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战国赵为王-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乐间看着面前这扇再度紧闭的宫门,心中若有所思。
刚才那名小队长,不用说肯定是赵国胡衣卫的人。
没想到那位年轻的赵王丹,居然已经将麾下胡衣卫的触角伸到了燕国的王宫之中了。
连戒备森严的燕国王宫之中都有了胡衣卫的身影,那么乐间自己的身边和府邸之中,会不会也已经有了胡衣卫的人呢?
一想到这里,乐间忍不住打了一个寒颤,心中下定决心回去要好好查查自己的门客。
但马上乐间又把这样的想法取消了。
开什么玩笑,现在乐间和赵国可是站在一边的,怎么能够因为这点小事儿伤了和气呢?
毕竟这件事来说,乐间有求于赵国的成分要远远超过赵国有求于乐间。
一阵寒风吹来,带着许多雪花落在了乐间的脸上和身上,乐间下意识的紧了紧自己的大衣,转身走上了马车。
“速速回府!”
乐间的心中非常的清楚,如今荣蚠既然得势,那么肯定在大肆拉拢其他的燕国大臣,只要等到燕王一驾崩就会立刻发难。
在这样的情况下,乐间必须要小心翼翼,不出一点差错才行。
乐间能翻盘吗?至少他自己觉得是可以的,否则的话乐间也不会到现在还留在武阳之中,早就带着家属南下逃命去了。
在乐间看来,眼下的形势已经非常的清楚了。
燕后母子看上去似乎岌岌可危,但实际上这两母子却拥有着赵国这么一个霸主在后面支持,完全不需如今看起来形势一片大好的公子安和荣蚠。
从前不久爆发的那一场燕赵之战来看,乐间觉得一旦赵国肯发兵,那么王位基本上是没悬念的,肯定属于赵国支持的燕后母子。
所以乐间只要把燕后母子在燕王死后成功送到赵国的地盘之中去,这一份拥立的功劳就是实打实的了。
到时候公子轲继位燕后亲政,乐间就是燕国相邦的不二人选!
不知为何,在想到这里的时候,乐间的面前突然又浮现出了燕后那张年轻而美丽的面容,以及那副窈窕动人的身躯。
年轻的昌国君舔了舔嘴唇,突然有种口干舌燥的感觉。
这种感觉,和那一夜一般无二。
第262章 魏无忌的奇兵
公元前259年的冬天,在平静了不到半年的时间之后,大陆上战火再起。
先是匈奴突然南下,然后秦齐两国合力攻楚,紧接着击败了匈奴的赵国立刻组织三晋联军西进伐秦,兵锋直指秦国河东郡。
一连串大事接连发生,让这个本该寒冷的冬天变得热闹非凡。
在魏国的首都大梁城西边是一处巨大无比的军营,八万集结起来的魏国大军前两天才刚刚从这里开拔,浩浩荡荡的西进,准备配合赵国大军对秦国的河东郡发起攻击,也吸引了无数人的注意力。
但是潜藏在大梁城之中的各国密探们并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他们目光所没有注意到的大梁城东边,一支规模并不算小的魏国军队也正在悄然集结。
这一天,魏国相邦,信陵君魏无忌一身戎装,在几名魏国将军们和上千名魏国骑兵的簇拥下奔进了大营之中。
如果这一幕落在有心人的眼中,不免会觉得颇为奇怪。
魏无忌明明已经是拒绝了领兵出征秦国的要求,为何此时此刻又以这般军人的姿态出现在了大梁城外的东部军营之中呢?
事实上,在半个小时之前,魏无忌就是穿着这样的一身盔甲,入宫面见了如今的魏国国君魏王圉。
魏王圉看上去显然颇为忧虑,有些不太自信的看着魏无忌:“信陵君,此事当真能行?”
