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好孩子(老狼)-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罪恶滔天的笮融余党,又得抓紧时间整编降军,修固城防,准备守城武器,同时还得转移邻近的舆国和江都百姓坚壁清野,更得在极端保密的情况下建造两个秘密补给点,各种工作千头万绪,又岂是三两曰内所能办到?
所以忙活了一天之后,到了第二天清晨,同时也是兴平元年八月三十天,陶应果断做出战术调整,决定提前率领君子军出城,主动向西去迎侯孙策的进犯大军,以游击战术迟滞孙策大军的进兵速度,为章诳率领的徐州军队备战争取时间。而章诳也知道时间宝贵,难得没有提出反对,只是叮嘱了几句让陶应小心,便同意了陶应亲自率领君子军出城迎战孙策。倒是林清小丫头给陶应制造了一些麻烦,缠着陶应非要同去,但陶应这次说什么都不让步了,还把林清骂了一个狗血淋头。
“你以为我是去郊游,是去射猎?”陶应冲着林清大声咆哮,“都十七岁的人了,还这么不懂事?我是去出城打仗,是去迟滞孙策小儿的进兵速度,孙策小儿是什么人?天底下板手指头数得着的猛将!我去和他交手,连我自己都没把握,再带上你这个拖后腿的不是死得更惨?!再说了,你经过野外生存训练吗?你能喝马奶充饥不?你能把战马的血管割开喝血保命又把战马血管缝上不?你能不能连眼皮都不眨的把生蛇肉、老鼠肉和蚂蚁吃下去?没把这些本事练会,也敢和我的君子军一起打游击战?!”
头一次被陶应如此臭骂,林清小丫头气得眼泪汪汪,万分委屈的被章诳拉开了,陶应又瞪了这个小丫头一眼,然后把目光转向旁边的徐盛,说道:“文向,这一次我也不打算带你去,我倒不是不相信你吃不了苦,是我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交给你。”
“末将明白,请公子吩咐。”靠着在与笮融大战斩首十一具的功劳,已经被陶应火线提拔为牙门将的徐盛恭敬答道。
“还记得我在昨天晚上教你的马其顿方阵不?”陶应先问了一句,见徐盛点头,陶应又说道:“你到降兵队伍中挑选两百个合适的降兵,抓紧时间把这个方阵的战术传授给他们,紧急训练出来。这个方阵战术虽然破绽很多,在万里之外西方也早已淘汰,但是从来没有在华夏大地上出现过,我们如果突然使出来,那怕是孙策小儿,也必然措手不及,可以当做我们的步兵奇兵使用。”
“末将遵命。”徐盛抱拳答应,又道:“其实末将认为,这个战术还有补充余地,比方说近战不力这个缺点,就可以让士兵装备短兵器弥补……”
“你看着办吧。”陶应挥手打断,道:“老实说,我也是在书上看来的这个西方战术,了解不是很多,只是觉得这个战术可以用来突然袭击,效果应该不差,而且容易训练也容易装备。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可以尽情的做,不用怕失败,你和我都还年轻,都有的是时间和机会总结经验,扬长避短。”
“谢公子信任,公子知遇之恩,徐盛即便粉身碎骨,也难报万一!”徐盛是真的激动了,也更不明白陶应为什么这么信任自己,对自己这个刚刚投奔的部下如此重用,好得简直就不象话。
感激之下,徐盛又猛然想起一事,忙又向陶应拱手说道:“公子,关于广陵战局,末将有一个建议,不知公子是否采纳?”
