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国赵为王-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毫不掩饰的露出来了。
  这还真不能说是赵丹后知后觉,要知道在历史上,齐国的亡国之君齐王建直到秦军大兵攻齐之前,都还以为秦国在灭掉其他五国之后就会和齐国平分天下呢。
  就在赵国君臣都因为范睢的这番话或震惊或愣神的时候,范睢已经继续开口了。
  之见范睢突然朝着赵丹拱了拱手,道:“今大秦所以愿和赵者,非败于赵也,乃为南下破楚也。若大王愿和,则秦赵可平分上党。若不和,则吾王必发举国之兵而灭赵,赵之覆亡便在眼前,大王可思之!”
  范睢的意思非常明显,现在我们不是因为输了议和,是忙着去收拾楚国才和你议和的。
  所以你赵国也不要在那里扯什么淡,在那里狮子大开口了。
  要是你赵国执意不谈和的话,那么我大秦就先灭了你!
  话里话外,这一副天下第一强国的自信心可以说是展现得足足的。
  范睢在说完了这番话之后也不去理会别人,目光直接就投到了赵丹的身上,显然希望能够听到赵丹的回答。
  赵丹会怎么回答呢?


第164章 这才第一天,寡人急啥?
  就在范睢话音刚落的瞬间,赵国的大臣们之中就立刻有人开始站出来反驳范睢的话,而秦国的大臣那边也同样是不甘示弱,双方你来我往,各呈口舌之利,一时间大厅之中好不热闹。
  端坐在东边主位之上的赵丹,看着范睢投来的热切目光,微笑不语,心中却在暗自思量。
  众所周知,纵横家或者说外交家们所最喜欢运用的一种语言修辞手法就是——夸张。
  这个夸张可以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说夸大君王们国家所面临的危机,让君王们束手束脚,不敢轻易采取对抗;又比如说夸大君王们国家的实力,让君王们从原本的犹豫不定变成果断出击。
  很显然,方才虞信和范睢所采用的都是第一种修辞手法,也就是通过夸张自己国家的实力来恫吓对方,意图以此来让对方退让。
  在赵丹看来,这显然是一件非常难以做到的事情。
  后世有一句名言是这么说的:“谈判桌上的东西,永远都不是靠嘴皮子得到的,而是靠坦克和大炮打出来的。”
  这句话其实是颇为中肯的。
  就以眼下的情况来说吧,如果说赵国能够把刚刚虞信在话中所说的那些地方全部打下来的话,那么秦国的意愿如何其实就已经不再重要了。
  地我都拿了,你难道还能让我吐出去不成?
  但眼下赵国只不过是在长平战场之中取得了一定的优势,而且这优势还未必能够就能够转化为胜利。
  在这样的情况下,秦国人很显然是不会轻易退让的。
  对于这一点,赵丹其实早就有了清楚的认识。
  事实上在赵丹想来,秦国人眼下所能够答应的条件,估计就是范睢刚刚提出来的那个秦赵平分上党了。
  如果以双方目前的实际控制区域来看的话,两国还真就是各自占领了一半的上党郡。
  所以范睢的意思说白了就是希望秦赵两国能够以眼下的实际控制线作为停战线,无条件的结束这次长平大战。
  除此之外,赵国任何一个超出范睢话语之中的条件,都不可能够得到秦国的允许。
  对于这一点,赵国显然是不可能接受的。
  如果真的要以实际控制线来作为停战线的话,那么长平关和长子县就要通通归入秦国的手里。
  长平关是北上党盆地的入口之一,而长子县则是北上党盆地的一部分,秦国一旦得到了这两个地方,就能够得到一条随时随地自由对北上党乃至整个赵国发动进攻的捷径。
  赵丹不可能答应这个条件。
  所以说双方的条件一开始就是谈不拢的。
  既然谈不拢,那为什么还要谈呢?
