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游侠传(阿飞)-第1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淳于宾此人,言不足信。须另想门路。
正在过滤回思适才的对话,忽然听见外面一阵骚乱。
怎么回事,淳于宾被现了?
我正要传唤阿风进来。他叫了起来:“啊……您……来了!”
嗯,是什么人,竟然让阿风这般失态?
帐帘一撩,走进一个人来。
素面朝天,窈窕身姿。
双方目光相对,我也忍不住吃了一惊。我一骨碌站了起来,抢前几步,伸出双臂。
“阿樱。你怎么来了?”
另一个脑袋忽然从后面钻了出来。圆圆的笑脸:“飞叔,还有我。”
赵玉。
我还没反应过来。已被赵玉一把拦腰紧紧抱住。
“飞叔,我可想你了!”
我没好气地低头,猛力拍拍他的后背。
没现,这小子还真结实了不少,后背比以前厚多了。
这两年的九阳神功练得不错。
“我也很想你!”我拍着赵玉,双眼却看着前面阿樱清秀的面庞,轻声说道。
阿樱笑了,她伸出右手,落在赵玉的肩膀上:“小玉,站开点。来了就跟我抢,下次不带你了。”
赵玉用力抱抱我,放开双臂,闪到一边,看着我和阿樱嘿嘿一笑。
“你们慢慢聊,我先出去找淳于铸去玩。”
“嗯,待会儿一起吃饭。”我也没留他。
赵玉远远应了一声,不见了。
我向帐门后侍立的阿风点点头,阿风便静悄悄地退了出去,把帐门关好。
我和阿樱默默互相凝视片刻,不约而同,同时伸出双臂,把心爱的人拥进怀里。
“老婆,你廋了!”我捏捏阿樱的肩颈,轻声说。
阿樱额头抵住我的胸膛,声音同样低微。
“阿飞,我想你!”
说着话,她双拳无意识地在我背上猛擂。
我闷哼一声:“你这习惯太恶劣了……应该改改……哎,别擂了……老公我昨天刚跟人死战一场,酸着呢!”
阿樱的拳头立刻弱势下去,改擂为拍。
“啊,你这么大的高手,还没养好么?”
我哼哼两声,觉得现在的力道相当舒服,就不说话,只是享受。
“为什么还要自己上去跟人打打杀杀?”
“说来话长,长夜漫漫,咱们床头再说。”
“呸!”手掌又变回拳头,狠狠捶了两下。
“哎,忘了,刚才你师父还来过了。”
阿樱推开我,仰头看向我的眼睛。
“你说……我……那个老头?他刚来过这里?”
“你早来一步,也许就撞上他了。”
阿樱冷冷笑了:“他耳朵那么灵,也许是听到我来,就赶紧跑了。”
“不会?这样连狗都比不上他了。”我开句玩笑,心里也有几分相信,也许,淳于宾无颜再见阿樱,急忙先溜了?
忽然想起,刚刚在计算淳于氏的子弟时,我有意无意间,自觉将阿樱彻底排除在外了。
师徒这种关系,也许终究是无法挽回了啊!
这老家伙,也真够可怜的。
“嘿……”阿樱似乎想说句什么,忍了忍,终于没说出口来。
我拍拍她的肩臂:“师徒绝义,不吐恶言。老婆,你太善良了!”
阿樱摇摇头,又扑进我的怀里。
“以前的事,我都不想再提了。可以么,老公?”
我抚摩着她一头黑亮的秀,说道:“当然。”
斩钉截铁地说完这两个字,我悲哀地再度想起,我手上,还有刚刚新鲜收到。阿樱老爹夏侯渊的来信。
靠!!!
不说。老子就是不说。
我扶着阿樱坐下,挨挨擦擦,随意聊些私房闲话。
正有些情调,想要做点夫妻间的私事,忽然外面异常的脚步声咚咚响起。
脑海里顿时出现一个画面,一个圆脸的白袍少年,开心地咧着嘴。毫无形象地从远处奔将过来。
我叹了口气,轻轻在老婆脸颊上吻了一口,耳旁低声说一句:“扫兴的小家伙。”
跑路动作能如此清晰直接映刻到我的脑子里,除了赵玉就没别人。
阿樱瞥我两眼,眼光甚是柔和。
“飞叔,飞叔!”一路冲进帐篷里。赵玉也不理会我和阿樱正做什么,只是兴奋地一把拽住我的胳膊,“听说你弄到了张三爷的丈八蛇矛?”
