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清末少帅(八骏)-第1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道“白领工资她不想干,就辞了职,也没要一分钱。芳佩在街上看到她四处打听人找事做,就把她雇了下来,每个月两块银元,包吃住。”
“两块银元也不少了!”朱执信自然知道广东使用的是方孔银币,它的价值已经成为全国公认的坚挺银元了,价值甚至超过了那些更重的光绪银元和外洋。
苦笑一声,林觉民道“两块银元对她来说根本算不得什么,按照军方公布的抚恤金标准,牺牲的烈士遗属每个月可以领到烈士牺牲时所在职位薪资的八成。柳妈每个月能领到二十二块四角钱,这比我半月的工资都不差多少,只是她一直不愿意花那笔钱,每次领到手,当即就送到了那些学堂,捐了出去。”
朱执信心中一震,不可思议的望着那个柳妈走进的侧房,这么一位妇人,无论是在那里都是值得钦佩的长者。
“执信来了!”一声惊喜,一位二十来岁少妇走了出来。
“弟妹近来可好?”朱执信很清楚眼前少妇与林觉民的关系有多深。
“猪叔叔……”没等陈意映开口,身后就传出了一声充满兴奋和喜悦的稚声。
“小依新!”大喊一声,朱执信快走两步,一把抱起了这个不过五六岁的孩子,猛亲了两口。
夫妻俩微笑的看着叔侄间的亲昵,也没有打搅,能够看着别人这么喜爱自己的子女,作为父母,林氏夫妇还是很高兴的。
“好了依新,快下来,朱叔叔做了一天的船,肯定累坏了!”
严母说话了,小依新嘟着嘴,有些不甘心的让朱执信把自己放下。
笑着摇了摇头,陈意映牵起儿子的手,走进了房屋,她是个明事理的人,知道两个男人见了面,肯定有许多话要说,这个时候妇人是不适合在场的,就算是关系再近也不行。
“坐吧,尝尝我从巡阅使府搞来的武夷山茶,这可是顶级的极品,就算是比起大红袍,也只是输在了稀有方面。”熟练的冲起一壶茶,林觉民示意朱执信随意。
端起薄胎青瓷茶杯,朱执信轻抿了一口,仔细的让茶水在口腔里回味,半晌才咽了下去,赞道“先苦后甘,百般回味,确实好茶,怕是只有巡阅使府才能搞到这么极品的茶叶。”
“自然”林觉民笑道“这武夷山的大红袍采摘了一季,全部都送到了巡阅使府,外边一片叶子都没有,就算是北京的袁大总统,也要靠巡阅使府给他送过去,他才喝的道。”
朱执信此次来自然不是为了品尝,仅仅聊了两句,他就停了下来。
“哎”一声苦叹,林觉民道“就知道你此次来不是为了看我,说吧,到底是什么事?”
尴尬的笑了笑,朱执信也有些不好意思了。
“意洞多想了,这次主要是为了看你,其他事就都是次要了!”
“好了吧,我还不知道你朱执信,肯定是孙总理有了什么事才派你来的吧?”林觉民怪笑看着朱执信,直到他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
“这个……其实是有些事情,不过看到你现在过得日子,我有些犹豫是不是该说了!”
犹豫了一下,朱执信还是直说了“现在同盟会改革了,和统一共和党、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会一起组建了国民党,孙先生是国民党的理事长,而宋钝初则是国民党的代理理事长,具体负责国民党的事务。”
“是不是在北方失利了?”林觉民突然说道。
朱执信一愣,惊呼出声“你怎么知道!”
旋即,朱执信就知道自己自己说漏了,有些尴尬的笑了笑。
从身后的茶几上抽出一份报纸,林觉民甩给了朱执信。
“看看吧,报纸上都说了,国民党重组,北方一片斥声。”
接过报纸,朱执信仅仅看了两眼,脸就黑了下来,自己什么都还没说,现在报纸上都把事情登了出来。
“那个……孙先生,现在是准备通过竞选的方式,获得内阁总理的职位,进而实现平均地权的主张……”
摆了摆手,林觉民直视着朱执信,诚恳的说道“不说孙先生是不是至诚为国,单就是他的为人,我就信不过了,如果你准备劝说我加入国民党的话,我劝你还是不要开口了。”
“过两天,我就要做广东教育长了,我想趁着年轻,多位教育做些事情,其他的革命什么的,我不想搀和了!”
