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清末少帅(八骏)-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有两只。但是狼犬每年却可以发情两次,有些甚至可以出现三胎的情况,每胎数量虽然不定,但是多在5到8只之间。狼犬现在已经突破了三千的大关,足够山子营的需要了。”
朱晟闻言点了点头,如果食量没有大的问题,数量又不受太大的限制,有一种军犬也是不错的,可以加强军队的搜索能力。
蒋百里虽然第一次听到把军犬正式纳入编制,不过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反而觉得孙复遛狗都能遛出成绩来,真是奇哉怪哉。
;
第四章保路运动的序幕
自从铁路国有的诏令传出后,全国一片怒潮,压抑在人民心中的怒火燃烧起来,大有喷涌而出的架势。
终于,在‘铁路国有’诏令发布五天后,怒火再也压制不住,长沙出现了万人集会。这在往日里并不过激的举动,此刻却是大浪潮到来的前奏。
这一切孙复还不知道,他正在和朱晟、蒋百里讨论编制,其实就是孙复向两人介绍自己怎样遛狗遛出来功绩的。只是看着两人强撑着精神,一副快要睡着的样子,肯定是对孙复的炫耀不屑一顾。不过孙复似乎并不介意,依然奋力的卖弄着。
朱晟几次都想打断孙复的滔滔悬河,可是都没找到好机会开口,正在两人快要忍受不了的时候,救命的声音终于来了。
“咚咚咚”
很普通的敲门声,让朱晟眼睛一亮,一跃而起,全然没了刚刚的疲惫,猛地冲向门口,带起一阵旋风。正在口若悬河的狂侃的孙复,登时就愣在了当场,张开的嘴巴好似塞了一个鸭梨,他怎么也没有想到朱晟的爆发力这么强,这速度比之阿福也不差多少。
出去的快,回来的也快。一瞬间的功夫,刚刚还暴起的朱晟,此刻却像是被充满气的气球,气鼓鼓的回来了。
走着还不忘愤怒的嘟囔着“铁路国有,他们还真敢说,川汉铁路是向绅商、地主,还有老百姓集的资,根本没有朝廷什么事,盛宣怀非要拿它抵押给英美法德四国银行借款,这不惹下乱子了吧!”
孙复听到乱子,精神立马就转移过来了,也没工夫理会刚刚朱晟打断自己演讲的事情了,问道“晟哥,到底出了什么事?”
朱晟也没隐瞒,把手里的纸递给孙复说“长沙举行万人集会,还有铁路工人罢工,这次大清算是彻底完了。”
蒋百里点了点头,很是赞同朱晟的话,接着说道,“但凡是帝国王朝,只要出现大罢工,肯定是处于一个紧要关头,如果没有有力措施控制局势,极容易转变成武装冲突,就像法国大革命一样。从刚开始的一场反对特权的游行,最后演变成了一场武装起义,法国皇室被推翻,就连皇帝路易十六都上了断头台,后来还成立了共和国。
这个关头,要是李鸿章、张之洞之辈还在世,或许还能掌控局势,但是现在朝中稍微有些能力的袁世凯都被赶回老家了,载沣、荫昌等人虽然也算开明,但是魄力威望都不够,肯定是控制不了局势的,说不得,革命就要来了。”
听完蒋百里的分析,孙复很是惊讶,他说的和历史上发生的事情很是吻合。缺乏威望魄力的那些满清贵胄,确实没有控制住局势的发展,再加上革命党的煽动,先是出现了荣县独立,再是辛亥革命爆发,大清这间老房子轰然倒塌。而且更为搞笑的是,偌大一个帝国,四万万两千万人口,包括满清贵族,硬是没有一个为它殉葬的,比于元帝国还要不堪。
