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国赵为王-第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伯看上去对于这个答案还算认同,但马上又发出了疑问:“可是齐国人未必就能够击败公子安和荣蚠的部队……”
  赵丹不以为意的一挥手:“如果齐国人不行的话,那么寡人再命令庞煖发兵便是。”
  李伯道:“但是那可是三百里土地啊大王……”
  赵丹看上去并不在意:“不过区区三百里土地罢了,终有一天,寡人要统治的将是这华夏大地的万里江山!李卿,眼光要长远一些啊。”
  李伯道:“可齐国未来必将是赵国之敌人,若是让齐国凭空得了这三百里土地,岂非是让齐国又变得更加强大?”
  “不,汝错了李卿。”赵丹正色道:“齐国人想要这三百里土地,除了要付出士兵的伤亡之外,还会付出另外一样事物。”
  李伯问道:“敢问大王是何事物?”
  赵丹答道:“齐国和燕国之间的关系必将因此而结怨数十年!”
  “……”
  看着站在自己面前一脸无语的李伯,赵丹忍不住再一次笑了起来。
  他突然发现一点,那就是这位中尉或许对于如何考校官员的功绩,如何治理一方百姓有着足够的心得,但是对于外交方面的这些弯来绕去的东西却又显得不是那么了解。
  这很不错。
  于是赵丹将目光转向了一旁的虞信。
  虞信朝着身边仍旧有些不明所以的李伯道:“若是燕齐之间结怨,那么在日后必定会相互攻伐,如此一来的话赵国便可居中调度甚至推波助澜,对于赵国来说乃是好事一件!”
  李伯道:“虞卿此言差矣,若是齐国出兵拥立公子轲,燕后和公子轲照理应当感激齐国,又怎会因此而对齐国结怨?”
  虞信道:“欲要让燕后和公子轲感激齐国,前提是燕国不会割让土地给齐国。既然土地已经割让,那么双方便是两清,又有何感激可言?而且割地求位之事毕竟是很不好听的,因此一旦燕后坐稳了太后之位,必定会想办法收回这三百里土地!”
  李伯道:“所以虞卿觉得,燕齐之间迟早会因为这三百里土地爆发战争?”
  “正是!”
  李伯摇头:“吾还是认为,与其让齐国人得了这三百里之地,倒不如吾赵国取之,反正谅那燕国也不敢将赵国如何。”
  赵丹看着一脸不爽的李伯,其实是能够理解这位中尉为什么不爽的。
  燕国和齐国之间的土地,正是黄河汇入渤海的最后一段平原流域,也是赵国以来一直垂涎三尺的一片土地。
  如果以后世的地理观念来看,这里简直就是一片绝佳的出海口啊。
  眼睁睁的将这样的土地让出去给齐国人,对于李伯来说显然是很难接受的。
  赵丹对着李伯正色道:“李卿,汝需要明白如今赵国之重心乃是在西方而非东方,这就是为何寡人希望燕国和齐国仇怨更加深刻一些的原因。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在寡人发兵西方的时候相互牵制,不至于联合起来攻击寡人的邯郸!”
  李伯终于被说服了。
  和区区三百里地比起来,邯郸的安危无疑是更加重要的。
  再说了,这三百里地又不是赵国割让给齐国的,而是燕国割让给齐国的。
  能够用燕国的三百里土地让燕后和公子轲上位,并且让燕国和齐国至少在未来二十年之内没有任何联合的可能性,赵丹觉得自己赚得太大了。
  毕竟在这个时代,霸主级国家总是最容易成为那个被众人集火的对象。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为了不让赵国遭受一次“六国合纵攻秦”或者“五国伐齐”这样的事情,除了要给赵国多拉几个盟友之外,更重要的当然是让其他任何的国家都沉迷在相互厮杀之中,而不是一起团结起来对抗赵国这个开始变得越发茁壮并且俯瞰整座树林的参天巨木。
  赵丹突然发现,在刚刚开始穿越的时候,自己似乎还没有这么腹黑。
  是什么改变了自己呢?