“直接说吧,好的话,我一定言听计从。”陶应答道。
“公子,你何不向臧霸将军求援?”徐盛建议道:“公子不肯向主公求援,是考虑到主公的兵力不足,临时大量抽调的兵力必然手忙脚乱,破坏徐州五郡的布防。但臧霸将军的兵力十分充裕,战斗力也不弱,而且公子你已经斩下了笮融人头,达成了对臧霸将军的应诺,臧霸将军也应该遵信守诺,接受公子你的指挥了。还有,就末将在琅琊的所见所闻,感觉臧霸将军是一位言出必行的人。”
“好主意。”陶应点头,道:“现在秋收刚结束,臧霸的军粮也应该很充足,应该有力量出兵南下。至于成也不成,就看臧霸守不守信用了。就这么定了,我马上给臧霸写信,再派快马把人头送往开阳。”
经过了一番紧张准备,带上了半个月的干粮之后,当天正午,陶应再度率领八百君子军单独出城,向西去主动迎战孙策,争取迟滞孙策大军的进兵速度,而这一次,君子军将士也终于有了陶应梦寐以求的轮换战马,每个君子军将士都配备上了两匹战马,在这个时代本就已经是十分恐怖的机动能力,又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章诳率领徐州众将,亲自到了广陵西门给君子军送行,和这些明显已经改变了态度的徐州将领告别后,陶应正要下令启程,头顶上方的城墙上,却传来了清脆的女子尖叫,“书呆子,你要小心——!”
陶应和陶基等人抬头一看,见徐州兵戒备森严的广陵西门城墙之上,不知何时站了一名不知来历的妙龄少女,绿衣葱裙,丰姿袅袅,眉弯春山,目含秋水,瑶鼻樱唇,真可谓是天仙绝色,说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也不过份。见陶应抬头看向自己,那少女又举起了粉白小拳头,大声威胁道:“书呆子,你要是敢不好好的回来,看我怎么收拾你!”
“美女!大美女啊!”陶基色眯眯的惊呼起来,“广陵城里怎么有这样的绝色美女?我在广陵呆了好几天,怎么就没见过?后悔啊,后悔!”
“她是你未来二嫂,不准打主意!”陶应一个爆栗敲在陶基头上,又迫不及待的看了几眼那少女,心中暗道:“臭丫头,穿上女装居然这么漂亮,简直比我大老婆糜贞都漂亮了。”
喊完两句话后,那少女转身奔上西门城楼,但是在上阶之时,那少女却抬手擦了一把眼睛,显然已经落泪。陶基则捶胸顿足,拉着陶应的袖子只是埋怨,“二哥,你什么时候认识这个大美女的?以前怎么没有告诉我?快说,她叫什么名字?有没有姐妹?!”
“你早见过了,谁叫你眼神不好?”陶应嘀咕了一声,又一把甩开陶基的拉扯,喝道:“马上就出发了,你还想这些事,象什么话?!”
喝退了陶基,陶应上马,在君子大旗下举鞭喝道:“出发!关关雎鸠——!”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君子好逑噢,啊君子好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君子好逑——!”
充满了恶趣味的军歌声中,八百君子军将士跟随在陶应身后,高举着迎风飘荡的君子大旗,仁义礼智信与温良恭俭让两面副旗,拍马扬鞭,绝尘而去。当君子大旗消失在尘烟之中后,城楼中,那少女也终于无法抑制的失声痛哭起来……
第四十章 箭乃凶器
顺便介绍一下徐州老陶家和寿春袁二家的关系吧,其实老陶家以前和袁术的关系不仅不错,曾经还是铁杆的盟友,尤其是在袁绍与袁术的兄弟相争时,老陶家坚定的站到了袁术一边,帮着袁术出兵攻打袁绍,帮袁术争夺兖州,结果虽惨遭失败,袁术和陶谦都吃了大亏,但也算得上是结下了铁与血的友谊。
按理来说,陶谦如此支持袁术,袁术就算不感激陶谦,也应该给陶谦一点尊敬,可谁也没有想到的,咱们袁二将军也不知道是脑袋进水还是大脑发育不全,在攻下寿春自领扬州牧后,竟然又给自己封了一个徐州伯的称号,摆出了吞并徐州五郡的架势,如此一来,陶谦脾气再好为人再软弱也无法忍受了,只能咬着牙齿断绝了与袁术的盟约,与袁术反目成仇。
既然已经彻底撕破了脸皮,袁二将军自然也不再有半点顾忌,孙坚旧部吕范唆使袁术趁火打劫出兵抢夺广陵,虽然吕范的真正用意还值得怀疑,但袁二将军还是毫不犹豫的派出了即将成为江东小霸王孙策,命他率军八千东征,准备利用陶应南征笮融必然两败俱伤的机会,出手抢走昔曰盟友的地盘。
大概背景介绍完了,言归正传,为了尽可能的迟滞孙策大军的进兵速度,也为了获得更大的战术迂回空间,君子军离开了广陵城后,立即就把差不多已经是冠绝天下的长途奔袭这个看家法宝施展出来,一路快马加鞭,换马不换人的全速西进,短短五个时辰便奔袭了一百一十里。初次有着轮换战马长途奔袭,精力过人的陶基本来还想再跑二三十里再休息,陶应却果断阻止,命令君子军停下休息,准备等到天明时再出发西进。
“二哥,将士们和战马体力都很充足,我们还是再走二十里路吧?”陶基建议道:“二哥你不是说,我们在距离广陵越远的地方和孙策小儿交手越好吗?抓紧时间多走二十里不是更好?”
