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在十八世纪欧陆(烽霜)-第1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恐怖在帝国亲王早在半年的决战之前一眼就看穿了法国人的险恶居心,然后根据敌人的计划从而布置了这么一个圈套,他静静地等待着,等待着法国人把他们的精锐之师带入到他的圈套了。啊啊啊。残暴的笑声在君士坦丁堡天空回荡,人间又将再多无数的尸首。。。”
“佩妮维斯,你够了,你这样抄袭普罗科匹厄斯是不道德的。”
“那你说我要该怎么写你这段阴谋?”
“老实写啊!”
“不行,我怎么能让以后的人知道那是你的错误,这样你就不是不能做战神了!”
“不能做战神也好过被人当做变态啊!你看看你前面写了什么?
“我举剑向天在士兵面前发誓,哪怕是太阳王身在天堂,我也要把天堂撕裂。让诸神坠落,我在出征前有说过这句话吗?”
“这是为你的形象而进行的塑造!”
“你在你自己脑袋里面脑补的东西就别写出来了。还有啊。我要你单独立传开节的处女夜写出来了没有?”
“没有!人家才不写呢!我是书记官,又不是小黄文作者!”
“你的表情告诉我,你一定是写了!快交出来!”
“不交!就不交!”
“不交,那我就只好我自己写!”
“啊!啊啊!你干什么?”
“翻书啊!”
“翻书?你脱我衣服干什么?不要啊!别把手伸进去。。唔…”
“我何止脱衣服,我还拿笔呢!”
“拿笔?天啊,现在还是白天!你脱什么裤子?!”
用乳白色的笔墨书写完佩妮维斯这个少女处女夜之后的第五次愉快章节,我才意识到自己干了什么事情。
是的,我自己都干些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拿笔,这不是在诅咒我自己比笔还小么?小伙伴,真是委屈了,居然要用笔来称呼你那庞大犹如大炮一般的身躯。
“可能这也是因为我跟佩妮维斯泡久了以后,久而久之也沾染上了她的文艺气息吧。”
从此以后,“拿笔写书”这个意外发明出来的名称就成了我和佩妮维斯打情骂俏少不了的,不对,是专门用来陶冶情操的高雅活动。
嗯,有时候,是我亲自拿笔,有时候也是佩妮维斯伸手去拿笔,当然更多的时候是我让佩妮维斯去帮我拿。
正当佩妮维斯的个人独属章节由零进入到个位数,很快便化为两位,眼看着只要时间充足,向三位数前进的都不是问题的时候,意大利半岛传来了捷报。我在马尔森公爵背后投入的两个帝**团成了扭转意大利半岛的关键。
这并不是说我投入的两支军团在背后捅了法国人一下就把法国人打得大败了,要是马尔森公爵那么垃圾,那么渣,那么容易被打败,他就不能是法国四大名将之一了。
是的,这个时代的将领有他们的局限性,但并不代表他们都是笨蛋,相反他们还很聪明。聪明到在他们展开袭击帝国南那不勒斯的战略的初期就预料到帝国会派遣援军。
只是,跟法国人预料中,还要再打一次背后偷袭的援军不同,千等万盼的马尔森公爵没能等来他预料中的敌军大规模夜袭,虽说我们确实夜袭了,但那只是小股部队对着法军营地放冷枪而言。
小规模频繁的夜袭让法军有种挥拳打苍蝇的感觉,哪怕苍蝇拍到了,但周围还有几十,几百只苍蝇呢!
估计当时的马尔森公爵很蛋疼,不过让他更蛋疼还在后面。
获知了敌人援军抵达的他,眼看着无法快速地消灭敌人的援军,便反应非常迅速撤向了他早就在地图上勾好的位置转攻为守。
嗯,他这招以静制动不错,大概他以为这样等下去会让我派遣的部队暴露出来,那他就大错特错了。
要知道,我个人认为战争的艺术最精华的地方就在于一句孙子说过的话。
攻,东于九天之上,守,藏于九地之下,如果只是因为他一退守就把援军派出去配合亚历山大进行围困,把自己暴露出来,那援军的威慑力岂不是大大地削弱了?