  赵丹觉得是环境。
  环境逼人成长啊。
  在这个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世界,想要不成为敌人王座下的枯骨,那么就只有比敌人更加能算计,更有心机,埋下更多的伏笔和暗线才行啊。
  伟光正的人在这个时代永远只有一个下场,那就是死无全尸。
  想通了这一点之后,赵丹就可以心安理得的用两个字来形容这段时间的自己——成长。
  成长的不仅仅是赵丹,还有赵丹麾下的赵国。
  对于赵丹或者赵国来说,眼下最重要的目标当然是晋国故地,如今的秦国河东郡。
  而对于正处在河东郡前线蒲津关之上奋勇作战的赵括来说,眼下最重要的目标当然是干死面前这个秦军二五百主。
  “秦贼,受死!”赵括吐气开声,狠狠的举起手中的剑朝着王翦的脖子斩了下去。
  王翦冷笑一声,手中的青铜长剑毫不犹豫的一个上掠,朝着赵括而来。
  “当!”两件兵器在空中相交,发出一声清脆无比的金铁交鸣之声。
  两人同时后退。
  赵括的身体重重的撞在了厚重的关墙城垛上,让他的身体一阵气血翻涌,一时间有些头晕眼花。
  冷不防耳边一阵风声响起,赵括心中大骇,慌忙一个侧步闪了出去。
  “当!”王翦手中的青铜长剑带着一股劈山倒海的姿势重重的落在了刚才赵括所站的地方,剑尖在厚重的关墙上激起一连串火星。
  躲过一劫的赵括哼了一声:“卑鄙!”
  王翦不以为然的反啐一口:“愚蠢!”
  两人四目相对,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完全不加掩饰的杀机。
  在两人的身边,几百上千名秦赵双方士兵正在激烈无比的厮杀着。
  他们就好像一只只杀红了眼睛的野兽,疯狂的将兵刃以各种各样诸如刺、劈、砍、削的姿势送入敌人的身体之中,然后又在终结了敌人性命之后开始寻找着下一个敌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关墙之上的赵军士兵开始越来越多了,而秦军的防线开始被步步压缩。
  在整整三万名赵国精锐士兵面前,王翦即便是将手中的这一千人用到了极致,也只不过能够拖延八天时间而已。
  事实上在前几天之中,赵国人都对于蒲津关的险要地形无计可施。
  直到大量冲车和投石机等攻城器械被赵军的随军工匠们给制造出来后,一切就都完全不同了。
  几十上百斤的石弹或许难以撼动咸阳这种大城的城防,但是用来对付一个小小的蒲津关却已经是绰绰有余了。
  所以很快的,王翦就发现赵括的身边开始慢慢的出现了帮手。
  一个,两个,三个……
  当赵括率领着五名赵军士兵将王翦给完全包围起来之后,王翦终于觉得自己不能够再这样继续下去了。
  “赵贼,耶耶和汝拼了!”王翦一声怒吼,朝着赵括猛冲而去。
  赵括深吸一口气,蹬蹬蹬几步直接朝着后方退去。
  赵括并不是怕死,而是在为了周围的赵军士兵拖延时间。
  只需要王翦再追上那么一两秒,就会有至少两把长剑刺入王翦的腋下、肩膀和或者后背,轻松无比的结果掉他的性命。
  然而下一刻,赵括突然从王翦那原本视死如归的眼神之中察觉到了一丝狡狯。
  “不好,他想逃!”
  赵括回过神来的时候已经太晚了。
  王翦突然一个急转身,手中的青铜剑借势在一名毫无防备的赵军士兵肩膀处斜掠而过,切下一只手臂的同时带起了大片血雨。
  紧接着王翦借势一滚,正好从这名赵军士兵所露出来的缝隙之中滚出了包围圈。
  当然了,即便如此,王翦也不得不付出了肩膀和腋下被刺中两剑的伤势。
  但这两处伤口并没有拖慢王翦的脚步,他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直接冲到了关墙边缘,从好几丈高的关墙之上朝着城内跳去,一边跳一边还在半空之中发出一声尖锐无比的叫声。
  “赵贼势大,撤退!”
