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杀破唐-第1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秦墨道:“能调动的都撒出去了,你的心肝宝贝还要亲自去,被我拦下了。”

李茂喝道:“什么心肝宝贝,兰儿的浑话你也跟着学。”

秦墨嘻嘻一笑,道:“薛青裹主动打头阵,不给这老儿一个教训,只怕将来要坏事。”

李茂沉吟良久,问道:“听说他正在加紧收集粮草?”

秦墨道:“是在加紧收集粮草,你想派人混进去只怕不容易,那老儿一向谨慎。他原先在神策军干,后投奔河北军中,辗转好几家,有个绰号叫‘滴水不漏’。据说他当年在长安跟一位贵主有一腿,哄驸马做了六年王八,竟能全身而退。这份功力,啧啧。”

李茂道:“这么说倒是你的同行,为人谨慎是好事,不过世上哪有不透缝的墙,总有空子可钻,按照我的思路去做一份智取计划,要多动动脑筋。”

秦墨道:“哥,这东西还是让参谋厅他们去做吧,我哪懂这个?”

李茂道:“木仓举荐你来自有他的道理,我相信你,放手去做吧。”

秦墨犹豫了一下,一咬牙一跺脚:“豁出去了,计划我明天给你拿出来,不过成不成我可不敢打包票。”

第487章 木马计

获知新罗王起兵的消息后,薛青裹立即下令全城戒严,同时向熟悉的粮商不惜代价地购入粮草。辽东城即将成为辽东和新罗的前线战场,这里必将发生一场大战,恶战,他必须得提前做好准备。

新罗人给他的承诺是只要他坚守三个月,他们的援军就会到达,届时以辽东城为中心,新罗国屯兵十万,横扫整个辽东。

“战后辽东城就是我新罗国的第十个州,你就是寡人的辽州刺史、辽东公,你将独享这座辽东名城。”

这是新罗国摄政王当面、亲口向薛青裹的使者作出的承诺,摄政王虽然行事霸道,做人还是守信诺的。

薛青裹登上辽东城的北城门,临高远眺,莽莽大地,悠悠白云,一股雄立世界之巅,俯瞰大地的豪壮之情油然而生。

“靠稳了新罗国这棵大树,我就是辽东之主。”

薛青裹一吐淤积在胸的恶气,这股恶气已经积压了一年多,让他好不难受。李茂崛起的速度太快,等到他意识到东高镇将是他主宰辽东的最大障碍时,已经对其无可奈何了。

“除非借助外力,否则我的地位将不保。”这是薛青裹向至亲至近之人交底时说的。

辽东城旧名襄平城,东晋义熙六年高句丽据有此城,改名辽东城。此城一度做过高句丽的国都,是高句丽抗拒隋唐两代中原势力的重要支撑点。城呈方形,内外两重城垣。内城有两层和三层建筑物,为官署和富人宅邸。外城为商业区。城门三,东西门相对,双层门楼。城垣有角楼、雉堞、女儿墙等建筑,城外西北还有两层高楼建筑,规模宏伟。

其城地势险峻异常,位置居辽东腹心,得之可控制着整个辽东。

贞观年间,唐太宗夺此城,改名辽州,大唐因此控制了整个辽东。安史之乱爆发后,屯驻于此的平卢军南下淄青,大唐势力衰退,辽州为契丹侵占,复改名为辽东城。

大唐势力的退出,使辽东进入了群雄争霸的混乱时期,辽东名义上仍属大唐,实际却为诸蛮族和********所控制,这块土地没有了秩序和公义,崇尚武力,适者生存,败者出局。

辽东城因此成为辽东政局的一个风向标,大唐幽州、渤海、新罗三家都欲据为己有,因为谁占据了辽东城,谁就拥有了独霸整个辽东的基石,这对另外两家来说是不能容忍的。

因此之故,在三家势力均衡的情况下,谁也不愿意贸然占据此城,而遭致另外两家的联手抵制,辽东城于是就在地方性小军阀手里辗转流传,最近占据辽东城的便是汉化了的胡人薛青裹。

