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战国赵为王-第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韩王然和赵丹对视了一眼,脸上露出了让人如沐春风的笑容,随后缓缓说道:“世人皆知三晋一体同盟,寡人素来言出必行,并非那违诺之人,自然亦不会背盟而叛赵也。”
韩王然在说完这番话之后还笑眯眯的朝着赵丹点了点头,内中意思不问可知。
韩国站到了赵国的这一边。
在说完了这番话之后,韩王然还不忘记看了不远处的魏王圉一眼,笑眯眯地说道:“魏王觉得如何?”
魏王圉觉得相当的头疼。
对于魏王圉来说,现在可不是一个表明立场的好时机啊。
作为战国时代的第一个霸主,魏国上下无论是对于秦国还是赵国都缺乏好感。
这两个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当年都曾经被魏国揍得找不着北,如今却又反过来把魏国揍得找不着北……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可以自由选择的话,魏王圉其实更希望自己能够坐山观虎斗,让秦国和赵国打生死算了。
但是理智告诉魏王圉,自己不能这么做。
在一个国家实力强大的时候,保持中立是可行的,因为那样会让所有人都争先恐后的巴结魏国。
但是像现在这样的情况如果还要强行保持中立,那么秦赵两国为了提防魏国加入对手的阵营,可能会先连起手来阴魏国一波。
有实力的中立,那叫左右逢源。没实力的中立,那叫找死。
所以魏国必须要选一边站,无论成功或者失败,都比保持中立而同时遭遇两边忌惮要更强。
好在魏王圉其实早就已经做出了决定。
在宣布这个决定之前,魏王圉先看了齐王建一眼。
魏王圉并没有齐王建的脸上看出任何的表情,这位年轻的齐国君主似乎并不是非常在意魏王圉看法。
想想也很正常,要知道此时此刻魏无忌正在率领着两万魏军在彭城边上和二十万齐国技击之士对峙呢。
再加上今天的这件事情,齐王建早就已经将魏王圉当成敌人了。
魏王圉转过了头,又看向另外一边的秦王稷。
和齐王建相反,秦王稷其实一直以来都在挖空心思地拉拢着魏国,而且这种拉拢早在长平之战甚至更早之前就已经开始了。
面对着秦王稷热切的眼神,魏王圉并没有给出任何的答案,而是将目光再次移开,投向了位于赵军阵之中的赵丹。
此刻赵丹的脸上同样也带着笑容,这种笑容十分镇定,看上去就让人有一种似乎一切尽在赵丹掌握之中的感觉。
说实话,魏王圉真的很讨厌赵丹的这种笑容。
就在上一次中牟会盟的时候,赵丹就是带着这种该死的笑容惩罚了当时还是魏王圉宠臣的高基,并且狠狠的打压了魏王圉一波,让魏王圉不得不接受魏无忌归国以及魏国已经成为赵国小弟的事实。
是时候作出决定了。
魏王圉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沉声说道:“齐王,今日之事,皆由汝而起,寡人是绝对不会允许汝的士兵将寡人的旗帜从旗杆上取下的。如果汝执意要战的话,那么便放马过来吧!”
这句话看上去虽然并没有直接针对秦国,但既然针对的是站在秦国一边的齐国,那么实际上也就和针对秦国没有任何两样了。
所以在听到了魏王圉的决定之后,秦王稷和齐王建的脸色就是同时一沉。
而反观赵丹这一边,几乎每一名国君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赵、楚、韩、魏对秦、齐。
如此一来的话,甚至都不需要开战,结果就已经是非常明显了。
从无论是从数量还是战斗力上来看,秦齐联盟显然都并不占据上风。
诚然数量并不能够代表一切,但是考虑到各国国君所带来的必定是精锐部队的事实,数量的差距在这个时候其实是很能说明问题的。
赵丹笑眯眯的看着秦王稷:“秦王,汝如今还有何话说?”
