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国赵为王-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割陶郡与魏?”秦王稷听了赵丹的这一番话,眼皮子情不自禁的就有些乱跳,一副想要马上发火的样子。
  没错,一开始在范睢的劝说下,秦王稷的确是同意了要割让陶郡给魏国。
  可是那样做的前提是魏国得出兵配合秦国攻赵。
  结果魏国倒好,出兵是出兵了,但出兵不是为了助秦,反而在秦国的后背上狠狠地捅了一刀!
  如果不是那该死的魏无忌和十万魏军,秦王稷又何必如此低声下气的和赵丹在这里讨论割地求和这般屈辱之事?
  秦王稷越想越是火大,忍不住冷笑道:“割陶郡一事,绝无可能!吾已将垣雍许与魏王圉,汝尽可令其自取之。”
  “垣雍?”赵丹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垣雍现在可是韩国的地盘,你把韩国的地盘许诺给魏国,就想把寡人打发了?
  不过赵丹也很清楚,秦王稷其实已经是到了底线了,要是再继续逼迫下去的话,说不定这位铁血君王就真的要掀桌不谈了。
  于是赵丹想了想,道:“秦可不割整郡之地与魏,但陶郡有五县,魏国当可得一县。”
  没错,这就是赵丹的最终要求——五分之一个陶郡。
  秦王稷脸色阴沉,沉默不语。
  赵丹看着秦王稷,补充了一句:“若秦王愿意,则停战之约立成。”
  秦王稷仍旧沉默。
  赵丹也不着急,端坐饮酒,等待着秦王稷的答复。
  那么多地盘都让出来了,赵丹不信秦王稷会在这最后小小一个县上做文章。
  下面,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了。


第168章 既然你诚心诚意的求和了,寡人就大发慈悲的答应吧
  赵丹的猜想一点错都没有。
  虽然这一次沉默了足够久的时间,但是当秦王稷再度抬起头来的时候,赵丹果然还是从秦王稷的口中得到了自己所想要的那个答案。
  “赵王,若寡人如汝所愿,汝果真停战?”
  赵丹听了这话先是愣了一下,随后回过神来,心中不由得好笑。
  众所周知,秦王稷这个家伙是很不讲信用的一个人。
  如今楚国国君楚王元的爷爷,一代昏君楚怀王当年就是被秦王稷骗到了咸阳,然后活活幽禁至死的。
  虽然说整个战国时代已经是功利主义的极致,诸国国君为了图强和生存几乎可以说是不择手段,但是像秦王稷这样公然囚禁他国国君至死的,还真就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号。
  如果用现代一点的词语来形容这种行为的话,那就是——吃相太难看,太不要脸,太突破下限了。
  但偏偏就是这么一个吃相难看,不讲信用不择手段的家伙,率领着秦国从三足鼎立到一家独大,在历史上先后击败了齐、楚、赵三大强国,奠定了秦国一统的基础。
  事实上如果历史上的秦国在长平之战后能够顺势攻下邯郸的话,那么一统天下这件事情在秦王稷的手中就完成了,根本没有后来的秦始皇什么事。
  秦王稷的人生和秦国的胜利可以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什么正义必胜啊邪恶必败啊都是扯淡的,每一次王朝争霸的胜利者都绝对不是最代表正义的那个人,而是最能够击败所有对手的人。
  胜利这个词,从来和正义就没有任何必然的联系,正义必胜永远只存在于电影和小说之中。
  对于秦国来说,秦王稷这位国君无疑称得上伟大两个字。
  但是对于其他六国来说,秦王稷只不过是一个为了秦国的强大而无所不用其极的卑鄙无耻之徒罢了。
  为了秦国的强大,秦王稷可以做出任何事情,也可以忍得下任何委屈。
  就比如说在之前的四十年里秦王稷对于宣太后和魏冉四贵一党的容忍,又比如说现在秦王稷对于范睢和白起的容忍。
  又或者说,秦王稷现在对于赵丹的容忍。
  秦王稷并不是没有经历过失败,也不是没有经历过大败。
  函谷关被匡章攻破,乐毅将秦军困于林下,赵奢在阏与上演狭路相逢勇者胜,这些都是让秦王稷刻骨铭心的失败。
  输了不要紧,卷土重来就是了。
  秦国输得起。
  秦王稷,输得起!
