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第一公子(方景)-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每日都有无数亲人上门,连带着府中有点地位的管事妇人,丫鬟婆子统统涌上门来,扰得张灏不胜其烦,最后还是老祖宗生怕人多气杂,惊染了刚刚有点起色的孙儿,严令不许任何人过来,这才算让张灏安稳下来。

    这天一早,依然躺在床上的张灏,刚刚醒过来,外面就传来轻柔的脚步声,不用想就知道,又是母亲一大早的赶过来看望自己。

    神态温柔,低头笑看着日渐精神的儿子,本有些神色憔悴的王氏,此时容光焕发,高高盘起的秀发,一支翠玉金钗斜插其中,上身穿着绣花百蝶镂空袄,外罩三色青丝长褂。

    容貌端庄,即使如今已是中年妇人,秀丽一如往昔,唯有眼角边的几丝淡淡的鱼尾纹,和过于白皙的皮肤,神色举止间,能看出因常年心情有些积郁,以至身子有些体虚。

    难得看到姐姐并没有一同过来,暗暗松了口气的张灏,此时心疼的看着母亲,主动握住母亲的玉手,很天真的道:“母亲,您坐。”

    轻笑着顺着儿子小手的力道,顺势坐在床头,关心的问道:“今日身子的感觉如何?灏儿的气色不错。”

    “已经大好了,娘,我今年几岁了?”依偎在母亲身侧的张灏,实在是有些受不了,整天被当成一个孩子和病人,过着成天让人百般怜爱的幸福日子。

    “今年是永乐7年,灏儿如今都是八岁的大孩子了。”含笑说着,王氏有些奇怪的轻声道:“问这个做什么?是不是有些闷了,想去学堂。”

    “学堂?”赶紧摇头,张灏很有见地的摇着小脑袋,嬉笑道:“还是让姐姐教我看书认字吧,嗯,我是想锻炼下身体,母亲,能不能让我和姐姐去郊外的庄子居住,这府里人多嘴杂的,实在不是养病的好所在。”

    这几天已经习惯儿子这副小大人般的口吻,浑没在意的王氏神色呆了下,皱眉道:“那怎么行,娘可不放心你们两个孩子远离身边,不行。”

    虽然嘴中说着不行,可神色间却有些松动,喃喃自语道:“不过府里确实让人烦闷,眼看着就要入夏,去郊外的庄园中也好,那里环境清幽,确实是修养身心的好所在。”

    眼看就要得计的张灏,此时哪会放过如此好的机会,嘴里鼓动道:“反正母亲身子也不好,父亲又在外地练兵,干脆我们一家子一起过去得了。”

    “唉,真是小孩子,娘这一天到晚都要处理府中的大小琐事,哪还有那等空闲。”轻轻叹了口气,掌管家务的王氏,每天除了要操心国公府的大事小情,就是整个亲族都要分心操劳,实在是有些过于劳累。

    神色一呆,张灏虽然不想母亲如此操劳,可是身为国公夫人,打理府中琐事确实是母亲的权利和义务,何况这上面还有老祖宗镇着,就是不想管都不行。

    懊恼的低着头,此时暗恨自己年龄太小,根本没有办法帮助母亲,心疼之余,小手不禁更加有力的握紧。

    儿子的一举一动,都被王氏看在心头,对于孩子的一片心意,自然是感同深受,心中说不出的欣慰欢喜,其实琐事虽多,但身为最高决策者,往往都是动动嘴皮子,真正劳心费力的事,有的是下人去做。

    “灏儿,娘同意你和姐姐去郊外庄园暂住些日子,也许等入了夏,娘和老祖宗也会一起过去避暑,记住了,去了后要听姐姐的话,可不许趁机胡闹。”

第一卷 豪门世家 第004章 京城南京

    三日后,三辆装饰华贵的马车,被前后八名身穿青色劲装的长随,骑着马匹护送下,缓缓驶出英国公府,沿着高低不平的街道,朝着城外赶去。

    南京城山多水多,不只城中道路曲折蜿蜒,就是各式建筑也大多依山势而建,风格既有南方特有的精致秀气,又带有帝都特色的奢华精美,大气磅礴。

    鳞次栉比的一栋栋古代建筑,风格别致,各具特色,自是看的张灏津津有味,从那红墙背后的幽深庭院,到繁华热闹的酒肆店铺,高耸宝塔,巍峨牌楼,烟火鼎盛的寺庙,肃穆庄严的官衙,都让人一时间目不暇接。