“既然朝廷这么做糊涂事,我们也不能闲着,招兵、练兵都要抓紧了,还有军校也要正式办起来了。”说着,孙复眉头一皱,还没怎么算,自己手下的人手好像就不够用了。一个负责新兵的征召训练,一个负责新编制的实现,还要一个军校无人负责,更别说真正实现起来,那些繁琐的事情根本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张定国、孙固等人,还有从广州速成学堂搞来的那些个优秀学员,能力都还没有达到统摄全局的地步,就算是控制一个混成旅都有些够呛。
两人都是人中之龙,一看孙复皱着眉头,就明白肯定是有什么为难的事情,想想正在讨论的事情,两人就明白孙复担心的是什么了。对于人才的短缺,朱晟也是知道的,要不然当初也不会得到蒋百里回国,就催促孙复去邀请。只是朱晟在德国留学期间,知道的军事人才不多,也就蒋百里有可能能够达到掌控数万人的地步,其他人都是些团营级的水平。
相比于朱晟的交际圈较小,蒋百里就认识的人多了很多。不说其他的,但是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与他同期或是相熟的同学,就有上百人,其中优秀的不乏蔡锷、张孝准、周道刚、胡景伊等人。但是半年不见,蒋百里也不知道这些人的具体情况,倒是蔡锷听说在广西任职,可以试试。
“少帅,不知你有没有听过蔡锷蔡东坡?”虽然蒋百里知道蔡锷的能力不错,但是却不知道孙复的态度如何,试探一下还是应该的。
孙复的眉头在听到蔡锷的时候就舒展开了,当初不敢去请他,主要是和他不熟,而且他的官运还不错,不比蒋百里没有正式职位。现在有了蒋百里,两人并称日本“士官三杰”之二,肯定是相熟的,自然就有了人选。
装作一副不是很熟悉的样子,孙复说“我只知道他和你一样,是日本陆士中‘士官三杰’之一,其他的就不是很熟悉了。”
被孙复提起“士官三杰”的名头,蒋百里有些自矜的笑了笑,说,“那些都是虚名吧了。但是我是步兵科的优等生,蔡锷在骑兵科名列前茅,还有张孝准是工兵科的第一名,被好事者称作“士官三杰”。”
嘴上说是虚名,脸上却满是骄傲,孙复也没有在意,毕竟提起自己最辉煌的事情,任谁都会有些兴奋。更何况,日本在甲午海战中,击败北洋水师,迫使清政府赔款白银两亿两,割台湾、琉球等地,还差点占据辽东。这在中国人心中一直都是个疙瘩,最是让人不舒服。现在有人能够在他们的军校里压在他们的头上,也算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蒋百里接着说道“我归国的时候他的职位一直在变动,不过最后一次接到消息,说是蔡锷在广西任职。只是他性格孤傲,颇似吕布,想来不会很如意,我愿意提少帅去请他。”
孙复巴不得蒋百里立刻就去把蔡锷请来,要知道,按照历史的进展,在等两个月,蔡锷就要得到李经羲的举荐,成为云南暂编陆军第十九镇的三十七协协统了,那可是相当于一省巡抚和布政使的从二品高官,到那时,估计孙复都拉不动他了。
装模作样的思考一番,孙复才说,“既然百里兄这么盛赞他,就请百里兄冒险跑一趟,我会让孙庇带着人字队的凤凰卫士保护你的。有他们在,就算是到了地狱也可以保证百里兄安然无恙。”
蒋百里没想到孙复这么信任自己,心里感动不已。如果他知道凤凰卫士的价值了,估计会感动的誓死效忠了。
刚刚听到士官三杰的时候,朱晟就猛地想起一个留德华人,记得他学习的是军事,现在已经毕业了,也许该把他找来。
“少帅,‘士官三杰’中还有一个是张孝准,他在德国柏林大学专修的军事学,能力想来是不弱的,我在德国也与他相识,虽不算太熟,倒也可以把他招来。”
朱晟刚刚说完,孙复就兴奋的想要喊出来,“士官三杰”在历史上名头极大,但是自己一个都不认识,没想到这个留学德国的兄长竟然认识两个,看这架势,自己很有把握把“士官三杰”给全收了。
清了清嗓子,孙复压住心头的激动,说“晟哥可知道他现在在哪里?”
