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末少帅(八骏)-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拍脑门,蔡锷头疼不已,好嘛,打光了数十吨的弹药,花费了数十万,也许会增加都百万的银子,就得到了一堆残疾人,这要是孙复不发火,拿到怪了。

吐完了的张定国,嗫嗫嚅嚅的说“总指挥,这次八甲镇的赔偿怎么办啊,他们的房屋和土地都被炸光了,也没有人愿意在这里居住了。”

狠狠的瞪了张定国一眼,蔡锷脑门就更疼了。现在有些后悔来做这次的总指挥了,这么大的窟窿太难收拾了。

“各队的伤亡怎么样?”

“除了搜索模板旅搜索队的有几个受伤了,就只有三旅有两个被流弹击中的,现在还不知道能不能抢救出来。”听到伤亡的情况,蔡锷总算是缓了口气,虽然自己有以势压人之嫌,动用的武力超过了济军数十倍,但是总算把伤亡控制在了百人以内。

也许这次最大的收获就是山子营全体都明白了大炮主义的威力。

消息传到茂名的时候,孙复刚刚醒来,清点好损失和收获以后,蔡锷知道这事摆脱不了,早晚要说,直接用飞机把消息送来回去。

刚刚睡醒的孙复等了的消息让他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龙济光和济军失去了登上历史舞台的机会,自己又少了一个竞争广东的对手,但是这下子捞回来这么多残疾人,该怎么办啊?杀了肯定是不行的,有违天和,但是放了,他们又丧失了生存能力,自己于心不忍,苦恼啊!

不仅是孙复,朱晟、蒋百里看到战报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战争是赢了,但是收益和花费明显不对等,这仗打亏了,而且亏大了。

三个高州的最高权力的掌握者,坐在屋子里苦恼。方君瑛正好走了进来,诧异的问道“你们这是怎么了?”

孙复把手里被揉的皱皱的战报递给了方君瑛,苦涩的说“这次亏大了,上千残疾人该怎么养啊?”

经常处理情报,方君瑛大眼一扫,就把内容浏览了一遍,小眉头一皱,很快就舒展开来,笑着说“这件事很简单嘛,你看不是还有三千健壮的嘛,直接把他们送达矿产,把他们的工资用来养这些残疾人,反正他们都是战友,这么做也不过分。而且还有抓住的龙济光,他们家可是世袭的纳更土司,肯定有不少积蓄,再加上龙济光本人也是搜刮老百姓的高手,广州人对他咒骂不已,手里肯定有不少的积蓄,还有段尔源等人都可以审问一下,最起码这次的花销可以补空不少,说不定还能有些盈利呢!”

随着方君瑛的话,众人的眼睛越来越亮,等方君瑛说完的时候,孙复大笑了出来,“我们的情报局长可真是一位女诸葛啊,把我们难成这样的问题,到了她手里就被轻易解决了。不过我还可以补充一下,那些伤残的士兵也不是什么都做不了的,可以教授他们一下易学的手工活,也好补贴一下生活和家庭。只是死亡的兵士就只能用龙济光和他的部下得来的收入,视情况补贴一二了。”

蒋百里敬佩的看着孙复,没想到对于自己的敌人都能考虑的这么精细,胸怀真是广阔啊!

三十七章封锁高州

被人称赞的感觉不错,方君瑛很享受这种感觉。而且能够轻易的解决那三位穷思竭虑都想不出的问题,方君瑛有一点淡淡的优越感涌上了心头,嘴角的笑意把两个醉人的酒窝凸显了出来,着实增添了她的几分魅力。

过了好一会,被孙复夸赞的晕晕乎乎的方君瑛才想起自己来的目的,脸袋一红,心里一阵尴尬,还好没有被人发现。

看到几人似乎又想接着探讨他们的事情,方君瑛有些急了,试探着说:“那个,其实我来是有事要说的。”