  当然了,就算是输得起,秦王稷也还是要确认一下赵丹会不会履约。
  毕竟秦王稷自己是有过多次不信守诺言前科的,所以他也担心赵丹跟他玩这一套……
  赵丹心中好笑,朝着秦王稷正色道:“秦王哪里话,寡人乃堂堂赵国之君,岂有言而无信之理?”
  开什么玩笑,寡人是那种言而无信的人吗?
  嗯,在适当的时候,或许也可以是……
  但现在很显然就不是那适当的时候嘛。
  至少现在来说,秦王稷所提出来的条件,赵丹是很乐意接受的。
  虽然赵丹这边把胸脯拍得砰砰响,但是秦王稷显然看上去并不是那么的信任赵丹,神情之中仍旧有些狐疑。
  但毕竟秦王稷本来就是为了求和而来,既然赵丹都已经答应下来了,那么秦王稷自然也就不可能再去说些什么。
  秦王稷想了想,道:“既如此,那么便于今日立约吧!”
  赵丹看着秦王稷,笑道:“秦王,寡人闻秦国虽有大王,但万事却以范相之见为主。以寡人之见,秦王或应先询范相,再做定夺才是。”
  没错,赵丹这就是在离间秦王稷和范睢了。
  对于身为穿越者的赵丹来说,虽然早就已经知道范睢的结局,但是范睢这个家伙对赵国的威胁还是太大,越早搞下台越好。
  当然了,以秦王稷的精明,赵丹如此明显的离间话术秦王稷自然是不可能上当的。
  但是那并不要紧。
  赵丹所想要做的其实非常的简单,那就是在秦王稷的心中埋下一根刺。
  毕竟赵丹说的也没错啊,这些年来无论是驱逐四贵也好,远交近攻也罢,那通通都是范睢的主意。
  既然你秦王稷对范睢言听计从,那么寡人“好心”的在这个时候劝你去询问一下范睢的意见,又有什么错呢?
  果然赵丹的这句话刚刚一说出口,秦王稷的脸色就不由自主的黑了下来,重重的哼了一声,道:“赵王多虑也,寡人之意便可决之,不需他人之见。”
  赵丹夸张的惊呼了一声,然后笑道:“想不到大王竟果决如此,实在与寡人所闻之传言不同也。”
  “传言?”秦王稷皱起了眉头,双眼逼视着赵丹:“是何传言?”
  赵丹举起了手中的酒爵,将杯中美酒一饮而尽之后方才笑道:“秦王或许不知,自范睢为相以来,逐须贾,诛魏齐,吓韩王,实在是好不威风,令天下人只知范相之威,不知秦王之名也。”
  没错,反正都已经要打定主意离间了,那么自然是一不做二不休,离间到底。
  秦王稷脸部肌肉一阵颤动,足足过了好几秒钟之后才沉声道:“简直是无稽之谈!”
  赵丹看着秦王稷那难看的脸色,微微一笑,知道自己想要埋下的那根刺,应该已经是埋下去了。
  这就够了。
  一想到这里,赵丹脸上的笑容越发的灿烂了,于是便将手中的酒爵再度斟满,然后举起来对着秦王稷示意了一下:“既然如此,那么寡人就祝秦王在征讨楚国一战中马到功成吧!”
  秦王稷同样举起了酒爵,深深的看了赵丹一眼:“赵王放心,寡人此番伐楚必当胜利而归,届时再邀赵王与寡人共饮!”
  秦王稷的这句话潜藏的意思非常明显——赵丹小儿你等着,等干翻了楚国,寡人的大秦再回来找你赵国算账!
