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贞观风流(胡田)-第1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若是情报属实,最少该有五成把握吧。”

“五成……”契苾何力皱了皱眉,“某看这支骑兵也是精锐了,若是白白折损的话岂不可惜?”

两人身后的薛仁贵闻听这句话,心里暗暗叹了口气——也不知道张大人怎么想的,似乎对靺鞨人深恶痛绝,只怕这支队伍都死完了也没什么关系吧?但愿纥干承基能平安归来,那些靺鞨人能多活几个下来,毕竟自己花了不少心血训练他们。

张焕并未回答契苾何力的问话,而是转移了话题:“摩尔特说波斯岌岌可危,不过小弟认为,最少也能坚持个十几天吧?前番灭掉了摩揭陀,天竺人已经丧胆了,我们行军的时候想必不会遇见太多阻拦,不出意外的话,大军五天之内就能到达天竺境内。何力兄看来,是该快速前往泰西封援救波斯人,然后联合波斯人进行决战,还是稳步推进,等待大食人前来进攻?”

“某认为,应该稳步推进,寻找有利地形灭掉大食主力。不过要先派出一支队伍前往泰西封露个脸,给波斯人增加一些信心,免得他们很快崩溃。”

“小弟也是这么想的。”张焕轻轻拍了拍掌,“大食人肯定也做了两个打算,若是不能迅速攻占泰西封,他们肯定会围点打援,在泰西封附近等着我们呢。我怎会让他们如愿?”

“哈哈,那是自然。”

说笑声中,一行人向着城中缓步走去。

到了大都督府门口,张焕婉言谢绝了契苾何力的邀请,向图尔坎那座宅院而去,薛仁贵则告辞回到军营安歇。

张焕回到院子的时候,图尔坎一直在大门处等候,见他回来欣喜地迎了上来。

“小痴呢?”张焕左右看看,笑着询问。

“哼!就记着你的小痴娘子!”图尔坎半真半假的嘟嘟嘴,上来挽住张焕的胳膊,一边向里走一边有些感激道:“小痴姐姐说困了,先歇下了。”

张焕笑了笑,知道小痴想让自己多陪陪图尔坎,看能否获得更多大食人的情报。只是这段时间以来,图尔坎知道的张焕都知道,图尔坎不知道的张焕也知道,倒是没有什么需要询问的。不过小痴一片好心,张焕自然不会不识趣,和图尔坎去了她的房间。

洗漱后二人躺在床上,图尔坎问道:“相公,小痴姐姐会随你前往吗?”

“是啊,你知道的,妙玉她们都让小痴跟着,说是以防万一。”

图尔坎嘟嘟嘴,语气有些不开心:“若是我没怀孕,我也要跟着去,去看看欧麦尔那混帐的下场!”

张焕轻轻抚着她的大肚子,轻声道:“你放心吧,我一定把你娘亲救出来。不瞒你说,前几天从波斯回来的时候,我已经派了一小队人马去麦地那了,他们身手高绝,一旦纥干承基奔袭成功,就会迅速解救出你的娘亲。”

“真的?”图尔坎睁圆了眼睛。

“自然,带领他们的人你也认识,就是李德禄。”

图尔坎微微吐了口气:“哦,我知道,李德禄统领身手很好,只是不知道有没有人带路?要是早知道这件事,我会派鲁巴伊亲自前去带路。”

“放心,有人轻车熟路的。若是战事已定,我会派人来接你去麦地那。”

“我不想去那个地方!你把我娘送来就是。你出发的时候,把我的部下全都带走吧。”图尔坎幽幽地说了一句,紧紧抱住了张焕,眼睛缓缓闭了起来。

第377章 祭天出兵

五月二十二日辰时,碎叶城西门外。

今日是大军出征的日子,城门很早就打了开来,以便城中百姓前往城门外观看。不但城中的百姓早早就出城观看,居住在城外方圆百里的各族牧民百姓也都披星戴月赶到碎叶城下,就连潘塔里奥也派人兼程,想要观看大唐大军出征时的盛况。