薛青裹突厥人之后,内迁三代,基本汉化,他的势力并不强大,据亲军右厢望白所的侦察,薛青裹拥兵不过八百,当初能占据辽东城,凭的完全是运气,而能在辽东城立足则靠的是新罗国的暗中支持。

契丹人曾经想占据辽东城,却受到了渤海王和新罗王的同时警告,由此放弃

。而除契丹之外,辽东在李茂崛起前,尚无一股势力能侵夺此城,六部室韦的势力或者够,只是他们对这座险峻异常,又没有什么油水可老的破城没有特别的兴趣——

人来少了敲不了竹杠,人来多了又不划算。

薛青裹深吸了一口气,粗硬的手指轻叩城头的青条石墙砖,中原城池用土夯就,江南多雨,用泥砖砌墙,都不及石墙来的坚固,中原的城池高只四丈,这座城却高达七丈五。

高句丽得辽东城后举全国之力加以改造加固,历经两百年增添完善,城防完备,坚不可摧。以李茂现在的势力,莫说三个月,就是三年也打不破这座城。

这个看法跟李茂不谋而合,李茂也认为按照常规的攻城方法,三年也未必能打的下这座城。这座城实在太险要,大型攻城机械运不上去,单凭人的血肉之躯和简单的云梯,那将永远也喂不饱这头恐怖的嗜血猛兽。

强攻不能得手的话,那就智取,你薛青裹不是在大肆收购粮草吗,我卖给你!

暮霭沉沉之际,一队押运着六十车粮食的粮商出现在辽东城之下,守城的将官见是老面孔,便令守卒收起弓弩,放他们靠近。但即便是老朋友,薛青裹也不会让他们进城,不要说内城,就是外城也不行,收购作业统统在城下进行,一手钱一手货,交割完毕后,粮商和他的人拿钱走人,城内守军判定外面没有危险后,再出城拿回粮食。

薛青裹是个谨慎的人,不容得有半点闪失。

守城将领平素没少得这个粮商的孝敬,为示亲热,他把粮商单独请进城里来喝茶。吊篮放下去,粮商邀了一个同伴,两个人一起坐进了吊篮里。

守城的士卒有些为难,两个人坐在吊篮里,拉还是不拉?

守将挥了挥手:“拉。”

不过是多了一个人,怕他有三头六臂夺了城池不成?

粮商送了守将一瓶香水做见面礼,这是来自大唐的东西,香料是辽东所产,但经过大唐工匠的妙手调制,立即变的身价百倍。这种东西是新罗人永远做不出来的。

老朋友坐在一起喝茶、闲聊,与粮商同来的年轻人则显得很不耐烦,东张西望了一阵后,就在城墙上溜达起来,不过是扭头转腰,活动筋骨,看起来并无立即变身夺取城池的意思。

守将望了他两眼,忽然觉得这少年身上有股子冲天的杀气,他心里一凛,不动声色地问对面的老伙计:“这位小兄弟好大的杀气,什么来路?”话问的突然,粮商面色有些惊惶,尴尬地笑了笑方答道:“地面不平靖,雇的刀手。先前在营州军前效力,朱帅的麾下,手上攒着十几条人命呢。”

守将道:“我说这么大的杀气呢?”正欲喊那年轻人过来细问,却猛然听得远处传来一声巨大的炮响——普天之下只有唐军才有能力制造号炮。

“敌袭!”

传令兵飞奔来报。

守将霍然而起,目瞪口呆,昨日开军事会议时,薛青裹的弟弟薛青玉说唐人随时可能来袭,要他们加强戒备,还被他耻笑,薛青玉虽号称将门之后,却没打过几场仗,为人虽还算谦和,胆子却是太小了。

唐人重返辽东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跟契丹人大打了一架,契丹人吃了大亏,岂能就此善罢甘休?这是唐人第一个失策的地方。

他们干的第二件蠢事就是跟室韦人结盟,那帮蛮人吃人不吐骨头的,岂能做朋友?他李茂折腾来折腾去,早晚是为他人做嫁衣。

他还敢来攻打辽东城,那他真是蠢的不可救药了。

城头的号角呜咽起来,这是临战的讯号,不管守将信还是不信,军令如山,他不得不从,他起身对老朋友说:“对不住了,你得赶紧出城去。”

