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朝败家子-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方继藩不禁热泪盈眶,读到此处,心里叫好,惭愧,惭愧,虽然我方继藩不爱骗人,诚实可靠,可还是言过了,毕竟我这人不擅被人夸奖啊。
“可是我还是觉得方恩公在骗人,皇上怎么会生病呢?他每天都有许多许多肉吃……一天要吃掉三十头猪,五头牛,还有一百只鸡,我娘说,多吃馍馍就不会生病了,皇上吃这么多,一定不会生病的吧。”
“我听我爹说,皇上身边有几千个美人,陪在他身边玩耍,皇上每天都开开心心的,怎么会生病啊……”
“……”
弘治皇帝的脸色顿时拉了下来了。
这都是什么鬼?
朕何时吃了这么多头猪,这么多只鸡,朕是饭桶吗?
朕已经裁撤了那么多的宫娥,什么叫这么多美人陪在朕身边玩耍?这是污蔑啊……
弘治皇帝瞪了方继藩一眼,方继藩还想继续念,弘治皇帝的身子有些颤抖,他努力地道:“不要念了,就到这儿吧,扶……扶朕起来……”
扶朕起来这四个字,倒是令方继藩眼前一亮。
于是方继藩连忙搀扶着不堪受辱的弘治皇帝坐直了一些,而接下来,弘治皇帝也不知哪里来了气力,竟是嗖的一下,直接将方继藩手中的书信夺了过去,接着弓着身,低头细细地看了起来。
这书信的字迹很稚嫩,错字连篇,可是……
“这是在污蔑朕……”弘治皇帝又好气又好笑地道:“这些书信没有给人过目过吧?”
看来,即便是抑郁了,弘治皇帝还是很在乎自己最后的那么一丁儿尊严的。
方继藩便道:“除了臣,再没有人看过。”
弘治皇帝这才吁了口气,他突然抬头看着这榻前的纱帐,愣了愣道:“朕……是昏君吗?”
“不是!”方继藩说得斩钉截铁。
弘治皇帝突然怪异地道:“那么朕是什么?这些日子,朕一直在想,朕到底是什么?”
方继藩毫不犹豫地道:“陛下是皇上啊。”
弘治皇帝却是叹了口气。
方继藩见机,突然板起脸来:“陛下看了这些书信,有何感想?”
“……”
“陛下不说,臣也愿意猜测一二,他们……都是孩子啊,他们还没有到懂得人心险恶,更不知人生多艰的年龄。他们未来的道路既掌握在他们自己的手里,可也掌握在了陛下的手里。”
“天下有千千万万个王三,也有千千万万个小王三,陛下,王三们都已经这样了,陛下还要在此茶饭不思,去想那些无关紧要的问题吗?陛下,这些小王三们,对他们的未来还抱着期望啊。”
“他们的未来,正是维系在陛下的身上,或许陛下不可能给他们前程,也不能给予他们锦衣玉食,可以陛下的勤政,能让他们明日多吃一口米饭,后日能多添一件衣衫,这……就足够了。”
弘治皇帝目光一怔,而后突的凝视着方继藩。
方继藩其实也是在赌,他在赌弘治皇帝是个有情怀的人。
历史上的弘治皇帝非常的勤政,因而在后世有两个说法。
一个说法是弘治皇帝出于维持统治的需要;而另一个说法则是弘治皇帝有很大的情怀,是个真正怀有爱民之心的人。
两种说法各有各自的观点。
可方继藩却认为,这两点在弘治皇帝的身上都有。
他是发自肺腑的爱民。
既然要治这心病,那么就必须得用民来治!
