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将星系统-第1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 在太史慈与陆逊归降之后,刘和第一时间就命系统扫描他们的属性,对于这两个人,可以说刘和早就眼红了,现在好不容易归属自己,所以急切地想知道他们还能不能被册封将星,会不会与之前已经册封的将星们产生冲突?
“这样的两个人物,一旦被册封之后将会成为当世顶级人才,可是如果不能册封,那就只能‘泯然众人矣’,我可不希望这样的人才就这么沦为普通将领,所以,还是希望他们的册封不会与别人产生冲突,否则的话,岂不是令人感到无比遗憾?”
随后系统向他报告二人的属性:“太史慈,武将型人才,武力93,智力66,内政58,魅力79,忠诚度为99,属性已达巅峰,可册封为天英星。”
“陆逊,统帅型人才,武力71,智力89,内政87,魅力86,属性未达巅峰,巅峰属性为武力71,智力95,内政87,魅力95,忠诚度为95,可册封为天速星。。。。。。”
随后刘和惊喜的发现,无论是天英星还是天速星,都没有被册封,这对于他来说实在是巨大的惊喜,这两个人一个是孙吴集团中仅次于周瑜的顶级统帅人才,另一个是孙吴集团第一猛将,一旦册封之后将会立刻成为顶级人才。
怀揣如此巨大的惊喜,刘和首先找到了太史慈,满面笑容的对太史慈说起了册封的事情。
太史慈闻言顿时也是无比惊喜,一脸难以置信的说道:“末将竟然还能够得到册封?这,这真是旷世机缘,求之不得。”
原来太史慈早已经从周瑜那里听说了册封之事,更是亲眼见到原来武艺只比自己强上一线的关羽张飞的武艺现在已经远远把他甩在了后面,自然很是清楚册封带来的巨大好处,只不过他听说有很多达到册封条件的人才因为和之前的将星冲突而无法获得册封,现在见刘和帐下有那么多的顶级人才,恐怕自己没有了希望,却没想到刘和竟然主动找到他,而且告诉他说他还可以被册封,这种惊喜实在是难以用言语来表达。
随后刘和为太史慈开启了册封程序,片刻之后,刘和命系统扫描太史慈的属性,只见系统回报道:“太史慈,统帅型人才,将星为天英星,已册封,武力108,智力76,内政65,魅力91,忠诚度为200,技能为神射,技能效果,持弓之时,自身战力提升10点,在发射远程武器之时,凡是对方的武力值在自身武力值之下的,必定会命中对方,麾下远程兵种在放射远程武器之时,战力提升两成,命中率提升五成。恭喜宿主成功实现册封,本次册封共获得4点属性点,再加上太史慈的忠诚度超过100,系统再奖励1点属性,目前宿主一共拥有属性点42点。。。。。。”
“卧槽,这是开启了命中率的BUFF了?凡是武力值在太史慈之下的,发射弓箭就会必中?而太史慈麾下的弓弩兵在射箭之时,命中率会提升五成?这简直太神了,如果是把黄忠、太史慈和刘子扬三人组合在一起,黄忠的战力提升和免疫一切削弱技能,加上刘子扬的提升射程,再加上太史慈的命中,我麾下的弓弩兵简直就是天下无敌啊哈哈。。。。。。”