“这些日子,孙复的人品……或许有待研究,不过他确实做了许多事情,这是北方的袁世凯和孙文都比不了的。粤汉铁路已经和株洲连到了一起,只要再有一年或者半年,粤汉铁路就彻底通车了。南洋海军的实力暴增,已经在南洋进行了三次巡航,极大的鼓舞了南洋华侨华人的人心,也切实改善了他们的处境。现在整个南洋巡阅使府正在大举兴建重工业,已经略有成效,这个时候我不希望再出现什么乱子了,只要这样下去,一切都会变好,你们也应该知足了。”
正诧异林觉民为什么这么决绝,当朱执信看到报纸的另一面,竟然是“孙文欲起二次革命,战火再次燎原”,而旁边的一份杂刊,竟然包装上就是“孙文与大月薰不得不说的秘密”。一脸黑线的朱执信心里哇凉哇凉,二次革命的事情,孙文仅仅提过一句,根本没有实行,就在报纸上出现了。至于大月薰,就算是同盟会中都知者甚少,可也登了杂刊,这无意表明国民党对南洋巡阅使府来说一句没有秘密了,更甚至是连报纸都能轻易的打听到国民党内部的会议内容。
ps:历史上,林觉民在黄花岗成了七十二烈士之一,可是他的妻子却在两年后忧郁而死,长子也童年夭折,只余下一个遗腹子,人生也颇多坎坷,令人唏嘘!
写林觉民这一段,也算是有感而发吧,真希望这样的人都能活下来,而不是留在我们的记忆里。有大我精神的人,都应该得到崇敬,而不是在历史落下那么悲催的结局。
七十二章台湾来人
碧海蓝天是渔民最好的伴侣,一艘三十多米长的渔船驶出了港湾,它是要朝外海去放网的,两百多吨的汽船给了它跑远海的实力,就算是奔进了风急浪猛的南海,船主也有信心满载而归。
这艘是船主刘威花了三十万银元卖的,只有在马尾造船厂才能买到这么“廉价”的汽船。两百一十吨的满载排水量,让它一次就能拉回来一二十万斤海鱼。若是运气好了,刘威甚至敢用它捕杀一头鲸,那样的话,一头就能卖到三五万银元,只晓出海数趟,这艘渔船的本钱就收回来了。
鲸鱼比海鱼贵,至少是大部分的海鱼都不如鲸肉贵。不过相比于海鱼,鲸鱼无意更难猎取,而且有时候稍有不顺,甚至会面临船毁人亡的下场,所以刘威的主要收益还是要归于海鱼。
在海边的人都知道,海鱼卖不上价钱,往往一次一船的鱼,只能换到百十块银元,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不过自从闽地纳入了南洋巡阅使辖下之后,渔民们的日子就好过多了,每月的三个日子都会有大船跑到海边收鱼,价格比他们平时卖的时候要贵上一倍,每百斤能落得近二十块银元,这让海边的渔民日子好过了许多。
快到逢十的日子的时候,渔民们都多不在家,刘威自然也不会让自己的船待在港湾里,那样就太对不住自己耗上了全部家当,外加借贷买的这艘渔船了。这次,他准备跑趟远的,海边没有像样的鱼群。只有跑到海峡中间。才可能碰到大收益。如果这样的效果还不行。刘威就准备冒险去趟南海了,因为船代的无息期限快到了,到时候就要开始还利息了,日子会变得难过许多。
船上的都是可信的人,除了刘威的宗族亲旧,没有一个是陌生人,在一望无际的海上,只有这些亲人才值得信赖。其他人就不好说了。
“威叔,咱们跑那么远,会不会碰到日本人?”一个少年光着膀子,抓住缆绳,凑到刘威身边低声问道。拜妈祖娘娘的时候,他就已经想问了,只是担心触怒了妈祖,就没开口,一直憋到了海上。
“去去……”像是遇到晦气般的吐了两口,刘威呵斥道“现在咱们把日本人都打败了。那些洋人几次撮合日本人和咱们和谈,巡阅使大人都没有同意。正是咱们壮骨气的时候,咱们可不能害怕日本人。”
在海上船主的地位最高,少年也就仗着和刘威亲近,才敢这么问,要不然肯定免不了一顿胖揍。
“小乐,听你威叔的吧,这海上他都跑了十几趟了,也不是没有见过日本人,可是你见你威叔那次不是囫囵个的回来了!”旁边的一个精壮汉子忙着收拢船上的杂物,一会儿遇到了鱼群就要下网了,船上不能有太多的乱东西。
眼睛一亮,小乐想起了村子里关于威叔的传言,不由得兴奋了起来,低声问道“威叔,咱们船上藏得真有家伙啊?”
