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第一鬼才(梦与)-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对,喝酒,喝酒,呵呵……”到底是曹操,很快就收拾了心情,一扫刚才的颓废之样。

    袁绍再次喝了一杯酒,说道:“我听说你们早就已经回来了,如今却还没有见过圣上吧,放心,这次皇甫中郎将也回来了,谅那十常侍也压制不住,很快,咱们便会被升官了。”

    曹操与诸葛瑾互看了一眼,彼此都有些激动,两人回到洛阳已经有半个月了,一次也没有见到皇帝上朝,平定黄巾的功绩一直被十常侍压着,对于两个想着要升官的人来说,遥遥无期的等待,最是折磨人了。

    接着,三人胡天海地的又聊了些其他,袁绍与曹操两人便风流快活去了。

    晚上的时候,诸葛瑾又专门去拜访了皇甫嵩,对于诸葛瑾,皇甫嵩还是很欣赏的,赞口不绝的说要位诸葛瑾上表功绩。后又询问了下南阳的情况,诸葛瑾也讲自己见到的状况一一说与皇甫嵩听,一直到很晚的时候,诸葛瑾才从皇甫嵩家中告辞出来。

    第二天,灵帝刘宏果然起了一个大早,朝堂上,皇甫嵩将黄巾之乱已经被平定之事报上,灵帝大喜,恹恹无神的双眼也绽放出一丝神采。后又表奏曹操、袁绍、袁术、孙坚、刘备、诸葛瑾等人的功劳。

    十常侍见士族力量太过强大,恐其威胁到自己,便暗中与灵帝说其几人定是谎报军情,黄巾势大,如何会被几人如此轻易的平定,而且其中功劳最大的还是一个十岁的孩童。灵帝听了也是疑惑,还有些好奇,便下将几人的功绩整理确认,稍后呈报上来。

    最终,只有孙坚被任命为长沙太守,刘备为安喜县令。至于曹操等几人,则暂留京师,待先行确认表奏的功绩之后,再做封赏。

正文 第五十章:得朝圣,羁留京师

    /朝堂上,灵帝听及诸葛瑾年仅十岁,对其到是很感兴趣,对着皇甫嵩说道:“传令,让诸葛瑾上殿来见我。/

    皇甫嵩听了,心中微喜:“是,陛下。”说完便告退,匆匆出了皇宫,直奔诸葛瑾的府邸。

    灵帝见皇甫嵩退下大感无趣,开口问道:“众卿可还有谁知晓那诸葛瑾的消息?且先说说看。”

    朱儁见无人出面,只好起身回道:“陛下,臣到是与那诸葛瑾相处些时日,此人虽然年少,生的却是一表人才,面如冠玉,一观有如十七八的少年人一样,长有七尺三寸,用一长戟作兵器,作战勇猛,多有谋略。”

    “哦?”灵帝听着朱儁的话,心中不仅没有满足,好奇心更是厉害。

    “陛下可还记得蔡邕蔡伯喈?奴才听闻其有一女,已与琅琊诸葛瑾定下亲事,那诸葛瑾乃是琅琊诸葛家中的长子,乃是世家大族之人。”灵帝身边的一位宦官见诸葛瑾引起灵帝的兴趣,小声的为灵帝解说诸葛瑾的背景。

    灵帝也是聪慧之人,听见那人如此说,心中有些明了:“阿父之言,朕记得了。”灵帝虽然没有多说什么,警惕之心却是大起。如今朝中,好不容易才将宦官、清流、士族豪强的关系平衡下来,灵帝自然不愿意突然冒出来一个人,将次平衡打破,相见诸葛瑾的心却是淡了下来。

    朝中虽有大臣见到张让于灵帝身边小声嘀咕,一者距离的远,听不清楚两人所谈之话,二者却是不愿为了尚未见面的诸葛瑾,惹祸上身。如今灵帝很少上朝,朝政为十常侍把持,众人心中具是清楚,十常侍权势滔天,得罪不得,是以均是闭口不言。

    灵帝见了顿感无趣,坐在帝位上无聊的打着哈欠,张让见自己一番话打消了灵帝的念头,心中暗自道:“琅琊诸葛又如何,世家大族又如何,既然你不来投向杂家,孝敬杂家,杂家如何能让你好过?”

