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贞观风流(胡田)-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焕站起身道;“回皇上,多亏卫国公的亲兵赶到,救了微臣一命,还抓了几个马贼,据他们说,是从利州来的!”

利州!众大臣都吃了一惊,什么时候利州的马贼这么厉害了?李安俨闻听更是惊骇莫名,利州的事,作为李承乾的左膀右臂,李安俨自然很清楚。

李世民喝道:“那些马贼何在?”

长孙无忌出班道:“回皇上,张焕昨夜已经将那些马贼移交给了微臣,如今就在刑部大牢。”

“带上来!”

“遵旨!”长孙无忌答应一声,低声吩咐阎立本几句。

阎立本躬身退出殿外,很快就带了几人过来。询问时,这些人一口咬定是利州的马贼,时常去秦州官道打劫行人客商。这次是起了误会,错将张焕一行当成了商队。

“带下去吧!”李世民一挥手,等到人都押下去之后,沉着脸道:“朕记得,利州有驻军数万,都是做什么吃的!前者败走松州,朕没有处罚韩威,没想到他竟然玩忽职守,纵容马贼横行!朕会下令将韩威押解进京,严加治罪!另外,令左武卫大将军牛进达前往利州接替韩威,彻底调查利州马贼一事!”

李承乾和侯君集都不在,李安俨就成了东宫系首脑。无奈李安俨生怕惹火上身,只是静立不言,见他如此,其他东宫官员也不敢出面说情。倒是魏征和张玄素出面为韩威求情,却被李世民驳了回去。他们哪里会知道,牛进达一到,就是韩威‘畏罪自杀’的日子。所谓的押解进京,只是李世民给大家的一个说法罢了。

韩威是侯君集的心腹,这件事很多大臣都知道。如今三言俩语间韩威就被夺了兵权,而今日李承乾和侯君集竟然都没有到场,即使是丝毫不知情的大臣,也知道今天会发生大事了。

果然,接下来李世民取出一份奏折,交给春浩当场宣读。

奏折读完之后,满堂哗然。

这份奏折,正是侯君集告老还乡的折子。侯君集列举了很多理由,主要还是说身体不适,请求李世民准许他告老还乡。

“皇上,陈国公正值壮年,岂可轻易告老,请皇上驳回!”李安俨虽然心中惴惴不安,也不得不出面请求。

“请皇上驳回陈国公所言……”东宫系纷纷出班,请求李世民驳回。

不想李世民又取出两份奏折当场宣读,仍然是侯君集的,在奏折中再三请辞告老。

“父皇,陈国公多年征战,身体多有隐疾,回乡养老也是理所当然,儿臣请父皇准许他的请求。”李泰一直没说话,此时见此良机,那肯错过,赶紧出言支持。

“臣等附议……”岑文本,刘洎纷纷出班附和。

“朕也有此意!不过陈国公对朝廷有大功,朕也不能薄待。朕会将三水赐给陈国公作为食邑,世袭罔替。”

李泰高呼道:“父皇仁慈,儿臣万分敬仰。”

“皇上圣明……”

李安俨等人面面相觑,无奈侯君集已经三次上奏折请辞,主心骨李承乾又不在,只好悻悻的退了回去。

李世民体恤功臣,满朝无人不知。如李靖、孔颖达等人,因年迈数次想要告老,李世民一直不准。比起这几人,侯君集还正值盛年,李世民却没有挽留的意思。再加上只是听了那些马贼一面之词,李世民就下旨将侯君集的亲信韩威押解进京,满朝文武已经从中嗅出了一丝异样的味道,都一致认为这是即将易储的先兆。侯君集告老还乡,可谓是朝堂震动,如同平地惊雷了!

