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朝败家子-第4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初,是自己教他们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也是自己教授他们,要脚踏实地,心系贫苦。
自己让弟子们,做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做一个有益于天下苍生的人。
现在……
方继藩道:“去准备吧,这账,挂在四洋商行上头,四洋商行经略海外,拿出一点银子来,也并无不可。好了,给本少爷滚。”
王金元还想说什么,可听到一个滚字,就好像方继藩扔出了飞盘,嗖的一下,他便跑了。
方继藩摇摇头,不禁唏嘘。
过了一个时辰,宫里来人,召方继藩入宫觐见。
方继藩哪里敢怠慢,匆匆入宫。
弘治皇帝手里头,也拿着一份奏报,是锦衣卫自天津卫送来的。
他低头,沉吟,不语。
方继藩行了礼,弘治皇帝却是恍然不觉。
方继藩无奈,只好尴尬的站在一旁。
萧敬低眉顺眼的站在弘治皇帝一侧,垂着头,大气不敢出。
弘治皇帝方才抬头,看了方继藩一眼:“刘文善真是个善人啊。”
“陛下……”方继藩想解释一点什么。
弘治皇帝摆摆手:“朕让他去流通宝钞,他倒是好,去周济西洋百姓了。”
方继藩道:“陛下,儿臣以为……”
弘治皇帝又摆手,随后打断方继藩道:“你想解释什么?”
“……”
方继藩良久,摇摇头:“儿臣不想解释什么。”
弘治皇帝苦笑:“其实……也不必解释,他做的,不正是这普天之下,圣人所传授的道理吗?只是这道理,人尽皆知,可是……真正肯去做的人,却是不多。”
方继藩尴尬的道:“陛下的意思莫非是,我们之中一个出了一个傻子,他居然真照着书里去做了。”
弘治皇帝瞪了方继藩一眼:“此事,对四洋商行会有何影响。”
“儿臣担心,年底的报表,会有些难看。”方继藩老老实实的道。
弘治皇帝道:“不会跌太多吧。”
“理应不会。”
“可以确认吗?”
“这……想来可以吧。”
弘治皇帝叹口气:“由着刘文善去吧,朕已很久没有见过,这样的人了。或许……他是对的,错的是朕,错的是我们。”
弘治皇帝将奏报搁到了一边:“宝钞的推行,至今还没有眉目,这才是令朕所担心的,朕看过刘文善的《货值论》,此书认为,大明要制天下,当效始皇帝,始皇帝书同文,车同轨,此后,才有了天下一统的基业。可到了如今之天下,强行同文同轨,实为不智,就如那交趾,交趾本与我大明同文,自称小中华,大明要制服它,尚且花费了无数的功夫,文皇帝在时,耗费无数的钱粮,最终却抱憾而归,到了朕手里,才勉强调遣精兵良将,灭安南,置郡县,这些年来,交趾依旧还有反复叛乱的消息,交趾如此,西洋如此之大,就更不必提了。”
“因此,他的构想是,先推行宝钞,宝钞合一,则商货通,这同文同轨,也就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朕读了此书,深以为然,战争……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方继藩道:“刘文善虽爱胡乱发善心,可看问题,却是准的,儿臣也不喜欢打打杀杀,所谓好战必亡、忘战必危,历来好战的,没有一个长久的,吾皇圣明,虽恃强而不凌弱,善战,却无赫赫之功,浩荡天恩,如甘霖而下,四海之地,若知陛下怜悯之心,必当生生世世,铭记陛下恩德。”
弘治皇帝挥手:“朕乏了。”
方继藩行礼,告退。
近来朱厚照心思都在研究院里,顺天府的事,渐渐上了轨道,这么多官吏都在忙碌,好似也不缺一个方继藩。
方继藩现在每日是让人去顺天府点个卯,便算是尽了顺天府少伊的责任了。
从宫中出来,左右无事,索性便去军事书院,到了门口,又怕太惹人主意,坐在车里,让人去将方正卿叫出来。
方正卿个头已高了许多,和方继藩倒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只是他皮肤黝黑了不少,身上多了几分阳刚之气,穿着一身军服,威风凛凛,腰间还佩着一柄刀,走起出来,身上的衣甲哗哗作响。
听说父亲来探望自己,他显得高兴极了。
西山军事学院,现在招募的,多是勋贵子弟,也有不少英烈之后,前些日子,弘治皇帝下旨,命宗室子弟入学。
这方正卿,也算是皇亲国戚,自然也被招募了进去。
进了书院,便如进了诏狱,一年到头,也沐休不了几天,成日都在书院里,每日操练,学习新的军事理论。
这书院的领头人,乃是朱厚照,方正卿身子结实了许多,再加上,此前在保育院,他本就有行伍的经验,倒是不觉得吃苦。
见了方继藩,方正卿行了个军礼,双手抱拳,身子却是绷直:“父亲。”
方继藩上下打量着他:“你的母亲,老是在为父的面前念叨,说你入了军事书院,整日不着家,她对你挂念的很,想送一些东西进书院去,让你补补身体,书院里也禁绝外头的食物,怎么样,在书院里如何。”
方正卿道:“前两日小考,儿子名列前茅,得了嘉奖。”
“是吗?”对于嘉奖,方继藩显得有些怀疑,这书院上上下下,除了名誉院长之外,哪一个不是自己的徒孙辈,天知道这是不是看在自己的面上。
方继藩语气缓和:“进了这里,吃了不少的苦吧。”
“还好。”方正卿道:“就是许久不见从前的朋友,心里……”
方继藩正色道:“皇孙是未来的皇帝,他能成日和你一般胡闹吗?”