    一路上不只张灏好奇心大起,就是对面眉目如画,神态举止都英姿飒爽的姐姐张婉儿,也如笼中鸟逃出冲天一般,姐弟俩争抢着挤在一起,掀起片片竹帘,从不大的车厢小窗中,朝着街道望去。

    你争我抢的孩子模样,惹得坐在一边的丫鬟秋蕊捂嘴而笑,真没想到,最疼爱弟弟的小姐,难得还有如此孩子气的一面,偏偏要和二爷争抢一番。

    出生在北平的张家大小姐,从小耳濡目染都是北方那粗犷豪迈的一面,况且当时的北平即是几十年前的元大都,城中遍布各族人等,生活习惯自是和中原大不相同,就连寻常百姓都有些豪勇之气,更何况张家又是武将之家,习武耍剑可说是家常便饭,拳脚功夫几乎人人都会,甚至家里还有好大一块跑马场,结果就养成了张婉儿开朗率真,外柔内刚的性格。

    自从六年前跟随家族迁到京城,才渐渐受到拘束,一来年纪渐长,这女孩家自是不能如小时候般无法无天,又得学习各种规矩,琴棋书画,诗书史籍日日熏陶下,身上渐渐显露大家气质。

    二来身为国公府大小姐,自然而然的就得收敛起爽朗天性,一举一动都有婆子丫鬟监视,成天呆在府中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经年都难得见到几位闺中好友,整日都是陪着体弱多病的弟弟,性格也就趋向温柔婉约,很多时候更是担心弟弟,白日强作笑颜,夜晚愁眉不展,以至于身体日渐消瘦。

    自从弟弟病情神奇康复后,心情大好的张婉儿,当然心头舒畅,连续多日喜笑颜开,加上难得跟随弟弟出门,一时间竟也如小女儿般,天真烂漫的陪着弟弟嬉闹,把诸多规矩忘了个一干二净。

    物华天宝,此时正值永乐七年,大明朝国力蒸蒸日上之际,街头巷尾自是有数不尽的行人,甚至是异国人士也屡见不鲜,真可算是喧嚣热闹,车水马龙。

    不管是平民百姓,还是商人士子,人人皆衣冠楚楚,举止斯文,俗话说江南文风冠于天下,金陵文风又冠于江南,确实有点人人皆士子,家家闻书香的境界,看到姐弟俩兴致昂昂。

    不时车队跃过一座座造型各异,巧夺天工的石头拱桥,顺着小河流水,能看见极远处闻名天下的秦淮河,雕梁画栋的画舫不时从眼前掠过。

    南京城位于秦淮河和长江的交汇处,当年就是在老城集庆的基础上,耗费无数钱粮物资,动用几十万民夫,倾尽全国之力,耗时二十多年的工夫,建造出如今这座气势宏伟,令世人举世瞩目的明朝首都。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南京城地理位置极其优越,北依长江,水源充沛,河运便利,南有秦淮河绕城而过,乃是天然的水运集散之地,而钟山龙蟠于东,石头城虎踞于西,北有玄武湖一大片水域,可以说真是三面环山,一面临水,自古就有龙盘虎踞的美誉。

    整个城墙墙基都是用条石铺砌,墙身用大型城砖垒砌两侧外壁,中实杂土,唯有皇宫区东、北两侧的城墙全部用砖实砌。南京城40公里长的城墙,所用之砖由沿长江各州府的一百二十五个县烧制后运抵南京使用,每块砖上都印有监制官员、窑匠和夫役的姓名,其质量责任制之严格可以想见。城墙沿线共辟十三座城门,门上建有城楼,重要的城门设有瓮城,其中聚宝门、通济门、三山门是水陆交通要道,每门都设有三道瓮城以加强防卫。城墙上建有军士宿卫用的窝铺房二百座,雉堞一万三千余个。