如果不明真相的人看到这副情形,还以为魏王圉担心的是三晋联军所在的河东地战场。
其实并不是。
魏无忌微微一笑,用十分肯定的语气说道:“大王且放心,臣此次出征必定会将那陶郡攻下,使魏国再度复强于诸侯!”
没错,魏无忌之所以留在大梁城之中,其实并不是因为这位信陵君在关键的时刻怯战了,而是因为魏无忌一开始的目标就不在秦国的河东郡之上,而是放在了秦国的陶郡之中!
陶郡,和如今魏国的大宋郡,方于郡同为原先宋国的领土。
公元前286年,齐湣王趁着宋国内乱之际派遣大将韩聂攻灭宋国,将宋国纳入了齐国的领土之中。
随后一代英主燕昭王联合秦、魏、韩、赵四国,发动了声势浩大的五国伐齐,将齐国打得一蹶不振险些灭国,从霸主的位置跌落,并丧失了大量国土。
在五国伐齐这场大瓜分之中,魏国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原先宋国的领土全部落入了魏国的手里,被魏国分为大宋郡、方与郡和陶郡。
随后没有分到任何土地的秦王稷大怒,先是发兵进攻赵国,在赵燕联军面前碰了一鼻子灰之后转而进攻更弱的魏国,从魏国手中抢走宋国三郡之中最富庶的陶郡。
在那之后,陶郡就成为了时任秦国相邦魏冉的封地。
为了扩大自己的封地,魏冉接连对魏国和齐国用兵,将陶郡的领土慢慢扩大,如今的陶郡已经有了差不多当年宋国的一半领土面积那么大了。
这样的一块就在魏国眼皮子底下、并且曾经属于过魏国一段时间的富庶之地,无疑是让人垂涎三尺的。
就在赵丹派来使者,要求魏国出兵助战的时候,魏国相邦、信陵君魏无忌便意识到一点——收复陶郡的机会来了。
众所周知,陶郡乃是秦国的一块飞地,从陶郡到秦国的宜阳,中间要经过魏国和韩国的领土,足足有几百里的路程,距离秦国的关中本土更是有千里之遥。
虽然说是飞地,但是在之前秦国尚且强盛并独霸天下的时候,魏国是根本不敢对这块飞地有什么企图的。
可现在形势不同了。
随着新霸主赵国的崛起,秦国先是在上党郡受挫,如今又将主力放在了南下和楚国争锋之上,对于陶郡这边的注意力不可避免的就减弱了。
根据魏无忌派人事先暗中收集的情报,如今陶郡之中也不过只有区区一万秦军,而且还散布在郡内诸城之中,对于魏国来说根本不足为虑,正是收复陶郡的最佳时机。
听完了魏无忌这么一番分析之后,魏王圉赞同的点头,但随后又问出了另外一个问题。
“若秦军复来,该如何抵挡?”
打当然是可以打,但是打的前提是你得能守住,不然的话到时候秦国人再来把陶郡抢回去,那么魏国就是白白的损兵折将了。
魏无忌听到魏王圉的担忧之后露出了笑容:“大王切勿担心,如今秦国与赵国、楚国同时开战,若河东郡一战三晋联军得手,则秦国日后必定被赵国封锁于函谷关之后,欲东出一步而不得,又如何能够越过韩国来进攻魏国?”
魏王圉一听这话,终于放心了下来,又问道:“此次信陵君欲带多少兵马攻击陶郡?”
魏无忌道:“此次出兵,重在突袭而非攻城也。故臣欲率两万精兵,日夜兼程东进而攻陶郡,务必要一鼓而下,在一旬内将陶郡尽数占领!”
“善!”魏王圉闻言大喜:“既如此,那寡人就在大梁城中等待信陵君的好消息!”
……
魏无忌将诸多思绪尽数抛在脑后,看着面前已然集结完毕的两万魏国部队,心中也有一股热流在涌动。
虽然说已经派出去八万魏国军队,但是魏无忌的心中非常的清楚,只有自己面前的这两万魏军才是魏国之中最为精锐的部队!
