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燃烧大明-第1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突然犀利起来,如同出鞘利剑。
“你要做什么?你可千万不要轻举妄动啊……”朱由检呆呆的看着武义离去的身影,脑子里只有这个消息,要糟了,这个家伙的脑子里都是什么东西,竟然想到的是焚书坑儒!
想到这里,朱由检都不由自主的缩着脖子打了冷战,也就是这个胆大包天的家伙敢想。
但下一刻,朱由检突然害怕起来,因为这个武大郎可绝不是善男信女,他对付敌人可是不择手段,出人意料。
与他交手几次,朱由检给他的评论就是“不按套路”,所以这个家伙哪怕就是做出惊世骇俗的事情,也都是情理之中的。
“那焚书坑儒……我的天啊……”朱由检一拍大腿,当了十几年皇帝了,他什么没经历过,结果这一次却吓出一身冷汗来。
武大郎可千万别一时冲动,把整个后明都被搭上啊……
而反对朝廷的事情是愈演愈烈,仿佛就要爆发出来,天下士子啊,那谁能阻止的了?
最让人吃惊的就是,孔子传人竟然要亲自上京,准备亲自教育这个昏君。
此事谁敢?哪个敢指名道姓的告诉皇帝,我要替你爹教育你,但是大能就敢,听说还是一个古稀老者,这次文人士子可是真的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士气。
武义却是露出一丝若有若无的冷厉来,“你们这群人,本来相安无事就好,如今竟然咄咄逼人,那就别怪我了。”
对于这群文人,武义并没有什么反感,当然也没有什么敬佩,毕竟这不是数百年前的大能,特别东林党出现后,让这些人都变了味,如今竟然都威胁到他头上了。
就在这个时候,鞑子终于等到了机会,直接上书,大清的文人也要参加这次盛世。
更是过份的大清还要从山海关经过,先去鲁地,再与大能一同前往京都面圣。
这多尔衮明显就是要借助机会,把这个消息传的世人皆知,而且多尔衮代表大清全力支撑。
第五十四章 百叟问京
齐鲁大地人杰地灵,孕育名人数不胜数,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开始,这里就一直是文人墨客向往圣地。
江南虽然文风鼎盛,但不能与其比较。
这鲁县一地如今也正是浪头上,如今不仅有孔圣人的子嗣要上京,这里的人都忍不住的凑热闹,这可是难得的好机会。
“这一人去也是去,百人去也同样是去,何不凑一百叟,也让世人知道我齐鲁的风采。”巡抚自然不会错过此事,如今新的朝廷大逆不道,若是就此刁难,名声自然远扬。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谁不想流芳百世,特别这孔圣人的故乡,来往无白丁,只是缺少一个扬名立万机会。
这次可是太难得了,这可是为百姓卫道,此等机会,就是巡抚都义不容辞,准备护送这百叟进京。
还好这齐鲁大地,钟灵毓秀,长寿之人非常多,换了其他地方,还真的凑不齐这百位高龄,而且还是读书人呢。
“这武大郎出自西山,这可是佘太君的故乡,杨家将英杰,竟然出了这么一个混账来,我们干脆再打造一百把龙头杖。”通判马上提议道。
这龙头拐杖可是另有典故的,传闻可是天子赐下给佘太君的,此杖上打昏君,下打贪官,超乎当今的尚方宝剑。
“妙,妙极!”巡抚拍手叫好。
这就是读书人,骂人不说脏字,打人就打脸,怎么狠怎么来。
这没多久,这一百年过古稀的老叟就找到了,一个个都是精神抖擞,听到要上京,都同意了,而且还直接让子孙都准备好了寿衣,此去京城多磨难,加上年纪大了,所以指不定就有去无回呢。
这些人的子孙没有一个哭的,因为这就是死得其所,全家都跟着值得骄傲的事情。
光宗耀祖,在中原大地可是太有市场了,更不要提这孔圣人故乡,多少因为选不中而捶胸顿足呢。
这百叟问京的消息一传出,天下惊动,如今大家都等着看武大郎的笑话呢。
古稀之年的老叟,就是帝王都不能得罪,更不要提还是孔圣人的子嗣,挨骂只能唾面自干,如今听说还有龙头拐杖,挨打都得站直,武大郎瞬间就成为了一个笑柄。
这次就是朱由检都不敢大意了,对着武义苦口婆心的说道:“你可别犯傻了,如今抓紧要制止此事,千万不能让他们上京,否则后明都成为世人笑柄。”
“为什么要阻止,我还要好好的迎接他们呢。”武义的驴脾气也来了,没想到这群人竟然还真的欺负到他头上来。