“什么事啊,我的女诸葛。”孙复的话似乎太过暧昧了,脸上的红晕刚刚消退,又冒了出来。

“咳”似乎察觉到了自己的话有些歧义,孙复掩饰的虚咳了一声,只是这样显然引起了朱晟和蒋百里的关注,看向两人的眼神有些暧昧了。本来孙复把关键的情报局交予一个女流之辈,就极易引起他人的误解了,再加上他平时又不注意影响,山子营内部的高层难免有些各种猜测。

狠狠的瞪了孙复一眼,方君瑛平复了一下心境,说“广州的探子传来消息,说是张鸣岐手下的新军二十五镇有些异动,四十九协九十七标和五十协九十九标的两个营似乎有整军备战的意思,而且广东水师也紧张了起来。”

广东新军因为张鸣岐的原因比历史上提前成军数月,而且里面革命党的势力也不如历史上那么强大,张鸣岐的铁血手段,是革命党在广州的活动极为困难,如果不是广州靠近香港,张鸣岐的手伸不进去,革命党早就被彻底清理出广州了。

前些日子,广州局势因为济军和新军的对抗,使身为两广总督的张鸣岐竟然只能在广州周围发号施令,总督令不出百里,这对于正值壮年的张鸣岐来说可谓是人生大耻。四十不到就督守一方,正式锐气未消之时,怎么可能忍受这种耻辱。

现在济军撤离广州和孙家争夺高州,张鸣岐要是不插手,倒是让人担心他有什么诡计了。

刚刚消灭了一万多人的济军,正值信心倍增的时候,无论是蒋百里还是朱晟、孙复对于新军的异动都不是很在意。

“哼”微哼了一声,孙复不屑的说“张鸣岐是想着我们和济军碰个你死我活,或者济军损失惨重的占领高州,自己来做黄雀,却是没有想到我们轻易的把济军全歼了,不知道我们的总督大人听到这个消息会怎么想?”

“哈哈”朱晟大笑着说“我想张鸣岐肯定会被吓趴下的,他怎么都不会想到在他眼里不知一提的几个巡防营,竟然可以轻易的全歼一支百战之师。”

蒋百里眉头紧锁,担忧的说“这次我军虽然全胜,损兵微乎其微,但是弹药的消耗太大了,现在各地的弹药库已经空了一半,恐怕不好直接和张鸣岐对着干!”

“哎,不必在意,弹药很快就能补充上”挥了挥手,孙复漫不在意的说。这个世界上最不担心弹药问题的就是孙复了,基地本就是倾向于战争用途的,对于武器弹药的生产速度,根本不是外人可以理解的。

蒋百里为人谨慎,自然知道有些事自己不该问,刚刚的担忧不过是对弹药补充有些不放心,现在得到孙复肯定的回答,瞬间就把刚刚的忧虑抛到了一边。

笑声过后,孙复向两人问道“虽然新军已经对我们构不成危险了,但是也不能对他们的举动一点准备都没有,两位说说我们该如何应对才好?”看到方君瑛一副不高兴的样子,显然是对自己被忽视不满意了,孙复觉得有些好笑,不过还是急忙加了一句“当然还有我们的女诸葛。”

得意的笑着找了一个位子坐下,方君瑛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虽然已经二十六七了,但是方君瑛一直奔波于革命,至今未婚,没想到现在做了情报局长,竟然多了几分少女的天性。

整理了一下思路,蒋百里最先开口说“广东新军不过一个镇,全军不到12000人,虽然也装备了54门山炮,但是缺乏资金的二十五镇,炮兵缺乏训练,更不要说机枪的配备了,全军几乎没有一挺机枪,我们不需要担心新军的问题,只有把另外三个旅组建好,就可以正大光明的和清政府对着干了。”

孙复也知道面对清政府这样的庞然大物,仅凭三个旅虽然可以耀威一时,但是一旦被他们重点关照,三个旅根本控制不了局势,也会显得捉襟见肘。孙复最大担心就是万一因为自己的提前起义,引起武昌起义延迟或是失败,那乐子就大了,北洋六镇调到广州两三镇就足够孙复喝一壶了,到时候就算是各地纷纷独立,自己也成了冤大头,错失了最佳的抢地盘的机会。

“现在四、五、六旅的情况怎么样了,这次只抽调了三个炮营应该不会影响到他们吧?”