秦王稷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双眼定定的看着赵丹。
所有的老秦人士兵们都握紧了手中的各式武器,做好了在下一刻听命冲杀的准备。
下一刻,秦王稷的脸上突然露出了一丝笑容。
“赵王误会了。”
所有听到秦王稷这句话的人,都忍不住身体一震,脸上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误会?什么误会?”赵丹继续笑眯眯的看着秦王稷。
秦王稷脸上的笑容更加的浓郁了:“寡人此次前来,乃是为了和赵王商议停战和谈一事,又如何会在此时妄动刀兵?”
听到秦王稷这番话,其他的几名国君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
堂堂的大秦帝国,堂堂的战国霸主秦王稷,竟然在如此剑拔弩张的时刻,朝着赵丹作出了退让?
更让众人跌落一地下巴的是,赵丹居然也笑眯眯的点了点头,对于秦王稷的话表示了赞同。
“寡人觉得,秦王所言甚是!此次洛邑之会,乃是为了和平而举办,若是在这次大会之上出现什么打打杀杀之事,未免和盟会举办之初衷不符!”
说完这番话之后,赵丹和秦王稷对视一眼,突然不约而同的放声大笑了起来。
他们脸上的笑容明明非常的浓郁,笑声听起来也非常的爽朗,但是不知为何听在别人的耳中,却总给人一种极其古怪的感觉。
片刻之后,两人的笑声几乎是同时缓缓止歇。
秦王稷朝着赵丹拱手做礼:“既然如此,那么此地之事就劳烦赵王处理,寡人身子有些疲乏,便先回营休息了。”
秦王稷脸上的表情看上去十分的真诚。
赵丹同样拱手还礼,正色道:“秦王如今年事已高,又何必事事出面奔波?倒是寡人尚在年轻,替代长者处理些许事务,却也是理所当然。”
赵丹说话的时候表情和语气同样也十分的真诚。
秦王稷哈哈一笑,大袖一挥:“二三子,随寡人回营!”
秦王稷这一声令下,两万秦军便井然有序后军变前军,缓缓的退入了那座皑皑白雪之中的黑色秦军大营里。
而秦王稷的马车也随着秦军一起,渐渐的在赵丹的视线之中消失。
在这期间,赵丹一直含笑而立,目光始终没有离开面前的这支秦军。
如果这个时候有人站在赵丹附近仔细的观察他的面容,就可以在赵丹的脸上看到一丝微不可察的犹豫之色。
赵丹在犹豫些什么?
好在片刻之后,这种犹豫的神情就从赵丹的脸上消失了。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最后一批秦军部队也退入了秦军大营之中。
秦军的大营营门缓缓的关闭,将整个秦军大营给关闭了起来,也彻底的隔绝了外界的所有眼光。
赵丹缓缓的收回了目光,然后将目光移到了另外一边,看向了如今虽然仍旧强装镇定,但闪烁的眼神却出卖了内心惊惧的齐王建脸上。
“寡人有一言,不知齐王可愿听否?”
第329章 上了赵丹的恶当了!
齐王建这个时候真的是恨死临阵脱逃的秦王稷了。
这个老家伙居然就这么跑了,把齐王建自己留在原地,简直太不讲义气了!
单单是一个赵国齐王建都没有信心能够怼得过,更别提现在赵国的身边还有三个小弟了。
不知不觉间,一滴冷汗悄然从齐王建的额头滴落。
齐王建咳嗽了一声,干巴巴地笑道:“赵王,寡人觉得,此事可能有些、有些……”
齐王建突然有些说不下去了。
要知道现如今可是好几万人在盯着齐王建呢。
俗话说得好,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这要是开口服软的话,估计不要一个月时间这件事情就会被无数的好事者传遍大江南北,而且会越传越夸张,说不定最后搞出一个齐王建当面朝着赵丹下跪的版本也不是没有可能。
但是如果不服软的话,面前可是有着整整四倍于齐王建的兵力在对他虎视眈眈……
在面子和性命之间,齐王建突然有些犹豫。
赵丹看着犹豫的齐王建,心中不禁有些感慨。
毕竟还是年轻啊。
看看人家秦王稷,标准的社会老油条,一看到形势不妙就十分果断的认怂跑路,全然不顾什么虚无缥缈的霸主威严。
只有齐王建这样登基还没有多久,也没有经历过多少次挫折的年轻君主,才会这般放不下所谓的尊严。
几百年前越王勾践就知道忍辱负重了,可没想到几百年后,身为越国邻居的齐国君主,齐王建却连这一点都看不透!