    皇甫嵩到了诸葛瑾的府邸,不待下人回报,便已闯入,见诸葛瑾正与一女子说话,也不及细看,拉了诸葛瑾便往外赶。诸葛瑾正要作色,皇甫嵩一句话便将其惊住:“快随我去皇宫,圣上要召见你。”

    诸葛瑾有些发呆,看着自己一身士子的服饰,本来想要换了衣服的念头只是一闪,两人便匆匆出门去了。

    “禀圣上,琅琊诸葛瑾于宫门外求见。”不知过了多久,灵帝正在昏昏欲睡之时,有侍卫入宫禀报到。

    灵帝睁了睁眼:“传。”

    “圣上有旨,传琅琊诸葛瑾进宫觐见……”

    小黄门见灵帝下旨,便开口高声唱道,声音越过大殿,直往外传去,及至殿门外,早有其余之人接着传递下去。很快,诸葛瑾便随着皇甫嵩进入宫殿,两人同时上前拜道:“臣皇甫嵩(诸葛瑾)见过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卿等平身。”灵帝语气恹恹的说道,见诸葛瑾低着头,便说道:“诸葛瑾,抬起头来让朕看看。”

    “遵命。”诸葛瑾听了命令,缓缓将头抬起。

    “好,好一个俊朗不凡的少年郎!”即便是灵帝心中对诸葛瑾早已有了成见,看到诸葛瑾的面目,也是不由地赞叹道。

    顿了片刻,灵帝开口问道:“听说你今年才刚过十岁,不知是真是假?你可要实话实说,须知欺君可是大罪……”

    “回陛下,臣今年果真十岁,臣生于熹平三年正月十五,至今却是正好十岁,不敢有所欺瞒。”诸葛瑾听了,虽然不知道皇帝为什么会这么问,仍旧回道。不急不躁,神态从容,看的灵帝心中更生欣喜。

    “朕听人说你武艺不凡,精通韬略,你可与朕说上一说。”

    “回陛下,臣所使的乃是一杆大戟,双臂颇有武力,单臂可举百斤,至于韬略,只是尚可,与皇甫大人、朱儁大人相比却是相差甚远,还需多多学习。”

    灵帝见此,也不好再说什么,又问了诸葛瑾一些其他的琐事。

    皇甫嵩本来已经会列朝臣中,见灵帝絮絮叨叨的与诸葛瑾说着闲话,心中无奈,再次出列上前奏道:“陛下,诸葛瑾在黄巾之乱中功绩卓著,其余曹操、袁绍等也是多有功绩,还请陛下定夺。”

    灵帝听皇甫嵩再次提出此事,心中很是不喜,扫视了一圈下面的朝臣,见众人都是无精打采,便开口道:“来人,拟旨。令袁绍为越骑校尉,比二千石,掌宿卫兵,封都乡侯,食户二百;令曹操为骑都尉,比二千石,封都亭侯,食户二百,留京听用;令诸葛瑾为骑都尉,比二千石,封都亭侯,食户二百,留京听用。三人各赐府邸一座,赏美人十人,布百匹,金百斤。其余人等各有封赏。好了,退朝吧。”

    “臣等谢陛下圣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一众大臣慌忙跪地谢恩,灵帝甩甩衣袖,领了张让自回后宫去了。

    见皇帝走了,众大臣纷纷退出大殿。诸葛瑾出来,见大臣们表情不一,有人面露嫉妒,有人上前道喜,有人甩袖直接离开……

    皇甫嵩上前祝贺道:“恭喜诸葛都尉了,此乃喜事,却是要庆贺一番了。”

    “多谢大人提携。”诸葛瑾见到皇甫嵩,赶忙道谢到,随即又说道:“庆贺是肯定的,只是还需瑾回去整理一番,到时还请诸位赏脸。”说着,也不去管众人对自己的态度,冲周围的众人拱手邀请到。

    “客气了,届时定要叨扰一番了……”众人不管心中如何想法,自然不会直接表露出敌意,相互寒暄了一下,均是笑着答应下此事,才各自散去。

    诸葛瑾见人已走完,转身回首望着宫殿,心中喃喃道:“果然不出所料,还是被留了下来了!只是,这京师,终究是关不住我诸葛瑾的,终有一天,我必风云化龙,扶摇而上。”

