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国赵为王-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曾经的廉颇对于赵括不屑一顾,但老将军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到了现在,自己却要依靠赵括来守住屯留,抵挡秦军的犀利攻势了。


第133章 进击的赵括
  赵括怎么会跑到屯留去了?
  这事情还得从五天前的那一次故关保卫战说起。
  却说当时赵括在司马靳手下被乐乘一箭救命之后,几个月来一直走背运的赵括好像突然一下子就转运了。
  在接下来的一天里,赵括身先士卒,不但趁着司马靳败北秦军锐气受挫的节点成功的率领赵军夺回了半个羊头山,并且在接下来的时间率领着羊头山上的赵军接连挫败了王陵所率领的秦军三千人后续部队的攻势,保住了故关这条赵军唯一退路的安全。
  由于赵括的优异表现,在持续了一天的激烈战斗之后,故关一线主持大局的乐乘给了赵括一个新任务——率领刚刚抵达故关的一万赵军回援北上党盆地,争取拖延住秦军攻击北上党盆地的脚步。
  作为一个裨将,赵括的等级可是比校尉还要更高一级,统领一万人还是有资格的。
  于是赵括就率领着这一万兵马风风火火的从故关出发,回援北上党盆地。
  仅仅用了一天的时间,赵括就带着这一万部队穿过了清河,来到了清河北岸的清河邑。
  值得一提的是赵括在路上还碰到了八名自称是清河本地人的壮士,带着四五百名清河邑的民众要求庇护。
  疑惑之下的赵括一番询问,才知道原来清河邑已经被一支人数大约在一千左右的秦军占领。
  得知了情况的赵括率领着麾下一万赵军急速前进,在一个时辰后抵达清河邑,并且击溃了刚刚占据这里没过半天时间的这支秦军。
  清河邑虽然只是一座小城,但是却位于长治城和故关之间,地理位置颇为重要,于是赵括在这里留下了一千人,随后率领着大军主力继续北上。
  两天过后,赵括抵达了上党郡的郡治所在——长治城。
  长平关防线被突破的消息已经传到了这里,长治城此刻正是人心惶惶的时候,赵括率领的这支赵军及时到来,让长治城之中的民心大为振奋。
  但在长治城这边赵括也并没有得到什么好消息,恰恰相反他在这里还得知了一个坏消息——上党郡的另外一座重要城邑长子县城,已经落入了秦军的手中。
  长子县城位于北上党盆地的西南方,长平关的正后方,因此在长平关失守的时候这座县城其实就已经注定了失陷的命运。
  当长子县城失陷之后,整个北上党盆地之中的其他战略要地,尤其是屯留和长治就完全暴露在秦军的兵锋之下,随时有可能遭受秦军的攻击了。
  在一番考虑之后,赵括果断决定分兵。
  清河邑虽然只有一千赵军,但是那里靠近故关,一旦有赵国后续援军自故关开来都一定会经过清河邑,因此赵括并没有打算继续增兵清河。
  赵括的打算很简单,那就是依照大将军廉颇的命令,死守长治和屯留这两座地位更加重要的城市。
  长治、屯留两座城市,分别是上党郡之中第一、第二大的城市,而且又都位于滏口陉这条道路上,分别联通着东边的邯郸和西边的晋阳,位置极为重要。
  其中长治乃是上党郡的郡治所在,又直接关系到赵军粮道的安危,因此赵括将自己麾下大部分的兵力,总计七千步兵都留在了长治城作为防守。
  然后赵括便带着剩下的两千人(内含五百骑兵)朝着屯留城赶去,准备支援屯留城。
  屯留城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县城,人口加起来都没有超过一万,赵括觉得自己这两千人再加上屯留城之中原本的守军,坚守个十天半个月应该不成问题。
  在赵括想来,等到十天半个月之后,长平方向的援军怎么也应该来了吧?