五千魏武卒,三千车兵,两千骑兵再加上一万精锐老兵,统统都是在野王之战中击败秦将司马梗所部时的主力班底。
有了这两万部队在手,魏无忌心中自信满满。
这一次,一定要将陷落在秦国手中已经二十多年的陶郡夺回来!
只要有了陶郡,魏国的东西两部分就会完全连成一体,魏国的国力也会随之大幅度增强,魏国崛起就不再是一句空话,而将成为实实在在的可能!
魏无忌意气风发,下达了自己在进入这座大营之后的第一个命令。
“全军出发,目标——陶邑!”
魏无忌一声令下,两万精锐魏军隆隆开动,朝着东方而去。
这纷乱的中原战场之中,又一场战争在秦魏两国之间爆发了。
第263章 河东郡太守王稽的心情很不好
秦国河东郡,安邑。
作为当年战国霸主魏国的首都,安邑是河东郡之中最大的城市,也是郡治所在地。
如今的秦国河东郡郡守名叫王稽,年纪约莫五十左右,长脸尖下巴,胡须长至胸口,身材瘦削,一双眼睛细细小小,看上去颇为精明。
河东郡对于秦国的重要性能够排到所有郡里的前三位,因此这个位置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香馍馍,能够出任河东郡的太守,要么就是能力极强,要么就是背景极强。
王稽的能力说实话也就一般般,干个县令的话可能比较适合,干个郡守的话嘛其实也就凑合。
王稽之所以能够当上这个河东郡太守,靠的其实就是背景。
说起来也是王稽命好,抱上了一个超级粗的大腿。
这个大腿就是如今的秦国相邦范睢。
说起王稽是如何抱上范睢这个大腿,那还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
范睢原本是魏国人,结果被魏国大夫须贾和时任魏国相邦魏齐给整得差点死掉,好在范睢机智的装死逃过一劫,又得郑安平相助,隐姓埋名逃过一劫。
这个时候,王稽正好作为秦国的外交使者前来魏国,于是范睢通过郑安平这条线和王稽搭上了。
仅仅用一次见面,范睢就靠着自己的才能折服了王稽,让王稽决定带范睢入秦。
等回到咸阳之后,王稽就向秦王稷推荐了范睢,并且一直积极为范睢奔走说好话,也算是为范睢最终的上位出了不少力。
范睢这个人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所以在范睢成为秦国相邦之后,王稽跑去和范睢要官,范睢就立刻向秦王稷进言,让王稽直接一步登天,成为了河东郡郡守这样的一方大员。
从那时到现在,王稽已经整整当了六年的河东郡郡守了。
老实说,王稽这个河东郡郡守当得还挺省心的。
得益于商鞅设计的一整套秦国国家制度,整个秦国的上下官吏可以说是各司其职各有其责,作为郡守的王稽基本上只需要按照商鞅留下来的各项法律和制度照章办事就行了。
因此几年时间下来,王稽这个郡守当得也算是中规中矩,顺风顺水。
总的来说,王稽在河东郡的这几年官当得,那是相当的舒服,心情好得很。
但王稽的好心情,自从去年长平之战后就结束了。
在长平之战中,失败一方的秦军付出了巨量的死伤,而死伤的秦军士卒里,除了关中之外就以王稽的河东郡士兵最多!
在战国时代,军队一般分为常备军和郡兵两种,常备军不用说就是那种领兵饷的全职士兵,郡兵则是平时务农,战时受征召打仗。
而且郡兵通常都是充当炮灰的角色,如果赢了还好说,输了的话一般死最多的就是郡兵。
去年长平之战中大量河东郡郡兵的死亡,导致河东郡的劳动力不可避免的出现了缺口,由此又影响到了河东郡今年的春耕和秋收。
根据统计,在几乎相同的气候条件下,今年河东郡收上来的粮食,比去年整整少了两成之多!