我愣了一下,回道:“是,人家送的。”
“能不能给我使使?”赵玉圆溜溜地瞪住一对小眼,亮晶晶的。
“啊……”我挠挠下巴,看看他细嫩的小手,“那东西太粗。恐怕不太适合你……”
“我就耍两下。听说很重,以前我问老爹。他就一口说,我肯定使不动。我就不服这口气。”
“这样啊,过两天等宋亮,我做主,让他给你玩玩。”
赵玉双目放光:“太好了!终于可以玩蛇矛了。”
阿樱在侧,悄悄在我大腿上掐了一把,低声插口道:“小玉难得要个东西,你不能送给他?”
我皱皱眉,心想:“早说啊,现在送都送了,总不能再跟宋亮要?”
赵玉忙道:“阿樱姐,没事,我就是想看看,那根矛到底有多重。”
我在帐壁上摘下雌雄双剑:“蛇矛嘛,你说晚了,不过,这个给你玩好不好?雌雄宝刃,挺沉的。”
赵玉撇了撇嘴:“飞叔,我说了,我不是想要抢宋哥哥的宝贝!你不用拿这玩意安慰我,我才不爱使双剑呢!”
我心头一动:“不喜欢用剑。噢,对了,有两件东西,倒是可以给你瞧瞧。”
起身转向侧帐。
侧帐在我卧帐的西侧,其实很小的一个地方,拿帐幕大致围遮起来,一人多高,通常里面有个马桶,是为夜间偷懒准备的。这时候还没到睡觉的时候,马桶也就没放进来,里面是一小块空地。
我一侧身闪了进去,顺手摸了摸那枚东汉宝戒。
虽然丈八蛇矛送人了,可是我这宝贝戒指里,却有一些不逊色于那根蛇矛的精良兵器。
想了想,自动滤过不适合的,我吩咐小珍,只取出了一杆枪,还有那面袖盾。
转身出来,我微笑着亮出这两样宝贝。
赵玉看到那杆枪,眼睛立刻亮得如同抹了十斤香油,哗哗地往枪上掉彩儿。
我也不难为他,任他一把将那长枪拽走。
另一只手的袖盾,也在同时被阿樱抢了去。
枪长一丈三,浑身以镔铁打就。枪头长一尺三寸,细如芦叶,是用精钢淬银而成。因锋锐无匹,善破坚甲,故名芦叶透甲枪。
看着赵玉一动不动,就站在那里专注地摩挲着芦叶银枪的一分一寸,我心底里一阵阵地后悔:“早知如此,该当一见面就把这条枪送了给他,现在也能做点儿爱做的事,免得被这小家伙老是来打搅了。”
侧头看阿樱。阿樱却只是略微撑开收回玩耍了两下,摸清了袖盾的机关原理,就放在了一边,只是微笑着看我。
我乜斜着眼,等了一分钟,实在忍不住了,伸手一推赵玉:“喂,别跟瞅小情人似的,看不饱啊!”
赵玉根本不来理会,自动沉肩拧腰,完全是条件反射般闪避开我的推攘。
“怎么样,这条新枪如何?”
赵玉勉力抬起头,说一句:“飞叔你真是吉人天相,傻人有傻福啊……”然后,继续低头赏枪。
啊,这是什么话?
赵玉连连晃着脑袋,嘴里胡言乱语:“连这种神枪都能找到,真是逆天了啊!”
“别废话,这枪到底怎么样?”
“非常非常适合玉儿啊!”赵玉又一次抬头,眉开眼笑,乐得不知如何是好了,“玉儿近年勤修九阳真功,内力本力都增加许多,原本那条笔管亮银枪早就感觉太轻太细,只是一直寻不到更好的宝枪替代,才拖延到现在。飞叔的这条枪,样式和我原来的银枪相似,重量却重了一倍,嘿嘿,这个枪头的造型我最喜欢了。”
我心想:“给你的东西,我当然是千挑万选,找最合适的给你了。”
赵玉苦练九阳神功之后大增,早在我预测之中,芦叶透甲枪也许并不是我戒指里最珍异贵重的,但外形、粗细、长短、质地,无一不合赵玉的风格特点。
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喜欢就好。”
赵玉嗯哼傲娇一声,又低下头,继续慢慢鉴赏。
“阿风。”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
“在。”阿风在帐门口出现。
“小赵将军的帐篷,都安排好了吗?”