  王翦的身体重重的砸在了地面上,激起一阵雪花。
  “该死!”赵括几乎下意识的就想要跟着王翦跳下去,但是奔到城垛之旁时又停住了。
  几乎就在王翦一边咳血一边从地上爬起来的同时,赵括也已经将身后的长弓取在手中。
  弓如满月,锋利的箭矢直指王翦的后背。
  王翦急速的奔跑起来,他的脚步犹如豹子一般灵敏,在赵括的视线之中越跑越远。
  “死!”赵括咬牙切齿的在心中默念一句。
  随后果断的松开了弓弦。
  箭矢掠过空气,带着尖锐之声朝着王翦的后颅而来。
  眼看就要功成,王翦却突然一个俯身,狠狠的朝着旁边的地面扑去。
  但王翦的动作显然因为受伤而变得缓慢了不少,赵括射出的箭矢在王翦的头顶一闪而过。
  “砰!”王翦的身体再一次的砸到了地上,雪花四溅。
  死了?赵括的心剧烈的跳动了起来。
  仅仅是几息过后,披头散发的王翦就再一次的站了起来,并很快就消失在了赵括的视线之中。
  一面肮脏的头巾被箭矢牢牢钉在雪地之上,这是赵括这一箭所收获的战利品。
  “秦贼!下次见面,吾必取汝项上人头!”
  赵括的怒吼声在关墙之上回荡着。


第338章 面临绝境的宛城
  宛城。
  二十五万秦国士兵从四面八方蜂拥而来,对着楚军所占领的宛城发动了一波又一波的攻势。
  无数秦军士兵呼喊着、吼叫着,脚步踏过泥泞的雪地,举着盾牌抬着一架架云梯朝着宛城的城头冲了过来。
  而城头之上的楚军士兵们则以密集无比的箭雨和石块对着秦军的士兵们进行着凌厉的回敬,许多秦军士兵在冲锋的路上便被射倒,还有许多直接被从天而降的石块砸得七荤八素从云梯上落下。
  但即便如此,仍旧有上百架云梯被秦军士兵们架在了城头,随后一名名秦军士兵便急速攀爬而上。
  城头上的楚军士兵们除了弓箭手仍然在不停的射击之外,还有许多士兵们手持长戈,用力的将云梯的顶端推离城头,每一架云梯被推出城头翻倒在地的时候,都能够听到城头上楚军将士的一阵欢呼之声。
  即便如此,仍然有不少悍勇无比的老秦人士卒躲过箭雨,在无数从天而降的石块之中继续攀爬着,并很快接近了城头。
  “让开,都让开!”在一阵呼喝声中,几十名楚军士兵手忙脚乱的抬着一口口大釜走到了城头,这些大釜一个个散发着刺鼻的臭气,里面是滚烫无比、仍然在不停沸腾着的、由人类和动物粪便混合在一起的“金汁”。
  楚国士兵们将大釜抬到了云梯的顶端,直接把大釜之中的金汁朝着正在攀爬的秦军士兵们倒了下去。
  滚烫无比的金汁从天而降落在秦军士兵们的头上,瞬间就将这些秦军士兵们烫得哇哇乱叫。
  许多秦军士兵剧痛之下不得不松开了抓住云梯的手,直接从高高的空中跌落在地。
  不少运气差的当场摔死,还有一些运气好的并没有立刻摔死,而是在地上滚来滚去乱爬乱叫,就是怎么也起不得身来。
  这些金汁在煮开之后不但能够通过盔甲的缝隙进入到皮肤之中,更蕴含着大量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几乎相当于一种兼具腐蚀和渗透的毒药,杀伤效果极为惊人。
  更有楚军士兵浇得兴起,干脆在倒完金汁之后直接连大釜也一起扔了下去,当场又砸死砸伤好几名云梯上的秦军士兵。
  这样的行为虽然一下子是爽了,却马上就招来了附近楚国军官和将军们的一阵怒吼。
  “蠢娃子,釜都丢了,以后还咋个烧金汁?”
