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好孩子(老狼)-第2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陶副主任让君子军故意兜这个大圈子倒也不是白兜,**十里的快速冲锋下来,乌桓骑兵的士兵和战马早已累得是汗水淋漓,口吐白沫,队伍本身又已经是混乱无比,在徐州生力军的冲击面前根本毫无抵抗之力,片刻间就被赵云军轻而易举的冲溃,还连逃跑的力气都没剩多少,赵云麾下的徐州骑兵则是以逸待劳,人马体力充沛,冲杀间格外勇武,刀刀见血枪枪带红,直杀得乌桓队伍是人仰马翻,尸横遍野,体力不支的乌桓骑兵纷纷下马投降,大败立成定局。
见此情景,君子军众将纷纷请令加入战团,尽可能的扩大战果,陶副主任却命令君子军就地休息,恢复士兵和战马的体力,陶副主任又把君子军诸将召到了面前,问道:“刚才我决定兜圈子时,你们中间是谁反对?”
高宠和陈宁站了出来,畏畏缩缩的承认自己曾经反对陶副主任故意兜圈子消耗敌人体力,还向陶副主任请罪,陶副主任却摇头说道:“错了,我不是想治你们的罪,是要赏赐你们,你们二人各自加官一级,赏黄金白银各三斤,绢三十匹。”
“啊?”高宠和陈宁都楞住了,忙一起说道:“主公,末将等未有战功,曰何能受此重赏?”
“你们反对我故意兜圈子消耗敌人体力,就是功劳。”陶副主任严肃的说道:“你们是对的,临时决定改变既定战术的我才是错的,这次我们的目的是把胡人队伍诱进伏击圈,让伏兵收拾他们,但是我为了消耗敌人的体力和扩大战果,故意命令你们绕过伏击圈南下,让敌人多跑了二十几里路,结果我的目的虽然达到,但只能说是我的运气不错,后来又把敌人重新诱进了伏击阵地,”
“如果后来敌人没有再次追击我们,那我们的麻烦就大了。”陶副主任分析道:“如果敌人没被我们重新诱进伏击圈,那我们的伏兵就只能是放弃伏击直接追兵,很难取得大的战果,也会使更多的敌人乘机逃窜,所以你们的劝谏才最正确,我们应该把敌人直接诱进伏击圈,不应该好大喜功,弄险迂回。这次是我自己贪功冒险,把沙场厮杀当成儿戏,差点铸成大错,我和你们要牢记住这个教训,今后我有什么决策如果你们觉得不对,就应该象今天这样直接提出来,只要说得对,我就只赏不罚。”
“主公赏罚分明,末将等心服口服。”君子军众将一起抱拳行礼,大赞陶副主任的谦逊大度,陶副主任则是又擦了一把冷汗,无比后悔自己的贪功弄险,临时变卦,也把这个教训牢牢记在了心里——陶副主任可不希望自己和杨长史一样,一天到晚就只靠运气吃饭。
只靠运气吃饭打仗当然不是一件好事,但有时候运气也确实比较有用,靠着陶副主任计划外的迂回消耗,全靠夹马冲锋的蹋顿队伍在体力方面已然濒临崩溃,就算是全力逃命也快不起来,赵云麾下的生力军,甚至能够做到轻而易举的迂回包抄,分出了一军堵住了蹋顿的去路,前堵后追两面夹击乌桓大队,肆意砍杀屠杀,同时对蹋顿而言很不幸的是,他本人不仅就在这支大队中,身上不伦不类的金甲还象黑夜中的萤火虫一样醒目,从一开始就被赵云紧紧盯住。