    良久,诸葛瑾转身,步履坚定。

    “京师,何尝不是我诸葛瑾的另一种际遇……”

正文 第五十一章:章氏至,母子情深

    /十月底,京师。/()

    “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

    天刚显亮,街头上便传出阵阵歌谣。

    “你,就你,哎呀,别给那站着,赶快将门头的灯笼换上新的……”

    “哎,我说刘正,平日里你也挺机灵的,这会犯什么傻啊,快去城门口那等着,一定要将老夫人给接过来在回来……”

    “……”

    大清早的,街上尚没有几人出行,一座府邸门前却是热闹非凡,一个年约四十的男子,大声的吆喝着,一众仆人进进出出的忙碌不停。

    此时,只见一个少年模样的人从院子里踱步而出,不停的打着哈欠:“我说德叔,这天还未亮呢,娘亲就是赶到,也要将近中午了,这般着急做什么。”说着,还晃了晃脑袋,似乎还未清醒一般。

    那被称作德叔的男子见了少年,有些溺爱的笑了:“少爷,你居此地也近两个月了,自年初你出征,夫人就再没有见过你了,为此还与老爷吵了一架,专门来看你了,奴才自然要好好准备一下,可不能再次惹了夫人发怒啊。”

    “哎呀,好了德叔,我却是不管了,有您给看着,我放心,练武去了。”少年却是不管这些,有些无奈的说道,完了摆摆手,扭身回院子去了。

    原来两人正是诸葛瑾与诸葛德,自从9月受封羁留京师以来,已经过了有将近两个月,两月以来,诸葛瑾每天只是练武、读书、练字,再就是出门游玩,与曹操、袁绍等人厮混,倒也闯出了些名堂。每日里抱打不平,着实为城中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京城众人提起琅琊诸葛瑾,那谁不竖起大拇指赞道:“帅气、少年才俊、好人呐……”。

    皇帝给封的官职到是不小,只是没有权利,每日里无事可做,再就是贾诩为诸葛瑾定下的韬光养晦的策略,到是让诸葛瑾好好过了一把**少爷的小资生活。一直到9月底,诸葛瑾于京师中总算是将一切布置妥当了,便差人回琅琊,将家中章氏等人接来京城,只余诸葛珪因官职留在泰山,而今天,正是章氏一行人赶到的日子。

    诸葛德见诸葛瑾如此,也不理他,仍旧在吩咐众人不停的收拾、打扫,虽说早先已经做了准备,还是再收拾一下才能放心。时间匆匆,快要晌午十分,诸葛瑾收拾妥当,便带着周泰、贾诩、李典、诸葛德并几个家仆出门,一行人大摇大摆的走向城门。

    路上行人稀稀拉拉的,却也有些小商小贩早早地便起来谋生,见到诸葛瑾一行人,虽然有些好奇,还是纷纷上前打了招呼。

    “啪啪……”几人刚刚走到城门处,两声甩鞭的声响远远传来。

    “驾……”

    “娘亲到了……”诸葛瑾高兴的欢呼一声。由于常年练武,诸葛瑾的听力也是异于常人,大老远的,便已经听到了远处的声响。

    “哦?”诸葛德几人听了,到是没有怀疑,赶忙挺胸站立好。

    远处,一个车队由远及进,缓缓驶来,轮廓渐渐清晰。

    “娘……”诸葛瑾此时再也忍耐不住心中的渴望,迈步直奔向马车。

    “吁……”赶车之人见到诸葛瑾飞奔而至,赶忙叫停马车,慌忙从车上下来拜倒在地:“见过少爷……”一时间因为激动,语气竟是哽咽了起来。

    诸葛瑾见了连忙将人扶起:“铁一,此行辛苦你了。”说完,拍了拍铁一的肩膀。

    “吱……”马车略一前倾,一只玉手将帘子掀起一角,俄而一女子从中探出。

    “咚……”

    诸葛瑾见了女子的面容,直直的跪了下去:“娘……”

