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特战狙击手-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常的严格,大批轰炸机前往的空域除了要有战斗机护航以外,还要有进行空中侦察的战斗机进行掩护。
一架九七式战斗机在单奕轩等人的头顶上掠过,战斗机的驾驶员并没有用发现单奕轩等人。飞机上的飞行员通过电台向赣州军用机场汇报道:“1号侦察机汇报,轰炸目标空域干净,地域开阔,并没有发现有活动物体!轰炸机可以按照预定时间进入固镇上方!”
“总部收到,所有轰炸机已经按照预定计划前往固镇上空,一号仍需在该空域待命侦查,最好找到单奕轩的部队,也好让我们的轰炸机进行有目的性的轰炸!注意阳城方向,如果阳城机场有动静,你部立刻前往阻挡,一定要首先确保轰炸机的安全!赣州军用机场所有战斗机将做好一级战备状态,随时支援你们!”
已经在空战中吃过一次亏的日本人不是傻子,阳城一个小小的机场虽然只有二十几架飞机,但是单奕轩那变态的飞行技术也不是吹出来的,没有几个人敢单机袭击华北方面军司令部,没有几个人敢扣押空军的飞机,单奕轩是第一个,也将是最后一个!驻赣州日军军用机场的指挥室里,五名空军上将,两名空军中将和十几名上校级别的军官都在紧张的期待着,他们在期待着轰炸机传回来的消息!消灭单奕轩,已经成了空军的重中之重。
如果不是日本天皇裕仁的命令,空军也已经准备用轰炸机对阳城机场甚至整个阳城来一场轰轰烈烈的地毯式轰炸。这次天皇命令不惜一切代价,消灭这支小队的所有有生力量外,还要亲眼看见他们的尸体,包括那个女人!这一命令让几个月前就吃了哑巴亏的空军司令欣喜万分,对单奕轩痛恨有加的他恨不得率领所属全部空军部队投入战场,把单奕轩炸成肉块他都不解恨!
97式战斗机不断的在灵狐突击队的上空进行低空盘旋,他们的衣服很难被空军发现他们是**。仅仅是这样,灵狐突击队的队员也感到非常的庆幸,至少悲剧还没完全降临。如果轰炸机对该空域低空飞行,那就不是开玩笑了。
但凡脖子上驾着的是人脑袋,就能想象的到数百发甚至远超这个数字的炸弹从空中抛下去对地面上造成的损失和伤害。更何况日军接到的是地毯式轰炸,也就是说战斗机徘徊的空域就是轰炸机所要进行空投的地方。
“轩哥,我们不能总这样伪装下去啊?”肖峰低着头大声问道。虽然声音是大了点,但是飞机的轰鸣声远远覆盖了他的声音,声音飘到单奕轩那里,已经变的很轻很轻。
单奕轩皱着眉头,这样下去的确不是办法,但是站起来目标暴漏不说,战斗机上的7。7m口径的机炮可不是闹着玩的,就算是灵狐突击队的队员经过严格的训练,但他们仍然是人,不是神,更不是超人。他们的速度怎么可能和飞机相提并论?
“我们集体的目标太大,你们两个人一组,撤离到安全空域后另外一组继续撤退,速度快点,希望在鬼子的轰炸机赶到之前你们撤离到安全区域!肖峰,把你的枪换成m3冲锋枪,带机要员先撤!”
第103章轰战机的由来(1)
肖峰迟疑了下,但还是将身上的狙击步枪递给身边的一名兄弟,另一名兄弟把自己的m3冲锋枪递给肖峰,并把自己的弹夹也递给了他。肖峰看向眼角中带着一抹泪水的机要员,对单奕轩说道:“轩哥,注意安全!”
单奕轩点点头,说道:“保护好她的安全!”
“明白!”肖峰会意后对傅龙娇说道:“我们走吧!”