很多人都很是纳闷,按理说兵贵神速,应当尽快出兵援救波斯才是,为何行军大总管张焕大将军反而把出征时间推迟了一天?这也罢了,为何还如此大张旗鼓,生怕大食人的探子不知道呢?不过抱着这种想法的人并不多,九成以上的各族百姓都是冲着出征时盛大场面而来的,大都督府已经发下了告示,这次出征会按照古礼祭拜天地,由皇上排出的钦差主持仪式。对于很多突厥族和回纥族的大唐臣民来说,见识一下汉人的古礼是什么样子的,这可比多放牧一天或者多耕种一天来得重要多了,毕竟如今精通汉语或者精通汉人礼节在族人甚至整个部落中的地位都已经飞速上升,几可和祭司或者族长相提并论。

看着城门不远处搭建的祭天高台,以及周围移植而来的栗树和柏树,围观的百姓们议论纷纷,都在猜测汉人的古礼祭天到底是什么样子。突厥人说和祭拜狼神差不多,回纥人说和大祭司率领族人拜祭光明神差不多,汉人却说肯定和皇上在社稷坛祭天差不多,各族人众说纷纭,谁都不服谁,争论声逐渐大了起来,有几个回纥人和突厥人甚至为此互相推搡起来,眼看就有发展成群殴的迹象,城门处的几名唐军将士赶紧大步走了过来。

正在这时,城中忽然传出连续不断的战鼓声响,并且逐渐向城门处而来,沉闷的马蹄声也越来越响,地面都为之震颤不停。所有的人都知道大军即将出城,那几个还在推搡的回纥人和突厥人骂骂咧咧分了开来,向城中四顾张望,那几个唐军将士也赶紧掉转身,跑到城门处目不斜视的笔直站立。

战鼓声越来越近,所有的人都透过门洞,用急切的目光看着城门后的街道。很快一支四五百人的黑甲骑兵拐过街角,出现在了众人眼前,这支黑甲骑兵八人为一排,身上的盔甲和兵器擦得程亮,最前一排的八人都打着各色旗号,八匹战马齐头并进,没有丝毫不整齐的感觉。这支骑兵出城后并未走远,而是分列在城门两侧,和城门处的其他唐军将士一样,目不斜视地看着前方。

这支黑甲骑兵刚刚到达城门处,后面又是浩浩荡荡的一大队穿着明光铠的骑兵缓缓而来,足足用了一个多时辰,这支大队骑兵才终于全部出城,在祭天高台附近排成了整齐的方阵,看样子最少有五万人数。在列阵的过程中,除了战马偶尔的嘶鸣声,马上所有的骑士都没有发出任何声音,只看得围观各族百姓们惊叹不已。

随后而来的,是络绎不绝的唐军步卒。长枪兵手中长枪林立,盾刀兵则左手齐胸举着盾牌,右手按在腰间刀柄上,弓弩兵和其他兵种也都精神抖擞,举着遮天蔽日般的无数大旗,大踏步向城外走去。这支步卒队伍人数更多,差不多有七万多人,出城用的时间也比刚才那支骑兵大队伍多了很多,快到午时了才紧挨着骑兵方阵列好一个长宽数里、一望不到边的巨大方阵。

围观的百姓们早已经看呆了,突厥最强盛之时,颉利可汗曾经有控弦之士十数万,全部出征时的场面也极其宏大。然而比起眼前唐军的肃然齐整,很多上了年纪的人都觉得,颉利可汗的那支骑兵似乎有乌合之众的嫌疑。

见两个方阵已经整列完毕,城头上传来一阵号角声。随着号角声一支千余人的骑兵队伍簇拥着契苾何力、张焕和薛仁贵、程处默等将领和一辆巨大奢华的马车,身后跟着一队身穿盛典礼服的官吏,缓步出城而来。

“大唐威武!大唐万胜!”

契苾何力和张焕刚刚出城,十几万唐军将士就齐声高呼,声震数十里开外,围观的百姓们猝不及防。大大的吓了一跳。

护卫的骑兵四散开来紧紧的围在高台下面,然后众将领和那辆马车也到了高台下面,车帘一掀,从马车中出来一个身穿黑色王袍的俊秀男子,赫然是蜀王李恪!