这时,方继藩又接着道:“二十年后,这些学童可能会如从前的王三一样颠沛流离,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对朝廷生滋生恨意。二十年后,这些学童也有可能如现在的王三一般,日子过得安稳,虽没有大富大贵,却也有衣穿,有饭吃,有遮风避雨之地,他们会像许多承平世道中的小民一般,卖着气力,虽是微不足道,可劳作下来,却也能养家糊口。”
“二十年后,他们是什么样子,其实都在陛下的一念之间,陛下若是如今日这般,一直食不甘味,那么他们将来便也要饿死了。陛下若是今日不忘初衷,照常吃用,使天下大治,那么他们便有机会有饱饭吃。天下没有什么事是可以一朝一夕能做成的……”
听到这里,弘治皇帝移开了视线,没有再理方继藩,却是将一封封书信取起来,重新看了一遍。
“……”
方继藩心里打好的腹稿,顿时没了用处,他原本早就准备好了长篇大论,可现在……有点尴尬了啊。
弘治皇帝则是聚精会神起来,认真地看着书信中的每一个字,有时……他不禁莞尔,有时微微皱眉。
犹如他阅读奏疏时那般。
仿佛他在处置天下大事一般。
当他看到一封书信之中一句话——皇上要好好做皇帝,不要偷懒……
他突的觉得鼻头有些发酸。
历朝历代,想来也没有人敢在皇帝面前,敢说这样作死的话吧。
可这话……却莫名的令他感到有一点暖心。
童言……本就带着治愈功能的。
一个成年的人,越是见多识广,越是见多了各色人等的心思,越是有了城府,便已很难受到旁人的感染了。
可一些带着童真的话语,却总容易让人感触万千。
弘治皇帝深深地吸了口气,眼睛却已经赤红了,他久久地盯着那信笺上的那句‘要好好皇帝’,这歪歪曲曲的笔画,却如甘霖一般,使他的心都热乎了一些。
“此人叫什么?”弘治皇帝指着信道。
方继藩凑上去,见落款处写着OXX,下意识地道:“圈叉叉啊。”
“这孩子……”弘治皇帝突然笑了,笑中噙泪:“哈哈,其他的字都会写,唯独不会写自己的姓名吗?”
“还有这个许杰,为何总是欺负人,他已揍了三个同龄的孩子了。”弘治皇帝的心情难得有这样的轻快,或者从他登基开始,他就一直的紧绷着,现在终于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居然很有耐心地将这每一封信笺都捋平,很认真地收拾好!
而后,他抬眸看着方继藩道:“你方才想说什么?”
“……”方继藩愣了一下:“臣想说,陛下乃维系……”
弘治皇帝却是一挥手:“不用说这些连篇废话了,道理……朕比你懂得多,你这点所谓的谏言,一个小小翰林就可以说的比你好一万倍。”
他伸出手,吁了口气:“来……扶朕下地吧。”
方继藩大喜,弘治皇帝……心里的那股子闷气,终于纾解了。
只是……陛下都这个样子了……扶起来会不会受不住?
弘治皇帝冷冷地瞪他一眼:“不扶朕起来,朕怎么用膳?”
弘治皇帝见方继藩还有点儿踟蹰,便索性自己扶着床榻起来,微微颤颤地踏上了靴子,下地,整个人一下子精神了许多。
此时弘治皇帝才又道:“你说的对,世上有许许多多的王三,朕已经辜负了一群王三,再不能辜负他们了,朕有错嘛,施政定是有所失误,可这又有什么要紧呢,亡羊补牢、为时不晚,那些学童真有趣,难得他们写了这么多的书信,就是胆大包天了一点,朕的家事,他们也管?”