    “呜呜……”章氏见诸葛瑾跪下,不但没有阻拦,反而呜咽地哭了起来。

    诸葛瑾听着,眼眶也有些红了,略带哭音的道:“儿子不孝,让娘亲担心了。”

    贾诩几人不好跟着跪拜,只好拱手施了一礼,章氏兀自沉浸在喜悦中,直接给无视了,听着儿子说话,才恍然不是身在梦中,慌忙从马车上起身下来,连被车顶撞到也只是一顿,跌跌撞撞的奔至诸葛瑾面前,一把将其抱住,哭声更大了起来。

    后面马车中陆续走下几个年轻女子,见到诸葛瑾也是满脸激动,只是有章氏在前,不好上前相见。

    诸葛瑾虽然身高已经超出章氏很多,毕竟也才十余岁,受章氏感染,也是哇哇哭了起来。

    贾诩见众人堵在城门口,已经有不少早起的人围了过来,便拉了拉诸葛德,冲其努嘴示意。诸葛德见已经有人注意到这边,只好上前道:“夫人,别在伤心了,少爷这不是好好的吗,咱们还是先回家再说吧。”

    章氏迷糊中听见有人说话,抬起头见是诸葛德,有些疑惑,眼神中带着询问的意思看着诸葛德。诸葛德见此,只好将原话再次重复了一遍。

    章氏听了,连忙起身,尚跪在地上的诸葛瑾拉起:“这却是我忘记了。”说着用手抚摸了下诸葛瑾的脸道:“瑾儿,虽长高不少,却是瘦了,定然是吃了不少的苦头吧?”

    诸葛瑾感受着章氏的慈爱,摇摇头道:“娘,儿子不苦,只是儿子不孝,苦了娘亲了。”

    章氏脸上仍然带有泪珠,闻言脸上更是黯然,随即见周边聚拢了不少百姓,也不好再与诸葛瑾说话,强按捺下心中的不舍,拉了诸葛瑾道:“走,咱们上车,先行回家再说。”

    诸葛瑾听了伸手搀扶着章氏,稍一用力将章氏扶上马车:“娘亲且先上车,儿子步行,咱们马上回家。”

    “嗯……”章氏再次回头看了一眼儿子,这才转身进了马车。

    诸葛瑾也已看见几女,顿感心中有无数的话要说,只是场合却是不对,眼神默默地注视着几人,情感在几人之间酝酿、传递、浓郁,过了许久,也不去管别人的眼神,亲自将几人一一扶上马车,转身冲着铁一大声叫道:“走,咱们回家。”

    “回家……”

    车中众人听着诸葛瑾的高喝,心中激荡着……

正文 第五十二章:初进府,表诉衷情

    /“驾……”

    随着铁一驱马挥鞭,隆隆的车马声顿时响起,此次章氏前来,便将家中众女一道带了过来,再加上些许丫鬟,共计有十来辆马车,诸葛瑾也不上车,更随在章氏的车马旁边步行着,浩浩荡荡的去向城中。/(

    日头临近中午,路上已经很少见到行人,车马随是不少,到也没有遭受多少阻碍,很快便赶到了城中的府邸。

    “娘,你慢点。”马车刚一停下,章氏便从车中走了出来,诸葛瑾见了忙伸手搀住章氏,将其扶下马车,见后面车上几女也在侍女的搀扶下慢慢下来,便扶着章氏进往府里:“娘,这座就是皇上作为奖赏,赐给我的宅院,原本乃是一位皇室宗亲的住所,里面有着不少名贵的花草树木,正好以后有空了,能够慢慢欣赏。”

    “你啊,娘来洛阳,还不是为了看你,看这些花花草草的,哪里见不得。”章氏听了,嗔怪的拍了诸葛瑾一巴掌,心情好似已经缓和了不少。

    “嘿嘿……”诸葛瑾挠着头,傻笑了起来,早有德叔前去安排铁一一行人,诸葛瑾看看无事,便带着章氏一行人去往后院。

    章氏见了也是高兴,拍了拍诸葛瑾的手道:“傻乐什么,我儿如今长的可是比娘还要高了,走吧,咱们先进去说话,匆匆忙忙地赶了一路,就算是我不劳累,后面几个姑娘身子也受不住啊。”说完,脸上到是显出了写疲惫。