方正卿乖乖点头:“是,儿子错了。”
方继藩才笑吟吟的看着方正卿,恢复了几分慈父的模样:“为父除了来看你之外,还想告诉你一个好消息,这消息,你别乱说。”
“啊?”
方正卿看着方继藩。
方继藩轻描淡写道:“前几日,总觉得你的母亲,有些异样,像是……有身孕了,不过这只是可能,现在也说不得准,消息未确认,为父也不好胡说,谁都没有告诉,只是让你的母亲,好生的养着,怎么样,惊不惊喜?”
“呀……”方正卿猝然无备。
方继藩眼里放光。
不过……这消息暂时还不敢确认,可方继藩的内心深处,又何尝不想开枝散叶呢。
自己现在还年轻,还有希望。
“说不清,你要多一个兄弟了。”
“呀……”方正卿一脸懵逼的看着父亲。
方继藩板着脸:“怎么,你不高兴。”
“没,没有。”方正卿摇头:“只是……消息来的太突然。”
方继藩叹口气:“为父又何尝不觉得突然呢,当然,此事,谁都不可说。”
“噢。”方正卿点头。
方继藩拍拍他的肩:“好好的在书院里读书,将来,学了一身本事,才可光大家业,我们方家,是积善之家,世世代代,清清白白,为国尽忠,守境安民,你的曾祖如此,你的大父如此,为父也是如此,为父将来能传给你的,未必是什么乱七八糟的爵位,也未必是什么富可敌国的财富,真正最宝贵的,是列祖列宗们的声名,还有为父教授你的为人处世之道,正卿啊正卿,高贵的人格,才是根本,你谨记着为父的话,知道了吗?”
方正卿挠挠头:“呀……”
方继藩恼羞成怒:“你又呀什么?”
方正卿道:“爹,你不打算将爵位和家财传给我了呀?”
方继藩脸青一块红一块:“粗俗!”
方正卿幽幽道:“人家载墨,还有皇帝要继承呢。我啥都没有吗?不给就不给,可道理不是这样的理,我是你儿子啊,亲的。”
方继藩叹口气道:“你要气死你爹,你这个蠢货,听不懂为父的话外音,滚蛋。”
方正卿道:“不给可以明说,大不了我自个儿去建功立业,可自小到大,你今日讲这个道理,明日讲那个道理,又打又骂,我是你儿子,这是该当的,可打了骂了,东西都给别人,这是为人父该做的事吗?”
方继藩要吐血。
方正卿一甩头:“不给就不给,等我从书院肄业了,就去黄金洲,去投奔大父,跟着大父,去给咱们大明打江山去。”
方继藩捂着自己的心口:“从小就让你好好的学习,这汉语博大精深,深不可测,你这狗东西,书读到狗肚子里了,竟是不能理解。罢了,我当没你这个逆子。”
方正卿想甩头,又不敢,乖乖的道:“好吧,儿子错了,儿子给父亲赔罪。”
啪嗒跪下,抽了自己一个耳光。
方继藩才好受了一些:“你要挣功名,这想法是对的,不能躺在祖宗的功劳簿子上混日子,咱们方家,要一代比一代强,好了,懒得和你交流,鸡同鸭讲,进书院去吧。”
“噢。”方正卿抬头,看了一眼方继藩,欲言又止:“父亲,你也要多保重身体,早睡早起。”
第1374章 破局
方继藩看着进入了书院的儿子。
方继藩心里暗暗点头。
不得不说,方正卿的成长,让他欣慰。
总算……这家伙敢顶嘴了,这是好事啊,老方家祖坟冒了青烟,这是祖宗显灵,该放鞭炮了。
曾几何时,这个小子唯唯诺诺,令方继藩很是烦恼了一阵子。
我方继藩是何等盖世的英豪,乐善好施,利国利民,可生了这么个没出息的玩意儿,还有脸吗?