“禀主公,早已妥善安排。”
“那个,你拉着他,回他帐篷去。”真晦气,又碰到一个跟宋亮犯一样癔症病的家伙。
阿风应了一声,看向赵玉,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
赵玉却自动转身,向帐外走去。
阿风呆了一呆,急忙带路。
帐门复又关闭,我却没了适才的暧昧心情,只是皱眉说道:“阿樱,你也别太惯他,他不正在跟小满竞赛,训练骑兵的吗?怎么就跑出来了。”
阿樱瞪我一眼:“呀,飞大将军,你说话好不讲理,我惯他?我有你这么惯他?你要训斥他擅离职守,一见面就该骂他了,干嘛还送他宝枪宝盾的。”
我一想,还真是这么个理儿。
“那个,这面盾是送给你防身的,不是送小玉的。”
阿樱扬扬眉,说道:“我知道,还很机巧的,算你有心。”
我嘿嘿笑了起来。
“小玉他啊,练了不到十天就现争不过小满。小满训练手下花样实在太多了,魏延也很能干,搞得热火朝天,兴旺得不行。他心里很不爽。正赶上我收到伯父来信,过来许都看你,就顺道把他带过来了。”阿樱摸了摸袖盾,“他的那些铁骑,徐军师都交给了公孙大哥,冯喜校尉也很尽职尽责,应该不会耽搁的。”
阿樱的伯父,就是曹g急给阿樱写什么信?让她到许都来看我?连我自己都不知道是否会进许都城,他怎么就能很肯定地让阿樱来看我?
我心思转转,暂且放下这个疑团,转头问道:“噢,公孙箭回襄阳了?”
“是,军师们商议过,后来就把鲁肃校尉派去江陵,担任了甘宁将军的副手,替回了公孙大哥。”
“子敬去江陵了……”我沉吟了一下,这次微调,显然是针对之前“东西”之争的一次阶段性结论。
西蜀固然是要窥视的,但东吴,却也不能轻视。
看来,经过襄阳整军,鲁肃的能力获得了军师们的认可。同时,也许更显示出,他的“荆吴不可分”理论,在襄阳上层,也渐渐有了不少市场。
“好。”我点了点头,恨恨道,“其实,玉儿还想躲开阿袖?”
阿樱拍了拍袖盾,没有回答。
事实显然就是如此。
第四十五章 见面胜似闻名
一刻钟之后,淳于铸遣人来报,晚饭时间到,询问是否开饭。
现在这汉末时期,国贫民瘠,时有断炊之虞,民间多为一日二餐,早晚进食。
襄阳军饮食,和寻常百姓并不一样,全都要求一日三餐,定点定时,午饭有肉,晚饭有汤。
虽然肉多是腊肉,汤全是菜汤,但基本也能保证将士们的营养均衡。
我一瞧时间确实不早了,吩咐他们自行开饭,让阿风去把上淮子焉、赵玉和淳于铸叫来一起吃饭。
阿风急忙出去找人。
我和阿樱又聊了几句,便拉着她出了卧帐,来到旁边的饮食帐内。
帐中食具整齐,就摆放了三对食案。
上淮子焉、淳于铸等人都已入席,连赵玉都笑眯眯地坐在淳于铸身边。
我松了口气,还好这小子没带了枪来吃饭。
我把上淮子焉介绍给阿樱,阿樱很是注意地看了对方半天,最后,夸叹的却是她的白虎面具。上淮子焉隐蔽地瞥了我一眼,微笑着逊谢夫人的谬赞。
二人一番亲热,最后阿樱居然抛下我,跟她坐了一席。我很是侧目,心想:“好在白风跟着段琅跑了,还不知道回不,不然,三个女人凑一起,真不知会热闹成什么样子。”
这时,帐外走进一名官员,一身黑色文官袍服,头上却戴着一顶兜鍪,却是南郡功曹兼镇军府长史杜袭。
刚才阿樱简单跟我说了这次带队的,武是赵玉,文就是杜袭。
其实杜袭文武俱通,在我的镇军大将军府内,是仅次于徐庶的难得人物。只是他为人严正谨慎,平时比较低调,所以名声远不如徐庶等人。
不过我还是不太理解,杜袭现在是襄阳军的后勤总管,荆襄八郡。全都靠了他运筹支撑。他怎么就能离开襄阳,跑到这里来了?
