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国赵为王-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番话的意思就是说,士农工商这四个阶层都是国家的组成部分,缺了任何一个的话就好像麻将桌上的三缺一,这牌局(国家)就没办法继续下去了。
  当年姜子牙被封在营丘的时候,那里是人烟稀少的盐碱地,于是姜子牙鼓励齐国女子纺织刺绣,并且让齐国男子捕鱼晒盐拿去别国经营贩卖,于是齐国因为刺绣和渔盐的商业交易而发展起来并成长为一代强国,这正是商贾之道利于国家的地方。
  我吕不韦身为姜子牙的十二世孙,现在实际上用的也是我家老祖姜子牙所治国的道理来经商,既然祖宗的东西被我发扬光大了,那么我怎么能算是给祖宗丢脸呢?
  此言一出,不但赵丹暗暗点头,心中称赞吕不韦果然不愧是一代牛人,就连一旁那个原本对吕不韦嗤之以鼻的平阳君赵豹也是一脸的惊讶,显然完全没有想到在自己眼中不过是“持商贾之贱业”的这么一个家伙,竟然能够说出这么一番精辟的言论来。
  赵丹微微一笑,道:“吕先生果然高论也。若夫吕先生所言,则商贾之道亦能治国乎?”
  如果说之前的那个小小诘难是前戏的话,那么从这个问题开始,赵丹对于吕不韦的这一次“考察”,才开始正式的进入了答题部分。
  这吕不韦到底是否如同后世所说,是那般具有大才之人,从接下来的回答里应该就可以判断出来了。
  而这个判断又将决定赵丹对吕不韦的态度,比如说——
  杀,还是留?
  ……
  我想吐槽一下,为了写这一章不出毛病,我花了三个小时把《吕氏春秋》复习了一遍,然后又去翻了《史记》,顺便看了一下《道德经》,接着又查了一大堆七七八八相关的东西,一个下午就这么过去了……写这书是真的累,质量好不好这个只能让各位读者评定,但是到现在为止我查资料的时间至少得是码字时间的三倍了,而且这特么还不能够保证一定不出问题!真是心累……有时候真不是我不想多更新,实在是这码字时间真就这么多,也没办法呀。
  最后一个问题,大家觉得这个吕不韦,到底是直接杀掉呢,还是留着呢?


第25章 赵王丹问吕不韦(二)
  如果说先前赵丹在诘问吕不韦的时候,吕不韦还有一些猝不及防的慌乱,那么到了现在,这位今年不过才三十二岁,比起赵丹来说也大不了多少的战国奇才已经完全的冷静了下来。
  这种君前问对,在春秋战国时期可以说是非常常见的事情了。
  国君当面出题,被问者临时作答。由于你根本不可能知道国君会问哪些方面的东西,所以这就很考验作答者的知识储备,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
  这既是一个考验,也是一项机遇。如果过不了,那自然就是声名大跌,基本上这辈子都不要想再走上从政之道,但如果能过得了这一关并因此而被君王赏识的话,那么一飞冲天并非不可能的事情。
  别的例子不就说了,就比如说现在的秦相范睢,那家伙不正是凭借着唯一的一次见面就抓住机会说服了秦王稷,然后踩着穰侯魏冉和秦国四贵的尸体顺利上位了吗?