老朋友“噗通”一声给他跪下了,老泪纵横:“这回我是押上了全副身家,李茂恨我跟你们做买卖,逮着就是个死啊!便是不杀我,丢了货物,我也活不成了。咱们多年的交情,你见死不救,我就死亡葬身之地了。”

守将有些犹豫,他是个讲义气的人,怎忍见到老朋友落难而不拉一把。

“敌人还有多远。”

“距此约九里地。”

“九里

。开门,放他们进来。”

沉重的包铁门第次开启,“快快快,现在进城。”

数十个伙计推着粮车匆匆忙忙赶进城来,辽东城的城门洞曲折幽深,前后共有三道包铁的木门,这些木门依靠巨大的绞盘开启关闭,绝非人力所能撼动。

闻听守军放人进城,薛青裹大惊失色,急命胞弟薛青玉前往查问,守将自知闯下大祸,吓得脸色铁青,竟说不出话来。

粮商也支支吾吾,平日的伶牙俐齿,此刻完全不管用。

倒是粮商的随从,那名身长雄壮的年轻人却显得不慌不忙,他向薛青玉辩说道:“辽东城出钱购粮,价钱不可谓不公道,但东州李茂扬言谁敢与辽东城做买卖,便是他东州的死敌,抓到就是个死。辽东商人多不敢来。我们东家念及多年的交情,以为辽东城不会见死不救,这才冒险前来。果然你们见死不救,任由李茂在城下诛杀了我等,我不知道将来还有谁敢与你们辽东城来往,将军这是在自绝于辽东。”

一席话说的薛青玉哑口无言,薛家兄弟谨慎细致,却都不善言辞。

薛青玉回去禀告薛青裹,薛青裹也说不出话来,便命将这一干粮商妥善安置在外城,派兵看护起来。

掌灯时分,一支安东军开赴辽东城下,约有一百五十人,穿的破破烂烂,衣甲不整,武器不全,一些辅兵甚至连佩刀都没有,拿着竹子削成的刀枪做武器。

来人要求辽东城将粮商交出,理由是这些粮商在东州境内贩卖变质粮食,坑害百姓,东州刺史李茂发签要求捕拿他们问罪。

守将嘿嘿冷笑,断然拒绝,见来人依旧啰嗦不止,便朝他们射了一箭,来人惊走。

留在一箭之地外安营扎寨,声称辽东城若不交人便困城不走。

薛青裹登上城楼遥望篝火阑珊中的唐军营地,问三弟薛青碾:“城中粮草可支撑几日。”

薛青碾为辽东城粮料总监,随身常携带一只铁算盘,薛青裹亲昵地称他为“铁算子”,不过辽东城内外另送他一个绰号:“铁公鸡

。”

薛青碾不假思索地答道:“足可支撑八个月。因为李茂的封锁,各地粮商都不敢来辽东城贸易,咱们是有钱没处买。”薛青裹又问二弟薛青玉:“新罗那边有什么消息?”

薛青玉道:“金梯邕大元帅渡河时遇到风暴失了一些辎重,正在北岸等候补充,最迟一个月后就能赶到辽东城。”说完又劝道:“既然跟东州难免一战,不如眼下就开打吧,八个月的粮草我看也足够了。”

薛青裹默默点头,良久一叹,说道:“再等等看,看看李茂究竟要搞什么名堂。”

大哥的谨慎,兄弟二人是领教过的,能拖一拖算一天,这个策略也不错。

闻之前方已经得手,李茂心情大好,和金道安、郑孝章、文书丞、常木仓、秦墨开完军事会议后,又连夜叫来高丙,就汤下面开了驿路、交通和馆舍建设会议,看看已是一更天,连忙回到宅里。

兰儿却吃了一惊:自来辽东以后,李茂从来没有回来过这么早过,而且他的眸子里还燃烧着炙热的渴望。

兰儿温顺地伏下身去,李茂却把她抱了起来,面对着面,滑溜溜地钻进了她的身体。

“……就说城里有个女人……”

李茂刚刚把身体从兰儿身体里退出来,就听到了这句没头没脑的话,他愕怔了一下,笑道:“你能猜到我在想什么?”

