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国赵为王-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立刻回报。
  这就是为何魏无忌才刚刚回到府中,赵胜就已经出现在了魏无忌面前的原因了。
  魏无忌看了一眼赵胜,脸上露出了一丝苦笑:“平原君……且进去再说。”
  片刻之后,魏无忌书房之中。
  “什么?”赵胜霍然而起,满脸都是震惊、失望和不可置信的神色:“魏王已下定决心,出兵攻赵?”
  魏无忌无奈的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抱歉的神情:“平原君,吾虽已尽力劝说,但大王并不愿采纳,而且——”
  魏无忌叹了一口气,道:“而且吾明日也将启程回归封地了。”
  赵胜愣住了。
  赵胜同样也是一名封君,所以赵胜当然很明白回归封地意味着什么。
  如果说是七老八十了,随时都有可能要死掉了,那么回归封地颐养天年倒也算正常。
  可是面前的魏无忌正当盛年,至少和老这个字还扯不上太大关系,怎么就突然要回封地了?
  那么就只有另外一种可能。
  魏王圉已经决心彻底的将魏无忌从魏国政坛之中踢出去了。
  不仅如此,回归封地所带来的后果,甚至还有可能危及到魏无忌本人的性命。
  曾经先后出任齐魏两国相邦的孟尝君田文,在和魏无忌争权失败后被迫回归封地,郁郁而死,然后田文的封地被齐魏联军夷平。
  曾经执掌秦国权柄数十年之久的穰侯魏冉,在被秦王稷逐回封地之后,没有多久就莫名其妙的死了。
  总的来说,被国君勒令回到封地,是一个非常、非常危险的信号。
  赵胜甚至都可以想见,一旦明天信陵君被逐的消息传出去,那么魏国上下定然会掀起一阵轩然大波。
  一场残酷无比的大清洗必将随着魏无忌的下野而拉开序幕,对于魏无忌本人以及那些站在魏无忌这一边的大臣们来说,这都必将是一场浩劫!
  更重要的是,魏无忌这一派,可是名副其实的亲赵派啊。
  一旦亲赵派被清洗,随之而来的必然是亲秦派得势,别说是这场长平之战了,甚至在未来可见的五年乃至十年之内,恐怕魏国都会成为赵国的敌国。
  赵胜默然半晌,突然开口道:“无忌,是胜与赵国连累汝也。”
  赵胜很明白魏无忌的失势是因为什么,魏无忌正是因为旗帜鲜明的站在赵国一边,才会被魏王圉下定决心舍弃的。
  魏无忌洒然一笑,轻轻摇了摇头:“平原君言之过矣,大王素不喜吾,今日之事,吾早有预见。”
  是的,魏无忌不是傻瓜,他早就知道魏王圉这个王兄不喜欢自己,也早就知道如果自己继续固执己见下去迟早触怒魏王圉。
  但有些事情,即便是知道会触怒魏王圉,魏无忌也必须要做。
  因为这是魏无忌的原则。
  原则问题,绝不退让,即便是面对魏王圉,也不行。
  赵胜看了一眼魏无忌,忍不住开口道:“无忌,魏王圉如此对你,难道……”
  赵胜欲言又止,但是魏无忌却明白赵胜没有说出来的那些话里面到底是什么意思。
  没错,魏王圉固然是魏国的大王,但是在魏无忌的手中,也并非就没有反击的力量。
  别的不说,单单就魏无忌府上的这三千门客,只要稍加组织起来,就是一支三千人的军队。
  当然了,这些门客们当然不可能和魏国真正的正规军相提并论。
  但别忘了,此时此刻魏国真正的精锐大军可都远在邺城,并不在大梁城之中。
  所以这三千门客只要组织得当,未尝就没有大用。
  更别忘了魏无忌这些年来在心腹门客们的帮助下所经营出来的那一张几乎覆盖了整个中原大地,就连赵王游猎这样的事情都能够第一时间知悉的秘密情报网络。
  毫不夸张的说,只要魏无忌想要发动政变的话,那么凭借着魏无忌手中的力量,还真就是——
  大有可为啊!