朱晟尴尬的挠了挠头,灿灿的说“这个不知道。不过依他的名头应该很好找的,只要你把天字队借给我,我肯定会帮你找到的。”
翻了翻白眼,孙复对这个兄长有些无奈,两人关系亲如兄弟,甚至超过了孙复对孙虎的感情。但是这位兄长见不得好东西,自己的刀已经被顺走几柄了,就连龙犬都被牵走了一只,要不是孙复盯得紧,估计身边的那柄包裹着承影、含光的青铜剑也被顺走了。现在又惦记上了凤凰卫士,虽然不担心他把凤凰卫士带跑,但是很不甘心就这样轻易的让他如意。
“晟哥,你不会带着孙佑出去显威风吧,要是没能把张孝准带回来怎么办?”
好像被说中了心事,朱晟脸色一红,接着就厚着脸皮说,“怎么可能,我肯定是去办正事,如果带不回张孝准,你随便怎么处理我都行。”
孙复心头暗骂,“要是我会真的处理你,你就不会这么说了。”
“放心,我是不会处理你的,如果不能把张孝准带回来,我会告诉魁叔的,他肯定比我有办法处理你。”
朱晟脸色一僵,心里有些担忧,万一自己不能把张孝准带回来,真的让父亲知道了,肯定少不得一顿训斥,看来这次的差事不好办啊!
看完了孙复与朱晟的表演,蒋百里有些后悔把蔡锷招来,这两人看起来都不像什么好人,万一把自己的好友带来,可能是把他送到了狼窝。
第五章蔡锷
翠湖清澈,几乎可以看到水底,游鱼悠闲自在,给湖中平添了一道盛景。
湖中滩涂密布,已然聚成小岛,岛上也是草木旺盛,一片翠绿,隐约间还可以听到阵阵悦耳的鸟叫。
翠湖西面就是云南陆军讲武堂,站在外面,细听之下,可以分别出喊操声,只是周围警戒极严,外人根本无法进入里面,蒋百里只能无功而返。
刚刚到达昆明,蒋百里的心情就不是很好,眉头一直微皱着。
没来的时候,以为蔡锷不受重视,自己稍费口舌就可以把他说动。现在在这里几番了解,才明白蔡锷的地位如何。云贵总督李经羲在年初二月就把蔡锷招揽过来,对他极为优待,隐隐中大有重用他的意思。
前不久,他担心蔡锷的生活问题,还送了蔡锷500银元,保他衣食无忧。后来,更是准他在讲武堂进出,甚至还可以旁听授课,讲武堂里面就有他的专门办公室,和里面的教员待遇一样。如果不是现在新军中没有什么合适的职位适合他,以李经羲对他的看重,十九镇中肯定早就有了蔡锷一席之地。
叹了口气,蒋百里对着身边的孙庇说,“我们还是回去吧,等到晚饭时,直接去他居处找他。”
孙庇本就是来保护蒋百里的,对他的意见,自然没什么可反对的,只是点了点头,就没了其他动作,继续观察着周围的人群和环境。
似乎已经习惯了孙庇的态度,蒋百里没有再问什么,就带头走在了前面。凤凰卫士的其他人,根本没有跟来,以他们动不动两米出头的身材,想要隐藏在人群中,根本不现实,住在客栈是他们的唯一选择。
早上还晴空可见,晚上的时候,却下起了小雨,细细的,有点微微的凉意,不过也不怎么冷,正值春天,云南纬度又较高,根本不用担心气温的问题。
借着残余的日光,天色还不太暗,蒋百里领着孙庇来到一处小院,小院并不偏辟,距离讲武堂只要三条街,到云贵总督衙门也只有两条街。不过昆明城本就不大,没有什么特别繁华的地方,所有也称不上多好的地段。
在蒋百里的示意下,孙庇上前对着木门轻敲了几下,门框一阵颤抖,发出‘吱吱’的声音。门框并不是新的,但是也称不上旧,加上云南树木茂盛,所有用的木材也是极好的,只是孙庇的力气稍大了些,平时又很少敲门,没有控制好力道,差点把门敲毁。
蒋百里无语的看了孙庇一眼,也没有说什么,只是静静的等着。这么大的声音,无论里面的人在干嘛,都会被惊扰,肯定会有人开门的。
果然,没有让蒋百里久等,就见一个三十左右的青年男子推开了门,面容清瘦,只有眼中闪烁着精光。
看到门外站着的儒雅男子,蔡锷一惊,旋即笑了起来,兴奋的说,“百里兄,没想到在这里能见到你。哈哈,快请进。”虽然蔡锷和蒋百里均是1882年生人,不过蒋百里比蔡锷大两个月,只能委屈蔡锷当小弟了。
相比于蔡锷的豪迈,蒋百里就儒雅多了,轻笑着说,“松坡,我这次可是特意来找你的,一会你可别把我轰出来啊!”