能让男人这么兴奋的家伙,不用问也知道是什么。
左右望了一眼,刘威照着小乐的脑瓜子抽了一巴掌,怒骂道“这种事能够乱说,要是让官府知道了,一个家伙每年就要交一个银元,现在老子连船的本钱都没有挣回来,哪敢把这事戳出去。”
“以后长点脑子,这是咱们一船人报命的东西,不能让外人知道。”拍了拍小乐的肩膀,刘威叮嘱了一句。
应了一声,小乐连脸上的痘痘都笑开了花,心里别提多踏实了。
男人不怕拼命,就怕送命。只要有家伙,那就能和日本人拼命,不用担心自己没有反抗能力。
“有鱼群……”瞭望手一声大呼,全船都陷入了兴奋之中,各自都奔向了自己的位子,准备下网。船上的人都是入了股的,这船虽然挂在了刘威名下,可是却又村里大部分人的份子,上船的也多是出过钱,他们能分到多少,全看这次能有多大收益了。
今天的刘威运气还算不错,遇到了两个大鱼群,船上多出了数万斤的各种海鱼。闲下来的时候,会有水手按照自己的经验分拣一些,可是更多的时候,他们都是这样不分类的卖给鱼贩子的,这样每百斤可以多长个一两块银元,也省了水手的一番功夫。
心里默算了一下,刘威知道自己现在已经过了海峡中线,再往前走就可能会遇到日本人的渔船了。台湾的渔船能跑远海的多是日本人,台湾的本土人只能在近海用人力木船捕鱼。
“小乐,告诉掌舵的,在往前开两个小时,咱们就转向。”根据经验,刘威基本可以肯定日本渔船不会冲出海边五十里。渔船过了中线,在向前行驶两个小时,也不过靠近台湾海岸四十多里,刘威坚信这个距离自己能够保证安全。
不知道是上天祝佑,还是怎地,刘威竟然在一个半小时内开了两网,船上多出了近十万的海鱼,这让他脸上都笑开了花。对于渔民来说,尤其是像刘威这样下了本的渔民,最怕的不是鱼多,而是鱼少。有时候运气差了,船上装不满,那样一来,除去油费什么的,基本上落不了太多钱。
“威叔,咱们好像冲过了!”眼看跑了两个多小时,小乐不得不出言提醒道。他是第一次出海,不清楚里面会面临什么威胁,虽然有着敢于拼命的热血,可到底缺乏锻炼,有些害怕。
从怀里掏出一块破旧的怀表,刘威小心的打开看了看,发现确实有些过了,这都跑了两个半小时了,若是再往前,说不定就要碰到日本巡船了。
遗憾的收起怀表,刘威大喊“准备……”
没等刘威声音喊完,瞭望手就回头喊道“船主。前面有人!”