蒋百里耸了耸肩说“这倒没有,这次没有让他们参战,对他们有了一点点刺激,成旅进程反而加快了些,再过两天新兵考核完成之后,就可以直接把新兵编入各队,如果顺利,只需要七八天的磨合,就可以进行低强度的战斗。”

心里很想现在就直接把广州拿下了,但是又不想现在就和北洋六镇对着干,孙复只好放弃了心中那个诱人的想法。

“晟哥军校可以建起来,不要在搞随军学堂了,就在高州选址,准备把军校建起来,准备正式开课,第一批学员现在军中挑选精明聪慧的兵士或者低级军官,只有你觉得他有潜力,直接找他们的直系长官要人。”虽然不能现在就攻打广州,但是孙复也不想一事不做,到了这个时候也没必要估计什么了,军校也该建立了。

朱晟早就受不了随军学堂受到的限制了,现在孙复的话让他心头一喜,保证说“好,地址我已经选好了,只有你点头,十天就能把学校建起来,半个月就可以建成。不过……”

“怎么了?”刚刚还兴冲冲的朱晟瞬间就顿了一顿,孙复好奇的问道。

“现在军校还没有什么正规的名字,这还要你来起一个。”朱晟虽然是校长,但是却也知道自己不能全把名头都占了。

挠了挠脑门,孙复一时也想不出什么好名字,干脆说“名字先不急,等到军校落成的时候,我在把牌匾送去不迟。”

“这样也好”朱晟点了点头,算是认同了孙复的建议。

把军校的事情安排好以后,孙复有对着蒋百里说“总参谋长,一会你就下令,封锁八甲镇一战的消息,不许任何人泄露出去,我们就当济军没有到过这里,消失在路上了。这次大军出动的事情,对外就说是我们组织的一次大型演习。另外封锁高州对外的通道,禁止任何人出入,让各地的警察和武警都动起来,我不想有任何意外发生。”

没有等蒋百里回答,孙复又说“这次情报局也要加入进来,把高州的那些老鼠都抓抓,不能让他们在这么肆无忌惮了。”

方君瑛点了点头,高州自从正式扩军以后,多了不少的打听消息的人,情报局只是稍微一查,就发现不禁有总督府出来的,就连日本人和英国人、法国人都混进来了,而且还有不少是隐居家乡的袁世凯的人,整个高州可以说是遍布密探。不过高州的警察也早已今非昔比,经过那次辣手整顿,高州的警察责任心大增,对待老百姓的态度也转变了很大,颇有人民公仆的样子。陈则默也借此重得孙复的信任,赢得了九指督察的狠名。

高州一被封锁,所有人都看得出事情有些不一样了,不过现在孙家已经把高州上下掌控彻底了,也没有人说些什么。内部没有什么言论,都在静静的等着,但是那些探子就觉得不对劲了,集市上训练的警察比往日多了数倍,而且还有携枪带弹的武警时不时的闯入客栈酒楼之类的地方抓人。想要通过以前的关系离开这里,却发现通道都已经被封死了,机枪和哨卡弥补在可能通行的所有道路上,就连海边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多了许多架着重机枪的小船,来回的巡视。

最了解情况的八甲镇居民连回家的机会都没有,就被强制迁徙到了感恩县,按照年龄每人分了十亩到五十亩不等的耕地和几头水牛,还有必须的生活物品以及每人二十块银元。虽然心头有些不舍故土,但是无力抗争的八甲镇居民也只好流着泪接受了这种补偿,至于他们会不会在睡觉的时候笑醒就没人知道了。

三十八章济军失踪了

“知道了嘛,高州全境都封锁了,现在都不让进出了。”

“是谁干的,谁有这么大的权力?”