  从远处看去,云梯之上的秦军就好像一只只黑色的蚂蚁,虽然不停的从城头跌落,但是却也一刻都没有停止对宛城城头的攀登。
  但即便如此,秦军的第一波云梯攻城战术在宛城的城墙下仍然受到了十分明显的重挫。
  但是早有准备的秦国人当然不可能指望仅仅凭借着几百架云梯就攻陷这座有着数十万楚国军民据守的军事重镇,早就已经是秦国宿将的王龁更不可能犯这种堪称愚蠢的轻敌错误。
  所以很快的,秦国人的另外一个杀招就开始出现在了楚国守军的面前。
  一阵阵呼啸声突然在空中响起。
  “石弹,注意躲避,注意躲避!”
  在城头楚军惊惶无比的尖叫声中,几十块轻则数十斤重则上百斤的巨石从天而降,重重的落在了城头。
  轰隆隆的声音瞬间响彻整座宛城城头,即便是在冬日也仍然激起了大片的烟尘,中间夹杂着无数的惨叫声。
  血腥味慢慢的在城头蔓延开来。
  这一轮轰击虽然并没有造成太多的伤亡,但是却对于城头上楚军的士气形成了很大的打击。
  也不是每一块石弹都那么精准的落在城头之上的,有不少石弹直接飞跃了城头落在了城内,将靠近城墙的街道砸得坑坑洼洼,更砸毁了好几座房屋。
  还没等楚国士兵们在这巨石弹的惊人威势之中反应过来,突然又有人尖叫了起来:“轒輼,是秦人的轒輼!”(轒輼,读作坟温。)
  在楚国士兵的惊叫声中,一辆辆巨大的木制战车出现在了楚国士兵们的视线之中。
  这些名为轒輼的战车有着四个巨大的轮子,看上去几乎和后世的坦克一般大小,十名秦军士兵在战车的四周和后方用力推拉,带着这些犹如巨兽一般的战车朝着宛城城头前进。
  数百辆轒輼战车同时朝着宛城的城头前进,巨大的车轮碾碎冰雪在雪地中缓缓前进,乍一看给人一种坦克阵集中冲锋的错觉。
  楚国城头上的指挥官们看到这些战车之中心中大惊,连忙发下命令:“弓弩手,快快射这些轒輼!”
  楚军的弓弩手们闻言早有准备,纷纷将手中的弓弩瞄准了一辆辆轒輼。
  待到这些轒輼进入射程之后,无数箭矢弩矢便犹如雨点一般从天而降,朝着一辆辆轒輼落了下来。
  然而让楚国人不敢置信的是,在一轮几乎是全覆盖的箭雨之后,却完全没有任何一辆轒輼停下脚步,而是坚定无比的继续前行。
  在轒輼战车的最上面有着一层厚厚的防护层,这防护层乃是以生牛皮所制,每一辆战车之上都有着至少五头牛的生牛皮覆盖其上,寻常弓箭根本就无法穿透这层防护,更别提是射死射伤这些轒輼战车保护之下的秦军士兵了。
  “砰,砰,砰!”
  一辆辆轒輼战车开始靠近城头,在城墙底下牢牢的立住了。
  轒輼战车之中的秦军士兵们开始忙碌了起来,他们从战车的夹层之中吃力的拉出一包包被泥土装得满满的大包,然后将这些泥土通通的倒在地上。
  短短片刻时间,十几大包的泥土就通通倾倒在城墙底下。
  上百辆轒輼战车同时作业,不过短短片刻时间,城墙地下就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斜坡。
  虽然现在这个小斜坡和宛城高大的城墙对比起来多少显得有些可笑,但是只要稍有那么一点脑子的人都能够看得出来,只要这些轒輼战车如此往来反复的在这一处填土,那么便迟早会抹平两者之间的高度差,造出一座足以让城头守军心惊胆颤的大斜坡来!
  城头上的楚军一时间乱成一团。
  “该死的秦贼,快,快去搬金汁来对付这些轒輼!”