“子绪,何来迟也?”饭还没来,还可以开开玩笑。
“噢,主公,夫人,外面谈点事。故此来晚。”
我见他满头大汗,热不可支,赶紧请他坐到我左边的一席,让左右给他去了头盔,卸掉外袍,凉快凉快。
兜鍪倒是拿走了。不过杜袭说什么也不同意脱掉外袍。
我知道他是顾忌席间女同胞比较多,而且在我面前,怎么也不能失仪,便制止了侍卫的行动。
“跟谁聊呢?”
“许昌荀休若。”杜袭以手加额,擦拭汗液。
“荀休若?”
杜袭忙解释道:“便是少府荀衍,字休若。他是荀彧的兄长,排名第三。”
“哦,是他啊!”
“主公见过他么?”
“没有。”我想了想。似乎真没见过此人。心底不禁有点汗颜。
我在许都朝廷为官的时间,也就两个月时间。建安朝廷虽然简陋,重要不重要的高层官官吏却有好几百,除了少数有隶属关系的,大部分都不怎么熟。
可是少府是九卿之一,我说不认识实在有些理亏。
,我回忆半天,的确一点都不认识他。
杜袭笑道:“主公在朝的时候,休若尚在少府中任职守宫令,品秩不够,除非特别原因,通常是不能参加朝会的,没见过也属正常。他也是主公离开许都之后,才被荀令君推举升为少府的。”
“原来如此。”我完全明白了,“文若休若友若,早听说荀氏三若大名,如雷贯耳。”荀彧荀衍,都在许都任职;而荀谌荀友若,则在河北,为袁绍父子效力。
“不对。”杜袭道,“主公错了,应该是:休若友若文若。荀衍乃文若三兄,荀谌乃文若四兄。”
这位次排的。
我笑了笑,不与他争持这细枝末节。
“他什么时候来的?怎么我不知道?”我看看淳于铸。
淳于铸去看杜袭。
杜袭低声道:“待晚些时候,与主公细禀。”
“何不请来一起进餐?”
杜袭面露难色。
我点点头,扬声说道:“既然人到齐了,那就开席。”
阿樱和上淮子焉一席,淳于铸被赵玉赖到一起,剩下的,杜袭就只好向我谢罪,和我同席了。我一笑,想:“如果我还和阿樱一席,杜袭会不会跟上淮子焉同座呢?哈哈,恐怕他会要求再开一席的。”
军中不便饮酒,吃饭就特别迅。
尤其杜袭最推崇的是孔夫子的教导:食不言,寝不语。现下肆无忌惮的上淮子焉在阿樱面前装淑女,最喜欢聊天打岔的赵玉又整个心思都不在吃饭上,他们俩不闹腾,其他人自然更是沉默。
我则一直在默默思索曹操给阿樱的私信和荀衍的来访这两件事,再说这些人都是亲近部属,聚在一起吃饭就很开心了,也实在用不着我去敷衍。
所以,不到半小时,大家都是汤足饭饱,我摆摆手,便各自鸟兽散。
跑得最快的就是赵玉。
淳于铸挂着军营里的事务,也很快走掉。
阿樱刚才听到杜袭说话,知道我有要事,拉着上淮子焉出去散步消食,上淮子焉左右无事,也便笑着应了。
我和杜袭返回我的寝帐。
杜袭还没坐定,就说了一句:“主公,休若此来,是想请你入许都的。”
我屁股刚落到坐垫上,闻言不禁一怔。
“子绪,你说什么?对了,你先告诉我,为何来许都?”
杜袭道:“此事正要禀明主公。主公出以后,孟德公两次来函,我襄阳答应出售的一批军械能提前提供。其后夏侯老夫人也有私函抵达阿樱夫人处,诉说思念成疾之苦。阿樱夫人为难,将信交给元直,请他决断。元直与田公等商议后,同意了曹相的要求,并令我护送夫人前来,临行前叮嘱我,一定要先行面见主公,然后再定夫人去留。”
我明白了,曹操这是公私夹击。非逼着我入许都不可啊!