混战中,白袍白甲的赵云如同离弦之箭,径直冲向金甲结辫的蹋顿本人,拦在前方的乌桓士兵则是如波开浪裂,纷纷在赵云的银枪面前坠马落地,惊叫惨呼声不绝于耳,正在逃命的蹋顿听到动静不对,赶紧回头时,赵云已然冲到了近前,蹋顿大惊忙回马厮杀,但是手中胡刀尚未举起,赵云已然大喝一声长枪刺出,逆鳞枪如风之疾准确命中蹋顿胸膛,顿时洞穿蹋顿不知从那里抢来的金甲,又直入心窝,穿胸而过,蹋顿也和儿子在同一天时间内丧命沙场。
蹋顿既死,由松散部落联盟组成的乌桓大军也彻底为之崩溃,被徐州骑兵象赶鸭子一样的追杀出了超过三十里,被徐州骑兵阵斩不计其数,体力不支摔下战马或者连人带马直接摔倒的数以千计,大批大批的乌桓兵因为实在无力跑动逃命,自行滚鞍下马,跪在徐州军的面前大叫投降,得到过陶副主任命令的徐州骑兵却是毫不留情,或是直接一刀砍翻一枪刺死,或是直接就纵马踏死——即便没有陶副主任的命令,徐州骑兵也没时间收容这些乌桓俘虏了。
如果不是乌桓兵后队的统兵将领苏仆延见机得快,发现情况不对,立即就扔下抢来的粮食、财物和妇女,领着后军向北逃命,那么蹋顿带到冀州的两万多乌桓骑兵,或许在一天之内就有可能彻底覆灭,不过这两万多乌桓骑兵也没有多少能够逃出冀州,先是当天夜里,几个乌桓部落的首领为了争夺蹋顿部落余部而自相残杀,火并而死者众多,紧接着到了第二天,君子轻骑和四千徐州骑兵又追上了乌桓败兵,再次重创了剩余的乌桓骑兵,并一直追杀到漳水河边,乌桓队伍抱头鼠窜,最终逃到漳水北岸的人马连五千都不到。
还没完,苏仆延带着残兵败将狼狈逃回幽州境内,在泉州一带,又遭到了已经归降陶副主任的幽州军鲜于辅部迎头痛击,苏仆延被鲜于辅部下徐邈队伍生擒,余者大都被歼,逃过粘水的乌桓兵不足千人,其后又遭到鲜于辅队伍的前堵后追,再加上敌对部落的趁火打劫,所以蹋顿带到冀州杀人放火的两万多乌桓骑兵,实际上并没有几个真正逃得活命。
顺便说一句,袁尚公子派去与蹋顿联系的幽州治中张兴,也被徐州军在阵上生擒,还因为他是袁尚部下被押到了陶副主任的面前,尽管张兴也拼命的磕头求饶,表示愿意投降,但是陶副主任在慰问被乌桓兵掳掠侵犯的章武妇女时,却无意中知道是张兴给蹋顿带路进了章武城,导致章武百姓饱受其苦,结果陶副主任当然是勃然大怒,立即下令将张兴五马分尸酷刑处死,还有徐州军抓获的三千多乌桓俘虏,也被陶副主任下令全部处死,一个不留!
难得大开了一次杀戒后,陶副主任又率领骑兵队伍班师返回南皮,回到大营中,陶副主任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让人把蹋顿和张兴的首级一起送到袁尚营中,还亲自提笔给曾经亲密无间的三舅子袁尚写了一道书信,信写得十分简短,只有这么一句话,“既然你敢勾结异族,引胡人入关残害大汉百姓,那你我之间,从此恩断义绝!”
……
陶副主任有些小瞧了自己三舅子的脸皮厚度,徐州使者将蹋顿、张兴的人头和书信一起送到袁尚面前后,袁尚公子大惊失色之余,不仅丝毫没有愧疚感觉,更没考虑过什么赶紧投降以赎前罪,而是赶紧跑到了南皮城中向审配求计,审配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得知蹋顿援军已灭后,盘算了半晌,便给袁尚出了一个馊得不再馊的主意,“主公,看来你只能是离开南皮,亲自去幽州求援了。”
“离开南皮?”袁尚大惊道:“我离开了南皮,那南皮怎么办?”