方继藩汗颜。
弘治皇帝背着手,虽是气弱,可精神总算好起来了,徐徐绕过了屏风,边道:“朕年幼的时候吃了许多苦,所以便在想,朕的儿子,也就是厚照,决不可重蹈朕的覆辙,朕要让他无忧;同样的道理,王三们也吃了许多苦头,可王三的儿子们,他们的父母,一定不希望他们和自己一样吧,朕也不忍心让他们与王三一样,朕从前总是想要做圣君、贤君,想要什么太平盛世,什么海晏河清,其实这是虚名,毫无益处,与其总是想着如何去做圣君,还不如脚踏实地的做个不坏的天子,这就够了,你……还愣着做什么?不说话可?方才不是很能说的吗?来来来,朕坐这里,朕听你讲。”
第0212章 朕饿了
对于弘治皇帝而言,这些学童的话,确实令他心里开朗了许多。
一下子,竟有拨云见日一般的感觉。
这……才是最真实的声音。
若是排除掉那些‘胡言乱语’,其中的许多真挚的期许,也令弘治皇帝感慨万千。
他在御案之后坐下,双眸微微眯起,瘪了瘪嘴角,便似笑非笑的看着方继藩。
这个家伙……倒还真亏得他想的出来。
而一听弘治皇帝要听自己‘长篇大论’,方继藩虽然是脸皮厚,却是汗颜。
该说的,陛下你不都说了吗?我还讲啥?
方继藩便朝弘治皇帝讪讪道:“臣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那么……去命人传膳吧,朕还真的饿了。”弘治皇帝摸了摸自己的肚子,悠悠的开口。
方才他还不觉得饿,此时恢复了精神,却觉得肚子在火烧一般,很是难受,一阵饥饿感,蔓延全身,让他感觉非常的不舒服。
“赶紧,先取一碗粥来。”弘治皇帝摸着自己的肚子,催促着,下一刻他低头看了一眼案牍上堆积如山的奏疏,旋即便开口说道。
“待会儿,朕还有许多事要做,要批阅奏疏,还要召几位卿家来议政。”他说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眸放到那些信上面,嘴角噙着笑意。
“还有……回复这七八十篇书信呢。”
“啊……”方继藩愣了一下,嘴角微微抽了抽,嗫嚅着:“回复书信……”
弘治皇帝瞪了他一眼,冷哼着出声。
“怎么,这些孩子千辛万苦,给朕修书,使朕舒服了一些,朕不该回信?朕是知书达理的人,他们体恤朕,朕也该劝勉他们,其实,也多亏了他们,朕的心绪才好一些。”
方继藩心里呐喊,陛下,是我,是我,是我让他们写信的啊,我为陛下立过功,我为陛下耗尽心血……
说完,弘治皇帝已经不搭理方继藩了,低头,又取出一封书信,看得极认真,看到可笑之处,笑了,见到了那学童不经意流露出来的‘真言’,眼角竟又模糊,唏嘘着喃喃道。
“天下的事,大抵逃不过一个真字,只是要去伪求真,何其难也。这是好孩子啊,真是好孩子……”
他霍然抬眸,凝视着方继藩,目光变得冷淡,面色不禁严厉起来。
“这里发生的事,不许张扬,包括了这些书信!”
“噢。”方继藩无精打采的样子。
……
侧殿。
黄御医哭了。
感觉受到了万千的侮辱和委屈,跪在了张皇后面前。
撕心裂肺的样子,捶着自己的心口。
“臣没有办法,招惹新建伯不起啊……”
“……”
张皇后冷面看他,一双盈亮的凤眸里满是困惑。
黄御医继续捶着自己的心口邦邦的响。
“臣还受了新建伯的威胁……”
偎在一旁的太康公主气听言,娇丽的面容不由一沉,嘟着嘴,气鼓鼓的道:“胡说,方继藩如何威胁你?”
“他……他……”黄御医惨痛万分,很是狼狈的开口说道:“他说他叫方继藩,不就是威胁臣吗?”