闻言一愣。刘威快速的跑到了船舷上。却看不怎么清楚,顺着缆绳爬了两米多高,他遮光眺望,确实发现前面有一个人在极力的前游,而后面还有两艘挂着“白旗”渔船在追赶,根据自己的经验,刘威敢断定,那就是日本渔船或者是巡船。
“是咱们的人?”疑问在脑子里闪了一下。刘威就下了决心。不管是不是汉人,只要是被日本人追赶的,带回去交给官府就肯定有奖。官府的奖励或许不多,但是他的象征意义很大,这对于刘威来说,还是颇具吸引力。
“迎上去!”一声招呼,刘威回头朝小乐喊道“让你山叔带人把家伙准备起来!”
听见家伙,小乐立即激动了起来,应了一声,就急匆匆的冲进了船舱。
林宝藩很辛苦。加急游了三十多里,任是再精壮的汉子也扛不住了。体力的大量消耗,让他有些开始乏力了。望了望身后越来越近的日本巡船,林宝藩苦笑了,早知道会这么倒霉,还不如在岛上直接和日本玩命呢,出来求什么援啊。
“咦……”脸色的惊愕开始朝惊喜转变,到了后来,林宝藩直接哈哈大笑了起来。
“救我……”兴奋归兴奋,现实问题还是要解决的,林宝藩毫不犹豫的呼救了。
没有让他失望,那艘渔船竟然加速驶了过来,而且有几个水手老早的就跳下了水,可着劲的朝自己游了过来。
上军舰对林宝藩来说都不是难事,更不要提一艘两百来吨的渔船了,靠着一根绳索,林宝藩就算是身体的力气消耗了大半,还是顺利的爬了上去。
没等他站稳,三个彪形大汉,就冲了过来,三下五除二,就把林宝藩结结实实的困了起来。
一个满脸横肉的壮年汉子,蹲在了他的面前,竟然一手抓住了他的头发,“你叫什么名字,那些日本人为什么追你?”
虽然双手后背的感觉很不舒服,可是为了能够回归大陆,林宝藩也不在意这些小节了。
“我叫林宝藩,是从那边逃过来的,你们把我送到茂名或者榆林,事后一定重重有谢!”林宝藩一脸诚恳的说道。
突然,他发现那个满脸横肉的家伙和周围的人都有些不对劲了,脸色似乎觉得好笑,却又死死的憋着,像是不敢笑出来。
“尼玛……”不轻不重的一巴掌抽在林宝藩的脑瓜子上,刘威笑骂道“小家伙不知道从哪儿听来了林上校的名字,竟然敢冒充烈士,若不是看你像个汉人,我直接把你扔到海里喂鱼。”
“林上校?烈士?”林宝藩脑瓜子里装满了疑问,愕然的看着刘威,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
稍微瞄了两眼林宝藩的打扮,刘威就确定了这人必是汉人无意,日本人喜欢穿木屐子的爱好,早就被传的天下皆知了。一看脚丫子,刘威就断定此人八成是个山民,那一脚硬茧,没走过山路是磨不出来的。
日本的膏药旗越来越清晰,刘威甚至能看到对方船上的人形了。仔细分辨了一下,发现那两艘船上都没有火炮,刘威就彻底放下了心,只要不携带火炮,那么就算是两艘船,他也不惧。
“山子,把家伙给大家分一分,让这些倭奴尝尝咱们福建爷们的厉害,当年的倭寇可没少祸害咱们祖上,今儿可不能客气了!”
一声招呼,刘威就率先踹开一个木箱子,在林宝藩惊愕的目光中,拎出来一挺麦德森轻机枪。他敢肯定,这绝对是麦德森轻机枪,这种枪他以前的军舰上就有二十挺,除了自家军队,从来没有那方大规模装备过这种枪。
“你们是哪来的麦德森轻机枪,难道国内已经好到可以让渔民装备它了嘛?”
“咦”惊讶的看着林宝藩,刘威没有想到他竟然能够认识这种枪。
“小子,你恐怕不是山民那么简单吧,等打完了倭寇,我在好好审审你!”留了一句话,刘威就熟练的给弹夹装上了子弹,巴掌宽的弹夹插在了枪体上部,拉动枪栓,机枪就被架在了船舷上。
林宝藩惊恐的发现。这船上竟然有两挺麦德森轻机枪。其他的竟然都是赞新的步枪。足有十多支,船上的水手大部分都分了一支,而且看他们数量的样子,应该不是第一次使用这种武器了。
猛地把脑袋撞在了船板上,林宝藩痛苦的呻吟道“这到底是渔民,还是海盗啊?”
