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游侠传(阿飞)-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徐庶把手里的远瞩镜交给他,“指挥作战,这东西会很有用处的。”
6云感动道:“多谢军师。”
刚一抬脚,韩暨忽然一拍脑袋:“云且慢。”
6云瞪他一眼。军情急迫,要换个人他就假装没听见了。不过他在油口二十余日,多次试舰,对韩暨的本事非常佩服,而且跟他很投缘,只得又止住脚步。
韩暨道:“军师不说我还忘了,我这些日在油口,还做了一点东西,现在正好用上。”
大家眼中都露出期待之色,韩暨出品,必然奇。
韩暨见大家如此重视他的说话,甚感骄傲,命人取过那些物什来,却是十余领甲胄,放置木案之上,软硬皮藤,明光细鳞,花样繁多,各不相同。
韩暨道:“江河作战,箭矢为先。一会儿打起来,恐怕偶有流箭飞过,惊扰了诸位大人,请大家先穿上这些甲衣,以备不测。”
诸人点头,现在敌众我寡,的确应该加强各种防护措施。
6云随手操起一件,便匆匆出去,到第四层,令旗卒出指示,交代后面的杨龄船去了。
徐庶扫了一眼,拿起一件体积比较小的金色铁甲,哗哗啦啦地套在身上,摇摇肩膀,看上去似乎很是轻松。
韩暨微笑道:“军师好眼力!这黄金锁甲我费了许多心思,眼下只此一件,全是用铁链扣接而成,没有一片甲叶,善能偏阻流矢。”
我心想:“你算知道。”徐庶那是谁啊,去年在伊川选剑时就露过一手,随便瞄了一眼,就拿走了好的流彩剑,可惜在安陵失落了。看看他腰,挂着伊籍送的长剑。
徐庶低下头,抓捏起甲衣看了看,细细密密,果然制作考究,和以前军中常见的锁甲不太一样。道:“不好意思,我占点便宜。”
我道:“元直乃我军之魂,岂可马虎。”
徐庶道:“主公,你也挑一件吧?”
我道:“我已经有了,呵,上次在襄阳欧庙镇,还救了我一命呢。”
韩暨道:“主公,你那件皮甲,是我早制作的,可不及现在这一批。”
我道:“啊,原来那是你早期的作品。”见大家都看着我,似乎我不先拿他们就都不动手一般,只得扫眼看去,准备选一件了事。
我和徐庶想法差不多,也图个轻巧便利,挑择半天,又取过一件唐猊皮甲。
徐庶道:“主公为什么不选前面的那一件呢?”
我笑道:“铠甲方面我可是外行。”脱下身上那件,伸臂套上皮甲,迅扣好甲扣。
韩暨低声在徐庶耳旁道:“主公这一件,是以穿山甲和野猪的胸皮混合制成,防护力很好。”
徐庶不说话了。
桓阶在一旁一件一件地比划着,心里想着:“在船上行动本来就吃力,我又不像主公元直他们练过武,穿得太厚,那就只能站着等别人来杀我了。一定要找件轻便的。”反复比较,难以定夺。
比起我和徐庶,他在军备方面的知识其实加丰富,但这十余副甲是韩暨在油口这些天专门研制改良的品种,和平常甲胄大不一样,眼花缭乱之下,反而不知所措。
韩暨转脸见桓阶看着眼前这些耀眼之物,一直犹豫,似乎不知道该穿哪件,道:“参军大人,可需韩暨效劳?”
桓阶摇摇头,道:“好吧,请韩都尉帮我选一件好的。”
韩暨走过去,抓起一件软绵绵的灰色衣甲。
徐庶看我一眼,微然而笑。
韩暨道:“这一件虽然很不起眼,不过轻便坚韧两者俱佳,在这些铠甲里应是好的。”
桓阶掂了掂,轻若布襦,捏了捏,厚只寸余,问道:“这是用什么制成的?”
韩暨知道他犹有不信,道:“这件甲有两层布,五层棉,二十五层茧纸,各层茧纸中间都刷以细软陶漆,每五层茧纸中隔一层棉,然后密密缝制而成。等临阵之时,以水浸湿外面的棉层,虽百步之内,劲矢亦不能透。”
桓阶动容道:“刚我见主公抚摸赏玩此甲良久,原来如此奇妙……”
韩暨非常得意,那是当然。
桓阶忽然恍悟:“主公是专门留给我的么?”