  赵括率领着两千部队轻装急进,用了两天时间赶到了屯留。
  让赵括松了一口气的是,屯留并没有失陷,还在赵国的手中。
  可是屯留城之中的情况,却已经是相当糟糕了。
  长子县陷落的消息,几乎是同一时间传到长治城和屯留县城的。
  长治城由于是上党郡治所在,郡守府几番通告下来安抚了不少民心,再加上赵括这支万人军队的赶到也起了不小的作用,因此整体情况是颇为稳定的。
  然而屯留城却没有这么好命了,当长子县失陷的消息传来,觉得大难临头的屯留县长就带着老婆孩子和小姨子等等率先跑路了……
  屯留县城的其他老百姓一看这县长都跑了,那这地方确实是不能再留了,于是也呼啦啦的跑了一大半。
  于是当赵括带着两千人马赶到屯留的时候,他所要面对的就是一个近乎空城的屯留。
  好在虽然人跑了一大半,但是有血性的、以及死也要死在家乡土地的屯留百姓还是有那么两三千的。
  于是赵括在留下来的县丞协助下,开始紧张的组织起了屯留县的防御。
  秦国人并没有给赵括太多的时间,当赵括抵达屯留县的第二天,一支人数过万的秦军就抵达了这里,并且将屯留县城给团团包围了起来。
  一场激烈的攻城战就此展开。
  战斗激烈的程度完全出乎了赵括的意料之外。
  按照赵括平时读的兵书以及通过父亲赵奢所遗留下来的笔记,秦国人的攻城应该是先把城池围困起来,然后再到附近砍砍树,造造投石机,再接着就依靠投石机轰轰轰,把城墙轰烂了然后一波白刃战直接胜利。
  放眼天下,也就只有秦国能这么做,因为秦国人具有最完备的工匠体系以及最多的工匠。
  要知道投石车这种玩意在这个时代可是属于高精尖级别,上百斤一块的石头从天上砸下来,那效果和炮弹也差不太多,毕竟这时候也没有钢筋混凝土这么坚固的防御。
  然而让赵括十分意外的是,这支气势汹汹而来的秦国军队,那是根本不走寻常路啊。
  仅仅过了一个晚上的时间,第二天上万秦军就在弓箭手的掩护下,举着云梯朝着屯留县城发动了攻势。
  这一打就是整整两天。
  当这一天夕阳西下的时候,刺耳的鸣金声开始从城外响起,猛攻了一天的秦国军队在抛下了几百具尸体之后无功而返,缓缓的朝着城外的秦军营地退了回去。
  赵括就站在屯留县城西面的城墙上,整个人衣甲残破,右手持剑,左手还提着一颗秦军的脑袋,身上不少地方残留着斑斑血迹,隐约可从破损的衣甲缝隙中看到道道伤口。
  看着退去的秦军,赵括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又多坚持了一天。
  这一天过的可一点都不容易。
  直到这个时候,赵括才突然发现自己浑身乏力,好像连走路的劲都没了。
  赵括的身体微微一曲,以一个极为不雅观的姿势坐了下来。
  但才刚刚坐了下去,赵括就猛然弹了起来。
  原来他刚刚坐着的地方,居然也有一颗脑袋,赵括刚才就一屁股坐在这颗脑袋上。
  赵括打量了一眼这颗脑袋,发现这脑袋上还扎着发髻。
  这代表着这颗脑袋是戴不上头盔的。
  赵括没好气的骂了一声,一脚将这颗秦军士兵的脑袋踢到了城下,然后再次坐了下去。
  就在这个时候,旁边突然传来了一个声音:“将军,那是咱的功绩。”
  赵括闻声转头,却看着一名年纪和赵括相仿的赵军士兵坐在几丈之外,似笑非笑的看着赵括。
  要知道赵军的记功方式和秦军的一样,都是拿脑袋算功劳的……
  周围的赵军士兵纷纷将目光投来,发出了一阵哄笑。
  赵括脸微微一红,将手里原本提着的那颗脑袋扔到了对方怀中,没好气地说道:“少不了你的!”