没错,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敌人才是最可怕的地方。
马尔森公爵以为退守就会把我的援军逼出来,却把自己逼入了绝境,因为亚历山大稍后迅速地围了上去,而这个家伙最不缺地就是骑兵。上万的骑兵撒出去,四出切断马尔森公爵的补给线时,哪怕那些意大利城邦的城市再近,想要把粮食运给马尔森公爵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七万多人的吃喝拉撒是个大问题,而当七万多人不能吃喝的时候,更是一个大问题,但马尔森公爵靠着原有的粮食就是不动了整整一个月,因为他知道,占据地理优势的他只要不动,亚历山大就不会展开进攻,而这一个月足够他搜索出我派出的援军了!
正犹如马尔森公爵想象的那样,他搜索出了我派出的援军。
然后?
大概当时的马尔森公爵知道了这个情报之后,哈哈大笑一声就派人向意大利站在法国阵营的意大利城邦们写信让他们派出些许军队我派遣的那支援军隐藏的地方牵制住他们,随后呢?
在得知奥地利有所动静。
仗打到这种地步,法国人并没有忘记奥地利人,没错,奥地利人两年前是被打残了军队,是没有了军队,但经过数年的休整,哪怕奥地利的军队是战五渣,但战五渣配合上滑膛枪,还是能够制造出不小的麻烦的。
他派出一支8000人的部队钉在奥地利人南下的必经之路上,增援了原来盯住奥地利人的军队。被超过1万5000法国人盯住的奥地利人就此安静了,虽然他们的数目多出法军两倍。
过了数天之后,马尔森公爵跟亚历山大在罗马南方向七十多公里,远离海面三十公里,附近有小镇叫做拉庭罗的地方,展开了一场名为拉庭罗战役的决战。
然后呢,亚历山大赢了,据说法军那天死伤九千多人,被俘超过三万六千多人,马尔森公爵残余部队被亚历山大困在南那不勒斯一个叫做韦莱特里的地方。
第68章意大利的胜利上
马尔森公爵很弱吗?
不,当然不弱,法国大多数将领虽然偏科的厉害,但大多数只是缺乏战略得意眼光,在战术的指挥并不差,至于马尔森公爵,人家都位列四大名将了,马尔森在战术上造诣肯定不弱的。
那么马尔森公爵失败在哪里?
而且怎么会败得那么惨?
他聪明反被聪明误,一心以为我会派遣军队去背后偷袭他,因而错误地进行了拉庭罗会战。
根据阿萨辛的情报,马尔森公爵哪怕是已经找出了潜藏的帝**,并派出相应数目的军队去监视了,他还是小心翼翼地进行了防备。
他确实有防备的理由,一个兵力弱于他的敌人前些时候不敢出来迎战,但过了一段时间就敢了,这不是有猫腻是什么。
在作战地点上,马尔森公爵不但选择了拉庭罗这个较为远离海岸的地方,还从一开始就留住了三万人的预备队,并在正面战场上直接投入了包括八千骑兵在内的三万人的兵力。
8万多的法军,马尔森公爵分派出将近1。5万人去盯住奥地利人,留下将近2万人做预备队以便掩护撤退,那就意味着法军在正面战场只能铺开不到5万人。
一进入战场就投入两万人,毫无疑问,马尔森公爵这是想要在那支可能出现的援军出现之前,利用他的兵力优势快速地,迅速地压垮亚历山大。
但是。这时的亚历山大的军队已经从原来的不到6万变成了将近7。5万人,那么这就导致了在正面战场的马尔森公爵的法军要面对占据兵力优势,多出3万人的帝**。可人家马尔森公爵并不知道。亚历山大的军力已经等同于他了,他还以为亚历山大最多6万多人呢。
亚历山大的那忽然冒出来的2万多人哪里来的?