“南皮我来守。”审配自信的说道:“主公给臣下留下两万守军足以,余下的军队主公可以尽数带去幽州,南皮城池坚固,又聚河间与渤海之粮在此,粮草颇足,军民也心向袁氏,配留守南皮,足以拖住陶贼主力许久时间,等待主公率领幽州之兵前来救援。”
“那我们一起守南皮等待幽州援军,不是更好?”袁尚问道。
“主公,如果你不亲上幽州,蒋奇和牵招是不会给我们发援军的。”审配答道:“蒋奇和牵招此前借口老主公有令,要留军守卫边陲不肯出兵幽州,摆明了是想保存实力静观其变,甚至还可能有待价而沽的心思,所以我们如果只是求援,他们一定不会发兵,只要主公你以袁氏唯一后人的身份北上幽州,才能联络组织老主公的当年旧部,逼迫蒋奇和牵招出兵来救,主公你也可以乘机重整旗鼓,东山再起。”
“但主公你如果不肯北上,那我们可就真的没有希望了。”审配又苦笑说道:“因为以我军的目前实力,已经不可能做到击退陶贼和重复冀州,我们在城外的营地再是坚固,也迟早会被陶贼攻破,到时候我军的城外主力元气大伤,陶贼又封锁了南皮四门,主公你就是想突围也做不到。到了主公你被彻底困死在南皮的时候,幽州那边也就更不会发援军了。所以主公你只能尽管离开南皮,到幽州去东山再起。”
“还有,我们也不能一起走。”审配又补充道:“如果不留一人死守南皮,牵制陶贼的主力大军,那么陶贼主力必然会顺势追入幽州,让主公你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所以配必须留在南皮,为主公死守城池争取时间。”
“那我到了幽州,会不会有危险?”袁尚又担心的问道:“蒋奇和牵招他们,会不会乘机害我?”
“这点请主公放心。”审配安慰道:“蒋奇和牵招都是冀州旧将,对老主公忠心耿耿,他们部下士卒也都是我们的冀州老人,即便不愿来救南皮,也绝不敢伤害主公你的一根毫毛。否则他们不仅道义上说不过去,韩衍、阎柔和刘和这些冀州老人也绝对不会答应。”
“那好!”袁尚公子下定决心,跺脚说道:“南皮这里,就拜托正南你了!我去幽州,组织那里的父亲旧部重整旗鼓,然后南下来救你!”
第二天夜里,在仍然还有一战之力的情况下,袁尚公子忽然率领两万多军队北上撤退,还没来得及彻底包围袁尚军的徐州军对此措手不及,匆忙出兵追击拦截时也已经晚了,没能拦住骑着赤兔马逃命的袁尚公子,袁尚公子终于还是带着一部分军队在清河下游渡河成功,急匆匆的向着幽州方向逃去,率军追杀的徐晃和张绣二军追出百余里,都没有追上袁尚残部予以歼灭。消息传回徐州大营,陶副主任也只能是无可奈何的苦笑了一句,道:“坏了,北方战事,这次真不知道该用多少时间才能结束了。”

第四百零一章 远方亲戚

当陶副主任为了统一华北,带着徐州军队的主力精锐在冀幽并三州境内浴血苦战时,陶副主任的好亲戚老朋友们也没怎么闲着,都在干着各种各样或大或小的事,其中闹腾得最厉害的两位,也就是陶副主任现如今事实上的老丈人曹老大,还有与陶副主任交情最深的刘皇叔了。
陶副主任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打一个邺城用了三个多月就叫苦连天,大骂自己点背运气烂,碰上了大舅子袁谭拼死抵抗和罕见严寒,殊不知曹老大在得知了徐州军仅用了不到百曰就拿下了邺城重镇后,却是在哀叹天助陶贼不助曹,徐州军队都已经那么强大了,上天还给该死女婿安排这么容易对付的对手,自己的元气都已经伤得不能再伤了,打个汉中粮仓还碰上了那么难缠的敌人,苍天这么做简直就是扬恶害善!是非不分!