兰儿笑盈盈道:“是秦墨硬告诉我的,你想打辽东城,又要隐藏自己的真实目的,所以需要找个合适的理由。”

李茂揉摸着兰儿弹力十足,滑滑嫩嫩的腰臀,心里倒松了口气。

打辽东城是为了抢占先手,秦墨制定的夺城计划已经成功了第一步,眼下却有一道难关要过——得给打仗找个适当的理由。

“是啊,得有一个理由,这个理由得让新罗人相信,我打辽东城并不是觉察到了他们的意图,不是抢先下手,预做准备,不是要跟他们争夺辽东,我只是为了自己。这个理由还得让渤海人、契丹人、室韦人和幽州相信我是个胸无大志的人,行事任性、鲁莽、荒唐的人,让他们不必太过担心我

。对内,要能鼓舞士气,让将士们心甘情愿地去打这一仗。这个理由难找啊。”

“女人。”兰儿笑嘻嘻说,“就说你看中了城里的一个女人。”

李茂笑了笑,把兰儿揽进怀里:“我一辈子有你们就足够了。”

“只是找个借口,我想夫人、芩娘姐姐、小茹姐姐、婉儿、齐嫣妹妹、苏樱她们都不会介意的。”兰儿笑着,面颊灿若桃花,“就说辽东城里有一位国色天香的大美人,你想要,他们会为你打仗的。”

“会吗?”

“会的。”

兰儿把小脑袋往李茂的腋下拱了拱,搬过他的手臂裹在自己腰上,抱紧了:“你现在就是他们的天,你要什么,他们会毫不犹疑地给你弄来。我听说薛城主的夫人年轻时号称‘辽东第一’,她的女儿现今十六了,定也是一样的貌美如花。让他们为你夺回这个美人,重赏钱十万贯。”

这是个什么主意呢,李茂想了想勉强也可以,为了一个女人而向辽东最险峻的辽东城开战,自己的确够胸无大志的,新罗人和渤海人应该会放心了吧,幽州方面短时间内也会被自己欺骗。契丹人和室韦人信不信其实无关大局,反正他们已打的不可开交,短时间内谁也别想脱身。

“这只是一个借口,城破之后我会出面把薛家女儿配给秦墨,省的他到处拈花惹草。”

“那要看看薛家小娘子是个什么人物,若能配的上你,你不妨就要了,那样才能把谎圆满了,省的将士们埋怨。秦墨嘛,除了嘴贱,人还是不错的,他现在无拘无束,正逍遥快活着呢,唉,你们男人啊,有时候想想,真替祝香感到不值。”

在薛青裹女儿薛丁丁身上做文章是秦墨定下的计策,怕兰儿想不通闹起来,二人决定先由秦墨出马,向兰儿赔礼道歉,百般讨好,打下基础后,顺便透点风声出去,待一切铺垫就绪,再由李茂发动总攻,一举拿下。

兰儿虽然嘴上不饶人,有时候喜欢胡搅蛮缠,但在大事上,还是理性持重的。

过了兰儿这一关,有关辽东城内美女如云、金银堆积如山、富庶堪比天堂的小道消息便从不同渠道传出,瞬间热遍了整个辽东。

第488章 大哥!贱人!

爆炸性的消息接踵而来,先说李茂要跟薛青裹拜把子,又说李茂奏请长安升辽东城为辽州,授薛青裹为辽州刺史,而且特别明他这个刺史是世袭罔替的,名为刺史,实际独立为王;又说李茂欲聘娶辽东城主十六岁的掌上明珠薛丁丁为侍妾,两家亲上加亲。彩虹,一路有你



舆论造势已毕,李茂的兄弟秦墨便带着礼品进了辽东城,正式向薛青裹下聘,结果可想而知,堂堂的辽东城主岂肯把自己的掌上明珠给人做妾?