好在,这小家伙,总算是进步了,至少还有脾气了。
这一点,像自己!
不过……
为了家产和自己闹脾气,这……
也罢。
不去多想。
朱秀荣可能有身孕的事,方继藩不敢和人说。
毕竟是公主殿下,这时代的检测,也不太准确,倘若只是个乌龙,方继藩保证陛下会掐死自己。
陛下让自己去就医的事还犹言在耳呢。
方继藩回了宅里,见了朱秀荣。
朱秀荣面上带着喜悦,听大夫说疑有身孕,此前行走还自如,却一下子,便开始好似自己肚子里真有了孩子,走路都蹒跚了。
“父皇又叫你去,不知说了什么事。”
“也没什么事,主要是表扬了我。”方继藩笑吟吟的道:“你且坐下,不要站起来,方才,我去见正卿了,正卿长高了,也壮士了。”
“他在里头,辛苦不辛苦?”朱秀荣的母性,顿时激发出来。
方继藩道:“哪里有不辛苦的,若是不辛苦,为夫还不答应呢。我现在倒是担心殿下,要不,再让大夫们来看看。”
“我……我觉得应该有了,觉得肚子里,好似有人在踢,可调皮了。”
方继藩:“……”
这话有点侮辱智商了,这才多大啊,就已经开始踢了,那再怀胎几个月,岂不是在肚里打咏春了?
方继藩苦笑:“这可能只是殿下的错觉,自我暗示,好吧,且再等一等,过一些日子,倘若再没有……咳咳……那么,就十拿九稳了,到时,我去宫里报喜。说起来……还是我们老方家厉害啊,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朱秀荣便乐了,却又矜持的抿嘴微笑,身子微倾,想偎着方继藩,却又担心动了胎气,便又正襟危坐:“我现在起,不能笑,免得肚子里的孩子,学坏了,也不能动气,是了,我要寻四书五经来读,四书五经……孩子学了好吗?”
方继藩见她认真的模样,情真意切的看着朱秀荣,沉默了很久:“我觉得……我前几日看了一部闲书,比较适合她,叫《庶子风流》,这书可好看了,流风馀韵尽在其书之中,不只如此,里头都是忠君报国,家国天下的故事。”
朱秀荣想了想:“还是不看书,会熬坏眼睛,做娘的眼睛熬坏了,孩子的眼睛肯定也不好,我该清心明目,待这宝儿生下来,再给读书听。”
方继藩忍不住翘起大拇指:“殿下真是什么都懂,为夫佩服的五体投地。”
……
吉宝港。
数不清的物资,通过宝船送于此,大量的药材、粮食,堆的满仓都是。
紧接着,便是请各国的商贾,发往各国。
各国的新学士人,俱都欣喜若狂。
为了鼓励商贾们携带物资,四洋商行则拿出了大量的钱币来。
不只如此,还大量的向各国寺庙捐纳钱财,希望他们能够竭力的救灾。
四洋商行这里,也派出了雇员,前往各国的国都,收购粮食。
刘文善早已预备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不计一切的大家,救济灾情。
真腊国。
金边城。
大量的商贾开始涌入,疯狂的进行采购。
除此之外,大量的粮食和药品运来,可依旧还是杯水车薪。
新学的读书人,早已到了,领了物资,一车车的发往各地。
灾情严重的地方,乃是吴哥,人们几乎租用了无数的车马,朝着那灾地涌入。
真腊国国王看着四洋商行送来的奏报。
他刚刚从寺庙里回来,乞求神佛能够保护国家的平安,因而,显得有几分疲惫。
五大臣早已在王座之下垂手而立。
这位心怀大志的国王,目光扫视诸臣,眯着眼,淡淡道:“四洋商行救灾,乃是义举。”
“可是……王上,臣下以为,这是明人想要收买人心。”
五大臣之一的孤落支个头矮小,却是显得忧心忡忡。
“本王自然知道。”真腊国王颔首点头:“可是……我们能够阻止吗?倘若阻止,反而不是美事了,那些新学的读书人,要小心提防,他们要赈济,就由着他们去吧。”
“除此之外,他们还向寺庙施舍了不少钱财。还有商行的人,抵达了国都,还在大肆收购救灾的药品和粮食。”
真腊国王面上忽喜忽怒,眼里疑惑道:“他们到底想做什么?”