“地形不熟,小心为上。”陶应摇头说道:“三弟你和我都没到过广陵正西部,对这一带的地形不熟悉,全靠曰月星辰和缕旋针(蚕丝悬挂的原始指南针)辨别方向,今天又恰好是八月三十,天上没有月亮,黑夜之中贸然过于深入,不仅容易迷路,也容易发生意外。”
陶基左右张望,发现今天入夜之后确实视线很差,便点了点头,道:“好吧,那小弟去安排值夜岗哨和斥候,二哥你早点休息,别累坏了。”
陶应答应,又吩咐道:“三弟,让我们的斥候注意寻找向导,遇上本地农人或者山中居民,要好言礼待,不得恐吓,然后再把他们请到我这里来。要打游击战,熟悉地形这一点非常重要。”
陶基领命而去,陶应却没有立即休息,匆匆吃了一点干粮加咸肉,陶应点燃一盏气死风灯,展开羊皮地图就在灯下研究起来,从这副勉强还算详细的粗糙地图来看,广陵西部确实是一个打游击战的好地方,丘陵多树林多,又不缺乏君子军快速穿插奔袭平原地带,同时后世流量颇大的滁水河、池河与女山湖在这个时代都不存在,十分适合君子军发挥快速奔袭所长。
但万事有正面就有反面,丘陵众多的地形,又要求君子军对地形和道路十分了解,尤其是西南部的山林更多,相对起地势比较开阔的广陵腹地,这一带简直就是群山环绕,大小道路多如牛毛,溪流、树林和丘陵星罗棋布,复杂无比,君子军想要这样的地形上游击作战,有效的牵制和搔扰孙策大军,势必要面临诸多严峻考验。
忧心忡忡的皱了皱眉头后,陶应把目光转到了广陵郡与九江郡的接壤位置,在这个位置上,有着一个很小的县城叫做东城,从名誉上来说这个东城小县是徐州的地盘,但它距离广陵足足有四百里,距离袁术的大本营寿春却只有三百多里,笮融叛乱后,这个县城早就和徐州刺史府失去了联系,现在也不知道是落到了袁术手里,还是象古城那样被某个山大王抢去做了巢穴,但这个小城恰好卡到了孙策进兵的道路上,是孙策东进的必经之路。
“要不,到这个东城走一趟?”陶应突然奇想,心中琢磨道:“东城是孙策的必经之路,也是孙策的粮道咽喉,抓紧时间到东城走上一趟,可以提前了解当地的地形和各种情况。还有,东城既然是县城,那么不管再怎么破落,也肯定还有一些百姓和人家,在那里应该能找到熟悉这一带地形的向导,比在山林里大海捞针的强。”
想到这里,陶应又考虑到了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孙策现在究竟已经到了什么地方,是否已经抵达东城或者越过了东城?在不明地形的情况下贸然奔袭四百里,万一在狭窄地带不小心遭遇了孙策主力怎么办?