“……”
黄御医泪流满面,似乎也解释不清,继而颤声道。
“臣心里怕啊,本想只在外头候着,可细细一想,不成,陛下龙体要紧,这陛下患的乃是心疾,因劳思、忧愤而起,乃秦医的六疾之一,所谓晦淫惑疾,明淫心疾是也。又有思虑烦多,劳成心疾之说。”
说着,他不禁停顿了下,思虑了一番,继续说道。
“依臣所见,此病最重在养,万万不可使病症者受外界干扰,心疾涉及心脉,而陛下日理万机,积劳成疾,更该小心防范,臣欲治其病,一为尽力使陛下少接触无关人等,以免动了陛下的肝火。其次,再取黄芪、虫草、灵芝、黑蚁冬凌、金银花煎水喂服,以为辅佐,纾解陛下心脉。如此,将养一月,也就渐渐能痊愈了。”
“倘使有人靠近陛下,使圣躬违和,难免陛下又触动肝火,从而加重病情。若如此……恐无药可医。臣区区医官,不敢得罪新建伯,可又恐方继藩胡乱干扰陛下的救治,而使陛下病情加重……臣只好来娘娘这里,请娘娘做主。”
他摇头晃脑,说的头头是道,句句在理。
他的一席话,令张皇后恐惧起来,凤眉深深的凝在了一起。
关心则乱,陛下,乃是自己和儿女们的依靠,他倘若有半分的闪失,可就完了。
想到此,张皇后既是悲痛,又是担心,可她暗暗在心里安慰了自己一番,才淡淡开口。
“黄医官乃心疾圣手,只是……想来……事情不会如此严重吧。”
其实黄御医被方继藩三个字直接吓走,也是不敢继续招惹方继藩的。
可想着若是方继藩进去,自己乖乖在外候着,有些不甘心。
若是陛下病情加重,可别最后赖在自己身上,倘若到了最坏的结果,那就更糟糕了,自己不但名声完了,宫中肯定也要苛责,想了想去,这事儿还得和张皇后有所交代。
他说了这么多,意思就是,方继藩自己要去治病的,可怪不到我的头上,出了事就找方继藩吧。
因而,张皇后垂询,他自然不敢怠慢,在心里仔细斟酌了一番,便认真回答道。
“圣手二字,臣愧不敢当,不过是有一些治疗心疾的心得罢了。只是,娘娘,臣对此,不抱任何幻想,那新建伯,臣也不敢诽谤,只是……臣却敢断言之,陛下病情加重,这……这已是迟早的事了,娘娘若是不信……待会儿说不准,就有宦官来告急……”
张皇后脸上写满了担心,盈亮的目光里竟是泛起了淡淡怕意,眉头一皱,下意识地问道:“真……严重至此……”
朱秀荣见黄御医说得如此严重,这不仅仅关系到父皇的安危,又关系到方继藩,她一下便慌了,泪眼婆娑:“你……胡说……”
“殿下……”一听殿下呵斥自己,黄御医急了,这小妮子怎么处处和自己作对,想来是不知我黄仲丙的神医之名啊。
他憋红着脸,极致认真地说道。
“臣学医三十载,阅尽天下医书,救治病人无数,天下谁人不知,谁人不晓,殿下……”
这时,外头却有宦官打断了黄御医的话:“娘娘……娘娘……”
张皇后一听这急促的叫声,瞬间,面色白如纸,心便如扎了一般,娇躯一颤,真……真被这黄御医言中了吗?
陛下病情……恐怕又恶化了……
倘若如此……可叫我们娘三怎么活啊……
一瞬间,泛滥的泪水便自凤眸里流淌出来,整个人都在颤抖。
朱秀荣也是一呆,想到父皇欠安,母后双手死死握着自己,显然是无法遏制激动的情绪。
她双眸里不禁迷茫。
少女的心事之中,难免会对某些人有所憧憬,就如方继藩,朱秀荣总是会想,方继藩总是护着自己,这种保护,却不似是父皇母后一般……
总之,她对方继藩有信心,只是无奈,被这黄御医言中,她也有些慌了,一双晶莹璀璨的眸子泛起了泪意。
这可怎么办?