一个是我安排在君士坦丁堡的舰队,另一个是亚历山大自己从南那不勒斯男丁那里从四面八方抽调的军队。
那一万六千多人,只有6000多人的来复枪团通过海船绕到了马尔森公爵的背后,另外一万人没有派去偷袭而是派遣到了亚历山大的军营里面。
通过6000人袭扰的方式,也正是通过袭扰和自我暴露的行为,大概也有法国人在君士坦丁堡间谍的缘故。迫使马尔森公爵以为除去6000人之外还有一支数目高达数万的援军会忽然杀出。
要知道,155艘船的运载能力高达两万多,法国人宁愿做着最坏的打算。也不会以为我真的就只装了16000人到里面去。
但实际上,我就是只装了16000人。
只不过运兵的舰队兵分了两路。
一路从背后绕过袭扰法军,而不是趁夜重击,目的是提醒马尔森公爵。我看破了他想要吃掉我那支援军的用意。并告诉马尔森公爵,我有后手。另一路则是待在海上,直到马尔森公爵有了进攻的迹象,他们才趁夜走下海船,然后利用不持旗号,不增加炊火,援军食用干粮,躲藏在骑兵营地的方式。这一万人继续隐藏踪迹。
嗯,在错误估计了我派遣援军的方向以后。以劣势兵力对优势兵力,这是马尔森公爵失败另外一个原因了。
老人渣最爱说的话里面就包括这样一句“在战场,枪最多的那一方往往才能让上帝给出他的恩宠。”
从而可以看出,上帝老人家也是怕拳头的。这也是为什么我知道奥地利人很渣,但也要下了死命令让他们配置做做动作的缘故。
马尔森公爵错误地地认为对面的亚历山大率领的军队跟他能够铺开的军队比他少,哪怕就算军队数目相等,他非常有把握在正面压上大量部队之后会一下子把亚历山大给打懵。
当战斗展开的那一刻,马尔森公爵就发现战况跟势均力敌的设想不一样,亚历山大竟然拉出了比他还要多的部队压着他打。
一步走错,全盘错。
试图用三万人多人一下子压垮亚历山大的马尔森公爵很快就发现,对方竟然派了比他还要多的兵,而且敌人的大炮比想象中还要多。
能不多么,听说亚历山大把舰船上的炮都拆下来了。
马尔森公爵想要再达到目的就得继续派兵。虽然他手头上还有四万多人的预备队,可一旦派兵,就不能保证能不能挡住那一支尚未出现的敌军!
就当时而言,最佳的选择是撤退,可一下子就把几乎一半的军队给派了上去,贸贸然撤退,对军心是非常大的打击,所以,马尔森公爵选择了继续投入兵力。很快,马尔森公爵就惶恐地发现对面的亚历山大的兵力比意料中要多上不少,假如再继续投入兵力,那就只有在敌人的援军出现之前彻底击溃亚历山大了。
如果是其他将领,他们这个时候,还可能会犹豫,选择终止战斗,进行撤退,但马尔森公爵是谁?
四大名将啊!
名将缺少战胜敌人的自信吗?
怎么可能!