  “石头,快去取大石块来,将它们砸毁!”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又是一轮抛石机带来的石弹从天而降,让城头上本就已经开始有些凌乱的楚军士兵们惨叫连连。
  与此同时,又是一阵刺耳无比的摩擦声开始传到城头,好不容易从石弹中侥幸逃得性命的楚军们看到了眼前之物后再次发出了惊讶的叫声。
  “箭塔,是秦贼的箭塔!”
  在上百名秦军士兵的保护和推动下,数十架几乎和城墙同高的箭塔开始缓缓的朝着宛城逼近,箭塔之上的秦军弓弩手在进入射程之后和城头上的楚军弓弩手展开了疯狂的对射。
  城上城下激战一片,杀声震天,每时每刻都有无数双方的士兵惨死在对方的石弹、弓弩、金汁的手下。
  无数温热的血液滴滴哒哒的从天而降,落到了已经被许多脚步踩踏得泥泞不堪的地面上,为这片冬天的大地增添了丝丝令人不安的红色。
  在宛城的郡守府,二十万楚军的统领上柱国景阳面色冷峻,听取着一个又一个来自各条防线上的急报。
  “上柱国,南城墙告急!秦军有数名锐士登上城墙,险些破关!”
  “上柱国,北城墙告急!秦军之石弹已让北城墙受损,急需匠人修理!”
  “上柱国,伤兵营处死亡人数不断增加,军医要求加派人手!”
  “上柱国,军粮已然告急,军需官请示是否应当缩减口粮!”
  “上柱国……”
  好不容易送走了这一个个完全不会带来好消息的信使,景阳有些疲惫的揉了揉太阳穴,微不可察的叹了一口气。
  和出征之前的踌躇满志意气风发相比,如今的景阳看上去简直已经老了十岁。
  这一切都是因为东线这无比糜烂的战局而造成的。
  由于王陵所部出其不意的奇袭,原本一直在和王龁对峙的景阳不得不放弃了城外所有的防线,龟缩到了宛城之中困守。
  但即便是困守,如今的宛城也已经到了风雨飘扬的边缘。
  东线传来的败局一度让景阳几乎完全绝望,但好在紧接着魏赵援军的接连到来以及洛邑之会的召开给了景阳一线机会。
  景阳沉默了片刻,突然开口道:“派往洛邑的信使已经出发几日了?”
  一旁有人答道:“三日。”
  “三日。”景阳重复了一句,三天时间如果快马加鞭的话,应该也差不多能够赶到洛邑了。
  在三天前的那封信之中,景阳告知远在洛邑的楚王元,自己估计还能够撑一个月左右。
  但是在三天之后,景阳改变了这个看法。
  依照秦军这般猛烈的攻势,最多再有十天时间,宛城很可能就会失守,宛城之中的数十万军民也会惨遭秦人屠戮!
  一想到这里,景阳就不由得一咬牙,狠声道:“今夜继续派出信使,继续向洛邑求援!”
  宛城,已经真正到了风雨飘摇、生死存亡的时刻了!


第339章 燕王薨,洛邑动
  这已经是洛邑之会的第四天了。
  赵丹坐在自己的王位上,眼睛半睁半闭,看上去似乎要睡着了。
  和前几天一样,今天谈判的局势似乎并没有任何的改观。
  虽然每天秦国的使团成员们都要迎接铺天盖地的口水,但是他们在范睢的带领下还是顽强无比的抗住了,并没有因此而让赵国一方获得任何的承诺,实现任何的要求。
  不仅如此,随着时间的一天天过去,秦国人的希望也在一天天的增长。
  对于如今的秦国人来说,他们最缺的就是时间!
  而且不仅如此,赵丹还听说这阵子秦国的使者们暗中也没有闲着,经常能够看到有身份不明的家伙鬼鬼祟祟的进入其他几个国家的营地之中……
  一想到这里赵丹就忍不住有些好笑。
  如今大局已定,大家都等着墙倒众人推呢,这个时候能够转投秦国一方的国君,那估计得是猪油蒙了心吧?