  所以现在只剩下一个问题了,那就是魏无忌到底会不会这么做,想不想这么做,敢不敢这么做?
  赵胜目光炯炯的盯着魏无忌,等待着魏无忌的答案。


第114章 魏无忌的决定
  为了王位而弑君杀父,灭弟屠弟这样的事情,古而有之,有不少甚至对于整个历史进程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这些事件之中,影响最为恶劣的共有两例。
  第一个例子,乃是大名鼎鼎的周平王。
  周朝之所以衰落,乃是出自周平王姬宜臼将都城从关中的镐京东迁到洛邑。
  平王东迁,也被后世史家学者们公认为是从西周到东周的标志。
  周平王姬宜臼本为太子,后被废。
  姬宜臼由此对父亲周幽王怀恨在心。
  公元前771年,姬宜臼勾结犬戎、申国发动政变,杀死天子周幽王以及王后褒姒,自立为王。
  犬戎是周朝的死敌,姬宜臼居然勾结犬戎弑父杀君,这就相当于某个汉朝时的诸侯王勾结匈奴造反篡位,天下诸侯大为震动,影响无比恶劣。
  姬宜臼的正统性由此遭到了极大的质疑,周朝立国起就一直坚持的宗法制被姬宜臼一手破坏殆尽,而姬宜臼本人即便登上了所谓的天子之位,却名不正言不顺,甚至不被诸如鲁国等主要诸侯国承认,周天子的威严从此扫地。
  世人都道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是一位昏君,但烽火戏诸侯却恰恰证明了周幽王的威严以及对诸侯们的控制力,正所谓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便是如此。
  而到了姬宜臼为王的时代,就算姬宜臼想要玩一出烽火戏诸侯,也根本没有几个诸侯会理睬他。
  说白了,这个周平王姬宜臼,才是周朝衰落最大的罪魁祸首。
  姬宜臼篡位之后,周天子声望扫地,诸侯并起称霸,由此开启了春秋战国时代。
  另外一个例子,则是曲沃代晋。
  公元前745年,晋昭侯姬伯将弟弟姬成师封在曲沃,内乱的种子就此埋下。
  公元前706年,姬成师之孙姬称起兵造反,杀时任晋国国君姬小子,由此掀开了长达二十八年的晋国内战。
  公元前678年,姬称在齐桓公吕小白的支持下杀死时任晋国国君姬缗,篡位成功,是为晋武公。
  由于晋武公本人开的恶劣风气,其后的晋国多有公子作乱,晋国国君由此不再信任公族而重用外臣,终于导致了以六卿为首的外臣们坐大。
  最终晋国国君被六卿彻底架空,六卿混战后胜出的魏赵韩三家瓜分晋国。
  当然了,姬宜臼和姬称这两个家伙都属于成功并且比较有名的例子。除了这两人之外,在整个春秋战国期间,为了王位而导致的父子相残,兄弟阋墙的事情可一点都不少见。
  魏无忌会成为这些人之中的一员吗?只有他自己才能够得出答案。
  这已经是这个晚上之中,第二次有人劝说魏无忌造反了。
  和第一次的勃然大怒不同,这一次魏无忌在听到了赵胜的这番话之后,整个人闭口不言,陷入了沉默之中。
  毫无疑问,在王宫一行之后,魏无忌的心理已经发生了变化。
  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如今魏王圉已经彻底的和魏无忌撕破了脸,并且摆明车马要剥夺魏无忌的一切权力,甚至很有可能连魏无忌的性命都不放过。
  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再让魏无忌像之前那般尽忠,多少有些强人所难。
  但即便如此,魏无忌对于起兵造反这件事情,仍然颇为抗拒。
  此刻魏国上将军晋鄙率军在外,而晋鄙向来是忠于魏王圉的。
  即便魏无忌能够起事成功,若是晋鄙拒不归顺并且率领十万魏军杀回大梁,那么仅仅凭借着魏无忌手中的这点人马,显然是根本无法和晋鄙手中的十万大军相抗衡的。
  但对于魏无忌来说,这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
  最重要的,其实是魏无忌的父亲,上一代魏国国君魏昭王在死前对魏无忌说过的一番话。
  “无忌,汝之长兄,聪慧不及汝多矣。但长幼有序,寡人不可废之,今魏国暗弱,又有秦、楚、齐诸强环伺,汝当助汝兄奋发,使魏国复强于诸侯,切不可兄弟阋墙,此灭亡之道也!”