这就是不会以史为镜的害处啊。
人哪,还是应该多读读史书。
在赵丹看来,齐王建就是这么一个既不会读书,也读不懂史书的笨蛋。
如果是在和平时代,像齐王建这样的笨蛋顶多就会被人忽悠一下,然后在众人的嘲笑声之中沦为笑柄,除了声名受损,其实也无大碍。
但是在战国时代,想齐王建这样身为国君却是一个笨蛋的家伙,就只能够被最终忽悠得身死国灭。
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考虑到历史上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间其实还在三十多将近四十年之后,赵丹就觉得其实长寿这种事情对于齐王建这样的笨蛋来说也未必就是一件好事。
作为一个普通人,稍微笨一些是没有问题的。
但如果作为一名领导者,一名肩负着成千上万齐国民众未来命运的齐国国君,这样的人一旦笨了、蠢了,那就非常的有问题了。
愚蠢是要受到惩罚的。
赵丹决定好好的惩罚一下齐王建的愚蠢。
所以赵丹面带笑容的下达了一个命令:“来人啊,列阵!”
列阵的意思,就是准备进攻。
赵丹这一声令下,自然有掌旗官挥动旗帜,于是整个赵国的两万部队立刻就依照旗令行动了起来,开始组成一个进攻阵型。
这么大的阵仗,当然是不可能逃得过其他人眼睛的。
所以就在赵国的部队开始调动变换阵型的时候,楚国、魏国和韩国三支部队也同时展开了配合。
仅仅过了片刻时间,齐王建就惊恐无比的发现他带来此地的一万五千名齐国精锐技击之士已经完全被赵丹一方的五万大军给包围住了。
虽然说现在还是冬天,但是齐王建一直以来都穿着厚厚的裘衣,其实并没有什么寒冷能够进入他的体内。
但是此时此刻,一股寒意突然从齐王建的脚底升起并迅速蔓延到整个身体,让他整个人瞬间有一种完全冻僵的错觉。
赵丹似笑非笑的看着齐王建,如果到了这个时候齐王建还不能够幡然醒悟朝着赵丹一方认怂,那么赵丹是完全不介意对齐王建下手的。
不知好歹的家伙,打了也就打了。
然而让赵丹有些失望的是,直到所有的部队都调动集结完毕,齐王建却仍然好像一座榆木雕塑般呆立在车驾之上,完全没有任何的反应。
赵丹摇了摇头,准备下达进攻的命令。
但是话已经到了嘴边,赵丹突然又停了下来。
因为就在这个时候,他发现一名一直站在齐王建身边的大臣突然爬上了马车,不顾君臣之间的仪态附在齐王建的耳边低声的说了几句话。
虽然赵丹和这个看上去有些肥胖的齐国大臣从来没有见过面,但是赵丹还是第一眼就认出来这家伙一定就是不久之前刚刚晋升为齐国相邦的后胜。
赵丹非常肯定自己一定不会认错人,因为胡衣卫之中负责描绘后胜画像的画师画功非常出色,让画像和真人几乎看上去没有多少区别。
既然是后胜出马,那么或许还真就可以期待一下结果了。
果然在后胜这番话说完之后,齐王建的身体突然一震,一下子从原本那种呆愣的状态中挣脱了出来,猛然抬头看向赵丹所在的方向,十分急切的朝着开口了。
“赵王且慢!”