  在赵丹看来,这个时候和秦国举行会谈,其实对赵国是有两方面的好处。
  首先赵国答应和谈,就等于是告诉秦国,我并不想和你来一次你死我活的大战。
  否则的话,一旦秦王稷也发了疯像赵丹一样全国老少齐上阵,那么就算是这一场大战赵国能够获得最终胜利,也只不过是一个两败俱伤的结局。
  其次,赵国答应和谈,对于正在北边疯狂背刺赵国的燕国,多少也是一种威慑和警告。
  只要等到赵国和谈完毕之后,那么从长平地区抽出手来的赵军就可以北上去应付燕国军队了。
  所以当燕国君臣在听到赵国和秦国会谈的时候,心中多多少少都会感受到一些压力,在接下来展开的进攻行动中,可能就会变得犹豫不决,束手束脚。
  当然了,和谈这个选项也并不都是全然有利的,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赵国的盟友们的作战意志。
  因此赵丹才会让虞信在提出的一堆条件中包含了秦国割让土地给魏韩两国的要求,这就是要告诉韩王然和魏无忌,赵国并没有忘记盟友们的利益,由此来继续将韩魏两国绑在赵国的战车上。
  至于楚国嘛,虽然楚国的确也是在对秦作战,但是楚国并没有北上支援赵国,所以赵丹也不会去管楚国的利益,反正楚国人想要东南两郡,那就让他们自己去打就是了。
  赵丹在今天出发来到这里的时候就知道,今天应该是谈不出什么结果来的。
  甚至也不只是今天,很可能在接下来的好几天里这个谈判都谈不出结果,就算谈个三五个月都不是没有可能。
  赵丹现在就是在等。
  等什么?
  等到秦国撑不住的那一天到来。
  反正现在长平战场上赵军是占优的,如果你秦国不愿意让步,那就打呗。
  一步步打,往死里打。
  就不信打不服你!
  所以赵丹非常淡定的坐在那里,也不去理会范睢的小眼神,更没有任何开口说话的意图,完美化身为一尊雕像木偶。
  这才第一天,寡人急啥?
  看着赵丹的表现,秦王稷和范睢对视一眼,心中都不觉有些意外。
  虽然之前秦王稷和范睢因为长平战局不利而有了一些嫌隙,但是秦王稷对于范睢的信任仍然是其他人所难以比拟的。
  作为主动求和的一方,秦国当然是希望尽早结束会谈的。
  现在结束战争还能够保住半个长平和东南两郡,如果再晚点的话,长平这边输赢难说,赢了怕也打不垮赵国,但东南两郡却是要重归楚国了。
  因此一开始秦王稷和范睢君臣就制定了策略,希望利用范睢的口才将赵丹这条据说很沉不住气的大鱼钓起来,然后通过搞定赵丹来快速搞定和谈。
  所以范睢才会在刚才抛出来这么一个“一统天下论”作为诱饵,为的就是要震到赵丹,让赵丹忍不住开口反驳或者呵斥。
  要是秦国一统天下的话,最大的受害者就是赵丹这样的他国国君,所以范睢觉得赵丹是不会对此无动于衷的。
  只要赵丹一开口,范睢就有信心凭借着自己的口才,一步步的把赵丹给绕进去。
  然而赵丹并没有中计,赵丹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口。
  这就很尴尬了。
  秦王稷向着范睢投去了一个询问的眼神,意思很明显:“现在怎么搞?”
  范睢微微摇了摇头,很显然看上去也没有太好的主意。
  ……
  于是在接下来的一天时间里,大厅之中基本上就是在秦赵两方大臣的一片争执和相互抨击的声音之中度过。
  冬天的夜晚总是很快来临,几个时辰之后,大厅之中也开始点起了灯火。
  是时候该用晚餐了。
  赵丹站了起来,揉了揉因为跪坐一天而有些发麻的腿,心中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
  当年渑池之会的晚宴上,秦王稷对赵丹老爹赵惠文王百般刁难,才有了蔺相如出面护主的故事。
  那么在这一次清河之会的晚宴上,又会发生怎么样的故事呢?