  士兵嘿嘿一笑,看了看手里的新脑袋,小心翼翼的将这颗脑袋放在身边的地上,然后十分机智的换了个话题:“将军,咱还能守几天?”
  赵括信口答道:“本将军也不知。”
  “不知?”士兵惊讶的瞪大了眼睛。
  赵括转过头来,没好气的瞪了这名士兵一眼:“本将军并无未卜先知之术,如何能够得知?尔等笑什么笑,还不速速回营!”
  片刻之后,赵军的士兵们纷纷带着武器走下了城墙,取而代之的则是许多民夫上城,清理尸体,修补城墙缺口。
  黑夜降临了。
  赵括站在城墙之上,凝视着数里外那个已经亮起星星点点火光的秦军大营。
  别看刚才赵括故作轻松的样子,但其实赵括的心中非常的清楚,照这样下去的话,最多两三天的时间屯流程就要陷落了。
  赵括不由自主的想起了已经去世的父亲赵奢。
  如果赵奢在这里的话,又该怎么样去做呢?
  赵括突然想起了自己曾经在父亲笔记之中所看到的一句话。
  “为将者,虽至死地,亦不可弃求生之志。”
  赵括渐渐的冷静了下来,开始了思考。
  过了一刻钟时间,赵括终于下定了决心,唤来了自己的副官:“城中还有多少骑兵?”
  副官答道:“三百骑。”
  赵括点了点头,眼神之中突然闪过一道杀气腾腾的光芒:“传令下去,命骑兵做好准备,将马匹喂饱,今夜吾要给这些秦蛮子一个好看!”
  ……
  PS:万户以上的县,它的最高地方长官叫县令,万户以下,叫县长。


第134章 王翦
  当赵括站在城头凝视着西方的天空之时,他并没有注意到在数里之外的秦军大营之中,一名年轻的秦国军官也正在凝视着赵括所在的这座小城。
  这名年轻的秦国军官不过二十来岁的年纪,长脸浓眉大眼,留着络腮胡,身材高大健壮,颇有几分威猛之感。
  他的名字叫做王翦,乃是这支秦军中的一名二五百主。
  以王翦不到三十岁的年纪就已经成为二五百主,这无疑是非常出色的表现。
  秦军之中不问出身只看战功,因此王翦的功劳那可是实打实一个一个脚印打出来的。
  但王翦之所以有今天的功劳,他的两位族叔伯也是功不可没,他们的名字分别叫做王龁以及王陵,乃是如今秦军四副帅中的两位。
  正是在这两名族叔伯的教导下,年轻的王翦才得以飞速崛起。
  对于王翦来说,眼下的这一场攻击屯留城的战役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毕竟谁都知道长平之战必将成为一场名垂青史的超级大战,谁又不想在这场超级大战之中留下自己的印记,在史官们的笔下成为这场超级大战的弄潮儿呢。
  王翦沉思了一会,随后朝着大营的中军帐走了过去。
  片刻之后,王翦来到了大营的中军帐面前,对着把守着正门的两名亲卫说道:“烦请通禀校尉,王翦求见。”
  很快的,王翦就进入了这种秦军的中军大帐之中,见到了这次一万人秦军的最高将领,秦国校尉斯齐。
  斯齐的身材和王翦相差无几,只不过年纪却比王翦要大上许多,约莫四十来岁的样子,一双三角眼寒光闪闪,看上去很是凶恶。
  此时此刻,这名秦军校尉才刚刚卸甲,看到王翦来后脸上闪过一丝惊讶的表情。
  “何事?”斯齐朝着王翦问道。
  王翦朝着斯齐行了一礼,随后说道:“校尉,以翦之见,赵军恐将夜袭。”
  “夜袭?”斯齐在听到了王翦的这句话之后,先是愣了一下,随后在脸上露出了好笑的表情:“夜袭?汝难道不知这屯留城于吾军而言,不过数日便可克之。赵军何德何能,竟然夜袭于吾?”
