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朝败家子-第4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健便捋须,凝视着方继藩,微笑问道:“不知读的什么书?”
方继藩想了想,便笑呵呵的回答刘健。
“四书五经,还有资治通鉴。”
刘健:“……”
似乎也挑不出毛病,这个回答很妥帖。
挑不出问题,刘健只好不在跟方继藩计较,而是继续奏陈。
“陛下此前定下的章程,老臣下发给各部以及各地的布政使司,反馈来的意思,却是参差不齐……有的认为如此甚好的,也有人颇有疑虑……”
弘治皇帝若有所思,目光不由在众人身上游走,最后才皱着眉说道:“朕前些日子,也见了他们上来的奏疏,确实是颇有争议,欧阳卿家……”
弘治皇帝说着,不禁看向欧阳志。
欧阳志沉默片刻:“臣在。”
弘治皇帝凝视着他,眼眸里透着期待。
“欧阳卿家怎么看呢?”
欧阳志陷入了思索。
这是弘治皇帝最欣赏他的地方。
许多人都爱表现,皇帝问起来,生怕皇帝不知自己博学一般,有啥问题,都抢着答,唯独欧阳志,却是老神在在,不疾不徐。
欧阳志沉吟道。
“陛下,各地的情况不同,因而不可一蹴而就,此次新税推及天下,势必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朝廷已有了大方向,现在,就是根据不同区域进行调整的事了,臣以为,应广泛派遣钦差,于各地钦查,前些日子,臣在保定时,听说陛下设了统计司,何不让统计司派出人员,以钦差的身份,先了解到地方的民情和各方面的数据,陛下再做决断。这等事,万万急不来,一旦出了乱子,百姓们就要吃苦头的。行新政,需大胆,更需勇于任事。这是因为,若是不够意志不够坚决,则定会动摇,动摇的多了,事也就办不成了。”
欧阳志顿了顿,接着又继续说道:“可是推广新政,却需瞻前顾后,要再三观望,慢慢的推敲,更需如履薄冰,万不可想当然,更不可一概而论之。”
弘治皇帝眼前一亮。
是了,统计司。
差一点儿,弘治皇帝却是忘了统计司。
弘治皇帝笑意满满的朝欧阳志点了点。
“卿家所言,甚合朕心。朕还以为,你在保定推广新政,已是卓有成效,还当你定是巴不得将这新税制立即推行天下才好,原来,你竟如此稳妥。”
弘治皇帝看了刘健一眼,征询刘健的意见:“刘卿家认为可行吗?”
刘健也是赞同欧阳志的方法,不禁开口说道。
“如此甚好,此某国之言。”顿了一会,他便补充道。
“老臣以为,可以照着这个方子,朝廷这边,再想一想,章程呢,再修一修,百官们再议一议;另一边统计司委派人员,分赴各地,再做一次详实的调查,各省布政使司,还有各府、各县,也让他们集思广益,多陈一下地方民情,这是百年大计,急不来的。”
弘治皇帝心里松了口气:“朕还是急了,总以为,这有好处,便巴不得推及天下……现在看来,还是有些冒进。”
他侧目看了方继藩一眼,见方继藩一脸疲倦的样子,咳嗽一声。
方继藩立即打起精神,朗声道:“吾皇圣明,吾皇万岁。”
弘治皇帝凝视着方继藩:“……”
摇摇头,露出苦笑。
正说着,萧敬匆匆的入殿:“陛下,陛下……”
弘治皇帝皱眉,目光扫向萧敬。
萧敬拜倒:“陛下,天津卫传来快报,说是有船队回来,这回来的船队,乃四洋商行,他们从佛朗机,回来了。”
弘治皇帝大吃一惊:“回来了?”