    “嗯嗯,娘你先吃些粥米,然后好好休息一下,不然会伤着身体的。”诸葛瑾连忙的点头应下,又转身对身边伺候的仆人吩咐道:“快去,将准备好的稀粥端上来。”

    章氏见诸葛瑾想得周到,欣慰的说道:“瑾儿如今真是长大了,知道心疼娘了。”

    “好了娘,你们还是先休息一下吧,已经到了洛阳,日后自然能够天天见着我了,休息好了才有精神不是,我还是先出去了。”诸葛瑾边说边看向章氏,眼睛带着询问。

    “好吧,我也真是累了,你今天却是不许出门,我醒来可要看到你的。”章氏说着,冲儿子握了握拳头,面上带着威胁,只是眼角露出笑意,以至于一点威胁的样子也没有。

    诸葛瑾见了,做个鬼脸,呲了呲牙道:“知道了娘,待会吃了稀粥就赶快休息吧,我先下去了。”也只有在章氏面前,诸葛瑾才能放下各种心思,做回一个孩童。

    退出房门,诸葛瑾犹豫了良久,还是按耐不住心中的思念,转身去了众女的院子。

    “姐姐,我有些想少爷了……”屋内,杜秀娘坐在桌子旁边,一只手支撑着臻首,有些哀怨的说道。

    “娟儿也想夫君了!”听了杜秀娘的话,年纪稍小的樊娟也开口说道。

    “唉!”丁婉与卞玉相互看了一眼,均是谈了一口气。一时间,屋里的气氛有些凝结。

    年已十二的杜秀娘如今再也不是之前只知玩闹的孩童了,见屋里气氛沉闷,也知道自己不该提起此事的,顿时也低头不语。

    “即便没有说上话,能够见上一面也总是好的,要知道此时甄家姐妹还远在琅琊,连夫君的面也是见不到呢。”过了片刻,丁婉劝说道。

    卞玉在一边也是附和:“是啊,既然已经来到京师,今后总是有见面的机会的,比起甄家姐妹却是好上了许多,咱们也不能太过要求了。”

    两人说完,屋中再次陷入了沉默。

    “砰……砰砰……”

    “进来。”丁婉听见有人敲门,收拾一下心情冲着门外说道。

    几个丫鬟端了些碗筷进来,给四人一一摆上,当先一人先是道了一福,道:“夫人,这是主子吩咐的给几位夫人准备的稀粥,请夫人们先用着。”说完,停留了片刻,见几人没有其他的吩咐,便告辞退了出去

    待丫鬟们下去,几人纷纷收拾心情,看着桌子上的稀粥,暖暖的温情在几人心中腾起。

    杜秀娘性子活泼些,最先忍耐不住,开口说道:“少爷没有忘记我们的……”

    “小丫头这么乖,少爷我怎么会忘记你呢。”诸葛瑾刚刚来到门口,便听见此语,有些好笑的接口说道。

    “啊……”杜秀娘与樊娟一阵惊叫,不由的起身看向门口,丁婉、卞玉二人也是心中激动,身体不停的颤动着。

    “呜呜……”两个丫头再也把持不住自己,飞快的奔至诸葛瑾身边,一头扑进其怀中,呜呜地哭了起来:“夫君,秀娘(娟儿)想你了。”

    “好了,乖哦,不哭了,这么大了还哭鼻子,别人可是会笑话的。”看着挂在身上的二人,诸葛瑾也是有些伤感,不住的哄着二人。

    过了良久,终于将两人哄着笑了,将两人放开,诸葛瑾走到丁婉、卞玉二人面前,紧紧地将两人抱住,深情的说道:“婉儿、玉儿,可是想煞我了。”

    “夫君……”坚强如丁婉一般,此时也是伏在诸葛瑾的怀中哽咽了起来,一句话说了一半,再也说不下去了。

    看着两人脸上带着的疲惫,诸葛瑾心中微微有些心疼:“大老远的将你们接过来,却是苦了你们了。”

    卞玉听着,摇头道:“玉儿不苦,些许劳累,总要比长久的思念来的好,甄家姐妹却是被其母亲留在了琅琊,她们也如我们一般记挂着你,只是不知何时才能再见了?”