  斯齐作为一名校尉,而且是能够被白起钦点成为率先进入北上党盆地的校尉之一,那么水平自然是不差的。
  在斯齐看来,最多两三天时间,这座屯留县城就要被稳稳拿下来了,到时候他斯齐的功劳簿上就要多上一笔,晋爵有望。
  这个时候的斯齐心中充满了乐观的情绪,不免就有些轻敌。
  夜袭?开什么玩笑,赵国人马上连城都守不住了,怎么可能还跑出来夜袭?
  扯淡!
  斯齐对于王翦的意见显得颇为不以为然,而这种不以为然又通过斯齐的表情十分明显的表露了出来。
  王翦见状心中不由得有些焦急,又再度开口说道:“校尉,今赵军势弱,其将或将拼死一搏,夜袭一事,不可不防啊。”
  这就是王翦觉得屯留城中的赵军有可能会出来夜袭的原因了。
  俗话说得好,狗急跳墙,兔子急了也咬人,现在屯留城之中的赵军明摆着除非能够等来援军,不然的话守下去就是一个死字。
  赵军还能有援军?这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眼下赵军处处兵力吃紧,如果说是上党郡城长治也就算了,这小小的屯留怎么可能会有援兵?
  但正是因为没有援兵,所以王翦才认为今夜赵军一定会出来搏命。
  守也守不住,援兵也没有,不拼死一搏来个死里求生,难道真的要坐在城里等死不成?
  然而王翦虽然很急,但却并没有什么卵用。
  因为在这片大营之中真正能作出决定的并不是王翦,而是王翦面前的校尉斯齐。
  在斯齐看来,王翦的担心根本就是杞人忧天。
  夜袭?赵国人拿什么来夜袭,就靠屯留城里那点少到可怜的兵力吗?
  如果不是有着城墙作为凭仗,就这么两三千赵军,斯齐只需要一个冲锋就能够把他们全部歼灭!
  说白了,就赵国人这点实力,能翻出什么花样来?还夜袭,那根本就是送死!
  所以斯齐满不在乎地说道:“吾知矣,下去罢。”
  虽然说是说知道了,但是傻子都可以看得出来,斯齐压根就没有把王翦的话当一回事,完全就是敷衍。
  王翦心中更急,忍不住再次开口道:“校尉,此事事关重大,校尉怎可如此……”
  “够了!”斯齐一声暴喝打断了王翦的话,双目之中喷出怒火,朝着王翦吼道:“聒噪,给吾下去!”
  王翦呆了半晌,最终还是只能无奈的退出了帅帐之中。
  没办法,谁让王翦不是老大呢?
  如果再不退下的话,那么等待王翦的可就是真正的军法处置了。
  但是王翦并没有因此就放弃。
  片刻之后,王翦回到了自己的营地之中,将自己手下的五百主和百将统统都召集了起来。
  看着面前这些一脸茫然的属下,王翦告诉了他们自己的决定:“今夜恐有赵军夜袭,汝等尽皆做好准备,随时迎敌!”
  回答王翦的是整齐的一片回答:“诺!”