    在这座城墙之外,又修筑了一座长达70余公里的外郭城,把钟山、玄武湖、幕府山等大片郊区都围入郭内,并辟有外郭门十六座,从而形成保卫大明皇宫的四道防御线,即:外郭、都城、皇城、宫城。

    城内由五大部分组成,即旧城区、新城区,内城,皇城、驻军区。

    新旧城区自然是位于秦淮河与长江的交汇处,是城市对外交通的要冲地带,民居密集,商业繁荣,为朝廷服务的大批手工业作坊也设置在这里。

    内城由于地近皇城,大臣们的宅邸也都集中在此区,世家豪门更是遍布,靠近新城区的几条街,更是大型酒楼林立,青楼楚馆汇聚一堂,也是除著名的烟花风月之所,秦淮河之外的另一销魂圣地。

    皇城区地处核心地带,北枕钟山支脉富贵山,南临秦淮河。既有水运方便,又和其他城区紧密相联,那里住着所有皇室宗亲和显贵人家,也合乎风水术所追求的阳宅“背山、面水、向阳”的模式,唯一的缺点是地势低洼。

    当年太祖皇帝一声令下,上百万民夫以排山倒海之力,竟把一处湖泊用石头填埋,又想尽办法垫高加固,从全国各处搜罗无数奇石古树,天才地宝,把一座皇宫建的金碧辉煌。

    内廷部分是在被填平的燕雀湖上建造的,虽然采用了打入木桩,巨石铺底,以及石灰三合土打夯等方法加固地基,但日久之后仍然出现北部地基下沉的问题,宫殿地势前高后低,风水不吉。此外内宫在下雨时容易形成内涝,排水不易。

    南京城内外驻军约二十万人,除一部分驻守皇宫和沿江外,大部分军队都驻扎在城内西北地区。这里有大片营房、粮仓、库房和各种军匠工场,形成一个独特的军事区。

    在上述五大区域的中间位置,建有高大的钟、鼓楼,作为全城报时之所。南京的道路系统呈不规则布置,城墙的走向也沿旧城轮廓和山水地形屈曲缭绕,皇宫偏于一边,使全城无明显中轴线,一反唐、宋、元以来都城格局追求方整、对称、规则的传统,创造出山、水、城相融合的美丽城市景观,可以说是独一无二,也显示出大明皇族包容亲民的心态。

    这座人口将近百万的庞然大物,这时代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引来四海万国叩首朝拜的天朝首都,被誉为建在金子之上的天使之城。

    轻轻叹息一声,张灏知道眼前这座辉煌之极的城市,即将告别显赫的身份,十二年后,将要随着永乐皇帝朱棣的一道诏书,大明朝的首都就要迁到北方,不过这里依然会繁华依旧,作为陪都屹立在华夏大地上。

    心中到没什么可留恋的,毕竟北平更加适合建都,自从宋朝开始,汉民族失去燕云十六州后,无险可守的北方,一马平川的大地上,真是任由胡骑肆虐,几百年间,实在是经历了太多的异族入侵,兵祸连结的无边痛苦。

    烟雨江南就是在温婉秀美,草长莺飞,没有北方苦寒之地的天然屏障,没有边塞将士的常年坚守,真是何谈什么百姓安居乐业,文人骚客拿什么来品诗论词,又何来什么鱼米之乡。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情不自禁的念出以前记过的一首南唐李煜的望江南,正是国破家灭后,寄托哀思的意境,沉浸在思绪中的张灏,下一刻才发觉不妥,赶紧抬头,就见露出惊讶之色的姐姐,和不可置信看着自己的丫鬟秋蕊,傻愣愣的指着自己。

    暗骂一声糊涂,张灏硬着头皮笑道:“我记得姐姐念过这首词,就顺嘴说出来了。”

    疑惑的看看精神不错,但还是面黄肌瘦的弟弟,张婉儿到不记得是否念过给他听,不过大凡女儿家,都极喜欢千古词帝李煜,极尽缠绵凄婉的诗词,只是不太明白,弟弟为何独独念出这首,似乎有些不吉利。