……

高州封锁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到了广州,两年来,高州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对广州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广州街头遍布的商品不再全是洋货,高州运来的中国货引起了很多人的追捧,家常用的生活物品,简单的工业产品,极大的冲击着广州的经济。

现在高州刚刚封锁,消息灵通的商人们就开始四处奔波,高州封锁就意味着高州的货物短期内出现断货的情况,已经有了一大批国货支持者的广州肯定会把高州的货物价格推起来,这个时候不捞一笔,那就对不起商人的精明。

商人们追求利益,四处煽动各种产品断货的消息,而作为两广总督的张鸣岐却是无心理会这些囤积居奇的商人了。自几日前济军从广州开往肇庆,钻入山中之后,已经连续五日没有消息了。一万六千大军似乎瞬间消失在了世界上,没有一点痕迹。

而高州全境封锁的消息,似乎向他昭告着某种不好的事情。龙济光前往高州干什么,张鸣岐心知肚明,就是怀着让孙家和龙济光两败俱伤,自己坐收渔利的打算,张鸣岐才会纵容济军西去,可是自己收拾烂摊子的新军都准备好了,却没了济军的消息。

“大人,九十七标和九十九标的兵士已经准备两天了,到底该怎么办,再这样一直等下去,兵士们该有怨言了。”张哲培是二十五镇的统制官,这次抽调的兵士就是准备由他带队的,自然有些心急。

烦躁的来回走了两趟,无计可施的张鸣岐厌烦的说“让他们归队,现在情况不明,还用不着他们,不过你要做好随时出兵的准备。”

“是,大人”,张哲培有些失望的敬了个西式军礼,缓缓的退了出去。

张哲培走后,张鸣岐的烦躁有增无减,抬起手来就想摔东西。自从到广州上任以来,他就一直没有顺过,先是为了收拾乙酉年新军起义的烂摊子,花了一年的时间才缓过劲来,虽然署理的头衔去掉了,但是面临的境况仍然不好。宣统二年,葡萄牙爆发革命,广东人民要求废除与葡萄牙的旧约,为此张鸣岐调了步队一营,炮队两营陈列香山,但是最后却无疾而终,在广东士绅百姓眼里地位大降。

后来为了新军成镇,强调济军五千人,导致两人关系紧张,最后龙济光因为怀疑张鸣岐借机消减自己兵力,更是公然违抗总督令,新军和济军彻底翻脸。就是因为如此,长出翅膀的张鸣岐愣是估计三十营济军不敢调新军外出,致使孙家在高州的势力逐渐增加,直到现在,高州全境封锁,自己这个总督竟然无计可施。

准备好笔墨纸砚的张鸣岐,提起笔有放下了,再三如此,只剩下一声长叹。上报朝廷容易,但是得到回复就难了,现在四川事态巨变,已经有人打出独立的招牌,偏偏朝廷又没有什么办法控制局势,编练的新军也是被革命党腐蚀的一塌糊涂,各地督抚都不敢轻易动用,自己的情况好些,但是也有不少倾向革命,只是碍于自己的铁腕,没人敢有什么动作吧了。

投笔于案,张鸣岐干脆不再理会高州的事情,反正孙家占据高州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想他一个地方豪强也不会学革命党扯旗造反,只是济军的踪迹还是要查下的,朝廷的大军不能消失的无影无踪。

张鸣岐加大了对高州的渗透,但是因为高州的紧张气氛效果不大,只是一头雾水。倒是确定了一件事情,高州还是孙家主事。

相比于张鸣岐的渗透受挫,比老狐狸还滑的袁世凯对高州倒是更清楚些。

“松坡和百里果真在高州?”虽然已经看过信报了,袁世凯还是不敢相信,再次追问了一句。说实话,对于蒋百里,袁世凯到不在意,但是和他有过交锋的蔡锷,袁世凯却是充满了警惕。

“是的,父亲,不仅是他,名头极大的‘士官三杰’都在高州,而且地位好像都不低。”袁克定又耐心的回答了一遍。

“那小子有什么能力,竟然把这几人都笼络去了。”失落的叹了口气,袁世凯对满清的不满又加大了几分,如果不是自己被逼离权力中心,现在哪里会这般无奈。

犹豫了一下,袁克定说“父亲,刚刚得到广州来的消息,说是龙济光的济军失踪了。”

刚刚端起茶杯,袁世凯就听到这个消息,差点没有喷出来。

“什么意思,济军不是有三十个营嘛,失踪了是什么意思?”