  不知为何,赵丹突然有点期待。


第165章 秦王稷的急躁让赵丹觉得很意外
  愉快的晚宴时间很快到来了。
  作为这一次会议的东道主,这个晚宴理所当然是由赵国方面来举办的。
  什么山珍海味,美酒佳肴自是不必说的,虽然已经是寒冬季节,但是对于赵国这样的一个强国来说,这一切都不是个事。
  虽是寒冬,但是营地的大厅之中却是温暖无比。
  赵丹和秦王稷分列上首左右主位,两边的两国大臣分成左右两排,依身份顺序各自落座。
  除此之外,更有乐队在鸣奏乐曲,数十名赵国舞姬伴随着舒缓悠扬的音乐声,在大殿的中央翩翩起舞。
  如果说赵国还有什么东西能够和胡服骑射之后的赵边骑名气上相提并论的话,那么就一定是赵国舞姬。
  确切的说,应该是赵国的邯郸舞姬。
  邯郸舞姬之所以能够闻名于世,一是身材,二是舞步。
  在春秋战国时代,曾经有一个国家名为中山国,据传这中山国乃是来自欧洲大陆的某支白种人所建立。
  在赵丹的爷爷赵武灵王之时,武灵王率领着赵军主力,在胡服骑射之后战斗力大增的赵国边骑军团配合下通过数年的战争灭亡了中山国,中山国由此并入赵国版图之中。
  而如今邯郸城之中的许多舞姬,便来自于原先的中山故地。
  这些中山女子一个个身材高挑皮肤白皙形容艳丽,以先天条件来说乃是一等一的舞姬人选,只需要稍加培训几年便是一个非常出色的舞姬。
  也不仅仅是身材和容貌出众,这些邯郸舞姬的舞步也是颇有讲究的。
  赵国邯郸城流行着一种舞蹈叫做“踮屣”。这种穿着无跟小鞋而轻轻踮起脚跟而用脚尖舞蹈的舞蹈,犹如西洋的芭蕾舞。
  值得一提的是芭蕾舞是在十三世纪的文艺复兴时代在西方兴起,而赵国邯郸姬们的时代则比西方早了整整一千五百年。
  《汉书·地理志》注引臣瓒曰:“蹑跟为踮”;又引师古曰:“屣,谓小履无跟者也;踮,谓轻蹑之也。”
  也正是因为这种舞步,还引申出了一个颇为著名的成语,叫做“邯郸学步”。
  随着赵国这些年来的兴旺发达,邯郸城日渐繁荣,大有取代临淄和大梁为中原经济中心的趋势,来往行商极多。
  邯郸城之中所流行的中山舞姬也就随着这些南来北往的各国行商,渐渐的将名气传遍了整个华夏大地。
  在几十年后的现在,无论是哪一个国家也好,贵族们都以自己的府中有一名邯郸舞姬为荣。
  天下巨富之一的吕不韦前几年也买了一个邯郸舞姬,吕不韦把这位邯郸舞姬称为赵姬,也就是秦始皇的亲生母亲。
  当然了,能够流传到国外的其实并没有多少好货,真正优秀而出色的邯郸舞姬,显然只有在赵国这个原产地才能够找到。
  而如今赵丹所用来在秦王稷这位天下第一君王面前献舞的邯郸舞姬,自然是出色中的出色,极品中的极品。
  只见这些舞姬们纤腰翘臀,眉目含情,衣袖飘飘,虽然已经是寒冬,但是这些舞姬们身上的衣衫却颇为单薄,翩翩起舞间某些美妙部位若隐若现,端的是风情万种,却是让大厅之中响起了不少粗重的呼吸声。
  相较来说,赵国大臣们就比较能够控制一些。
  毕竟每逢重大祭祀或者节庆,这些邯郸姬都会出现在赵国宫城之中为国君和诸大臣献舞,虽然也不常见,但起码是见过的。
  在另外一边,秦国的大臣就有些失态了。
  众所周知,秦国乃是如今战国七雄之中最为推崇法家理念的国家,而法家素来是非常反对这些奢靡享受的。
  因此秦国的大臣们虽然在国内身份地位尊贵,但是平时的娱乐活动比起山东六国的大臣同行们来说那可真是差远了,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的。
  当像邯郸姬这样的糖衣炮弹在秦国大臣们面前以优雅诱惑的舞姿晃来晃去的时候,秦国大臣除了在心中高呼打倒赵王丹拯救邯郸姬之外,便是忙着擦流出来的口水和鼻血了。