稍微一愣,蔡锷笑道,“我们都是老相识了,不管怎样都不会把你轰出来的。”看着蒋百里身后的那位护卫,蔡锷打趣道,“再说,就算是我想要把你怎么样,也对付不了你身后的这位壮士啊。”
回头看了一眼,发现孙庇正在警惕的看着蔡锷,蒋百里笑着摇了摇头,没有说话。被蔡锷拉着手臂就进了院子,单身男子的院子怎么都不会太干净,蒋百里也没有在意。倒是蔡锷的书房,让蒋百里吃了一惊,桌案上密密麻麻的全是手稿。
也没有理会蔡锷,就随手抄起一张,抬眼一瞄,发现全是讲治军的,其中关于军纪的占据了极大的部分。蒋百里早就知道蔡锷崇尚治军严明,极为重法,现在看来,他已经开始整理自己的主张了,说不定,真的能成为一代名将。
“随手写写,还没有整理好,想看怕是有的等了。”见蒋百里拿起自己的书稿正在看,蔡锷也没有在意。
蒋百里严肃的说,“松坡不必谦虚,仅仅是这些手稿,就可以看出你已经具备军事家的基本条件了,只要时间到了,肯定可以留名青史的。”
对于蒋百里的称赞,蔡锷好似浑不在意一样,说“现在我没有任何职位,纯粹是用来打发时间的,百里兄妙赞了。”
虽然早已知道蔡锷现在闲置着,但是闻言,蒋百里还是一喜,蔡锷声音中的孤单和清闲太明显了。装作不经意的样子,蒋百里说,“我听说云贵总督对你很是看重,怎么到现在还没有职务,以你之才,一镇统制也是可以的,就算不行,担任协统总没有问题吧。”
蔡锷自嘲的笑了笑,有些无奈的说“你就别抬举我了,我自己的水平我还是清楚的。虽然李大人对我是很看重,但是他现在还不能完全掌握十九镇,毕竟他到任的时候,十九镇已经快要成镇了,也不好贸然就撤换谁,而且我才到这里三个月,如果上位太快,容易引起非论的。”
听出了蔡锷的失落,蒋百里眼睛一转,就直接说道“松坡可有兴趣换个地方任职?”
微微笑着,蔡锷眼中闪过莫名的光芒,说“百里兄是为哪位做的说客,想要把蔡锷送给谁?”
蒋百里没有回答,指了指身边的孙庇,问道,“松坡以为此人如何?”
上下打量了孙庇一番,蔡锷啧啧称奇,赞道“世之勇士,堪比翁仲、朱亥之辈。”
得意的一笑,蒋百里调侃道“如果我告诉你,这种人有几十个,你会怎么想?”
心脏猛地一顿,高速的跳了起来,蔡锷虽然没有喊出来,但是他的惊讶都表露出来了。
“你说,有几十个这样的勇士,到底是何人有这样的能力,竟然可以聚集到几十个罕见的勇士?”也难怪他惊讶,两米出头的身高,不管在哪里都是顶尖的。
点了点头,蒋百里叹道“当初我见到他们的时候,比你还要惊讶。虽然我不知道具体有多少人,但是肯定超过七十二个。他们随便一人都可以挑战上百兵士的围攻,好像嬉耍一般轻易的胜利。他们甚至可以徒手提起数十斤重的马克沁,说是翁仲再世,却是不为过。”
好半晌,蔡锷才平复下心头的震惊,忍不住问道“百里兄所说的到底是那位,我怎么从没听说过这么厉害的人物?”
