,所获得的稻种便可以大范围播种。如今,他只是让谢常福帮忙买了一小块地处偏僻的田地用于研究,若是研究出好的稻种,也就只能多花些时间去种植更多的稻种了。不过也好在他是这么做的,这才让他以后避免了一个重大的疏漏。
请人看管田地的事他算是心有余悸了,反正现在所用的田地不大,王浩然干脆叫陈俊他们自己动手。
王浩然那合资的制衣厂去年底才正式开工,之所以会这么慢,是因为培训工人又花了不少时间。合资的项目里并没有在蒲州县城设立成品衣专卖店,王浩然便自己在蒲州开了一家成品衣专卖店。除此之外,他还托谢常福去收购了几十条乳猪,做养猪生意。
农村没什么好玩的东西,谢常福请来人阉猪,王浩然他们亦都兴致勃勃的围过来看热闹。
“这有什么好看的?太残忍了!”赵文善看那阉猪师傅阉完一头乳猪,摇头离去道。
王浩然他们没去理会赵文善。
“师傅,顺便把这猪的尾巴剪掉。”
王浩然语出惊人,把赵文善吓了一跳:“断人家……断猪家后代就够缺德了,怎么还要折磨猪家?猪家摇摇尾巴惹你了?”
“没错,摇尾巴还真惹到我了。”王浩然笑道。
“这是为何?”陈杰知道王浩然这么做定有深意,虚心请教道。
“尾巴摇尾巴基本就没停过的,日积月累,消耗的能量也很可观,还不如把这些能量用在长肉上呢。”
“那猪走来走去也消耗能量啊!你怎么不把猪脚绑起来不让它动弹啊?”赵文善不屑道。
“嘿嘿,我还真有这打算!不过绑着脚的话,猪就不好吃食了。你没看过我那边的养猪房吧?都是一个格一个格的,把猪赶进去,猪要么躺着,要么站着不动,左右是动弹不得的。”
“你好残忍啊!”
陈俊他们用鄙夷的眼光盯着王浩然,表示赞同赵文善的说法。
王浩然的百货店不久也开张了,不过货物也就四十多种罢了,全是新鲜玩意,这店除了在蒲州县城开设外,他还让他四姥爷刘望江在京城也开了一家。洛州离蒲州也不算太远,坐车去需要两天的样子,不过还可以坐船,一天多一点就能到。王浩然决定亲自去一趟洛州,在洛州也开一个百货店,顺便卖水泥、玻璃制品等,至于掌柜人选,他想到的是韩磊,也给他写了一封信征求他的意思。韩磊原先是织坊掌柜,后来王浩然把织坊转给了纺织大亨的合资集团,合资集团便又给织坊空降了一个掌柜,而韩磊降为副手。韩磊接到信后,当即回信便是愿意,反正他一家也就三口人,去哪安家都没什么好牵挂的,最重要的是能帮上恩公。
等韩磊一家来到蒲州时,王浩然他们已经搬进了新楼房……王家楼。让韩磊一家在蒲州歇息了几天,王浩然趁这功夫把百货店的商品一一给韩磊介绍清楚,并附上文字图纸说明。韩磊现在已经能看懂大部分的字了,这些百货都是很简单的玩意,基本王浩然说一次,韩磊就能记住,再加上图纸说明,记住这些玩意也就不成问题了。几天后,王浩然便和曾承勇、韩磊一家前往洛州,而蒲州的事就暂时交给了陈俊。
王浩然他们是走水路前往洛州的,到了洛州没多久,王浩然就找到并买下了一间铺子,等百货店开业之后,王浩然便和曾承勇返回蒲州。
回蒲州是走旱路回去的,走水路是逆水行舟,靠的是纤户(即纤夫)拉船,不但慢得很,还花费高,还不如买辆驴车坐驴车回去。
他俩赶着驴车快到蒲州境内时,天色已晚,准备加快速度到前面的村庄歇息一晚再赶路。不料前面出现了四五个大汉,手拿大刀或木棍,曾承勇和王浩然大惊,想必是遇上强盗了!
可是这时想要逃走是来不及的了,曾承勇艺高人胆大,觉得以一敌五或有可为,便嘱咐王浩然留在驴车上,自己跳下驴车向来人拱手喊道:“各位拦住去路,不知所为何事?”
“当然是劫财啦!识相的赶紧把值钱的东西都留下走人!不然休怪我等动粗了。”为首的络腮汉子拍了拍手上的大刀喝道。
“就你们几个,那就看看你们有没有这个本事了!”曾承勇淡定的从驴车上抽出长枪回话道。
洛腮汉子冷笑一声,也不再跟曾承勇多废话,便提刀冲向曾承勇。他干的是抢劫的行当,可不是做生意,哪用得着跟被抢劫的人谈条件?既然一次说不拢,那就刀下见真章了。
“铛……”刀枪相碰喷出些许火花,曾承勇的长枪还在嗡嗡作响,他心里暗暗吃惊,想不到这个洛腮汉子力气如此之大,竟然使长枪震得他双手有些发麻。
“诶?小伙子不错嘛!竟然还能握住长枪!”洛腮汉子赞赏道,话音刚落,再次朝曾承勇攻去。
曾承勇不敢再小觑这人,亦提枪再次迎了上去,几个回合下来,洛腮汉子有些招架不住曾承勇的猛攻。洛腮汉子知道遇上硬茬了,便喊后面的兄弟一起上,并对一个强盗使眼色,示意他去抓王浩然。
曾承勇亦看出了洛腮汉子的图谋,正想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