把戏被拆穿,我只好道:“那件虽然好,不过颜色我不喜欢,打仗的时候还得浸透水,麻烦。”
桓阶知道我是乱辞掩饰,心中感激,也不多言,便即穿上。
强敌在前,大家不管内心如何思想,外表上却都是谈笑风生,一派从容。
互相感染之下,各人不知不觉中都是心下大定,升起“敌人再多也不怕”的想法。
殷淏急急从楼上下到三层来,见我们诸人都是面带微笑,胡乱闲言碎语,不由一怔。
“大敌当前,你们倒很悠然啊!”
徐庶笑道:“殷兄怕了?”
殷淏道:“怕?有什么好怕的。我殷淏少年时也是海盗出身,打架斗水,怕过谁去?不过飞帅、军师都是贵重之体,万一有点事,我这当主人的怎么交代啊!”
我笑道:“殷兄关切之心,我们都是感同身受。来来,这里有韩兄的杰作,殷兄先挑选一件护身。”
我一提醒,殷淏注意到案上明晃晃的闪耀双眼。再看我们身上,个个光彩照人。惊讶之下,扑将过来,把那甲衣逐一看过,不禁赞叹道:“原来韩都尉对战甲也如此内行。”
韩暨鼓了鼓嘴,道:“殷先生请。”他不习惯别人跟他客气,偏偏殷家夫妇对他极其尊敬,所以碰到他们,要么就闪,要不就没什么话说。
殷淏顺手捏起件大号藤甲,道:“我就要这个了。”
桓阶道:“敌人离着还远,这里也没人逼你,仔细挑。”
殷淏道:“桓兄是不是心里笑我啊,怎么挑了件做工粗的?哈哈,在我看来,这件藤甲虽然不够细密坚固,但在这水中,却是可以救命的宝物啊!”
桓阶想了想,道:“你是说山藤在水中可以浮物?”
殷淏道:“正是如此。”
我笑道:“殷兄高明。不过这一战,我怕殷兄用不到此物了。”
殷淏仔细看看我脸,再偏头,挨个把徐庶、桓阶、韩暨都盯两眼,点头道:“我看也是这样。”
第十三章 滔滔江水(上)
宽阔的江面上,号角急响。
敌人的船只队形一变,开始闪布。
远瞩镜中,甚至还能清楚地看见许多敌军士卒惊愕的面容。
独自站在第四层指挥舱的6云冷冷一笑,知道敌人现了杨龄的战船。
他放下远瞩镜,略想了一下,下令道:“命令二号起攻击,先击破敌人左侧的两艘蒙冲,然后急射一轮船弩投枪,缓步后撤,等候主舰的增援。”
身侧的一名传令官对着舱顶的出口大声重复一遍,出指令,楼顶上的旗卒大声应诺,立刻挥舞黑色令旗,把命令以旗语了出去。
杨龄的战船上黑旗连动,示意明白。
接着,楼船骤然加,冲向敌阵。
6云重又举起远瞩镜。
他看到,敌人的面孔上,惊愕已经被恐惧所取代。
想不到吧,这么巨大的楼船,居然会有蒙冲一般的度。
等一会儿,还有你们好看。
这次偶遇,就算作长沙水军的次实战演习好了。
他的心里涌动着强大的自信,决意把这队敌人全数歼灭。
“传令飞轮踏手,加前进。”
“二号三组投枪射,击沉敌走舸一只,敌军伤亡大半,余众被敌主舰救上。”
“二号左舷拍竿打中一艘蒙冲,敌船齐中断裂,即将沉没。”
“二号撞翻敌一只赤马舟……”
“二号冲入敌船中军阵中,敌船不敢靠近……”
传令官兴奋的声音不住从舱口传来,报告的战况。
在打造这艘楼船之初,造船师已经考虑到通讯的问题,所以三、四两层之间并无隔音设计,传令官向6云报告战况时,我们三层所有人也都可以同步收听。
三层指挥舱里,四个人站在窗孔处,轮流使用着殷淏拿下来的那架水晶远瞩镜,紧张观战。
只有韩暨独自坐在一旁,低头着打盹。
他身边放着一只茶鼎,鼎中烹煮着殷淏赠送的好茶,鼎口处冒出丝丝的热气。
徐庶和桓阶在窗口看了一会儿,觉得这么观战费劲,便撤了下来,对面席坐闲聊。
我和殷淏依旧聚精会神、不厌其烦地换过来换过去地看着,好在少了一半人,远瞩镜的争夺也没有那么激烈了。
桓阶皱着眉低头剥开一个蜜饯,暗暗计算着船的航。等他自认为已经明白其理,丢下剥到一半的蜜饯,抬起头来,却觉得加迷惑不解。
观战之初,他虽然比较紧张,但还没太在意,不久现前军杨龄的战船度明显比敌人的斗舰还,心中已是惊奇,等仔细观察之后,现自己这条船的进、退、行、侧,亦是运转自如,灵活度毫不逊色于敌人的船舰,而此时的度是突然大进,终于忍耐不住心头的疑问,低声问身侧徐庶:“军师,你看这些敌人,可是经过训练的么?”