于是,马尔森公爵在那天漫长的10个小时的战斗先后投入了5万人,但还是比亚历山大少投入了1万5000人。虽然以少打多很有面子,但能够以多欺少的话依然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最让我愉快的是,我只派了1万6千人就为亚历山大牵制住了法军超过3万5000人。
军队在溃败后又被重组,重组又溃败中度过了整整五个小时,战斗持续到下午,当双方战斗陷入僵局的最关键时刻,估计正当马尔森公爵手头上还有两万人的预备队,而他的敌人,亚历山大几乎投入了全部的兵力。
然后,正当马尔森公爵犹豫是否要派出手头上的最后骑兵预备队去冲击亚历山大侧翼的时候,他获得了海面上出现的罗马帝**舰队的警告。
帝国海军舰队的出现还不是马尔森公爵失败的缘故,毕竟这时的马尔森公爵到最后还是保留了5000人的骑兵和15000人的步兵,而且那支帝国海军上并没有任何军队。
在这种时刻,马尔森公爵也顾不得保留兵力了,对他来说,只有打败亚历山大,才是胜利。
是的,生怕会被合围的马尔森公爵并没有第一时间下达撤退的命令,那样只会兵败如山倒,他选择了全军冲锋,一鼓作气。然后,他把手头上的所有骑兵预备队压了上去,在那个时候,亚历山大还有整整超过一万人的骑兵。
史诗大片,指环王3,最后罗翰骑兵集体冲锋,很多人都看过吧,那么壮观,那么充满气势的冲锋,还只是六千人的冲锋,那么你想想看在平原上,一万多骑兵,成千上万的马蹄呼啸而过的情景。
一万多的骑兵如入无人之境,横扫而过后,法军败局已定。
如果不是马尔森公爵构建了连绵的炮兵阵地,阻击了亚历山大的骑兵,只怕法国人会死伤的更多,但即使如此,还会是我们赢了。
但这些还不是马尔森公爵大败的缘故,马尔森公爵之所以大败还是因为帝国的骑兵不到忽然在他们撤退的时候出现在战场上。
什么?
意大利战场上还有军队?
只是,这支军队怎么来的?
运输了6000步兵的帝国运兵船就不能运我的2000胸甲骑兵?
我在匈牙利这里明修栈道,实际上是暗度陈仓,把手头上的胸甲骑兵给调到了意大利的战场上,然后在马尔森公爵徐徐撤退的路上,展开了突击。
明明知道有敌人的马尔森公爵因为这2000胸甲骑兵破开了他组织起来的撤退,撤退因此演变为溃败。法军也因此造成了极大的伤亡,不过,我们的伤亡也不小,亚历山大从头到尾都是利用兵力的优势火炮的优势压着马尔森公爵打,但即使是这样,他还是把出现了9000多人的伤亡。
第69章意大利的胜利中
好吧,如果不算俘虏,我们竟然跟法国人的死伤差不多,可想而知,马尔森公爵到底有多狠,法军精锐到底有多给力了,如果不是马尔森公爵麾下并不是全部都是法军精锐,其中还有部分意大利城邦的军队,我估计亚历山大会赢得更惨。
说到底还是大炮这玩意惹的祸,这8000多人的伤亡里面,骑兵死伤超过2500人,如果没有大炮的阻击,我们早就把法国人全部吞进肚子里面了,也不用付出那么大的代价了。
不过也正是因为大炮,亚历山大才能够在正面交战中彻底压制法军,唉,只能说,大炮这种东西是双刃剑了,既伤人又伤己。
失败的马尔森公爵现在好不到哪里去了,拉庭罗一战,他虽然给了亚历山大极大的伤亡,但自己也伤筋动骨,不但失去了大部分的大炮,还损失了大部分的骑兵,兵力上更是处于3万对6万5000人的极度劣势,更重要的是,法军的粮食辎重不多了。
貌似亚历山大收拾马尔森公爵已经是砧板上钉订的事情了,那么作为法军在意大利半岛的主力部队,马尔森公爵的失败就意味着很多事情了。
比如,法国人没有部队再在意大利半岛进行反攻了,嗯,那支一万五千人的法军被收拾掉应该很简单。
又比如,亚历山大在意大利半岛上是想打谁就打谁。
又比如,如果亚历山大愿意。他随时可以去进攻普罗旺斯的法国人的要塞关隘。
在意大利战区里面,有很多个比如和假设,但对法国人来说。他们的选择很少。
他们可以救回马尔森公爵吗?
法国人想要回救马尔森公爵,除了旺多姆公爵那一支主力,还有其他部队吗?
有还是有的,但是,那些部队能够被派出来?