  就在这个时候,一名赵国的宫廷侍卫突然猫着腰快步走进了大殿之中。
  片刻之后,一封密信就悄悄的递到了赵丹的面前。
  赵丹看着面前的这封密信,神情微微一动。
  能够在这样的场合送到赵丹手中的密信,那绝对是属于十万火急级别的。
  赵丹看到了这封情报,脸上缓缓露出了一丝笑容。
  燕王死了。
  当看到这一则消息的时候,赵丹就情不自禁的松了一口气。
  既然燕王已经死了,那么赵国的最后一丝隐忧也就不存在了。
  接下来,赵丹只需要专心于秦国的战事便可。
  赵丹抬起了头,信手将这一份情报递给身边的虞信。
  刚刚和范睢打完一通嘴炮正在喝水的虞信先是一愣,随后接过了赵丹所递来的这封情报。
  片刻之后,虞信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然后转头看了赵丹一眼,目光之中透露出了询问神色。
  赵丹并没有立刻回应虞信,而是先抬头看了不远处的齐国使团一眼。
  齐王建和后胜两个人就安安静静的坐在那里,完美的诠释了“吃瓜群众前排围观”这句话。
  赵丹的眉头微微皱了一下,突然有点想要吐槽齐国人情报渠道的低效率。
  就在赵丹考虑是不是要想办法将手中的这一封密信送到齐国君臣手中的时候,一名齐国的宫廷侍卫快步来到了齐王建的身边,将一封密信送到了齐王建的手中。
  赵丹的神情立刻放松了下来。
  齐王建在读到这封密信之后身体猛然一震,脸上露出了惊喜的神情。
  很快的,齐王建手中的这封密信到了后胜的手里。
  后胜看了一下这封密信之后,脸上也露出了笑容,和齐王建迅速无比的交换眼色。
  在这一连串的动作结束之后,齐王建突然抬头看向了赵丹。
  两人相视一笑,看上去好似两只狐狸达成了某种交易。
  几息时间之后,赵丹敲了敲面前的桌子,缓声开口:“所以说,秦王汝是一定不会割让河东郡的了,对吧?”
  赵丹的话音一落,原本一直在闭目养神的秦王稷立刻就睁开了眼睛。
  “赵王,寡人此次所求乃是秦赵两国停战,但想让寡人割让河东郡那是绝无可能。”
  赵丹不急不忙的一笑,对着秦王稷:“那么秦王是否又知道,如今蒲津关已经落在了寡人的手中呢?”
  赵丹的这句话一说出来,大殿之中的不少人脸色就开始发生了变化。
  在场诸国无一例外都或多或少的参加到了这一场大战之中,自然对于大战的形势都是心中有数。
  河东郡两大险要渡口正是岸门渡和蒲津渡,岸门渡已经早就落在了赵国的手里,现在蒲津渡也被赵国攻陷,那岂不是意味着河东郡和关中之间的联系已经被完全切断了?
  后路被断,对于任何一支军队来说都绝对是非常致命的一件事情。
  然而秦王稷的脸色看上去并没有任何的变化,同样不紧不慢地说道:“蒲津渡不过是河东郡之中诸多渡口之一,寡人所知道的是如今三晋联军主力依旧被挡在安邑城下,不得寸进一步!”
  赵丹点了点头,突然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寡人有些累了,今天就到此为止吧。”
  在说完了这句话之后,赵丹头也不回的走出了大殿之中。
  赵国群臣们急忙跟上。
  赵丹突然拂袖而去让其他各国都有些意外,但是既然正主都走了,那么其他人自然也不会留下,于是便纷纷离开。
  在回营的马车上,秦王稷和范睢同车而行。
  范睢低声对着秦王稷说道:“大王,那赵王的态度似乎有些不太对劲,看上去或许已经失去耐心。”
  范睢有些担心,毕竟这才拖延了几天时间,还远远不够啊。
  秦王稷轻轻的哼了一声,对于范睢的担心不置可否,而是突然问起了另外一件事情:“宛城战事如何?”