李泰一伙最是欢呼雀跃,少了侯君集的大力支持,东宫已经无人可用。虽然有魏征张亮等人,却因为直言进谏被李承乾弃而不用。李承乾本来就不稳固的太子之位,如今看来已经是摇摇欲坠了。若非是在上朝,李泰只怕就要摆酒庆祝了。

接下来的朝议十分平淡,上至李世民,下至文武大臣,都有些心不在焉。还没到平时散朝的时间,李世民就提前结束了早朝。

散朝之前,李世民恩准张焕在家养伤,等候旨意。

俩月左右没回家去,张焕想家的心情十分急切。散朝之后和房玄龄等人寒暄几句,又邀请房遗直兄弟去家中做客,就急急忙忙走出了大殿。

第122章 回家

张焕出了大殿,脚不沾地的就向宫外走去。不料刚走了数十步开外,就被身后一人叫住了。

“不知魏王殿下有何见教?”张焕回头一看,只好站住脚步,等候李泰的肩舆。

到了近前,李泰下了肩舆,却不说话,只是上下打量张焕。

张焕很是纳闷:“殿下这是何意?”

“本王是想看看,你一介书生,竟然能够率军击败十倍之敌,又效仿班定远击杀突厥使者,其原因何在?”

“哦?殿下可看出原因了?”

“哈哈,本王自然看出来了。”李泰打个哈哈,伸出胖胖的手,捏捏他的手臂道:“叔珩啊,看你出去了一趟,黑了很多,也壮实了不少,本王就知道,你肯定是和将士们同甘共苦了!这也是卫国公一贯的作风,我大唐说不定又要出一位卫国公了。”

张焕不着痕迹的抽回手臂,也笑着道:“不敢当殿下夸奖,下官兵法只学了点皮毛,武艺也是马马虎虎,如何敢和二哥相比?”

“只要本王看好你,你就一定可以和卫国公比肩!”

李泰这话,已经是很明显的招揽了。何人才可以封赏功臣?自然是皇帝!李泰自认为太子之位已是囊中之物,若是能得到李靖的支持,那更是十拿九稳。再者说了,李泰也是真心喜爱张焕的文采风流,倒也不单单是奉承他。

“多谢殿下吉言!”张焕微微一笑,既不拒绝也不答应。

李泰笑道:“等到你伤好了,可一定要来本王府上玩玩,本王手下,颇有些文章诗词一流之人呢。这是本王第二次邀请你了,可不要让本王失望才是。”

“多谢殿下厚爱,若是有机会一定去拜访。”

“哈哈,那就这么说定了。本王先走了,随时欢迎叔珩前来。”

“恭送殿下。”

目送李泰离去,张焕在微微叹口气。李泰此人虽然文采不错,心胸却不宽阔,而且只会夸夸其谈,实非明主!再说了自己知道一些历史的走向,岂会投靠于他?

“张大人,我在这儿哦!”张焕刚转过墙角,又被一个清脆的声音叫住了,转头一看却正是兕子。

张焕微笑道:“很久不见了,小公主可好啊?”

“我还好啦,就是听不到张大人讲故事了。”兕子一脸灿烂的跑过来,拉住他的手很是亲热。

“原来是这样啊。小公主放心,既然我回来了,想听故事随时都可以去哦。”

“是吗?嘻嘻,那我等会就去。对了张大人,听说你受伤了,还疼吗?”

“多谢小公主牵挂,已经不怎么疼了。”

“咳……张大人啊,你要好好养伤,伤好了才能为朝廷办事。”兕子清咳一声,很是小大人样的来了一句,不想下一句马上露出了原形,“也好陪我和敏月玩耍,给我们讲故事听!”

张焕哭笑不得,赶紧点头答应。兕子伸出小指和他勾了一下,规规矩矩的迈着小碎步转过墙角,四处张望了一下见无人注意自己,十分可爱的吐吐舌头,蹦蹦跳跳的向毓秀宫跑去。

兕子虽然年纪小,不过却有其母的端庄稳重,有事情喜欢藏在心里。后来经常去张焕家玩,张焕刻意的引导她变得活泼点,以免心胸郁结引发病情。有了张焕的鼓励,再加上玩伴敏月就是个跳脱的性子,耳濡目染之下,如今兕子的性格已经开朗多了。要是放在以前,是绝对不会在宫中奔跑的。

张焕出了宫门,淘宝的马车已经在等着他了。看着不太熟悉的车夫,张焕不免又想起李铁兄弟来,暗自叹口气上了马车。

“少爷,到了。”天热街上行人稀少,很快车子就停到了平康坊的家门口。

俩个多月没回家,再见到熟悉的家门,张焕感到亲切之余,竟然有些近家情怯的感觉。

“小人要赶去淘宝,少爷请自己进去就是。”