嘴角撇起一撮坏笑,蒋百里大方的说出了地方“就是要请你的那位,就在广东高州,你可愿去?”
其实刚刚问完,蔡锷心头就有种不好的预感,看到蒋百里嘴角的奸笑,蔡锷感觉似乎钻进了套子里,等蒋百里说出地方的时候,蔡锷顿时醒悟过来,暗叹了口气,自己这次是栽了。既然自己没有听过这号人物,肯定是他特意隐藏的,自己现在知道了地方,只要稍加打探就可以知道具体人物了,等于暴露了他的信息,而自己现在只有一条路可走了。
不甘心就这么屈服,蔡锷试探的问道“百里兄,如果我不同意,你会怎么样?”
装模作样的跺了几步,蒋百里叹息道,“少帅隐藏了近三年,现在被你知道了,你说能怎么样。我本人是不愿意对松坡有什么强迫行为的,只是,随行的护卫会做些什么,我就不知道了。”
嘴角咧了咧,蔡锷看到那个高大威猛的壮汉,瞅了瞅自己的身板,无奈的叹了口气。差距太大,就算自己的身体素质极强,但是也绝对会被秒杀的。
蔡锷本就是性格刚毅,心里无奈之余,有种想要搏一把的冲动。似乎看穿了蔡锷的内心世界,蒋百里安慰道,“虽然我现在还不知道少帅会给您安排什么职位,但是肯定不会李经羲给你的要小。我仅仅到了那里半年,就已经是上万人的副参谋长了,按照接下来的扩军方案,最少也会让你做一个混成旅的旅长,没必要这么颓废。要知道,按照新编制,一个混成旅有六千多人,轻重机枪256挺,山野炮36门,比起新军的一镇也差不了多少。”
“多少?”蔡锷眼睛一瞪,眼珠子都差点没有跑出来。
心里暗笑,却装出严肃的样子点了点头,蒋百里才说,“不要惊讶,确实是轻机枪192挺,重机枪64挺,山炮、野炮各18门。松坡,我是不可能骗你的。”口里说着不骗人,只是这个样子,太想大灰狼了。
舔了舔嘴唇,蔡锷心中嘀咕道,要是真的,似乎做个旅长也不错。只是李经羲那里怎么交代,难道说自己是被逼的,可是谁信啊。要是直接不告而别,似乎也不大合适。
第六章夜枭
朗朗的读书声从洁白的教室里传出,清脆整齐的声音让孙复有种心动的感觉,那是一种希望的颤动,是无法平息的激动。如果说石禄钢铁厂是孙复两年来的一大收获,那么三州府的近百所学堂,就是孙复最大的财富,是未来的希望。
一个国家无论是先进也好,落后也罢,只要想进步,都不能离开教育的投入。德国因为最早实现义务教育制度,成了世界上最先进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孙复为了这百所学堂,两年来大半的时间都耗费在这上面了,硬生生的将孙家各座工厂两年来所得的所有利润,都投入了学堂的建立和教师的招聘中。
投入巨大,收获也是不错的,现在就连感恩这样人口不过三万人的小县都有一所可以容纳三百人的学堂,茂名、化州、文昌这样人口三十万以上的州县,学堂的数量更是达到了六七所。当初为了三州府的一百多座学堂的教师问题,孙复几乎挖空了三州的所有有学问的人士,还在上海、广州等地招纳了数百位教师,才堪堪保证学堂正式开课。
除了各州县的小学堂,孙复在崖州、琼州、高州各建立了一所中学,还有高州医学堂、技工学堂、师范学堂等等。在孙复不计成本的投入下,高州和琼崖两州可以称得上全国教育最先进的地方。
广州起义的时候,也就是孙复第二次与同盟会交易得到那些人,大部分都被安置在了学堂授课。除了被送进实验室的,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同盟会会员,如果孙复立即任用他们,难免会被同盟会拆墙脚。把他们送到学校既可以淡化他们的同盟会身份,还可以人有所用。同盟会会员除了会党出身的以外,大部分都是出国留过学的,他们的能力肯定不是一般的教师可比的。