    心疼之下,也顾不得追问下去,用力搂住弟弟干枯瘦小的身子,小巧秀气的下巴摩挲着张灏发黄稀疏的头顶,疼爱的轻声道:

    “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早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低低语。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一词蝶恋花,竟然被张婉儿有些伤感之下,悄然念出,颇有点荡气回肠的滋味,令张灏倾听之下不觉动容,一时间,隐隐觉得有什么地方,好似被自己忽略掉,而忽略掉的地方,又恰恰是自己极为在意之事。

    真是车辆依旧动,此时意境大不同。

第一卷 豪门世家 第005章 郊外园子

    此刻车厢内,气氛不觉有些沉闷,失去观看外边热闹兴致的姐弟俩,相拥依靠一起,一个担心弟弟身体,一个琢磨着姐姐念出的词意,不知不觉都沉默下来。

    竹帘微微晃动,身下随着颠簸的路面而摇晃,张婉儿心疼的伸手摸了下怀中小人的额头,轻轻打开身侧靠垫下的一个木质暗门,取出放置里面的漆器食盒,横置在车厢中间的食案上,正要翻开最上层的盒盖。

    “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小姐,您可不愁没个去处,不说这成天上门求亲的人家都快要排到通济门了,听说呀,呵··”

    捂嘴轻笑的秋蕊调皮一笑,抿着嘴再不说话,今日她和张婉儿都身穿同样的镂金月白长衣,外罩三彩刻丝青石鼠卦,下着翡翠千摺落地裙,同样的花容月貌,同样的素颜淡雅,只是多了几分娇憨,少了张婉儿的三分艳丽。

    身为小姐的张婉儿头上戴着双珠朝凤金丝髻,绾着一支翠玉钗,颈上挂着七彩盘螭赤金璎珞圈,而她只是头插几支金钗,白嫩的脖子上一条色泽亮丽的珍珠玉链,在一众丫鬟中,已是格外与众不同。

    她的声音同时惊醒对面的姐弟两人,不约而同的向她看来,张婉儿俏脸一红,羞怒道:“死丫头,不许胡说。”

    “快说,快说,秋蕊姐姐,听说什么?”好奇之下,张灏不禁连声追问。

    秋蕊笑着瞅了故作姿态的小姐一眼,她乃是张婉儿的贴身丫鬟,自小两人一起长大,情意自然深厚,当然不会害怕小小的威胁,毫不在意的笑道:

    “听说呀,圣上都有意和咱家联姻呢,只是当今太子已经娶太子妃了,不免有些为难,毕竟这国公府嫡出的小姐,身份在那摆着呢,倒是府里的几位夫人和老祖宗,想着趁此机会攀上皇室这棵高枝,还说将来等到太子登上大宝之日,凭咱姑娘的容貌气质,家世条件,稳稳的能封一个贵妃娘娘呢。”

    “哼!我可不稀罕。”脸上颜色更红的张婉儿,不屑的轻轻说道。

    “那汉王如何?夫人们也有意于他呢,听说不但勇冠三军,武力超群,连长相性格都酷似当今圣上,最受皇上的喜爱,好一个英伟男儿,嘻嘻。”

    “哼,很浮躁的一个人,我也不稀罕。”似乎不屑一顾般冷哼,只是张婉儿眼眸中光彩流离,显然有些言不由衷。

    “就知道我的大小姐眼界高,没成想啊!竟然高到此等地步,连两位金枝玉叶的殿下都看不上,唉呀呀,看来只有嫁给圣上做媳妇喽,正好如今宫里头后位空虚,这将来,见面时呀!”

    夸张的表情,秋蕊嬉笑着双手作揖,娇笑道:“民女叩见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哈哈。”说完自己也忍不住笑的花枝乱颤,看的张婉儿又气又笑,赶紧提醒道:“行了,不许胡说了,这要是让锦衣卫听见,那可不是说笑的。”

    虽然说出提醒的话,但她主仆俩神色间却并不如何在意,只是声音略低了些,互相打趣,倒是对那令满朝文武百官闻声变色的锦衣卫们,并不如何忌惮,英国公府的受宠程度,由此可见一般。

    说说笑笑,两女却没注意,此时张灏本就不甚健康的脸色更加苍白,几乎跟一张白纸一般,呆呆的躺在姐姐怀中,嘴里喃喃道:“太子,朱高炽,我怎么就忘了,那可是个短命皇帝啊!”