“你去吧。”张焕对车夫摆摆手,整了整衣襟迈进了大门。

一进大门,张焕就感到有些奇怪,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太冷清了,院子里竟然一个人都没有。按理说知道自己回来,大家都该迎接才是,难道出什么事了?想到这里,张焕大踏步向里走去。

“哈哈,叔珩兄回来了!站着别乱动!”刚走进内院,只听见一声大笑,紧接着一个人影刷的一下窜了出来,倒是将张焕吓了一跳。

张焕定睛一看,原来是李治。李治手里捧着几个白色小石头,神神叨叨的摆放在自己身边。

“这是做什么?”张焕纳闷不解。

“嘿嘿,马上就好。银儿,该你了。”李治将石头摆好,对旁边喊了一声,武银儿捧了几朵红色的花,从房间里跑了出来。

“姊夫,别动啊!”武银儿如法炮制,将花朵摆在白色石头旁边。

张焕仔细端详,才看出点门道。原来这俩人将石头和花朵摆放的位置,恰好是北斗七星的排列方式,只是不知道他们这么做是为了什么。直到杜枝娘端了一碗水过来,用艾叶蘸着水洒在他身上,嘴里念叨着‘霉运尽去,鸿运当头’,张焕才恍然大悟,这应该就是所谓的祛除霉运了。

果然,杜枝娘洒完水之后,李治笑嘻嘻道:“叔珩兄啊,你今年似乎运道很差。所以得知你今天回来,我特意去青牛观找了袁天罡真人,向他求了符水,又请教了驱邪的方法。这样一来,你的运气就会变好的!”

“你……”张焕一下子感动万分,也没说道谢的话,只是上前用力拍了拍李治的肩膀。

“哼!好像都是你的功劳啊?这些花和石头可是我找的!”武银儿不乐意了,瞪了李治一眼。

李治也不生气,挠挠头笑道:“嘿嘿,自然自然,你的功劳最大,行了吧?”

“哼!这还差不多!”武银儿得意地撇撇嘴,耻高气扬的哼了一声,接着道:“还不去拿鞭炮?”

“这就去,这就去。叔珩兄,别动啊!”李治连声答应,飞快地跑进房间,和敏月敏之一起,拿了几挂鞭炮出来,妙玉等人也笑着跟在身后走了过来。

张焕见武银儿对李治呼来喝去,李治却甘之若饴,心中有些明悟,对武银儿颇有深意的笑了笑。武银儿被他笑得脸色发红,赶紧转过头去从李治手中取过鞭炮。

“姨丈,敏月好想念你哦!”贺兰敏月将鞭炮扔给敏之,飞扑过来一把抱住了张焕。

“哈哈,姨丈也想你啊!最近乖不乖啊?”张焕笑着抱起敏月,在她小脸蛋上亲了一下。

“敏月很乖的,敏之才不乖,娘时常骂他!”敏月咯咯一笑,紧紧搂住他的脖子。

“胡说!你才时常被娘骂!”贺兰敏之见妹妹倒打一耙,很是气愤的出言反驳。

张焕笑着招招手,将敏之叫到身前,也将他抱了起来。武顺见到这一幕,心里不免又感到一丝伤感,见怀孕的妹妹满脸幸福,竟然有些妒忌起来。

这时李治和武银儿已经将鞭炮摆放完毕,晃着火折子燃放起来。刹那间,鞭炮声响彻院内,张焕有些低落的心情也一扫而光,跟着大家放声大笑起来。

妙玉早就令人将宴席摆好,这套“驱邪仪式”做完之后,大家又分别见了礼,这才一起进了大厅就坐。

席间难免是觥筹交错,欢声笑语不断。妙玉和媚娘坐在张焕身边,不停地给他夹菜,却不让他饮酒。

敏月也不甘落后,抓了一只鸡腿想要放在张焕碗中,却一跟头扑在了饭碗上,小脸上沾满了饭粒,惹得众人大笑不已。武顺赶紧将她抱起来,出去洗脸换衣。

正在热闹间,高阳和兕子走了进来。因为是常客的缘故,侍女并未通报,直到二人手拉手走进来,大家才赶紧起身招呼。

李治笑着招招手:“兕子,来哥哥这坐。”