赵丹静静的看着齐王建,一言不发。
齐王建郝然一笑,脸上第一次露出了挫败的神情,说话的时候气势也不由自主的弱了许多:“寡人觉得这场纷争实在是毫无必要,因此愿意将齐国之旗帜悬挂在那根空出来的主旗杆上以化解这一次的纷争,不知赵王以为如何?”
赵丹看着一脸纠结的朝着自己认怂的齐王建,脸上开始慢慢的露出了笑容。
在设计下这个旗杆作为小小诱饵的时候赵丹就已经做出了决定,如果上钩的是魏国和楚国,那么赵丹就第一时间出现做一个和事佬。
但要是齐国牵扯其中,那么赵丹就一定会将齐国给狠狠的教训一顿。
谁让现在的齐国是唯一一个还在和秦国联手作战的国家呢。
凡是秦国的盟友,就是赵国的敌人!
所以赵丹虽然脸上笑眯眯的,但是说话的时候却是毫不客气:“怎么,如今事情发展到了这个地步,齐王难道觉得仅仅如此便可以化解这次纷争吗?寡人觉得这样似乎有些不太够吧!魏王,汝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魏王圉听了这句话之后脸庞微微一动,露出了一丝笑容:“赵王所言甚是。”
作为事件的直接当事人之一,魏王圉怎么可能会放过这个落井下石的机会?
赵丹和魏王圉一唱一和,顿时让齐王建的脸色变得无比的难看,脸庞上开始出现了毫不掩饰的怒意,看上去随时都有可能发作。
但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一直站在齐王建身边并没有走下马车的后胜,又悄悄的朝着齐王建低声说了几句话。
听着后胜的话,齐王建的身体开始慢慢的颤抖了起来。
奇怪的是,他脸上的怒气却慢慢的消失了。
足足过了好一会之后,齐王建才开口了:“既然如此,那么不知赵王要如何才能够满意呢?”
这是一个已经做好了被宰准备的信号。
赵丹笑了一笑,突然高声道:“齐王,不如你我二人相会于阵前如何?”
齐王建愣了一下,然后才回过神来。
很显然,赵丹接下来所提出来的条件并不适合传进在场这几万名将领、士兵、大臣乃至是其他国君的耳中。
说实话,这其实还挺合齐王建的意。
但是想到要和赵丹在阵前相会这件事情,齐王建就不由得有些犹豫。
风险好像有些大呀。
在犹豫了好一会,又被后胜似乎鼓励了一番,齐王建最终还是咬牙下了命令,让自己面前的驭手夹着那一辆看上去华丽无比的王驾马车,缓缓的来到两军阵前的一片空地上。
赵丹的马车早已经在此等候多时。
两人此刻的距离,也不过数丈而已。
虽然齐王建竭力掩饰,但是赵丹还是从齐王建的眼中看到了一丝惊惧。
赵丹十分温和的对着齐王建笑了一笑:“请齐王放心,寡人并没有任何险恶用心。”
齐王建的嘴角微微一颤,露出了一个看上去无比勉强的笑容:“赵王有事便请直说吧。”
赵丹不急不忙的伸出了三根手指:“寡人的条件有三。第一,寡人希望齐王能够和秦国断绝盟友关系。第二,寡人希望齐国能够立刻撤回在楚国境内的所有部队,并和楚国化干戈为玉帛。第三,寡人还希望齐国能够加入三晋之盟中。”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是当赵丹这三个条件一提出来的时候,齐王建的脸上还是露出了惊讶的神情。
这三个条件单独一个齐王建都可以考虑接受,但是三个一起提出来的话,未免就有些狮子大开口的嫌疑了。
但好在赵丹又立刻说道:“想必这些条件对于齐王来说也是有些难以抉择,不如今日之事就此作罢,齐王自己回到营地之后再慢慢考虑如何?”