    这可如何是好?不说那朱高炽肥肥胖胖,腿脚不利索,根本就配不上如花似玉的姐姐,单说年龄就相差悬殊,好像他儿子都比我岁数还大,虽然据说这太子忠厚仁义,乃未来的贤明君王,可历史上明明记载,他登基仅一年就挂掉了,对了,历史上姐姐确实被封为什么张贵妃,就是因为父亲是英国公张辅,才得以免去被殉葬的凄惨下场。

    不行,一定要想出个办法,制止住这场悲剧,可我现在只是一个八岁顽童,什么事都做不了,根本就是束手无策,偏偏此事又拖延不得,谁知道那皇帝朱棣哪天心血来潮,大嘴一张,这金口玉牙的,就无可更改了。

    一路上,藏着心事的张灏强颜欢笑,哄得姐姐神色欢喜,而一边的秋蕊也很有眼色的配合,三人说说笑笑,一时间,车厢内倒也趣味盎然。

    此去郊外庄园就在城外十几里的幕府山附近,因为此地距离皇城很近,一直以来都是禁地,不许外地人迁居过来,附近都是世代居住于此的人家,大多属于一些皇亲国戚的累世庄奴,而庄园不远处就驻守着一个军营。

    据说当年朱元璋在建成京城后,很是自得的带领一帮文臣武将和皇室子弟们登上了紫金山顶,登高望远的指点着整个京城,很是自得的笑道:“诸位看京城建造的如何?”

    所有大臣当然不敢诋毁半句,纷纷说京城如何如何好,极尽溢美之词,唯有十四岁的燕王朱棣指着周围环境,语出惊人的道:“紫金山上架大炮,炮炮击中紫禁城。”

    朱元璋仔细一看,不禁冒了一身冷汗:城周山峦起伏,东面钟山,南面雨花台,北面幕府山等一些重要制高点都留在了城外,此乃城防之大忌。朱元璋因此对全面筹划筑城的刘基怒恨有加。他回宫后,让太监给刘基送去一盘桔子,刘基知道皇上怪罪自己筹划失当,送桔子是恨不得将其剥皮抽筋吃肉之意,吓得连夜逃入茅山避祸。

    当然,这是张灏偶然间看到的一则野史故事,有没此事他也不清楚,如今也没那个胆量,去找个明白人询问此事,即使他敢,恐怕也无人敢说。

    虽然张家举家迁来的时日不久,但在城外也有多处田庄田产,一多半当然是皇帝赏赐,也有一些是自家花钱置办的,也是因为京城中世事太过无常,大臣百姓动辄抄家灭族,使得地产方面的交易极多,轻而易举的就被张家买到几十倾上等农田。

    朱棣登基后还好,只是大肆杀戮了些忠于建文帝的大臣,虽然手段令人发指,例如黄子澄,齐泰等人,不但九族被诛,妻子女儿至今还是官妓,每天必须忍受20名壮汉折磨,生下的男孩世代为奴,女孩则世代为娼。

    相对比太祖朱元璋,动辄诛杀几千上万人,空印案,郭桓案弄得天下官员十去四五,满朝百官一茬换了又一茬,天下富户大半破家,甚至六部官员全军覆灭,紧紧每部剩下三人的凄惨局面,永乐朝已经算是稳定安逸的很了。

    大臣富户倒下的多,这变卖土地的就多,某方面说,也算间接刺激了土地交易,即使大明律三令五申不许买卖土地,这底下的事也很难被追究,毕竟购买土地和卖出土地的,都是达官贵人。

    在几处田庄中,张灏一眼就挑中此处,因为庄子深处有一个园子,不但园内景色极佳,还有一条湖泊横穿而过,左右更是园林相连,据说乃是皇家的产业,所以安全上绝无问题。

    张灏出来的意思很单纯,实在是不耐烦应付那么多的家人,本身自己身体就不好,躲在这里不但无人打扰,多山多水的地方空气也清新,加上还能吃到些粗粮野味,那是何等的逍遥自在。