既然国内的军队不能派出,那么就意味着旺多姆公爵的法军主力将是马尔森公爵的唯一的希望。可旺多姆公爵是要一头撞上我在凯斯特海伊设立的防线,还是只有原路返回奥地利。然后再从阿尔卑斯山脉之间的小路翻越群山,抵达米兰平原。
后者的话,这一来一去。恐怕没等到旺多姆公爵让他的十几万人翻越阿尔卑斯山,马尔森公爵都被亚历山大拖到角落里头大爆一场了。
前者的话,我虽然兵力比旺多姆公爵少,骑兵更是逊色于法军好几倍之多。但是。我们是在山地上构建了营地,平原野战打不过,山地防御战就算打起来法军想要啃下我们也要伤筋动骨,然后估计那时候,他们就要面对亚历山大援军的群殴了。
也就是说,法国人不会去救马尔森公爵,因为那不值得。
既然不值得,那么法国人最应该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呢。
收缩战线。从帝国的布达佩斯退回德意志巩固他们的原来已经取得的的战果。
就算法国人不那么做,我也要他们那么做。因为他们一退,我们就能顺势收复全部陷落在法国人手里的领土和城市了。
是的,这就是我的全部计划,通过亚历山大解决掉马尔森公爵这一支掩护法军侧翼,然后让亚历山大率部翻越阿尔卑斯山脉,威胁法国人的背后交通线和补给线,迫使旺多姆公爵把他们吞进肚子里的帝国领土拱手相让,我本人,就不用率一兵一卒,用帝国的新兵跟法军的虎狼精锐拼个你死我活。而对那16000人两支军团援军的安排,既是增援亚历山大,又是故布疑阵,让马尔森公爵在一场战役里面投入他的全部兵力。因为只有马尔森公爵自主地投入全部的兵力,亚历山大这支意大利方面军才能够在打败马尔森公爵之后,进入到德意志战区跟我们汇合。
我不知道其他人是怎么想的,对我来说,在这年头打仗,最头痛的不是如何击败敌人,而是如何在击败敌人之后,大量地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
这个时代的许多将领打起仗来就像花钱吝啬的财主一样,打到一半,他们发现打不过了,那他们就开始撤退了,又因为大炮的存在,追击的一方如果不想把一场胜利变成得不偿失的失败,面对大炮的阻击也就只有停下骑兵和步兵的步伐。
这样的情景就导致了,很多场战役都是敌我双方投入了相应数量的兵力,然后在一方撤退以后,赢的那一方也就停止了追击,等到战果清点出来,输的一方并不比赢的那一方损失重多少,也就是说有生力量还在,他们还能够抵抗。撤退之后,找个易守难攻的地方猫起来,又是一条好汉,让打赢了一方只能对着那群“残兵败将”干瞪眼,然后凭白浪费了一场胜利。
所以,为了不让马尔森公爵带着只是少许损伤的军队顺利地脱出战场,我让那支来复枪6000人的小型军团进行了袭扰而不是故意闯进去让马尔森公爵吃掉这支军队,虽然马尔森公爵吃掉了那支援军后会得意忘形,这时候我们再在背后来个偷袭会成功很多,不过分成小股部队进行袭扰,让马尔森公爵意识到他的对手比想象中要聪明许多,然后让他自己把脑洞扩大,提心吊胆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马尔森公爵的以退为进也在我的意料之中,但是我派出的军队就在海上,无论他怎么搜索,也不可能在没有船的情况下,把我那一支军队从海上找出来。
然后嘛,在选择撤退,又或者是进攻之间,马尔森公爵选择了进攻,因为就当时的情况来看,马尔森公爵虽然被困住了,但他接到过的过时情况告诉他,亚历山大的军队比他少,而亚历山大多次打仗都是靠偷袭获胜的,作为一个沙场宿将,马尔森公爵认为他暴打亚历山大是分分钟的事情,最后一个我能够想到的原因是,他麾下的军队有部分是来自意大利城邦的,要是退了,后果会很严重,会对军心造成不必要的打击。
既然眼下士气高涨,又军力占优,而且自己又比亚历山大能打,凭什么要撤退?只要在敌人的援军出现之前,击败敌人就好了。
至于为什么要把军队分成两路,又要用多余实际军队数目的船只去运载,也就是要欺骗那些在君士坦丁堡间谍了。
我不用想就知道那些家伙们会给马尔森公爵发出什么样的情报。
“哇,罗马帝国在港口准备了足以搭乘25000人左右的大量舰队,大部队出发以后,还有一万六千人的军队并没有离开。”
“哇,那支16000人的军队消失不见了!”