“你别担心,我们真是渔民,家伙是我威叔搞来的。他在城里可有面子了,就是那种什么枪都能买得到。”小乐一脸羡慕的看着老水手熟练的玩弄着枪,而自己只能在一旁旁观。
“难道大陆现在不禁止枪支买卖?”在台湾生活了这么久,林宝藩有些转不过弯来了。
愣了一下,小乐有些怪异的看着林宝藩,小声问道“台湾是不是不让买枪啊?那样的话,你们过得就太辛苦了!”
悲愤的点了点头,林宝藩差点没流出泪了。
同情的看着欲哭无泪的林宝藩,小乐安慰道“等到了我们那儿就好了,城里有人是专意买枪的。到时候只要你每年交一个银元,就能携带一枝枪。”
“什么枪都行?”
灿灿的挠了挠头。小乐不确定的说“这个……应该能行吧!”
“对了,你们现在的是谁的治下?还是孙道仁嘛?”林宝藩知道自己游过海峡就是福建,也知道福建都督是孙道仁,但是却不清楚时间过去了这么久,会不会发生了什么变化。
“是啊!”点了点头,小乐说道“孙大人是我们的民政长官,他人很好的,以前还……”
“等等……”脑袋再次狠狠的在船板上碰了两下,林宝藩问道“你说孙道仁是民政长官,他不是都督?”
民政长官似乎是自家少帅发明的名词,这个林宝藩是知道的,但是他没想到竟然连福建都有民政长官了。
“当然!”小乐有些同情的看着林宝藩,解释道“孙大人以前是都督,不过后来就换成了民政长官,而且现在全国都是民政长官,没有都督了。”
“难道少帅已经统一全国了?”林宝藩被自己的这个猜测刺激的热血澎湃,激动万分。
“现在的皇帝是谁,或者是……”嘟囔了半天,林宝藩发现自己竟然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小乐是个善解人意的好少年,似乎察觉到了林宝藩很关心这件事,就出声道“现在的皇帝是袁大总统,我不知道他叫什么,不过咱们福建不……”
“砰”
小乐被枪声一惊,一屁股蹲在了船板上。
刘威没工夫理会小乐,端起自己的家伙就扫了起来“哒哒……”
刘威从来不是个老实人,谈判也不是他喜欢做的,要不然也不会偷偷买了这么些武器,等得不就是这一天吗。
有了机会,十几支枪一起开火,虽然准确性不怎样,可是密集的弹雨还是把对面的日本人给吓了一跳。他们只是协助警察局的日本渔民,虽然船上也有几个警察,几杆长枪,可是面对这么激烈的弹雨,还是被打蒙了,当即就到下了三个人,其中一个更是被打碎了脑袋,偏偏这个人还是个警察。
两艘渔船本来成夹击态势,可是当刘威这边开火的时候,两艘渔船就接受不了了,尤其是死了一个警察之后,剩下的人仅仅放了几枪,就催动渔船就调转船头逃跑了。
“好了,别打了,子弹也是要钱的!”一声怒吼,刘威甚至压倒了枪声,一时间枪声渐渐的停了。
心疼的看着地上洒满的近百粒弹壳,这黄腾腾的子弹可不便宜,价格都相当于一角银子了,这一会儿工夫,就打掉了将近十块银元。
“小子,希望你能值十个大洋,不然老子这趟就赔大了!”