    诸葛瑾听着,心中更是难受,战乱流离,很多事情都不是自己能够决定的了的,还好现在自己手中也算是有了些能量,不至于让她们受罪遭难,也只能在心中为自己暗暗打气,坚持,坚持,在坚持,只要能够熬得过这一段时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拍了拍两人的粉背,诸葛瑾对两人说道:“好了,来,先吃些东西,然后好好休息一下,今后咱们暂时就住在洛阳了,以后有的是时间相聚的。”

    两人听了,缓缓离开诸葛瑾的怀中,心中怅然若失,却也知道来日方长,听话的做到桌子旁边,与樊娟、杜秀娘一起,将各自的稀粥喝了,在诸葛瑾的劝说下,各自休息去了。

正文 第五十三章:蔡府邀,再见蔡邕

    /“喝……”

    诸葛家后院中,阵阵呼喝声不断传出,日子虽然平淡下来了,对于练武,诸葛瑾一日也不曾放松过,乱世人命贱如鸡,放弃了武艺就等于是将自己的性命交给了未知,对于从后世过来的诸葛瑾来说,是万万不能够的。
    “嗡……”

    长戟再空气中划过,似缓实缓,发出一阵嗡嗡的响声,细心观看之下,只见诸葛瑾浑身肌肉绷紧,极有韵律的颤动着,长戟虽然挥动的缓慢,却是在极其迅速地抖动,肉眼难辨,连周身的空气都是躁动不安。

    “咚……”

    长戟顿地,以青岩为面的地板龟裂开来,扭曲的向四面扩散。

    “呼呼……呼呼……”

    诸葛瑾口中大口的喘着粗气,似乎是累极了,精神却是出奇的好,喜悦之情洋溢满面。自从下山以来,毫不停歇自己的武技修炼,只是卡在战天戟第五式已经很久了,虽然口头上不说,心中也是焦急无比,习武即修心,如此心境之下,进境自然是缓慢异常。

    在很偶然间,想及自己前世之时,盛行成风的“太极”,心中似有所悟,接着一段时间里,再也不在追求一味的快,而是将“势”引入武技,开始琢磨怎样再极慢之中发现极快,练至今日,总算是有了些心得,心中怎能不喜。

    喘息了良久,诸葛瑾总算是回过了些力气,将战天戟从地上拔出,用油布将其细心的擦拭一番,这才将戟让仆人拿下去。

    回到房屋,随意吃了些粥米,管家诸葛德便匆匆走了进来:“少爷,京城蔡府递来了拜帖,邀您过去蔡府赴宴。”

    “蔡府?”诸葛瑾有些疑惑,自从受封留住在京城,已近有三个月,每日除了与曹操、袁绍为友,偶尔去拜访一下皇甫嵩以外,从来没有与别人有过联系,如今忽然之间冒出一个蔡府,怎能不让诸葛瑾心生疑惑。

    “确实是蔡府。”诸葛德肯定说道。

    按捺下心中的疑惑,诸葛瑾说道:“哦,好的,你去回复一下,就说我一会儿就过去。”

    诸葛德应下离开,诸葛瑾打开拜帖,只见其上只有一行字:“贤婿诸葛,今知汝居于洛阳,特邀汝来府一聚,蔡邕留。”一时间有些恍然:“原来是他……”

    诸葛瑾早就听说其在京师,自从自己很小的时候有过一面之缘之后,就再也没有见过,不好突兀的上门拜访,蔡邕也真是个实诚之人,记得当年与诸葛玄约定下的亲事,更是为此拒绝了好友卫家的求亲,最终此事被卫家传出到是绝了其他人上门的麻烦。简单收拾了一下,诸葛瑾先是向章氏说了一下,接过诸葛德备下的礼物,便出赴约了。

    “咚咚……”诸葛瑾独自来到蔡邕府门,上前敲门。

    不及片刻,里面有人一边开门一边问道:“谁呀?”

    “吱……”府门打开,一个小厮从门中伸出半拉脑袋,见到诸葛瑾一人站在门外,犹豫着问道:“你是?”

