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国赵为王-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赵丹也不理睬这些,而是对着廉颇问道:“武信君,以汝之见,寡人此重甲骑兵若是用于实战,威力如何?”
  廉颇想了想,十分肯定的给出了一个答案:“以吾之见,若是此重甲骑兵数量过千,则即便敌人有千军万马,亦不过如草芥尔!”
  赵丹闻言哈哈大笑,对着廉颇道:“武信君放心罢,不出两年时间,寡人定将三千重甲骑兵交于汝手!”
  廉颇闻言大喜,对着赵丹躬身一礼,正色道:“若是有此重骑三千,臣必能为大王扫清六合,平定天下!”


第355章 燕后到来
  在看完了这支重甲骑兵之后,三名赵国重臣都是颇为激动。
  在这个年代,但凡是任何人想要出头,那么就一定要了解一些军事方面的东西。
  因此别说是廉颇了,就是赵胜和虞信这些一直以来都干文职工作的人,也不是那种对历史一无所知的军事盲。
  正是脑子里有货,所以三名赵国重臣都十分的激动。
  如果这种重骑兵能够全面普及的话,那么骑兵就将彻底的崛起,从现在的辅助角色成为未来战场上的决战兵种!
  赵国本来就有着重视骑兵的传统,赵国的骑兵也是诸国最终最强的,因此骑兵的崛起,对于赵国来说绝对是一个大大的利好消息!
  就在三名赵国重臣满心激动的想要和赵丹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一名宫廷侍卫突然出现,对着赵丹禀报道:“大王,燕后和昌国君已经抵达邯郸,刚刚入宫!”
  “哦?”赵丹听了之后眉毛一扬,对着面前三名神情激动的赵国重臣说道:“诸位卿家,关于这重甲骑兵之事,便择日再谈吧。”
  不管怎么说,这位燕后也是赵丹一母同胞的姐妹,而且又是未来赵丹燕国计划之中的关键人物,于情于理赵丹都是不可能怠慢的。
  片刻之后,赵丹就和赶到的王后韩婉一起,在龙台正殿之上见到了这位已经有好几年没有见过的姐妹。
  和赵丹记忆之中的那名燕后相比,重新出现在赵丹面前的这位燕后显得更加的清丽和成熟,已经从当年出嫁之时的那个大女孩变成了一个端庄的大国王后。
  不得不说,这样的改变既让赵丹的心中有些欣慰,又让赵丹的心里感觉到有些陌生。
  眼看着燕后正打算行礼,赵丹慌忙上前两步,阻止了燕后的这个动作。
  “女弟不必多礼,来,让寡人看看寡人的小外甥,将来的燕王。”
  赵丹所说的,当然就是那位前不久刚刚被燕王过继的公子轲。
  这位公子轲如今还是一名幼童,正被燕后抱在怀中。
  赵丹从燕后怀中接过了这名小男孩,仔细的打量着他。
  似乎是因为旅途疲惫的缘故,小男孩即便到了此刻仍然双目紧闭正在沉睡,但即便是睡眠之中他的双手也紧紧的抓着燕后的衣襟不肯放开,足见对于这名妈妈心中是如何的依赖的。
  由于这名公子轲并非是燕后亲生,是以从公子轲的脸上倒也看不出什么跟燕后相像的地方,但不管怎么说这的确是一名粉妆玉琢,十分可爱的男孩子。
  赵丹看了半晌,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将公子轲交回了燕后的手中。
  直到这个时候,一旁的乐间才上前觐见:“见过大王、王后。”
  赵丹抬起了头,看着脸色仍旧有些苍白的乐间,脸上露出了和蔼的笑容:“昌国君,若非汝此次舍命搭救,寡人女弟和外甥恐难脱险,这一次却是寡人欠你的。”
  乐间闻言慌忙答道:“公子轲乃是臣未来大王,燕后更是燕国之王后,乐间身为燕国臣子,本便当舍命而守护两位,又如何能当得起大王如此称赞?”