萧敬激动地说道:“何止是回来,此番抵港,已是震动了天津卫,他们带回来了无数的金银,数不胜数,据说,金银都堆砌成了山,一座又一座,连绵不绝,望之令人生畏啊。”
第1349章 皇天保佑
弘治皇帝以为自己听错了,在脑海里不停的回味着萧敬的话。
似乎没有听错,他沉默了很久。
而后,一脸狐疑之色,看向萧敬:“你说什么?”
“奴婢……奴婢……”萧敬一脸艰难之色。
没错,当他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他也是震惊的。
卧槽……那个干娘没白认啊,再迟一点认,自己就算想要抱着人家的大腿,也抱不住了。
他期期艾艾的道:“陛下,刘文善、刘瑾等人,他们从佛朗机回来了,带来了如山一般的金银,数都数不清楚。”
“佛朗机……他们区区几艘舰船,这四洋商行,他们能抢了佛朗机人?”
弘治皇帝不可置信,一脸震惊的问道。
除了抢,就没有其他的解释了。
这佛朗机人看来,并不羸弱,若是大明水师,兴师动众而去,或许……还有这样的可能。
可是据弘治皇帝所知,刘文善人等,不过带了一些商船去,怎么可能搬回数不清的金子回来?
方继藩听着,顿时龙精虎猛起来。
他精神一抖,面露喜色。
自己至亲至爱的弟子和孙子回来了。
还以为他们死在了外面呢。
这般一想,方继藩忍不住想要热泪盈眶。
皇天保佑啊。
可一听到抢字,方继藩不禁激动地说道:“陛下,不是抢,不是抢,刘文善深受儿臣的道德熏陶,岂会做这样的事。”
弘治皇帝还没有缓过神来。
他痴痴的看着方继藩,这个消息太震撼了,事先没有任何征兆。
弘治皇帝便一脸困惑的看着方继藩,不解地问道:“继藩到底是怎么回事?”
方继藩解释道:“陛下难道忘了,儿臣让他们前去佛朗机,卖花……”
卖……花……
这个行得通?
哪怕方继藩是神仙,大家也觉得方继藩卖花是不靠谱的。
这已经完全颠覆人的认知了。
好吧,即便那花能卖,且能价格不菲。
可是……
又怎么可能,如萧敬所言,这金山银山都搬了回来。
弘治皇帝一头雾水。
他凝视着方继藩。
这件事,显然是经府一首筹划的,不找你方继藩找谁。
刘健等人,都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通通不解的看着方继藩。
方继藩已给大家带来了太多的惊喜。
可今日这惊喜……还是远远超出了他们的认知。
方继藩知道卖花说服力不够,因而他郑重的开口道:“陛下可曾记得,刘文善的国富论续篇之中,曾有过泡沫论的阐述。”
弘治皇帝搜肠刮肚,勉强记得了一些。
当然,当初看的时候,只是走马观花,并没有重视。
在弘治皇帝眼里,所谓的泡沫,不过是一个不值钱的东西,突然价格暴涨,可事实上,它本身不具有如此大的价值。
当然……这……
方继藩见弘治皇帝似乎没明白,便认真的解释起来。
“此次刘文善,便是去佛朗机实践这个想法,郁金香本是没有价值的,可起初的时候,因为稀少,且又因为其显得名贵,此后,到了佛朗机,只要联系某些投机的商人,便可让这些商人们四处造势,使其成为王公贵族们的装饰品。”
弘治皇帝点头,郁金香张皇后也极喜欢,哪怕是在现在的京师……现下也很盛行。
“可是……会有多少王公贵族,倾尽家财,就为了买这些花呢?”