像林觉民,留学日本,不仅熟悉日语,还懂德语和英语,足以担当学堂里的外语这门课。至于他会不会宣传革命精神,孙复并不在意,孙复自己本就是要革满清的命的。再说,学堂里的学生每天听到的孙复比山还高的功绩,对孙复的崇拜早已深入内心,就算是他们极力宣传,也无法改变孙复在他们心中的地位,对孙复构不成任何威胁。
当初林觉民这些人出现在孙复的名单上,并不是因为孙复要用他们,而是不忍心让这些视死如归的革命党人,无辜的牺牲在没有希望的起义中。虽然有些假情假意,但是却是孙复内心的想法。
这一次来到高州中学堂,孙复可不是来找林觉民的,而是为了另外一个人。
课堂是老师的地盘,孙复以前虽然没少玷污它,但是经历了这么多事,现在却不愿意侵犯那个神圣的位置,只是站在外面静静的等着,直到下课铃声响起。
无论是在哪里,下课铃都是学生最期待的声音。铃声过后,孙复就看到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孩,一身白色衣裙,手里抱着两本课本,轻提着步子率先走出教室,她身后有一群十四五岁的少年男女,擦着她的身体就跑了出来,向着校园冲去。
可能是孙复站在空荡荡的校园里太过显眼,女孩第一眼就瞅见了他,稍微愣了一下,轻颔了颔首,神情有些复杂的走了。似乎早已料到了自己的遭遇,孙复只是微微一笑,浑不在意。
孙复并没有直接跟着女孩,而是等她走进了一处办公室,才追了过去。抬头看了一眼办公室的标志,孙复有那么一丝愣神,没有想到,她已经成了学堂的教育长了。要知道,高州中学堂可是三州之内最好的一座学堂,这里毕业的学生,孙复是准备直接送到欧美等国留学的。为了表示对它的重视,孙复还曾让孙虎担任这里的名誉校长。
“咚咚咚”孙复请敲了敲门,站在门外就听到一个悦耳的声音,“进来!”
刚刚推门进去,女孩头都还没抬,就听到她说,“坐吧,等我把这份作业改完。”
孙复闻言有些尴尬,没想到自己被认为成了学生。可是看到女孩认真的样子,心里又有些感慨,自己只是比她晚了一分钟,她就已经进入工作状态了,真是精神可嘉。
孙复并没有真的坐下,而是直接说道,“方小姐,我这次来是想要请你做事的。”
被称为方小姐的女孩就是方君瑛,她是典型的激进革命党人,崇尚暴力革命,到了孙复这里,一直担任学堂的教师。
正在快速划动的笔顿了一下,方君瑛才抬起头来,灵动锐利的眼神让孙复有种成了她的学生的错觉。孙复没有任何不爽,反而心头一喜,觉得自己这次是来对了。
方君瑛贝齿轻咬着嘴唇,讽刺道“你富可敌国的孙家公子,手里握着几千人马,怎么有功夫跑到这座小庙里来了。”
对于方君瑛的讽刺孙复似乎并不生气,语气平静的解释道“你也来到高州有两年多了,难道还没看出了我在做什么嘛?强国靠的不仅仅是革命,还有教育和工业,革命党人四处筹划起义暴动,却没有任何建设。甚至起义时都没有真正的计划,现在已经死了太多优秀青年了,不能在这样毫无目的的牺牲了。”
提起牺牲的革命党人,方君瑛的脑中不禁浮现出秋瑾的形象,眼睛里蓄满了泪水,却抬着头倔强的不肯让它流出了。
“革命并不是没有目的的,秋瑾当初罹难的时候说过‘革命只有流血才能成功’,革命党人的鲜血不会白流,它能唤醒沉睡迷茫中的国人。”
孙复心头一震,感觉自己的形象似乎瞬间渺小了无数倍,眼前的不及自己肩高的方君瑛却成了巨人。对于一群要用鲜血唤醒国人灵魂的无畏者来说,牺牲是他们自己的抉择。
“我如果参加革命,你会帮我嘛?”