“唉,我说你什么好!”朱由检是真的没辙了。
武义却是没有把此事放在心上,只要他们不怕出丑,那他就在这里等着他们。
齐鲁巡抚如今已经准备好了,但因为这次可是一百老叟,所以都要照顾周全,这车自然也只能用牛车,慢了点,但也有身份。
终于准备的差不多了,巡抚大人亲自开路,前面是孔圣人的雕像,后面是整整一百辆的牛车,老人的子孙那是忙前忙后,伺候的周全。
队伍洋洋洒洒的就出发了,所到之处,无不引来万人参观,就算是沾沾圣人的仙气都是好的。
这十里迎接,再欢送十里,几乎是官路上的人就络绎不绝,天子出行都没有这等派头,如今这齐鲁大地可是真的出名了。
这才刚出了齐鲁,结果更热闹的来了,连鞑子的文人都来了,别的不说,对着孔圣人就是磕头,让所有人都倍有面子。
虽然春风凛冽,但是这鞑子就光着脑壳,猪尾巴都要翘上天,生怕别人认不出来。
巡抚可是心中安慰,更是洋洋得意,看见没有,连这野蛮的鞑子,都能被圣人感化。
只是这鞑子书生太磕碜了,四书五经都背不出来,说什么都不知道,不过念在他们是蛮夷,能够识字都是造化,就没有奢求。
但是这群尖嘴猴腮的鞑子书生还有一群鞑子兵守护的,虽然在荒郊野外,非常方便,只是到了人多地方就原形毕露了。
这一次遇到了一座大城,结果前来的不免会有大姑娘小媳妇的,鞑子兵还喝了酒,顿时就放肆起来。
巡抚气得脸都绿了,喝斥几句之后,结果这鞑子书生就恼了。
“放屁,老子来为你们助阵,你们还不感恩戴德,竟然还训斥我们,这群勇士也是保护你们周全,寻几个女子安慰又如何,这可是孔圣人的队伍,看上她们都是她们的造化,日后有了骨肉,那都是圣人给的造化……”
这尖嘴猴腮的书生开口,就差点把巡抚给气死。
“有辱斯文!有辱斯文啊……”孔圣人的子嗣气得破口大骂,但是如今是请神容易送神难,鞑子还不依不饶了呢。
“你们想赶我们走?笑话!我看哪个敢?”
此刻这鞑子书生也是原形毕露,手持钢刀,凶光毕显,所到之处,必须酒肉招待,若不能满意,就拳打脚踢。
一下子,这百叟是真的臭了,巡抚才有了半路,就一病不起。
这百叟如今都后悔了,谁都不想上京了,丢人都丢到姥姥家去了。
“说好的打武大郎的脸,岂能半路而废,就算是死,也得给我死在京都门口。”鞑子书生可是一点都不讲理,谁敢反抗,直接钢刀伺候。
这还不算,因为百叟的事情已经成为了笑话,如今那还有人敢迎接,但鞑子可不同意了,直接就抓来一个锣鼓队,敲敲打打的前行。
这是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来了,而且没到一处,就必须要路过城门这里。
不开门迎接孔圣人,干脆就破口大骂。
巡抚大人已经只剩下一口气了,他是闭不上这眼睛,只怕就是死了,都没办法见列祖列宗。
“什么礼仪之邦,还吹嘘孔圣人,结果怎样?人都到了城门,谁也不敢迎接,这就是你们的礼仪?”鞑子书生对着城门大喊。
“有辱斯文啊!”
这次就是城中的百姓都对这百叟恨之入骨,这哪里是圣人子嗣,简直让圣人蒙羞。
终于,磕磕绊绊的到了京都了,但百叟如今只剩下一半能走的,剩下的一半都是病倒了。
但到了这里,巡抚却突然好转起来,鞑子在这里也不敢嚣张,所以,一切都可以按照预订的来。
还好,孔圣人的子嗣身体硬朗,一路来竟然挺过来了,此刻巡抚也是急忙让人给老人打扮一下,童颜鹤发,神态瞿烁,手里还拿着龙头拐杖,好不威风。
“巡抚大人,这后明陛下亲自出城迎接我们,如今已经在南门十里外侯着呢。”
“好,算他还识相,不过也不会轻饶他,且看我如何教训,这大逆不道的昏君。”孔圣人的子嗣如今可是春风得意。
这病倒的数十老叟都因为这话挣扎的起身,他们来这里可是为了扬名立万的,不骂昏君一句,不打他一杖,只怕死不瞑目。
就这样,还有数十穿着寿衣,却神情瞿烁的老者手持龙头拐杖,坐在牛车这里。
牛车浩浩荡荡,除了这群鞑子碍事外,其他都是让人满意。
十里外的亭子这里,武义已经早早的就侯着了,这一天可是人山人海,百姓们都知道这百叟可是上门问罪的,如今就是武大郎也只能认了,谁见到天子挨骂受罚,所以京都万人空巷,都挤在这里。
人山人海,那是漫山遍野,人声鼎沸,超过几里都能听到,当这牛车出现的时候,无数百姓都迎上去。
“早就让你服软,把他们安慰好,如今我看你怎么收场。”朱由检脸色不好,这可是真正的大场面啊,全京都的百姓都来了,武大郎还敢怎样?