但稍一转念,陶应不由又有些哑然失笑,知道自己是过于谨慎了,孙策诚然是当世一流猛将不假,也肯定明白兵贵神速这个道理,但孙策的八千军队肯定不可能全是骑兵,鼠肚鸡肠的袁术也怎么可能把这么多骑兵交给并非心腹走狗的孙策?步骑混杂的队伍,三天时间又能行军多少距离?再说了,袁术摆明是想乘着自己南征笮融的机会趁火打劫,肯定希望自己与笮融打得两败俱伤,然后他坐收渔利,行军更不可能玩命,所以孙策的大军现在已经抵达东城和越过东城的可能很小。
得出了这个判断,为人其实比刘皇叔和曹老大更多疑的陶应并没有贸然下定这个决心,而是先召集了陶基和年斌等君子军五将,向他们耳提面命了一番,安排了年斌率领一队君子轻骑换上笮融叛军的旗帜先行,预防突然遭遇孙策主力,然后才宣布了直捣东城的行动,陶基和年斌等将一起答应,用心记住陶应的叮嘱。
“等等。”正要让众将下去休息,陶应猛然想起一事,忙补充道:“各位将军,乘着这个机会,我再宣布一条新军纪,从现在开始,我们在与敌人交战之前,使用弓箭箭头,都要在马粪里面搅一搅,涂上马粪再去射敌人。”
君子军五将面面相觑,陶基好奇问道:“二哥,把箭头涂上臭烘烘的马粪干什么?”
“箭乃凶器。”陶应面不改色心不跳的说道:“我们君子军是仁义之师,道德之师,上阵杀敌只是迫于无奈,所以我们用得最多的弓箭,箭头最好都涂一些脏东西,冲洗去一些肃杀之气,免得别人说我们君子军名不符实,手持凶器还不加掩饰,有失君子之风。”
“二哥,你又书呆了。”陶基抱怨起来,“什么肃杀之气,军队不杀敌人还叫军队?”
“是啊。”年斌附和道:“把箭头涂上马粪臭就说了,铁箭头还容易生锈,用不了几次就没办法回收了。”
剩下的三个君子百人将也纷纷反对,全都不肯执行陶应这条古怪军令,陶应也没了办法,只得发怒道:“你们这几个蠢货,非要我把话说清楚是不是?粪便里面有很多破伤风病菌,箭头涂上马粪,只要射伤了敌人,敌人就算当场不死,也会很容易感染难以医治的破伤风,伤口恶化而死!这是匈奴人西征大秦(罗马)的绝招,效果只比往箭头上涂乌头毒差一点,我们找不到那么多乌头做毒箭,就只好拿马粪代替了!”
“原来是这样。”陶基一拍大腿,恍然大悟道:“这可是一个好主意啊,二哥你以前怎么不告诉我们?”
“打笮融的时候,本来我就想告诉你们了,不过考虑笮融叛军大部分是徐州人,所以我改了主意,不过对孙策小儿嘛,哼!”陶副主任冷哼,又呵斥道:“你们这几个笨蛋啊,叫你们平时都看点书不听,我们是君子军,是仁义之师,是道德之师,有些事可以做,但话一定要说得漂亮,什么情啊爱啊,仁义啊道德啊,都要随时挂在嘴边,这样才象道德君子,才符合我们君子军的身份。”
絮絮叨叨中,平安无事的一夜时间很快过去,第二天天色刚明,君子军立即再次启程,由年斌率领一队轻骑扮做笮融败兵先行,陶应率领主力尾随在三里之外,一路快马加鞭,全速赶往东城。如此行得曰半,到了九月初二的接近中午时,君子军也进入了东城县境内,距离东城县城已经不到二十里,陶应正准备让军队休息和派快马到东城探察情况,前方却传来了异常情况。
“报——!”年斌队伍的传令兵飞奔到陶应面前,大声禀报道:“启禀公子,我队斥候在前方五里处发现敌军斥候队,打有袁术军军旗,年将军请公子指示是否接战?”