方继藩微笑:“陛下,若只是单纯的将郁金香当做是点缀品,这郁金香,当然花不了多少银子。可陛下应当知道,郁金香的培育,需要大费周章,可它的种子,噢,也就是球茎,却极容易保存。而所有的郁金香,都控制在刘文善的手里,那么,只要这东西,获得了贵族们的青睐,而刘文善只要控制住郁金香的出货,会照成什么后果呢。”
说实话,跟皇帝和刘健这些半吊子经济学家们讲解这个,真的很费劲啊。
弘治皇帝若有所思,眼眸一亮:“价格会涨。”
见弘治皇帝有些领悟了,方继藩又继续说道。
“对,只要合理的控制住出货量,确保价格不断的上涨,那么……儿臣敢问陛下,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
弘治皇帝顺着方继藩的思路:“价格会上涨,就如一支可以持续上涨的股票,这世上,谁不想挣银子呢?自然,会有许多人囤积,希望能够借助着郁金香盈利。”
方继藩乐了:“正是如此啊,陛下,如此,这郁金香已从装饰品,变成了一种可以对抗通货膨胀,可以以此来牟利的产品了,它已脱离了原先是属性,人们购买它,不再将它用来消耗。”
弘治皇帝点头:“你继续说下去。”
“如此,难免就会引起风潮,那些囤积了郁金香球茎之人,自然巴不得全天下人都购买郁金香,如此,才可水涨船高,也就是说,借助着郁金香,其实……刘文善已将无数因此而获利的贵族、商人捆绑在了一起,他们尝到了甜头,不需去求助,他们便会自行的四处推广郁金香球茎的好处,他们会反反复复的向人宣称,郁金香是如何的珍贵,如此一来,这样的概念,在他们的推波助澜之下,就会深入人心。”
“佛朗机的处境,与我大明相同,因为出海,导致通货膨胀盛行,绝大多数的百姓,积攒了一丁点儿的积蓄,可很快,便开始贬值,事实上,整个佛朗机,都纠结于一个问题,如何让自己的积蓄,保持应有的价值。”
“在大明,已经有了一个现成的方法,譬如证券市场,人们通过将会积蓄投入进股市和房产,以此来抵御这等货币的贬值,而股市的银子,再流入商贾手里,商贾们进行生产,于是,开始建设和扩建作坊,生产出无数的货物,借此牟利,最后,绝大多数人,都在这个过程之中,得到好处。”
“可是……眼下的佛朗机,虽是手工业已是大发展,可其却是诸侯林立,根本没有一个统一的市场,这也导致,他们的股市和作坊的发展,还不过是刚刚崭露头角。”
“郁金香球茎的出现,却解决了他们所有人最迫切的一个问题,那便是……保值。如此一来,越来越多人开始接受郁金香,上至王公,下至庶民,这郁金香,不但有了投资属性,甚至完全可以取代货币,因为在人们眼里,郁金香是可以随时转手的,因而,甚至在许多的交易中,人们甚至可以直接拿郁金香,兑换任何货物。”
弘治皇帝已经开始渐渐的明白了一点什么。
他倒吸了一口凉气,方继藩虽是说的轻松,可是……弘治皇帝便是再愚蠢,也非常清楚,这其中的过程,一定是惊心动魄,他举一反三。
“这是否意味着,郁金香球茎,就如西山钱庄的银票一般,银票本身是没有价值的,可因为钱庄的金银作为储备,可以保证随时将银票兑换足额的金银,于是,越来越多人接受。”
“不错,到了这一步,郁金香球茎,其实就已和西山钱庄的银票一样了。只是银票的背后,不只是西山钱庄,还有宫中以及朝廷在作为其信用,因此,西山钱庄发放银票,极为谨慎,非要确保拿着银票的人,可以随时进行兑换,因此,钱庄之内,有充足的储备金银,随时可供人兑换。而郁金香却如水中浮萍,它唯一的价值,不过是稀缺性。可事实上,绝大多数的郁金香,并不稀缺,在大明,这些东西,多不胜数,甚至已经到了泛滥的程度,自然而然,刘文善见时机成熟,就可快速的放货,如此一来,便可从中,大赚一笔。”
“原来如此。”弘治皇帝感到很欣慰。
这个刘文善,真是人才啊,这等事,亏得他能想到。
这么说来,这些金银,就是靠炒高来牟利的。
一些毫无价值的花卉,结果却成了天下最值钱的东西,真是……
可是……
方继藩微笑:“当然,靠这个,刘文善足以大赚一笔,可是单凭这个,还不够。”
还有……
此时的弘治皇帝,就如一个小学生。
至于刘健人等,似乎还处在保育院的水平。
他们一个个瞠目结舌的看着方继藩。
方继藩环视了众人一眼,便又继续道:“一旦刘文善大量的放货,郁金香的价格势必要暴跌,可是……陛下有没有想过,这暴跌受损最大的是哪些人,是什么人,拥有最多的郁金香,又是什么人,最害怕郁金香暴跌之后,无数人血本无归,引发的可怕后果呢?”