契苾何力等人齐齐行礼:“臣等参见蜀王殿下!”“参见蜀王殿下!”十几万将士们也跟着行礼。

围观的百姓们听说这人竟然是大唐的王爷,一边行礼一边用好奇的目光偷偷看向李恪,很多人对李恪的俊秀飘逸感到十分惊讶,暗自发出阵阵赞叹声。

李恪扶起了契苾何力和张焕,然后传令让众人免礼,在二人和那群身着礼服的官吏陪同下,沿着台阶上了高台。薛仁贵和程处默则分别走到骑兵方阵和步卒方阵前方,在自己的旗号下面肃然站立。

大唐祭天礼节虽然延续了前隋的礼仪,而且皇后也开始参与,但是大唐尚武,除了一直以来延续的冬至日祭天、新皇帝登基祭天等等之外,大军出征之前也一直会举行祭天仪式,由大唐皇帝亲自主持。祭天仪式非同小可,也只有皇帝或者在特定情况下钦定钦差主持祭天,若是其他人胆敢擅自举行祭天仪式,那就和谋反罪同论。

对这次西征李世民十分看重,因此在大朝会上宣布,任命上个月奉旨回京探望杨妃病情的蜀王李恪为代天钦差,由他带领礼部官吏前往碎叶城主持出兵祭天仪式,向西域百姓展示大唐的赫赫天威以及皇族的高贵风范。这件事在朝中引起不少风波,很多大臣诸如魏征、岑文本等人都认为蜀王主持祭天仪式大大不妥,若是皇上不能亲临,就只能是太子殿下加以主持。不过李治在朝会上却支持李世民这个做法,认为自己不可能千里出关之位举行一场祭天仪式,而李世民更加不可能做这件事,那么李恪就是最合适的皇族人选。众臣见太子出面赞同,而且确实找不到比李恪更合适的皇子,无奈之下就赞成了此事,李恪这才得以带着一群礼部官吏,生平第一次西出玉门关。只是因为李恪一行的行程慢了一点,昨日午后才到达碎叶城,所以张焕本来准备昨日出兵的决议只能推迟一天,不过借这个机会,他刚好悄悄做了另外一个安排。

李恪走到高台前方,取出圣旨声音清晰地读了一遍,圣旨很长但是真正的内容却很简短,除去那些华丽无用的词汇,无非就是皇上让自己来碎叶城主持出兵祭天仪式,望将士们齐心协力,在行军大总管张焕率领下,早日得胜班师云云。

李恪读完圣旨,将士们齐呼大唐万胜,围观的百姓们也跟着像摸象样的欢呼。随后就开始举行祭天仪式,其过程之复杂,礼仪之繁琐,官吏表情之严肃,无不让围观的其他各族人群暗自赞叹汉人礼仪的庄严肃穆,深深为自己民族粗鄙的礼仪感到自卑。在一部分别有用心的突厥人言语蛊惑下,很多人当时就决定即便花费重金也要让家中子弟前往大唐求学,学习汉人的礼仪礼节。

繁琐的仪式结束后,已经是未时了,炙热的太阳已经西斜,很多人都已经满身大汗,特别是程处默身后的步卒方阵中的将士们,因长期站立已经腿脚僵硬不堪了。将士们都很纳闷,俗话说兵贵神速,为何却慢条斯理的搞了这一场祭天仪式?而且此前据说会出兵二十万,为何也只有十三万左右?人群中抱着同样想法的人也不少,都在暗自思忖到底是怎么回事。不过这时李恪正准备说话,所以黑压压的人群鸦雀无声,都想听听蜀王殿下要说什么。

只见李恪对着张焕朗声道:“祭天仪式已毕,请张总管即刻出征吧!皇上希望早日得到捷报!”

张焕行礼道:“请蜀王殿下回报皇上,臣一定会很快大胜回朝!”

李恪笑道:“父皇肯定会拭目以待,本王也期待早日得到佳音。张总管,一路保重!”

“多谢殿下!”张焕道了谢,就准备向高台下走去。

这时契苾何力忽然道:“张总管!”

张焕回过头来:“大都督有何指教?”