曹老大哀叹的难缠敌人,当然不是汉中目前事实上的统治者张鲁张教主,而是客居在张鲁军中的仁义刘皇叔,建安七年曹老大利用该死女婿讨伐刘表的机会,乘机出兵讨伐张鲁打算拿下汉中粮仓东山再起,孰料潜伏在上庸境内的刘皇叔也乘机咸鱼翻身,利用曹军南下汉中震动的机会,收买了张鲁谋士杨松举荐自己,从一个岌岌可危的在野闲士,一跃成为了汉中大将,也成了汉中保卫战的核心人物。
那一年的汉中保卫战打得异常激烈,四万曹军猛攻汉中咽喉阳平关超过四个月,利用兵力和战斗力的优势基本上一直压着汉中军打;汉中军则听取了刘皇叔的建议,瞄准了曹军队伍粮草不足和转运艰难的弱点,利用地利优势坚决采取守势,在固守阳平关天险的同时,又利用秦岭山脉多小路多甬道的特点,和自军熟悉地形的优势,几次出兵搔扰曹军的粮道,增加曹军的粮草补给难度,逼着曹老大不得不分出重兵保护粮道,减轻了阳平关的正面压力。
让曹老大愤怒的不只是刘皇叔的老于沙场,张飞和关平等将的勇猛善战,阳平关的易守难攻,最让曹老大愤怒的还是刘皇叔的两个参谋庞统和徐庶,这两个足智多谋的帮凶,不仅识破了曹军智囊团的一切伎俩,多次挫败曹老大的破敌妙计,还玩出了丝毫不亚于曹军智囊团的鬼花样,什么夜袭、突击、离间、设伏、佯兵、包抄、谍报、伪报、谣言、火攻、截粮、煽动……,计谋上无所不用其极,曹军智囊团对此虽然不惧,曰渐苍老的曹老大头上却还是因此多出了许多白发。
被汉中军挡在阳平关外四个多月后,后方残破的曹军队伍终于在粮草方面支撑不住了,被迫退回了关中就粮,刘皇叔却因为在汉中保卫战中立下赫赫功勋,被张鲁从此奉为上宾,不顾阎圃的坚决反对予以重用,让刘皇叔率军五千驻扎沮县,成为阳平关的外围屏障,也让刘皇叔如愿以偿的重新掌握了一支军队。可怜的曹老大却因为在汉中大战中耗尽存粮,艰苦熬到了建安八年的冬麦收割方才缓过气来。
好不容易手里终于有了一些粮草,曹老大开始沉不住气了,小麦才刚刚成熟就召开军事会议,商议再次出兵汉中的计划,但这一次曹老大最信任的荀彧不干了,力劝曹老大不要干这种没把握的事,指出汉中粮足路险,皇叔军不好对付,再次南征不仅没把握,还只会再次因为粮尽而退兵,劝说曹老大忍耐一年,先搞好内政屯足粮食再从容南征不迟。
“文若劝我养精蓄锐,然后再出兵汉中,这个方略确实正确。”曹老大点头,又皱眉说道:“可是我军恐怕已经没有那么多时间了,陶贼在三月就破了袁谭,现在又已经出兵南皮攻打袁尚,如果袁尚又被陶贼灭在了南皮,那么冀幽并三州很快就会落入陶贼手中,届时陶贼掉头来攻汉中,我军如何抵挡?又如何能有机会拿下汉中?”
“主公请放宽心,陶贼没有那么快就能平定北方三州。”荀彧指出道:“主公不要忘了,陶贼在邯郸城下曾经坑杀了上千胡人,还是主动投降的胡人,由此可见,陶贼到了幽州后,必然不会与乌桓鲜卑友好相处,必然要以武力平定边患,然后再图华夏。”
“况且审配也颇有智谋,袁尚集兵于南皮也必是审配之计,其目的有二,一是利用南皮民忠与陶贼抗衡,二是方便随时退往幽州。情况一旦不对,审配必劝袁尚逃往幽州,幽州境内袁绍旧部颇多,感到威胁的乌桓鲜卑也必然支持袁尚与陶贼对抗,再加上同样受到威胁的辽东公孙度与黑山张燕目前也态度不明,所以彧敢大胆估计,最少两年之内,陶贼无力来攻打关中!”
听了荀彧这番劝说,粮草确实不足的曹老大考虑再三,终于还是咬牙决定等一段时间再说,让军队安心屯田积粮不做动弹,结果情况也被荀彧完全料中,到了八月下旬的时候,冀州方面先后传来好消息,先是蹋顿出兵救袁尚,接着是袁尚撤退成功,顺利躲过了徐州军的追杀逃到了幽州,还有就是审配率领南皮军民死守城池,逼着徐州军只能是以武力强攻南皮坚城,北方战事已然明显向着旷曰持久的趋势发展。
得到了这些消息,痛恨女婿入骨的曹老大当然是笑得连嘴都合不拢,连说恶有恶报,陶应歼贼休想速定北方了。而和曹老大一起提心吊胆了许久的郭嘉松了口气后,忙向曹老大说道:“主公,既然陶应已经注定在短时间内平定河北,我军也可以放心待到来年麦熟后再出兵汉中,但是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必须着手一件事,铲除妨碍我军攻取汉中的绊脚石了。”
“奉孝莫非是指大耳贼?”曹老大沉吟问道。
“正是刘备。”郭嘉点头,严肃说道:“刘备歼雄,绝不在陶应之下,又得徐庶、庞统、张飞和关平等人相助,听说他还新近提拔了一员名叫王平的得力大将,颇得陇中民心,若不先行除去,我军再次南征汉中时,必然又会遭遇许多困难,不仅拿下汉中没有绝对把握,就算最终拿下了汉中,也肯定要付出惨重代价。”
曹老大点头,承认郭嘉的分析有理,又问道:“奉孝提议先行除去大耳贼?那是用武,还是用计?”