  这番话,魏昭王是当着两个儿子的面说的。
  在说出这番话之前,魏昭王同样也和魏王圉说了意思差不多的一番话。
  无论是魏王圉也好,魏无忌也罢,都在答应过临死的魏昭王,绝对不会令魏国生乱,必将兄弟携手,重振魏国雄风!
  也正是因此,所以在魏王圉登基初期,兄弟两人曾经有过一段蜜月期。
  在这段时间里,魏王圉和魏无忌两兄弟合力斗倒了魏国权相孟尝君田文,让权力重新回到了魏国王族的手中。
  只可惜,在孟尝君田文彻底倒台之后,这段蜜月期也就戛然而止了。
  两兄弟之间的关系随着时间的一天天过去而变得越发的紧张,两人之间的不同意见和冲突也变得越发的频繁,直到今晚上终于被彻底的引爆出来,真正的撕破了脸皮。
  一想到这里,魏无忌就不由得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过了今夜,如果魏无忌回到了封地,魏王圉真的能够遵守当年在父王面前的承诺,放魏无忌一条生路吗?
  赵胜见状,立刻不失时机的劝说道:“无忌,且三思啊。”
  魏无忌并没有马上回答,书房之中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魏无忌终于缓缓的抬起了头,目光平静的看着赵胜。
  “平原君,逆贼之事,恕无忌不能为之。”
  赵胜一听这话就急了,忙道:“无忌,难道汝便如此任凭那魏王圉宰割不成?”
  魏无忌笑了一笑,双目之中突然出现了一丝异样的表情。
  “大王既不能容无忌,则无忌又何必居于魏国?平原君,无忌欲往赵国一行,于赵国共抗强秦,不知如何?”
  魏无忌此言一出,赵胜再度愣住了。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赵胜的脑海之中突然浮现出了就在不到两个时辰之前,侯赢曾经在大厅之中对赵胜说过的那番话。
  就在侯赢说出这番话的时候,赵胜整个人对此都还十分的不以为然。
  但是赵胜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件看上去滑稽得几乎不可能的事情,居然真的要实现了。
  信陵君魏无忌,居然真的要舍弃魏国这个母国,出走赵国了!


第115章 来自赵丹的密信
  魏无忌的想法是如此的突然,以至于赵胜一时间就愣住了。
  等到赵胜回过神来之后,这位平原君下意识的就想要反对。
  这倒不是因为赵胜不希望魏无忌去赵国,对于赵胜来说,魏无忌要么征得魏王圉的同意率军援赵,要么就干脆夺了魏王圉的王位再以魏国国君的名义命令晋鄙出兵救赵,这才是正途。
  依照现在的情况来看,魏无忌就算真的去了赵国,最多也就带上几十上百个心腹门客,这对于解决赵国如今的危机基本上起不到什么作用。
  甚至很有可能因为魏无忌的出走而导致赵魏两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深,反而坏事。
  但是眼下这魏无忌摆明了不愿意造反,那该怎么办呢?
  赵胜心中暗暗焦急,却一时间想不出什么主意。
  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赵胜的心中突然念头一动,想起了一件事情。
  几天前,一封来自邯郸宫城之中的密信被悄悄的送到了赵胜的手中,送信过来的胡衣卫还转告了赵丹的密旨,要求赵胜在事不可为之时将此信取出交于信陵君。
  此时此刻,岂非正是事不可为之时?
  赵胜深吸了一口气,从怀中将这封一直贴身收藏的密信拿了出来,放到了魏无忌的面前。
  “无忌,此信乃吾之大王所写,无忌可一观之。”
  魏无忌惊讶的看了赵胜手中的信一眼:“赵王之信?”