  在这一片旖旎之音中,如果说还有哪两个人完全不受影响的话,那无疑便是赵丹和秦王稷了。
  说出来也很有意思,这两位国君共处上首,位置相当的接近不过两三丈的距离,但离下首的两国群臣们又颇为遥远,即便是距离两人最近的虞信和范睢都在至少十丈之外。
  在这样的一个距离和音乐声的掩盖之中,赵丹和秦王稷完全可以自如的进行对话,并且不用担心被任何其他人所听到。
  赵丹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一边微笑着喝着酒,一边欣赏着面前邯郸舞姬的美丽舞姿。
  突然赵丹若有所感,下意识的转过了头,发现秦王稷正目光炯炯的盯着自己。
  不得不说,这位君王虽然已经年老,但是每当他的目光注视到别人身上的时候,被他看着的人却总是能够感受到很强的压力,即便是身为赵国国君的赵丹也不例外。
  赵丹微微一笑,朝着秦王稷点头致意,并没有因为秦王稷所带来的压力而有任何的失态。
  寡人优势很大,慌个毛线。
  秦王稷看了赵丹一眼,突然开口道:“汝欲如何方能罢兵?”
  赵丹闻言就是一愣。
  老实说,赵丹根本就没有想到在这样的一个场合,秦王稷居然开口问出了这样的问题。
  毕竟这才仅仅是两国谈判的第一天呀。
  在赵丹自己和赵国群臣的多次讨论之中,都觉得起码要谈到差不多春天到来之时,才可能谈出一个真正的结果。
  赵丹看了一眼秦王稷,有些意外的发现在这位君王的眼底,似乎有一丝微不可察的急躁神情闪过。
  赵丹的心中暗暗疑惑,秦王稷看上去似乎很焦急,他在着急些什么?
  要知道秦王稷如此急躁的开口,那岂不是等于是告诉赵国,秦国方面对于停战的需求是非常迫切的。
  既然秦国对于停战的需求这么迫切,那么赵国就可以趁机从秦国这边敲诈到更多的东西。
  这对于秦国来说显然很不利。
  老实说,以秦王稷的城府和智慧是不应该犯下这种错误的。
  赵丹笑了一笑,并没有马上开口,而是端起了面前的酒爵,故意以喝酒的动作来拖延时间,好方便自己思考。
  难道说,又发生了什么对秦国很不利的事情吗?
  如果是这样的话,寡人是不是要趁机加点码?
  就在赵丹思考的时候,廖贤突然急匆匆的来到了赵丹的面前,在赵丹的耳边低声道:“大王,楚国急报,三日前郢都已被楚军收复。”
  赵丹这才恍然大悟,明白了秦王稷如此急躁的原因。
  和秦国人相爱相杀了几十年的楚国人,又要重回战国最中央的舞台了!


第166章 趁火打劫?寡人最喜欢了!
  郢都的陷落,对于赵丹来说完全就是一件相当意外的突发事件。
  虽然说早在数天之前赵丹就已经知道楚国大司马景阳已经率军进抵郢都的消息,但是赵丹却并不认为楚国人能够很快就打下郢都。
  根据赵丹所得到的情报,虽然因为主力部队被牵制在上党郡的原因秦国并没有朝着东南两郡派出援军,但是在东南两郡之中原本也是有着数万秦国守军的。
  当宛城和邓城被楚国人先后攻克之后,秦王稷和范睢就已经命令两郡之中的剩余秦军放弃其他小城邑,退守郢都。
  这些消息都是胡衣卫侦查而来的,东南两郡纷乱的战火导致了秦国在这两郡之中基层官府组织的溃散,为胡衣卫探子的大举渗透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根据前线胡衣卫的估算,郢都之中至少有三万秦军,再加上城中百姓怎么也有八到十万人。
  这样的一座城池可不是那么容易攻下来的。
  根据赵丹身边诸位大臣的估算,以秦军的战斗力来算的话,郢都至少能够坚持到明年春天。
  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才几天时间,郢都就被攻下来了!