徐庶道:“依我看,乃是内行里手操练而成。”
桓阶嗯了一声,他也是如此看法,但事实是对方在己方攻势面前,几乎没有什么还手之力,实在令他困惑:“军师,那为什么他们的水手操船技艺如此欠缺,斗舰、蒙冲这等数百石的小船,还没有我们的千石大船动作敏捷?”
内河行船,须资人力,不像在海上,全靠风帆。当时的船用动力器械一是桨,二是橹,船帆只是辅助器械。桨和橹产生的推力很小,而且是不连续的,随船体的增大,必须增加人员和桨橹数目,人员、桨橹愈多,无效载重量愈增,动作愈难一致,产生的动力损耗就愈大,度自然就愈慢。
尤其像楼船这等巨舰,本来就不是依靠度和灵捷来取胜敌人的。
徐庶也颇为不解。
他之所以不赞成打这次遭遇战,主要原因就是自己这一方虽然总的载重量不落下风,还有拍竿这等世间从未有过的型级武器,但弱点是除了两艘巨船,却没有一艘护航的中等战舰,开始也许可能会占一些优势,但若被敌方数量众多的斗舰、蒙冲死命缠住游斗,竿不及拍,弩不及射,处境将变得极为被动,久战之下,必然吃亏。而一旦胜不得敌人要逃的时候,大船劣势尽显,那可就真糟了。
所以他等6云一走,便暗令军士急乘小船回去求援。那时他心中已拿定主意,一旦拍竿挥威力,震慑住敌人,立刻便要坚决建议主公缓缓撤退,料想以巨舰大弩拍竿之利,敌人的战船虽众多而迅,也决不敢轻易欺近。如果敌人不识进退,非要穷追尾迫,待己方油口援军一到,反而可以动反击,将敌人全部歼灭。
这本是万全之策,但双方一接战,他和桓阶一样,也现了度这个致命问题,心想:“如果这样下去,岂非要打破千古之规,竟尔出现两艘楼船独自歼灭一支中型舰队的奇迹?”
他碰碰问韩暨,将他叫醒。
韩暨不悦地睁开眼,听着二人迭声追问,却懒得多说,揉揉眼,抹抹嘴,只道:“这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设计。”
看着他敷衍的样,桓阶内心不悦,心想:“主公、军师给你面,处处尊重你,你还当真物贵则积囤,器稀便奇居了。”
徐庶不再问他,转而问我。
我一面观测着战场的情形,一面随口道:“没什么特别,那船不过是加了一些水车飞轮而已。”忽然眼前一船闪过,其极,船头上似乎站着一名女将,心中一诧,便顾不得再跟他们闲扯,远瞩镜专心瞄准那艘船,看它如何动作。
韩暨对我的轻视大为不满,瞥我一眼,心想:“造出这东西多难啊,岂止而已而已?”