  赵丹闻言哈哈大笑,仰头将爵中美酒一饮而尽,随后毫不示弱的看着面前的秦王稷,双目之中隐隐闪烁着某种火花。
  “既如此,那寡人就在这上党郡之中,静候秦王之佳音了!”
  来啊,长平之战寡人都扛过去了,还怕你个鸟?
  时代变了,老头!


第169章 靳黈的真心话
  公元前259年1月12日,星轺驿。
  南太行号称“与天同党”,居天下脊上而俯瞰中原,故名为上党郡。
  此郡左控商都朝歌与邯郸,下瞰周都洛邑,后有上党雄藩,右连晋南古都群(尧都平阳、禹都安邑、舜都蒲坂、晋都曲沃和绛邑),有“晋南屏翰”之称。
  上党郡之中拥有数条通向外界的陉道,如滏口陉,羊肠陉,白陉等。
  但上党郡之中的大部分陉道都是东西朝向,唯一一条南北朝向联通整个上党郡的陉道便是太行陉。
  星轺驿,就位于太行陉的正中央。
  星轺,缘于天节八星主使臣之事,因称君王使者为星使,星使所乘之车曰星轺。
  因此,以星轺名驿镇,除用典嘉德外,又显示了其地理位置的重要。
  由于太行山的地势影响,太行陉在这里拐了一个很大的弯,道路的宽度不过数丈,两边山峰左低右高形成了一个狭长而弯曲的峡谷。
  星轺驿就位于峡谷的尽头。
  在过去的许多年里,这里都只不过是一处小小的驿站,有着几间老旧的房屋,生活着几名不算年轻的驿卒,养着两匹用来传讯的快马,一天之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无所事事中度过,偶尔有些路过的商队入住时才会显得热闹一些。
  自从三年前野王城被攻破之后,这一切就都被改变了。
  一队百人秦军入驻此地,原先的几名驿卒变成了几具胡乱丢弃在野外的尸骨。
  在这队秦军的努力下,一座小小的关隘开始成型。
  正是这座小小的关隘,在过去的几天之中成为了整个长平之战中最为激烈的战场。
  魏无忌此时此刻就站在星轺驿那简陋的关墙之上,静静的注视着北方的陉道。
  此刻的星轺驿一片破损犹如废墟一般,四处可见点点血迹和残肢断臂,显然刚刚经历了一场大战。
  魏无忌面前的陉道仅仅延伸出去几百米,就被一座高耸的山头给阻拦住了,但是这位信陵君仍然出神的盯着前方,不知道在思考着些什么。
  片刻之后,一支队伍突然从山头之后的陉道上拐了出来,缓缓的向着星轺驿靠近。
  魏无忌看到了这支士兵,但却并不为所动。
  从盔甲的样式之中魏无忌非常轻易的就能够看得出来,这是自己麾下魏韩联军的士兵。
  一个声音突然在魏无忌的身边响起:“秦军已全线退守天井关。”
  魏无忌微微转头,看到了站在自己身边的韩军主将靳黈。
  靳黈和魏无忌一样都是全副武装带甲佩剑,唯一不同的敌人在于——靳黈的盔甲上有血。
  秦国人的血。
  一股浓烈的血腥味从靳黈的身上散发出来,再看看他身上的斑斑血迹,显然死在靳黈剑下的秦国人并不少。
  不仅如此,魏无忌还能够看到在靳黈的左小臂处有一处伤口,鲜血正从里面缓缓渗出。
  魏无忌叹了一口气,道:“将军,汝身为主将,又何必亲上战场?”
  靳黈哼了一声,眉毛微微一挑,瓮声瓮气地说道:“诛秦蛮,吾所愿也!”