  赵丹深吸了一口气,朝着面前的缪贤点了点头,示意自己知道了。
  虽然说赵丹本身也很想知道郢都到底是如何被楚国人这么快就攻下的,但现在显然不是问这个的时候。
  等到缪贤退下之后,赵丹不动声色的看了秦王稷一眼,心里暗自好笑。
  很显然,秦王稷比赵丹更早知道了郢都陷落的消息,所以才如此急着议和。
  秦王稷在害怕。
  怕什么?怕的当然是楚国。
  秦国和楚国,可以说是一对纠缠了几百年的欢喜冤家。
  在春秋时期,秦国和楚国虽然都算得上是有数的强国,但却也都不是当时华夏大地上唯一那个超级大国——晋国的对手。
  为了对抗晋国,秦国和楚国组成了联盟,这个联盟在晋国的压力下十分稳固,维持了几乎整个春秋时代。
  到了战国时代,虽然晋国一分为三,然后魏国又从晋国的尸体中崛起,于是秦楚同盟仍旧稳固。
  等到魏国被彻底打垮之后,秦楚各自成长为西天霸和南天霸,蜜月期由此结束。
  从这时候开始,双方虽然也有过联手收拾东帝齐国的默契之时,但更多的却是相互间大打出手。
  值得一提的是,在双方之前的数百年同盟之中,楚国一直都是两国同盟中的老大,是主角。而秦国只是老二,是配角。
  在丹阳之战和蓝田之战两次大战后,老二秦国终于在魏国和韩国这两个二五仔的帮助下完成了逆袭,干翻了几百年来的大哥楚国,正式上位。
  既然是老二上位,那么提防老大复辟显然就是重中之重。
  所以白起在占领了郢都和夷陵之后,奉命一把火将楚国历代先王的庙宇和陵墓通通烧了,为的就是想要让楚国这个老大永世不得翻身。
  在现代这种行为可能没什么,但是在两千年前的古代,白起的这种行为对于楚国整个国家上下都造成了极大的震动和打击。
  当然了,这样做也有一个副作用,那就是楚国虽然迫于形势只能忍气吞声,但是楚国和秦国已然从当年那个亲密无间的盟友,变成了不死不休的敌人。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话虽然看上去多少有些败犬之哀嚎的意味,但也足够深刻表达出楚国人对于秦国的痛恨了。
  依照正常的思维来看,既然秦国把楚国得罪的这么狠,那么楚国的复苏显然就已经是比赵国的崛起要更加危险的事件了。
  毕竟赵国和秦国只是正常的争霸敌人,而楚国和楚国则是不死不休的血海深仇。
  所以秦王稷才会如此着急的和赵国议和。
  两害相权取其轻啊。
  在短短的几秒钟之内,赵丹就一下子想明白了整个事情的关键,嘴角也浮现出了一丝笑容。
  楚国啊楚国,没想到整个战国时代都被人认为是“虚胖”的楚国,居然在如今这么一个关键的时刻,无比神奇的奋起了一波!
  这真是——太好了!
  简直就是神助攻啊。
  赵丹笑容满面的抬起了头,看着面前的秦王稷。
  秦王稷仍旧目光炯炯的注视着赵丹,显然在等待着赵丹的答复。
  赵丹非常轻松的一笑,对着秦王稷道:“寡人之条件,虞卿岂非早已当众申明?秦王又何必如此明知故问呢。”
  开玩笑,既然知道你秦国着急议和,寡人此刻要是再不狠狠地割你一刀,那寡人岂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傻瓜?
  趁火打劫什么的,寡人最喜欢了!