秦墨被轰了出来,若非他八面玲珑,审时度势服了软,只怕脑袋都带不出来。

薛青裹不识抬举,断然拒绝了李茂的求婚,三军将士同感羞辱,决心抛洒热血一腔,踏平辽东城,分财富,抢美女。

又有消息说李茂酒后吐真言:取辽东城后,美人、财货任人自取,我只要薛丁丁一人。

消息传到军营,士卒们群情激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将领们联名上血书,誓要踏破辽东城,给傲慢无礼的薛城主一个教训。

军队对李茂的支持,一半源于鼓动,一半是基于共同的利益,李茂能带着他们获取更多更大的利益,他们就衷心拥护他,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李茂由此下定了决心:夺占辽东城。

秦墨灰头土脸逃出辽东城的当天下午,薛青玉光着膀子挥舞双刀杀入屯驻在城外的安东兵营,辽东之战由此拉开帷幕。

传说中强悍无比的安东军在薛青玉眼里就是豆腐军,一触即溃,不堪一击,五百大军只用了一盏茶的功夫就把城外的营盘给端了,杀了十几个人,擒获一百多,跑了几十个。

被俘士卒欢天喜地,兴高采烈,一个个嚷着要归顺薛城主,问其原因,只说李茂残暴无道,苛待兵卒,定军法十二条,战场上动不动就杀人,私下里动不动就打人,官兵等级森严,士卒动不动就挨打挨罚。每次出征攻城,不用力,挨罚,用力攻下了城,却又假仁假义,不要抢掠,跟着他混实在是没甚意思。

一个士卒这么说,薛青裹不信,两个这么说,将信将疑,所有人异口同声都这么说,薛青裹信了九成五。他拔出一把佩刀,让士卒把擒获的三名军官正法,士卒欢天喜地,上去一通乱砍,三名军官血肉模糊,横尸当场。

查看人确实是死了,薛青裹最后一丝疑虑也打消了。李茂的确是个残暴的人,待下苛严的人,假仁假义的人,不顾兄弟而闹到众叛亲离的人。这样的一个人虽然貌似强大,实际不值一提。

不过薛青裹毕竟谨慎稳重,这百十号俘虏兵他并不打算立即接收,而是将他们建营另行安置,待细加考察后,再做定夺。

有关十字渡主人不知天高地厚地去求娶“辽东第一美人”薛丁丁而惨遭拒绝的消息通过商队迅速传遍了整个辽东,在确认传言已传到渤海和幽州后,秦墨又踏上了旅途,他先去渤海拜会驻守扶余府仙州的大将,以辽东商人的身份施以重贿赂,声称辽东城纵容盗贼劫掠商户为名,要求渤海出兵攻取辽东城,维护辽东商业秩序。最新章节全文阅读

仙州大将不敢自专,上报扶余府,扶余府又报渤海国王,渤海国王大嵩璘请秦墨到中京相见,既然见到了真佛,秦墨也就不再隐瞒自己的身份,他拿出李茂的书信,求与渤海国结盟,共抗新罗国和新罗国的傀儡辽东城薛青裹。

大嵩璘顾左右而言他,敷衍了秦墨一通,下旨司宾司设国宴款待,以重臣勋老作陪。却召宣诏、中台、政堂三省长官至旬阳殿,拿出李茂的定盟书信传示左右,哈哈大笑,道:“死到临头了,竟然还生此妄想……哈哈哈,大唐无人,大唐果然无人了。”

左相高怒龙出班奏道:“而今契丹正与六部室韦交战于辽水之上,扶余府军马三年未曾更戌,正当借此良机更换戍卒,以定军心。”

大嵩璘捻须笑道:“左相让寡人撤军,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渤海国有常备军约三万,屯重兵于西部的扶余府,以警戒渗入辽东的契丹,自耶律德隆部被驱逐出辽东后,这支驻军就失去了目标。

高怒龙主张撤军的目的,表面上是体恤将士们的戍边之苦,以做安抚,实际却是解除新罗人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放手与李茂一搏。

在此之前,渤海国曾多次商议辽东局势,认为李茂与新罗一战的结果必是李茂失败,新罗和他们的傀儡辽东城薛青裹将占据整个辽东,这势必引起大唐幽州节的不安,和契丹人的猜忌,如此一来,新罗人将陷入群虎环伺的窘境。

到那时候渤海国与新罗国的实力对比将发生有利于渤海国的大逆转。

自大钦茂死后渤海国陷入长年战乱,国势积贫积弱,大嵩璘费尽心力结束了内战,恢复国力却尚待时日,倾国之力与新罗国战于南海府,却是屡战不胜,大嵩璘已是心力交瘁,苦不堪言。