弘治皇帝打了个寒颤。
他又开始渐渐明白了。
这一手。
可能更毒。
他心里想,倘若大明的百姓,都买了郁金香,无数人付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而宫中和朝廷也储备了一批,那么……自己和朝廷,也一定是最害怕郁金香价格暴跌的吧。
毕竟,宫中和国库处了问题,是要闹出大问题的,而百姓们的财富若是被洗劫,一无所有,势必会怒不可遏。
第1350章 四海之地 尽王土也
弘治皇帝觉得自己的脑子开始转过弯来了。
他凝视着方继藩:“那么,这佛朗机的王公们,一定要尽心竭力来将这郁金香的价格涨起来,如若不然,就是万劫不复了。”
刘健亦是注视着方继藩,也开始生出了兴趣。
方才所有人都听得如痴如醉,不过许多人虽有疑问,却是不便相问,刘健不同,他咳嗽一声,道:“难道这些王公,不会对刘文善不利吗?”
“不利是肯定有的,不过佛朗机一盘散沙,所以刘文善所选的地方,乃是北方省,那里商业气息浓厚,西班牙人虽然统治那里,却并不能做到完全的控制,这也是为何刘文善选择北方省的原因。何况,刘文善暗中用的是大量的人头交易,他们想要追查,也需要一些时间。更不必说,若是他们大张旗鼓的拿人,反而会引发巨大的恐慌,陛下、刘公,你们想想看,若是这有郁金香球茎的人,想要出货,却还要被人拿了,这等消息,是捂不住的,一旦传出去,郁金香球茎的价格,就更加是一泻千里,便连半分营救的可能都没有了。”
“许多王公势必会联合起来,疯狂的开始收购郁金香,他们定要将这郁金香的价格拉抬起来,可这一边,王公们拿出了自己所有的积蓄和国库的资金疯狂的收购,另一边却是刘文善人等疯狂的将这不值一钱的郁金香换成数不清的金币和银币,无数的金银,就如同是从天而降一般,落入刘文善等人的口袋里……直到各国的国库枯竭,甚至是信用破产,最终……他们非但没有将郁金香拉抬起来,反而是一泻千里,输了个精光。”
弘治皇帝认真的听着,此时,猛地眼睛一张,忍不住道:“刘文善真有苏秦、张仪之才啊。”
是啊,这不就是连纵的苏秦和张仪吗?