理所当然的,王稽受到了秦王稷和相邦范睢的严厉训斥。
如果不是范睢还顾念着那点情分的话,王稽现在别说是继续干这个河东郡郡守了,能不能保住性命都是问题。
不仅如此,在那之后不久,王稽更听到了另外一个让他焦心的消息。
在长平之战中击败了秦国的新霸主赵国如今已经是蠢蠢欲动,目标很有可能就是如今王稽所在的河东郡!
那可是赵国啊!
就在王稽心惊肉跳,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的时候,从咸阳方面又秘密派来了一名将军。
这名将军不是别人,正是此时此刻坐在郡守府书房之中,距离王稽不过几步之遥的蒙骜。
蒙骜注视着王稽,目光炯炯地说道:“太守大人,郡兵如今的数额尚缺三万,还请太守大人速速集结完毕才是。”
“什么?”王稽闻言就是一愣,忍不住开口道:“吾已然按照将军之命征召了五万青壮,如何会缺三万之多?”
蒙骜沉声道:“咸阳方面刚刚发来命令,赵军已然出兵,随时皆有可能攻入河东郡之中,故命吾召集河东郡之中所有青壮,准备迎击赵人。”
蒙骜说着从怀中拿出了一封命令,放在了王稽面前。
王稽拿起这封命令一看,发现果然是来自于秦王稷和相邦范睢的命令,上面的内容和蒙骜刚才所说的一般无二。
王稽皱了皱眉头,不觉有些吃味。
但是这份命令其实是给王稽和蒙骜两个人的,却先送到了蒙骜的手里,让王稽的心中多少有几分不爽。
毕竟在王稽看来,自己才是相邦范睢的心腹,这封命令也应该先交到自己手里才是。
只不过不爽归不爽,范睢脸上却看不出任何的异样,而是非常痛快的答应了下来:“请将军放心,吾当尽快召集青壮,送到将军军营之中。”
蒙骜点了点头,道:“如此甚好,既然如此,那吾就先告辞了。”
蒙骜也是个军人的直脾气,说完事情之后直接就走了。
看着蒙骜离去的身影,王稽皱了皱眉头,忍不住哼了一声:“不过一败军之将尔,也在敢吾面前逞威风!”
王稽对于蒙骜也多少有些意见,这种意见倒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蒙骜这个家伙正是野王城之战中司马梗的副将,也是秦军那场大败仗的当事人和指挥者之一。
至少有三万以上河东郡的郡兵在那一战中战死!
可以这么说,王稽今年之所以被训斥,还真就和蒙骜打仗不利有那么一些关系呢。
结果就是这样的一个败军之将,居然在回国之后没有被追究责任,反而还活蹦乱跳的出现在了王稽的面前,甚至还能够再度执掌兵权?
老实说,王稽是真的有些想不通。
但是王稽心中很清楚的是,既然咸阳方面都传来了这样的命令,那么就说明战争真的很快就要在河东郡的土地上爆发了。
王稽沉吟半晌,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赵军势强,此仗该如何是好啊……”
赵国的主力都打上门来了,王稽所能够依靠的,却只有蒙骜这么一个败军之将和八万河东郡郡兵!这让王稽对于这一仗的形势一点都乐观不起来。
就在这个时候,书房的门被敲响了。
王稽的心腹管家走了进来,朝着王稽禀告了一个让他极其震惊的消息。
“家主,赵国使者已至,不知家主是否要和此人见面?”
第264章 突如其来的使者
赵国使者来了?
当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王稽先是一愣,随后忍不住追问了一句:“当真是赵国使者?”
管家点头道:“此人有文书印玺为证,想来当是使者。”
王稽一听这话之后,整个人顿时轻松了不少,笑道:“没想到那赵王丹徒有霸主之名,却未战先怯,派出使者跟大王议和来也。就依照之前惯例,命人护送罢。”
管家摇头道:“家主误会了,那赵国使者前来,并非是为了秦赵议和之事,而是为了求见家主。”
这一下,王稽可就是真的惊讶了:“什么?这赵使是来找吾的?”