看到太史慈的技能,刘和实在是惊喜莫名,立刻决定再让太史慈兼任河西都督府副都督,并调刘晔为西域都护府长史、参军,同时又拜黄忠为河西都护府都督,征西将军,督河西、西域诸军事,这也相当于是把整个西部防线都交给了黄忠总管,同时又给黄忠派了一文一武两个得力的干将。
其实这一次征讨南蛮的时候,黄忠也曾立下不少战功,在不久之前,征讨南蛮大获全胜之后,刘和为了招降太史慈和周瑜而表示诚意,这才让黄忠退回了汉中,不过在黄忠临走之前,刘和意外地发现由于马忠(吴)死而黄忠尚存,竟然达到了无悔模式的开启条件,随之为黄忠开启了无悔模式。
现在黄忠的新属性为:武力113,智力84,内政62,魅力93,忠诚度200,无论在武力还是智力上都比太史慈高一筹,再加上黄忠常年镇守边关,劳苦功高,位在太史慈之上也是理所当然,谅来太史慈也不会不服。
而就在这时,只见系统报告道:“由于淮南之地已经归属己方,张辽不知所踪而太史慈健在,故此太史慈也达到了无悔模式的开启条件。”
刘和闻言自然是更加惊喜,随后乘着太史慈昏睡之际,直接为太史慈开启了无悔模式。
随后系统禀报太史慈的新属性:“太史慈,统帅型人才,将星为天英星,已册封,无悔模式已开启,武力113,智力81,内政69,魅力93,忠诚度为200,技能为神射,特性为水面战擅长。。。。。。”
“现在太史慈的属性仅仅是在智力值上比黄忠低上3点,甚至武力值都持平了,当然,黄忠的弓神技能比太史慈的神射技能多赋予了5点武力值,所以同样是持弓作战之时,太史慈的武力值仍然比不上黄忠,这就是神将和非神将之间的差距,不过不管如何,太史慈也算是我军中最顶尖的战将了,我大汉的西部边疆有他坐镇,就算是有十万大军来犯,估计他也能轻松应对,甚至哪怕是来数十万大军,也尽能守得住。”
看着地上昏睡的太史慈,刘和心中无比的激动,从此以后,西部边境稳如泰山,不仅如此,还完全有希望能够进一步拓展边界,让大汉统辖之地达到前所未有的广袤。
而这时的太史慈却做了一个长长的梦,梦到自己在孙权帐下受到重用,然而后来却在与曹操军的张辽争夺合肥的时候,因为自己的计策被张辽识破,身陷重围,最后虽然逃出,却是身受重伤,临死之际大喊道:“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最后遗憾死去。
一觉醒来,太史慈终于明白那是一场噩梦,现在自己在新主公刘和的统领之下,一定不会再有梦中的遗憾,这让他对刘和更加感激,决定誓死效忠,绝不相负。
第六百三十二章 册封陆逊
而当太史慈听说自己刚刚归降,就被任命为凉州刺史、西域都护府都督,安西都护府副都督这样的官职的时候,顿时一脸的震惊,他真没想到自己竟然得到了刘和如此信任,竟然直接让他这个降将坐镇一方,这样非凡的胆识和对自己的信任使得太史慈顿时产生了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冲动。
而接下来更加让太史慈泪流满面的是,刘和竟然给所有人放半年的假,让他们返回家乡陪陪家人,只要在半年之内回到岗位上就可以,除此之外,凡是有愿意将家眷一起带到任上的,每人发放二百亩土地,而且免征三年赋役!
“多谢主公厚恩,末将相信将士们在听到主公的这则好消息之后,一定会欢欣鼓舞,人人感恩戴德,愿为主公效死力!”