  机会就在面前,就看你能不能抓住了。
  吕不韦眯起了眼睛,并没有马上开口说话,看上去似乎在思考着什么,而赵丹也不着急,只管笑吟吟的吃着面前由平阳君府上大厨所专心烹制的美食,毕竟你当堂出个命题作文,怎么也得给人家几分钟捋一捋思路才能让人下笔吧。
  一旁的赵豹则就没有这么淡定了,这位平阳君一会看看堂上的赵丹,一会又看看堂下的吕不韦,目光之中既有着不解,又带着几分惊讶。
  由于各国君王都不约而同的采取了重农抑商之策,从政府以及法律的层面来说对商人的打压都是比较严重的,时不时就要抓几个商人来判判刑砍砍头,吓唬一下那些“舍本逐末”的家伙。
  所以作为赵国法律的最高执掌者——司寇,赵豹对于商人这个群体也算不上陌生,因此也知道吕不韦这个家伙其实也就最近一两年才开始把事业的中心从卫国转移到了赵国,并且在短短时间内就结交了不少赵国官员,生意也是搞得有声有色,大有和赵国原本几家顶级富商争雄的态势。
  所以赵豹派人调查过吕不韦,也和吕不韦有过几次接触,当然了,赵豹并不是去找吕不韦索贿的,而是想要看看能不能抓到什么吕不韦违反乱纪的把柄,然后用吕不韦的脑袋作为自己的功绩……
  正是因为如此,赵豹的心中才会如此的惊讶和不解,难道这区区一个商人,竟然正能够说出什么治国之道不成?
  就在赵丹爽快的胡塞海喝和赵豹既有些期待又带着几分不屑的目光之中,吕不韦终于抬起头来,朝着赵丹郑重一礼。
  很显然,这家伙要开始答题了。
  “回大王,不韦闻老子曾言:‘道可道,非常道。’韩非子亦言:‘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理者,成物之文也;道者,万物之所以成也。故曰:道,理之者也。’”
  “以不韦之见,或商贾之道,或治国之道,若欲成功之,则莫过于晓其道理。昔范蠡先助勾践灭吴,后以陶朱公之名从商而富,何以?无他,乃范蠡晓治国之道,通经商之理也。”
  “故商贾之道,治国之道,无非在于理也。得其理,则商贾之道可行,治国之道亦可行之。不得其理,则两者皆不可行之。此商贾之道与治国之道相通之处也!”
  吕不韦的这一番话说出来,赵丹倒还没什么,倒是一旁坐着的平阳君赵豹眼睛都瞪圆了,整张脸上就是大写的两个字——震惊!
  吕不韦刚才的那一番话就是说:“老子和韩非子都说过,‘道’这种东西是非常玄妙的,想要去理解‘道’,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道’的规律,也就是‘理’去了解。”
  “在我(吕不韦)看来,什么商贾之道治国之道其实都一样,想要成功你就要掌握这些‘道’之中的规律(也就是理)。范蠡为啥能够在当越国大夫的帮助勾践治国,又能够在灭掉吴国急流勇退裸辞之后经商成为天下巨富?那就是因为范蠡明白其中的‘理’。”
  “所以治国和经商是一样的,说白了就是‘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这就是这两者相通的地方了。”
  这里吕不韦其实还藏着相当于暗示的半句话没有说,那就是治国之道和商贾之道既然有着相通之处,那么商贾之道的经验,当然也就可以拿来治国!
  这就是吕不韦对于赵丹这篇命题作文的回答了。
  这个回答怎么样呢?单单从平阳君赵豹那张大得可以塞进三个鹅蛋的嘴巴里就能够看得出来了。
  毫无疑问,对于赵丹提出来的这个问题来说,这是一个绝对能够得高分、而且至少在九十五分以上的答案!
  就连自视甚高的平阳君赵豹自己,也根本答不出这样的答案。甚至如果平阳君赵豹自己来作为阅卷者的话,他很有可能会给吕不韦这个答案——满分!
  仅仅短短数秒钟,平阳君赵豹脸上所有的轻视和不屑就统统都消失了,只见这位赵国的重臣直起了身躯,极为严肃的朝着吕不韦说道:“吕先生,大才也!”