徐庶暗暗好笑,知道韩暨必然上当。
果然,韩暨耐不住我这浅陋的激将之法,身端坐起来,想了一想,对徐庶、桓阶道:“说起来呢,话就长了。我幼年之时,曾有幸得见一种奇妙的记里鼓车,乃前朝大匠张从枋所造,刘歆的《西京杂记》卷五中曾有简略记载,称为记道车。那鼓车可以自动记录行走里程,构思十分奇妙,当然了,对你们二位来说,并无实用价值。”
桓阶插了一句:“《西京杂记》我也略读过一二,除了韩大人说的那记道车,似乎还有一种指南车,也很奇特。”
韩暨惊讶地看他一眼,脸上显出刮目相看的敬意,话语间也流露出些许兴奋。
“参军大人居然如此博览,韩暨佩服。是啊,其实对世间大多数人来说,不管记道车也好,指南车也罢,都没有太多的实际用途。也因为如此,传至当代,这种鼓车已所剩无几。先父一位朋友偶然间曾见过一辆,他见到时,那辆鼓车早已残破的不堪再用,但构架依然完整。那位父执知道先父喜爱这类奇技,便托高手匠人按那鼓车尺寸缩小百余倍,制成了一辆精巧的小鼓车,在先父六十岁寿辰那天,作为贺礼相赠。不瞒两位说,那车虽然只是一个仿制物,但在我眼中,却是世上好的珍品,倾国倾城的无价之宝。偏偏先父也是极爱此物,独自珍藏赏玩,连家人也不给多瞧一眼。没过几天,我耐不住心痒,就从先父的书房里把它偷了出来。”
徐庶少年时就和韩暨交往,知道他一些往事,心想:“难道当日他被父亲赶出家门,种因于此?”
果然,韩暨看他一眼,黯然道:“我没料到先父爱此物远胜爱我,得知我偷去鼓车,立刻迫我交出。我当时年幼不晓事,心中气恼,谎称丢失。先父大雷霆,不顾所有家人的劝阻,当即把我撵出家门,永不许归家。”
徐庶道:“可是中平五年十月(公元188)之事?”
韩暨道:“是啊,那时我脑里混乱之极,幸好有你和司马兄百般劝解,又邀约许多朋友,带我出去游玩。”
徐庶道:“哈哈,你不用谢我,那时我自以为是,做错了事情,刚被沔南的黄老狠狠教训了一顿,也是一肚气没地撒,遇到你,正好有个人同病相怜,心里好受多了。”
韩暨道:“原来如此,我说你怎么劝我的时候,老是板着个脸呢。”
两人互相瞅瞅,哈哈大笑。
桓阶忍不住道:“韩大人,我只想知道,主公所提这水车飞轮,如何奇妙?”你们就别海侃神聊跑题万里了,要拉家常,回家慢慢再说不迟。
桓阶所知甚博,韩暨隐然已推其为半个知音,而他问及的,是他得意之作,所以虽然被他不客气地打断谈兴,也不怎么生气,当即话题转了回来:“我曾翻阅南阳遗下来的记载,说我朝光武帝建武七年(公元31年),‘河内人杜诗迁南阳太守,曾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两位可知道那水排是什么么?”
桓阶淡淡道:“那水排以水轮带动皮囊鼓风,冶铁果然十分便利,江南虽不多见,长沙却也有之。”
韩暨脸上一红,玩儿现了,抹抹嘴巴,吞下舌上聚集的液体,道:“那么龙骨水车呢?”
桓阶一怔,徐庶却知道这个:“莫非是洛阳翻车?”
韩暨咂咂嘴,跟内行说话虽然省心,可没法显摆臭美权威人士的架,很是不爽,续问道:“元直可知这翻车是何人所造?”
徐庶心想:“干嘛呀,脸红脖粗的,跟我也较真。”摇摇头。
韩暨又看桓阶。
桓阶也摇头,道:“请韩大人指教。”
韩暨得意地笑了:“指教可不敢当。两位心系天下,这种小道之术,自然不会放在心上。”
桓阶心想:“平时看你也不是这么喜欢扯淡的人啊!”知道这人思维缺乏逻辑性,再催也没用,便点点头,表示了解他的谦虚。
韩暨道:“我朝灵帝在位时,曾称二人为父为母。这二人是谁,两位应该知道吧?”
桓阶微一皱眉:“莫非张让、赵忠那二宦贼?”
东汉孝灵帝时,张让、赵忠、夏恽、郭胜、段珪等十大宦官朋比为奸,号为“十常侍”。他们把持朝政,禁锢清流,以致天下人心思乱,盗贼蜂起,及至中平年间,张角率黄巾大举起义,席卷天下,国事遂不可为。当时的士名流一提起十常侍,皆深恶痛绝。
韩暨道:“是啊,我很佩服那赵忠。”
徐庶哼了一声:“这等宦阉巨恶,居然能让韩兄佩服?”