这一点都不在王稽的意料之中。
管家十分认真的点头道:“赵使已然明言,确是来找家主。”
王稽这冷汗立刻就下来了,对着管家喝道:“汝难道不知此刻秦赵两国正在交战,居然敢如此明目张胆的将赵国使者带入府中?若是被‘候’属下之人发现,吾和汝皆是死路一条!”
河东郡太守这个职位,也算是勉强够得到秦国核心圈子的边缘了,因此王稽对于秦王稷身边这个‘候’的可怕还是非常明白的。
管家顿了一顿,道:“大人有所不知,那使者并非直接亮出身份登门拜访,而是拿着公孙子楚的信物而来,若不是属下见其口音不对而盘问之,其人尚不肯明言身份也。”
王稽听完了这番话之后坐在那里,脸色阴晴不定。
公孙,也就是国君的孙子。
公孙子楚,指的就是国君的一个名叫子楚的孙子。
子楚这个名字听起来似乎有点陌生,但是在如今秦国的核心圈子里,这名字用如雷贯耳来称呼也不为过。
因为子楚就是如今安国君赵柱指定的继承人,也就是未来很有可能成为下下一代秦王的人!
根据王稽的了解,这位公孙子楚原先的名字叫做异人,在赵国的邯郸当质子,后来不知怎么的就搭上了安国君赵柱的正宫华阳夫人,被华阳夫人过继为儿子,名字也从异人改成了子楚。
所以公孙子楚其实也就是公孙异人。
由于有这么一份在赵国邯郸当质子的经历,这位公孙子楚和赵国人能够搭上线,似乎也没什么好值得意外的。
王稽沉吟片刻,下定了决心,道:“既如此,便把那赵使带来罢!”
别的不说,公孙子楚的面子还是要给的。
反正到时候就算上面问下来,王稽也只需要实话实说就是了。
片刻之后,那位赵国的使者就进入了书房之中。
王稽定睛一看,发现对面方面黑须,宽袍大袖,一举一动都自有一股气度,显然并非寻常使者。
来人朝着王稽行了一礼,开门见山地说道:“赵国大行人郑朱,见过郡守。”
“大行人郑朱?”王稽这一下是真的惊讶了。
大行人是一个官职,简称“大行”,用后世的说法就是“外交部长”。
这可不是什么普通的说客,而是一个相当具有分量的说客了。
赵国为何会派来一个如此重要的大臣?
王稽一边心中思索,一边回礼请郑朱落座,随后才开口说道:“不知大行此来,所为何事?”
郑朱微微一笑,道:“为救郡守一命也。”
王稽一听这话心里就不舒服了,但仍旧按捺住了心中的火气,皱眉道:“大行何出此言?”
郑朱看了王稽的模样,正色道:“郡守当真不知危机已至乎?”
王稽心中恼怒,语气也有点不高兴了:“若是赵国不发兵攻河东,想来吾并无危机可言。”
在王稽看来,这赵国人不但发兵攻打,而且还上门来威胁自己,太过分!
“当真?”郑朱听了王稽这句反驳之话后并不生气,反而笑了起来:“郡守此言,谬也!岂不知郡守之难,在咸阳而非在邯郸也!”
王稽哼了一声,不置可否。
郑朱继续说了下去:“世人皆知,郡守之所以能为河东郡郡守,何也?乃是因为秦相范睢之故!如今范睢身死在即,范睢若死,郡守乃范睢一党,可能无恙乎?故以朱看来,郡守之难,难在咸阳也。”
王稽听了郑朱的这番话,心中先就是一惊:“范君有难?”
范睢那可是王稽的靠山啊。
但王稽马上就反应了过来,哼了一声道:“简直胡说!范相乃是秦国重臣,深得大王信任,如何能够有丧命之危?”
