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国赵为王-第2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于郑朱来说,他也是知道自己的希望不大,能当上相邦就是最好的结果,五年就五年吧,也不是不能接受。再说了,万一没当上,五年之后卷土重来也来得及啊。
  接下来,就是接二连三的赞同之声。
  最后一个开口的人是虞信:“臣同样也没有意见。”
  赵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道:“既然如此,那么就依照平原君生前所荐,以虞卿为新相邦,立刻生效!”


第1018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
  赵丹的这番话一说出来,在场的赵国众臣们顿时脸上就露出了各不相同的表情。
  虞信大喜过望,赶忙站起来朝着赵丹深深的行了一个大礼:“臣何德何能被大王如此信任,必肝脑涂地以报大王!”
  虽然是仅仅是一个五年的相邦,但是对于虞信来说,这却已经是足够了。
  毕竟虞信现在也是五十岁出头的人了,再做五年那就是奔着六十岁去了。
  在这个时代,五十岁就已经足以称得上高龄,要是真的能够做完这五年任期,虞信绝对是心满意足了。
  看着虞信的样子,赵丹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无论从任何角度来说,虞信都是继承赵胜相邦之位的最佳选择。
  毕竟虞信这个人一来威望足够,二来在赵国高层也已经十多年的时间了资历也不是问题,而且一直以来作为司寇的虞信就是除了赵胜之外的文官二号重臣,选他来当相邦统领百官,是能够让大部分赵国官员服气的选择。
  至于其他的几名也同样想要尝试一下相邦之位、或者说心中有所意动的文官,比如郑朱、李伯乃至李斯等等,脸上都不免有些失望之情。
  不过在场的人毕竟一个个都是见识过大风大浪的,所以他们很快的就重新的振作了起来,纷纷朝着虞信道喜。
  毕竟虞信本身就是头号人选,加上刚刚赵丹也说了还有平原君赵胜的临终推荐,这两者相加起来的分量确实也是让其他人没有办法去抗衡。
  其实也就是他们不知道赵胜的临终推荐,不然的话今天大殿之中的气氛都不会如此的微妙了。
  赵丹咳嗽了一声,道:“虞卿自从入赵以来,多年劳苦功高,为寡人和赵国立下了诸多汗马功劳。寡人觉得,非封君不足以表彰其功!不知诸卿以为如何?”
  虞信现在还是上卿,在成为相邦之后却要统领麾下这一堆的封君,这感觉未免就有些奇怪,所以赵丹也是准备把这个配套的待遇给弄上一弄。
  事实上在战国时代,相邦基本上来说也都会是君候,这已经属于大部分国家的惯例了。
  毕竟官爵官爵,这官位都到了顶点,如果爵位不跟上的话,那也说不过去呀。
  和刚刚宣布任命的时候相比,这一次赵丹的提议得到响应的时间就快上很多了。
  “大王,老臣觉得虞卿的确应该封君!”廉颇第一个站了起来,声如洪钟地说道。
  然后是李牧、庞煖、郑朱等等等等,所有的赵国重臣都在极短的时间内对此表示了赞同。
  既然虞信上位已经是不可阻挡的了,那么这些赵国重臣们自然也就没有必要冒着得罪虞信的风险去反对这件事情。
  不就是一个封君嘛,在场的封君多了去了,也不缺虞信这一个。
  在得到了众人的赞同之后,赵丹也不废话,直截了当的宣布了自己的决定。
  “既然如此,那么寡人就以虞信为安国君,择日举行封君典礼!”
  虞信的心情这叫一个激动啊。
  这种感觉就好像是一个孤苦无依的单身汉走在路上,突然掉下了一马车的金银珠宝,然后又蹦出了一个千娇百媚的俏美女要给他当老婆。
  也太爽了!
  虞信再一次的恭恭敬敬的朝着赵丹大礼参拜:“臣,谢过大王恩典!”