太史慈铭感五内,发自肺腑的对刘和说道。
刘和则是淡淡笑道:“子义和将士们也不必如此,这一切都是应该的,要说也是孤王对不住你们,让你们孤悬海外那么长时间,直到今天方才得以让你们回归故土。”
太史慈则是恭恭敬敬的说道:“这一切都和主公没有关系,反而是主公处处把我等牵挂,这让我等尽皆心中感动。”
之后两人又互相谦逊了几句,太史慈这才拜别刘和,回归自己的营寨,准备向将士们宣布放假的消息,然后与他们一起回归家乡。
在太史慈离去没多久,刘和又命人将陆逊请到自己的营寨中来,对着陆逊说起自己的册封之事。
陆逊虽然年轻,可是却也听说过刘和的册封,知道这是世人第一际遇,就算是比当年张子房得到黄石公兵法也丝毫不差什么。
所以,他的情绪自然也十分激动,连忙对刘和拜谢,感谢刘和给了他这么重要的一次机遇,让他的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和强化,以便将来有能力做出更大的贡献,以报答自己这位新主公。
刘和对于陆逊的反应自然也很满意,轻轻点了点头,为陆逊开启了册封程序。
在简短的册封程序之后,刘和见陆逊睡着,开始命系统扫描陆逊的新属性:“陆逊,统帅型人才,将星为天速星,已册封,武力86,智力110,内政98,魅力110,技能为连营,技能效果,在敌军战败之时锁住敌军阵型,令其紧紧联结在一起,不会被分散,同时其军中士气下降,阵型保持混乱模式,三个时辰内无法恢复正常,注,此技能对相关免疫类技能无效;特性为水面战擅长,效果为。。。。。。恭喜宿主成功实现册封,本次册封获得6点属性点,加上陆逊的忠诚度超过100,系统奖励的属性点,现在一共有属性点49点。。。。。。”
“嘶。。。。。。这也就说,只要施展了这个技能,敌军就算是想要逃走也都没有任何可能,这要是遇上大火,或者是大风掀翻水军战船之类的事故,绝对就是全军覆没的结局,即便是对免疫相关技能的无效,不过这个技能实在够流氓,同时也够变态,我很喜欢,哈哈,我能够得到如此大才之人,也的确是天大的运气。”
看到陆逊神一般的技能,刘和忍不住得意之色,无限的欣喜。
片刻之后,陆逊醒来,感受着自身前后发生的巨大变化,对刘和感激不尽,大表忠心。
刘和自然知道陆逊之言发自肺腑,对他勉励了几句,又将放假之事向陆逊说了几句,同时又对陆逊说道:“当初我那妻兄孙伯符破了庐江,杀了令祖,后来心中其实一直难安,直到现在,我那妻嫂说起此事的时候,也都是心中充满愧色,本来在二兄仲谋退位之前,大嫂托人准备向你说亲,想要将膝下之女许给伯言,只不过后来因为小王的乱入,搅了你的局,所以,后来大嫂每当说起此事的时候,都对小王颇有怨言,我经过打听得知,伯言你直到今日都尚未婚配,这足以证明你与我那贤侄女之间是天作之合,前世的缘分,希望伯言不要拒绝这样一番好意,同样也让我伯符兄长在九泉之下得以安息。”
陆逊一听这话,心中对孙策的怨气也就完全消散了,对刘和拱手说道:“实不相瞒,关于此事逊之前的确有些怨言,不过从道义上也能理解,毕竟当时也是各为其主,孙破虏也身不由己,而且逊也听说,当时孙破虏对先祖苦劝归降,然而先祖坚持不从,最后孙破虏无耐,这才将先祖杀死,现在逊听主公说起孙破虏夫妇的忏悔之意,自然不会再怪罪,而且江东孙氏对家叔也是颇为照顾,这些逊都很清楚,所以不会再怪罪,至于夫人的婚约,逊本不应辞,然而逊曾立誓,要娶妻也一定要找一个让自己满意之人,所以,请恕逊斗胆,若要成就婚约,需要像主公与孙夫人那般,事先来个相亲之会,如若我与她真有缘,自然无不允准,如果无缘,那也只能怪我们无缘了。”
“哈哈,这样的要求很正常,没有什么斗胆不斗胆的,不瞒伯言,当初我与我那山妻黄氏,就是通过相亲定下的婚约,只不过不同的是,我当时是被对方挑选,而你则是掌握主动权之人,所以这样说来,你对于婚姻方面,还是要强过我一大截的。”
“主公这话说得实在有些谦虚了,想王妃娘娘冰雪聪明,惊才绝世,这样的人物天下又能有几人?即便是那孙氏能够入我之眼,又如何能够与王妃相比?”