“张总管此去千里征战,难免会遇见意想不到的难处,若是需要援军张总管只需来封信告知,本都督会让留在城中的八万精锐星夜驰援!”

这时此前纳闷的那些人才知道,原来张焕竟然把八万精锐留在了碎叶城。

“多谢大将军!”张焕道了谢,语气显得很是狂傲,“区区大食人还不看在本将眼里,就凭眼前这十三万精锐,足以横扫麦地那!城中留着的八万精锐,只怕是没有上阵的机会了!”

契苾何力哈哈一笑:“张总管豪气,本大都督万分敬佩!一路顺风!”

“多谢!告辞了!”张焕转过身子,一撩披风大步向高台下走去。

契苾何力大呼道:“击鼓壮行!”

刚才随着出城的近百面战鼓同时用力擂了起来,在雷鸣般的激昂鼓声中,大军按照此前的布置迅速启程开拔。

李恪和契苾何力一直站在高台上眺望大军西进,直到最后一道烟尘也消失在眼前,这才意味深长的相视对笑一阵,下了高台向城内而去。

第378章 作战方略

“传令下去,没有本大都督的手令,任何人不得接近军营半步,违令者斩!”站在城东军营大门外的契苾何力下达完命令,几名亲兵不敢怠慢,赶紧飞奔回都督府让长史书写文告。

“殿下,请!”契苾何力回转身,对着正凝神向军营张望的李恪做了个请的手势。

李恪回过头低声笑道:“大都督,这件事只怕不能瞒多久。”

契苾何力一脸了然:“殿下说的没错,下官和张总管也没想瞒多久,能瞒住个四五天就行了,到那时即便那些细作得知真实情况也已经晚了。”

“这倒也是,四五天后叔珩肯定已经进入波斯境内了。”李恪赞同了一句,抬头看看已经昏暗的天色,遗憾地叹了口气。

契苾何力也在心中暗自叹气,若非李恪的身份敏感,从他一贯的表现来看,说不定会……想到这里契苾何力忽然醒悟过来,不由得冷汗涔涔,自己怎么胡思乱想起了皇家传承的问题,这可是大逆不道啊!忽然见李恪有些奇怪的望着自己,赶紧尴尬的一笑,岔开话题道:“不知殿下准备明日何时启程?”

“天明就走!临行前父皇有旨意,让本王回程的时候去典合城看看妹妹和外甥,很久不见了,本王想早点看见她们。”李恪说完抬头看了看西边的天空,自言自语的喃喃道:“不知叔珩此时到哪里了?行军途中不会遇见什么麻烦吧?”

契苾何力也抬头看向西边:“前锋部队必定已经到达阿史不莱城了,殿下放心,四十万民夫已经把粮草运送到了俱兰城。只要粮草运送顺利,就不会出现大的问题。”

李恪缓缓点了点头,依旧看着西边的天空,过了许久才收回目光,和契苾何力一起向大都督府走去。

戌时,阿史不莱城。

这座几年前还是一座更像是堡垒的小城,如今已经扩建了数倍有余,成为了碎叶城向西的中转站,契苾何力在这里驻扎了两千唐军,完全可以确保来往附近的大唐商队的安全。多家商队还在这里开起了店铺,为自己商队的驮马队提供方便。不过从三天前开始,城中所有的买卖都被暂时禁止,行商和百姓都是许进不许出,须等到大军过境后再恢复正常。

西城头上,张焕在薛仁贵和程处默陪同下,正在向驻守阿史不莱城的校尉孙昆问话。

“没有出什么纰漏吧?”

“启禀大总管,三天前末将就封锁了城池,而且四面放出哨探三十里,末将敢用项上人头担保,绝对没有人发现昨天晚上有大军过境。”

“苏大将军今日可曾派人回来传递消息?”

“启禀大总管,并未有。”

“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张焕小声嘀咕一句,摆了摆手:“你下去吧,大军并不进城,本将军等人也不会在城中歇息,你就不必忙碌了。对了,派出去四面巡逻的将士们不要收回来,命令他们只管巡逻,不要抓捕任何可疑之人。”

孙昆明显的愣了下,然后才点头答应,快步退了下去。

薛仁贵笑道:“等到开战后的关键时刻,忽然发现我大唐多出来了七万强大的骑兵,不知道大食人会是什么表情。”

程处默大笑道:“还能怎么样?赶紧逃啊!”