靠着一己之力居于幕后,料准了佛朗机各国的心思,暗中操作……
“这样说来,佛朗机各国……”
“他们已经被吸干了。”方继藩很肯定的给出答案,虽然没有接到准确的消息,可既然刘文善等人安全回来,而且还带来了这么多的金银,这就说明计划已经成功了。
方继藩笃定的道:“郁金香这等事,要嘛不卖,而一旦卖了,便是不死不休,不压干榨尽,是断然不会结束的,哪怕是刘文善想要结束,佛朗机人也绝不会甘心结束,只有当他们最后一个铜板耗尽才会结束。这便是人心,人的贪婪放大了无数倍,当他们借助于郁金香资产不断的翻倍增值时,便已经无法再忍受自己的资产缩水了,这就如一场豪赌,不到最后,绝不会罢手。”
弘治皇帝眼中闪过惊异,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竟觉得森森然的,就这么一个不起眼的花儿,居然直接导致无数人的家破人亡,数不清人的积蓄,一夜之间,化为乌有。
这郁金香,甚至比一支军队还要可怕啊。
所取得的成果,更是可怕。
方继藩又道:“陛下,其实……儿臣……”
“你继续说下去。”这又是一个新的大门,弘治皇帝对此极有兴趣。
“儿臣这样做,原因有三,其一,是为了报当初西班牙人袭略我大明以及新津之仇,此乃国仇,区区西班牙,竟敢侵门踏户,冒犯大明天威,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其二,是陛下敕命儿臣开府建牙,经府需有所成效,不得已而为之。”
“而这其三,却是因为儿臣的身体流淌着道德的血液啊。”
“……”
奉天殿里,许多人本是心里森森然。
听到方继藩这一句道德的血液,顿时懵了。
刘健、谢迁、李东阳等人心里俱都想,姓方的,还真是狗一样的东西啊。
方继藩却是振振有词的道:“我大明以仁孝治天下,天子与诸臣,也多以史为鉴。而如今,新政已经开启,资产的价格,高低起伏,未来,又何尝没有此等泡沫化的风险呢?郁金香本是最不值钱之物,却可人为将其炒高,其危害,甚至可以使无数人家破人亡,泡沫从经济学而言,其实有它的好处,可以使大量的资金,调配至这个领域,加快生产,使一个又一个的新兴产业,疯狂的壮大。”
“可一旦,这泡沫出现在郁金香这等无用之物上,那么其危害,也是显见了。因此儿臣如此做,便是要立下一个榜样,让天下人都知道,在佛朗机发生了什么,等刘文善回了京师,儿臣还要命他将这郁金香著写出一部书,详细的记述郁金香的成因、发展、结果,如此,方可使后人铭记,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镜,以前人为戒。对于佛朗机人而言,对他们又何尝没有好处呢?他们今日不吃这个亏,以后还要吃,不给他们一点教训,他们的跟头会摔得更惨,儿臣命刘文善、刘瑾,以及佛朗机人王细作人等,万里迢迢前去佛朗机,正是抱着这悲天悯人的情怀,要使天下四海之人,晓其厉害,如此而已。”
弘治皇帝:“……”
刘健咳嗽,略显尴尬。
谢迁脾气就不一样,好在这次他忍住了。
李东阳微笑,嗯,他习惯了。
张升、马文升人等,脑子还跟在方继藩话里藏着的道德迷宫里转着弯弯。
只有欧阳志,一如既往的露出一脸佩服之色。
弘治皇帝深吸一口气,才道:“继藩说的没错,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此当引以为戒,刘卿家该当修书。此次,继藩……干的不错,而刘卿家人等,万里迢迢,不辞辛苦,此去佛朗机,又何尝不是九死一生,可谓是劳苦功高,此不世大功。”
定了调子,弘治皇帝心里顿时舒畅了起来,却不知,他们带回来了多少金银。
方继藩面带微笑:“想来,市舶司过几日,就会有奏报来。”
没几天也算不清楚。
当然,到底带回来了多少,也只有天知道了。
可是……
果然在这时,有宦官匆匆的入殿:“殿下,殿下……证券交易所,疯了,四洋商行股价暴增,价格在一个多时辰之前,四洋商行就涨了三倍价值。”
弘治皇帝嘴张开,有鸡蛋大。
啥?
这奏报,才刚刚送到朕的手里呢,一个多时辰之前,消息还没传出去,四洋商行就涨了。
这些商贾的反应,竟如此迅速?