“我不要,我要听张大人讲故事。”兕子做个鬼脸,牵住高阳的手走到张焕身前。

李治故意叹口气道:“为了好听的故事,连哥哥都不要了。”

“嘻嘻,哥哥别生气,下次你被父皇处罚,我再去做你的救兵就是了。”

被李世民训斥时,兕子时常去做李治的救星,大家也早就知道了,听她这么说,都笑了起来。

“咳咳……”李治一阵猛咳,赶紧端起酒杯掩饰自己的尴尬。

高阳看着张焕,柔声道:“还好吧?”

张焕微笑道:“多谢公主挂念,没什么事。你也还好吧?”

高阳抿嘴一笑:“嗯,我很好。”

“公主,坐我这儿!”妙玉笑着向旁边移了下,让出一个位置。

高阳点点头,走过来坐在了张焕和妙玉之间。兕子则坐在了敏月刚才的位置,笑嘻嘻请张焕说说西域一行有趣的事情,张焕想了想,就说起了休勒思那对双胞胎女儿的事情。这时敏月也跑了过来,听说有这么好玩的一对姐妹,嚷嚷着要去看看,被媚娘一巴掌拍在头上才老实下来。

热热闹闹的用完饭,杨夫人母女和杜枝娘去了淘宝。知道大家有话要说,武银儿将三个小家伙带出去玩耍。妙玉令侍女送上了茶水,大家一边品茶一边闲聊。

李治起先还兴致勃勃,听张焕述说一路见闻,等他说完后就有些坐不住了,不时看看院外。张焕心中暗笑,找了个借口拉着李治去了外面询问。

“这个……”李治似乎很不好意思,“我告诉你,你可不许笑话我!”

张焕一脸严肃:“自然!”

“是这样啊,我虽然有几个侧妃,不过平日里看见的都是她们的笑脸,总觉得笑得很假,很虚伪。”李治说到这里,见张焕面无表情,接着道:“后来见到了武银儿,她才不管我是不是皇子,只要我做错了,那是该骂就骂绝不含糊的,有时候还追着我打。不过虽然如此,我反而很开心,觉得她性子直率,对我很真心!慢慢的越来越觉得离不开她,所谓‘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眼下我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张焕恍啼笑皆非,原来是这样,武银儿竟然成了李治的初恋情人。只是可怜李治的那几个侧妃,一味的奉承却适得其反。

“媚娘她们也知道了吗?”

李治点点头:“不但都知道了,杨老夫人也已经答应了。只是银儿还不足十四,说要等到来年再说。”

张焕有些恍惚,自己‘抢’了媚娘,结果她的妹妹却跟了李治。这么一来,自己竟然成了李治的连襟,真是世事难料!

“咳……叔珩兄,怎么了?”李治见他发呆,有些心虚的询问。当初还和李恪一起取笑张焕没品位,如今的武银儿还纯粹是个小姑娘,身材哪有半点丰满可言?李治很是担心张焕以此为借口笑话于他。

张焕赶紧闲扯几句掩饰过去,李治见他没笑话自己,心头松了口气,自去院中和兕子等人一起玩耍。

“知道他们的事了?”张焕回到房中,媚娘笑着询问。

“嗯,知道了,没想到啊!嘿嘿,当初蜀王和晋王都说……咳!”张焕差点说漏嘴,幸好悬崖勒马把后面的话咽了回去。

“他们说什么?”高阳也来了兴趣。

张焕挠挠头,那种话如何敢说出来。

妙玉道:“一看就知道不是好话,男人就没有好东西!”

高阳笑着摇摇头道:“真是这样?三哥和雉奴时常做些混账事,你可别和他们学。”

妙玉淡淡道:“谅他也不敢!”