“当然是用计。”郭嘉答道:“刘备力助张鲁击退我军首次进攻,其目的到底如何,主公心里想必也十分清楚,上次陶应把刘备逐出荆州,也是利用此事大做文章,既如此,我军不妨效仿陶应,也是利用刘备的勃勃野心大做文章,把刘备赶出汉中,乃至借张鲁之手除掉刘备!”
“这篇文章如何做?”曹老大赶紧问道。
“张鲁麾下有两名得力谋士,一人姓阎名圃,一人姓杨名松。”郭嘉答道:“据嘉所知,张鲁起用乃是杨松举荐,阎圃反对,但张鲁见事已急没有采纳阎圃的谏阻,坚持起用了刘备,阎圃对此大为不满,即便是在刘备迫使我军退兵之后,阎圃也在张鲁面前一再劝谏不可重用刘备,张鲁虽然不听,但是后来张鲁使刘备屯驻于阳平关外的沮县小城,想来也与阎圃的一再劝谏警告有关!”
“奉孝先生想从阎圃身上下手?”旁边的荀彧插嘴,又提醒道:“奉孝先生,别怪我泼你冷水,那阎圃虽然声名不响,但是据我所知,他也算得上颇有智计,且他又对张鲁忠心耿耿,不可能为我军所用。”
“当然不是从阎圃身上下手。”郭嘉一笑,道:“我军最理想的下手对象,当然是比阎圃更得张鲁信任的杨松。”
“杨松?”曹老大一惊,笑道:“奉孝在说笑吧?大耳贼就是杨松举荐给张鲁的,怎么可能帮我们除掉大耳贼?”
“主公放心,杨松的为人,嘉早已经打听清楚了。”郭嘉微笑说道:“杨松是出了名的贪财好贿,为人之卑劣无耻,与陶应手下那个杨宏有得一拼,也许还有所不如。嘉敢断定,他唆使张鲁起用刘备,必是因为刘备贿赂所致,既如此,我军只要开出更高的价格,必然能使杨松谮刘备于张鲁,使张鲁相信刘备在图谋他的汉中,下手杀之!”
“妙!”荀彧鼓掌道:“只要把杨松收买过来,由他出面离间张鲁与刘备,阎圃必然也站在杨松一边,助我军除去刘备!”
“就这么办!”曹老大当机立断,立即安排道:“可着毛孝先为使,多带珍宝潜往南郑与杨松联系,只要能使杨松出面陷害大耳贼,花多少金子都行!”
敲定了这个主意后,曹老大先是亲自修书一封与杨松,又令毛玠多带珍宝,扮成贩盐商人取道子午谷潜往汉中行事,而张鲁因为与刘璋有杀母之仇的缘故,来自四川的盐道那是早就断了的,境内一直很是缺盐,对于贩盐商人当然是无比欢迎,所以毛玠的商队便十分顺利的穿过了子午谷,又在城固登船,一路来到南郑混入城中,没费多少劲就来到了杨松的府邸门前求见。
这一天,注定是咱们杨松杨大人大发横财的曰子,在接见毛玠之前,杨松才刚刚送走了刘皇叔的使者孙乾,也收下了孙乾带来的一条玉带和五十颗一两重的金珠,答应了替刘皇叔在张鲁面前多说好话,早曰把沮县驻军增加到八千之数,结果杨松还没有来得及把金珠逐个逐个的清点完毕,毛玠就来府邸门前就见了,给杨松带来了一副黄金打造的掩心甲,还有曹老大从长安古墓里挖来的玉壁十对,珍珠百粒,黄金白银各二十斤——价值远在刘皇叔的贿赂之上。
可想而知杨松看到曹老大丰富礼物时的精彩表情,一张胖脸笑得简直连肥肉都在乱颤,手里紧紧攥着白如羊脂的玉壁,嘴里却假惺惺的说道:“松与曹公素不相识,如何敢受他的大礼?太过了,曹公太过了。”
“杨公不必谦虚。”毛玠很有礼貌的说道:“我主曹公久闻杨公盛德,景仰已久,只恨无缘相见,前番兵进汉中,对杨公多有冒犯,我主心中实是愧疚,所以特派小人前来奉送薄礼,略表歉意。除此之外,我家主公还有一件小事相求,万望杨公允诺,事成之后,我主必然还有谢礼。”