“王上。”髯多娄看出了大王对于四洋商行的戒心:“这样看来,他们只是单纯的想要救人,可是……我们也应当应对起来,应当让人宣扬大王的功绩,就说……这是大王乞求上天,上天赐下来的……”
真腊国王显得烦躁:“不要把心思放在这里,本王在想,他们这样不计成本,难道……当真如此舍得吗?”
“这……”
真腊国王突然大笑:“又或者,他们只是单纯的想要收买人心。若只如此,本王倒是不必担心了,我们是真腊人,他们是汉人,语言不通,人种有别,这一切,只是徒劳而已,现在让他们收买人心,等事情过去,只需让人传播一些明人不敬神佛,或是他们暗地里收购孩子,豢养为奴的消息,便足以让他们一切都是徒劳了。”
“至于那些送回来的钱……到时,再多去买大明的宝货,现在算下来,这对我真腊,大有裨益。”
“王上所言极是。”
五大臣纷纷行礼,跟着真腊国王一起,面露喜色。
“对了。”髯多娄想起什么:“近几日,王都里万物齐涨……”
“涨得好。”真腊国王道:“历年有灾情,不都是有商贾囤货居奇的吗,让明人付出更大的代价收购我真腊的商货,又有什么不好。”
髯多娄点点头。
他心里却有几分忧虑。
因为这个涨幅,和历年相比,有些不同。
……
事实上,整个金边城,物价已经开始疯长了。
不只是粮食,还有一切的商货。
四洋商行,为了救灾,从库里调来了无数的真腊制钱。
这些制钱,都是当初真腊国大量的购置宝货,流入四洋商行的。
这数不清的制钱,现在却在真腊国内疯狂的收购一切可以收购的东西。
而这泛滥的制钱,竟是泛滥成灾。
一开始,真腊的商户,还只以为是灾情的原因,大家都在囤货居奇,可只是一日之间,物价便已经暴增到了历年灾情之最。
第一日,十三个铜币,可以购置一斤粮食。
到了第二日,需三十三个铜币。
第三日,竟已至七十五个铜币。
原本,六个银币,可以换一头牛。
而几日功夫,居然有人拿着一百多个银币,居然连一根牛尾巴,也收不着了。
因为……再没有人敢出售任何东西了。
昨日卖出粮食,自以为自己大赚一笔的商贾,抱着一篓子的金币、银币,忍不住想要滔滔大哭。
因为,昨天还以为自己挣了便宜,结果发现,一开市,昨日的价钱,三斤粮食也换不来今日一斤的价。
所有人都懵了。
这是前所未有的情况。
当初的时候。
因为宝货大量的输入。
而只需真腊制钱,就可以购置宝货。
这令整个真腊国上下,顿时看到了巨大的商机。
从真腊国的官府,下至寻常的商人,趁此机会,无论是官是民,都在制钱。
不但官钱泛滥,私钱也是泛滥,这东西,可是可以实打实的换来大明宝货的啊。
宝货,谁不喜欢呢。
于是乎,这铜币里的铜,越来越稀少,许多人直接用铁来替代;银子里,充斥了不值钱的铅和锡,只要一切能够以假乱真的东西,都用来制钱,这数不清的制钱,倒是对真腊国本身没有太大的影响,甚至这些铜币,照常在流通,不但四洋商行认这制钱,便是寻常的商人,也认这些制钱。
毕竟……钱币虽然泛滥了,可有四洋商行这个蓄水池啊。无数的钱币,都是流入四洋商行那里,真腊国内的制钱,终究没有泛滥成灾。
可现在不同了。
当这那四洋商行的蓄水池里的制钱突然一股脑的到了真腊国,人们才发现……原来这真腊制钱竟是多如牛毛。
物以稀为贵,这是万颠不破的道理。
而现在……一旦这东西变得不稀有,人们醒悟过来时,才发现自己手里的东西,竟都是一群破铜烂铁。
到了第九日……
当三百二十个银币,竟也收购不到一头牛的时候,整个市场,已经陷入了混乱之中。
商贾们顿时欲哭无泪,他们拼命的囤积货物,却没有一个人肯去卖货。
这制钱,顿时开始无人问津。
因为谁也不知道,到了明日,这制钱又会泛滥到何等程度。
第1375章 天下震动
制钱已经彻底的崩溃了。
哪怕是市面上流通的制钱,只比从前多了一倍。
可这一倍之差,却是极可怕的。