“前几日,龙帅突然领着济军抛弃了大部分辎重,轻装撤出广州,可是数日过去了,却再无他们的消息,好像凭空蒸发了一样。”袁克定的语气也有些疑虑,三十个营消失的无影无踪,这件事太诡异了。

摩挲着手里的薄胎茶杯,袁世凯眉头蹙起,眼睛微眯,陷入沉思。能让一支军队消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这支军队自己刻意隐藏,那就只有被快速歼灭着一种可能了,而且还要是全歼,没有放过一个兵士。

“除了济军失踪,广东还要什么消息?”单凭济军失踪,袁世凯也不好判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就问道。

“还要就是新军二十五镇曾经有两个标的士兵发放了弹药,进入了战备状态,不过刚刚又解除了战备。另外就是高州全境封锁,不许任何人进出,原因不明。”

“高州封锁”袁世凯眼睛一亮,顿时有了猜测,急切的问道“济军是不是前往了高州方向?”

不明白父亲想到了什么,袁克定点点头说“济军最后一次传出消息是在肇庆,不过阳春知县曾说有一支济军向他们索要了一些肉食,其他的就没有了。”

微不可查的点了点头,袁世凯低声说道“如此看来,济军要么投靠了高州孙家,要么就是被全歼了。”

“啊”袁克定一副惊愕的样子,怎么都无法相信济军会投靠一个地方土豪,至于被全歼,那就更可笑了,一万六千人的大军,就算是列强也不可能全歼,更别提一个地方豪强了。

袁世凯微微摇了摇头,对袁克定的表现有些失望,济军前往高州,突然消失,这件事本就离奇,他却还以常理推断,自然是得不到答案。

三十九章西南军校

高州城西五六里处有一片类似丘陵的地形,高低不平,万亩有余,倒也没有什么人家居住。这里本是山脉的延伸,虽也树木茂盛,却从无人在此耕种粮食,不过是种了一些荔枝、龙眼之类的果树,把这里点缀的优雅别致。

大大小小百十处低坡,几乎没有一座高过百米的,每逢盛夏暮春,这里荔枝花开,散发出一股甜蜜的花香,而且由于荔枝结果的季节相差颇大,所有嗅到荔枝花香的时候,也可以平常早熟的荔枝,端是一处好去处。

最佳的不仅是这里幽静,而是其间有不少的湖泊点缀,景色绝佳。既无山之险,又不乏山之美,有湖之韵,林之气,如果再次建起一座别墅,也是极佳。

十天前,朱晟选定此地作为军校校址所在,十天里,抽调了全城最有经验的建筑工人,数百人在此一起努力,彻夜不休,轮班工作。底层建好以后,一边装饰一边建造上层,不计成本的努力下,十天的时间,将这块近两十亩的延伸入湖的荒地建起了数座楼房,虽然都是两层建筑,但是紧凑的环境也足以容纳百人就读了。

“晟哥,你是不是早就看上这里了,当初你可是没少往这里跑啊!”孙复望着翠绿的低丘打趣道。

这里地势幽深,占地极广,加上少有人至,幼时的朱晟经常带着孙复来这里游玩,既满足了少年对神秘未知的好奇心,又可以品尝鲜美的荔枝。这里景色不错,又无威胁,所有孙虎也没有禁止过两人和村中少年来这里。

时间久了,这块地方就成了孙家庄少年经常来往的一处游乐场。如果说对这里的熟悉程度,自然是朱晟为最,村中年长者数他最是好动,年幼者有很少涉及深处,自朱晟留学德国以后,少年们就都被孙复带着“出操”、“练兵”,就再也没有来过了。