  ……
  既然已经决出了相邦人选,那么这一次会议自然就宣告结束了。
  在会议结束之后,赵丹将刚刚当选的新任相邦虞信和吕不韦给留了下来。
  “两位卿家可知道寡人留汝等下来,是为了何事吗?”赵丹十分从容的坐在龙台偏殿的上首座位上,一边说话一边打量着面前的两名重臣。
  脸上还带着几分兴奋红晕的虞信忙答道:“还请大王赐教。”
  赵丹也不说话,从自己桌案上的一大堆书籍卷册之中拿出了其中一本,然后扔到了虞信的面前:“虞卿,汝且自己看看吧。”
  虞信愣了一下,然后下意识的拿起了这本册子,翻阅了起来。
  看着看着,虞信的脸色开始变得越来越潮红了,汗水慢慢的从额头滴落了下来。
  赵丹看着虞信,笑道:“安国君若是看完了,不妨给文信君也看看。”
  虞信深吸了一口气,将手中的小册子递给了身边的吕不韦,整个人的脸上阴晴不定,似乎在思考着些什么。
  吕不韦有些疑惑的看了虞信一眼,然后从虞信的手中接过了这本小册子,同样也翻阅了起来。
  片刻之后,吕不韦的额头也开始慢慢的冒出了汗水。
  这本小册子上面的内容其实相当的简单,就是记载着一些大略的经营出入,以及一些成本啊、利润啊之类的东西,总的来说就是那种比较简单的年度财务报告。
  但是问题在于这本小册子上面记载的这个财务报告的对象并不是来自于赵丹这位国君治下的少府,而是来自于赵国重臣们家中的产业!
  无论是已经故去的赵胜,还是刚刚加入到龙台重臣之中的吕不韦,他们或因为自己的身份,或因为出众的商业头脑,一个个在赵国之中都拥有着偌大的产业,都属于那种不折不扣的资本大鳄。
  什么纺织厂啊,漆园啊,伐木场啊,粪肥厂啊,煤炭厂啊,畜牧业啊甚至是捕奴团等等,几乎赵国之中的每一个行业都有着这些赵国重臣家族的影子在里面。
  而赵丹刚刚给他们看的这份报告,正是这些赵国重臣们及其家族麾下产业的一个大致的财务报告!
  这其实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因为要知道像这样的财务报告通常来说都属于绝密,只有身为家主的重臣以及少数家族核心成员才知情,但是现在却出现在了赵丹的案头!
  当然了,其实这件事情还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问题在于——
  赵丹微笑着眯起了眼睛,对着面前两名汗流浃背的赵国重臣说道:“如果寡人的算学没有太大问题的话,依照这上面的数字来看,两位卿家的家族,似乎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偷税漏税的行为啊。”
  赵丹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眼角有着一丝寒光闪过。


第1019章 赵丹的杀机
  税赋这种东西,在战国时代已经不少见了。
  之所以如此,那当然是因为战争对于各国国库的威胁,迫使各国国君得想办法开源获取更多收入。
  公元前594年由鲁国开始推行的初税亩,就是华夏历史上第一次承认田地的私有化,并以此作为依据对拥有田地的子民们进行征税。
  随着战争的不断进行,各国的军队数量也在不停的膨胀,随之而来的财政压力自然也就加大,因此商业理所当然的也就被纳入了征税的范围之中。
  如今赵国的商业税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屋基税,第二种是将店铺开在市场之内的营业税,第三种是经过各种关的过关税。
  为了征税,赵国设有田部和市部、关部等部门负责平时的管理和具体的税收。
  当年赵括的父亲赵奢就曾经在田部出任小吏,并且以铁面无私敢和平原君赵胜对抗收税而声名鹊起,得到了当时国君赵惠文王的信重。
  在这三种税收之中,营业税和过关税是大头,但由于这些年来诸国纷纷被赵国消灭,所以经过赵国边境关隘的商队数量由此大为减少,但是营业税却因为疆域的扩大而不停的上涨,成为了如今赵国最大的商业税收来源。
  赵国的营业税有过多次变动,直到赵丹刚刚登基时,由赵丹的母亲赵威后在和赵国重臣们商议之后,定在了十五税一。
  所谓的十五税一,也就是各大商家需要将十五分之一的营业额上交赵国,也就是6。66%的征税。
  如果再结合上屋基税和过关税的话,基本上来说三项相加的税收平均应该在十税一,也就是10%左右。
  只有一个部门例外,那就是赵国少府。作为国君的私人财产,少府及其麾下所有资产、工厂等都是不需要缴纳任何税收的。
  这些税法已经平稳的实施了十多年的时间,从表面上看,似乎并没有产生任何的问题。
  但是问题在于,这个世界上总是会有人不愿意心甘情愿的将这些税收足额的上缴给国家的。
  赵丹看着面前汗流浃背的两名重臣,悠悠地说道:“安国君啊,寡人要是没有记错的话,汝麾下的产业上报给市部和关部的营业额,可是足足比这本册子上记载的要少了一半啊。对了,还有汝文信君,文信君汝的吕氏商行,今年上报上来的营业额也比实际的营业额要少了三成,不知道汝等对此有什么解释?”