想起池早的话语。我暗暗不解:“这个许都,到底有什么重大秘密,一个翻来覆去地阻挠,一个则想尽办法,非要要我进去?”
“这是襄阳诸位军师给主公的密函,由元直执笔。”杜袭呈上徐庶的绝密信件。
我捏开竹管的火漆封腊,抽出纸卷。抻展开,阅读一遍,和杜袭说的没太多区别,只是信的最后说,他们预计此刻许都城内也并不安全,强烈建议我。不是特别必要,最好不要亲身进入许昌城里。
我心里大感不悦,问杜袭:“子绪,你们既然判断如此,为何又同意阿樱前来呢?”
杜袭忙道:“田公说,阿樱夫人入许都,并无大碍,对主公也许更有裨益。主公自己。最好不要进京。”
我点点头。心想:“老田头还真是他nnd……耿直。”
像什么“有危险夫人可以去,主公不能去”这种屁话。也就他能说的出口。坦坦的这也太放肆了。
疏不间亲啊你不知道?
摸摸脑壳,呼出一口长气,去了心头的无名之火。
算了,不跟他老家伙一般见识。
“那么,子绪你的看法呢?”徐庶不用说,他亲笔写,肯定是和田丰的看法类同。
杜袭道:“本来我是很赞同几位军师的看法的,不过,我建议主公先见见荀衍荀休若,再做决断。”
“看来子绪是别有所见了。”我一笑,这就是耳听是虚,眼见为实。杜袭出来了,遇见事了,想法自然不可能还停留在之前评估预测阶段,“荀衍此人,子绪很熟?”
“休若与我同乡,我们少时曾多年同学,私交甚厚,所以听说我要来,他特意告假来半途迎我。”杜袭实话实说,“自建安帝离开许都,去了长子之后,休若心头颇为焦虑,不知何去何从,这次求我引见,也是想与主公一会,欲结主公为外援。”
我点点头,杜袭是颍川定陵人(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北),颍川同乡会,那称得上是这个时代最大的士子乡党,名人遍布天下,像荀彧三兄弟、荀攸、郭嘉、陈群、钟繇、戏志才、赵俨、郭图、辛毗兄弟、韩馥、司马徽、孟建、石韬等等明星巨儒,均出自颍川郡,能量非同小可。
哦,就连我的席军师徐庶,也是从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出来的。
“好,多个朋友总归是好的,而且,荀休若的大名,我也是久仰的了。”
杜袭想了想,说道:“我想,休若此来,也许不是代表他个人来的。”
我悚然一凛,看向杜袭。
“子绪果然已有所见,我知道如何应对了。这样,你把荀衍先生请到这里来,我这就跟他详谈。”
杜袭起身行礼:“是,遵命。”
见面胜似闻名。
我在大帐门外迎接荀衍,看到本人,还是震了一下。
荀彧已是一位身材修长的恂恂大儒,虽然较瘦,但个头不比我低多少。
这个荀衍,竟然比荀彧还要高大不少,隐约似乎比我也要高。
走了近前,略略比较,还好,双方高矮近似平齐。
寒暄客气两句,便引了他进入我的私帐。
阿风早就送来了蜜水和茶水,任客人选用。
荀衍果然挑了茶卮,坐在我对面低了头慢慢喝着。
我也举起蜜水耳杯,不时遥敬一下。
主客双方都很悠然。
杜袭聊了两句,便起身告辞,他是这次襄阳代表团的领队,一大堆事都等着处理。
而且,他也想为好友创造一个单独表现的机会。
“飞帅,这是要去武关么?”
我点点头,放下水杯。
“武关乃紧要之处,事关河南命脉,不能久留在河北手中。”
“河北?”荀衍品咂了一下这个词,慢慢又说道,“河南?!”