所幸新罗国国内也不宁定,十三岁继位的国王金重熙成年后,不满摄政王金彦升把持朝政,依靠一批年轻朝臣与金彦升明争暗斗,因此消耗了大量国力。眼下两派的争斗已进入白热化,金重熙企图借对外战争夺回兵权,积极鼓吹对外扩张。

金彦升起初极力反对对外用兵,见大势不可逆,便改**度,转而支持对外扩张,并表现的比金重熙还要激进,其目的无非是取得战争的主导权,并通过这场对外战争巩固自己已有的地位。

战争的策源地在新罗形成,打击目标有两个:辽东或是渤海。

大嵩璘自然不希望成为新罗人打击的靶子,他动用一切能动用的力量,诱导新罗人去打辽东,为此他不惜与老对手金彦升握手言和,签订被渤海贵族视为是屈辱的条约,果断结束南海府境内的战事,抛弃平壤城的赵都督,与新罗人媾和。好解除新罗人的后顾之忧,让他们专心致志地去打辽东。

东进的道路被封死后,新罗国的战争矛头便指向了辽东,但新罗人还是有顾虑,渤海国虽然撤出了南京的驻军,但在扶余府仍屯有一万精兵。渤海勇士向以悍勇闻名,一万兵力若投入辽东战场,形势随时可能发生逆转,故而金梯邕在渡过鸭渌水后,便借故不前,持观望态度。

为了促使新罗人早下决心与李茂死磕到底,大嵩璘已在思考是否要撤出扶余府驻军,撤军可以让新罗人放心,但弊端是一旦辽东局势失控,自己一时无力干涉。

秦墨的到来让渤海国上上下下都放了心:新罗人已经磨刀霍霍,李茂却还在为一个小女人跟辽东城斗气,此人的目光太窄,志向太小,定难成大事。

看来担心是多余的,辽东之战必将以新罗人的全胜而告终,渤海国什么都不用做,坐等老对手胜利之后掉坑里,跟幽州节、契丹人、室韦人、奚人,当然还有李茂残部纠缠去吧。那样的话渤海国就有了喘息之机,等国力恢复,再与大唐结盟将新罗人驱逐出辽东,若剩有余勇还可以趁势南下夺取新罗北部。

秦墨在中京城享用了几个渤海美人后,忽然变得意兴阑珊,强烈要求再见渤海王。

大嵩璘召他在城外大湖游船上相见,还是那副老谋深算的冷面孔,一面重申渤海是大唐的藩属,对唐人的请求表示重视,但同时表示渤海国刚刚结束内乱,国力贫弱,国家重兵又被牵制在北部,正与森林蛮族混战不休,手上兵力不足,无力帮助他们袭取辽东城,维持辽东的商业持续。

不过大嵩璘也承诺若李茂下决心攻打辽东城,他将资助一百匹良驹,一百套精良的铠甲和五十架雕花弓,以壮形色。

秦墨拂袖而去,带上渤海王赠予的礼物灰溜溜地回到了东州,李茂出城相迎,给他记下大功一件。

渤海国从扶余府撤军的消息传到营州,一直关辽东局势的营州刺史兼团练防御使朱洄召集子侄们,考问道:“辽东大战,正式开打,你们议议谁将笑到最后。”

三子朱克定嚷嚷道:“李茂打辽东城是因薛青裹不肯把女儿给他做妾,为了一个女人去啃辽东城,李茂真是愚不可及,狗屁的辽东经略使,我看就是一个有点运气,发了点小财的商贩,有了俩臭钱就不知天高地厚,可笑他拼了老命去抢的美人其实是个丑鬼。那小妮子我见过:小鼻子,小眼巴,掌大的一张脸,没胸,没屁股,高的像根竹竿,人不大,脾气倒不小,还会拳脚好打人。这样的一个人送给我我也不要。李茂竟然兴兵去抢,可见此人愚蠢、狂妄。”

朱克定说完见大哥朱克融、二哥朱克坚都以不可救药的目光打量他,一时意兴阑珊,咕哝道:“我真见过那**,长的真不咋地。李茂肯定吃人哄了……”