只能等着挨骂,挨打,丢光老脸。
第五十五章 三问百叟
这人山人海在前,就算是武义的黄家仪仗都不够看的。
本来想凑热闹的朱媺娖如今急得都要哭出来了,这个人不再是她记恨的坏人,而是她孩儿的父亲,她的丈夫,如今就要在大庭广众之下,接受别人的唾骂,这该如何是好?
“大郎,我们还是走吧……”朱媺娖还是一个小妇人,哪怕是公主身份,做到这样场面,只害怕退缩了。
武大郎可是一国之君,就算是离开又怎样,百姓也不敢说什么的。
“走?今日若是走了,这京都的百姓都不会认你这个皇帝了。”朱由检气急败坏的说着,这就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你武大郎就算是皇帝又怎样?在这天下,在圣人像前,还不是要乖乖的挨骂,如今只能祈求这群老叟口下积德……
“可怎么说,他也是这大明的皇帝啊……”朱媺娖是真的慌神了。
武义拍了拍她的手臂,笑道:“放心好了,一切都在我的掌握之中。”
朱媺娖勉强露出笑脸,但是不明白,都这个时候了,武大郎还有什么办法。
“哼,有我在这里,我看他们谁敢放肆!”李二斗看不下去了,武教头不仅是他的皇帝,更是他的恩师,更是他再生父母,所以就算是死,也要维护武教头的颜面,想要污蔑武教头,那就要从民军的尸体上踩过去。
“混账东西。”朱由检气得大骂,指着李二斗这个匹夫,同时也瞪着武大郎,警告着:“他们是什么人,德高望重大儒,你若是真敢动粗,就不怕引来百姓不满吗?这里民军有多少,若是惹怒百姓,我看这里谁能留下全尸。”
这可不是恐吓,看看这群百姓的热烈就看出来了,如今真的要动粗,只怕会引起民愤……
“可……”李二斗虽然心有余悸,可是并不甘心。
武义欣慰的看着他,笑道:“好了,你们都太小瞧我了,既然我敢出门迎接,自然就有办法对付他们。”
示意所有人都放心,接着武义也准备迎接这百叟。
哪怕人山人海,如今都瞬间的让开了一块空间,但是每个人都激动的脸色通红,最紧张的时刻就要到了,所有人都瞪大眼睛,支起耳朵,生怕错过了。
武义走上前去,恭敬的对着孔子像行礼,这点反而助长对方嚣张气焰。
“哼,如今知道对圣人尊敬,还算为时不晚。”这声音不大,但从一个老头口中发出,此人目光鄙弃的看着武义。
他就是孔圣人的子嗣,童颜鹤发,双目炯炯,手中还拄着龙头拐杖,一副等着武义负荆请罪的样子。
但是武义可没有半点觉悟,拜过孔子像之后,就结束了,在这里一站,与对方对峙起来。
“岂有此理!”
孔圣人的子嗣顿时就怒了,怎么说他也是一方大儒,结果这个昏君竟然还有恃无恐,顿时就把怨气都释放出来,准备就在这里数落这个昏君,手里的力气也积攒起来,等下就好好教训昏君。
这大眼瞪小眼的面面相觑,就如同斗牛一般。
“好一个昏君,今日我就要教一教你什么是大是大非!”大儒顿时就进入战斗状态,战斗力爆棚。
四周突然安静下来,百姓都生怕漏掉一个字。
不想就在这个时候,一直都沉默的陛下突然也开口。
“好一个大是大非,你们口口声声的仁义道德,好啊,今日我也想要问问你们了。”武义可没有客气,如今可是对手打上门来,对他们留手,都是对自己残酷。
“放肆,你这个离经叛道的昏君。”大儒已经气得破口大骂,但他身份和年纪都在这里,指着皇帝鼻子骂昏君还真的没毛病。
武义冷笑,突然朗声说道:“好啊,今天,我就在这百姓面前好好的问一问你们了,看看你们是如何做到的仁义道德!”