方君瑛心中一喜,擦去眼角的残泪,平复了一下心情,希冀的望着孙复说,“你要加入同盟会,我可以作为你的介绍人。”
孙复果断的摇了摇头,坚决的说,“我不会参加同盟会,我不喜欢孙文,也不喜欢日本人。我说的革命是指我领导山子营举行起义,推翻这个腐朽的清王朝,建立一个崭新的强大国家。”
疑惑的看着孙复,方君瑛不满的问道,“为什么会不喜欢同盟会,还有孙先生怎么招惹你了?”
“同盟会里面的人和日本人干涉太深,支持孙文的那几个日本人都是有图谋的,而且孙文又是一个没什么魄力和道德底线的人,同盟会不够资格让我加入。”孙复倨傲的说。
方君瑛不满的哼了一声,反驳道,“孙先生是反清先锋,是同盟会的领袖,怎么可能会是没有底线的人。”
“头山满和犬养毅都是为了让孙文搅乱中国,消耗中国国力才会支持孙文起来革命的,而且头山满还是建立侦探中国情报的一个情报头子,时刻都在从事着分裂中国的事情;犬养毅也是为了日本少有的理智派,他们明白只有中国一直乱下去,才符合日本人的利益。而孙文却为了得到他们的支持对他们言听计从,根本没有一个汉人的骨气和傲气。”
虽然觉得孙复说的有些道理,却也不想和纠缠这些问题,方君瑛直接问道,“你想要我做什么?”
“我想让你做我的情报官,帮我建立一个情报组织。我现在对外界的消息了解太少,必须有自己的情报系统,不然做起事来,总会是畏首畏尾。”
王君瑛以前就是同盟会行动处的负责人,组织能力极强,而且对情报似乎有着天生的敏锐,孙复才会选她来作为情报头子,当然更多的是因为手里没有合适的人选。
“情报组织都是做什么,仅仅是搜集情报嘛?”
想起眼前这位是靠刺杀起家的,孙复直接点明了自己的态度“当然,情报组织肯定是搜集情报了,还能干什么,暗杀这种事情我是不会做的,这是对法律的不负责任。”
方君瑛反问道“现在有法律嘛?”
“现在没有,以后总会有的,当把暗杀作为一种手段的时候,国家就没有了什么稳定可言。谁要是看不顺眼领导者,就暗杀一次,那国家就不要想发展了。”
虽然不甘心放弃自己的暴力主张,方君瑛还是点了点头,“我可以答应你,但是你凭什么让我相信你是为了革命?”
“这些事情等你掌握了情报组织你就知道了。”
“对了,情报组织的事情不要告诉其他人,没有我的允许,你泄露了情报系统的事情,我只能灭口了。也就是说你告诉一个人,我就杀一个。”方君瑛心头一寒,却是不敢认为孙复是在说戏言。
房门快要关上的时候,又传来孙复的一句话“它叫夜枭”
“夜枭,昼伏夜出,看来我以后就只能做他的耳朵和眼睛了,希望他没有骗人,真的是为了革命,不然……”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七章模板旅
不告而别是最不礼貌的行为,身为秀才出身的蔡锷有着自己的道德修养,自然不允许出现这样的事情。
在云贵总督署外徘徊良久,几次走到门前就有离开了,终究蔡锷还是觉得自己无颜去见李经羲,只好手书一封,托人送去。
骑马远看,昆明城依然如故,蔡锷心中却颇具感慨,当初自己被李经羲招揽,许诺一个协统的职位,兴冲冲的来到云南,没想到才过去了不过三个月,自己就又要离开这里了,也不知道此行是对是错。
望着不远处的蒋百里和那三十六名勇武之士,让蔡锷对接下来的遭遇充满了期待,能拥有这么奇葩的队伍,肯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