  魏无忌摇了摇头不再说话,而是将目光继续转回了面前这支即将抵达关前的部队。
  虽然说魏无忌现在名义上是这支联军部队的最高主将,但是魏无忌也不会傻到以为自己就可以随意对靳黈的行动指手画脚,更不会去轻易的干涉韩国人的行动。
  所以秦军方面并不知道的事情是,在这些天里的太行陉夺关之战中,韩军之所以站在前面冲锋陷阵,并不是魏无忌的要求,而是靳黈的主动申请。
  在一个时辰之前,也正是靳黈身先士卒攻上了星轺驿的关墙之上,士气大振的魏韩联军方能够一鼓作气击垮秦国人的防线,夺取了这座阻挡他们脚步已经好几天的关隘。
  此刻正在魏无忌和靳黈眼皮子底下缓缓归来的数千人队伍,正是刚刚被派出去一路追杀秦军的那支部队。
  从这支部队之中不少人手上提着和腰上挂着的人头来看,这次追击的收获显然很不错。
  靳黈往前走了两步,和魏无忌并肩而立,突然开口道:“信陵君,汝可知吾为何如此拼力作战?”
  魏无忌摇头道:“不知。”
  魏无忌确实是不知道,而且说真的,魏无忌还觉得靳黈有点傻。
  虽然魏无忌是出兵援赵了,但是这毕竟是赵国和秦国的战争,魏无忌出兵的初衷也只是保住赵国,不让赵国被秦国一战击溃。
  所以在野王城一战歼灭司马梗所部之后,魏无忌虽然也按照赵丹的要求北上了,但是魏无忌的北上其实既不积极也不坚决,尤其在秦赵议和的消息传来后更是如此。
  在魏无忌看来,既然秦国人主动求和了,那么秦赵两强并立的格局基本奠定,魏无忌一开始出兵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既然如此,那魏无忌干嘛还要用魏军的性命去拼死拼活,只为给赵国人在谈判桌上多捞一点好处?
  但魏无忌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不急,靳黈却很急。
  自从进入太行陉之后,靳黈就好像打了鸡血一样主动请缨,率领韩军冲锋在前,一路上攻城夺关那可真的是出了死力,简直猛得不得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天来五万韩军的死伤数目已经超过一万,而十万魏军的死伤数才刚刚过千……
  但是你靳黈打得再猛又有什么用?这一仗打完上党郡从此就要成为赵国的领地了,和韩国无关了。
  所以魏无忌对靳黈的做法很不以为然,不过也懒得管就是了。
  靳黈看着魏无忌,嘴角突然露出了一丝微笑,道:“信陵君定然以为,吾乃是收了赵国好处,方才如此为赵死战,不知对否?”
  魏无忌再次摇头:“无忌并无此想。”
  靳黈长出了一口气,道:“靳黈此举,非为赵国,乃是为了韩国之存亡也。”
  “哦?”魏无忌有些惊讶的看了靳黈一眼。
  靳黈看着魏无忌,正色道:“秦国欲并吞天下之心,信陵君当早已知之。”
  魏无忌点头。
  靳黈道:“自范睢为秦相以来,便大力鼓吹那远交近攻。远交近攻者何也?无非结燕齐楚而灭三晋也。韩国为三晋最弱,秦自以灭韩为先,长平之战便是由此而发。”
  魏无忌继续点头。
  靳黈道:“三晋者,同气连枝也。若韩灭,则魏赵必危,若赵灭,则韩魏灭亡便在眼前。此信陵君所以救赵也,不知靳黈此言可对?”
  魏无忌听到这里似乎明白了什么,忍不住开口道:“以将军之意,莫非是欲结三晋之力而抗秦?”
  “正是。”靳黈道:“今秦国势大,若三晋不团结一心而战,则覆亡之命定矣,不知公子以为如何?”