韩暨这现见桓、徐二人脸上都现出厌恶之色,怔了一下,醒悟过来:“两位大人疾恶如仇,这个我理会得。不过呢,不管他为人如何,可是他巧于制作,令人实在不能不服。”
徐庶疑惑道:“哦,难道那洛阳翻车,竟然……”摇一摇头:“不可能。”
孝桓帝于本初元年登位时,赵忠还只是个无名的小黄门。其时朝中大将军梁冀专权,桓帝虽然痛恨之极,却苦无良策,因为这位大将军以残忍好杀著名,桓帝的前任汉质帝,一个九岁的皇帝,因为看不惯梁冀专横的样,说了一句:“此跋扈将军也!”立刻就被梁冀派人鸠弑,给毒死了。前车之鉴,所以桓帝一直隐忍不,暗中寻找机会。这情况被赵忠看出来,他是个善于投机的家伙,当即向自己的老大,当时的大宦官单建议,让他与桓帝咬臂出血,以为盟誓。实际上是像黑社会一样,结拜成了生死弟兄。接着又和桓帝、单一起商议,设下密计,令众宦官们率领虎贲羽林军千人,突然包围了大将军府,逼得梁冀夫妇饮鸠自杀。
桓帝夺回帝权,便犒赏有功的私旧,赵忠因策划之功,被封为都乡侯,从此权柄渐重,开始干政。等灵帝继位之后,他和另一大宦官张让实际掌握了朝中的军政大权。灵帝曾恬不知耻地说:“张常侍是我公,赵常侍是我母。”
中平六年,灵帝崩,张让、赵忠为求自保,谋杀了大将军何进。其时袁绍担任中军校尉,曹操担任典军校尉,均是何进的部下,见此情景,立刻勒兵反扑,冲进宫去,尽诛宦者。赵忠当场被杀,张让等逃出宫去,投河而死,十常侍终告土崩瓦解。
徐庶心想:“这种人,怎么可能造出什么翻车来,他哪儿有时间,哪儿有精力啊!”
韩暨道:“元直请相信我,这类事情,我全都了若指掌。在中平三年(公元186),赵忠铸天禄虾蟆,吐水于平门外桥东,转水入宫,充作禁用;又作翻车渴乌,旋于桥西,用于浇洒南北郊路。这天禄虾蟆和翻车渴乌精绝一时,在我们‘殊巧行’里引起轰动,我师傅曾专程赶赴京师暗窥,多次对我讲述其奇妙之处。我想,天禄虾蟆和那记里鼓车一样,也许没有太大用处,但那龙骨水车,日后定会传遍四野,造福于天下的黎民百姓。”
徐庶将信将疑,问道:“那奸狡宦贼,也能造福于天下的黎民百姓?”
桓阶道:“韩大人,你说了这么多,跟你那水车飞轮又有什么关系?”什么记里鼓车、指南车,又什么水排、龙骨水车,全是不相干的废话。
韩暨笑道:“那是因为,它们的原理大同小异。龙骨水车是由人力操纵转轴以带动木叶片来提水灌田的,记里鼓车、指南车,包括水排、天禄虾蟆,也全都采用了复杂的齿轮转动系统,我制作的水车飞轮,也是如此。”
桓阶一怔之下,顿时火了:“你早说就是,绕这么大***。”
韩暨委屈道:“我怕你们听不懂啊!”
桓阶气得不知说什么好,心想:“这么点道理,有什么听不懂的,我看你脑有问题。”说你缺乏逻辑性是不对的,你是有智障。
左右看看,随手取了个耳杯,从茶鼎里舀出一杯酽茶,这么岔了一岔,情绪慢慢稳定下来。
徐庶见桓阶居然没有大雷霆之怒,心下佩服,暗想:“我是知道韩暨性情,换个人这么对我,我可没桓阶这么好的修养。”道:“好了,你就说你这水车飞轮吧,别扯东扯西的。”
韩暨虽然有点呆傻,这会儿也看出来,这两位好像有点生气了,不敢再继续卖弄,道:“哦,我是在楼船的船底两侧,都安装上了以杉木所制的叶轮,战士在船内踏动转轮,叶轮就飞旋转起来,轮上的叶片依次入水,从而使大船得到连续的推力,这样一来,楼船的行进度大大提高。我们这艘船比较大,而且人员不足,所以还不能和斗舰和蒙冲比度,但相差已不是以前那般悬殊。前面杨都尉那种一千石的小楼船,因为现在是满员运转,有近百人轮换踏轮,完全可以与对方的蒙冲、冒突一竞航。当然,走舸、露桡、赤马舟这种小船,我们无论如何是追不上的。”
徐庶和桓阶一齐点头,哦了一声。
桓阶转怒为笑:“走舸、冒突这种船,任他度再,在我们的大船前面,又能有什么作为?”