  范睢点头说道:“依王龁所言,最多十日便可攻破宛城。”
  “善。”秦王稷的神情看上去稍微放松了一些:“一旦攻克宛城,那楚王元便由范君亲自去说服,范君以为如何?”
  范睢点头道:“此事请大王放心,绝无问题。”
  秦王稷又问道:“安邑情况如何?”
  范睢低声回答道:“数日前廉颇命三晋联军对安邑发动猛攻,攻势极其猛烈,臣以为三晋联军可能打算一举拿下安邑。”
  秦王稷皱了皱眉头,若有所思。
  过了好一会之后,秦王稷的脸上露出了明悟的神情:“寡人明白了,赵丹小儿是想要寡人和楚国两败俱伤,好让他趁机捡个便宜,白白占领河东郡。”
  范睢闻言一愣,过了好一会才恍然大悟,道:“这赵王好算计!”
  “好算计?”秦王稷冷笑道:“赵丹小儿算计虽好,但能否实现尚在两说!寡人就不相信凭借着安邑城中的二十万守军,还不能够支持到王龁和王陵回师不成?”
  两人一路谈话,很快回到了秦国大营之中。
  秦王稷刚走下马车,一名秦国的宫廷侍卫就急匆匆的来到秦王起的面前,恭敬的呈上了一封密信。
  “大王,燕国急报!”
  “燕国?”秦王稷愣了一下,接过了信。
  看着面前这封急报,秦王稷脸上的神色开始发生了变化,沉吟不语。
  范睢站在一旁察言观色,忍不住开口说道:“大王,难道是燕王……”
  秦王稷回过神来,对着范睢点了点头:“不错,燕王已然晏驾归天矣……”
  顿了一顿之后,秦王稷继续对着范睢说道:“如今的燕国之中乃是公子安继位。”
  “公子安?”范睢闻言眼睛一亮,对着秦王稷低声说道:“那公子安年纪轻轻,国事尽操于相邦荣蚠之手。荣蚠此人素来深恨赵国,若是大王愿意遣使前往燕国,或能说服荣蚠出兵相助。”
  秦王稷眼神一亮,想了一想之后对着范睢说的:“既然如此,那便立即命人前往燕国!”
  就在秦王稷和范睢商议这件事情的时候,另外一边的赵丹也同样正在和自己的两名心腹大臣们商议这件事情。
  赵丹坐在上首,脸庞神采奕奕,心情看上去非常的不错。
  燕王的去世对于燕国和那些燕王的亲信们来说或许并不是一件好事,但是这对于赵丹来说却绝对是一件彻头彻尾的大好事。
  因为这标志着赵丹一直以来所秘密策划的燕国计划,终于到了可以真正实施的时候。
  赵丹对着虞信说道:“虞卿,齐国那边已经派人去确认过了吗?”
  虞信恭敬答道:“回大王,齐国那边刚刚已经派人传来回信,说是一切都将按照原先所商定之计划实施。”
  “非常好。”赵丹想了一想,又问道:“彭城方面,魏无忌和剧辛应该也都已经通知到了,对吧?”
  “是的,大王。”
  “庞煖那边也应该收到消息了吧?”
  虞信答道:“从路程来看,庞煖将军可能还需要一两日才能够收到消息。”
  赵丹道:“那倒也不要紧,反正庞煖这一次只需要虚张声势便是了,就让齐国人去打头阵吧!对了,乐间呢?乐间那边可有什么消息传来?”
  对于赵丹来说,乐间在这个计划之中可是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如果乐间不能够成功的将燕后和公子轲这两个关键人物带出燕国进入到赵国境内的话,那么一切就都无从谈起。
  虞信摇头道:“依照时间来看,如果燕王刚刚晏架乐间便带着燕后母子离开武阳,那么如今应该距离燕赵边境不远矣。因此想要得到他们的消息,短则一两日,长则四五日。”
  “还要这么久?”赵丹皱起了眉头,突然无比怀念起手机和互联网来。
  这个世界的信息传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