  就在不久之前,吕不韦在赵豹的心中还只不过是“自甘轻贱,操持商贾之贱业者”,然而经过这短短的几番话之后,吕不韦如今在赵豹的口中已经变成了“吕先生”了。
  这就是赵豹,乃至于整个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君、封君们对人才的态度。
  无论你之前是干嘛的,有什么黑历史,那其实都无所谓。只要你有能耐可以帮到我,那我就尊重你,把你奉为上宾,对你委以重任。
  这就很像后世的美帝华尔街商业公司,只要你能替公司赚钱,那么你干多少坏事老板都视而不见,同事们都会对你争相吹捧阿谀奉承,甚至让女秘书天天在办公室帮你吹箫都没问题。
  这就是所谓的“战国尚功利”,一个和万恶的美帝资本主义商业公司一样把功利主义发挥到了极致的时代。
  但这也是一个真正实现了“英雄不问出处”的时代,只要你有真本事,那么你就一定不会被埋没,就一定能够出头,能够在战国这个大时代的舞台上绽放出你自己的光彩。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七雄并立,百家争鸣,战火连天的大争之世。
  这,就是战国时代!


第26章 赵王丹问吕不韦(三)
  和赵豹相比,赵丹显然就镇定得多了。
  毕竟吕不韦很牛逼,这是赵丹早就知道的事情,现在赵丹所要验证的其实只有一点,那就是吕不韦到底是有人帮他出谋划策所以才牛逼,还是他本身就是这么牛逼的一个人呢?
  于是赵丹不慌不忙的抛出了最后一个问题:“以吕先生之言,则商贾之道与治国之道,颇有相通之处。既如此,以吕先生看来,这治国之道,又当如何呢?”
  如果说先前的两个问题,赵丹所考校的主要是吕不韦随机应变的能力,那么这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问题,就是赵丹这次考察的重点,也就是“治国方略”了。
  赵丹想要看看吕不韦的治国方略,到底是什么样的。
  吕不韦在回答了赵丹的前两个问题之后,看上去整个人似乎也变得更加的有自信了,而且治国方略这种东西本就是每一个有志于登上战国政治舞台的士人们所必定会去思考的问题,吕不韦自然也是胸中早有自己的一套定论,当下朝着赵丹一拱手,再次开始侃侃而谈。
  “臣闻,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平得以公。尝试观于上志,有得天下者众矣,其得之以公,其失之必以偏。凡主之立也,生于公。故《鸿范》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偏无颇,遵王之义。无或作好,遵王之道。无或作恶,遵王之路。’故治国之道,必贵公而去私也。”
  “天道圆,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上下,有君臣。主执圆,臣执方,方圆不易,其国乃昌。故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
  “明君者,非遍见万物也,明于人主之所执也,不应以人之小恶而亡人之大美也。当与得不在于君,而在于臣。古之事君者,必先服能,然后任,必反情,然后受。信贤而任之,君之能也,臣之忠也。”
  “与民者,当仁义以治之,爱利以安之,忠信以导之,务除其灾,思致其福。太上以志,其次以事,其次以攻。使不肖以赏罚,使贤以义。如秦商君者,严罚厚赏,衰世之政也,万不可用之。于此,可瀸于民心,遂于四方。天下皆延颈举踵,四荒咸饬乎仁也。”
  这一番长篇大论之后,吕不韦整个人长出了一口气,再度一拱手:“大王,此不韦治国之道也。”
  赵丹听得连连点头,心中大赞。
  在吕不韦看来,治国之道主要根据天地之道而来,天圆地方所以君圆臣方,天地各有道所以君臣也应当各司其职,君负责管理臣,而臣负责去做事,这样才能够让国家昌盛。
  对于国家的子民,君王和臣子们应该行德政,以义为先,依法行事,赏罚合宜。像商鞅那样的严刑酷法只会让国家陷入衰退,是绝对不行的。只有仁德和法律双管齐下,才能够受到臣民的衷心爱戴,国家才能持续发展,最终达到大治的地步。
  吕不韦所提出来的这些东西里面,其实包含了儒家、道家及其分支黄老、法家、墨家等等许多学派的思想,融合而成为自己的一套思想理论。
  这就是诸子百家之中,号称“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的杂家思想。
  很显然,即便还没有真正的执掌秦国,但是吕不韦的这一套杂家理论,其实已经基本上成型了。
  只不过这家伙居然敢在赵丹这个赵国国君的面前提出“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这种说法,也是真够有胆的……
  也就是这个时候因为华夏大地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统一过,所以吕不韦这句话还能说说,但凡是后世任何一个大一统朝代的皇帝,听到有臣子敢说这么一句话,那么第一反应就是把这个家伙的脑袋砍下来。
  在皇帝们看来,这天下特么全是老子的,这国家就是老子的家天下,你现在给我说天下是天下人的?死去吧你。
  当然了,就算是没有统一的现在,这句话对于赵丹这种身份的国君来说,其实也是相当刺耳的了。
  但赵丹当然不会因此而动怒,赵丹不但没有动怒,反而面带微笑的鼓起了掌:“吕先生,果然大才也!”