然后他点了点头,说道:“不错,正该如此。一方是河北,另一方,自然就是河南了。”
这人说话极慢,一字一字似乎都想了很久才吐出来,虽然清清楚楚,不过……也慢慢吞吞。
我还真不太适应他说话的风格,心想:“这人说话的模式格局,怎么跟那诸葛孔明近似了。”
诸葛亮说话虽慢,却很有磁性,对闻者的吸引力不错。荀衍嗓子却颇为嘶哑,听起来大为费力。
第四十六章 三先生其人
“当今大汉天下,二日并存,十分混乱,休若此来,必有所指教,鄙人洗耳恭听。”
荀衍慢慢抬头,看我一眼:“飞帅亲引精锐而来,想必有所思?”
这话说的有意思。
我勉强忍受着些微不适感觉,斟酌说道:“其实,泰半乃是昔时许都旧部。此时此刻,局势急迫,我却是……未便多想。”
曹操都危险成这样了,我肯定不能趁人之危的,这次来,是真心援助,先抵御住河北的强大攻势。其他,想太多都没有意义。
荀衍笑道:“飞帅直爽。不过,河北群丑人马虽多,实乃乌合之众,其实无需多虑。”
“不一定?”初见面,我嘴上不好放炮,心里可完全不同意这种判断。虽然河北的势力派系确实杂乱了点,而且一直或明或暗互相倾轧不止,但现在人家都围住你曹氏家门口了,军心士气明显高出一线不止,你还在说不足为虑什么的,就有点大言炎炎了。
荀衍微微一笑:“再说,曹孟德的困境,不正是你我的机会么?”
好,一开门,泰山就出现在眼前。
荀衍道:“我素知飞帅是正直爽快的人,所以才如此冒昧……”
我忽然抬起手,指着他的胸口:“三先生,你可是九君子中人?”
荀衍一愣,眼珠转了两转,忽然哈哈大笑:“果然瞒不住飞帅,我正是九人之一。”
我看着他,心想:“这便对了。”
在许都做司隶校尉的时候,我广交各路豪杰,那时,就有两三位大贤小闲,像大游侠王越、沮授的侄子沮鹘、鸡肋公子杨修什么的,都隐约给我漏过一丝半点风声,有这么个野心勃勃的小团伙。但即使后来池早也半推半就,加入了九人集团之后。我也没有理会他的游说。答应俯就其中。
原因只是一个,我严重怀疑他们的执行能力,对他们的保密能力更是毫不信任。
所以,我一直的态度就是:远远看着,不凑热闹。
事实证明我的看法没错,池早后来主持动宫廷政变,布置很不错了。顺带连我都算计在内,令旗一挥,更是各方一起动手,声势逼人。然而只是因为内部出现淳于意和张五这么两个低级别叛徒,全盘方案便近乎毁于一旦,参与之人几被一网打尽。
靠着我的无私帮手。池早才挟持了建安帝刘协,逃脱而去,算是没有彻底失败。
你说这种团队,让我如何能起半分尊敬之念?
不过我数来数去,总觉得他们似乎差了一个人。
公孙谨、王越是民间武力,代表世家大阀,外围还有蒯良等人暗中资助;张绣的二儿子张泉、武卫营都尉韩毅等有一定的军中势力;陈讳、淳于意控制着宫廷卫士;法正、杨修、司马懿代表青年一代,虽然都很多智。但毕竟年纪尚幼;其他……嗯。后来又加上了沮授叔侄和池早等……
一群乌合之众!
我有一个感觉,他们还缺少一个灵魂人物。
在池早之前。他们就号称为九人集团。当然,你可以说九乃阳数之极,言其至多,而非实指。
,根据我的经验,九人团伙之所以敢于谋算这种几等于谋逆的“腾蛟计划”,而且随后不久就动了政变,必定有一定的把握。
这个把握,不仅仅是掌握宫卫的长乐宫卫尉陈讳、卫士令淳于意,而且还关系到尚台的控制。
只掌控住皇宫内城没有任何意义,尚台才是许都政府里真正的权力机构。
而尚台一号人物,代尚令荀彧,在眼前的局面之下,显然不会掺合到这种政变之中。
池早宫变的后续展,验证了这一道理。
由于尚台早有提防,漏一穴而溃千里,直接导致了政变的破产。
,如果有了荀衍,那么,一切都将大大不同。
荀衍在我离开许都后不久就升职为少府。
少府,乃朝中九卿之一,掌宫中御衣、宝货、珍膳等。
秦及汉初,尚还是少府的属官,是在皇帝身边任事的小臣,与尚冠、尚衣、尚食、尚浴、尚席合称六尚,因其在殿中主管收(或启)文并保管图籍,故称尚。直到东汉光武帝时,令侍从左右的尚协助处理政事,以此制约三公,才使得尚这一事务官变质为政务官,权责日益重要。
时至今日,尚台名义上的上司少府,虽然也还算在九卿之中,却的的确确是一个没有任何实权的位置。
,荀衍毕竟是尚令荀彧的嫡亲兄长。
有这么一层深深的关系在,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在政变的关键时刻,荀衍能出现在尚台里……必定能挥出远少府这个职位十倍甚至百倍以上的强大能量。
“真想不到,原来那个人,是三先生!”我由衷地叹息,心里不禁为迟早惋惜不已。
真是个没运气的家伙!