“哇,消失的军队竟然全部是步兵!”
“那你有没有考虑过亚历山大打了败仗?”
面对佩妮维斯的问题,我给出了我的答案。
“当然考虑过了,假如亚历山大失败,马尔森公爵肯定会放弃南那不勒斯的港口向这里进军,因为打败了我们,帝国就损失了两支主力军队,还有什么本钱跟法国人谈判。到时候,马尔森公爵一出现,旺多姆公爵也会南下。”
“那我们过去一段岂不是很危险?”佩妮维斯打断我到。
“这也是为什么我待在这里,每天监督士兵们挖战壕,修堡垒,筑炮台的原因啊。不到9万人就要应付几乎两倍于己的敌人。”
“监督,你整天就腻在人家身边,天天喊拿笔写书,都没见你出去过几次。”
听着佩妮维斯的抱怨,我老脸一红:“那不是闲着没事干么,陶冶情操么。”
“可恶,不许你把我跟那些肤浅的情妇相提并论!”
“别咬人啊!”
第70章意大利的胜利下
被围困在韦莱特里的马尔森公爵尝试了几次突围之后,终于弹尽粮绝,然后他们选择了体面的投降。
被俘虏的军队被集体押送进船只,马尔森公爵作为高级俘虏随同普通俘虏被送往克里特岛。
不过马尔森公爵的坚守并不是没有作用,他至少为那一支15000人的法军偏师撤离战场争取了时间。如今这一支法军随同他们的意大利盟友分别坚守在费拉拉公国和米兰公国之间的要塞里面。
只是,将近6万人的法军主力被横扫,意大利半岛之上虽然还有一支1万5000人的法军,但再也没有了任何一支在数量上和质量上能够可以跟我们的意大利集团军方面一较高下的军队。如果我们继续穷追猛打,意大利半岛将会成为我们的天下。
但是,意大利半岛跟匈牙利以及德意志比起来,并没有重要到让我们放弃掉匈牙利的奥地利的程度。要知道,法军主力一日没有被重创,法国人就不能够醒悟到他们不能打赢这场战争,只有重创了法国人的主力军队,我们才能够抽出手来,解决北面的俄罗斯和南边的异教徒,把摆放在盘子里的利益吞下肚子里消化掉。
于是,在眼看着短时间内不能够攻克法军以及其盟友在意大利的要塞和城堡,亚历山大选择了分师。
一个我名字都没有听过的将领配合伯德里克率领3万2000步兵,5000人的骑兵部队。110门大炮,在意大利战场上继续保持我们的优势,与此同时。龟缩了一年多的奥地利人也在这时蹦跶出来,出兵两万两千人,步兵15000人,骑兵5000人,大炮60门,从侧面呼应我们。
也就是说,哪怕亚历山大离去。我们在意大利的战场上还是保持了将近6万人的兵力,对比法军的1万5000和其盟友,萨伏伊、米兰、费拉拉、佛罗伦萨的2万人。我们保持在了一个较有优势的水平。
但真实的情况大概也就是通过阿萨辛传递消息和亚历山大才知道,我们在意大利战场方面根本无力发动进攻,因为那将近40000人的军队,有一半是伤残。不经过半年的休整。他们根本无法重新作战。
因此,针对这个局面,我们在意大利方面也是转攻为守,守住阿尔卑斯山脉下面平原和山地的几个要塞,巩固我们原来的战果,并通过我们的战果迫使法国人的盟友们选择中立。中立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向我们输送粮食和弹药,又比如借**通线被我们切除。停止向法国人输送弹药和其他重要补给。法国人的盟友们自然而然地选择了后者这可是既不得罪我们,也尽可能少地得罪法国人的选择。