  魏无忌笑了一笑,有些讽刺的看了靳黈一眼:“然天下皆知,韩国者,秦之先驱也。”
  没错,虽然说是三晋,但是自从伊阙之战后韩国就变成了秦国的小弟,多次和原本同气连枝的赵国、魏国作对。
  最典型的就是十三年前的华阳之战,那一战中魏赵联军就是被秦韩联军击败,魏军整整损失了十万人之多。
  那时候正好是魏王圉刚刚继位,魏无忌初登魏国政坛之时,因此魏无忌对此可是记忆犹新,对于韩国的敌意和不信任也是那时便已经埋下。
  靳黈并没有因为魏无忌的嘲讽而恼怒,而是继续道:“公子,今之时局,诸国皆不过奋力求生也,不然何来朝秦暮楚之谓?韩国亦是如此矣。吾连日来率部英勇为战,便是想要告知公子,但凡吾一日不死,秦国一日不衰,则此三晋之盟,吾必力谏于大王,务使得成。”
  靳黈的这一番话说得无比真诚,显然是发自内心。
  魏无忌看着一脸认真的靳黈,忍不住轻轻的叹了一口气:“将军之言,无忌信矣。只不过无忌今为逆臣,自保尚难以为之,又如何能够劝吾王应此三晋之盟?”
  靳黈认真的看着魏无忌,道:“公子此言差矣,以吾之见,公子乃人中龙凤,又怎会长久锋芒不显?以吾之见,不出五年,公子必重返魏国,得掌大权。只望公子那时莫要忘了吾今日之言才好。”
  魏无忌苦笑着摇头,道:“既如此,那无忌便托将军吉言罢。”
  在夕阳的余晖下,两人不约而同的沉默了下来。
  等到明天,他们就要继续率军北上,去进攻拦在他们面前的最后一道关隘——天井关了。


第170章 诸将,吾大秦铁军的雪耻之路,便由此而始!
  公元前259年1月12日夜,长平前线,光狼城。
  虽然已经是入夜时分,但是在光狼城之中,仍然随处可见许多燃烧着的火把,将黑夜照亮。
  不时有一支巡逻小队沿着火把下的光亮行走而过,铿锵的脚步声在黑夜中缓缓逼近,很快在光明中出现,又在黑暗中慢慢远去。
  此时此刻在秦军大营的帅帐之中,武安君白起端坐主位,面前是自己的几名心腹将军。
  在这些亲信将军之中,风尘仆仆,刚刚从前线归来的副将王陵站位最为靠前,然后便是裨将司马靳,接着才是其他人。
  虽然说谁都知道如今长平战场中秦军已经变成了劣势的一方,但是在大帐之中的这些秦国将军的脸上你却根本就看不到一丝一毫的挫败或者沮丧。
  他们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熊熊的战意,以及强大的信心。
  这样的信心其实并不是来源于他们对本身的自信,而是来源于他们对面前这位已经是满头白发的秦军主帅的信心。
  武安君白起,自出道以来大小数十战从无败绩。
  在武安君所率领的秦军刀锋之下被斩首的山东六国士兵足足有数十万之众,放眼天下无任何能与之相提并论者。
  百战百胜,无往不利,所向披靡,天下无敌……等等等等这诸多的词汇,似乎就是为了武安君白起一人而量身打造的。
  经历这几十年的战争,秦军上下早就已经形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只要有武安君指挥的战斗,秦军必胜无疑!