  秦王稷听到赵丹的这句话之后脸立刻就黑了下来,过了好几秒之后才重重的哼了一声道:“此事绝无可能!”
  秦王稷当然是不可能答应赵丹让虞信在之前提出来的那四点条件的。
  事实上能够让秦王稷点头答应这四个条件的情况只有一种,那就是赵国军队兵临咸阳城下。
  也就是说,除非秦国面临灭国危机,不然的话这四个条件,免谈!
  赵丹笑着朝着秦王稷摊了摊手,不再说话。
  秦王稷的鼻子简直要被赵丹这副无赖模样给气歪了,这位君王狠狠的盯了赵丹一眼,怒声道:“上党郡可全数归赵,秦赵即刻停战!”
  很显然,即便是再生气,秦王稷也不得不耐下性子来和赵丹商量,甚至不得不做出巨大的让步。
  要知道秦国现在可是整整占领着半个上党郡呢,把这半个上党郡通通让出来,损失是非常大的。
  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秦王稷的心都已经在滴血了。
  白白没了一个郡的土地还在其次,更重要的是秦国五年来所付出的所有努力,数十万秦军将士浴血奋战后的巨大伤亡,通通都打了水漂,变得毫无意义了。
  这对于秦国来说完全是一次不下于阏与之战、甚至犹有过之的巨大损失,但偏偏秦王稷还不得不做!
  要不然呢,难道真的要和赵国在长平拼个你死我活,然后眼睁睁的坐视楚国无忧无虑的重新崛起吗?
  而且赵国甚至都不需要和秦国死拼,只需要把秦军死死的拖在长平就行了。
  被动,太被动了。
  如果再来一次的话,秦王稷一定会第一时间发河内郡十几万民夫南下守卫东南两郡,不给楚国人这么一个肆无忌惮的在东南两郡之中横冲直撞的机会。
  本以为赵国才是需要优先解决的首要目标,但却没想到楚国却杀了秦国一个措手不及。
  短短一个秋天就攻占东南两郡,这么一个无论是盟友还是敌人都不觉得楚国能够做到的任务,楚国偏偏就做到了!
  但世界上是没有后悔药可吃的,所以即便秦王稷满心的后悔和无奈,但还是只能做出了割地求和的举动。
  都把整个上党郡让出来了,汝赵丹应该可以同意议和了吧?
  秦王稷将目光投向了赵丹,等待着赵丹的答复。


第167章 论讨价还价,秦王稷根本不是寡人对手
  在秦王稷说出这番话之后,赵丹并没有马上回答,而是陷入了沉思之中。
  老实说,秦王稷这个条件,其实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如果要让刚刚穿越的赵丹知道长平之战居然能够打成这么一个结果,那么赵丹怕是嘴巴都要笑歪了。
  但问题在于此一时,彼一时。
  现在的赵丹可不是历史上那个赵孝成王,如今的赵国也和历史上那个惨败的赵国有了天壤之别。
  所以这时候再用过去的经验来看待长平之战,再用过去的历史来对待这一次和谈,那恐怕就有些不太合适了。
  要跳出历史的条条框框,实事求是的看待问题嘛。
  所以赵丹很快就抬起头来,对着秦王稷露出了一丝笑容,缓声道:“秦出上党郡,陶郡归魏,宜阳归韩。”
  谈判这种东西,其实也和做生意一样,一开始基本上都是谈不拢的,那么就要慢慢的讨价还价。
  当然了,讨价还价的意思可不是只能一方退让,而是你让一点我也让一点,大家相互妥协,慢慢的才能够全部谈成。
  既然秦王稷已经率先做出了让步,那么赵丹自然也是要让一点的。
  因此这一次赵丹将自己所提出来的四个条件主动减成了三个,放弃了原本要求秦国割让给赵国的河东郡。
  说实在的,之所以提出河东郡,其实也就是赵国的一种谈判策略罢了,赵国上下一开始就不觉得自己能够在不打进河东郡的情况下逼迫秦国人割让这一晋国兴起之地。
  对于现在的赵国来说,稳稳的拿下上党郡就足够了。
  然而即便如此,这个条件看上去似乎也并不能够让秦王稷感到满意。
  在秦王稷看来,秦军退出上党郡的话损失就已经是足够惨重了,居然还要再把宜阳和陶郡这么两处经济和工业要地割让出去?这根本接受不了。
  所以秦王稷想都没有想就直接果断地说道:“此事不可!赵王,汝莫要得寸进尺。”
  “得寸进尺?”赵丹忍不住笑了起来,轻轻的摇了摇头,盯着秦王稷道:“秦王,如今楚国已得郢都,复兴在望,难道汝便眼睁睁的看着楚国兴起乎?”