话到最后两句,声音已低不可闻。

朱洄无可奈何地瞪了眼幼子朱克定,自己这个儿子除了长的像自己,没一样像自己。他把目光移向朱克坚,朱克坚现在的官职是营州长史,统管营州政务,他的得力助手。

“辽东战局扑朔迷离,我没有详细情报,不敢妄断,但以李茂以前的所作所为来看,为了一个女人打辽东城应该是个幌子,目的是麻痹新罗。”

朱洄点点头,被朱克定破坏的心情稍稍好转:“那依你之见,谁将笑到最后。”

朱克坚想了想,答道:“今年是打不成了,若战事能在明年入冬前结束,李茂必败,若被李茂拖入冬季,新罗必败

。”

朱洄道:“你没说辽东城,辽东城的得失难道无干大局?”

朱克定摇摇头道:“辽东城,是鸡肋,是幌子,大雪严寒才是关键。”

朱洄满意地点点头,转身问长子朱克融:“我们该怎么办?”

朱克融胸有成竹地说道:“静观其变。”

朱洄大喜,起身说道:“好,我们就静观其变。”

渤海国从扶余府撤军,营州按兵不动的消息传到李茂耳朵中后,李茂召集四部八总管说道:“辽东之战从今天起正式开打了,请赵都督出马,先在鸭渌水上捅他一刀。”

……

宽阔的鸭渌水上近来海盗活动益发猖獗,屯兵江北的金梯邕非但不忧,反而面含笑意,众将不解其意,金梯邕道:“赵凤成丢了平壤,势必嫉恨于我,他为了报仇多半要与李茂结盟,李茂也一定会资助他,以切断我的粮料补给线。鸭渌水这道关我们过不了,这仗就没法打下去。他若像豹子一样潜伏不动,倒是我的心腹大患,而今他自己跳了出来,这很好嘛。我们的黑风头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

参谋朴亦儒道:“赵凤成不过是个无名的海盗,打他用得着黑凤头吗,这岂不是杀鸡用了牛刀?”

金梯邕笑道:“扶余府撤军了,我们再无后顾之忧,我们的敌人不是赵凤成,无须为他耗费太多的精力,杀鸡用牛刀,这样才干脆利索嘛。”

赵凤成被赶出平壤后,彷徨无助,欲渡海去日本流浪。李茂找到他,资以军械甲胄,约为盟友,用作奇兵。赵凤成本不想跟李茂结盟,但咽不下这口气,自己的老母、妻子都死于新罗人之手,这个仇不共戴天,非报了不可。

在李茂的资助下,赵凤成重整旗鼓,招兵买马,迅速纠集起上千人马,决心在鸭渌水上跟新罗人大干一场。

李茂派训练所的六名教官帮他训练士卒,赵凤成虽不耐烦,但也不好拂了李茂的一番好意,约定的三个月训练期尚未结束,赵凤成就把六名教官礼送出境了

。他立即行动起来,一举凿沉了新罗军的两艘运兵船,溺死士卒五百人,着实出了口恶气。此后又频频出击,打的新罗国辎重队白天不敢出港,晚上不敢出营,新罗水军倾巢出动来绞杀,反被他设伏打了个稀里哗啦,连水军左正将都给拿了。

他把那位号称有皇族血统的将军剃了个光头,割了只耳朵,脖子上套根皮绳,牵着当狗玩,玩腻了,将人手脚剁去,装在木箱里,贴上封条,送到金梯邕大营,吓了金梯邕一大跳。着实扬眉吐气了一番。

这日赵凤成率部端了新罗军南岸的一处粮仓,杀了守军,烧了粮食,抢了金银,还意外地捉了个新罗美人儿。赵凤成也算是见多识广了,阅女无数了,可见了这个新罗美人儿却仍是把持不住,一路上干了四五回还是觉得不过瘾,刚回到林中宿营地就迫不及待地把人推进了自家寝帐,脱了裤子埋头大干起来。

他的结拜兄弟曹金云也看上了那新罗美人儿,一路上垂涎三尺,只是被大哥霸着而无可奈何,回了营地本以为能吃上一口,却不想又被大哥弄去了,心里不服,喝了几碗酒后,就嘟囔起来,众人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