陆逊虽然很是谦虚低调,可是经过刘和这么一说,脸上还是很高兴的,而;另一方面,刘和如此平易近人的跟他说家常话,还是拉近了与他之间的距离的。
因为相亲的原因,刘和多给陆逊放了一个月的假,让陆逊回乡之后到吴县走一趟,并且提前将这个消息通报给孙策的妻子吴氏,结果两人一见之下,陆逊大悦,立刻答应迎娶孙策之女,而且竟然十分出人意料的在短期内成了婚,这种速度实在令人瞠目结舌,艳羡不已。
第六百三十三章 陆逊的任务
在成婚之日,陆逊突然接到天子诏书,封他为华亭侯,知道这是刘和对他兑现封赏,以酬谢他开疆拓土的功劳,顿时对刘和更加感激。
在这种思想支配下,陆逊在成婚仅仅三天之后,就辞别家人,带着妻子老母到朱崖洲上任,在当时来说,那里完完全全被称得上是穷山恶水,环境十分艰苦,然而鲁迅的新婚妻子孙霓裳丝毫没有怨言,对此甘之若饴,耕田织布,辛苦劳作,过着简单而平凡的日子。
对于能够娶到这样一位贤惠的妻子,陆逊也是非常欣慰,他时不时想起刘和在祝婚词中说的一句话:“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感到这句话实在是太有味道了,也太有水平了,自我感觉自己夫妇二人现在正是像他所说的那般情投意合。
“还真的感激主公这位大媒人,因为如果不是他的话,我绝对会错过这位贤妻。”陆逊不禁回想起自己回到老家之后,惊喜不已的母亲立刻张罗着要将顾氏的一个女孩子指给自己为妻。
在这之后,陆逊更加勤勉于政事,努力发展生产,这里的土地本就富饶,物产丰富,只不过由于生产力比较低下,耕作方式比较原始,再加上百姓尚未开化,民风比较剽悍,所以百姓大多是食不果腹,陆逊经过刘和的指点,对其中一些物产如椰子进行加工,制成了许多鲜美可口的食品,陆逊又在那里推广水稻,由于那里的环境比较特殊,水稻都能够实现一年三熟,再加上陆逊军中的许多军士都非常精通农业生产,他命这些军士在那里实行屯田,并且向当地百姓推广农耕技术,这让朱崖州的农业生产水平得到了迅速的提升。仅仅一年,就满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三年之后,那里的粮食就出现了大量的盈余。
不仅如此,陆逊还利用自己在当地不断提升的声望,招募了大量的军队,并且命人依照刘和的图式制造海船,一年之内海船研制成功,三年之内大规模生产,竟然真的足够装备五万人之用,在这期间,陆逊的船队在周围不断游弋,发现了许多物产丰富的岛屿,陆逊按照刘和的要求,在那些大型的岛屿之上不断地派驻军队,安抚当地百姓,传授生产技术,这让大汉的疆域越来越大,统辖的百姓也越来越多,真的可以以称得上是伏波万里。
而直到第三年之后,陆逊在南海都督府的发展初具规模的时候,陆逊在过年期间到长安觐见刘和的时候,刘和才将自己的计划和盘说出。
“伯言,或许你对我如此重视南海都督府有些不解吧?”