这百叟都是冷笑,他们虽然名声不如孔圣人的子孙,但哪个不是德才兼备,声名鹊起。
武义眼神一眯,接着气沉丹田,声音传出:“崇祯十年,也就是去年,鞑子从山海关入关,四月初攻克京都,烧杀抢掠,与民军对峙三月,这才被赶出中原,京都百姓死一十四万一千有余,其中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妻离子散……”
这是京都百姓心中的痛,鞑子进京后就烧杀,死者无数,不想从陛下口中得知确切的数字,顿时人人双眼通红,哭声一片。
触景生情,百姓才发现若是没有民军保佑,只怕他们都不知道能不能活着。
武义说道这里,声音突然挑起来,对着百叟说道:“你们不是口口声声仁义道德,为百姓请命,朕且问你们,当百姓面对鞑子屠刀,三个月如同牲口般被宰杀的时候,你们在哪里?你们不是要为民请命吗?那个时候怎么不敢了?”
武义的话就如同刀子一般,直接剜心,问得百叟哑口无言。
你们不是咄咄逼人吗?武义也会。
这句问完,就知道根本得不到答案,所以武义再次问道:“还是同一时间,鞑子肆虐宫中,崇祯皇帝走投无路,最终只能含恨自杀,那么我就要问问你们这群大儒,汉家的正统,你们在哪里?”
这句话更是让百叟都摇摇欲坠,因为此事他们毫无动作。
“你们不是说天地君恩师,这崇祯皇帝的尸骨都无人埋葬,那我就要问问了,你们这些自认为是汉人的典范,赤胆忠心哪里去了?怎么没有一个人来京都?”
打脸,狠狠的打脸,一时间,这群老叟的脸色都铁青,接着通红,再铁青。
武义冷眼看着这群满口仁义道德的伪君子们,他突然冷声再问。
百叟都已经想要找一个地缝钻进去了,结果这个武大郎竟然还没有放过他们。
“陛下,请口下积德……”孔侑道忍不住的说出来。
“怎么被我揭穿,心里不舒服了,脸上挂不住了,好啊,我可以原谅你们,毕竟两地相距甚远,你们年岁已高,有情可原。”
武义不这样说还好,结果让更多人都无颜以对,那时候不来,此刻就敢来了。
“最后我要说的是,去年鞑子在齐鲁抢掠百万石粮草,数万人口,结果被民军拦住,才得以逃生,这个可不远吧?我想问问各位,有没有你们家乡,那个时候,你们可想到挺身而出,为民请命,卫国身死?”
武义的话,如同刀子,直接刺穿了这些人的面皮。
几个老叟被刺激的突然倒地,更多的是摇摇欲坠。
任何的革命,都是需要鲜血来激发的,武义早就有了准备,这次他宁可用这群行将就木的老叟,也不想看到日后无数百姓流血。
此刻,武义才冷声的说出来:“什么大儒,不过都是一群贪生怕死,徒有虚名,妄想着扬名立万的伪君子罢了,国有难,不敢出,民有难,不敢语,等灾难过后,你们都一个个跳出来了,还打着大义千里迢迢赶来,甚至还与鞑子为伍,你等只为圣人脸上摸黑!”
“你……”孔侑道指着这个牙尖嘴利的昏君,杀人不用刀子,只是一句话,他就已经对百叟下了杀手。
再也忍不住,一口鲜血就吐出来,所有人都面色灰死,因为最后一句话,就已经注定百叟是死人了。
武大郎你好狠的心啊。
“朕不得不这样做,鞑子已经陈兵百万,就在北方,随时都会攻打边境,此刻我还要分心对付你们,你们就是咎由自取。”
说完武义头也不回的上了辇车,民军马上分开了百姓。
留下的就是一地惊恐的百姓,还有这已经没有生气的百叟。
“巡抚大人……”这时,大家才发现,巡抚早已经咽气了……
第五十六章 百叟之死
巡抚大人死的轻松,反而最艰难的是活着的人,百姓都撤走了,但他们没有动,更没有离去。
“爷爷……吃一口吧……”孔侑道的孙子都是三十而立的壮年,如今泣不成声的劝说。
孔侑道如今是行将就木的老人,脸上皱纹如同沟壑一般,一双眼睛都浑浊一片。
“悔不该……你们记好,回去以后,隐姓埋名……”说道这里,孔侑道的声音断了。
“祖父……”
车队这里,几乎每一刻都有人痛哭流涕。
朱由检心情复杂的找到武大郎,如今看到这个武大郎,朱由检都发觉看不透他了,此人足智多谋,而且心狠手辣,三问就把百叟逼得走投无路。
“但你这样也有些过份了,他们都是德高望重的大儒,虽然此事是他们刁难在前,但你还是应该下一道圣旨,不然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死去,这又何苦呢?”