张焕讪讪一笑,赶紧抓起杯子喝茶,哪敢纠缠这个问题。

高阳虽然想和张焕好好聊聊,无奈妙玉和媚娘都在,只好找一些不咸不淡的来说。坐了一阵之后,高阳借口要回去照看小痴,就起身告辞离去,叮嘱兕子让她和李治一起回去。

张焕将高阳送到门口,临上车前,高阳取出个香囊塞给他。

“这是?”

“这个是我绣的,请李淳风大人做过法的,可以给你带来好运气。我走了!”

马车离去后,张焕才反应过来,此时女子的香囊可不是随意给人的!难道……张焕摇摇头,或许是自己想多了!张焕虽然对她也有感情,不过自己也说不明白,那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张焕回到房间,妙玉已经将一大堆信件拿了上来。苗影的最多,其次就是父亲的,曹宪等人也都有信件前来。

“影儿妹子的信,我帮你回了。其他人的,你看着办吧。”

张焕先打开父亲的信,张世乾在信中说的事情虽然平淡,却有着深深的关怀之意。张焕不免有些惭愧,竟然很久没想起张世乾了,赶紧提起笔先给他写了回信,这才看其他的信件。

苗影的心中除了思念之情,还兴致勃勃的和他说起了大海船的事情。经过陈蝶兰等人几个月的努力,一艘五十丈长,七丈多高的大海船已经完工近一半了。另外还提起了孙思邈,说他的《千金方》已经快编撰完成,一旦回到终南山就要张焕帮着刻印。

张焕心中思忖,不知道阎立德的活字印刷术弄出来了没,改天登门拜访一下,顺便说说这件事。

给苗影回完信之后,张焕看着堆积如小山的信件,叹了口气一封封的看了起来。

第123章 密谋造反1

戌时,东宫。

大殿内灯火通明,李承乾黑着脸不停地踱步,李安俨等人的脸色也很难看,都静静地坐着一言不发。大殿内只听见李承乾的脚步声,气氛十分的沉闷。

早朝一结束,李承乾就知道了朝议的内容,虽然是意料之中,仍然急的热锅上的蚂蚁一般。无奈李世民下了禁足令,又不敢过于声张,天黑后才让贺兰楚石去请侯君集、李安俨等人前来叙话。

李安俨倒是很快就来了,侯君集到现在都没来。李承乾看看殿门,准备让贺兰楚石去催催,就在这时,侯君集推开门走了进来。

“陈国公,怎么才来?”李承乾不等他坐下,就急着询问道:“陈国公,李尚书,父皇今日此举,已经明显有了易储之心,二位有何妙计应对?”

侯君集自顾坐下叹了口气,摇摇头闭目不语。

李安俨道:“殿下,其实归根到底,还是魏王的缘故。唯今之计,唯有请殿下抛弃前嫌,请魏征、张玄素等人出面,再联合朝中同情殿下的大臣们,一起向皇上进言,令魏王前去封地!皇上既然将利州之事压了下来,很明显是不想马上易储,殿下再真心请罪,皇上未必不会回心转意。”

“唉……”李承乾长叹口气,“上次大臣们上书,就被父皇驳回了。不但是李泰,因为父皇觉得兕子孤单无聊,也没让雉奴去封地。所以这招虽然好,只怕难以奏效!再者说了,魏征、张玄素等人久已和孤王疏远,只怕也难以让他们出面。陈国公,你以为呢?”

侯君集面无表情道:“殿下可以试一试,老臣几天后就要离开长安了,这件事只怕帮不上忙了!”

这时旁边一人道:“殿下,微臣以为,要想一劳永逸,不如……”这人说到这里,做了个刺杀的手势。

贺兰楚石点头道:“臣认为,杜荷此言甚是!”

原来提建议这人是驸马都尉,杜如晦之子杜荷,如今在尉迟敬德手下当差。

李承乾闻听一怔,继而有些心动起来。如今不论是人气还是声望,自己都不如李泰,父皇更是偏袒于他。若是筹划得当杀了李泰,再趁势率兵逼宫,父皇也不得不禅让吧!想到这里,李承乾的心怦怦跳了起来。

李安俨道:“这件事一旦实行,就再无回头之路,殿下三思啊!长安城内的兵马都掌握在皇上手中,一旦有个风吹草动,我等都只能束手就擒!”