  双方一番寒暄之后,赵丹对着燕后笑道:“寡人已经命人收拾好了地方,从今日起,女弟与外甥便在凤台之中居住罢。”
  燕侯闻言,微微吃惊,说道:“大王,这如何使得?还是住在馆驿便是。”
  赵丹不以为意的挥了挥手,说道:“这赵国原本便是女弟之娘家,既然是回娘家省亲,自然便是住在娘家之中,焉有住在馆驿的道理?”
  一旁的赵国王后韩婉也笑道:“吾已命人将燕后从前所住之处清洁完毕,燕后尽管放心住下便是。”
  到了这个时候,一直被燕后抱在怀中的公子轲终于也被这喧闹声惊醒了,有些好奇的缩在了自家母亲的怀中,睁着眼睛怯生生的打量着面前的这一堆陌生人。
  晚餐时分,一场虽然小型但却十分热闹的宴会在赵国的王宫之中召开了。
  由于是小型的家庭宴会,因此赵丹并没有让任何的赵国大臣出席,出席的只有赵丹的夫人(妃子)们和那些赵国的公子公主。
  虽然乐间执意推辞,但是在赵丹的坚持下,乐间也同样列席于这次宴会之中。
  天色渐渐的黑下来,晚宴也慢慢的到了尾声,赵丹对着乐间做了一个请的手势,笑道:“不知道昌国君是否愿意和寡人出去外面走走?”
  乐间慌忙起身,对着赵丹道:“大王有命,乐间岂敢不从?”
  于是很快的,两人便走出了宴会所在的大殿,来到了大殿门口外的栏杆处。
  一旁的宫廷侍卫们,早已经识趣的远远让开,留给赵丹和乐间一个单独谈话的环境。
  一阵春夜的晚风吹过,让两人因为酒精而变得有些炙热的心情和身体都舒缓了不少,人也清醒了一些。
  赵丹深深的吸了一口这夜间微微带着几分寒冷的清凉空气,然后对着乐间说的:“昌国君,如今燕国之中的形势如何?”
  虽然名义上是闲聊,但是无论是赵丹还是乐间的心中都非常的清楚,其实这才是双方真正说正事的时候。
  虽然说在扶立公子轲这件事情上双方达成了共识,算是在大方向上取得了一致,可是具体的利益要怎么去分配,显然就得看这一次的谈话来决定了。
  乐间在听到了赵丹的问话之后想了想,随后轻轻的摇了摇头,对着赵丹说道:“回大王,乐间这段日子以来一直都在赶路之中,对于燕国之内的情报实在是并不太清楚。”
  乐间的这个回答,其实说起来也并没有出乎赵丹的意料之外,毕竟赵丹的心里也很清楚,在乐间逃亡之后,乐氏一族遭到清洗几乎是必然的,残留的人手说不得也要躲避起来,哪里有空去打探什么消息?
  于是赵丹继续问道:“寡人还听说,那公子安已经于数日之前继位,自称是新任燕王,并且继续任命为荣蚠为相邦,并让荣蚠率领二十万燕军抵御齐国大将匡梁的进攻。以昌国君之见,这荣蚠和匡梁之间,究竟是谁胜谁负?”