张焕也笑了起来,神情显得十分轻松。

因李恪前来主持祭天出兵仪式,张焕推迟一天出兵,看上去十分正常。然而在前天亥时,被张焕秘密调来的安中都护府大都督苏定方就率领一支七万人、十五万多匹战马的强大骑兵,在碎叶城全城戒严的掩护下悄然出了城,向北沿着碎叶水一路西进。至于碎叶城军营里所谓的‘留下的数万精锐’,其实仅仅只有两三万人虚张声势罢了,其中还有不少突厥普通牧民,张焕和契苾何力都认为有这些人足够瞒住大食细作四五天时间了。

今日祭天完毕出兵的时候,张焕得到了苏定方的飞禽传信。信件是昨夜发出的,苏定方声称大军连夜兼程,已经悄悄顺利到达了碎叶水上游,今日一早就会继续向西南行军,在大宛附近等候张焕的后继大军。这几年大唐通信所滚雪球般不断膨胀,但是却依旧不能让飞禽准确的找到前进中的人马,只能把信件送往固定地方,因此张焕虽然很想给苏定方回信,也只能徒呼奈何。

“叔珩兄,你真的准备让李浩瀚契丹人为先锋?”笑过之后,程处默肃然询问张焕。

张焕笑着反问道:“程兄有什么看法?”

程处默皱眉道:“契丹人勇则勇矣,不过李浩瀚却不够仔细,冲锋陷阵倒还罢了,作为先锋似乎不行。”

张焕和薛仁贵相视一笑,都微微摇了摇头。

“笑什么?”程处默愕然。

“程兄,你认为这次西征应该怎么打?”

“这还用说,大军直逼泰西封,和波斯人合兵一处,必然能击溃大食人。”

张焕和薛仁贵再次相视一笑,薛仁贵开口道:“程兄,我军此次西征,难道仅仅是为了击溃大食人,替波斯人解围?”

“那当然不是!”程处默断然摇头,“这次大军劳师远征,怎么说也要打到麦地那才行!”

“不错,所以就不能这样直接杀到泰西封。”张焕开口接上话,“大食人肯定不会想到,我大唐出兵如此迅速,所以他们此前预计短期内灭掉波斯已经不可能了,那么他们只有三个选择——其一,撤军,退出波斯境内;其二,继续包围泰西封,然后在泰西封附近设下埋伏圈,伏击前去援救泰西封的我军,也就是围点打援;其三,留少许兵马阻击波斯人,大军挥师东进和我军决战。”

程处默点头道:“你说的没错,不过大食人肯定不会撤军,某倒是认为,他们肯定会选择围点打援。原因很简单,我军劳师数千里远征,在大食人看来必定人困马乏,他们以逸待劳,岂会不设下伏击圈捡便宜?嘿嘿,若是他们知道我军到底有多少马匹,只怕就不会这么想了!若是大食人敢真的围点打援,管教他们有来无回!”

为了这次西征,国库充盈的大唐准备了二十一万大军,近五十万匹马,其中六成马匹都是专门用来运送粮草的,以便大军行动快捷。为了掩人耳目,张焕还没回来的时候,契苾何力就征召了四十多万民夫,其中大部分都是突厥人,这些民夫大张旗鼓花了五六天时间,才把已经送达碎叶城的海量粮草再次运送到了俱兰城。契苾何力同时还找来了两万多以前做过牧民的突厥人,让他们把石万年送来的三十多万匹驮马送到了大宛,然后让西征的大军在大宛全部使用驮马运送粮草,以便迷惑大食人。

就因为马匹充足,程处默才口出大言,丝毫不把大食人放在眼里。

“程兄说的没错,即便是数千里奔袭,我们也不担心人力马力衰竭!不过若是大食人不敌撤退,岂不又要费一番功夫?因此我决定玩一把大的!”张焕说着,用手在身前绕了一个很大的圈。

“玩大的?”程处默愣了下,想到张焕刚才画的那个圈,忽然发应过来,不禁倒吸了口凉气,“你是准备包围大食人?摩尔特可是说得很清楚,泰西封附近足足有三十万大食人!而且整个波斯境内,大食还有不下十万人马!我们即便加上波斯人,也勉强只能凑够三十万人马。除此之外,大食人十分熟悉波斯境内的情况,我们却是两眼一抹黑,你想要围歼大食人,恐怕……”

张焕对程处默有些发白的脸色视而不见,淡淡道:“谁说我们要在泰西封包围大食人了?”