  秦王稷重重的哼了一声,声音之中带着明显的恼怒:“汝莫要忘了,寡人之武安君尚未败于汝赵国之手!”
  赵丹眉头微微一皱,心知秦王稷这是在提醒自己——有白起,秦国就有翻盘的机会!
  但赵丹马上就展颜笑道:“武安君又如何?白起虽善战,亦未胜赵于长平也,寡人亦有上将廉颇,又何惧白起乎?”
  既然是讨价还价,那么自然就是双方各自亮筹码,比如客人说你这个货有点旧应该放很久了,得少一点钱,然后店主说我这个货没放多久,前几天刚拿出来的,店里灰尘多而已……
  赵丹和秦王稷目前所做的争论,本质上来说也是相差无几。
  秦王稷的眉头皱的更深了,沉默了一会之后开口道:“除长平外,端氏可还于韩。”
  “端氏?”赵丹摇了摇头,露出了嗤之以鼻的神情,道:“端氏本为上党郡之地,乃是赵国所有,秦王何能以归韩?寡人可劝韩王然不索这宜阳城,但秦国需割沁水、皮牢与韩!”
  “沁水,皮牢?”秦王稷的脸色有些难看。
  虽然说赵丹放弃了替韩国索要宜阳的要求,看似做了不小妥协,但是赵丹新要求之中的沁水和皮牢,也不是那么好割让的。
  皮牢、沁水、端氏这三座城邑,正好便是太行八陉之中白陉西半段的西出入口、中间地和东出入口。
  虽然说皮牢和沁水以前的确都是韩国的土地,但如果真的还给韩国,那么赵国就随时都可以通过白陉进攻秦国的河东郡了。
  秦王稷想了想,道:“沁水可归韩,皮牢不可。”
  皮牢城乃是白陉西半段通往秦国河东郡的出入口,只要皮牢城在秦国的控制之下,那么赵军就一步也无法踏入河东郡。
  赵丹沉吟了一会,对此也表示了认同:“可。”
  毕竟秦王稷也割让了沁水,再加上本来就许诺给韩国的端氏,赵丹觉得已经对韩国有足够交待了。
  但是这番讨价还价还并没有到结束的时候,虽然赵国和韩国的利益都得到了保证,但是另外一个盟友魏国的利益还没有落到实处呢。
  好吧,虽然说在魏王圉领导下的魏国实际上在这场战争之中是站在了赵国的对立面,可现在魏无忌所率领的十万魏军正在和秦军打得如火如荼,这是谁也没办法否定的。
  更重要的一点是在赵丹未来的战略计划之中,魏国其实还扮演着颇为重要的角色,所以赵丹还是得给魏国一点甜头的。
  就算了为了犒赏魏无忌在野王城一战中逆转战局的出色表现,赵丹也得给魏国找点好处啊。
  要知道魏无忌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爱国者呢,这也算是给魏无忌一个交待。
  于是赵丹又继续说道:“既如此,则赵韩之事可定矣。秦王只需割陶郡与魏,寡人便可与汝订休战之约。”
  “割陶郡与魏?”秦王稷听了赵丹的这一番话,眼皮子情不自禁的就有些乱跳,一副想要马上发火的样子。
  没错,一开始在范睢的劝说下,秦王稷的确是同意了要割让陶郡给魏国。
  可是那样做的前提是魏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