傅龙娇扭头看向肖峰,点点头跟着肖峰向后匐匍前进。两人不快不慢的速度并没有引起空中战斗机的注意,甚至在战斗机迂回的时候,两人还曾想站起来奔跑。
十几分钟后,当所有人已经撤的差不多的时候,轰炸机引擎的呼啸声传入单奕轩的耳朵,此时,单奕轩想起了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历史记载,日本在二战期间,对中国实行过上百次战略轰炸,且每一次轰炸日本都迷信于快速轰炸,甚至有的轰战机编队都没有战斗机为其护航。
“通信兵,给我接阳城机场!”单奕轩不顾天上的97战斗机已经发现自己,灵狐突击队的几名还没有脱离危险区的兄弟纷纷举起手中的枪射击,无奈m3近战的缺陷,让他们感到无力反抗。
单奕轩和剩下的十几名兄弟一边跑,一边说,他们跑的方向和傅龙娇所在的地方完全相反,这就是他的用意,如果自己的生命,能换来中央一次有价值有意义的情报,能挽回重大的损失,他愿意付出自己的生命。
通信兵脸上急的冷汗直冒,战斗机上的机枪一点也不给他们喘气的机会,子弹几乎跟在灵狐突击队队员的脚跟后面跑,稍有不慎就会被飞机上的子弹击中,虽然是这样,但也没有一个人选择妥协!
“报告,轩哥,威廉要跟您通话!”通信兵背着无线电跑到单奕轩的身边大声喊道。身后机枪轰鸣的声音加上飞机的呼啸声,形成了一副很有节奏感的催命曲。
单奕轩接过话筒,步伐和通讯兵渐渐形成一致。“轩哥?轩哥?你怎么了?我怎么好像听到了三菱ki48轰炸机的声音?轩哥?你能听到吗?”话筒中传来威廉担心的声音。
“我还好,你听着,威廉,我们在固镇方向,在我们的上空有大约十五架左右的飞机,其中多半是轰炸机,日本很讲究快速轰炸。现在我们已经被敌军的飞机追着跑了,你告诉我,你的飞虎队能不能起飞?”单奕轩焦急的说道。
“能!”威廉对着话筒说罢,骂了句:“****!”随后对塔台的几名还在学理论的飞行员说:“轩哥他们目前的处境非常的危险!战士们,需要你们的时候到来了,记住,这是真正的战争,你们的第一场空战!也记住,你们的教练是世界上最棒的飞行精英,威廉!你们是我的学生,不要给我摸黑了这块金碧辉煌的荣耀!机场准备!”
“是!”十几名飞行员来不及多想,迅速跑出塔台!
三菱ki48,轻型轰炸机;轰炸机具有突击力强、航程远、载弹量大等特点,是航空兵实施空中突击的主要机种。机上武器系统包括机载武器如各种炸弹、航弹、空地导弹、巡航导弹、鱼雷、航空机关炮等。
机上的火控系统可以保证轰炸机具有全天候轰炸能力和很高的命中精度。轰炸机的电子设备包括自动驾驶仪、地形跟踪雷达、领航设备、电子干扰系统和全向警戒雷达等,用以保障其远程飞行和低空突防。现代轰炸机还装有受油设备,可进行空中加油。轰炸机按起飞重量、载弹量和航程的不同大致分为轻、中、重型三类。轻轰炸机载弹不大于5吨航程在3000千米以下,总重不超过二十多吨,目前已被战斗轰炸机和攻击机全面替代。
重型轰炸机可载弹10~30吨,航程5000至10000多千米,总重超过100吨,也称战略轰炸机。而中型轰炸机则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目前在役型号不多,由于现代攻击机已达到相当高的战斗性能,完全有取代中型轰炸机的可能。
飞机作为军用是从侦察开始的,空中侦察的作用是无可置疑的,在侦察飞行中顺便甩几颗手榴弹或迫击炮弹就成了“轰炸机”的开端。在飞机用于军事后不久,人们就开始用飞机轰炸地面目标的试验。
1911年10月,意大利和土耳其为争夺北非利比亚的殖民利益而爆发战争。11月1日,意大利的加b25轰炸机福蒂中尉驾一架“朗派乐”─道比”单翼机向土耳其军队投掷了4枚重约2公斤的榴弹,虽然战果甚微,但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空中轰炸。这期轰炸任务都是由经过改装的侦察机来进行的。
炸弹或炮弹垂直悬挂在驾驶舱两侧,待接近目标时,飞行员用手将炸弹取下向目标投去,其命中精度可想而知。1913年2月25日,俄国人伊格尔·西科尔斯基设计了世界上第一架专用轰炸机首飞成功。这架命名为“伊里亚·穆罗梅茨”的轰炸机装有8挺机枪,最多可载弹800公斤,机身内有炸弹舱,并首次采用电动投弹器、轰炸瞄准具、驾驶和领航仪表。