  既然这场战斗必胜无疑,那么眼下的小小挫折,又怎么会被这些秦军将军们放在心上呢。
  事实上不仅仅是这些秦军的将军,武安君白起本人更是对于自己能够获得这一场大战的最终胜利深信不疑。
  古往今来,越是能够做大事的人,就越是对自己拥有着一种无比的自信。
  白起既然身为当代乃至是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军事统帅的佼佼者之一,自然也就拥有着这种无与伦比的自信。
  对于在征战沙场大半辈子的白起来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这句话,早就已经被他熟记于心了。
  战争的形势永远都是千变万化的,纵然是以白起之能,也不可能保证每一件事情都必定会被自己算中。
  自从在长平战场双方全面爆发大战以来,虽然白起料中了大部分的事情,但是也已经有好几件事情出乎了白起的意料之外。
  比如说故关并没有被司马靳攻克,又比如说魏无忌突然夺权率领魏军南下,还比如说素来以沉稳著称的司马梗居然贸然出击,在野王城外被魏无忌打得全军覆没。
  但即便如此,白起仍然在和赵军的正面交锋上占得上风。
  如果不是魏无忌这么一支骑兵从背后杀出来的话,那么毫无疑问最终的胜利必将属于白起。
  事实上在白起看来,魏无忌这支奇兵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大的效果,最大的黑锅当然应该是扣在那位当今秦国相邦范睢的身上。
  要知道在这之前从咸阳方面传来的密报之中,秦王稷和范睢可是一直在信誓旦旦的朝着白起保证,十万由晋鄙率领的魏军马上就将成为秦军的助力,渡河进攻邯郸。
  如果真的如同密信之中所描绘的那样的话,那么这场长平之战早就结束了,甚至邯郸现在很可能都已经被攻破,赵国都已经亡国了。
  但非常可惜的是,剧本根本就没有按照秦王稷和范睢在密信中所说的那样去走。
  而且不仅仅是魏军,就连韩军的突然背叛也是完全不在白起的预料之中。
  虽然说司马梗和白起这些年来已经不再是一条船上的人了,但是白起对于司马梗的能力还是非常清楚的。
  否则的话白起也不会让司马梗去镇守野王城这么一座对于长平前线的秦军来说至关重要的后勤基地。
  以司马梗的能力,如果不是五万韩军的突然背叛,那司马梗和魏无忌之间至少也应该是一个五五开的局面。
  但凡魏国和韩国这两国有任何一个没有背叛,秦军的处境都不会被动到现在这个地步。
  而魏军和韩军的背叛或者忠诚,那都不是白起这么一个前线统帅所能够决定的。
  很显然,这是外交方面的事情。
  既然是外交方面的事情,那么负责外交的范睢不背锅,难道还要秦王稷来背锅不成?
  如果说白起知道在野王城之战前,司马梗还曾经收到过一封来自范睢催促出兵的密信,那么此时此刻白起可能连生吞了范睢的心都有。
  长平之战这样秦赵双方几乎都已经是倾国之力去打的大战,那就不是白起这么一个前线统帅所能够决定一切的,而是两国决策层在军事、外交、后勤等诸多方面的全方位对拼。
  这就是为何一直以来都说长平之战是综合国力之战的原因。
  很显然,范睢所主导的外交部分,在这一仗中拖了后腿。
  外交,在后世常被称为“国家软实力”,它虽然并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但同样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一部分。
  正是因为范睢所主导的外交上的失败,让韩国和魏国站到了赵国一边,最终才导致了如今长平战场上秦军的被动。
  如果不是说白起在军事方面压倒了廉颇的话,那么现在的长平基本已经完全没法打了。
  但不管怎么说,就算范睢搞出了这个烂摊子,白起也必须要帮范睢擦屁股收拾残局。
  长平打输了,范睢顶多就是失去一些秦王稷的信任,并不算多么的伤筋动骨。
  可白起的不败神话一旦破灭,那么等着白起的就是死路一条了。
  白起不能输。
  也不会输。
  虽然说魏无忌所引领的这一波反扑的确让白起有些措手不及,但现在白起已经完全调整过来了。
  是时候掀开秦军反击的大幕,将局势再一次扳回秦国这边来了。
  如今白起将这些心腹将军们秘密召集于此,就是这个原因。
  白起环视了心腹们一圈之后,微不可察的点了点头,显然对于这些属下们的精神面貌非常满意。
  白起将目光收了回来,缓缓开口。
  “诸将,今长平势急,想必汝等皆已知之。由此,大王不得已往清河与那赵王丹商讨议和之事。此秦国之耻,更是吾等之耻!吾今日召尔等,便是要洗刷此耻!”
  大帐之中一片安静,在白起严厉的话语之下,所有人都不由自主的将身体尽量挺直了一些。
  白起将目光看向了自己面前的桌案。
  在桌案之上是一副地图,这副描绘着长平战场乃至整个上党郡地形的地图在过去的日子里被白起看过了无数遍,上面的所有一切都早就被白起记得烂熟于心。
  白起伸出了手,缓缓的落在了地图上的某个地方。
  “诸将,吾大秦铁军的雪耻之路,便由此而始!”