  至于一旁的平阳君赵豹,这货的脸上此刻就是一个大写的“服”字,看向吕不韦的目光也极为灼热,终于忍不住对着赵丹道:“大王,以豹之见,吕先生如此大才,赵国不可错过也!”
  这就是赵豹在举荐吕不韦当官了。
  在这个没有科举的时代,举荐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提拔人才的手段,像大名鼎鼎的蔺相如就是由赵国的宦者令缪贤举荐给赵惠文王的。
  赵丹微微一笑,看了一眼吕不韦:“寡人亦有此意,不知吕先生意下如何?”
  吕不韦一阵激动,连忙道:“能得大王赏识,臣安敢不从?”
  客卿这个职位就相当于是国君的幕僚,虽然是个虚职,但却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官”了。
  如此一来的话,吕不韦整个人的社会地位都会瞬间有一个火箭式的提升,从四等人“商”直接华丽变身为一等人“士”的一员。
  再说了,虽然现在吕不韦其实已经在操作赵异人成为秦国国君的事情了,但那件事情毕竟八字还没一撇,如今吕不韦派出去的说客还在秦国之中活动,成不成还是未知之数,为自己留一条赵国客卿的后路也无不可。
  而且接受这个赵国客卿的位置,说不定还能够对那事有所助益。
  所以吕不韦根本就没有任何拒绝的理由。
  赵丹哈哈大笑:“很好,既然如此,那么吕先生从今天起,就是我赵国客卿!”
  吕不韦长身而起,迈步出席,朝着赵丹行了一个隆重无比的臣子礼节:“臣吕不韦,见过大王!”
  双方之间的君臣名分,这就算是定下来了。
  赵丹眯起了眼睛,心情也是颇为舒畅。哼哼,看看吕不韦这样的牛人,还不是被我赵丹招揽到了麾下?
  当然了,赵丹的心中也很清楚,双方的这种君臣名分其实只是暂时的,并不能算得上十分牢靠。
  战国时期的士人们其实并没有那种根深蒂固的忠君观念,今天为这个国家和国君效忠,明天觉得这里不好了也可以分分钟跳槽到别的国家去效忠别的国君。
  他们更像是后世的那些打工者,国家和君王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公司和老板,一辈子忠君爱国的也不是没有,只不过是少之又少。
  当然了,这种跳槽的做法如果从士人本身的立场来说其实也是无可厚非,毕竟人往高处走嘛。但对于赵丹这样相当于后世公司老板的国君来说,自己国家的人才跳槽到别国显然就是一件不能被允许的事情了。
  既然决定要拉拢吕不韦,那么就应该把吕不韦牢牢的绑在赵国的这辆战车上,这样一来赵国得到了一位良臣,秦国则永久的失去了一位名相,损秦而益赵,岂不妙哉?
  这挖墙脚看来是势在必行啊。
  但是——该怎么挖呢?
  赵丹看了一眼身边的赵豹,想了一想之后,便微笑的对着下首正激动着的吕不韦说道:“寡人听人所言,吕先生曾有一言,提及那秦国质子赵异人,实乃奇货可居也。不知此事是否属实?”
  吕不韦闻言身体猛的一震,整个人好像瞬间从天堂跌落到了地狱。
  “奇货可居”,指的正是那吕不韦想要立赵异人为秦国国君的计划!