  等到诸多属下都散去之后,王翦也同样拿出了自己的兵器,仔细的擦拭磨砺了一番,然后穿戴好了盔甲,做好了一切战斗准备。
  作为军营,夜间是严禁私自行走的,除巡逻队外任何私自走出范围的士兵都会被军法处置。
  如果说在别的国家这一条可能还有点放松的话,在以法家治国长达四世的秦国,像这种军纪的贯彻绝对是不折不扣,绝对不会放水的。
  即便王翦心中笃定赵军今夜必定会夜袭,但由于并没有得到主将斯齐的许可,所以王翦还是只能静静的坐在自己的营帐之中,全副武装的等待着赵军的来袭。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渐渐的来到了子夜时分,秦军的大营也早就已经沉寂了下来,只有那插在营墙上的火把还在燃烧着,将周围的黑暗给照亮。
  但火把的照耀范围终究是有限的,黑夜才是这片大地上真正的主宰,即便是位于瞭望台之上的秦军瞭望哨,也根本看不到五十米之外的动静。
  数里外的屯留城,就在这个时候悄悄的打开了城门。


第135章 火
  屯留城一共有一东一西两座城门,这一次开启的便是屯留城的西门。
  三百名匹赵国骑士骑着马缓缓从屯留城的西门而出,这些马上的骑士一个个都手持弓箭,腰间还配着武器。
  这支赵军部队的指挥者当然就是赵括。
  虽然说赵括是带着整整五百名骑兵来到屯留城之中的,但是在这两天的战斗之后,马是还有五百匹,可能够骑马作战的骑兵却只有三百出头了。
  所以此时此刻,城中实际上还遗留着两百匹战马。
  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一名合格的骑兵要经过漫长的训练,可不是说随便找一个人骑着马就行了。
  事实上一个完全没有训练过的人,连骑马跑个一百米都做不到。
  不过这对于赵括来说,倒也并不算是什么大问题。
  毕竟今夜赵括的任务就并不是去杀伤敌人,而仅仅是想要骚扰一下秦军,所以说三百人和五百人之间的差距,其实也并不算太大。
  过了片刻之后,三百名骑兵都已经完全出城完毕。
  在确认了所有骑兵都已经出城之后,赵括抬头看了一看头上的夜空。
  虽然黑暗笼罩着大地,但是头顶的天空仍然是群星璀璨,熠熠生辉。
  赵括眯着眼睛,一边回想着自己父亲笔记之中的内容,一边用视线在不停的寻找着。
  足足过了好一会之后,赵括才在夜空找到了自己想要找的东西。
  他在找什么?
  他在找星星。
  毕宿一和毕宿二。
  这两颗星合起来便是二十八星宿之中的一个星宿——壁水貐(读雨)。
  “壁水貐,玄武七宿之尾,秋末冬初见于南中天,见之则风起,风起处为壁水貐之方向,隐之则风停。”
  这是赵奢笔记之中的原话。
  天文学,这似乎并不是赵奢这样一个领兵作战的将军应该关注的范围,赵奢是怎么知道这些的?
  赵括并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而且赵括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也不感兴趣。
  赵括所感兴趣的只有一点,那就是自家老爹的笔记之中所说的这番话到底是不是对的。
  赵括眯着眼睛,来回的打量着自己和壁水貐的位置,过了好一会才做出了判断。
  “东北。”赵括轻声的低估了一句,稍微调整了一下自己的脸,朝着东北方,似乎是在等待着什么。
  一阵秋夜的凉风迎面而来,带着寒意拍打着赵括的脸颊,沿着他领口的缝隙钻入他的身体,让他忍不住激灵灵的打了一个寒颤。
  赵括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
  他在黑夜之中的轻轻的一勒马缰,道:“二三子,且随吾来!”
  话音落下之后,赵括策马朝着南方而去。
  在那里,一座驻扎着上万人的秦军大营正在黑夜中散发着点点光芒,指引着赵括的方向。
  ……
  王翦很不安。
  已经是子时两刻了,但是意想之中的赵军突袭却并没有到来,这让等待已久的王翦开始有些沉不住气了。
  “难道吾之猜测有误,那赵军之将当真如校尉所料乃是无胆匪类,只敢困守城中?”
  王翦越想越是烦躁,干脆从榻上站了起来,在自己的帐中来回踱步。
  他开始对自己的猜测产生了疑惑。
  如果赵军不来的话,那么岂不是白白浪费了这半宿功夫?
  王翦耐下性子又等了一会,然而仍旧是毫无动静。
  王翦的耐心终于耗尽了,他唤来了自己的亲兵,准备让亲兵去传令麾下各军官,命令士兵们解甲安睡。
  但就在亲兵刚刚走出王翦帐篷不远之时,一声惊讶无比的呼喊从黑暗中响了起来。
  “敌袭!!”
  下一刻,刺耳的铜钲声便响彻整座秦军的营地。
  王翦精神一振,来了!