第171章 基本来说,这样打的话魏无忌必败无疑
  众将在听到白起的这句之后,不由自主的纷纷把目光顺着白起手指落到了白起面前的这幅地图之上。
  白起的手指所指的地方,正是地图上的南上党盆地。
  和北上党盆地相比,这一处南上党盆地的地势就要显得险要许多了。
  不仅如此,这一处南上党盆地的面积比起北上党盆地来说同样也要小了许多,而且在盆地之中还有诸多山脉隆起,并不象北上党盆地一般是一片宽阔而平坦的平原。
  有山就意味着有峡谷,而有峡谷就意味着能够在峡谷的两边隐藏伏兵。
  白起的手指缓缓的拿了起来,现在地图上的一个十分显眼的红点处点了一点,说道:“此处为星轺驿,今日当已失守。”
  白起在说出这番话的时候,他的脸色非常的平静。
  可白起的脸色虽然平静,其他帐中诸将的脸色却就无法淡定了。
  不少人纷纷悄悄的把目光投到了站在诸将最前方的副将王陵的身上。
  王陵是白起派到星轺驿防线去防守魏韩联军,不让魏无忌得以继续北上的。
  但此刻星轺驿防线刚刚被突破,王陵却出现在了数十里之外的光狼城大营之中,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非常奇怪的事情。
  只是无论白起或者王陵都没有露出任何奇怪的表情。
  因为王陵就是被白起给召回来的。
  白起的话还在继续,只见他将手指抬了起来,继续沿着地图上的太行陉一路向北,到了距离星轺驿大约二十里的一个地方落了下来:“此处为天井关。”
  天井关这个名字,在场的诸多秦国将领都不陌生。
  因为他们之中的不少人在战争爆发的时候就是率领着自己的部下们沿着天井关一路北上,然后抵达长平战场的。
  更重要的是,这一处天井关已经是秦国在太行陉之中的最后一道关隘防线了。
  一旦天井关也被魏韩联军突破的话,那么魏无忌和他麾下的十五万联军面前就再无阻碍,将十分顺利的突破太行陉的南部,进入到南上党盆地之中了。
  在大部分在场的秦军将领看来,天井关对于如今的秦军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毕竟一旦天井关被突破,魏韩联军进入到南上党盆地之中的话,那么魏韩联军距离众人此刻所在的光狼城长平主战场,可就只有仅仅一百二十里地的距离了。
  而在这一百二十里地之中,秦军已经再无任何一座关隘或者城邑可以抵挡魏韩联军的继续推进了。
  除非秦军愿意从前线调集大批军队南下与魏韩联军进行正面对抗,否则的话秦军就只能够眼睁睁的看着这十五万魏韩联军一路北上直至长平主战场秦军大营的正后方,和北方的赵军一起构成对秦军的前后夹击之势。
  一旦这种情况出现的话,那么在长平主战场之上,秦军基本就是败局已定了。
  所以从这一点来看,在诸多的秦军将领心中无不认为必须要派出大量的精锐部队死守天井关,不让魏韩联军得以继续北进一步。
  然而下一刻白起所说出来的话,却让所有人都出乎意料之外。
  “五日之后,魏韩联军当可攻克天井关。”
  这句话犹如一道从天而降的惊雷,将大帐之中的秦军诸将耳膜震得嗡嗡作响,一时间简直不敢相信自己所听到的。
  如果说白起是魏韩联军的主帅的话,那么他说出这番话还情有可原,可如今身为秦军的主帅,白起为何要说出这样的一句话?
  大帐之中瞬间变得一片寂静。
  足足过了好几秒钟之后,素来以心直口快著称的司马靳才忍不住开口打破了沉默,道:“大将军这是欲弃守天井关?”
  白起看了司马靳一眼,十分平静地说道:“正是。”
  大帐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