第356章 和乐间的交谈
  作为长时间在燕国政坛出任高位的大臣,赵丹觉得乐间回答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还是有一些可信度的。
  老实说,如果是庞煖率领赵军出征的话,那么赵丹根本就不会问这个问题,反正历史已经证明了荣蚠这个货无论是对上庞煖还是廉颇或者是乐乘,那都是被赵国人吊起来打的份。
  但是现在和荣蚠交手的毕竟是齐国,而且历史上的齐国在这段时间根本就没有出兵的记录,所以赵丹觉得自己有必要先咨询一下,好做到有备无患。
  对于这个问题,乐间很是思考了好一会。
  足足过了半晌之后,乐间才开口说道:“荣蚠此人,素来骄傲自大目中无人,且如今又已经得偿所愿保住相邦之位,因此行事必定骄纵轻狂,若是匡梁将军能够抓住荣蚠这一弱点,则必定能够战而胜之。”
  乐间在说出这番话的时候,这位昌国君的心情其实是有些复杂的。
  一方面来说,乐间觉得自己毕竟是一位燕国的臣子,因此自然不希望燕国的军队失败。
  但是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如果荣蚠所率领的二十万燕国军队不败在齐军的手下,那么乐间恐怕是这辈子也无法再返回燕国,更遑论要执掌燕国大权了。
  就在乐间陷入纠结的时候,赵丹也站在一旁,仔细的观察着这名乐毅之子。
  虽然说在赵丹的计划之中燕后可以摄政,而且可以摄政很长一段时间,但是燕后毕竟不过一介女流,在燕国之中毫无根基,如果想要掌控住燕国,那么就必须要仰仗乐间。
  毕竟从乐毅以来,乐间所在的乐氏一族已经在燕国经营了几十年的时间,虽然因为乐毅罢官逃亡赵国的原因有过起伏,但是总体来说还是在燕国之中有一定势力的。
  因此在可预见的一段时间之内,燕国应该是乐间说了算。
  既然如此,那么赵丹当然不希望这个乐间是一个和赵国做对的人。
  让赵丹有些伤脑筋的是,或许是因为乐间父亲乐毅的缘故,历史上乐间所侍奉的几名燕王都没有给过乐间领兵的机会,让乐间并没有什么功绩可言,也让赵丹难以判断这个人的立场。
  不过赵丹从情报以及乐间在历史上不多的几次出场来看,这位昌国君的眼光还是有一些的,至少能够清醒的认识到弱小的燕国不应该和赵国为敌的道理。
  事实上,如果历史上那些燕王们不是蠢了吧唧的一直猛扯赵国后腿的话,那么赵国不说绝地翻盘,至少多撑个十年八年问题还是不大的。
  等到赵国被灭,燕国才幡然醒悟的搞出一个荆轲刺秦王的闹剧,但那个时候早就为时已晚,回天乏术了。
  不过自从赵丹穿越之后,如今的形势已经和历史上大大不同,所以赵丹觉得只要这一场拥立公子轲的事情圆满成功的话,燕赵两国关系应该会维持很长一段时间的蜜月期了。
  为了这未来的蜜月期,提前敲打一下这位未来的燕国相邦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而且赵丹觉得,赵国之中毕竟也有乐氏一族的分支,而且其中的领袖人物还是乐间的族叔乐乘,从这一点来说的话乐间也不应该和赵国为敌吧?
  赵丹对着乐间说道:“说起来寡人还要恭喜昌国君,等到此事一了,昌国君便是那燕国相邦,位极人臣,乃乐氏一族之荣耀也!”
  乐间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对着赵丹道:“大王谬赞,说起来此事还要仰仗大王才是。”
  赵丹哈哈一笑,道:“昌国君客气了。对了,寡人有一个小小的提议,不知道昌国君是否愿意一听?”
  乐间道:“大王请说。”
  赵丹道:“如今在寡人心中,最大的对手乃是秦国!寡人已经决议继续西进,不灭秦国誓不罢休。但若要达成这个目的,寡人便不希望在征讨秦国之时有人在背后捅寡人的刀子,不知道昌国君以为如何?”
  乐间闻言沉默了一下,随后开口道:“大王,如果乐间没有记错的话,秦国如今已经不足以为赵国之患矣。”
  赵丹闻言不由得失笑,过了一会之后才摇了摇头,道:“昌国君,汝错了。虽然寡人已经连续打败了两次秦国,但是秦国的手中还有关中,还有巴蜀,还有几乎整个南阳郡,论国力而言放眼天下依旧仅仅次于寡人的赵国。”
  赵丹说着说着,语气不觉渐渐的变得有些激动了起来:“这样的一个敌人,虽然看似已经衰落,但实际上仍旧有着商君留下来的底子,仍旧有着无限的潜力!像这样的敌人,寡人不打则已,要打,就一定要将其打得彻底翻不了身为止!”
  乐间若有所思的看着颇为激动的赵丹,过了片刻才道:“所以以大王之意,是要将秦国打到灭国方休?”