我侧过脸,对大家说道:“伯绪啊,事情往往不是那么绝对的。你们过来看看,敌人的那只冒突,好生刁滑善战,杨龄恐怕也要费些力气。”
坐着的几人都吃了一惊,急忙起身,围将过来。
居高临下,敌我双方的战船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根本不需要再用什么远瞩镜。
原来我们的座舰已经驶近战场。
殷淏忽道:“原来是她!”放下远瞩镜,目中射出奇异的光芒,道:“飞帅,一定要活捉那个女将,她是‘水蜈蚣’陈江越。”
远瞩镜下,6云的脸色越来越阴。
他没料到,杨龄打上了性,竟独自一船便冲进敌阵。
他狠狠一咬牙,想道:“居然敢不听主舰号令,你这个游弋都尉是不想干了。”转念一想,却又不觉暗暗叹息:“主公虽然绝对信任于我,可我不过是镇军大将军府中的一个小小从事司马,现在暂时担任飞帅座舰之长,杨龄久掌长沙水军,自然不服。”
两军作战,实力强弱是决定胜负的重要原因之一。
军队的实力一方面表现在战士本人的格斗勇力和技巧,重要的一面却是如何配合、支援、充分挥群力。军事家们早已意识到,单兵放对,“一骑不能当步卒一人”。但若排列成阵,则“一骑当步卒八人”,“一车当步卒八十人”。
水战和步战、骑战、车战等虽然大不相同,但作战原理却并无本质区别。自春秋末年伍胥仿效车战阵法整顿吴国水军之后,水军的战术越来越接近6战。各种战船编定字号,分工合作,互相配合,有的是主力战舰,有的充任先锋,有的瞭望,有的巡弋,或冲阵,或诱敌,或夹攻,或伏击,昼则麾旗为号,夜则振鼓为节。临敌对阵之际,以船之大者为中军座船,而当其冲;以船之中者为左右翼,而分其阵;以船之小者绕出于前后两旁之间,而挠其计。
今日之战,长沙军战舰一大一中,没有小型战船护卫,本不是佳配置。好在占敌机先,又有先进的水战武器,6云慎重思忖之下,认为若能按自己的想法出击,完全可以大胜,所以他慨然向阿飞请令。难得阿飞不拘一格,用人惟贤,居然真就同意了。
却不想杨龄把分敌之阵的任务抛置脑后,贪功冒进,直闯敌中军。
唉,可惜了。
“各竿组、各弩组、各枪组做好准备,各舵加,冲进去。”
长沙军二号楼船,声音嘈杂,景象混乱。
水军游弋都尉杨龄站在前甲板上,两眼冒火:“这个臭娘儿,好大的力气,好辣的手法。”
他兄弟杨影则对着部下们大骂:“飞帅养你们这么久,现在要你们卖命的时候,你们***跑什么,都给老滚回来。”
他们兄弟俩的父亲原是长沙本地的乡下土蛮,后来在城里经商作小买卖,因为偶然的机缘,娶了一个富户的女儿,便改姓入赘妻家,当了上门女婿,从此生活一变。后来生下二,都从母姓,长杨龄,次杨影。
杨龄兄弟自幼精熟水性,颇通武艺,长大后都在军中服役,是长沙老资格的水军将领,只因不懂逢迎巴结,一直升不上去。张羡三年前赴任长沙,虽然对他二人的技艺颇感兴趣,但因他偏爱6军,所以也不是很重用他们。直到阿飞掌权之后,重视水军的建设,大力选拔人,看中了他们兄弟,把他们提上来。
这次出击,兄弟俩一想,自己第一次跟随飞帅打水战,得露两手出来,让飞帅看看咱哥俩的真本事,仗着多般秘密武器在握,接上仗便肆无忌惮地在敌阵之中左冲右突,十分得心应手,也不听主舰号令了,还想凭咱们这一船之力,就把敌人全搁到江里去,不用主公再亲自动手动脚了。
谁知敌人这只冒突一冲过来,形势立变。船头的女将一出手就是六支水矛投射过来,矛矛劲透女墙,如穿腐木,准确地戳死了躲在墙后指挥拍竿的六名头目。楼船甲板上顿时一阵混乱,长沙水军缺乏实战经验,负责绞放辘橹的士兵们从没见过投矛能穿透这么厚的档壁杀人,惊慌起来,生怕那可怕的投矛突然又从女墙上冒出来,扎进自己后心,全都远远躲了开去,不肯再齐心协力操作拍竿。其他敌船见敌人这厉害的武器失灵,立刻来了精神,蒙冲、走舸、赤马舟,一齐往上涌,强弩投枪,如雨点般飞射过来;有些水鬼,手持利锥,潜入水下,企图凿通楼船之底。
杨龄道:“好了,别骂了,这娘儿有点本事,难怪如此嚣张,敢独自冲过来。”
杨影道:“大哥,那怎么办?退回去向主舰求援?”