四洋商行的股值,一直是不温不火的,许多商人,持有的并不多,多是市场上某些人零星的持有。
这股票的大头,多是在宫中和西山。
当然,也有一些大鳄,如王不仕持有了不少。
弘治皇帝倒有几次想减持了四洋商行,毕竟这四洋商行,足足两年没有过动静,完全是出于对方继藩的信任,才将这四洋商行放在手里,而现在……
转眼之间,翻了三倍。
而且……现在消息应当已经在京师里传开了吧。
接下来……
弘治皇帝的心绪流转间,已经红光满面,就恨不得在自己脸上写着朕手里有许多四洋商行了。
他不禁道:“刘卿家人等,此旷世之功也,来人,速传刘卿家人等觐见。”
萧敬哪里敢怠慢。
方才陛下还说是劳苦功高,现在就已是旷世之功。
这还了得,这刘文善……还有刘瑾……
一想到刘瑾,萧敬心里就忍不住酸酸的了。
当初的刘瑾,算个什么东西,自己正眼都不会去瞧的。
可现在看看人家……
萧敬自是把泛酸的心思收好,面带微笑道:“奴婢这便亲自去请人。”
说着,一溜烟的去了。
弘治皇帝的心情自是带着几分激动,努力的定了定神,深吸一口气,才又道:“带回来了这么多金银,是四洋商行的,这些金银,经府有什么看法?”
方继藩道:“陛下,有了这些金银,自是存入西山钱庄,作为储备,此后,只怕这市面上的银票要更多了,倘若统统流通于市场,只怕会引发市面上剧烈的通货膨胀,儿臣的意思是,一方面,借着这笔本金加大一些投资,另一方面,还需将这些银票,流通至各国去,如此,方可减轻关内的压力。儿臣希望借助于四洋商行,于西洋诸国,甚至其他地方,也开通西山钱庄,使其通行银票。”
通行银票……
弘治皇帝一下子就明白方继藩的心思了。
现在银票已在大明流通。
银票是靠金银的储备来背书的,现在有了足够多的金银,哪怕是将西山钱庄开设在各国,可只要储备金银足够多,慢慢的让各国接受,也并无不可,毕竟,只要西山钱庄可以做到随时取兑,且随时交换足额的金银,就足以让银票,畅行四海。
最重要的是,四洋商行现在已经有了足够的实力。
它的股价,势必要疯狂的攀高,现在……该是它施展拳脚的时候了。
弘治皇帝凝视着方继藩,饶有兴趣的道:“你继续说下去。”
第1351章 不世之功
方继藩迎视弘治皇帝的目光,便徐徐道来。
“陛下,四洋商行在刘瑾的带领之下,虽是这两年不温不火,可实际上,刘瑾此人,早已在诸国有了布局。”
“不说贸易据点,单说这两年来,打探到的诸国讯息,就是数不胜数。”说着,他顿了顿,歇了一口气才继续说道。
“儿臣倒并非是夸奖刘瑾,这刘瑾和儿臣无亲无故……”
“且慢着……”弘治皇帝看着方继藩,目光透着质疑:“刘瑾不是拜你做了大父?”
“陛下就是陛下啊,果然是明察秋毫。可是陛下,儿臣建西山书院,徒子徒孙何其多也,一个认来的干孙子,不算什么。就比如萧公公,他还自称是儿臣的侄子呢,可儿臣,可有半分袒护他的意思?”
方继藩看了一旁的萧敬一眼,吞了一口唾沫,才又开口说道。
“儿臣做事,公私分明,心里只有陛下和朝廷,除此之外,再无私情,儿臣之心,天地鉴证,日月可鉴。”
弘治皇帝颔首。
有那么几分道理。
方继藩继续道:“这四洋商行的许多讯息之中,都表明了一件事,那便是各国都没有建立起一个稳健的货币体系,落后一些的,甚至还处在以物换物的阶段。好一些的,虽也铸钱,可各国要嘛相互之间攻伐频繁,新的货币,随时取代旧有的货币,再加上私钱的铸造,其金币、银币的含量,都没有统一的标准,以至人们买卖,往往这货币的交易,最是繁琐。”
“儿臣以为,西山的银票,在大明已经推广,却现在信用良好,一方面,是钱庄受到了宫中和朝廷的监督,又有专门的细则规定,更有足够的储备金银,可保证永不受挤兑风潮所害。那么,何不在各国,也经营钱庄,将这钱庄的银票,推及天下四海呢?”