“我都说了我是林宝藩,送到茂名或者榆林,肯定有重谢,到时候绝对不会亏待你的,如果实在不行,把我送到福州也行,我家里略有积蓄,也不会让你失望的。”林宝藩诚恳的说道。
一脸怪笑,刘威哼道“你就逗吧,林上校可是获得金龙勋章的人,那可是一等一的烈士,就你这熊样,肯定是从哪里听到了林上校的名字,想来咱们福建招摇撞骗的。”
“我是福建侯官人,我爹是林泰曾,我家里还有一个哥哥叫林椿藩,小侄子叫林植津,未婚妻叫……”一连把自己的祖宗十八代都交待了一边,刘威的脸色也有些难看,他本身就很崇拜林宝藩,对他的事迹可谓是了如指掌,但是现在眼前这人说的比自己知道的还多,而且还没有一处错误,这让刘威有些接受不了。
“你真的是林宝藩,你不是在东海战死了嘛,怎么跑到台湾去了?”
苦笑了一声,林宝藩同时也大松口气,终于不担心自己是冒牌货了。
七十三章袁世凯的自得
封建就是封建,它不仅仅是一个有没有皇帝的问题,还关系到最根本的思想问题。只要是在封建时代繁衍下来的人,他们的脑海里都有着一股子坚持,思想固执的认为统治国家的只能是皇帝,孙文如此,袁世凯亦是如此。
身为革命党领袖,孙文无意是一个站在邪恶满清立场上的正面人物,可是他到底还是接受过较长时间的私塾教育,再加上不良故事人讲述的洪秀全的传奇,孙文的骨子里藏着一道帝王欲念。就是因为如此,他才不愿意接受同盟会内部倡导的内阁制,坚持实行大总统制,更甚是他不接受选举大元帅的建议,坚持要做大总统。
陈其美也好,就算是胡汉民也罢,从某种程度上都是把孙文看做了自己追随的主公,未来能够做“皇帝”的人。这种思想不仅存在在同盟会之间,就连蒋百里、蔡锷这些大将的眼里,也是把孙复看做了竞争“帝位”的有力人选,才那么心甘的为他奉献。
五千年的封建和奴隶文明,创造的不只是炫丽多彩的华夏文化,还是最为坚定的皇帝情怀。正是这样一种思想,才让许多造反势力在微弱的时候,能够全心全意的共对外敌,为此他们甚至不惜生命。这是因为那些牺牲者坚信,死后一定可以得到“皇帝”的追封,家人和亲族也会受到恩赏,甚至是成为公侯世家,这才让牺牲者如此的无畏,近乎无法理解的奉献精神。
袁世凯比起孙文占据了不少优势,他手里有强兵。身边有赫赫战功的猛将帅才。还有巨大的声望和关系网。可是袁世凯也有一条是比孙文差的多的地方。那就是最先追随他的势力效忠对象不明。
北洋系是创自李鸿章,袁世凯只是他的继任者,并非所有的北洋系官兵都效忠于袁世凯。而且就算是接受袁世凯驱使的人,也并不见得把忠心交给了袁世凯,比如冯国璋、张勋等人,骨子里还是奉的满清皇朝,绝对自己受的是清廷的恩惠;又如效忠北洋势力的姜桂题等人,只奉北洋派系为主。对清廷也无太大忠心;再有段芝贵等人,更是只信奉权力,谁能让他们当高官,发大财,他们就听谁的。整个北洋系,真正视袁世凯为主的寥寥,反倒是孙文,在同盟会中得到了不少人的效忠。
自从坐上了大总统,袁世凯就志得意满了,每日看着这个国家在自己手里转动。他就能感觉到自己像是年轻了十岁。位子高了,就会有吹毛求疵的爱好。每次看到整个南方只有一半控制在自己的手里,袁世凯心里就像是缺了些什么。
随意的转动着朱尔典送来的地球仪,袁世凯看到上的中国被涂成了四种颜色,心里就有些不自在。北方的**立了,背后有俄国人的支持,他不好下手;西藏一直名从心不从,就连大喇嘛都不愿意进京,这背后有着英国人的唆使,他也不好翻脸;可是南方整整六个省,全部被涂成了红色,这让袁世凯心里像是塞了一个疙瘩,吃饭都不那么香甜了。
“你们说这孙复到底是为了什么啊?”这个问题很不好回答,一时间几个参议都沉默了下来。
“要说他爱财吧,似乎也像那么回事,二十八家王府和紫禁城的珍宝都被他拉回了茂名老巢,可是数千万的银元他却又不屑一顾,这让人很矛盾;要说他好权吧,好像也不对,大总统的位置当初他可是最有利的竞选者,他却只是把我推上了位子,可为什么他老握着六个省的军政大权不放啊?如果说他好色,这更让人纠结,一百多个绝色美人被他拉了回去,可没几天就全散了出去,就连张鸣岐、李经羲这些非亲信都每人分了两个……你们说他到底喜欢什么?”