那黄御医一听,心里却也没有窃喜,内心深处,有了深深的忧虑,他跑来告状,也是出于关心陛下的担忧。
现在听说果然出事了,顿时……对方继藩的惧怕一下子消失的无影无踪,泪意也全无了,竟是大喝道。
“坏事了,坏事了,就知道会坏事,治病,岂可让庸医来,不,新建伯连庸医都不如啊……”
说着,便有宦官入殿,拜倒在地:“娘娘……”
张皇后几乎要昏厥过去,双手紧紧握住朱秀荣的小手,压着心头的怕意,凄哀的开口。
“你说罢。”
“娘娘,陛下要传膳,要喝粥……”
“……”
张皇后表情凝固了,一脸不可置信的看着跪在地面上的宦官。
“这……”
她以为自己听错了,面容里满是错愕之色。
一旁的朱秀荣倒是反应过来,凝着眉头,认真的问道。
“父……父皇要喝粥?”
黄御医有点发懵,他突然有一种,好像被人砸了招牌的感觉。
虽说医者仁心,可是……这……这……
这怎么可能呢。
那方继藩可不懂,而且他明显是在胡闹。
转眼间陛下的病就痊愈了。
他以为自己听错了,竟是忍不住问道:“陛下自己痊愈了?”
面对张皇后三人的错愕,宦官如实回答道。
“陛下听了方继藩的进言,便好了,说是腹中饥饿,要传膳,指名了要喝粥,还说娘娘亲自熬得粥好喝。”
黄御医如遭雷击,天……这是心疾啊,不下药,就这样好了?
这怎么可能?
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因此越发不可置信的看着面前的宦官。
听了宦官的话,张皇后可以确信陛下的病是痊愈了,她喜极而泣:“有有有,本宫早就熬好了,快,快送去。”
此时,也懒得理这黄御医了,牵着朱秀荣,便赶去暖阁,朱厚照也已闻讯了,兴冲冲的赶来:“父皇,父皇……”
第0213章 神器何其重也
弘治皇帝一脸平静的坐在御案之后,看着兴冲冲的朱厚照。
哼……
还是……这般的没有规矩啊。
一点都沉不住气。
像个孩子一般。
别人家的孩子可以胡闹,可是你可以吗?
弘治皇帝眉角轻轻一挑,伸伸手,指了指朱厚照。
“啥?”朱厚照喜滋滋的看着父皇,面容里满是笑意。
父皇身体虽是疲惫虚弱,不过坐在御案之后,精神却显得不错,见父皇指了指自己,朱厚照有些迷糊,父皇这是怎么了?
弘治皇帝见朱厚照一脸不解的表情,随即又伸手一指,方向却是暖阁中的角落。
朱厚照的笑脸凝固了,又是那一处角落。
他心里郁闷,忍不住问道:“为什么啊……”
弘治皇帝低头,读书信了,完全不搭理他了。
“……”
朱厚照朝方继藩一头雾水的用眼神询问。
帮不了你了。
方继藩痛心疾首的想,至今还记得上一次陪着朱厚照作死的经历,太子殿下跪着,总比两个人一起跪要好。
朱厚照耸拉着脑袋,乖乖到了墙角,跪下。
张皇后和朱秀荣来了。
先看看还算精神的弘治皇帝,再看看角落里跪着的朱厚照。
朱秀荣第一个反应,便是吃了定心丸。
父皇……果然好了。
平日父皇正常的时候,不都如此的吗?