“一方面,有了统一的货币标准,使四洋商行未来和各国的贸易,可以更加称心如意。且若是各国接受了银票,那我大明,便可使用银票,进口各国的特产,以丰富我大明上下的短缺。再其次,大明统领诸国,从前只是单以朝贡而辖制诸国,儿臣认为,这很不稳固,有了钱庄,通行了银票,再通过银票,可大量购置各国资产,使其永不相叛。”
“再有,就是大量的金银输入我大明,缓解大明的通膨,将这些通货膨胀,引入各国,减小压力。同时,也可借机壮大西山钱庄和四洋商行,有此三大利,陛下以为如何。”
弘治皇帝现在心情好的很,面容里不由泛起了笑意。
方继藩说的,他听懂了一大半。
虽然有些地方不太懂,可天下各国,都用大明的钱票,没什么不可。
弘治皇帝想着,心里真是美滋滋的,天下各国都用大明的钱票,这可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事,可想念,他似乎又想到了什么,不禁睁大眼睛凝视着方继藩问道。
“可以实现吗,倘若各国不肯顺从呢?”
方继藩朝弘治皇帝微笑。
“陛下,钱票的推广,在于利害关系,对各国的王公贵族和商贾甚至是寻常百姓而言,只要这东西稳定,且能一直保证其价值,他们自会做出自己的选择。这绝不是一国国君,想要禁止,就可以禁止的。当其国内没有比银票更稳定的货币时,人们自然更愿意接受银票的交易,这也非是一国国君,单凭一纸诏令,就可以解决的。”
弘治皇帝听罢,颔首点头,微眯着眼眸,若有所思起来。
“你上一道章程来,这件事,经府来办。”
这经府的作用,一下子就出来了。
大明已经出现了许多巨无霸的商行,无论是钱庄,还是四洋商行,又或者是幸福集团,又或者是钢铁、纺织、蒸汽机车之类的巨头,若是在这其上,没有一个机构居中协调,是不成的。
偏偏朝中对这个,懂得不多。
方继藩道:“儿臣遵旨。”
弘治皇帝感慨:“朕终于盼来这一日了,过不了几日,便是太皇太后的大寿,这是双喜临门哪,哈哈……”
有了银子,弘治皇帝整个人都精神抖索,面容焕发。
倒是刘健等人,一个个无言,早知如此,国库也应当适当的购入一些股票资产才是,哪怕是国库不成,自己当初也该买一些啊。
弘治皇帝差人又去问,就在这说话的功夫,小半时辰不到,便又有宦官来报:“陛下,涨了,又涨了,已增长了四倍,涨了四倍了。”
弘治皇帝反而淡定下来,压压手:“这不算什么,不必激动。”
刘健等人,则是幽怨的看着弘治皇帝。
……
刘文善、刘瑾二人,受了诏命,星夜至京师,此时才天刚拂晓,却已有宫中的车马,迎其入宫。
刘文善和刘瑾坐在车中,他们的车,抵达了午门,午门外头,是预备入朝廷议的百官。
可是车马并没有停下,百官们不得不纷纷让出道路,而后一个个的看着这马车直接经过午门,进入宫中。
呼……
百官们一个个看着那远去的车马,眼睛都要流出泪来。
宫中坐车的待遇,这可是内阁大学士们,一年到头也享受不到的待遇啊。
虽是难免有人羡慕嫉妒恨。
可是,有不少翰林,却是眉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