第27章 赵王丹问吕不韦(四)
  扶立一国国君,而且还是像秦国这样的当世第一强国国君,这里面的风险性其实是非常大的。
  这就好像在后世的地球之中有一个西班牙的首富想把自己的代言人扶上俄罗斯的总统宝座一样,如果给奥巴马知道这件事的话,这个家伙基本上就是被暗杀,炮决或者枪毙之类的命运了。
  别看秦王稷这家伙被秦国四贵骑在头上被迫当了四十一年的乌龟,但实际上秦王稷是一个非常心狠手辣的人,单看他一有机会就直接毒死舅舅,把老妈宣太后和两个亲兄弟囚禁致死就是明证。
  这样一个铁血残酷的君王,如果知道竟然有一个卑贱的商人想要打自家秦国王位主意的话,那么吕不韦的命运大概就是犬决、车裂、凌迟三选一了。
  所以从定下扶立赵异人为国君的计划之后,知道这计划风险性的吕不韦是一直高度保密的,知情者除了吕不韦之外就只有当事者赵异人,以及吕不韦的亲爹。
  但这两个人之中无论哪一个人,都是吕不韦绝对信任的人,吕不韦觉得这两个人是谁都不可能泄露秘密的。
  可如果没有人泄密的话,赵丹是怎么知道“奇货可居”这四个字的?
  事实上这四个字,吕不韦除了跟自家老爹说过之外就再也没有告诉过别人,难道是老爹泄密了。
  可那也不可能啊,因为吕不韦的老爹现在又不在邯郸,而是在吕不韦的老家卫国濮阳城。
  到底赵丹是怎么知道的?吕不韦的脑袋之中千般念头急速闪过,想了几秒钟之后一声强笑,道:“大王究竟是从何处得知此谣言的,却是冤枉臣也。”
  “是吗?”赵丹神秘的一笑,道:“本王听闻,吕卿不日即将出发前往咸阳,欲拜谒秦国阳泉君,可有此事?”
  不等吕不韦开口,赵丹又自顾自的说了下去:“以本王看来,吕卿此去必定献上重礼,后以言辞游说阳泉君,其后得阳泉君引荐于阳泉夫人,劝阳泉夫人收赵异人为子,并使阳泉夫人劝安国君立异人为太子。如此,则秦王稷死后安国君继位,安国君死后赵异人可为秦国国君矣!”
  赵丹这一番话说出来,吕不韦顿时哑口无言,浑身冷汗直冒,竟是瞬间汗湿了整个后背。
  因为赵丹所说的,正是吕不韦心中的全盘计划,也是历史上曾经真正发生过的事情。
  吕不韦是真的想不通,如果说之前那个“奇货可居”的话是因为自己说出来过,可能老父亲某些时候失言了,所以赵丹能够知道,这也勉强说得过去。
  可现在这剧本还在我吕不韦的脑子里面放着啊,我甚至都还没有把这个剧本写出来呢,你赵丹就跑来剧透了?这也太不科学了吧!
  但任凭他吕不韦如何绞尽脑汁,又怎么可能知道坐在自己面前的这位赵国国君身体之中,藏着一个来自两千年之后、对于这段历史了如指掌的灵魂?
  吕不韦的身体情不自禁的颤抖了起来,他的脸色开始变得惨白,一种被人从头到尾身体的每一个角落都被看透的感觉,实在是太让人惊恐了。
  赵丹也不说话,而是就坐在那里,笑吟吟的看着满头大汗的吕不韦。
  如果再过个十几年,等到吕不韦成功上位秦国相邦之后,那时候的吕不韦就是一个超级大人物了,可以说是跺跺脚整个华夏大地都要抖一抖。
  可现在的这个吕不韦只不过是区区一个商人而已,他和赵丹这位赵国国君之间的差距就和蝼蚁与老虎之间的差距一样,赵丹想要玩死吕不韦,其实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说起来赵丹穿越的这个时机,其实还真就是刚刚好。
  如果等到吕不韦出发前往咸阳,劝说秦国太子安国君立赵异人为继承人之后,吕不韦也会被封一个秦国的官职,并且被安国君委托来教导和辅佐赵异人。
  到了那个时候,赵丹再想要对付有秦国官职在身的吕不韦,多少就有点名不正言不顺的意思在里面了。
  可现在情况却又完全不同,吕不韦还没有出发前往咸阳,更没有被封什么秦国的官职,反而成为了赵国的客卿。
  既然是赵国的客卿,那么身为赵国国君的赵丹,自然是想怎么处置这个赵国的臣子,那就怎么处置了。
  这其实是一个坑,一个赵丹提前挖好,然后让吕不韦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自愿跳下去的坑!