郑朱笑了一笑,道:“朱敢问郡守,当年穰侯魏冉,得君王之恩宠,比之应候范睢如何?其权势之重,声誉之隆,比之应候又如何?”
王稽闭嘴不言。
郑朱继续道:“昔日穰侯之恩宠权势,远胜应候多也,但却亦不能免一死,何也?乃因阏与之战,秦败于赵也。如今长平之战,秦亦败于赵。且长平之败,远胜于阏与之败也。若穰侯因阏与之败而死,则应候得长平之败,又当如何?”
王稽的额头开始有冷汗冒了出来,过了好几息时间之后才道:“即便应候有难,又于吾何干!”
郑朱哈哈大笑,道:“郡守何必自欺?秦国之中谁人不知郡守乃是应候亲信,若应候身死,郡守亦当被株连也。”
“胡说!”王稽冷汗连连,突然用力的一拍面前的桌案,厉声道:“吾对大王之忠心,天地可鉴!大王必定不会因此而牵连于吾!”
郑朱用极其玩味的目光盯着王稽,道:“朱只想问郡守一句,昔日穰侯四贵一系之人,凡官职在县令以上者,可有一人如今存世乎?”
郑朱的这句话一说出来,王稽整个人就好像被一道天雷劈中一样,瞬间完全定住了。
当年穰侯魏冉四贵一系的下场,王稽可是再熟悉也不过了。
所有和四贵一系有关联的大臣,要么一个人被斩首,要么全家、甚至全族被斩首。
在秦王稷和范睢挥舞的屠刀之下,秦国曾经呼风唤雨无所不能的四贵一系,如今早就被彻底的斩草除根、死光光了。
所以如果有一天范睢真的也落到和魏冉一个下场的话,那么王稽毫不怀疑,已经打上范睢亲信印记的自己,运气好就是一个斩首,运气不好那就要被族诛!
想着想着,王稽不知何时竟已是汗湿重衣。
郑朱看着满头冷汗的王稽,心中暗笑,知道时机已到。
下一刻,郑朱不急不缓的开口了。
“朱有一计,可救郡守一命,不知郡守可愿听否?”
第265章 不如率河东郡降赵!
如果说王稽之前对于这位赵国使者在心中多少还有着几分警惕和防备的话,那么此时此刻,心理防线一再被突破的王稽,心中这种警惕和防备实际上已经被极大的削弱了。
王稽抬起头,用变得有些嘶哑的声音说道:“不知大行何以教我?”
很显然,王稽已经开始动摇了。
郑朱笑道:“如今之计,若郡守愿率河东郡降赵,效仿那冯亭之事,则不但无性命之忧,还能保一世之富贵,正是万全之策也。”
虽然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是当真的听到这句话的时候,王稽的身体还是忍不住震了一下,过来好几息时间才道:“降、降赵?”
王稽看上去非常的犹豫。
其实在郑朱说道有计策能救王稽的时候,王稽就已经是有所预感了。
但是……做叛徒这种事情,传出去名声很不好啊!
当然了,这年头叛徒的确是不少,但是背叛你也要看背叛谁不是?
像背叛个韩国燕国这种弱鸡,那肯定是一点压力都没有,反正这些弱鸡又没有找麻烦的能力!
可是要背叛秦国的话……这就得好好权衡权衡了。
要知道魏齐身为魏国公子,又是魏国相邦,还不是一样被当上秦国相邦的范睢给活活搞死了?
郑朱显然看出了王稽的犹豫,立刻不失时机的继续说道:“郡守何必多虑?如今天下之势,已非往日也。昔日秦国一家独大,故号令天下而无敢不从。今之天下,唯赵能胜秦也,郡守若投赵,冯亭不过献一上党山地便可封君,郡守若献河东富庶之地,何愁不得大富大贵乎?”