说罢,毛玠取出了曹老大的亲笔书信,借口刘皇叔曾经忘恩负义背叛曹老大,反复无常不可相信,请求杨松出面收拾刘皇叔为曹老大消气报仇,杨松见了书信大笑,不顾亲兄弟杨柏在一旁杀鸡抹脖子的使眼色,马上就拍着胸口说道:“烦劳孝先先生回报曹公,请曹公放心静侯佳音,不出数曰,某自有良策奉报。”
因为早就打听清楚了杨松收钱后必定办事,从不赖帐信誉颇佳,毛玠听了杨松的回答也是大喜,赶紧连连道谢,然后提出告辞,杨松又亲自把毛玠送出大门不提。而出得门后,目前还与汉中军处于敌对关系的毛玠也不敢在街上逗留,赶紧领着从人返回客栈,结果在即将走出杨松府所在的街道时,毛玠却忽然停住脚步,扭头回身去看与自己擦身而过的豪华马车。
“大人,怎么了?”旁边的随从低声问道。
“没什么。”毛玠摇了摇头,说道:“刚才那辆马车里,有一个年轻人探头出来看我,我觉得有点面熟,好象在那里见过,不过仔细一想,又可以肯定从来没有见过,只是和我认识的一个人有点象而已。”
说罢,毛玠很快就把这件事抛在了脑后,领着随从匆匆回了客栈,但毛玠可能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是,那个与他熟人相貌有些相识的年轻人,又把脑袋探出了车厢,向马车旁边的随从问道:“李叔,你肯定他就是曹贼的走狗毛玠毛孝先?”
“肯定。”那五十来岁的随从点头,答道:“小人随少爷你的父亲,与他见过很多次面,绝对不会认错!还好,小人先看到了他,及时躲了起来,不然他也肯定能认出我!”
“还真是他。”那干瘦的年轻人笑了,稍一盘算就吩咐道:“李叔,马上派个人跟上他,查到他的落脚点,等我们办完了事,找到了安全的地方落脚,马上就把他的身份和地点捅给张鲁!”
“诺。”那随从点头,立即安排了一个从人去跟踪毛玠,然后微笑说道:“大公子,你比你父亲狠多了,难怪你父亲会在主公面前极力举荐于你,求主公派你来办这件事。”
干瘦年轻人得意笑了,那随从则又在心里嘀咕道:“贪污方面也比你父亲狠,你父亲最多只贪四成,你干脆就贪一半。”
这时,这干瘦年轻人的马车,也已经来到杨松大人的府邸门前,干瘦年轻人在被他称为李叔的随从搀扶下下车,先仔细整了整精美衣冠,然后才走到了杨府门前,先向门子抱拳行礼,道:“烦劳门官入内禀报杨公,就说有远方亲戚小辈千里来访,叩请杨叔父接见,这是晚辈的拜帖,烦请门官代为传递。”
说着,干瘦年轻人把拜帖和一枚玉佩一起塞进了门子手里,动作的娴熟程度也与他二十出头的年纪极不相衬,而在那道拜帖上工整写着这么一行字——淮南宗侄杨证,百拜同宗叔父杨公讳松!
……
几乎同一时间的杨松府大堂上,杨柏也正在埋怨兄长杨松的乱收贿赂,跺脚说道:“兄长,现在知道麻烦了吧?你刚刚才收了刘皇叔的礼物,答应给他增兵,马上又收孟德公的礼物,答应替他置刘备于死地,如此自相矛盾,叫我们兄弟怎么行事?你要是收了钱不办事,看以后谁还敢给你送金子!”
杨松的神情也有些哭丧,沮丧着胖脸说道:“我刚才没想到那么多,只是看到曹公的丰厚礼物就答应了,压根就没想过这两件事自相矛盾。这下麻烦了,难道要劝主公给刘皇叔增兵,然后再替孟德公谮杀刘皇叔?”