李承乾听到这里,又不由得泄了气,即使杀了李泰,自己手里那点可怜的人手,怎么攻打近在迟尺的皇宫?难道真要弑父不成?李承乾吓了一跳,赶紧把这个念头压了下去。

侯君集一直闭目不言,这时忽然道:“即使杀了魏王,殿下也不能确保登基,要知道殿下还有个亲兄弟!”

“你说雉奴?”李承乾紧皱眉头,“雉奴性子随和,没有野心,又对孤王毕恭毕敬,岂能轻易加害?这点孤王坚决不答应!”

侯君集点了点头,并不和他争辩,心里却不以为然。

贺兰楚石道:“岳父大人,以你之见该当如何?”

“老夫已经是废人一个,还有什么办法?”侯君集摇摇头,看了李承乾一眼,“老夫只是很为殿下担心啊!万一魏王得逞,只怕殿下丢掉的不仅是东宫之位,性命只怕也难保!”

李承乾语气怨愤:“李泰心胸狭窄,若真让他登上大宝,孤王只怕只有死路一条!陈国公跟随孤王多年,难道真的忍心如此结局?李泰登基,陈国公只怕日子也会很难过!”

侯君集淡淡道:“老夫已经告老还乡,魏王即使登基,也不会把老夫怎么样的,但是殿下的处境就堪忧了!”

“你!”李承乾霍然起身,瞪着侯君集,脸上满是怒意。

贺兰楚石赶紧道:“殿下息怒,家岳也是刚被罢官,心情郁结,请殿下恕罪。”

李承乾闷哼一声,袍袖一拂坐了下来,想到侯君集所言是真,心情更加烦躁,伸手用力地揪着颌下短须。侯君集看在眼里,嘴角露出一丝笑意。

“殿下,汉王求见。”这时门外一人敲敲门,低声禀报。

“元昌王叔?”李承乾一愣,“他来做什么,请他进来。”

汉王就是李元昌,是李渊的第七子。此人自小聪慧,长大后文采斐然,书法字画更是闻名天下。只是因为其母身份低贱,并没有登上太子之位的机会,所以虽然心中怨恨,却不得不老老实实做个闲散王爷,不过和李承乾关系倒是走得很近。前阵子李元昌上表称病,李世民特意恩准他回长安养病,李元昌还特意来东宫拜访过几次。

李元昌长相和李世民有七分相似,不过少了些威严,多了些儒雅之气。进来后先和侯君集悄然对了个眼色,才向李承乾见礼。

李承乾等他坐下,勉强一笑问道:“不知王叔今日前来有何要事?”

“承乾啊,老夫虽然没上朝。却已经知道了陈国公的事情。除此之外,还听到些风声,岑文本刘洎等人即将上表,请皇兄改封青雀为太子!唉……你我叔侄相交多年,如今眼看你有事,老夫却帮不到你,真是惭愧之极啊!”

李承乾叹道:“王叔有这份心,小侄已经很感激了!”

李元昌摇摇头,忽然放声大哭起来。

“王叔这是为何?”

“承乾啊,老夫是哭你啊!青雀性子狭窄,万一……只怕容不下你啊!,到时候你想和老夫一样,做个闲散王爷都不可得啊!向你我叔侄交情深厚,眼看你即将走上绝路,老夫如何不悲痛欲绝啊!”李元昌捶胸顿足,只哭得伤心欲绝。

李承乾十分感动,走上前去亲手递过一块帕子。李元昌含泪接过帕子,也不擦眼睛,只是看着李承乾不停地摇头叹息。

侯君集忽然道:“汉王殿下,不知你可有妙计?”