荀衍听懂了我话中的意思,双目微微一黯。
“很遗憾,那次我不在许都,不然,我们一定会成功的。”
说话间,我们默默又互相打量了几眼,一种名叫默契的感觉微然荡漾起来。
原来,这位荀衍先生,也是一位拥有强烈正统意识的名士,昔时与车骑将军董承等汉室死忠公开唱和,过从甚密。本来,他这种行为并不明智,在曹氏为王的建安朝廷中大遭忌讳,当建安五年初董承集团全军覆没之时,多少无辜受到牵连,破家灭族。但唯有他反而安然无恙,躲过了曹操的次建安大清洗。
原因无他,只因为他是曹氏集团中二把手荀彧的三哥。
由于荀彧的存在,即使他没有插手甚至因各种理由而远离这次清洗,但很多人依然因为他而幸存。
荀衍不过是其中之一。
他当时在少府中担任掌管笔墨和封泥的守宫令,在这兵荒马乱、严格军管的东汉皇朝末代,其实不过是可有可无的角色。多少大敌高山一般堆积在眼前的曹孟德根本无暇顾及这么一截鸡肋小骨头,尤其旁边还连接着荀彧这根有力的大翅膀。略微挨擦就可能出现更大的问题。
所以看到查无实据,曹操眼都不眨,一抬手就过去了。
曹操丝毫没有意识到。他随意放掉的。是一头渴望复仇的猛虎。
董承等人的死亡彻底震撼了原本埋头苦干、很有些生气息的荀休若。他万万没有,之前一直表现出齐心戮力的建安朝廷,仅仅五年不到就露出了丑陋狰狞的本来面目。
痛定思痛,荀衍认定,汉室欲要中兴,先必须除掉逆贼曹操,为此,荀衍不惜联络一切可以团结的人。
官吏、将领、名士、游侠、纨绔公子哥。三教九流,只要反对曹操,全都无所谓。
九人集团,由此诞生。
因为此,长乐宫卫尉陈讳、荆襄老名士蒯良、关中小名士法正、洛阳公子杨修、河内后起之秀司马懿、游侠王越、辽东大阀之主公孙谨、世家子弟淳于意、武卫营都尉韩毅、大将张绣的二公子张泉、袁氏谋主沮授,甚至后来居上的江湖郎中池早。纷纷被迅吸纳进去。
等少府出缺,荀彧推荐他任职时,九人集团,完全捏合成形,陈讳等核心成员都隐隐以荀衍马是瞻。
去年底,池早在许都二次暴动,若非张泉的贴身奴仆张五出告密,同时淳于意临阵反水。差点儿就革掉曹操的老命。把许都一锅给端了底儿。
一锅大好的宫廷兵谏汤,就因为淳于意和张五这两粒老鼠屎而坏了味道。形势瞬息崩溃。
功败垂成,闻讯赶回的荀衍看着人头滚滚、满目疮痍的许昌城,仰天长叹:天不助汉哪!
就在事前一个月,他被派往关中,代表朝廷慰问坐镇长安的钟繇等人,顺道安抚正私斗不止的马腾和韩遂,因此错过了这一次动手的时间。
由于他不在许昌,池早借助河北袁家和黑山军的强大外势,很顺利地接过护汉卫刘腾蛟军的领导权,策划了这次颇为周密狠辣的政变计划。
令荀衍痛心疾的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