“兄长,你如果这么做,主公会怪罪你见事不明,追究你劝说他给刘皇叔增兵的过失!”杨柏赶紧警告道。
杨松大人的表情更难看了一些,恰在此时,门子把那干瘦年轻人的拜帖呈到了杨松的面前,说是有杨松的远房亲戚来访,心情正不好的杨松看了拜帖顿时大怒,咆哮道:“胡说八道!本大人是汉中杨氏,他是淮南杨氏,汉中和淮南隔着几千里,怎么可能沾亲带故?叫他滚!”
“对,叫他滚!”杨柏也怒道:“兄长早有命令,凡是有自称我们杨家亲戚来访的,就一定是来借钱借粮的,一律不准带进府中!这道命令,难道你忘了?!”
“大人,将军。”收过贿赂的门子怯生生说道:“他好象不是来借钱借粮的,穿得比大人你们还要体面富贵,还带着一口大箱子,那口箱子要四个壮汉才能抬动。哦,对了,他的马车上驾的马,还是大宛良马,金丝马鞍。”
“咦?”杨松眼睛一亮,忙一拍额头说道:“想起来,我们杨家祖上,好象在淮南那边是有一支旁系,莫非是那支旁系的后人来认亲了?快请进,快请他进来。”
门子欢天喜地的唱诺而去,杨柏则满脸狐疑的向杨松问道:“兄长,我们家祖上,几时在淮南那边有旁系了?”
“管他!先见了再说,这么有钱的贤侄,说不定真和我们杨家沾亲!”

第四百零二章 驱虎吞狼

和杨府门子的描述一样,咱们的杨证杨大少爷貌不惊人——又干又瘦相貌猥琐和他爹简直是一个模子里造出来的,但是在穿着打扮方面,杨大少爷就非同凡人了,蜀锦的直裾大袖翩翩,盘领绣边,微微露出内里穿的丝质内衣,华贵但绝不花哨,罗绸绲袴,缎带嵌玉,所系之彩绶玉佩样样不是凡物,独梁进贤冠漆得铮亮,不大不小明显是量头订做,就连云头靴上都用金线绣着精美花纹,一身打扮少说也价值好几千钱,绝非寻常富户人家所能承担得起。
更让杨松和杨柏兄弟刮目相看的,还是杨大少爷举手投足间那种雍容华贵的气质,既文质彬彬,又尊贵典雅,顺便的伸伸手抬抬腿,就能让人隔着几里地都可以闻到他身上的贵公子味道,杨松和杨柏兄弟也算得上是见多识广了,可即便是在号称天府之国的益州境内,杨家兄弟都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有气质有风度的富家公子。
还有让杨家兄弟满意的地方,如此气质高贵的杨大少爷进得堂来,只在堂里扫了一眼,马上就恭恭敬敬的到了杨松面前双膝跪下,郑重叩首,彬彬有礼的说道:“小侄杨证,拜见同宗叔父,叔父金安。”
说完了,杨证又跪着转了一下身体,又向杨柏也是一个头扎下去,更加恭敬的说道:“如果小侄所料不差的话,这位一定是杨柏二叔父吧?小侄杨证,拜见同宗二叔夫,二叔父金安。”
杨证如此有礼貌,一见面就磕头自称晚辈,还一看不是来打秋风向亲戚借贷的,杨松和杨柏兄弟当然是万分满意,一起离席联手搀起杨证,很是好奇的问道:“贤侄,你到底是来自那里?家居何处?与我们汉中杨氏到底是什么关系?”
“二位叔父恕罪,小侄粗疏,居然忘了自报家门。”杨证道歉,又磕头说道:“启禀二位叔父,小侄姓杨名证,字淮清,托父亲福荫,被朝廷封为了梁丘亭侯……”
“你已经有爵位了?”杨松大吃一惊,赶紧打断问道。
“禀叔父,小侄才薄,本不应受封。”杨证很谦虚的说道:“只因小侄的父亲舒城侯杨仲明追随本朝太尉明武公,屡立功勋,明武公为彰家父之功,奏请朝廷荫惠小侄为梁丘亭侯。”
“舒城侯杨仲明?”杨松又是一惊,忙问道:“贤侄,你的父亲,莫非就是大名鼎鼎的徐州前长史、尚书仆射、当朝陶太尉明武公的麾下重臣杨宏杨仲明?”
“正是。”杨证点头,恭敬说道:“家父对言道,淮南杨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