  赵丹十分肯定的点头:“正是!”
  乐间露出了一丝笑容:“燕赵之间向来便是友邦,只不过因为先王……咳咳,以乐间之见,秦燕之盟可休矣,燕赵之盟方是正道!”
  乐间的这番表态让赵丹颇为满意,笑道:“昌国君果然聪慧,颇有昔年乐毅大将军之风啊。”
  乐间笑了一笑,并没有因为赵丹的赞扬而有任何的得意之情,而是突然问起了另外一个问题:“大王,乐间听王后曾言,若是此战齐军能助公子轲继位,燕国便要割让三百里土地与齐国。”
  “正是。”赵丹十分干脆地说道:“当时寡人的军队都在河东郡与楚国境内鏖战,实在是没有其它兵马可以救援燕国。故此寡人和齐王商议,以三百里燕后许诺给寡人的土地转赠齐王,作为齐王出兵的条件。”
  乐间大有深意的看了赵丹一眼,道:“可是乐间在经过燕赵边境之时,却见庞煖将军屯兵数万于该处,不知是何用意?”
  赵丹脸不红心不跳,哈哈一笑:“昌国君不必多虑,寡人此举只不过是不希望重现长平之时被燕国袭扰于后的事情罢了。”
  两人之间突然陷入了一阵尴尬的沉默。
  过了片刻之后,乐乘才正色道:“赵王,乐间对于这三百里土地并不在意。乐间其实斗胆请问大王一句,若是有朝一日燕齐之间开战,那么大王该当如何抉择?”
  赵丹看着眼神清澈的乐间,一下子回过了神来。
  其实这才是乐间最关心的问题啊。
  说白了,赵丹固然不希望乐间执政的燕国扯自己的后腿,而乐间也不希望赵丹和齐国站在一边。
  赵丹沉默半晌之后,突然露出了一个大大的微笑。
  “既然燕赵互为盟友,那么待到有朝一日燕齐开战,赵国理当站在盟友一边!”


第357章 愿为良弓,不为狡兔
  这一次晚宴,最终以宾主尽欢的态势收场。
  只不过在散会之后,韩婉在榻上告诉了赵丹一件令人意外的事情。
  “大王,燕后看着昌国君时的眼神似乎有些不对。”
  “什么?”赵丹吃了一惊,道:“难道他们两个结怨了?”
  “不,大王误会了。”韩婉道:“小童是觉得,燕后似乎对那昌国君有些情愫。”
  赵丹这一下更加吃惊了,差点惊叫了起来。
  不过好在很快赵丹就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对着韩婉道:“王后是怎么看出来的?”
  韩婉将环绕赵丹脖颈的手臂稍稍的紧了一下,在赵丹耳边吐气如兰地说道:“燕后是女子,小童亦是女子。女子之心思,自然只有女子才知。”
  赵丹闻言不由哑然,半晌过后突然一个翻身,笑道:“但女子之心思,却只有男子可满足。”
  就在赵丹享受着敦伦之乐的时候,远在千里之外的咸阳宫之中,也正在发生着一件注定要震惊整个世界的消息。
  秦王稷坐在宫殿之中,整个人的面容在油灯的照耀下忽明忽暗,让人完全看不出这位秦国至尊到底是任何表情。
  “范君,汝真要辞去相位?”
  范睢看着面前这位君王,心中不由得暗自叹息。
  要知道先前范睢多次求见秦王稷而不得,但如今只不过是递上了一封辞相的奏章,便被秦王稷第一时间召见。
  难道大王真的就如此迫不及待的想让吾范睢辞去相位了吗?