  很显然,魏无忌并没有想到那位远在邯郸的赵国国君赵丹,居然给自己写来了一封信。
  赵丹想要说些什么?
  带着这个疑惑,魏无忌拆开了信,阅读了起来。
  信的内容如下。
  “公子无忌,寡人常闻,国君无德,臣宜改之。国君无能,臣宜助之。今魏王圉欲助亲灭赵,却不知赵实乃魏之屏障,赵弱则魏危,赵灭则魏亡也。”
  “公子虽处大梁,然贤名满于天下,丹虽于邯郸,却亦久闻大名。以丹之见,所谓贤者,无非修身,齐家,治国也。”
  “公子长于修身齐家之道,此丹亦知之。然论及治国之道,想来公子虽经纶满腹,却无处可一展手脚,何也?实乃魏王圉嫉贤妒能,弃公子而不用也。”
  “以丹观之,魏王圉其人,不过一平庸之君尔,若无公子鼎力相助,则魏国业已亡国多时矣。”
  “如此庸君,非魏国之福,实乃为魏国之患也。以丹之见,不如公子起事而代之,丹必率赵国上下鼎力相助也!若公子得登王位,则魏赵友好之势必成,如此两国合纵抗秦,岂非两厢得益乎?”
  看到这里,魏无忌忍不住抬头看了一眼赵胜,心中有些嘀咕。
  这赵国人,便如此希望吾叛上作乱?
  赵胜不明所以,朝着魏无忌笑了一笑,魏无忌还以一个笑容,然后继续低头看信,顺便把赵胜刚到嘴边的话给全部憋了回去。
  只见信的下半部分写道:
  “然丹知公子乃忠义之人,必不愿行此弑君之行也。但今长平之局赵已危如累卵,若不得魏国援手则败局已定。此赵之败,亦是魏之败也,公子岂能坐视乎?”
  “丹有一言,愿赠与公子。正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今魏王圉之举,实为自绝魏国前途之愚行也,若公子坐视魏王圉行此愚行,则魏国旦夕覆亡矣!如此,公子有何面目见昭王于九泉之下也?望公子思之。”
  魏无忌看着手里的这封信,越看越是惊讶,最后终于忍不住轻声在嘴里念叨了起来。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魏无忌不停地重复着这句话,慢慢的,这位信陵君原本暗淡无光的眼睛开始慢慢的亮了起来。
  是啊,他魏无忌这些年来所做的一切,不就是“忠言逆耳利于行”的最好表现吗?
  只可惜到了现在,魏无忌却是连进献自己忠言的机会都没有了。
  魏无忌一想到这里,心中不免有些意兴阑珊,放下了手中的信,对着赵胜说道:“赵王之意,无忌知矣。然无忌虽有助赵之意,却无助赵之能矣!”
  魏无忌顿了一顿似乎是知道赵胜想要说些什么,抢先一步开口道:“平原君,叛上作乱之事,不必再提。除此之外,若平原君有何办法,无忌皆可助平原君一臂之力。”
  赵胜听了魏无忌的这番话,心中是既喜且忧。
  喜的是赵丹的这封信,终于让魏无忌的态度发生了一些改变。
  在看到信之前,魏无忌宁愿逃往赵国也不愿违抗魏王圉的命令。
  但是在看了信之后,魏无忌却表示只要不叛上作乱就可以全力帮助赵胜。
  这就代表着一件事情——为了帮助赵国,魏无忌已经做好违抗魏王圉命令的准备了。
  毕竟违抗命令和叛上作乱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但即便如此,在有了魏无忌这番表态之后,赵胜的心中仍然有着隐忧。
  即便魏无忌不惜以抗命的代价相助,赵胜又该怎么样把魏无忌的这种配合变成一件真正对赵国有利的事情呢?