1914年12月,俄国用“伊里亚·穆罗梅茨”组建了世界第一支重型轰机部队。于1915年2月15日首次空袭波兰境内德军目标。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轰炸机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使用。当时轰炸机的时速不到200公里,载弹量1吨左右,多为双翼机。
b1b轰炸机第二次世界大战,轰炸机又有新发展,装有4台发动机的重型轰炸机是轰炸机发展到新水平的标志,载弹量可达8─9吨,航程为2600─7000公里,其中尤以美国的b─29最为超群显赫,它不仅是投向广岛、长崎两颗原子弹的载机,投下大批燃烧弹,造成着名的东京大火,十几万日本平民伤亡也是b29的“赫赫战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使用“齐伯林”式飞艇分别对比利时、波兰华沙、法国巴黎和英国实施了轰炸,由此拉开了战略轰炸的序幕。轰炸机从此逐步走上了空中战场舞台。尽管现在谁都认为飞机比飞艇更适宜于进行轰炸,但在当时,关于使用飞艇还是使用飞机进行轰炸这个问题,各国认识是不一致的。由于各国认识上的不一致,因此,在研制轰炸机方面,有的早,有的晚,有的进展快,有的进展慢。
俄国人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就已经认识到了飞机终将取代飞艇。因此,俄国在研制轰炸机方面,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俄国人率先开始研制轰炸机,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中期(1915年)已出现了专门研制的轰炸机,它就是前苏联的一种重型四发轰炸机,称西科尔斯基“伊利亚·穆罗梅茨”2型,由波罗的海铁路工厂研制。该机起飞重量4590千克,可载炸弹520千克,乘员7名,每台发动机功率110千瓦(150马力)。另一种是意大利的“卡普罗尼ca32”型三发轰炸机,由卡普罗尼航空工程公司研制,起飞重量3300千克,可载炸弹850千克,乘员4名,每台发动机功率73。5千瓦(100马力)。但真正开始用飞机专门轰炸特定目标的是德国人,1917年德国对伦敦和英格兰南部的持续轰炸,特别是夜间轰炸,开创了一个残酷杀伤平民百姓的先例,并引起英国后来的报复。从此也就有了“战略轰炸机”的称谓。
二战前夕,远程轰炸机受到重视的程度在各国是不同的。英国一贯重视轰炸机的研制,因此先后有“c”(halifax)、“兰开斯特”(lancaster,)等优秀机型参战。美国在二战开始时军用飞机性能落后,由于有强大的工业和技术基础,后期才大量出现一流的作战飞机。
美国远程轰炸机最有名的是b-17、b-24和b-29(b29轰炸机是曾轰炸日本广岛、长崎的美军轰炸机)。原苏联对远程轰炸机的作用则有不同看法,加上工业基础的关系,优先发展战斗机是适合国情的。
1932~1937年生产的tb-3型共装备818架。1949年的别-8四发轰炸机,起飞重量32吨,载弹2吨,航程4700千米,则只生产了79架。德国一贯只重视战术轰炸机,特别“迷信”俯冲轰炸机,在批生产的轰炸机系列中根本没有远程轰炸机的位置,也不支持研制。所以当征服大部分欧洲后,需要从空中攻击英国和空袭原苏联时,特别是需要轰炸已搬迁到乌拉尔山区的原苏联军工厂时才发现没有可用的武器,而这时已经晚了。日本也有类似情况,但不是不想研制而是受技术力量和财力所限。1943年开始发展的g8n1型“连山”四发重轰炸机,大小、性能和布局都与b-17相似,航程为3950千米,载弹2~3吨,到投降时只试制了4架,并且尚未全部试飞。