  他拿起武器,快步冲出了自己的帐篷之外。
  就在冲出帐篷的瞬间,王翦的眼前一片闪耀,让他情不自禁的停下了脚步。
  无数火星组成一团红色的火云从天而降,密密麻麻的落在王翦面前不到一百米的地方,噗噗噗的声音响成一片。
  王翦足足愣了好几秒钟之后才反应了过来。
  火攻。
  这是火攻!
  刚刚见到的那些也根本不是什么火星火云,而是赵军射过来的火箭!
  这些火箭上都浸透过极易燃烧的油脂,只要落到任何能够燃烧起来的东西表面,都能够很快的让这些东西燃烧起来。
  短短几秒钟,几座刚刚中箭的帐篷就在王翦的面前燃起了火光。
  王翦心中暗叫不妙,正准备想办法灭火,但便在此时他的脸上神情突然微微一动,抬头看向了北方的天空。
  一团由上百支火箭所组成的火云已经从营地之外升空,正在朝着王翦所在的方位急速下坠!
  王翦大叫一声,整个人一个懒驴打滚,直接闪进了身旁几丈之外的一座帐篷之中。
  “噗噗噗!”一阵密集的箭矢落地之声接连在王翦的耳边响起,其中还有两三支火箭直接穿透了帐篷的幕布落在了王翦的面前,最近的一支距离王翦不过一尺之遥!
  几团火苗在王翦的面前急速的扩大,很快的,王翦所在的这一座帐篷也开始燃烧了起来。
  “贼他娘!”王翦狠狠的骂了一句脏话,整个人爬了起来,冲出了帐篷之外。
  刚刚冲出帐篷之外,一阵灼热的气息就迎面而来。
  仅仅这不到半分钟的时间,王翦的面前就已经开始出现了一团熊熊大火。
  王翦倒抽了一口凉气,注视着面前起火的方向:“这是——马厩!”
  没错,由营地之外的赵军所射来的箭矢无巧不巧的落在了马厩之中,引燃了其中的干草料。
  一阵带着几分寒冷的夜风吹过王翦的身体,然后吹入了马厩之中。
  马厩中原本就已经有一人多高的那团火焰猛然波动了一下,随后火势瞬间暴涨,更加灼热的气息铺面打在王翦的脸上,让王翦一时间甚至都有种呼吸困难的感觉,身不由己的往后退了几步。
  就在这个时候,一声呼唤在王翦的耳边响起:“二五百主!”
  王翦转头看去,却发现原来是王翦的部下们已经纷纷从帐篷之中冲出,来到了他的身边。
  面对着这迅速扩大的火势,几乎每一名王翦的部下脸上都带着几分惊慌的神色。
  “二五百主,咋办?”
  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了王翦的身上。
  王翦一咬牙:“随吾来!”
  话音刚落,王翦就朝着营地的帅帐冲了过去。


第136章 赵军来了
  王翦这么一冲,他身后的秦军士兵们立刻就呼啦啦的跟上了王翦的脚步。
  此时此刻,秦军的营地之中已经有多处冒出了火光。
  黑暗之中的赵军显然颇有准备,每一次射来的火箭都落在了营地的不同地方。
  虽然大部分的火箭都并没有造成什么效果,但只要一支火箭命中了目标,火势在短短几分钟之内就会借助着风势熊熊燃烧起来。
  要是有好几支火箭甚至数以十计的火箭命中的话,那么这个火焰成势的时间还会更短。
  王翦这一路跑来,路上到处都是可见的火光,路边还有不少从帐篷之中跑出来但却一片茫然不知道该干嘛的秦军士兵,更有不少人焦急无比的大喊大叫着集合部下。
  王翦无比快速的奔跑着,突然间一阵马蹄声传进了王翦的耳中,随之传来的还有来自营外的惊天喊杀声。
  “弟兄们,且随本将军杀进去,把这些秦蛮子杀个片甲不留!”一声清亮的声音从营帐之外传来,虽然夹杂着无数噪音,却仍然被王翦清楚的听在了耳中。
  “骑兵?”王翦心中惊讶:“赵军哪里来的骑兵?听起来数量似有上千之多!”