齐王建犹豫了一下,缓缓点头。
于是赵丹拱了拱手,突然高声对着齐王建说的:“既然如此,那么寡人便多谢齐王之美意了!”
这一次赵丹说话的声音非常的大,大到能够让足够多的人听到这一句话。
然后赵丹不再停留,命令驭手驾驶着赵丹的王驾马车返回赵军本阵,只留下一脸莫名其妙的齐王建在那里。
齐王建根本就还没有答应赵丹任何条件,赵丹又在谢个什么劲?
齐王建有些莫名其妙的看了赵丹一眼,正打算以命令自家的驭手也回转本阵,却突然身体一震。
完了,上了这赵丹的恶当了!
第330章 赵丹的“三国演义”计划
入夜。
坐在上首的赵丹心情大好,笑眯眯的招呼着坐在下首的两位大臣:“虞卿、李卿,吃啊,多吃点。”
但是虞信和李伯看上去显然就没有赵丹这么有食欲了。
李伯放下了匕著,有些不解的朝着赵丹问道:“大王,臣不是很明白,为何大王并没有让那齐王建付出任何承诺便令其离开?”
在李伯看来,赵丹的这种行为多少有些难以理解。
要知道当时齐王建可以说已经完全是瓮中之鳖了,只要赵丹愿意,四国军队联合起来分分钟就能够击溃齐军,拿下齐王建也不成问题。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伯觉得赵丹就算是逼迫齐王建割地赔款应该都没有太大的问题,结果赵丹居然仅仅提了三个条件,还让齐王建回去慢慢考虑,然后就把人给放了。
就在李伯开口的时候,赵丹正在将手中的赵国美酒一饮而尽。
说实话,虽然这年头的赵国酒就已经是大陆公认的烈酒之一了,但是在经历过后世白酒熏陶的赵丹看来,这种酒还是颇为寡淡无味。
但不管怎么说,冬天坐在暖烘烘的大厅之中喝酒都是一件比较享受的事情。
赵丹放下了手中的酒爵,笑道:“李卿难道忘了寡人在离开时候对齐王建所说的那句话?在寡人看来,有此一句便足矣。”
赵丹虽然做出了解释,但是在李伯看来这解释未免有些说服力不足。
“若是大王愿意的话,完全可以擒拿住齐王建作为人质,有齐王建在手,何愁齐国不能够答应大王之条件?”
赵丹笑了起来,过了片刻之后才摇头道:“李卿误会了,寡人这一次将齐王建召来洛邑,并不是为了将其挟持俘虏的。寡人只需要齐王建能够和秦国断交,那么便已经足够了。”
在赵丹看来,直接俘虏齐王建其实并不是一个好办法。
就算抓住了齐王建,齐国也可以直接拥立齐王建的孩子作为新一任的齐国国君,即便这些孩子的年纪还十分幼小,但是别忘了毕竟齐国还有着君王后这样一个能够暂时监国摄政的定海神针。
所以说齐王建对于齐国来说并不是无可替代的。
对于赵丹来说,一个有着齐国国君头衔的齐王建可比一个已经沦为阶下囚并且连齐国王位都一并失去的田建要有用的太多了。
就让齐王建这个平庸的国君好好的坐着他的王座吧。
李伯显然对于这个解释并不算特别的满意:“可是即便如此,大王也完全可以提出一些并不过分的要求,比如说割地赔款。”
这一次开口解答的人换成了虞信。
“李卿,汝这就是没有理解大王的意图啊。大王所想的其实并不是只有秦齐断盟,更是意在魏楚两国也!”