    三辆马车在长随的指引下,很快就沿着一条土路驶进一个庄园中,居住在此的只有几户农家,世代守着庄子内几十亩农田过活,平日就是负责照看打扫主家的园子,节令时往城中送些野物菜蔬一类的,也不用交什么租子,日子过得还算富裕。

    唯一算是张家下人的,是才过来几年的庄子管事,被张灏母亲亲自委派过来,名叫张三的中年汉子,此时一家五口人,外带两个小丫环,恭恭敬敬的守在庄园大门处。

    隔着老远看到车队过来,后面跟着几个庄里的小孩子,嘻嘻哈哈的叫着,老实巴交的张三赶紧朝前迎了上来,冲着后面的孩子挥手赶了几下,几个孩子马上做着鬼脸,笑着跑了回去。

    因为车中坐在的都是女眷,唯一的男性还是身体受不得风的,领头的长随名叫张虎,今年三十几岁,面色黝黑身体壮实,为人处事甚为精明,乃是国公府外宅二管家,几代的家生子,父亲张大柱就是如今的张府大管家。

    张虎骑在马上,朝着张三笑道:“三哥,大家直接进园子里,大小姐和二爷不方便下来,就不和嫂子侄子们寒暄了。”

    话说得客气,但神色间却稍显倨傲,马也没下,直接领着车队朝前方而去,其他长随和驾车的马夫,大家都是一副理所当然的表情。

    佝偻的背部弯的更低,一身庄农打扮的张三,身上都是粗布衣衫,此时连连点头,叫道:“成,成,可当不得二管事这么客气,主家来此天经地义,哪轮得到俺婆娘孩子上前说话,来,这里走。”

    赶紧一路小跑,当先领着车队,路边两个十三四岁的男孩和张三嫂子牵着一个7岁的小女孩,几个人眼巴巴的瞅着,拘谨的不敢上前。

    “灏哥儿身体不好,不能受风,张家嫂子莫怪,带着几个兄弟妹妹一起进园子里,多年未见,大家好生聚聚。”

    张婉儿的声音从车厢内传出,顿时听到张三夫妇喜笑颜开,今日特地穿着新衣裳的张家婆娘,狠狠瞪了几个孩子一眼,吩咐道:“一会儿都给老娘好生呆着,不许胡乱说话,都听见没?

第一卷 豪门世家 第006章 二爷生气

    牵着弟弟小手,张婉儿径直走进内宅,身后跟着亦步亦趋的秋蕊,手里提着一个食盒,其他人则都在搬运行李等物件,除了乘坐马车跟着过来的几个丫鬟外,早在两天前,母亲就打发身前很得力的王婆子带着几个下人和厨娘,提前两日赶来收拾住处。

    内宅中大多是木质结构的建筑特色,长廊,斗檐等俱都油漆彩绘,青瓦屋面的极是淡雅精致,三人走到一处尖顶八角亭子中坐下,前面不远处就是一座玲珑假山,叠石岩洞处,小小的瀑布直下,溅起的点点水花,冲入一弯清澈水池之中,一座弯曲九转的木桥横穿湖面。

    亭子四角外柱,都保留着一些树皮,看上去色泽雅致,显得轻巧秀逸,园子修的虽不大,不过依然景致处处,苍松翠柏,亭台楼阁间,好一幅江南风情。

    张婉儿含笑看着弟弟兴致勃勃的样子,自己也对园子中的环境很满意,秋蕊早就把手中的漆器食盒打开,取出里面的几碟做工讲究,造型精致的点心,一壶清茶,几只茶盏,一一放置在石桌上。

    有些好笑的看着对面张家嫂子,这一身富丽打扮,看那珠翠满髻,墨绿色的一体长裙,外罩大红碎花袄,腰间还系着一条粉色绸带,连脚下都是新纳的绣花鞋。

    花花绿绿的模样实在是不太妥当,在对比下身后的三个孩子,一身粗布衣衫,神情有些畏缩,在看她满脸媚笑,不免令人有些刺目。

    三十来岁的年纪,脸上精心描眉涂红,还涂抹了厚厚一层脂粉,眉目间依稀还有几分年轻时的姿色,体态丰满,走动间扭腰晃臀,很有几分熟美风韵,多少显得不太庄重,不过如此郑重其事,却不好苛求人家的一番心意。