  范睢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涩声道:“臣举荐无方,郑安平、王稽者皆叛国而出,实乃大秦之罪人也!臣之过重矣,又有何颜面再继续窃据相邦之位?还请大王恩准臣辞去相位。”
  如果说在先前范睢的心中多少还有一些侥幸心理的话,那么当范睢见到了秦王稷的这一刻起,所有的侥幸心理就都统统消失无踪了。
  因为范睢非常明白,这一次秦王稷是真的不希望自己继续再当这个相邦下去了。
  如果范睢还不识趣的想要继续违逆秦王稷的意思,仍旧占据着相邦之位不退的话,那么范睢的死期绝对是很快就要来临了。
  范睢是一个聪明人。
  聪明人总是会非常聪明的顺应形势,也就是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
  范睢绝对是一个非常识时务的人。
  所以在明白了秦王稷的意思之后,范睢就非常识时务的作出了辞职的决定,而且是九头牛都拉不回来的那种。
  秦王稷的声音十分的清冷,冷的就好像这春夜里的寒风:“范君真的决意要离寡人而去了?”
  这句话好像一把冷森森的、看不见的尖刀,在无声无息的朝着范睢逼近。
  范睢的身体突然一个哆嗦,他有一种预感,若是自己不能够回答得让秦王稷满意的话,那么自己的死亡日期,恐怕便在今夜!
  范睢霍然起身,走到了秦王稷的面前,大礼参拜。
  “大王,臣范睢无能,不能解大王之忧,更令大王和秦国蒙羞,只求大王赐臣一死!”
  范睢的头咚咚的磕在地上,声音在这清冷的春夜之中传出去老远、老远。
  不知何时,范睢的额头已经被磕破,血流满面。
  然而坐在上首的秦王稷却一直没有开口,这位秦国的君王就好像一尊泥塑雕像一般静静的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
  又是一阵夜风悄然吹来,将秦王稷脸颊旁的白发吹得微微飞起,露出了那张苍老却又刚毅无比的脸庞。
  良久之后,一声悠悠的长叹声自秦王稷的口中发出。
  “起来罢。”
  这一句话好像有着某种魔力一般,让刚刚还磕头如捣蒜的范睢立刻停止了所有的动作,很快站了起来,毕恭毕敬的垂首而立。
  秦王稷轻轻的摇了摇头,看着额头仍旧不停滴落鲜血的范睢道:“范君啊范君,汝又何必在寡人面前如此作态?汝对寡人、对秦国之功劳,寡人向来是铭记在心啊。”
  顿了一顿之后,秦王稷又叹道:“罢了罢了,既然要走,那便走罢,走罢!汝辞相之事,寡人——准了!”
  范睢的身体在听到这句话之后猛的一震,随后恭恭敬敬的朝着秦王稷再度行了一个大礼:“谢大王不杀之恩!”
  秦王稷深深的看了范睢一眼,开口道:“范君辞相之后,却是欲往何处?”
  范睢心中凛然,忙道:“回大王,臣欲回封地养老。”
  范睢的封地是应城,正好位于如今秦国占据的那大半个南阳郡之中。
  回封地养老,也是战国时代诸多封君们在朝堂之上不得志时做出的最普遍的选择,孟尝君田文以及穰侯魏冉都是如此。
  秦王稷想了想,突然道:“应城毗邻楚国,不知何时便会被战乱波及。范君还是不必去应城了,寡人将汝封地改封蓝田,汝便在蓝田养老罢!”
  “诺!”范睢躬身应是。
  秦王稷又问道:“范君既走,寡人身边竟无人可用矣!不知范睢可有何贤才举荐?”
  范睢想起了前不久蔡泽和自己说过的话,一时间不由得有些犹豫。
  举荐吧,又怕蔡泽和王稽郑安平一样是个坑货。
  不举荐吧,又怕自己人走茶凉被政敌的谗言给害死。
  好在范睢也是一个颇有决断之人,在短暂的犹豫之后便一咬牙对着秦王稷说道:“大王,臣前些时日曾与一名为蔡泽之人有过会面,此人心思机敏缜密,当可为大王之臂助!”
  “蔡泽?”秦王稷的声音之中显然带着几分疑惑,过了片刻才道:“可是前阵子在咸阳城之中宣扬欲取汝而代之的那个蔡泽?”