1912年11月,位于俄国圣波得堡的波罗的海车辆工厂制造成功了一架巨型飞机。巨型设计者是伊戈尔·伊万诺维奇·西科尔斯基。该机重4545公斤,翼展28米,装有4台74千瓦四汽缸水冷却“百眼巨人”式发动机。人们给它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伟大号”。
1913年5月13日,西科尔斯基亲自驾驶这架飞机进行试飞,并获得了圆满成功。该机后被官方正式命名为“俄罗斯勇士号”。
西科尔斯基并未就此满足。他的目标是要使这架飞机变成一种真正的进攻性武器,并为此对“俄罗斯勇士号”进行了不断的改进。
1913年底,西科尔斯基终于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架重型轰炸机。俄国人给它取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名字――“伊里亚·穆罗梅茨”。这是俄罗斯勇士歌中的主人公、俄罗斯大地卫士的名字。“伊里亚·穆罗梅茨”是一种双翼机,每台发动机的功率162千瓦,飞机长15。5~22米,翼展为24。9~35。5米,飞行重量6。1~7。5吨,飞行速度每小时137公里,最大升限达4000米,最大航程为540公里,机组成员4~8人。飞机上安装的机枪最多的达到8挺,并曾做过在飞机上安装76毫米机关炮的试验。机身内可挂航空炸弹,并且首次采用了电动投弹器。飞机载弹量400公斤,超载时可达700~800公斤。
飞机上装有驾驶和领航仪表以及轰炸瞄准具。史学界公认,“伊里亚·穆罗梅茨”堪称当时大型飞机之最。因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无论是敌国还是盟国都不曾制造出可与之媲美的重型轰炸机。
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和俄陆军部十分欣赏“伊里亚·穆罗梅茨”,遂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仅有的4架“伊里亚·穆罗梅茨”全部投入作战使用。1914年12月10日,俄最高当局决定组建“飞船大队”(即飞机大队),同时任命波罗的海车辆工厂厂长m。b。希德洛夫斯基为现役少将,主管“飞船大队”的各项工作。“飞船大队”也是世界上第一支重型轰炸机部队。
第104章轰战机的由来(2)
1915年2月15日,1架“伊里亚·穆罗梅茨”轰炸机首次轰炸了德国本上,投掷炸弹272公斤,从此拉开了重型轰炸机参战的序幕。由于“伊里亚·穆罗梅茨”自卫能力强,加之“飞船大队”成功地运用了空中编队防御战术,因此在整个战争期间,只有П。马克舍耶夫驾驶的一架“伊里亚·穆罗梅茨”被德歼击机击落。
从1914年到1918年,俄国共制造了73架“伊里亚·穆罗梅茨”,其中有一部分双发动机。还有一部分飞机安装了浮筒,成为水上重型轰炸机。从国内战争结束到1924年期间,苏联将部分“伊里亚·穆罗梅茨”改装成运输机,曾飞过莫斯科至哈尔科夫航线。“伊里亚·穆罗梅茨”号飞机的研制成功,对世界航空事业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
当时,很多飞机设计师都对是否能够制造出多发动机飞机表示怀疑,因此,“伊里亚·穆罗梅茨”的研制成功无疑是一个创举。1914年2月,西科尔斯基驾驶该机创造了一项记录一一载运15名乘客进行了成功的飞行。1916年6月,“伊里亚·穆罗梅茨”再创辉煌:从基辅起飞,中途仅着陆一次,以14小时38分安全飞到了1000公里外的彼得堡。
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飞机首先用于战场上空指引炮兵射击、侦察和轰炸。随后就出现用飞机来阻挠敌机执行上述任务的战斗行动,形成空中的对抗。开始时只是后座的射击员用手枪、步枪和机枪在空中相互射击。
5年德国研制出装有射击协调器的福克e。i。飞机。机枪固定在机身头部,穿越机头的螺旋桨旋转面射击而子弹不会击中旋转桨叶。这样,后座的射击员被取消,驾驶飞机和射击都由驾驶员来完成。