“嗯?你什么意思?”程处默大惑不解。

薛仁贵笑了笑,从怀中取出一份精致的牛皮地图,铺在了城墙上。

张焕一拳擂在地图上的某处:“我们要在这里围歼大食军团!”

“什么?”程处默不可置信地大叫起来,“怎么会是这里?大食人怎么会跑到这里来让我们包围!”

“程兄勿要着急,且听某细细道来。”薛仁贵拍了拍程处默的肩头,低声解释起来。

程处默越听脸色越是变幻不停,听完后已经是满脸兴奋,也一拳擂在地图上的那个点上,兴奋地喝道:“干了!没说的,伺机包抄这事儿务必让给某!至于前往泰西封的先锋,谁爱做谁去做就是,某才不管!”

“哈哈,那先锋之位就交给李浩瀚了。这事就这么定了,二位还有什么不同看法?”

程处默头摇的波浪鼓一般:“某哪有什么看法!难怪你要让苏定方隐藏七万骑兵,叔珩兄,你真是奸诈啊!”

“嘿嘿,这个计划可是我和契苾何力大都督一起制定的,你敢说契苾何力大都督奸诈?”

“某懒得和你说,早些歇息去了,明日卯时就继续赶路。”程处默对契苾何力十分畏惧尊敬,听得契苾何力也参与了这个作战方略,仓皇落荒而逃。

张焕和薛仁贵在身后大笑一阵,也下了城头去城外帐篷中准备歇息。

第379章 抵达大宛

五月二十五日未时,大宛都城贵山城外。

西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到达帕米尔以西遇见的第一个国家就叫大宛。大宛这个名字,是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东征之后,迁居于此的希腊人所取。当时的大宛仿照希腊村镇建筑,在各地修建坞堡,防御能力十分出众。

数百年以来,大宛先是臣服于希腊人,随后又臣服于大夏人,屡次遭受战火袭击。

大宛人擅长养马,大宛天马名震天下,汉武帝为了得到天马,派人携带千金前去求买,然后使者却被大宛人所杀。汉武帝大怒,令贰师将军李广利率军西征,围困大宛贵山城四十余日,其间屡经波折,大宛人最终向汉朝屈服,称臣纳贡,贡品就是天马。

南北朝及至贞观年间,大宛都由昭武九姓统治,其主称为钹汗,实力已经不足鼎盛时期的一成。和大多数西域小国一样,大宛和中原朝廷一直若即若离,是货真价实的墙头草。数年前大唐第一次西征大获全胜,突厥人灰飞烟灭,大食人数万骑兵全军覆没,一下子吓到了大宛的钹汗达达勒斯,赶紧向大唐宣誓效忠,还主动请求大唐在都城贵山城驻军。

贵山城繁盛时期,方圆足有三十余里,可惜到了现在,外城已经全部消失不见,远望更像是一座占地极大的钨堡,城中也仅仅只剩下七八万人口。城头上挤满了大宛百姓,对着城外铺天盖地行军的唐军队伍指指点点,惊呼声和赞叹声此起彼伏。

今日辰时三刻,唐军一万先锋骑兵在程处默率领下,率先抵达了贵山城下。由于契苾何力前几天刚带了数万精锐骑兵前来耀武扬威地走了一圈,所以程处默这一万人的到来并未引起大宛人的太多关注。然而随后而来的十几万精锐大军和三十几万民夫,以及数十万匹战马,彻底让贵山城满城空巷,百姓们纷纷跑到城头上一睹这前所未有的盛况。