  范睢心中暗叫不妙,但仍旧硬着头皮道:“正是此人。此人虽看似轻狂样貌丑陋,但口才过人才思敏捷,乃是不可多得之人才,请大王明鉴。”
  足足有将近一盏茶的时间,秦王稷都没有继续说话。
  等到范睢的冷汗都已经完全湿透了衣衫之后,秦王稷的声音才再一次的在范睢的耳边响起了。
  “寡人记下这个名字了。”
  范睢松了一口气,对着秦王稷再行一礼:“如此,臣告退。”
  片刻之后,当范睢站在咸阳宫的宫门口,望着天边的弯月,整个人终于如释重负。
  虽然过程有点波折,但终究还是将这条命给保住了。
  不知为何,范睢的脑海之中突然涌现出了一句话。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当年的陶朱公范蠡就是用这句话来劝谏自己的好友文种,希望文种能够和自己一起急流勇退。
  只可惜范蠡的这句金玉良言,终究还是没有保住文种的性命。
  范睢轻轻的出了一口气,口中喃喃的说出了一句话。
  “愿为良弓,不为狡兔!”


第358章 武安君,许久不见
  咸阳。
  这是一条宽阔无比的大街,大街的两旁坐落着不少府邸,单单以占地面积来看便知道府邸的主人乃是大贵之家。
  而在大街的中央有一座府邸,和其他看上去就是一副高端大气上档次模样的府邸不同,这座府邸看上去颇为一般,门口也没有任何侍卫站岗,只有一个看上去随时都有可能要老死的门房看门。
  虽然大街上时不时有着马车前呼后拥而过,但是任何车马以及随从在经过这座府邸的时候都显得小心翼翼,甚至十分刻意的要离这座府邸远一些。
  因为这是武安君白起的府邸。
  武安君白起,无论是对于山东六国还是对于秦国来说,那都是一个大名鼎鼎如雷贯耳、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存在。
  对于山东六国来说,白起便是一名犹如恶魔的煞星。
  而在老秦人的心中,白起则是一位战无不胜的大英雄。
  当然了,如今白起身上这个“战无不胜”的光环,即便是在老秦人之中也有着争议。
  有人认为,白起所指挥的正面战场并没有输给廉颇,甚至还占据了优势,如果不是野王城一战司马梗轻率出击中了魏无忌的计而导致全军覆没的话,那么长平战场秦军便将迎来一次超级大胜。
  因此白起并没有输。
  但也有人觉得这种观点是在扯淡。
  白起就是秦军的主帅,既然秦军输了,那么白起当然也就输了。
  虽然说失败的原因的确并不是在白起的指挥上,但是司马梗可是白起派到野王城去镇守的,作为主帅识人不明导致失败,这不算输什么才叫输?
  即便长平之战已经过去了两年,但是在秦国之中依旧有不少人为了这件事情而争执不休。
  不过这些对于白起来说并不重要,也根本影响不到白起。
  事实上自从长平之战后,虽然所有人都知道白起就居住在这座府邸之中,但是两年来却从来没有任何人见过白起走出这座府邸的大门。
  一次都没有。
  这天清晨,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响起。
  蹄声渐渐的靠近了武安君府,但却并没有像其他人那般直驱而过,反而在武安君府的门前停了下来。
  大门被敲响了。
  老迈的门房惊讶的打开了门,看见了一张十分熟悉的脸庞,以及一声豪迈的笑声。
  “烦请通禀武安君,便说司马靳来访!”
  片刻之后,司马靳就来到了武安君府邸的后院。
  在这里,司马靳如愿以偿的见到了他想要见到的武安君白起。
  此刻的白起一身黑色便服,正在花圃之中裁裁剪剪,又时不时为某片花丛摘虫除草。
  若是不知白起身份的人在此,不免以为这白起乃是一名专门负责侍弄花卉的老仆,又哪里想得到此人乃是大名鼎鼎的武安君了?