  但是赵丹觉得,以吕不韦这么聪明的一个人,应该是很快就能够醒悟过来,然后想出解决办法的。
  果然,就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吕不韦似乎已经下定了决心。
  只见吕不韦长身而起,朝着赵丹躬身一礼,脸色诚恳:“大王果然英明,竟能知晓臣心中所思所想。不瞒大王,此计其实乃臣为赵国所思,若能成功,则秦国必不能为我赵国之患也!”
  “是吗?”赵丹的脸上似笑非笑:“既如此,那么就烦请吕卿说说,此计究竟如何能够助我赵国灭秦吧。”
  吕不韦深吸了一口气,脑海之中徒然变得清明无比,心知此刻自己已经是到了生死关头,一旦自己做出的答对让面前这位赵王不够满意,那么很有可能就落得一个当场身死的下场。
  吕不韦想了一想,沉声道:“回大王,在臣看来,那赵异人不过一无德无才之人,远不如秦王稷矣。故只需待秦王稷身死,赵异人继位,则秦国必生内乱。当是时,便是我赵国之良机也!”
  一旁的平原君赵豹听得是一愣一愣的,原本以为自家大王考察这吕不韦只是单纯的因为知道吕不韦有才,但却万万没有想到这一问竟然还把秦国国君这种事情都牵连了出来,忍不住开口道:“吕卿莫要忘了,若是那秦王稷身死,则是赵异人之父安国君继位。”
  “安国君?”吕不韦傲然一笑,道:“大王和平阳君尽可放心,臣心中对此已有谋划。若臣之计得以成功,则那安国君继位之时,离其身死之日亦不远矣!”
  说完,吕不韦也不再掩饰,直接将自己的全盘计划托了出来。
  赵丹和赵豹越听眼神越是发亮,看向吕不韦的眼光也越发的不同。
  这一顿饭一直从白天吃到了夜幕落下,直到深夜时分,载着吕不韦的马车才缓缓的驶出了平阳君赵豹的府邸,消失在了夜色之中。


第28章 赵异人
  吕不韦在邯郸城中的府邸距离平阳君赵豹的府邸其实并不是很远,马车一路行驶也不过二十分钟。
  这是一座从外表看上去平平无奇的宅邸,大门外站着两名身材壮实目光锐利的守卫,看到吕不韦下车之后立刻躬身施礼:“主人。”
  如果是在往日,吕不韦多少也会露出个笑容朝着这两名自己重金聘来的游侠精英点个头打个招呼,但是今天心事重重的吕不韦却根本没有这个心情,仅仅随意的嗯了一声就走进了府邸之中。
  刚走进府邸大门,一名管家模样的老者就出现在了吕不韦的面前,低声道:“主人,公孙来了。”
  公孙,指的并不是一个叫做公孙的人。在这个时候,诸侯王的儿子被称为公子,而诸侯王的孙子们就叫做公孙,说白了公子和公孙一样,就是后世的“皇子”“皇孙”这种称呼。
  作为一名极为擅长经营人脉的商人,吕不韦认识不少的公子公孙,比如说他刚刚就从赵国的公子豹府上出来,但是能在这种时候来到吕不韦府中的公孙只有一位,那个人就是秦国国君赵稷的孙子,此刻作为秦国质子留在邯郸城中的——赵异人。
  吕不韦闻言就是一愣,脸上微微露出了惊讶的表情:“这大半夜的……他怎么来了?”