突然泛滥的制钱,导致了物价的不断增长。
而物价一涨,人们便开始尽力的想要将手中的制钱花销出去。
花销的人越多,制钱越是泛滥。
到了第十日,已有人开始拿着包袱,背着一袋袋的铜钱出去,指望能用这些钱换一点生活必需品,可往往,这样的人都是空手而回。
信心已经崩塌,犹如雪山崩溃一般,轰然而下,无人可以幸免。
到了第十一日。
再没有人愿意接受制钱了。
哪怕是此前质量还不错的制钱,也没有人愿意接受。
市面上劣币已经泛滥,哪怕是良币,也受了牵累。
在绝大多数人眼里,这两者没有任何的分别。
有限的一些交易,转化成了以物易物。
而以物易物,就意味着交易成本的增加,我拿一头牛换你一百只鸡,问题是,绝大多数人未必能拿得出一百只鸡,一时之间,也难以拿出对方想要,却又能与牛等值的货物来交换。
一个个铺面不得已之下,开始关张。
买卖已经没法做了,接受制钱,就意味着亏损,可以物易物,只适合小规模的黑市交易而已。
人们开始愤怒起来。
吴哥的灾情,似乎也传递到了金边。
此后,整个真腊国都变得混乱起来。
真腊国王这才意识到问题严重起来。
官军是率先闹起来的,因为国王给予他们的军饷,也是制钱,而且和从前的军饷竟是一样,从前的饷银,倒还勉强能让人吃个饱,可现在,发下来的制钱,还不够买一个鸡蛋的。
一个鸡蛋,一天都不能管饱,这一月下来,这其他二十九日,难道让人喝西北风?
真腊国王得到了官军滋事的消息,脸已是阴沉。
这些日子,他岂会不知发生了什么。
只是……他哪里想到,事情会越发的糟糕。
一切都向最坏的方向发展。
哪怕他几次命五大臣稳定王都的情势,也尽都毫无办法。
可谓束手无策。
明明他是国王,决定了万千人的生死,王命一下,无敢不从。
可仿佛这冥冥之中,似有一个看不见的敌人在和他作对一般,一道道王诏下去,三令五申,非但没有作用,事情却更加的糟糕。
此时,他竟开始有些慌了。
王军已经不稳了,根本就控制不住局面,虽然是勉强将事情压了下来,可能压到何时?
不只如此,吴哥那儿,此前出现的盗贼,却突然打出了反旗,且声势浩大。
此时……整个真腊,犹如置身于干柴烈火之中。
而眼前,他的敌人,那该死的越来越贬值的制钱,却比叛军更加的可怕。
因为对付叛军,人们总结出了无数的经验,可对付这日益劣化的制钱,却是无计可施。
真腊国王的脸色,变得越加可怕起来。
他双目如电,狠狠的瞪着五大臣:“该怎么办,该怎么办!难道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吗?军民百姓,为何不肯接受制钱,为何……”
“王上。”髯多娄一脸苦涩。
该用的方法,都用上了。
可这雪崩,依旧无法遏制。
这是恶性的通膨。
根本不是眼前,髯多娄这样还停留在农耕时代的人可以解决的。
哪怕他是王不仕,是刘文善,这样的趋势已经形成,想来也已经无计可施。
他小心翼翼的看着真腊国王。
而后道:“王上,此前,臣下已经想过办法,那就是收罗一批制钱,立即去吉宝港,大量的购置宝货。这些钱,虽在国中一钱不值,可若是四洋商行接受这些制钱,那么……依旧可以发挥它的价值,可是……可是……”
“可是什么?”真腊国王沉声道,瞪着眼睛,恶狠狠的看着髯多娄。
髯多娄一脸苦涩的道:“可是四洋商行那儿说了,现在的宝船只运来赈济的药物和粮食,那些宝货已经断货很久了,哪怕是有制钱,也买不到……不过……我听说,在黑市里,宝货的价格已经暴涨。臣下以为……即便是他们的舰船运来了宝货,只怕……只怕……也不会轻易让我们用制钱购置宝货了。现在……现在……已经无计可施了,王上……这……这显然是四洋商行的阴谋啊,起初,他们接受制钱,这才导致国中开始滥印制钱,可如今……如今……”
阴谋……
这是阴谋吗?