  要知道明天魏王圉就要开始传令发兵了,如今赵胜想要挽救局势,这个晚上便是赵胜最后的机会了。
  就在赵胜有些苦思无策的时候,书房的门突然被打开了,一个声音随之传了进来。
  “赢有一策,可助二位君上。”
  魏无忌和赵胜同时闻声转头,却见一名衣裳破旧,满身酒气的老者走进书房之中。
  此人不是侯赢,更是何人?
  但侯赢虽然一身酒气,整个人脸上的表情却颇为冷静,走路的步伐也是稳稳当当,看上去全然不像一个醉酒之人。
  魏无忌忍不住开口道:“先生为何在此?”
  就现在这个情况,任谁也知道侯赢一直在外面偷听,否则也不会这么巧刚好接上了话。
  侯赢哈哈一笑,对着魏无忌道:“赢知君上必回心转意,故而在此等候也。”
  魏无忌闻言忍不住摇了摇头,等候?有在别人书房窗户底下偷听等候的吗?
  只不过刚刚魏无忌虽然因为侯赢的话而在酒宴上大怒离去,但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如今侯赢既然说他有办法,那么魏无忌倒也不介意听一听。
  而且魏无忌现在冷静下来仔细一想,其实侯赢所说的那些话,还真就一点错都没有。
  所以魏无忌便道:“先生有何计策?但请告知。”


第116章 侯赢献计
  侯赢坐了下来,神情看上去非常的轻松。
  这名须发皆白、衣着邋遢、浑身酒气的老者,在这一刻居然有了那么几分智者的感觉。
  只见侯赢开口对着信陵君说道:“臣曾闻,君上与那如姬曾有大恩,敢问君上可有此事?”
  魏无忌点了点头,道:“确有此事。”
  如姬是谁?如姬便是魏王圉如今的头号宠妃,是如今的魏国宫城之中唯一一个能够和龙阳君高基争宠的女人。
  如姬和魏无忌之间的故事,其实是一个颇为老套的故事。
  如姬的父亲是一名原本属于孟尝君田文一派的魏国大臣,在田文失势之后被政敌派刺客刺杀。
  如姬的家族为了复仇曾经颁出高额悬赏,然而数年下来一无所获。
  当时还是少女的如姬为了替父亲报仇,亲自带着弟弟在信陵君府门口跪了整整一天,终于等到了外出归来的魏无忌。
  魏无忌听完了少女的故事,利用信陵君府强大的情报网络查明了真相,将刺客和幕后主使者一网打尽,并把这些仇人的头颅命人带到了如姬面前,使如姬得以祭奠亡父。
  从那之后,如姬的家族便成为了信陵君在朝中的铁杆盟友。
  数年过后,在魏无忌的帮助下如姬顺利进宫,并且不负众望成功的凭借着姿色和魅力得宠于魏王圉,一改之前魏王圉专宠龙阳君高基却弃魏国后宫诸多佳丽于不顾的情况。
  也正是有着如姬的枕头风作为帮助,魏无忌这些年来虽然面对的形势越来越糟糕,但一直都并没有恶劣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魏无忌有些奇怪的看着侯赢,不知道侯赢为什么会提起如姬来。
  侯赢继续道:“臣曾闻兵符常在大王卧室之中,如姬得宠于大王,常出入其卧,想来当能窃符。君上可请如姬窃此兵符,其后君上可持符至邺城,令晋鄙救赵拒秦,大事可成。”
  “窃兵符?”魏无忌闻言就是一惊。
  兵符、又称虎符,在这个时代绝对是非常重要的信物。
  通常来说,兵符在平时都位于君王之手,出兵之时分为两半,君王自留一半,将另外一半赐予统兵大将。
  这一半兵符就相当于后世所谓的尚方宝剑,是统兵大将权力的证明。
  当大军出征之后,如果坐镇国都的君王想要对统兵大将发号施令甚至是更换人选,那么就需要派出使者手持谕令以及君王手中的这一半兵符作为证明。
  像前不久长平秦国方面换帅,便是白起手持秦王稷赐予的右半边兵符,替换原本拥有左半边兵符的王龁。
  只要拥有了兵符,那么魏无忌就可以抢在魏王圉的使者面前调动晋鄙的十万大军,出兵援赵!