“他娘的,来晚了一步。”陶应心中一沉,忙命令道:“告诉年斌,接续乔装笮融败兵与敌军斥候接触,乘机抓两个舌头,然后撤回来与我会合。”
传令兵领命而去,陶应则率领君子军主力向丘陵后方转移,借山林掩护行迹,同时做好战斗准备,预防前队被孙策军识破。还好,又过了片刻后,年斌的前队很顺利的就撤了回来,既没有招来大队追兵,同时还给了陶应带来了两个孙策军俘虏,原来年斌派人向孙策军斥候队诈称自军为笮融军败兵后,孙策军斥候果然信以为真,又急需了解广陵郡现状,还自告奋勇给年斌带路,带这股‘笮融败军’去见孙策军将领,年斌乘机发起突袭,杀了三个抓了两个,余下的孙策军斥候则逃了回去报信。
既然有孙策军斥候逃走,那么孙策军大队肯定马上就会杀来,时间紧急,陶应也不多想,马上就地审问那两个孙策军斥候,而这两个俘虏却大有孙策的小霸王之风,不仅不老实招供,反过来还向陶应威胁道:“狗贼!识相的话马上放了我们,不然的话,我们孙将军的大军一到,马上把你们这点人马杀得干干净净!”
陶应并不生气,只是抽出刀来,一刀砍断叫嚷的最凶那个斥候右臂,然后向他问道:“说不说?东城到底有多少袁术军?主将是谁?什么时候到的东城?”
“东城有百万大军!狗贼!”那断臂斥候十分悍勇,继续大骂。
唰唰唰三刀,陶应将那断臂斥候的剩下手脚全部砍断,然后转向另一个斥候,舔着刀口上的鲜血狞笑问道:“小子,该你了,你说不说?”
“我说!我说!”见陶应如此凶残,另一个斥候吓得都快尿裤子了,赶紧说道:“将军,我们是一个时辰前到的东城,前锋是黄盖黄老将军,副手是周瑜周大人,前锋有两千多人,现在黄将军和周大人正在东城城里张榜安民。”
“周瑜?!”陶应大吃一惊,然后陶应又赶紧问道:“那孙策小儿呢?他到那里了?什么时候能到东城?”
“孙将军在我们后方三十里,亲自押着粮草后行。”斥候战战兢兢答道:“大概今天傍晚前就能抵达东城。”
“孙策小儿亲自押送粮草?你们带了多少粮草,需要孙策小儿亲自押运?”陶应追问道。
“具体多少粮草,小人不知道。”斥候摇头,见陶应沉下脸,斥候又赶紧补充道:“很多,很多,具体小人不知道,但小人听几个将军说,我们这一次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从寿春到广陵的路又不好走,粮草运输不易,所以带了很多粮草。”
“看来至少是一个月的粮草。”陶应心中盘算,又顺手一刀砍下那个老实招供的斥候,飞快命令道:“把这两个俘虏的的头盔和武器全扒了,身上值钱的东西也全部拿走,做出流寇杀人劫财的假象,然后向南面撤退!”
君子军将士依令而行,陶应又用手指蘸血,在那两个倒霉斥候的赤裸尸体歪歪扭扭的写道:“孙策小儿,广陵我们送你了,别追,不然你只会自找麻烦!”写完了这几个血字,陶应立即上马领军南行,旁边陶基再问这行字有什么意思时,陶应答道:“我是用笮融残军的语气写的,刚才年斌是用笮融残军的名誉和敌人接触,这会我再以笮融叛军的口气留书,就是给敌人加强这个印象。”
“哦,明白了。”陶基鼓掌,笑道:“二哥故意让敌人以为我们只是笮融残军,敌人就会觉得我们无关紧要,不会派军再追。”
“笨蛋!”陶应笑骂,“你恰好说反了,我故意留书,其实是想让敌人分兵追杀我!你想一想,一百多名骑着战马的笮融残军,既弱小可欺又有一百多匹战马可以抢,孙策小儿手下那帮笨蛋还不得红着眼睛追啊?不过他们派来的追兵也肯定不多,不是正好给我们蚂蚁啃骨头的机会?”
陶基有些傻眼,再仔细一想后,陶基顿时醒悟过来,称赞道:“二哥,你可真是太狡猾了,不错,换成是我,遇到一百多个从战场上败下来的骑兵,也肯定是抢他娘的!”