这种飞机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空战的方式,提高了飞机空战能力。从此确立了歼击机武器的典型布置形式。此后,歼击机在速度、高度和火力等方面不断改进。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歼击机的最大飞行速度达到200公里/时,升限高度达6000米,重量接近1吨,发动机功率169千瓦,飞机配备7。62毫米的机枪。当时着名的歼击机有德国的福克d和e、英国的s。e。5和法国的spad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歼击机的最大速度已达700公里/时,飞行高度达11公里,重量达6吨,所用活塞式航空发动机制功率接近1470千瓦。武器则由机枪发展到20毫米的机炮和空空火箭。
瞄准系统已有能作前置量计算的陀螺光学瞄准具。这一时期着名的歼击机有英国的“喷火”式,美国的p51、p47,f4u,f6f,日本的零式,ki43,苏联的雅克3、拉5和德国的bf109、fw190等。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德国开始使用me262喷气式歼击机,最大飞行速度达960公里/时。战后喷气式歼击机普遍代替了活塞式歼击机,飞行速度和高度迅速提高。在19501953年的抗美援朝中,出现了喷气式歼击机空战的场面。
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使用的米格15和美国的f86飞机都采用后掠后翼布局,飞行速度都接近音速(1100公里/时),飞行高度15000米,飞机重量约6吨,发动机推力29420牛。机载武器已发展到20毫米以上的机炮,瞄准系统中装有雷达测距器。带加力燃烧室外的涡轮喷气发动机便于改善飞机外形,歼击机的速度很快突破了音障。60年代以后,歼击机的最大速度已超过两倍音速,配备武器已从机炮、火箭发展为空空导弹。这一时期最着名的歼击机有美国的f104、f4,苏联的米格21和法国的“幻影”iii等。60年代中期,以苏联的米格25和美国的yf12为代表的歼击机的速度超过三倍音速,作战高度约23000米,重量超过30吨。
但是60年代后期越南战争、印巴战争和中东战争的实践表明,超音速歼击机制空战大多是在中、低空,接近音速的速度进行的。空战要求飞机具有良好的机动性,即转弯、加速、减速和爬升性能。装备的武器则是机炮和导弹并重。以后,新设计的歼击机不再追求很高的飞行速度和高度,而是着眼于改进飞机的中、低空机动能力,完善机载电子设备、武器和火力控制系统。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军用飞机首次出现在战场上,主要负责侦察、运输、校正火炮等辅助任务。在战时,敌对双方的飞行员相遇时,往往利用五花八门的各种武器互相攻击,例如手枪、石头等,试图击落飞机或者是击毙飞行员,这就是空战(bat)最早的起源。
1915年4月1日,罗兰·加洛斯驾驶装备了偏转片系统的莫拉纳?索尔尼爱l型飞机击落了一架德国侦察机,取得了战斗机空战的第一次胜利。随后,德国的福克e3式(外号信天翁)由于装备了性能更好的射击断续器装置,以其优异的飞行性能和更猛烈的火力,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性能最好,击落飞机数量最多的战斗机,被协约国方称为福克式的灾难。
这个阶段的战斗机还处在萌芽期,结构多以木材加上布料蒙皮构成,机翼从单翼到三翼都很常见,主要的武器多半改自陆军使用的轻机枪为大宗。英国曾经使用火箭对付盘据在英国城市上空的德国飞船。在对付地面目标上,早期的炸弹是由手榴弹或者是小型炮弹稍加改良而来,由机上的成员以手掷的方式瞄准释放,投掷准确度不高,破坏力也低。