  不过司马靳的脸上一点惊讶的表情都没有,很显然对于这副情景早就已经司空见惯,大步走到白起面前就是一礼:“司马靳见过武安君。”
  白起好像根本没有听到司马靳的话一样,不为所动的站在那里,慢吞吞的替面前的花丛割去杂枝。
  足足过了片刻之后,白起才不急不忙的转过身来,长出了一口气。
  司马靳左右一看,正好看到不远处放着一块方巾,赶忙将方巾取来,恭敬的递到了白起的面前。
  白起信手接过方巾,擦了擦脸上的汗水,轻轻的叹了一口气:“老矣、老矣!此老朽之身,留着何用,何用也!”
  司马靳忙赔笑道:“武安君之名声震天下,不老,不老。”
  白起这才将头转过来,狠狠的瞪了司马靳一眼:“这声名和年纪有何干系?糊涂!”说着信手将刚擦过汗的方巾甩在司马靳的脸上,迈步朝着走去。
  司马靳也不着恼,嘿嘿一笑好像一名跟班似的跟在后面,亦步亦趋。
  不远处有一小亭,两人便在亭中就座。
  白起坐了下来,双眼上下打量着司马靳,目光之中满是毫不掩饰的鄙夷:“汝这小子,来吾府上作甚?”
  司马靳笑道:“这不是怕武安君一人独居无聊,故此……”
  “独居无聊?”白起哈哈一笑,打断了司马靳的话:“汝此言差矣,如今这府内府外,可是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盯着吾呢。”
  不过吐槽归吐槽,白起看向司马靳的眼神之中,多少也带着几分感动。
  自从白起被秦王稷软禁在这里之后,之前那么多的军中旧部都纷纷跟白起划清了界限,对白起是避之不及,只有这司马靳一人还时不时的前来白起府上探望。
  两人闲聊了几句,白起突然道:“怎么,又打了败仗?”
  司马靳一惊,道:“武安君已经听说了?”
  白起哼了一声,道:“吾每日便在这府中侍弄花草,又无人上门,如何能得知甚么消息?倒是汝整个人魂不守舍的,吾如何看不出来?说罢,到底是哪里又吃了败仗?”
  司马靳眼神一暗,过了半晌才说道:“武安君,这一次,吾大秦又败于赵国之手矣。”
  说着司马靳便将这阵子以来发生的这一场河东之战一五一十的全数道来。
  白起听完之后,半晌不语。
  司马靳有些急了,对着白起说道:“武安君,如今只有汝出马,方才能够救秦国于危难之中矣!”
  白起仍旧沉默。
  过了好一会之后,白起才缓缓开口说道:“司马靳,汝老实道来,此言究竟是汝之意思,还是另有人命汝如此和吾言之?”
  司马靳被白起盯着发窘,过了半晌之后才期期艾艾地说道:“武安君,这当、当然是司马靳心中所想。”
  白起看着面前的司马靳,忍不住叹了一口气,拍了拍司马靳的肩膀。
  “倒是为难汝这样一个性子之人,却要在吾之面前如此扯谎了。且回去告诉汝背后之人,吾白起乃是秦国之臣,若是大王用吾,吾自当肝脑涂地为大王效力。但若是某些人心怀叵测,欲要勾结吾做一些肮脏龌龊之事,那便不必多谈!”
  说完这句话之后,白起不再看司马靳一眼,径直起身离去。


第359章 河东郡分田
  河东郡。
  现在还是初春,正是春寒料峭的时节,但是一大早,河东郡翼城滑庄的田野上就已经热闹了起来。
  一名赵国的官吏身着官袍,手中还捧着一份简牍,对着围在自己身边的诸多赵国民众喝道:“什长、伍长何在?”
  官吏话音刚落,立刻就有不少人出列:“什长宋武在此!”“伍长陈言在此。”“什长……”
  片刻之后,二三十名什长伍长就都喜气洋洋的站到了这名官吏的面前。
  赵国官吏看着面前这些人,满意的点了点头。
  在河东郡之战胜利之后,赵国国君赵丹就给出了立功将士两种选择,一种是金钱实物奖励,一种是以河东郡的土地作为封赏。
  根据赵丹特地颁布的命令,如果愿意迁徙到河东郡的话,那么根据军功获得的土地会比之前要更多。
  不仅如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