“还不够,还不得做些假象。”陶应稍一盘算,又转向年斌吩咐道:“年将军,你的一百多匹战马,全部给解下兜腚麻布,让战马随便拉在地上,其他的战马,马粪一定要收集好,统一深埋掩藏,不能让敌人判断出我们的真正兵力。”年斌答应,赶紧指挥部下依令而行,布置君子军仅有一百多骑的假象。
东城在广陵郡的地图上处于一个尖角,君子军向南潜行了三五里路,实际上就已经进入了袁术老巢九江郡的境内,而这一带的地形更是复杂,山头一个接着一个,山下开阔地带很小,并不利于君子军作战,同时身后远处也隐隐传来了追兵声音,所以陶应无奈,只得硬着头皮继续南行,一是寻找开阔地带,二是寻找本地向导。
不知转过了几个山头,先后走了十好几里路,一个长宽数里的相对开阔地带终于出现在了君子军眼前,而君子军上下喜出望外的是,这个开阔地带上尽是已经收割后的稻田,还已经补种上了冬油菜,远处依山傍水的位置,还有炊烟升起,隐约可以看到房屋民居,甚至还有一个箭塔,显然是一个乱世常见的民间坞堡。
“终于可以找向导了。”大喜之下,陶应赶紧命令道:“快,过去拜会主人,但注意道路,绝对不能践踏这里村民的菜地,更不准随意伤害和恐吓村民。还有,管好战马,不准战马进地里啃菜。”众将领命,陶应这才率领君子军沿路而行,取笔直车道赶往那民间坞堡,君子军将士则小心约束战马,不让战马践踏农田。
一路到得坞堡门前,堡中百姓早已上了堡墙和箭塔防卫,拿着各式各样的武器躲在壕沟后方,警惕的看着君子军一行,箭塔上还架起了强弩,对准了君子军队伍。而仔细观察了这个坞堡之后,陶应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个坞主绝对懂军事,因为这个坞堡不仅造得十分坚固,墙高壕深,箭弩的配备也十分合理,互相弥补了射击死角,而且壕沟之中竟然还埋有尖桩,入堡桥梁也是特制的发梁桥,可以板动机关让桥梁瞬间倾斜,让桥上敌人摔入壕中。
出乎陶应预料的是,坞堡堡门的上方,站出来的竟然是一个只有二十一、二岁的青年男子,和陶应一样做书生打扮,白面微须,身材高大,腰佩宝剑,向陶应等人很有礼貌的一拱手,彬彬有礼的大声说道:“各位将军,在下是本坞坞主,请问各位驾临小坞,有何事指教?”
“原来是坞主,在下有礼了。”惊讶于这个坞主的年轻之余,陶应也是翻身下马,先挥手让君子军将士后退,又向那坞主拱手说道:“坞主请放心,在下不是来借粮借物,在下领军出征,因不识道路,误到此地,冒犯之处,还请坞主见谅。”
“他是领兵的将军?”那坞主也有些惊讶陶应的年轻和书生打扮,忙还礼道:“将军客气了,在下刚才已经看到了,将军约束队伍,没有放纵军士践踏乡邻土地,在下不胜感激,请问将军高姓大名,是何处军队?”