眼中闪过一丝回忆,又瞬间消散了,朱晟感慨说“这里是我的童年,不过我看重这里是因为它远离城市的喧闹,又不会摆脱军队的保护,环境优美,景色宜人,最是容易让人心胸开阔。”

孙复赞同的点了点头,仅仅到这里一会功夫,这几日忙碌带来的疲惫就消散了几分,这里肯定是一处绝佳的风水宝地。

遗憾的看了一眼眼前的美色,孙复有些留恋不舍的感觉,不过今天是有正事要做,却是不能享受了。

“晟哥,走吧,我们要去给学校挂牌了,参谋长他们还在等着呢!”

三座双层小楼只有一栋是住宿楼,剩下的一栋教学楼和一栋综合楼,端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第一期的学员都是从六个混成旅选出了的,只有不到百人的规模,但是却分成了步、工、辎重三科,其中步兵科就占了一半的人数。

虽然是军校初立的大日子,但是这里看起来稍显冷清了一些,只有八十来位年轻军官和在高州的蒋百里、蔡锷等人,张孝准刚刚清空了兵营,又被孙复派去招兵了,现在还没有回来。别看人数不多,但是却有十来位教官,都是从各地的武备学堂和速成学堂拉过来的。

“今天是军校成立的日子,但是没有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是不是有些失望。”

看着勉强挺起胸膛的年轻学员们;脸上写满了失落,孙复敢肯定,如果允许他们返回部队,不到百人的学员能跑掉一半。

“你们都是全军最优秀的官兵,也可以说是最有前途的一批官兵,不过想要走的更远,离不开军校这个过程。这里是我们的第一所军校,你们是第一期学员,虽然目前的规模还很小,但是很快就会扩大了。这方圆万亩的地方以后都是军校的财产,我是准备把这里打造成一所综合性军校,你们就是未来无数热血青年的学长,优秀者,自然是受到后人的追捧和称颂,但是也会有人被遗忘。”

“你们可能很好奇这所军校的名字,我已经准备好了,为它命名是我这次来的主要目的。”

简单的校门上面不知何时已经挂上了一面蒙着红绸的匾额,在众目睽睽之下,孙复缓步走到匾额身边,扯起光滑的红绸直接猛力一扯,竖直的匾额上八个血红大字显露出来了“西南陆军军官学校”。

最吸引学员们关注的就是“西南”二字,一个个被红字刺激的脸色发红,眼冒精光,全然没了刚刚的颓废和失落。既然打出了“西南”的字号,孙复刚刚的承诺就不是虚言,他们就不会是一所普通军校的学生,前途远大就不在是奉承语。

不知不觉中,朱晟凑到了蒋百里身边,低声问道“百里兄,这次少帅怎么起了这么一个名字,有什么寓意嘛?”

蒋百里摇了摇头,压低嗓音说“寓意倒是没有,但是深意是有的,现在全军六个旅已经编练完成了,吞并西南的计划从开始制定,已经有数月了,就是不知道为何少帅一直忍着不动。但是看得出,这次少帅是准备动手了,西南的名号都打出来了,出兵也就在这几日了。”

朱晟纠结了,心里一会激动,一会失落,终于要动手了,自己却被牵制在军校了,看来自己是没有什么机会了。

以前准备的时候还不觉得,但是真的确定下来起义的事宜,纠结完的朱晟反而有些担忧了,他可不会像革命党那样,把成功的希望寄托在各地可能出现的起义者身上。以六个旅面对拥兵百万的朝廷,难度肯定是极大的,就算是朝廷有战力的军队不多,但是新军至今已经编成十多镇,数十万新军可不是闹着玩的。

“百里兄,这次是不是有些仓促了,我们虽然有六个旅,可是就算是以一敌百,也有不少危险啊?”