再看方继藩,却是一脸噤若寒蝉的样子,似乎因为有了前车之鉴,突然老实了,这时,他似乎又意识到了伴君如伴虎,于是忙将眼睛看向虚无之处,仿佛好像方才发生的事,什么都没有发生。
朱秀荣朝方继藩恬然一笑,她这么一笑,嘴角轻轻上扬着,一双水灵灵的眼眸里溢满了光彩。
方继藩用眼角的余光捕捉了这一丝笑容,便也咧嘴,乐了。
张皇后喜极而泣,走到了案牍前。
弘治皇帝便带微笑,却是将书信放下,手不经意的一折,这信的内容便被掩住,弘治皇帝朝张皇后微微一笑:“朕圣躬微恙,倒是让人担心了。”
张皇后自是想一诉衷情,只是当着方继藩的面,却也不好说什么,却是看了朱厚照一眼,见他又跪着,她不禁凝眉问道:“陛下……太子,又怎么了。”
一说到朱厚照,弘治皇帝便板起脸来,很是严肃地说道。
“神器何其重也,朕手持着尚是夙夜难眠,日夜操劳之下,亦是不知何时有失。这社稷,关乎的,乃是万千人的福祉,朕受之天命,一日不敢懈怠,只恐稍有疏失,而使百姓颠沛流离。你看看他的样子,坐没有坐像,站没有站像,朕若是现在不管教,将日他若是把持神器,不知多少人要遭殃,让他跪着吧,他这猴精似得性子,多跪跪才好,朕若不是身体不好,非要将他吊起来不可。”
角落里的朱厚照打了个寒颤,本想唧唧哼哼几句装可怜,却一下子打消了这念头,此时他唯一想着的便是,最好自己是隐形透明的,别让父皇发现自己才好,唧唧哼哼,引人注意,这是找死。
卖惨这一遭,显然已无用了,他已经用过很多次了,父皇都麻木了,根本不会在心疼自己了,他还是好好的跪着吧。
“陛下……”方继藩头皮发麻,心里也有些惶恐,不敢去和朱秀荣眉来眼去,却见朱秀荣吃吃的朝自己笑,他却不敢在笑了,这是他委实有些吓着了。
怎么看着,像是在杀鸡吓猴。
他忙是眼观鼻、鼻观心,一副四大皆空状,道。
“陛下,臣突然想到,臣的职事乃是屯田,这屯田,事关陛下的农垦大政,一想到这么多百姓,都需食物果腹,臣就心忧如焚,臣觉得臣该告退,去西山好生督促一下百户所屯田之事了。毕竟,民以食为天,唯恐自己没有三头六臂,不能将暖棚赶在冬日来临之前,悉数搭建好。”
说着,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
弘治皇帝的脸色顿时缓和了许多,赞许的看了方继藩一眼,很是满意的点点头。
“嗯,你且去吧,这一次,有劳了你,卿家有功于朝,还能心系百姓,朕甚为宽慰,你先忙你的事,朕他日,自有恩赏,还有……好好照顾小王三。”
方继藩‘动情’的道:“多谢陛下,陛下谬赞了,将心比心,臣虽没有饿过肚子,却也知道,饿肚子的感受,臣一想到,这世上还有许多人饿肚子,便心里惭愧,只恨自己不能多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上为陛下分忧,下为百姓谋福祉,此……臣毕生之所愿也。请陛下放心,臣一定尽忠职守,臣……告退。”
溜了。
惹不起,惹不起。
身后,传来了一声咆哮:“看看方继藩,再看看你,小畜生,你还笑,亏得你笑得出!”
朱厚照的声音在哀嚎:“儿臣只是觉得方继藩演的真……儿臣万死!”
……
内阁。
兵部职方司郎中刘大夏到了内阁。
三位内阁大学士依旧还是忧心忡忡,也不知暖阁那儿怎么样了。
不过,越是陛下龙体不可测,他们就越要在此镇守,要安住人心,更要安住军心。
刘大夏素知马政,兵部尚书马文升屡屡推荐过他,他上的几道奏疏,也可见其功底。
而刘大夏最出名的,则是因为一场巨大的争议。
前几年,兵部尚书还是项忠的时候,当时朝中引发了一场下西洋的争议。
以项忠为首的大臣以为,眼下海寇横行,朝廷应该延续文皇帝的策略,建立舰队,重新开海,并且下西洋,如此,既可扫清海贼,同时也可增加与各国的往来,互通有无。
而刘大夏为首的一批官员,却极力反对,他们认为下西洋系一大弊政,有害无益,结果要求下西洋的官员得到了弘治皇帝的支持,事情已经有了眉目,可就在此时,刘大夏却是胆大包天,将当年郑和出海地图等资料收埋销毁,兵部尚书项忠命吏入库搜索却没有结果,于是再下西洋一事就此作罢。
此事之后,刘大夏声名鹊起,许多清流认为,刘大夏敢于直言,不畏兵部尚书项忠的打压。
而项忠却是大怒,向宫中上书,要求将刘大夏锁拿治罪,可最终,在无数清流的呼声之下,弘治皇帝选择了沉默。
此后,兵部下西洋的争议,以堂堂兵部尚书项忠致仕而拉下了帷幕。
刘大夏名动天下,被此时的人们称之为君子,认为他敢于直言。
以至于连内阁三位学士,对这位刘郎中,也是刮目相看。
刘大夏见过了三位三学士之后,行了礼。
刘健则端着茶盏,看了他一眼,淡淡开口说道。
“不是命你先预备好章程,再来内阁吗?”