“实不相瞒,在逊一开始到达南海的时候,的确对主公的决策有些不理解,甚至对于那里一年四季都一个样的气候都很不适应,毕竟之前末将也在那里呆了一段时间,可是这三年以来,随着主公指点给末将做的那些精美食物的出现,以及看到那里的土地逐渐得到开发,百姓一点点摆脱贫穷和饥饿,收到我大汉的教化,歆羡我大汉的繁华,还有许多人因此到我大汉内地游历、经商、游学,末将的心中就感到值了,毕竟他们身上流的,跟我们是一样的鲜血,也都是我大汉的子民。”
“伯言,你能这样想,我很欣慰”,刘和点了点头,然后说道:“其实我想的还不止这些,我大汉疆域广阔,物产丰饶,长安更是成为天下首富之地,更有发达的艺术文化,靠的是吸纳百川之力,如今虽有丝路,然而却也不能够满足东西交流,我之所以开发南海,便是想要以南海为基地,开拓一条连通东西的海上丝路,这条丝路一旦开通,我们将会将半个天下全都连通在一起,而这也必将让我大汉更加繁盛,不久的将来,我大汉将会成为这世上最大的霸主,我大汉之人遍布天下,没有任何一个种族能够与之相抗衡。。。。。。”
“主公,难道从我大汉到西方的大秦,这只能是半个天下吗?”听到刘和的话,陆逊不禁骇然,一脸的难以置信之色。
刘和却是点了点头说道:“你们或许也知道,许多胡人都是高鼻深目,面色白皙,也有许多异种人面色黧黑,看起来像是从墨池里爬出来一般,而在遥远的国度,居此万里之遥,还有的种族长得和我们完全一样,而他们生活的地方与我们远隔重洋,在理拥有海量的黄金,数不清的玉米、番薯、高粱等物,只有把那里贯通在一起,这个天下才是整个天下,不过我们现在的条件,想要远涉重洋到达那里,没有个二三十年恐怕是不可能的。其实这些东西我也是从一位神仙口中得知的,也不知道到底是真是假,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才期待有人前去探索一番,看看那里的真实情况是不是像那位神仙所说的那样。”
“原来是这样”,陆逊想了想,然后说道:“如果真的有这样的机会的话,逊愿意率领一支船队起航,前往主公所说的那个地方去探险。”
“好!伯言能有这样的壮志,孤王又怎能不感到高兴?”刘和拍了拍陆逊的肩膀,兴奋地说道:“我这里也敢向你保证,如果你真能到彼处探险,并且成功的找到和我们长得完全一样的那些人种,我定然不吝裂土封国,以酬你的大功。”
“真没想到主公竟然有如此大的气魄!”陆逊听了刘和的话,又是激动,又是感慨,心中激情澎湃,暗暗下定决心,一定不负所托,完成主公的交代。
“裂土封国固然是一个人一生难求的机遇,然而主公的博大胸怀气魄却是令人无限赞叹,能够在这样的雄主身边做事,所获得的如果仅仅是利益权位,这格局也实在太小了,如果我能完成主公所托,所获得的,恐怕是绝对要超过博望侯(张骞)的声誉,这种声誉足以让我的名字流传千古,永志不忘!”
陆逊的眼中充满着强烈的渴望,默默地想道。
第六百三十四章 曹丕的野望
就在南海都督府的发展蒸蒸日上的时候,刘和也下大力气对益州进行治理,经过三年的发展,益州各地尤其是成都平原地区的经济得到了全面的恢复和发展,如今的成都平原再次恢复了“天府之国”的地位,成为天下之间除了冀州平原、关中平原之外的第三个产粮区,收获之丰令人眼红。
而不过这时候的楚国之主曹丕却并没有对刘和的经济成就表示太多的羡慕嫉妒恨,这时候的他也陷于巨大的喜悦之中,这当然不是徐州的经济达到了怎样的高度,而是他收到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这个好消息就是,经过六年的苦战,司马懿终于完全平定了倭国,现在倭国各部各族的首领全都对大楚表示臣服,完全听命于大楚。
“哈哈,司马仲达只用了三万泰山残寇,经过六年的时间就完全平定了倭国,获得土地数千里,人口上百万,能战之士十余万,虽然还未必比得上刘和小儿,可是这么广袤的土地,这么多的人口,也绝对是首屈一指的大势力了,接下来我们只需按照他的要求,派出十万移民到那里,开发土地,传播生产技术,相信不出十年就会大成,三十年之后人口就会翻一倍甚至两倍,这样一来我们也能组织起一支数十万人的大军,到了那时候我们利用这支数十万人的大军,随时就可以窥视中原,只要中原动乱,那就是我们的机会,就算是我有生之年不能完成反攻中原的梦想,我的儿子,孙子,曾孙,玄孙。。。。。。。早晚会有一天帮我实现这个梦想的。”
曹丕因为征服了倭国,心中极为喜悦,自己的底气也就更足了,即便是平时对刘和稍稍恭敬的心思如今也少了许多,径直进入宫中,向天子禀报了平定倭国的丰功伟绩。
“楚公能够开国万里,实在是前所未有的大功业啊。”对于曹丕取得的大功,天子刘协也是无比欣喜,不管自己是不是傀儡,将来在史书中一定会写上,在自己在位期间,平定倭国,开国万里这样的话。
曹丕这时候开始说道:“既然陛下也认为这是前所未有的大功业,是不该对立下大功的功臣们进行封赏?”