朱由检想不到的是这武大郎如此绝情,没有一丝动作,如今南门外已经哭嚎一地,正是拉拢民心的时候。
“为什么要这么做?朝廷需要的是他们的敬畏,只要触犯,那就谁也救不了他们了。”武义平静的说道。
内阁与六部的人如今都吵翻天了,都在为这事争吵,内阁多数都是文臣,他们自然想宽恕,这可是德高望重的大儒啊。
但六部的人就就不撒口,这里的人成分驳杂,对读书人的态度最为公允,那就是一视同仁,若是这百叟换成其他人呢?只怕内阁的这些阁老们就会不闻不问。
“张阁老不好了,百叟如今只剩最后几人……”
两天过去了,老叟被刺激又绝食,一个个都相继而去。
他们没有走,也是后悔了,他们都在等,等朝廷,等皇帝的圣旨,但如今只怕就要希望破灭。
“什么?不是让你照顾他们了吗?”张阁老顿时就责问。
“可是,我又有什么办法,那些百叟都换了寿衣,我去劝慰,就连他们子孙都阻拦我们啊……”
“唉……这些顽固不化,我去面圣……”张阁老顾不得骂人,如今只有如此。
但他没有见到陛下,武义对于此事根本就不见任何人。
百叟的车队今日没有了哭声,数百人都神情恍惚的看着这高大的京都,在他们眼中就是吃人巨兽。
齐鲁百叟都去了,最后一人闭眼前也没有得到朝廷的宽恕,他们都晚节不保。
来时,他们是神清气爽,走时,只有扎眼的招魂幡,没有棺材,老叟只允许家人用草席,他们不仅自己名声坏了,也给齐鲁摸黑,随意丢在外面也罢。
但为人子孙,哪敢听从,他们还是准备把遗体送回故乡。
而这一次,后明的所有学子都集体失声了,新君的三问不仅让百叟无言以对,更是让所有文人都闭口不言。
江南与清朝的文人却是骂的最凶的,反而朝廷却安静异常。
百叟的事情,早已经传遍了各地。
多尔衮是久久不语,但他明亮的眼睛中就能看出,他对此事还是非常满意的。
突然,吐了一口气后,多尔衮才说道:“这个武大郎还真是不容小觑,就是我这次也不得不佩服。”
多铎最吃惊了,因为在大清,这武大郎都臭名远扬了,被读书人骂成是刽子手,结果皇上却是欣赏他的做法。
多尔衮摇头,天下的读书人都有傲气,也是最桀骜不驯的,大清对比都束手无策,特别在旗人中,读书人都自认比别人高一头呢。
但武大郎这次竟然做得如此果断,偏偏还让人无法攻讦,因为他的朝廷可是国法大于天,情理在后明根本没用。
所以多尔衮才发现,这武大郎还真是诡计多端,看似给自己脖子上加了一条绳索,但减去的却是众多的麻烦。
随后,更让人吃惊的是,武大郎终于有动静了,竟然还公开的吊唁百叟。
“朕代表的只是朕一人,百叟之事,朕也是心中不忍,但国有国法……”武义一脸无奈可惜的对着文人士子等说着。
一时间,京城的百姓都懵懂的明白一件事,但更加糊涂的就是这皇帝竟然也把自己当成常人?