“章程早就预备好了。”刘大夏正色回答道:“臣这些年,凡有闲暇,就制定九边马政的章程,此时胸有成竹,不必临时抱佛脚。”
刘健与李东阳三人各自对了眼神。
不得不说,刘大夏这个人,很对此时弘治朝宰辅们的胃口。
刘健将茶盏放到一旁的案几上,不禁深深感叹起来:“不错,大臣该如此,来,取章程来给老夫看看。”
刘大夏便躬身,取出早已预备好的章程,他突然道:“刘公,下官有一个疑问,不知该问不该问。”
刘健皱眉,看着刘大夏:“你且说无碍。”
刘大夏正色道:“宫外有诸多流言蜚语,许多人说,陛下圣躬不安,下官对此,本也没有太多疑虑,只以为这是小人逞口舌之快罢了。可今日,刘公突然问起九边之事,这倒是令下官忧惧起来,莫非……大内当真不宁吗?”
刘健的脸,顿时阴沉了下来。
能入朝为官的人,哪一个是傻子呢,虽然是尽力捂住了消息,可小道消息却早已流传开了。
本来只要宫中和内阁不承认,这事也无妨碍,因为流言蜚语,本就是常态,这宫外头,哪天没有流言。
而刘大夏,却是根据内阁突然关注九边,而猜测到了大内果然不安的确实可能,看来……这消息,要捂不住了。
“唔……”刘健不置可否:“这些事,不是你可以问的。”
“是。”刘大夏点点头,便将章程送上,却还是忍不住道:“下官孟浪了,只是,若是大内生变,也要请刘公早做筹谋为好。”
刘健皱眉,露出不悦之色。
未雨绸缪,这个道理,他会不懂?
任何时候,一旦皇帝出现问题,作为大臣,尤其是宰辅,都要及早做好准备,这确实是臣子的本份。
可问题就在于,刘健等人,与当今皇上的感情不同,这已不只是君臣之义的问题了,刘健实在不忍,这个时候暗中去安排皇帝大行的事,他绷着脸,眼睛有些发红:“老夫知道了!”
声音略显严厉。
刘大夏本以为自己这一番话,会惹来刘公的赞同,甚至刘公还会认为自己深谋远虑,显得稳重,此时听刘公语气很重,脸微微一红,便道:“下官万死。”
却在此时,外头有人道:“刘公……刘公……陛下召问,请几位阁老速速入宫,陛下有事相询。”
第0214章 圣人之师
“什么……”刘健一听,豁然而起,他显得极为诧异,刘大夏进献的章程,瞬间被他丢在地上,激动地问道:“陛下……召吾等……他……好了?”
“方继藩……治好的。”
刘健与李东阳诸人面面相觑,每人的目光里俱是透着不可思议。
刘健此时,已是大喜过望,顾不得这刘大夏,心急开口。
“快,快,去暖阁,见驾!”
刘健这一大把年纪,却几乎是小跑着到暖阁的,气喘吁吁的到了暖阁,却被宦官拦住。
“刘公,请稍候片刻。”
刘健心里咯噔一下,有些不解地问道:“什么?”
宦官道:“陛下有些私事,所以请刘公稍待片刻,待会儿陛下自会召见。”
“私事……”刘健顿时一肚子都是疑惑,陛下从前,极少有私事啊,什么事,比政务还重要。
陛下……莫非变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