“这倒也是,不知谁为军中主将,朕一定不吝厚赏。”刘协想到了之前陆逊开拓边疆的时候被册封为华亭侯,觉得这一次也册封一个亭侯也就差不多了,如果领兵的是一个宿将老将的话,最多就是升一格,封个乡侯,这已经是对于大臣们非常高的恩赏了。
接下来刘协听说领兵的是一个年轻将领,名叫司马懿,更是不以为意,对曹丕说道:“那就拜征东将军,封为河津亭侯吧,不知楚公意下如何?”
刘协本来以为曹丕一定会同意的,可是没想到曹丕却说道:“司马懿虽然年轻,却是微臣麾下最得力的干将,之前就已经是我国内的司徒了,临出征之时也已被拜为征东将军,陛下这等封赏实在有些太薄,会寒了前线将士的心的。”
“原来之前就已是征东将军,楚国的司徒,既如此,那就再升一格,拜为前将军,封为安国乡侯,这总可以了吧?”刘协见以司马懿的地位,自己方才的封赏的确有些太薄,不过自己现在的封赏绝对不算低了,想来这一次曹丕一定会同意的。
然而曹丕却说道:“军职也就罢了,可是封爵却依然有些差,司马懿有开国之功,一个乡侯怎么能够服众?”
“啊?昔日陆逊和太史慈也有开国之功,也都是被封为亭侯,现在给司马懿一个乡侯,就已经足够拉开差距了,现在楚公还嫌爵位低,莫非是要封县侯?这可是侯爵之中最顶尖的爵位,我朝除了开国功臣之外,就没再封过。。。。。。”
“哼,什么没再封过?秦王麾下不是有人被封县侯吗?难道碧霞认为司马懿的功劳比不过他麾下的那些将领?”曹丕的声音变得很是冰冷,沉声说道。
刘协闻言却是沉默不已,虽然他知道刘和与他人不同,以他的地位完全可以轻松窃取大汉的至尊之位,可是却一直没有这样做,像这样的人,给他麾下的大将封几个县侯的爵位,以便安抚那些大将的心也没什么,可是曹丕本身就是异姓臣,势力有这么弱小,根本不敢窃取大位,给他麾下大臣封一个乡侯就已经足够了。
然而这样的话刘协却不敢说出来,因为曹丕的眼神很是冷冽,带着威胁的神色。
在这种情况下刘协只能叹道:“既如此,那就封温侯吧。”
“陛下如此赏罚分明,将士们定当感激笔下的恩情,更加努力为天子效命。”曹丕对天子行礼,随即说道:“实不相瞒,司马懿之所有能有今日成就,微臣在这其中也立下微功,虽然陛下恩遇已厚,就算是封赏,微臣也该推却的,然而如果不赏,又恐他人怨陛下赏罚不公。。。。。。”
“这是自然,那就赏楚公黄金万两,锦缎万匹,再增加食邑三千户,不知楚公意下如何?”