  一千名骑兵,听起来似乎不多。
  但是考虑到正常的兵力配比的话,那么一千名骑兵的身后至少有五千甚至是更多的赵军步兵!
  这么多的赵军都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王翦心中疑惑,但是脚下的脚步没有丝毫停留,又跑了一小会,秦军的帅帐终于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此刻的秦军帅帐也同样在熊熊燃烧之中,而且火势比其他地方都要更猛,冲天的火光将半边天空都映得通红。
  看着帅帐这般模样,王翦的心中就是一惊,难道斯齐校尉他……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熟悉无比的声音在帅帐之前响起:“还愣着作甚,救火,快救火!”
  王翦定睛一看,发现斯齐正在帅帐之前一边跳脚,一边喝令着秦军士兵救火。
  王翦简直要给跪了,都这个时候了居然还想着救火?
  王翦三步并作两步冲到了斯齐的面前,吼道:“校尉,赵军就在营外,马上要攻进来了。”
  斯齐被王翦的突然出现给吓了一跳,足足好几秒钟才回过神来,下意识地说道:“赵军?甚赵军?”
  王翦这个时候才注意到自家的校尉身上穿着的只是贴身的内衣裤,就在外面套着一件不知道从哪里弄来的袍子。
  很显然,这家伙根本就没有把王翦的提醒放在心上,早早就脱衣上床睡大觉了。
  更让王翦感到无语的是,他居然还从斯齐的身上闻到了酒味。
  这位校尉明显是偷偷一个人在营帐里喝多了,喝蒙了!
  怪不得都这个时候了,还在这里找人救火,这是该救火的时候吗!
  但是这个时候可不是吐槽的时候,王翦一把抓住斯齐,吼道:“校尉,赵军马上攻来,还救个甚火,快想办法把士兵集合起来!”
  斯齐被王翦这一吼之下,整个人似乎有些清醒的迹象。
  刚好一阵夜风吹过,斯齐激灵灵的打了一个冷颤,脸上露出了震惊的神情:“赵军攻来了,哪来的赵军?”
  王翦摇了摇头,知道这名校尉大人一时半刻应当是指望不上了,于是干脆不再去管斯齐,而是回身对着自己身后的部下们喊道:“二三子都随吾来,且去迎击赵军!”
  王翦喊完这一句,也不去管仍然站在那里一脸懵逼的斯齐,而是直接朝着营地的北边大门跑了过去。
  赵军很快攻来,王翦必须要在赵军冲进来之前将赵军给挡住,否则的话一旦给赵军冲进来,以秦军大营此刻一片混乱的情况,那说不定就要一溃千里了。
  耳边的喊杀声和马蹄声仍然在不时传来,让王翦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脚下的步伐更是虎虎生风。
  很快的,营地的大门已经出现在了王翦的视线之中。
  就在王翦距离营地大门不过数十丈之时,伴随着“砰”的一声爆响,营地的大门瞬间被撞开了。
  一名手持长剑的赵军年轻将军自营门后跃马而入,胯下骏马铁蹄重重落地,发出一声沉闷的声响。
  来人正是赵括!
  下一瞬间,王翦和赵括的眼神,就犹如火星撞地球一般对在了一起。
  没有任何的迟疑,赵括策马直接朝着王翦冲了过来。
  在赵括的身后,一名又一名赵军的骑兵策马冲入秦军大营,蹄声震地,杀声震天。
  “杀了这些秦蛮子!”“莫要让秦蛮子走脱了一个!”
  王龁听得心中震惊不已,难道赵国人的大部队援军到了?
  然而现实可容不得王翦去思考对策,因为仅仅过了短短几息时间,赵括就已经策马冲到了王翦的面前。
  下一刻,更加让王翦震惊的事情发生了,赵括居然直接在马上人立而起,左手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