自古以来,那个皇帝不是高高在上,化身天子,但到了武大郎这里,竟然自己走下神坛了。
一时间,所有人都懵了。
“无耻,好一个无耻的武大郎!”多尔衮在宫中大骂,简直就是一个败类。
突然跳出来一个武大郎,让多尔衮顿时紧张起来,因为此事可是直接就对着他这个大清皇帝来的。
武大郎正在削弱皇帝的影响,这让他非常害怕,偏偏这个武大郎却一点都不在乎,还玩的津津乐道,如今时不时就微服私访不说,更是大庭广众之下露面。
“嗯,这肉做的不错,肥而不腻。”武义说罢就大摇大摆的离开了这个小饭馆。
这个纯朴的掌柜的只觉得两腿不听使唤,皇帝竟然吃了他小店里的东西。
掌柜的突然一拍大腿,“哎呀,不好,我们都没有给陛下磕头呢……”
但这家小店顿时就火了,孙老三这个祖祖辈辈在京都做小生意的无名商户顿时就被众人周知。
慕名而来的食客那是络绎不绝,把这个小店的门口,甚至这条胡同都堵的满满的。
“陛下都说好”,他们自然都要来吃。
这次他们才终于最近的接触到皇帝,原来陛下也是吃着跟他们一样的五谷杂粮……
武义忍不住冷笑,这对于后世根本就不算什么,就是最简单的炒作而已,但在这里,可是真的捅破天了。
百叟的事情,仿佛瞬间就被人遗忘了,如今都知道这位新君并非传说中的跋扈,甚至还没有一点架子。
此事在旱灾肆虐的后明,如同一道春风传来了。
“陛下是一个好皇帝,体验民间疾苦,如今更是要与天下百姓一同抵抗旱灾。”
大字不识的老农都知道这事了,干瘪的老脸,忍不住流出热泪。
但旱灾可是让后明的内阁六部都头疼不已,今年的旱灾出奇严重,几省都是如此,几乎没有安生地方。
张阁老心中不免害怕,这可是后明,如今没有了江南,就没有粮食,整个后明都没有粮食,这可怎么办?
这比战乱都要严重,还好陛下的话感染百姓,如今没有闹出什么事情来,但眼看着就要断粮了。
没有了粮食,百姓可就没法生存了……
后明的旱灾不是什么秘密,加上满清和南明无时无刻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此事早就天下皆知。
“好,果然是天都不容你!这次看你武大郎怎么办,命令八旗准备,后明断粮之日,就是攻打之时。”多尔衮摸着光光的脑门,苍白的脸色都恢复了一丝红润来。
多铎领命,同时也不忘幸灾乐祸的说道:“这就叫自作孽不可活,天子乃是上天之子,高高在上,这武大郎就是惹了天怒,降下惩罚了。”
多尔衮一愣,笑得更加开怀,指着他说道:“不错,你这话应该传出去,传到后明那边,让那里百姓都知道,这就是天罚。”
多铎才明白皇上的意思,没想到自己随口的谩骂,竟然还真的能把武大郎给逼到绝境,兴奋的摩拳擦掌。
“南明那边也盯紧了,告诉洪承畴,一粒粮食都不许过河,后明就要大乱。”多尔衮还是担心这个盟友。
但这次可是洪承畴,一个老谋深算且手段老辣,南明的夏粮更是被官府盯紧了,就算是武大郎有天大的本事,也别想从南明拿到粮食。
天南海北的晋商都是一筹莫展,他们用尽办法,使尽手段,结果这全天下仿佛都与后明有仇一般,不卖晋商一粒粮食。
后明迎来最艰难时期。
第五十七章 以粮换地
后明的旱灾只能用“刻不容缓”来形容。
“陛下,这次旱灾太严重了,连宁武府都无能为力,河流锐减,就是有水车,也无法取水,其他地方就更不用说了……”王棉花刚刚进京,把最新的旱情上报。
“各地的存粮情况呢?”武义的声音冰冷。
马上就有人报出:“几乎没有,并非官府不作为,而是鞑子骚扰,加上灾年不断,各地粮仓都只出不进……”
顿时大殿内都是唉声叹气,这是大家早就预料到的事情,崇祯年间,南粮北调,这才勉强让百姓度日。
张阁老马上进谏:“陛下,如今灾情严重,刻不容缓,我们当与南明和解,借助他们的粮食度过难关。”
“借用他们的粮食?只怕他们恨不得咱们都饿死呢。”王铁军恶意的说着。
别说就是不答应,就算是答应,只怕南明也不会错过这次机会,狮子大开口,漫天要价,只怕朝廷都扛不住他们勒索。
但是这可是人命关天的时候,百姓断粮,只怕就会闹起来,那时候,都不用鞑子来攻打,后明自己就会乱起来的。
如今所有目光都放在南明身上,这是他们唯一解决问题的办法。
洪承畴当然知道,如今更是稳坐钓鱼台。
以皇帝朱慈蜋名义,官府收走百姓手里的夏粮,就是等着后明上门呢。
“陛下,这次可真的是天助我也,后明全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