嘴角一阵抽搐,蒋百里无力的说“这件事我当不了家,是少帅做的决定。不过我看少帅已经等了这么久,肯定是等到了什么,才会决定起义的,你就不要担心了。”

朱晟略有所悟的点了点,现在全国的局势明眼人都看到出来,朱晟的担心不过是不想当出头乌龟罢了。自从四川荣县独立以后,朝廷对四川的局势根本没有丝毫的控制力了,虽然成都、重庆这些重镇都没有事情,但是乡间闹腾的却是越来越厉害了,入川的鄂军迟迟不能动手,已经可以看出事情的诡异了。

朱晟可以肯定,一旦自家出兵,在两广闹出事来,全国都会乱成麻,估计清政府也就该告吹了。

把牌匾一送,孙复就准备拍拍屁股走人,今天已经十月八日了,再有两天武昌起义就要爆发了,孙复可是准备和武昌起义一起发难的,现在还有一大摊子事情要处理,不可能多留了。

一脸失落的朱晟没有跟出多远,孙复就忍不住了,一起长大的兄弟,孙复一眼就看出他的打算了,“晟哥,你就好好的把军校建起来吧,仗是一时半会打不完的,有你动手的时候。这样,等半年后,只要军校走上正轨,你就可以离开这里了,这样总行了吧!”

军校换校长是迟早的事情,以前规模小,影响不大的时候,孙复还可以把军校交给朱晟,但是等以后全军的军官大半出于此地的时候,朱晟就不能在担任校长的职位了。千年以来,军队都是以将佐统兵,将佐对统帅负责,统帅对君王负责。在没有转变这种思想以前,只有孙复才适合担任这里的校长,哪怕是名誉的,不然军校学员们,这些未来的军官就会对效忠于谁产生疑惑,不利于军队统一思想。

四十章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爆发了,别人在关注与此事带来的轰动的时候,孙复不得不为革命党人的运气感慨。自保路风潮在成都遭遇赵尔丰的辣手镇压,引起“成都惨案”以来,清廷调新军三千人入川,引起了两湖地区的军事力量骤减,两湖的共进会和文学社等革命组织就开始策划在湖广两省同时起义。

原本两省约定在农历八月十五,也就是阳历10月6日这天同时举义,却因为湖南共进会准备不全,只好延缓到10月16日。但是不幸的是10月9日,在汉口俄租界制造炸弹的孙武等人因为失误,引起爆炸,被后续赶来的俄国巡捕搜去名册和准备的起义文告,接着就是湖广总督瑞澂封*锁四城,大肆搜捕革命党人。

被逼无奈的蒋翊武只能紧急通知今夜12点起事,以南湖炮队的炮声为号,搞笑的是赶去通知南湖炮队的邓玉麟却以为路途艰辛,过了十二点才到南湖炮队,士兵们都已经入睡,无法动员兵士的营代表只好临时决定延缓起义。

同时,更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在搜捕中被捕的革命党人刘同招供了,一夜之间,文学社和共进会的领导层毁于一旦,10月9日起义的计划彻底泡汤。第二天早,刘同、彭楚藩、刘复基三人在督署东辕门被斩首。同时,湖广总督瑞澂下令所有新军将士不得出营,并派警察搜捕革命党人。

按说没了领导层,缺乏组织的新军官兵应该在湖广总督瑞澂的铁腕下恢复平静,但是滑稽的事情发生了。10月10日晚6点,驻守武昌城北门外塘角的第21混成协炮11营辎重队士兵李*鹏升,估计是忍耐不了紧张的气氛了,点燃了军中草料库,糊里糊涂的新军官兵紧随其后,发动了起义,一群人向着楚望台军械库跑去。

而武昌城南的第八镇工程八营的官兵矛盾,早已被大搜捕搞得人心惶惶的新军起义了,也向军械库所在的楚望台进发,被枪声惊动的29标和30标也在革命党人带领下冲出营地的封*锁,赶往楚望台,甚至陆军测绘学堂的全部学生也赤手空拳的冲向楚望台。本来背靠军械库,防守的士兵应该可以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