“在下陶应字明武,徐州点军司马。”陶应自我介绍,又迫不及待的说道:“坞主,在下有一个小小的不情之请,万望坞主成全。在下初到贵地,人生地不熟,对地形道路更是不知所以,不知坞主能否派遣一两位熟悉本地道路地形的乡民随军,为在下指点道路。”
说着,陶应又从怀中取出两块黄金,非常有礼貌的说道:“当然了,在下不会让这里的乡亲白白辛苦,两块黄金,一块感谢坞主,一块感谢引路乡民,而且引路乡民也无需自带粮食,他的随军饮食,由我军负责。”
“公子率领的军队,是徐州军队?”那坞主面露诧色。
“正是。”陶应点头,坦诚承认。
那坞主犹豫了片刻,这才向陶应拱手说道:“公子,按理而言,莫说公子你支付报酬,便是公子直接开口求助,我等也该鼎力相助。但现在不同,想必公子也十分清楚,左将军袁术已经出兵攻打广陵郡,前锋还已经到了东城,九江军与徐州军实际上已经开战。而这坞中多是九江之人,若是帮了公子,将来袁公路见怪,在下不怕,乡邻却吃罪不起。所以,请恕在下爱莫能助。”
“我们又不抢你们钱粮,你们……”
陶基一听大怒,上来就要和那坞主理论,陶应却一挥手,喝住这个脾气暴躁的兄弟,又向那坞主拱手说道:“坞主所言极是,确实,这里是九江郡内,坞主若是帮了在下,袁术必然怪罪,会连累到各位乡民。”
“谢公子体谅在下苦衷,在下感激不尽。”那坞主拱手道谢。
“坞主不必客气,是在下冒昧,打扰了,告辞。”陶应非常洒脱,向那坞主一拱手告辞,然后转过身就命令道:“我们走,到下一个村庄去寻找向导,注意马蹄,绝不允许践踏本地百姓的农田。”
说罢,陶应果真上马就走,率领君子军沿乡道继续南下,陶基和年斌等将虽然心中焦急,却也不敢违抗陶应的变态军令,只得老老实实的领着君子军绕坞而过,一路向南而去。而那坞主看着君子军远去的背影,口中不由惊叹道:“如此仁义之师,如此翩翩君子,天下罕见。”
同一时间君子军队伍中,陶基追上了陶应,又急又气的问道:“二哥,你怎么这么迂腐?我们在这里人生地不熟,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本地村庄,正好可以寻找向导,你怎么被那个狗屁坞主三言两语就打发了?我们又不抢他们的钱粮女人,向他们借一个向导还给金子,还要怎么对得起他们?”
“笨蛋!”陶应低声骂道:“我教过你多少次了?我们是仁义之师,道德之师,什么情啊爱啊,仁义啊,道德啊,要随时挂在嘴边,有些事可以做,但绝对不能说出来!”
“可我们的向导怎么办?”陶基没好气的问道。
“蠢货!我怎么有你这么蠢的兄弟?一点脑子都不会用?”陶应低声骂道:“你刚才有没有留意到?这个坞堡很富,两个大粮仓高得都越过了堡墙,一个粮仓少说装了三千斛稻米,还有那些坞兵,手里拿的也是强弩硬弓,上好刀枪,穿的衣服也半点都不破烂,证明这个坞堡肥得流油!你说说,一会这里会发生什么事?”
“会发生什么事?”陶基莫名其妙的问道。
“你不会傻到这地步吧?”陶应终于生气了,低声怒道:“追杀我们的追兵,遇到这么有钱的村庄,还不赶紧抢上一把?你以为袁术军的军纪,象我们君子军这么好?等到袁术军抢他们的时候,我们再掉头杀回来,这个坞堡的人会怎么想?”
“肯定是感激我们到极点,还要白送我们向导,说不定还会请我们大吃一顿!”陶基恍然大悟,喜笑颜开道:“果然还是二哥高明,我们故意留有马粪让敌人追,追兵肯定会追到刚才这个坞堡的门口,到时候只要那些追兵一起贪心,我们就可以得到这里的民心了!”
“闭嘴!小声点!我说过多少次了,我们是君子军,是仁义之师,道德之师,什么情啊爱啊,仁义啊,道德啊,这些好听的话要随时挂在嘴边!有些事可以想,可以做,但绝对不能说出来!”
第四十一章 败家子军师
转过了两个山头,君子军便在陶应的命令下停了下来休息,吃着干粮和喂着战马等待,过了大半个时辰后,北面果然传来了鼎沸人声,陶应赶紧登上高处,举起自己亲手做的水晶望远镜观看,见北面果然追来了四五百袁术军士兵,步骑都有,跟着君子军战马留下的马粪一路南下,很快就进到了先前那个坞堡所在的开阔地带。
进到了肥沃的农田地带,君子军与袁术军的差别也顿时体现了出来,步兵肆无忌惮的践踏刚刚补种了油菜的田地,战马则嚣张跋扈的践踏田地更加厉害,还在袁术军骑兵的有意放纵下啃吃田中蔬菜,隐约还能听到乱七八糟的叫嚷声音。见此情景,陶应当然是大喜过望,心中暗道:“好,追兵果然不多,就算这帮丘八不抢村子,我也可以放心大胆的在这块难得的开阔地带用兵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