相互对望了一会儿,众人都不愿意开口,这个问题太难了,现在不清楚袁世凯的心意,谁也不想当出头鸟。
杨度在众多的参议里面,地位算是特殊的,他思想尖锐,一直都希望袁世凯能成为皇帝,而不是大总统,这也导致他最受袁世凯的信赖。
这个时候,杨度自然不会放过表现的机会,率先站了出来“孙复此人贪权、爱财、好色,乃至爱慕虚荣,可以说人的**在他身上都得到了无限放大。”
听了杨度一说,袁世凯心里有些明悟,却更多的是茫然“他既然这样,为什么又表现的那么……”
淡然一笑,杨度自信的说道“就是贪权,他才舍弃大总统之位,因为爱财,他才舍弃五千万现银,偏执好色,他才能放弃那些美人少女。”
“大总统试想一下,当初在北京的时候,如果孙复成了大总统,他能不能就任?”一摇折扇,杨度有了几分诸葛风范,这让袁世凯很是欣赏。
张一麐、杨士琦等人神情复杂,静待着他继续口出奇言异语,看他到底有着多大的目光。
“绝然不能!”袁世凯回答的很果断,也很坚定,在北京城里他有着绝对的自信能够控制住孙复,再惨也不过是损失一些兵勇或者亲眷罢了。
心头暗喜,杨度点了点头,接着说道“既然无法成为大总统之位,那么他舍弃大总统也就可以理解了。至于为什么舍弃五千万的白银,这更好理解,相比于那些金银,整整三趟火车才拉完的珠宝珍奇自然是更加珍贵,以广州的流通能力,只消三五年的功夫,那些珍宝就会变成无数的金银,这可以五千万所比不了的。”
一脸恍然,袁世凯眉头有些蹙起了,如果孙复真的是这样想的话,那么他的威胁性实在太大了,万一自己百年之后……
当初袁世凯和孙复在迎宾馆谈论的事情早被他忘了个精光,袁世凯现在只知道孙复对他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足以让他无法安枕的威胁。
“我听说。孙复随船携带的美女。除了给予六省民政长官和警备司令的,还有就是送给海陆军的将军们,他既然能舍弃那么多美女选择拉拢部下,其志定然不小,大总统要警惕啊!”在袁世凯身边坐了一年的参议,杨度很清楚到底是什么制约着他不敢称帝,一旦南方平定,那么必然是袁家称皇号帝之时。到时候君主立宪,自己最少也能做一任宰相,执掌国之权柄,名垂青史。
袁世凯很是烦躁,来回走了数遍,心里却越发的不安警惕了,再看着那个地球仪的时候,已经发现那块红色区域变成了血色,好似凶猛巨兽一般,想要吞噬自己的“袁家王朝”。
“不行。绝不能让孙复再在南方称王称霸了!”一声断喝,袁世凯一巴掌拍在了桌子上。心里下了决心。
数名总统府参议心神一震,双目惊恐的看着袁世凯。他们都是当世智者,很清楚南北开战的后果,现在的北洋军虽然财力还算充盈,军力也扩大较快,可是比起如同朝日的南方,依然显得薄弱了许多。其他的且不说,但是那支重建的南洋海军,就足以让北方如坐针毡。
“大总统万万不可!”这个时候,张一麐也顾不得沉默,急声劝道“我们虽然也算财力充盈,可是毕竟时间太短,部队仅仅是完成了整训,可还没有彻底掌握,如果在这个时候向南方开战,胜算不大啊!”
眉头一皱,袁世凯心头暗怒,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