大宛钹汗达达勒斯皮肤白皙,金发碧眼,留着一脸的大胡子,相貌很是威武俊美。从午时起,达达勒斯就率领自己的大臣们出城,准备迎接大唐的驸马都尉、冠军大将军、行军大总管张焕。达达勒斯对张焕并不陌生,数年前大唐的第一次西征结束后,他还曾经去过碎叶城,和张焕有过一面之缘,对这位风头正劲的大唐将军推崇备至,故而才不等张焕到达就提前出城迎接。

达达勒斯和满城军民在热烈的阳光下站了一个多时辰,终于有唐军来报,张焕的仪仗队伍已经到了数里开外,不一会就听见喧天的锣鼓声。达达勒斯精神一振,赶紧整整衣冠,准备上前迎接。

张焕骑在一匹高大的纯黑色战马上,身上的银色盔甲一尘不染,只是脸色显得有些疲惫。小痴依旧穿着甲胄,骑着一匹银白色的战马,紧紧跟在张焕身后半步开外,在他俩周围是两百名骑着一色红色战马的暗刺队伍,外面一层是浩大的仪仗队伍,更外面则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后军队伍。这几日连续行军,张焕自然不会打起仪仗,只是在即将到达贵山城的时候,这才下令仪仗队伍全出,鸣锣击鼓的缓缓而来。

“大唐人战马真多!怎么又来了那么多?只怕不下十五万匹,加上刚才的恐怕有五十万匹了!”

“大唐的伊州所有人都在喂养战马,他们还到处寻找养马大师,能不多吗?”

“哎呀,快看,那两百多个人骑得战马竟然全都是红色的!”

“这算什么!前年某去长安贩卖皮货,恰逢大唐皇帝出行游猎,一水的黑色战马、黑色全身盔甲,足足有近万人呢!”

“你们看,那就是张焕大将军!好年轻俊秀啊,如果我能嫁给他就好了!”

“呸,人家娶的都是公主,会看上你?”

在城头百姓们的低声私语中,张焕一行到了近前,仪仗队伍缓缓停了下来,其他唐军迅速分散两侧。张焕和小痴先后跳下马,看了看正走向自己的达达勒斯,也笑着走了过去。

走到相距五步左右,达达勒斯用怪异的汉语笑道:“张大将军,一路辛苦了!”

张焕拱手微笑:“钹汗亲自等候迎接,本将军感激不尽啊!”

达达勒斯叹道:“数年前和大将军见过一面,没想到自那以后再没机会见面,今天终于再次相见,大将军风采更胜往昔,真是可喜可贺!”

“多谢钹汗!契苾何力大都督让本将军向钹汗带来问候,请钹汗有空的话不妨去碎叶城作客。”

“大都督有请,小汗三生有幸,有空自当去拜会。”

“钹汗大唐话说的很不错啊!”

“大将军不知道吧,小汗特意从碎叶城请了两名夫子,教导小汗和子女学说大唐话。”

“钹汗有心了!”

“……”

两人寒暄一阵,达达勒斯把手下的得力臣子和部族大头领替张焕做了引见,这些大宛人对张焕尊敬无比,纷纷称赞数年前的西域之战以及灭高句丽之战。张焕对这些墙头草并无好感,不过对每个人都笑着寒暄几句,称赞对方对大唐的‘忠诚和友谊’。

这一番客套花了数盏茶时间,随后达达勒斯请张焕入城赴宴。薛仁贵和程处默分别负责前军和中军,故而并未随着进城,张焕只带着小痴,在李文李武兄弟和几十名暗刺的护卫下,跟随达达勒斯一行向城中走去。

大宛的名头极响,张焕本来抱着极大希望,想要好好见识一下被李广利围困四十日不下的城池。只可惜事与愿违,入城后才发现城垣残破,街道狭窄,城中百姓房屋也显得十分破旧低矮,不由的有些失望。

“张大将军在想什么?”达达勒斯察言观色,见张焕脸色变幻,笑着询问。

“钹汗,本将军只是有些惋惜感慨。”

“大将军何意?”达达勒斯不由止住了脚步,惊讶的看着张焕。

张焕叹道:“本将军曾在史书上看见过,贵山城方圆数十里,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