越是贪财如命的人,就越是小气。
齐王建和后胜就是这么一对贪财、贪图享受和小气的君臣。
赵国并不想激怒小气的齐国。
对于那一点齐国可能付出的钱财或者土地来说,赵丹更加看重的是齐国的战略价值。
赵国的地缘情况其实和魏国韩国差不多,都属于典型的四战之地。
东有齐国,南有韩魏,北有燕国和匈奴等游牧,西边还有秦国。
以赵国的力量是不可能同时四面出击的,所以选择一个方向来重点扩张就成为了必然。
在赵丹的主导下,赵国如今所选择的战略重心是全力西进攻击秦国。
在这样的战略指导下,赵丹对于其他三个方向主要都实行的是安抚政策,比如说拉拢韩魏组成三晋同盟,以及准备将燕后和公子轲推上燕王宝座,都是这种安抚政策的具体实施。
对于齐国来说,赵丹的思路也同样是如此,但是在具体实施上就需要做一些因地制宜的改变。
像今天这样教训一下齐国,让齐国知道赵国是齐国根本惹不起的存在,这是很有必要的。
只要齐国放弃了和赵国对抗的念头,那么齐国的扩张方向就只能选择其他的邻国了。
比如说魏国和楚国。
在赵丹看来,齐、魏、楚这三个国家相互临近,任意两个国家之间又都是死敌。
简直就是完美的制衡对象啊。
在这样的情况下,赵国只需要稍微的挑拨离间一下,就能够让齐魏楚相互厮杀。
赵国不但能够坐观其成,更可以在这三国相互消耗的同时全力西进消灭秦国,简直就是两全其美啊。
所以齐国不能乱,齐王建也不能被俘虏,因为那样会削弱齐国的实力。
只有一个完整的、有足够力量的齐国才会成为魏国和楚国的心腹大患,才会让这个“三国演义”的游戏顺利的进行下去。
当然了,这个“三国演义”的计划在实施中一定会遭遇许多事先没有预见到的变数和突发情况,但是大的外交方针已经确定,到时候只需要见机行事,随机应变也就是了。
说到这里,赵丹十分满意的将口中的最后一块肉吞入腹中,十分满意的打了个饱嗝:“现在,李卿应当明白寡人之意了吧?”
李伯终于明白了过来,心悦诚服的对着赵丹行了一礼:“大王之高瞻远瞩,实在令臣拜服。臣之微末浅见,实不能及大王之万一也!”
比起这边一团欢声笑语的赵国君臣来说,另外一边秦国大营之中的气氛就要压抑许多了。
秦王稷端坐在上首,他的下首是如今的秦国相邦范睢。
两个人脸上的表情都是阴云密布,显然心情都不算太好。
虽然美食在前,但是两人看上去都没有丝毫想要开动的欲望。
秦王稷率先开口:“范君,以汝之见,如今该当如何是好?”
从脸上的表情来看,这位秦国的国君似乎已经有些乱了分寸。
范睢闻言眉头微微一皱,张了张嘴但马上就又闭上了。
在范睢看来,秦王稷今天那个临阵脱逃的决定,未免有些不太明智。
当时的情况,齐国其实是需要秦国这么一个盟友来站台的。
可是随着秦王稷的这么一次退让,齐国恐怕在接下来的战争中就不会再站在秦国这一边了。
范睢最终还是开口了:“大王,臣听说今日那赵王丹和齐王建在阵前似乎达成了某些条件,以臣之见,齐国可能即将撕毁和大王之间的盟约。”
秦王稷脸上的阴霾变得更加的浓重。
如今的秦国本来就已经只剩下齐国这个盟友了,一旦齐国也断绝和秦国之间的盟约,那么秦国可就是真正的孤立无援了。
秦王稷的目光深深的看了范睢一眼,缓缓地说道:“范君,寡人是不可能在此时和赵国开战的。”
毕竟一开始秦国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洛邑之盟来拖延时间,如果秦王稷一来到洛邑就和赵丹打起来了,那还怎么拖延时间?