    本来想把她们一家子都招过来坐下,可临近了才发觉,张家嫂子的两个儿子,身材高大壮实,年纪好像都和自己仿佛,虽然外表像极了他们父亲,同是一副老实憨厚的样子,但毕竟是男女有别,也不便叫过来相见。

    倒是那个眉目清秀可爱的小姑娘,畏畏缩缩的躲在母亲身后,不时好奇的偷瞧过来,实在是惹人欢喜,遂开口笑道:“来,张家嫂子领着妹妹过来坐,两个兄弟年纪也大了,就不好过来大家见面,这园子中的风景不错,就自去游玩下吧。”

    张家嫂子神色一愣,紧接着就笑容满面,弯着腰,连声答应道:“都是婢子考虑不周,这孩子如今都这般大了,实在是不该跟着过来唐突小姐,就是满园子中的姐姐们,一个个身子娇贵,花容月貌的,岂是他们这两个混货能亲近的,这就赶他们出去。”

    满脸奉承讨好模样,等转过头时立马消失不见,对着身后兄弟二人,不耐烦的道:“这里是内宅,不是男人们能进的地方,赶紧去柴房,把那堆木头劈了。”

    一直站着的兄弟俩,闻言稍微有些不知所措,个头稍矮的弟弟,皮肤黝黑,五官端正,只是长相稍显稚嫩,此时拧着脖子叫道:“大小姐都让我们兄弟在园子中游玩了,我不去。”

    身边的哥哥赶紧拉住弟弟,他虽是衣衫破旧,神色间却有着一股英气,站在那即使神色恭敬,毫不起眼,但举止稳重平静,朝着张家嫂子,淡淡的道:“只是随处小逛一下,马上就回去干活,不会耽误事的,姨娘。”

    但他的话虽老实,实则却半点不留情面,到底年少不经事,或是被美色迷花了心窍,这下顿时引起变故,

    绵里藏针的称呼,气的张家嫂子勃然大怒,当下脸上就变了颜色,原来她本不是张三原配,因十几年前张三妻子病故,留下两个年幼的儿子,后来经由府中好事的管事撮合,张家嫂子嫁过来给张三做了继室,原本就是看重张府的权势,指望着一步登天,进入内宅找个美差,从此过上好日子,谁成想这张三为人老实憨厚,虽是府上老人,但却并不受重用,家中又人多口杂,日常生活时常拮据困窘。

    不甘心的张家嫂子,开始还委委屈屈的操持家务,后来就越发看自己丈夫不顺眼,连带着更是不待见他的两个儿子,一不顺心就大吵大闹,整天闹得四邻不安,等迁来京城后,府上管事干脆把他们一家远远发配过来,张灏母亲也是心存善意,怜惜张山父子,这里虽然远离府上,但管着一大片庄园,实在是个优差,逢年过节的好处不少。

    要说这张家嫂子,为人虽然势力,品性倒是不坏,眼看着进城无望,此处的日子过得还算舒心,这些年倒也安分守己,只是动辄一不顺心,就在家中骂骂咧咧,从不给两个孩子好脸色,这天长日久的,母子间越发起了嫌隙,好在她只是出言辱骂,却不曾动手打过兄弟俩一根手指头,而两个孩子性格忠厚孝顺,就算受了些委屈,也多半是逆来顺受。

    没成想今日大小姐过来,眼见这一大帮子娇滴滴的少女们,只看的两个小子眼花缭乱,心如鹿撞,这少年人的自尊极强,当然不想在美若天仙的小姐面前丢脸,虽不敢明着反抗继母,但还是下意识的称呼张家嫂子为姨娘,也是多年压迫下,一时间的爆发。

    这声姨娘可真的触痛到张家嫂子内心深处,这些年本就自觉受尽委屈,含辛茹苦照顾他们父子三人,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