郑朱这一番话说下来,王稽感觉自己心中的天平似乎再度动摇了。
没错啊,如果投靠别的国家可能会落到魏齐的下场,但是赵国不一样啊。
赵国可是接连两次击败秦国的霸主,如果再从秦国手里拿到河东郡的话,那么赵国就反过来要比秦国更强了!
这么一来的话,投靠赵国这个选项似乎又变得相当靠谱了……
王稽脸色阴晴不定,显得颇为动摇。
郑朱趁势再加一把火,道:“吾之大王已有名言,若郡守愿降,可在河东郡之中任选一地,为郡守之定身封!”
王稽闻言身体又是一震,连眼睛都直了:“定、定身封?”
如果说封君是每一名臣子所梦寐以求的爵位,那么定身封就是每一位封君所朝思暮想的东西!
和春秋时代不同,到了战国时代,大部分的国家都已经开始了不约而同的集权,封地已经不再是封君们的独立王国,平时也都是由国家政府派来官员治理。
这时候的封君们名义上是领主,但一般来说也只能够从封地的税收抽个成罢了。
这其实已经和汉朝的“食邑XX户”基本是一回事了。
但是定身封却又不同。
它所不同的地方在于如果一个封君是定身封的话,那么不但这辈子荣华富贵无忧,更重要的是这个封君还能够在封地里面养一支军队!
在这个打仗像吃饭一样常见的年代,一支能够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军队,这意义之重大,完全不需要多做说明。
就连如今的赵国相邦赵胜、司寇赵豹这两位公族封君,他们两个都还不是定身封呢。
如今赵国之中只有一个定身封的封君,那就是在长平之战中击败了秦国人的武信君廉颇!
而上一位赵国的定身封封君,则是在阏与之战中全歼十万秦军的马服君赵奢!
这都是为赵国立下不世战功,从尸山血海之中拼出来的定身封啊。
如今,只要王稽愿意,那么他就能够超过赵胜和赵豹、拥有和赵奢、廉颇一样的待遇!
而在秦国的话,王稽心中非常清楚,自己恐怕是连个封君都混不到,就更别提什么定身封了。
王稽下意识的舔了舔嘴唇,这一刻,这位河东郡太守突然感觉到一阵口干舌燥。
诱惑,实在是太诱惑了啊!
郑朱的话再一次的响起,犹如恶魔一般的声音在王稽的耳边低语:“郡守,时不我待啊!此刻若若是等到廉颇大将军率领大军压境之时郡守再降,那便没有此刻的待遇了。”
这句话落下了瞬间,王稽心中那根弦,终于啪了一下彻底的绷断了。
王稽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再抬头时,脸上已然露出了坚定的神色。
“大行,便请转告赵王,吾王稽,降了!”
郑朱一听王稽的这番话,心中顿时大喜,朝着王稽又是一礼,笑道:“既然如此,那么吾和郡守日后便是一殿之臣,还请日后多多照拂才是。”
王稽眼睛笑得咪了起来,虽然还在客气,但里面的那份喜悦却是溢于言表:“哪里哪里,大行客气,客气了!”
两人相视大笑。
片刻之后,笑声渐渐停止,两人脸上的神情也慢慢变得严肃了起来。
郑朱咳嗽一声,道:“虽然郡守已然同意,但是这河东郡降赵一事,还需要仔细计议,不得走露风声才是。”
王稽十分赞同的点了点头,对着郑朱道:“实不相瞒,眼下确实是有一桩难事在此。那秦国将军蒙骜奉命前来安邑,秘密操练郡兵以备防御三晋联军进攻河东。如今蒙骜的手中已有八万郡兵,若是此人不除,大事恐难为之。”
郑朱脸上露出了惊讶的神情:“竟有此事?”
在沉思了一会之后,郑朱对着王稽道:“既然如此,那吾须得修书一封回邯郸,看大王如何定夺。”
王稽点头,随后又有些担心地说道:“这一来一回,时间是否会有不足?”
郑朱自信满满的一笑,道:“郡守尽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