在这个时期影响未来空战颇大的一项发明就是射击断续器。这个由荷兰所发明的装置,让机枪的子弹能够在转动的螺旋桨间隙中射出,飞行员完全不用担心子弹会与螺旋桨撞击的危险,而机枪的设置位置能够接近飞行员的瞄准线,从而提高准确度,但射速慢则是缺点。
到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战斗机的基本型态大致上已经有了雏型:以小型机为主,强调运动性,需要有向前射击的固定武装,当时国民党空军机型很老久,其中大批是一战时的飞机,二战只能当侦察机用,另外因为当时中国工业薄弱,飞机的维修无法自给,结果很多战机是无法升空作战的。
而少数抗战前从国外买的二线飞机到凇沪抗战时大多给拼光了。(我看过一些资料,当时截止1937年8月14日,中国空军正式与日机交战时,列编的9个大队零5个**中队,装备各型飞机296架,不及日军的九分之一。其中轰炸机148架,占50%;战斗机101架,占34%;侦察机41架,占14%。飞行员620名,能参战的人不足半数,且战斗机飞行员训练重点是对地攻击,更无空战经验。抗战初期,中国空军装备的主要战斗机是霍克3,其最大飞行速度387公里/小时,航程625公里,装备数量最多的轰炸机为道格拉斯02m,其最大飞行速度为238公里/小时,航程524公里,均不及日军当时装备的同类型作战飞机。综上所述,抗日战争初期,中国空军在兵力兵器上,处在敌强我弱、敌优我劣的状态。)至于战绩(抗战初我国本土空军),抗战中国空军表现英勇,以落后的装备击落了一定数量的日军战机,特别是最激烈的凇沪会战中,中国空击沉和重创了日本军舰多艘,击落和击伤日军飞机数十架,虽然自己也付出了重大代价,但却为当时的中国空军在世界上赢得了荣誉。
1917年9月1日,孙中山在广州就任军政府大元帅。为筹建空军,孙中山派遣林森和杨仙逸去美国招收和培训航空人才。黄光锐于1920年参加杨仙逸组织的飞行训练队,一边学习,一边准备回国投身革命。由于陈炯明叛变,孙中山一度被迫退出广州。延至1922年底,黄光锐才携带飞机器材回国,任大元帅府航空局飞机队队长。从此,他为实践孙中山的“航空救国”思想,献出了毕生的精力。
1923年,黄光锐协助航空局长杨仙逸研制出一架飞机。7月,在广州隆重举行这架飞机的试飞典礼,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莅临参加。孙中山命名这架飞机为“乐士文号”,乐士文是宋庆龄的英文名rosamond的译音。试飞时,宋庆龄女士以超人的勇气登上飞机。在数万人的欢呼声中,黄光锐驾驶飞机,运载宋庆龄女士在广州上空飞翔,无数市民仰首观看,这是中国航空史上一段动人的佳话。当年8月,黄光锐驾驶战鹰,轰炸和扫射盘踞在东江的陈炯明叛军,立下赫赫战功。孙中山有意在黄埔划一块地给他以作嘉奖,他坚辞不受。
1924年,黄光锐任广东航空学校飞行教官,后任校长。1927年任广东空军参谋长,后升任广东空军司令。在此期间,他为培训航空人才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他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抗日战争时期血战长空,夺得辉煌战果。抗战期间,我国空军共击落日寇战机63架,其中39架是他的26名学生击落的。
1936年,黄光锐率领广东空军归附南京政府,促使陈济棠下野。他任笕桥航校校长,肩负培训全国航空人才的重任。1938年,黄光锐升任航空委员会副主任。8月17日授空军少将,他先后创办空中射击训练班、空军军士学校、空中摄影器材保修所、无线电器材修造厂,从而在抗战时期保障了空勤、地勤的人才和器材的供给。