李元昌这才擦擦眼泪,双手一摊道:“能有什么办法,难道要承乾兵谏皇兄不成?”说完赶紧捂住嘴唇,似乎很为说错话感到后悔。

李承乾刚才就有此想法,这时见李元昌也这么说,心里不由得仔细思量起来。

侯君集见他沉思,不着痕迹的对李元昌使个眼色。

李元昌接着道:“承乾啊,刚才的话就当老夫没说。说不定青雀看在兄弟之情的份上,手下留情也说不准。”

“哼!孤王和李泰哪还有兄弟之情!真有那一天的话,孤王会死无葬身之地!你们说,兵谏可行吗?”李承乾嘴上在询问大家,眼光却一直看着侯君集,毕竟殿中只有他一个人是能征善战的大将。

侯君集见他看过来,竟然又闭起双目来,李承乾心头气恼,狠狠地瞪了他一眼。

杜荷道:“臣看来,目前已无路可走,不如拼个鱼死网破,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

“末将赞同驸马都尉所言!”贺兰楚石率先同意。

李安俨沉吟一会,也点头赞同。

李承乾却不理会,沉声道:“陈国公,孤王在问你话!”

侯君集缓缓睁开眼睛道:“老夫看来,只要谋划得当,成功的机会有五成!”

李承乾眉毛一扬:“只有五成希望?你且先说说看!”

“既然这样,老夫就先说说我的看法,至于到底怎么做,还请殿下自己决定。”侯君集站起身来,走到墙壁前,指着上面的长安地图道:“殿下也知道,长安城中的兵力都掌握在尉迟敬德手中,此人对皇上忠心耿耿,是绝对不可能说服的!所以执金吾的兵力,可以看做是一个对手;杜荷,你和赵节能掌握多少执金吾的兵马?”

侯君集询问的赵节,是长广公主之子,和杜荷一起都在执金吾当差,也是李承乾的死党之一。赵节今日轮到在皇宫守卫,忽而并为前来。

杜荷摇摇头道:“不会超过三百人,还不到一成,没什么用处的。”

“不!他们还是有用的!”侯君集继续指着地图道:“在长安城外的皇庄,有皇上的亲兵玄甲骑兵四千余人,半个时辰就可以进入长安城。玄甲骑兵对皇上的忠心,毋庸置疑,他们也是一大对手!当然,最大的对手,还是城外的左武卫大军四万余人!虽然牛进达去了利州,不过李绩亲自领军,战力只会高不会低!”

李承乾皱眉道:“陈国公,孤王手下的东宫卫率,能否敌得过左武卫大军?”

侯君集指着地图道:“殿下请看,左武卫驻扎在城西四十里出,快马半个时辰就可以到达。东宫六卫率驻扎在城西南三十几里处,若是同时出发,肯定能在左武卫之前到达。再者,东宫卫率兵力有六万多,人数占优,指挥得当的话,即使左武卫是精锐中的精锐,也足以抵挡他们!若是能提前进入长安城,左武卫又何足惧!除了卫护京畿的左武卫和东宫六卫率,离得最近的大军也在潼关,等他们赶到事情已经结束了。”

侯君集说的有点口干舌燥,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才接着道:“刚才我说过,杜荷和赵节掌握的人数虽然少,若是作为内应,还是有很大用处的!比如暗中打开朱雀门,让大军控制皇城。主要的问题,就在于时间的把握上!所以说,只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取长安城,才能有五成胜算!”

李承乾皱着眉头,看了看地图道:“万一动手,按照陈国公所言,怎么会只有五成胜算?即使孤王不懂兵事,也看得出胜算很大才对!”

“是啊,本王也觉得奇怪,陈国公请解释下。”李元昌略懂兵事,也看出问题。

见李元昌也这么问,大家都看着侯君集,等着他说出为何只有五成胜算的理由。

第124章 密谋谋反2

侯君集叹了口气,却什么话都没说,只是抱拳向天行了一礼。

李承乾恍然大悟:“你是说父皇?”

“不错!”侯君集语气很沉闷道:“若是皇上在京城的话,只怕五成胜算都没!”

提起李世民,李承乾心里也没底,父皇深得将士信赖尊敬,万一他出面,只怕将士们多半都会倒戈相击!

“可是,父皇不在城里,我们夺取长安城还有什么意义?一旦父皇下旨勤王,很快就会有大批兵马前来!”

侯君集微微一笑:“按照惯例,每年秋季朝贡之后,皇上都会去陈仓的九成宫举行秋狩,而且随行将士每次都不足万人,今年想必也不例外。长安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