这是光明正大的阳谋。
接受制钱,本就是理所当然,各国认可的钱币,四洋商行会不接受?
四洋商行的行为,几乎无可指摘。
而事情坏就坏在,这真腊的官府和商人,为了贪图利润,自以为自己占了四洋商行的便宜,疯狂的滥制钱币,可现在……终于反噬到了自己的身上了。
真腊国王脸色由怒转为惨然,他闭上了眼睛,口里道:“这些该死的明人。”
髯多娄等人,却是默不作声。
“难道,真没有办法了吗?”真腊国王坐在王座上,喃喃自语。
髯多娄则是抬头看着真腊国王,他一字一句道:“王上,已经没有任何的办法了,我们……我们已经陷入了绝境,现在国中盗贼四起,军民愤愤不平,迟早,这些怒火会到王上的身上,只怕到了明日,物价再涨……接下来,便是王都之中,都要滋生无数的盗贼了。”
真腊国王瘫坐在王座上,面无表情。
他打了个寒颤。
这是更加可怕的结果,平民的怨愤,加上官军的动摇,这都是致命的。
他不会不懂这个道理。
谁也无法保证,明日或者是后日,会不会有一群人杀入宫中来。
他抿着唇,闭上眼睛,缓了一会,才道:“那么,我们该怎么办?”
“王上!”髯多娄正色道:“明人有一句话,叫解铃还须系铃人,眼下当务之急,是立即请四洋商行的人,王上亲自与他们相商,现在……也只有他们才有办法了,否则……”
相商……
真腊国王,目中带着不甘,冷笑道:“真是岂有此理,他们不过是一群明人商贾,哪里有资格……和本王相商。”
髯多娄等人都苦着一张脸,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
真腊国王痛骂了一通,却突然又像泄了气的皮球,最后道:“请他们来吧,请他们来!”
他眼中是因为愤怒而布满了血丝,面上发出了冷笑,而后站起了身。
狠狠一拳,砸在了王座的扶柄上。
啊呀……
他吃痛。
整个人蜷起来,疼的冷汗淋淋。
……
一封书信,送到了刘文善的手里。
刘文善在教授刘瑾下棋。
不过刘瑾的棋艺实在不是一般的糟糕,让刘文善下的索然无味。
听说有从真腊来的紧急书信,刘文善就像突然找到了出路般,脸上一下子有了异彩,顺坡下驴,推了棋子,接过了书信,打开低头看起来,接着沉吟不语。
“爹,怎么了?”刘瑾定定的看着刘文善问道。
刘文善好整以暇道:“真腊国王亲书了一封书信,想让四洋商行去真腊谈一谈。”
“谈。”刘瑾龇牙道:“那就派周掌柜去就好了。”
“不可以。”刘文善目光深沉,摇头道:“这是第一个邀上门的,各国现在都焦头烂额,想来……都在努力的坚持,可是,刘瑾啊,你有没有想过,真腊国第一个想谈,这说明什么?”
“这……”刘瑾皱着眉头思考起来。
刘文善却是立即道:“这说明,我们可以在真腊树立起一个典范,让观望的各国明白接下来该怎么做,更让他们知道,只有效法真腊,他们才可以转危为安。否则……国破家亡,只在朝夕。”
刘文善轻描淡写的说出这番话,眼中泛出信心满满之色。
这却令刘瑾有点懵。
说实话,自己这个爹,他有点看不透啊。
有时是菩萨心肠,转眼就是霹雳手段。
跟着干爷学的人,果然……都惹不起。
刘瑾心悦诚服的道:“那么爹和我一道去?”
“去,为何不去呢。”刘文善心情不错,微笑道:“听说真腊国风景宜人,有大小寺庙无数,当做景观游览一番,倒是不错。”
“可是……”刘瑾却是想到了其他的事情,拧起了眉头,显得很不安:“可是,爹,你难道就不担心他们对您不利吗?这可是单刀赴会啊,倘若有失,那……”
刘文善面上古井无波,从前的他,只是一个普通人。
可当恩师推开了一扇门,让自己见识到了一个新的世界,接着让他慢慢的磨砺,见识越发的增长,他已开始越发的自信了。
人的高度,决定了他的眼界,而眼界,也决定了思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