黄光锐在1937年创办了中央航空研究所,集中了一批航空科研专家,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开展航空军事科学研究,他们设计并制作了3个型号的教练机;研制了用竹木制作的飞机构件以及竹制副油箱。这些成果当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毛邦初(19041987),字信诚,浙江奉化岩头乡岩头村(今属班溪镇)人。1925年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学习期间参加第一次东征,平定滇、桂军阀叛乱。次年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1929年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航空班飞行组长。次年奉命在杭州笕桥筹建航空学校,1931年初航校成立,历任副校长、校长。1934年出国考察,率部分毕业学员赴意大利深造。
1936年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委员,次年任空军指挥部副总指挥。1937年11月,国民政府迁移重庆,任空军总司令部副总指挥。1940年5月25日授空军少将,次年任航空委员会副主任。1945年5月,选任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驻美国代表及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军事参谋团中国代表团成员。1946年任国民政府参谋本部空军总司令部副司令,曾代表国民政府常驻美国,后授空军中将。1949年去台湾,1951年受命赴美国购置飞机,遂携眷属定居墨西哥,继迁居美国。逝于洛杉矶。
第105章飞虎队闪电出击
就在十几名飞行员刚刚跑出塔台的时候,原本宁静的机场突然变的不在宁静。“呜呜呜。。。”空袭警报的声音在整个阳城机场上空响起。所有正在训练的雪狐**纵队全部集合,虽然没有接到单奕轩下达的命令,但是警报就是战备命令,所有队员将手中的枪换上实弹,全部做好随时出击的准备。
空袭警报声仍然继续着,二十五名飞虎队的队员已经开始登机。威廉握着塔台的话筒,用强有力的声音说道:“飞虎队的雄鹰们,经过近乎两个月的训练,你们已经成为了优秀的空军。在这个****不堪战争时代,你们没有时间在继续训练了,你们接下来将面对的是实战,是你们人生中的第一场天空中的战斗。说实话,我,威廉,都为你们感到骄傲!”
“你们的成绩我有目共睹,但你们记住,训练场上的佼佼者,不算英雄!战场上,当你们勇敢的用你们的本领去反击的时候,那才是佼佼者,真正的佼佼者。现在,你们的老大找到侵略者的打击,你们的每一分钟,都有可能是在浪费他的生命,我希望你们拿出你们在训练场上的勇气和智慧来应对这批正在追逐单奕轩的空中霸王。战士们,开动吧!早一分钟到达固镇,你们的老大就可能会多一分幸存的机会!”威廉声音洪亮的说着,声音几乎颤动了整个飞机场。
当广播中的声音转变成为行军进行曲,威廉的眼角中渗出一滴眼泪,他在担心单奕轩的安危。机场上,二十五架飞机同时启动引擎,重新编号的飞机由o1o25号机慢慢驶出机库,在所有飞机飞上天空的那一刻,所有人才感到空军的重要性!
“全体都有,向空中神鹰飞虎队敬礼!”一名雪狐的兄弟大声喊道。
“啪!”整齐的声音犹如阅兵式的士兵一样规矩,刹那间所有人举起手中的枪向空军敬以枪礼。
这是空军的第一次战斗,这是他们所有人来到阳城半年多来第一次听到轩哥有危险,雪狐突击队的很多兄弟都落下了眼泪,轩哥有危险,他们却帮不上什么忙。单奕轩一视同仁的作风让他们感到了家的温暖,虽然训练是刻苦的,但他们现在也只把训练当成了家常便饭!以往的训练非常的累,但是究竟训练后,他们发现了很多好处,心中还在感激单奕轩。
机场上的空袭警报虽然已经停下了,但是威廉的声音却传入了杨梓落和杨静的耳朵中。两人表情彷徨的在原地愣了许久,直到最后一架飞机起飞,杨梓落才反应过来,紧张的她甚至连刚刚洗净的衣服都没有抓住。她从来没有这么担心过一个人,从来没有为一个男人走过神,失过态。
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