并不是秦王稷突然怂了,而是不得不怂啊。
范睢的目光闪动了几下,脸上的神情放松了一些,缓声道:“但是如此一来的话,齐国便指望不上了。为今之计,或许只有和楚国暗中议和一途。”
“和楚国暗中议和?”秦王稷眉毛一挑,看上去颇为惊讶。
“正是。”范睢道:“若是齐国背盟,则齐王建必定会和赵、楚等国议和。届时东线赵、楚、魏联军必定西进增援南阳郡宛城战场,因此及早和议和方是上策。”
在范睢看来,如今的楚国战场其实完全已经成为了一个大坑,一个在短时间内难以摆脱的大坑。
秦国陷在这个大坑之中越久,对于秦国就越加的不利。
为了增强自己话的说服力,范睢又继续劝道:“大王,那东南两郡虽好,却远不如河东也,还请大王思之。”
秦王稷听了范睢的这一番话,沉默良久不语。
很显然,范睢可是打算放弃东南两郡,全力回防河东郡了。
范睢的判断也有道理,毕竟在齐国背盟之后,秦国就只能够独力面对赵、韩、魏、楚四国联军了。
一想到这里,秦王稷就把赵丹恨得牙痒痒的。
这个黄口小儿,竟然凭借着区区几根旗杆,就让秦国变得比之前还要更加的被动!
秦国是不可能以一敌四同时双线作战的,长平之战前的那个天下第一的秦国不行,如今的这个秦国更加的不行。
那么就必须要放弃其中一条战线。
道理秦王稷都很明白。
但是说实话,他很不甘心。
现在秦国在南阳郡宛城战场的优势可是非常大啊。
而且自从秦王稷下达了命令之后,王龁和王陵也朝着宛城方向的楚军发动了猛烈的进攻。
在这样的情况下,让秦王稷从宛城战场撤兵,无疑是一个非常难以接受的决定。
秦王稷沉默许久之后,最终还是摇了摇头说道:“不可。”
本来这一次会盟就是为了给宛城战场拖延时间,如果说这时候就放弃了宛城战场,那么这次会盟又有什么意义呢?
看着一脸惊讶,似乎还想要多说些什么的范睢,秦王稷摆了摆手,十分坚定地说道:“范君不必多言,寡人相信王龁和王陵一定能够在援军到来之前击败楚国景阳所部!”
秦王稷的话斩钉截铁掷地有声,容不得任何的质疑。
范睢沉默半晌,最终朝着秦王稷行了一礼:“喏。”
看着退出房间的范睢,秦王稷的脸上渐渐浮现出一丝不满的神色。
虽然范睢竭力想要掩饰,但是那种内心对秦王稷决定的不以为然和不满又怎能够逃脱秦王稷敏锐的洞察?
或许,真的是时候给秦国换一名相邦了。
第331章 宠臣的谗言
所有人都渴望光明而厌恶黑夜,这几乎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基因。
在上古时代,人类的先祖们自从有了文明这个概念之后,他们一直都严格的遵守着日出而落日落而息的制度,就是因为他们知道当黑夜到来的时候危险也就会悄然来临了。
在那个时候,先民们所面临的危险一般是毒蛇恶狼之类的猛兽。
但是到了春秋战国时代,猛兽们已经不再是人类的主要威胁了。
人类已经完全发展壮大,并且开始将自己的足迹向整个地球扩展,而在这个扩张的过程中,人类突然发现他们所要面对的最穷凶极恶的敌人已经从毒蛇猛兽变成了人类自己。
于是从那时候起,黑夜又成为了人类自相残杀的最佳时间。
自相残杀是一项说困难也困难,说容易也容易的技能。
说它困难,是因为在后世许多人甚至连杀一只双足被绳索绑住的鸡都会感觉到难以下手,甚至还会在第一次杀鸡之后因为某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而吃不下自己亲手宰杀的鲜嫩鸡肉。
杀鸡尚且如此,杀人可想而知。
说它简单,则是因为只要掌握得好,即便是一名不过五六岁的儿童也能够用手中的利刃轻而易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