    “劳烦你去回报一下,就说琅琊诸葛瑾应约前来拜访。”诸葛瑾站在门口,也不为难这小厮,拱手说道。

    “好的,公子请稍待,小的这就去禀报老爷。”说完,匆匆的飞似地跑了进去。

    诸葛瑾慢慢将门推开,就立于门外观察着院内的一些布置,心中不由的感叹:“不愧是书香门第。”只见院内松竹相应,假山暗隐于其中,再往内便是一张巨大的屏墙,正好将园中景色隔开,却不显得突兀。

    不久,一个管家似的老者从院中走出,见了诸葛瑾忙上前拜道:“老奴蔡福,见过诸葛少爷,还请先到客厅稍候,我这就去告诉老爷。”说完冲刚刚进去的那个小厮说道:“你先将少爷带到客厅等候,记得上些茶水伺候着,去吧。”

    诸葛瑾冲管家拱了拱手,自随着小厮去了。

    蔡福辞别了诸葛瑾,便匆匆的去往蔡邕的书房,蔡邕平日里无事,均在书房看书,或是整理文稿,整一个标准的宅男。

    “老爷,诸葛家的少爷到了,我以吩咐人在客厅先伺候着了。”蔡福先是敲了敲房门,这才开口对着屋里说道。

    “哦,知道了。”良久,屋中传出来一声答复,听着语气却是漫不经心。

    蔡福听了却是没有离开,跟随蔡邕近乎三十年了,很是了解自家老爷估计是在看书,根本没有听到自己说了什么,只是条件反射性的答应一声。

    果然,又过了一会儿,屋中一点动静也没有。若是在平日,蔡福也不会再次出声,要知道这次来的客人却是不同,乃是自家小姐未来的夫君,而且此次还是蔡邕下帖请来的,蔡福只好再次出声道:“老爷,小姐的夫婿到了,正在客厅里等候呢。”

    这次,屋里总算是有了动静:“诸葛瑾到了吗?哦,我马上来。”接着就是一阵书本乱响的声音传出。过了片刻,房门打开,一位面容显得苍老的人从房中走出,此人正是蔡邕。前番被灵帝诏令回京,主持五经文字的校正,就已经耗费其了无数的心血,近几年来,蔡邕更是足不出户,在家中不断的研读史实,为了编撰《汉史》,更是呕心沥血,人却是苍老了许多。

    “阿福,你先去招待一下,待我收拾一下就去见他。”蔡邕自房中出来,用手揉了揉额头道。

    蔡福点了点头,应下蔡邕的话:“好的,老爷……”犹豫了下再次开口:“需不需要将此事告诉小姐知道?”

    蔡邕想了片刻:“你先去吧,以后有的是机会。”

    蔡福听了,告退离开。

    诸葛瑾在客厅坐了很久,茶水喝了有三杯也不见蔡邕过来,心中却没有升起半分不耐烦,只是有些疑惑,不知道这蔡邕究竟是何意,让其前来,却又不与其见面,难道是想要考验他的耐心?

    “吱呀……”木制的房门发出了自己特有的声响,诸葛瑾自然也是听见了,放下手中的茶杯,起身看向门口,只见门口立有一人,双目炯炯有神,双鬓却是华发丛生。

    老者略微歪了歪头,轻声询问道:“琅琊诸葛瑾?”

正文 第五十四章:翁婿聊,初见蔡琰

    /诸葛瑾见来人开口询问,心中知晓来人,上前两步拜道:“见过蔡伯父。”

    蔡邕点头,缓缓走进房中,一直走到诸葛瑾面前才停下来:“你可知道我吗?”

    “知道,在家中常常会听到家父与伯父提起。”诸葛瑾点点头说道。

    蔡邕听诸葛瑾提起诸葛玄与诸葛珪,乐呵呵的笑了:“十来年不见了,如今你都已经长了有这么高了,我还是在你抓周那年去过琅琊一次,好了,你可知道这次我叫你过来是要做什么吗?”

    诸葛瑾听了摇摇头:“小侄不知。”

    “呵呵……你不需要紧张。”蔡邕见诸葛瑾有些拘谨,笑呵呵的抚了抚短须说了一句,顿了片刻才又说道:“自从我携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