  管家摇了摇头,苦笑道:“公孙下午便已来了,只不过您当时并不在府上……但是按照您的吩咐,府中已经设宴,郭娘子正陪着公孙饮酒呢。”
  “什么?”吕不韦脸色一变,快步走入大厅。
  别看吕不韦的这座府邸从外表上看去平平无奇,内里其实是别有洞天,装修得颇为豪气,摆放着不少需要重金才能够购得的奇珍玩物。
  此刻大厅里的空气之中正飘荡着丝丝酒香,几名手持乐器的女子正坐在一旁弹琴鼓瑟,奏着悠扬的乐曲。
  一名年轻的女子正身着彩色霓裳,在大厅的正中央随着乐曲的旋律翩翩起舞,女子的面容俏丽,腰肢纤细,红裳翠袖舞动之时似有那些许诱人风光若隐若现,端的是诱惑无比,让人血脉喷张。
  在大厅的上首席上坐着一名年轻的黑衣公子,这名公子看上去显然喝得有点多了,双颊上已经出现了两坨明显的殷红,手中拿着匕著随着乐器的节拍一下下的拍在桌案上,整个人摇头晃脑双眼只管死死的盯在那名正在跳舞的女子身上,竟是一瞬也没有离开过。
  吕不韦走进来的时候,恰好是一曲刚毕,大厅中央的女子缓缓停下了身体,正好见到了从大厅之外走进来的吕不韦。
  女子微微吃了一惊,朝着吕不韦躬身施礼:“妾见过家主。”
  这名女子,便是吕不韦的姬妾郭氏,来自邯郸城中另外一个巨富之家郭家。像这样的姬妾吕不韦有不少,由于这名姬妾是赵国人,所以吕不韦平时更喜欢称呼她为——赵姬。
  吕不韦眉头微微一皱,朝着赵姬以及周围那几名弹琴鼓瑟的乐女摆了摆手:“吾和公孙有事要谈,都下去吧。”
  不用说,坐在上首席位的那位年轻公子,自然就是赵异人了。
  直到这个时候,一直用色迷迷眼神盯着赵姬的赵异人才终于发现了吕不韦的存在,嘴巴喷着酒气朝着吕不韦笑道:“吕子,吾总算是等到你归来了,来来,且与吾饮上几杯。”
  吕不韦看着明显已经酒意很深的赵异人,忍不住微微摇了摇头,开口道:“公孙,饮酒误事啊。”
  赵异人哈哈大笑,道:“吾乃秦国质子,赵人不喜吾久矣,若非吕子助我,则吾恐不能出大门半步也,还能有个甚事?且来饮酒!”
  赵异人说的倒也真是实情。在战国的时候,各国互派质子是一种很常见的外交行动,相当于一个保证和相互之间的取信手段。
  对于质子本身来说,这个身份其实是很危险的,因为一旦两国之间开战,那么在敌国的质子分分钟就有掉脑袋的危险。
  从历史上来说,当赵国长平兵败,秦国乘胜兵临邯郸城下的时候,赵国就曾经打算把赵异人的脑袋砍了出气。
  如果不是吕不韦各种买通上下关系的话,赵异人的脑袋当时就要挂在邯郸城头给秦国大军围观了。
  当然了,就算是质子,由于受宠爱程度的不同,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好坏程度不同,所得到的待遇自然也是不同的。
  比如说如今赵王丹的弟弟长安君就曾经在几年前去齐国当了一阵质子,但是当时在位的齐襄王田法章是赵国太后的亲哥也就是长安君的舅舅,再加上赵太后又非常的疼这个小儿子,所以长安君虽然名为质子,可实际上的待遇比起在赵国的时候也差不了多少。
  而赵异人和长安君比起来就差远了,如今的秦王稷儿子就有几十个,像赵异人这样的孙子更是有三四百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