“呵呵,陛下莫非是在开玩笑?微臣现在蒙陛下恩宠,家中财物颇为丰足,陛下以为再加这些财物对微臣能有何帮助?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甚至连锦上添花都算不上。”
“啊?这么多财物楚公都不满意?可是我宫中府库都快空了,这已经是朕能够拿出的最大诚意了,即便如此,整个后宫还要节衣缩食好几个月呢。”刘协对此十分震惊,有些不满地说道。
“陛下勿忧,微臣身为臣子,又怎敢对陛下所求无度呢?这一次微臣绝不会向陛下请求财物赏赐的,只是如今微臣也算是开国之功,而且数次救驾,所立下功业即便韩信,也总比萧何要强得多吧?微臣听闻刘禅血统早已稀薄,其实已经算不上我汉室宗亲了,就能获封郡王,而微臣如今没有一点不如他,即便比不上秦王,难道还比不上一个刘禅吗?所以,还请陛下将一郡之地封赏给微臣。”
“什么?你说什么?”所谓“将一郡之地封赏”的意思就是要刘协封他为郡王,这等要求的确是够大胆,即便是刘协听了都忍不住震惊不已,难以置信的问道。
第六百三十五章 东海郡王
“难道微臣的功劳不够吗?”曹丕双眉一挑,沉声问道。
“爱卿为国开国万里,若论功劳的话,的确是够了,可是国朝之初有祖训,昔日高祖皇帝白马盟誓,非刘姓而王者,天下共击之,是以我朝所封异姓爵位,最高也不过是县侯,即便是开国之萧丞相也只是被封留侯,故大司马大将军霍光,权倾天下,曾废立皇帝,也不过是博陆侯,我后汉开国之初,邓禹、吴汉等人也只是封侯,连公爵都未得到册封,如今爱卿在爵位上早已经超过了上述这些人,何必为了一个虚名而如此计较呢?”
“嘿嘿,陛下这话微臣不敢苟同,人活一世,草木一秋,争的就是一个名利,微臣现在有大功于朝廷,争的就是这个名分,请问陛下,现在微臣的功劳丝毫不下于刘和,难道就因为不是汉室宗亲而不能封王?再者说了,我大汉异姓封王的虽然不多,却也绝非没有,比如,当年谋朝篡位的王莽,不也是被封王了吗?如果他最终不选择某朝篡位,不也会因为异姓封王而名传后世吗?”
“王,王莽”,刘协听了曹丕的话,顿时一怔,随即也想道:“我现在和当年的汉平帝又有什么区别呢?还不同样是曹丕手中的傀儡?不要说是曹丕,就连那个同样是汉室宗亲的刘和,口口声声说尊崇于我,可是也从来没有见他率兵勤王,将我从曹丕的控制中救出来,以他的实力来说,打败曹丕还不是轻而易举?哼,从这一点来看,他与曹丕又有什么区别呢?既然我能够册封他为王,又为何不能册封曹丕为王?我又何必在乎祖训呢?只要这曹丕能够给我带来一定的好处,我又何必在乎这一点呢?”
想到这里,刘协对曹丕说道:“爱卿说得也有道理,其实虽然祖训规定不准封异姓王,然而世易时移,什么东西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爱卿有大功于朝廷,又是我大舅哥,册封之事也不是不能变通,只是我宫中物资十分贫乏,我与令妹之间节衣缩食已经长达半年年了。。。。。。”
“这一点都是微臣的疏忽,请陛下放心,微臣定然会充实宫中府库,力保陛下、皇后娘娘及宫中嫔妃们衣食无忧。”
曹丕见刘协同意了下来,心中十分高兴,至于皇帝索要一些物资,这对他来说实在是件小事,大不了等到物资进了皇宫之后,自己再想办法给抠出来,反正现在的天子也只是一个空架子,朝廷之中根本没人会买他的帐,一切都是自己说了算。
数日之后,天子降诏,因为楚公平定倭国,立功甚伟,故此加封东海郡王,以表恩赏,与此同时,对于立功的将士也纷纷封赏,封司马懿为温侯,拜前将军,又以倭国为倭州,以司马懿为倭州刺史。
消息传来之后,天下舆论大哗。
“什么?东海郡王?”刘和在长安得到消息之后,震怒不已,大声说道:“好一个得意忘形的曹丕,刚刚平定了倭国,就以为自己一飞冲天了?竟然敢妄自尊大,逼迫天子封其为王!这王位岂是随便就能册封的?当初高祖皇帝立下白马之盟,非刘姓不得封王,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