历经了这么多场战役。决定这场战争的关键的关键点到来了,在意大利战场取得优势的亚历山大经过短暂的休整,立刻率领3万步兵,1万8000骑兵,110门火炮,开始翻越阿尔卑斯山脉,向法军的纵深腹地挺进。
这个时候,旺多姆公爵这样习惯了在德意志和西班牙、尼德兰等地区作战的将领们的短板和局限性就体现出来了,不过这也不能怪他们,毕竟他们打了那么多年的仗,作战的地区都是在同一个地域的,很难会碰到这种跨地域的大规模作战。
言外之意就是,法军的纵深腹地从符腾堡到维也纳,连绵五百多公里,除去北部由卢森堡公爵管辖的防线,那些法国人占领的领土不是由他们的盟友代管,就是后面的墙头草负责,补给线和交通线也由他们负责。
这样做得好处是,兵力得到了集中,主力部队不会因为占据过多的领土导致过于分散,坏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当亚历山大他们从阿尔卑斯山脉杀下来的时候,这支从意大利历经战火洗礼的军队将会横扫所有挡在面前的敌人,掐断法军的补给线,断去法军的后路,把卢森堡公爵方面的军队置于被斯维亚托斯和亚历山大这两支军队的夹击之中!
法军为什么会露出这个一个巨大的破绽?
这就是一招棋错,全面陷入被动了,原本旺多姆公爵的侧翼被马尔森公爵很好的保护着,假若法军在意大利战场方面进行保守的战略,利用堡垒和要塞进行坚守的话,旺多姆公爵主力的侧翼一直会得到照顾。但法军的战略是通过马尔森公爵横扫帝国在那不勒斯的要塞和据点,迫使帝国的军队出来跟他们决战。
法国人打赢了还好,打输了,就是眼下这局面。
不过我也不能说法国人做出这样的举动没有不对,因为一旦法军在意大利方面的军队选择了坚守,那这就意味着,亚历山大的机动部队能够在海面上四处袭击任何一块帝国海军可以碰得到的地方。法军在阿拉贡,卡斯蒂利亚和意大利的军队根本连动弹都动弹不了。
如今,对我来说,对帝国最有利的局面,我最渴望法国人会做出的举动就是,旺多姆公爵会继续围困布达佩斯,那样亚历山大就能够与斯维亚托斯合兵一处,包卢森堡公爵的三明治。十几万打不到四万,除非卢森堡公爵是拿破仑下凡,否则我们赢定了,吃掉这一支法军之后,我们三支帝国部队,包围住旺多姆公爵,将近二十万打十二万不到,想想就很带感。或者,旺多姆公爵分兵,把一半的兵力派到卢森堡公爵那里,他自己留下来围困布达佩斯。
当然了,这不可能,除非旺多姆公爵脑残,否则我无论如何都不会能够看到这样的情况。对法军来说,这个时候最保险的做法就是,撤军,从布达佩斯那里撤退,然后跟卢森堡公爵汇合,在德意志地区,在我们合流之前,对我们这三支罗马帝**团,逐个击破。若是我旺多姆公爵,临走之前,还会送一份大礼,比如炸掉河堤,拖延我们追击速度。
一个星期过去,我料想了法军也应该接到了来自意大利南边的战况,情况有点出乎我的意料,旺多姆公爵很沉得住气,他并没有在接到了马尔森公爵战败的信息之后,选择迅速的撤退,而是向卢森堡公爵那里派去了一万人就继续待在布达佩斯保持观望,观望亚历山大到底会在他的后面做些什么,并在布达佩斯这里继续对我进行施压。
这种的举动不好也不算坏,相反还可能对我们有利一点,至少为亚历山大争取了时间。可我只是想要解除布达佩斯的围困啊,停止法国人在帝国边境的施暴啊,他们怎么就不干净利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