  这听起来的确是一个好主意,虽然有些冒险,但似乎并不是没有成功的可能性。
  更重要的是,除了侯赢的这个方法之外,魏无忌和赵胜一时半刻也想不出别的更好的办法来了。
  所以赵胜几乎是第一时间就表示了赞同。
  只不过魏无忌看上去显然有些犹豫,片刻之后才道:“若如姬窃符,则随后大王必察之,如姬何能活也?如此,吾岂非害了如姬性命?”
  侯赢似乎对此早有意料,立刻就道:“臣闻如姬曾言于亲近之人,欲为君上而死,以报君上之恩。今君上请如姬窃符,此岂非还如姬以死报恩之怨乎?还请君上切勿犹豫,以免错失良机。”
  一旁的赵胜也加入了帮忙劝说的阵营之中,但无论两人如何劝说,魏无忌都显得颇为犹豫,显然对于让如姬牺牲这件事情十分不忍。
  又过了片刻,侯赢面色一正,目光之中突然爆发出了惊人的神采,高声道:“君上,今长平战危,此赵魏两国存亡之际也。君上何能为如姬一妇人而令两国百万民众陷有死无生之境也?若魏因此而亡,君上如何面对先王于地下?”
  这句话终于打动了魏无忌。
  片刻之后,一名年纪看上去大约在五十岁左右,相貌普通、神情冷然、鬓角开始发白的男子走进了书房之中,朝着魏无忌躬身行礼:“臣唐且见过君上。”
  唐且,魏无忌手下的头号心腹,掌管着整个信陵君府的情报网络。
  魏无忌之所以能够得知魏王圉将在明天派出使者命晋鄙攻赵,正是因为伪装成魏无忌车夫的唐且在魏无忌觐见魏王圉的时候秘密的和如姬的人接上了头,然后从如姬处得到的情报。
  魏无忌目光炯炯的看着唐且,道:“唐且,吾有急事欲告知如姬,汝可能入宫一行,面见如姬?”
  一旁的平原君赵胜听到这句话,也忍不住有些担心起来。
  这深夜进宫,而且还是偷偷摸摸的进宫,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然而让赵胜惊讶的是,唐且居然没有任何犹豫的就应了下来:“此事易尔,不知君上有何事欲告如姬?”
  魏无忌深吸了一口气,沉声道:“吾欲请如姬窃大王兵符而救赵。”
  唐且在听到这句话之后显然吃了一惊,但很快就恢复了镇定,道:“既如此,臣这便动身。”
  就在唐且准备转身离去的时候,魏无忌突然叫住了他。
  “唐且,得符之后,汝能将如姬带出王宫否?”
  唐且的脚步停了下来,过了片刻才道:“臣尽力而为。”
  唐且离开了书房,书房之中再度剩下魏无忌、赵胜、侯赢三人。
  魏无忌并没有继续开口,而是在沉思着些什么。
  赵胜看了看对面的侯赢一眼,从侯赢的眼中看出了一丝不以为然的神色。
  很显然,侯赢对于魏无忌此时此刻还需要顾及到如姬的性命,多少有些看法。
  事实上不只是侯赢,就连赵胜自己也是这么想的。
  在这个人命贱如狗的年代,区区一个女人的性命,算得了什么?
  当年赵胜为了维护自己的名声,不也一样把最心爱的一名小妾给直接杀了?