杨龄道:“不,你先集合拍竿士,多竖几面大盾防护,震慑住那些大点的敌船,我去先收拾了那个飞矛小娘儿,看情景她是敌人重将,灭了她,敌人的士气就没了。”
杨影道:“大哥,你是我军主将,怎可冒险,让我去。”
杨龄想一想,兄弟的统御能力确实差点,水战之艺却不比自己弱,便点点头:“我让钩拒士锁住她的船,你去迫她单挑,缠住她就行。”
杨影点点头:“好,我知道了。”招来两名军士,帮助杨影换战衣兵器。
杨龄扫看四周一眼,敌我态势已尽了然于胸,口中号施令,指定替代头目,重运转拍竿。
众人见领从容不迫,所的命令有条不紊,简洁清晰,渐渐都定下心来。
冒突正围着楼船往来驰骋,忽听嘣嘣数声轻响,似乎有什么东西扎入船体,整条船顿时动弹不得。船上二十余名操浆水手侧头一看,脸色顿时都白了。
敌人楼船的侧面,突然打开无数矛穴,穴中穿出二十余条长钩,这些长钩在近钩处还都带着铁制横梁,或以钩咬,或以梁拒,把这条冒突生生固定下来。
冒突船之所以得名,“取其触冒而唐突也”。换句话说,就是它经常被用来出其不意地突袭敌人,颇有强攻巧袭的特性。这一被钩拒定住,优势立丧,缺点全显,剩下的就只剩挨打直至人亡船覆的命运了。
再看周围,兄弟船只一听到楼船上拍竿那熟悉而可怕的“吱吱”绞动声,立刻重作鸟兽散,四散逃逸。
船头那女将身侧两名供矛助手见势不妙,急拔出护身短刀,向那长钩砍去。
又是一声轻响,两声惨呼,楼船上射下两枚长弩,穿胸而入,将这两名助手钉在船头。
那女将大怒,仰面望去,只见楼船舷上一名瘦瘦的汉手执巨弩,冷冷盯着自己。
“臭汉,暗箭伤人,算什么好汉?”
“好婆娘,看你有点气力,可敢与老单打一场?”
“你下来。”
“你上来。”
“呸,婆婆妈妈,等着老娘。”那女将极不耐烦,忽然拔出背后随身携带的两支短矛,扬手飞出,“咄,咄”两声,扎入楼船侧面的木墙上,一上一下,间隔五、六尺。她骤然一点船头,也不见使多大力气,那船头顿时沉了下去,几至没水。借这一点之功,她身体已纵起一丈多高,半空中左足轻轻一踢那下面横插之矛的矛尾,复又升起数尺,右膝一弯,脚掌搭住上矛,一脚踏踹在上面那一矛的矛杆中心部位,那矛顿时断裂,这次她身体顺势蹿起三丈多高,高出楼船顶舱数尺。
哈哈大笑声中,数道白光闪出,楼船顶部那拍竿的绞链和辘橹已被斩断,巨大的拍竿轰然横落下来,舱顶的旗语卒惊叫连连,急忙四散躲避。
测量高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