  但不管怎么说,毕竟魏无忌才是最终做出决定的那个人,所以赵胜也并没有多说些什么,而是静静的坐在书房之中等待着。
  等待,永远是这个世界上最无聊的一件事情。
  这一等就足足等了两个时辰。
  直到窗外已经开始传来公鸡打鸣的报晓之声时,一阵脚步声才终于从外面的走廊急速迫近。
  就在脚步声传来的瞬间,已经有些昏昏欲睡的赵胜一个激灵,霍然挺直了身体,同时睁开了眼睛。
  书房的门被打开了,唐且当先而入,随之而来的还有一阵香风。
  赵胜定睛一看,发现在唐且的身后还跟着一名宫女打扮的女子,此女身材窈窕肤色白皙容貌俏丽,面如瓜子眼如弯月,虽只身着一身普通宫人衣衫,却又自有一股端庄魅力。
  “看来此女便是如姬。此女竟如此貌美,也难怪信陵君无法割舍。”赵胜心中暗自思量,涌出许多八卦念头。
  唐且走到魏无忌身前,从怀中取出一物,双手躬身递上。
  “君上,唐且幸不辱命。”


第117章 兵符
  魏无忌端坐主位,伸手接过了唐且所献上来的这个兵符,双目的视线也自然而然的落在了上面。
  兵符并不大,而且只有一半。
  这半边兵符入手有一种青铜特有的质感,凉丝丝的。
  它通体由青铜所制,呈青黑色,看上去便是半边蹲伏老虎的模样。
  小老虎身长约三寸,宽约一寸,大约也就一个成年男子的食指和中指并拢起来这么大小,颇为精致小巧。
  在这半边兵符上还用魏国文字刻着五个小字,分别是“兵甲”以及“右在国君”。
  魏无忌手中的这半边,便是位于国君之手的右半边兵符。
  看着手中的这右半边兵符,魏无忌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无论之前魏无忌有多少犹豫,有多少担心,有多少其他该有或者不该有的情绪,当兵符入手的这一刻起,他都已经再没有任何退路,只能够继续往前了。
  任何的软弱或者后退,对于魏无忌来说都是死路一条。
  唐且看着魏无忌一动不动,忍不住低声提醒道:“君上,再过两刻,便是开城门之时了。”
  这番话虽然没有明说,但是意思却很明显。
  魏无忌必须立刻动身了。
  兵符的失窃,是不可能隐瞒太长时间的。
  魏无忌缓缓的站了起来,先是朝着唐且身后的如姬行了一礼,郑重道:“无忌此番,却是连累如夫人了。”
  如姬微微一笑,道:“婢子蒙君上之恩,欲报之久矣。今得助君上,乃婢子之幸也,君上不必言谢。”
  魏无忌感激的看了如姬一眼,又转头看向一旁早就已经喜笑颜开的赵胜:“平原君,吾欲往邺城一行,君可随吾同去?”
  赵胜忙不迭点头,道:“胜去得,胜去得。”
  开什么玩笑,赵胜没脸没皮的赖在这里这么久,不就是为了这一天吗?
  都到了这个时候了,魏无忌就是拿棍子赶赵胜,那赵胜也是不可能走的。
  说起来这位为了赵国不惜死缠烂打的平原君,也算是混到了云开见月明的时候了。
  魏无忌环视众人一眼,均从众人的眼中看到了肯定和鼓励的神情。
  是时候了。
  魏无忌对唐且道:“既如此,则汝速去召集众人,一刻钟之后聚于大门处,出发前往邺城大营!”
  唐且躬身应诺,转身离去。作为魏无忌的头号心腹,唐且非常清楚这个时候应该召集哪些人手,乃是执行这个命令的最佳人选。
  然后魏无忌又将目光转向了如姬,道:“如夫人,此事败露之后大王必将震怒,夫人将有杀身之厄,以无忌之见,夫人可暂避于无忌府中。”
  如姬同样也点头答应了下来:“婢子但凭君上吩咐。”
  然后魏无忌又将目光转向了侯赢。
  老实说,此刻魏无忌心中对于侯赢的态度是颇为矛盾而复杂的。
  虽然说侯赢才刚刚投入魏无忌麾下不到一天的时间,但是如果不是侯赢的话,事情或许还真不会进展到这个地步。
  如果没有侯赢的那番话,魏无忌就不会进宫,也就不会惹恼魏王圉,更不会被魏王圉勒令回到封地。
  但同样是因为侯赢献上的计策,魏无忌才能够得到这枚朝思暮想的兵符,有了彻底解决长平危机,让魏国从灭亡危机之中挣脱出来的可能。
  老实说,现在就连魏无忌自己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