  虞信犹豫了一下,正准备说些什么,旁边的吕不韦已经一个扑通跪了下来:“臣有罪,还请大王降罪于臣!”
  虞信愣了一下,随后立刻也跪了下来。
  不跪不行啊。
  到了这个份上,虞信自己不用想也知道,赵丹既然能够拿出这本小册子,就足以证明这位国君的手上已经拥有了足够的证据。
  赵丹摇了摇头,叹了一口气,道:“寡人对汝等,是真的很失望。汝等这些年来,趁着赵国的扩张大肆的在齐地、燕地、魏地收购产业,真的以为寡人不知道吗?但是汝等收购产业也就算了,竟然连上缴给寡人的税收都不愿意足额缴纳,寡人倒想要问问,汝等这又是何居心呢?”
  隐瞒并且少报税收这种事情,当然是赵丹所不能够忍受的。
  要知道这些税收本应该在国库之中,是他赵丹的钱!现在却被这些该死的、利欲熏心的大臣们偷偷的隐瞒了下来,偷偷的藏在了自家的库房之中。
  “混账东西!”赵丹突然用力的一拍桌子,发出了一声怒吼。
  虞信和吕不韦跪在地上的身体以肉眼可见的幅度颤动了一下,顿时就趴得更低了。
  “汝等就是这样回报寡人的信任的吗?这就是寡人的好臣子,这就是寡人的好相邦!哼,安国君,来,和寡人解释一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虞信汗如雨下。
  原本他踌躇满志的想要趁着自己刚刚出任相邦的时候来一个新官上任三把火,没想到自己这个火还没有先烧起来呢,反而倒是先烧到自己身上了。
  虞信有些艰难地说道:“请大王放心,臣这就回去整顿家风,将那些该死的家奴和不听话的家臣们统统都给斩了,然后再补足应缴的税,一定不让大王失望。”
  赵丹似笑非笑的看了虞信一眼,并没有说话。
  一旁的吕不韦忙道:“大王,臣也同样会将该缴的税收补足,包括之前的五年在内!”
  虞信暗骂自己糊涂,忙道:“大王,臣也是这样的意思。”
  听到了这番话之后,赵丹的脸色才稍微和缓了一些。
  说起来,这件事情其实也是一直都被赵丹给忽略了。
  毕竟在这些年来赵丹绝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外交以及战争方面,对于内政的这个部分相对来说其实并没有那么关注。
  所以直到前两年的时候,赵丹才通过监察卫的暗中奏报得知了这种情况,又通过两年的时间以及平原君赵胜的配合,这才基本掌控了情报。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如果以赵丹现在掌控的情报来看的话,每年被这些贵族们瞒报的税收,就占到了现在赵国国库收入的一成半!
  更让人触目惊心的一个事实是,几乎所有的龙台重臣都卷入其中,他们麾下的家族产业都在赵丹手中的小册子上榜上有名。
  这就是为何赵胜一直劝阻赵丹让赵丹不要急于追查的原因,老相邦其实是担心波及的范围太大,影响到赵国自己的根基。
  但是赵胜其实还是低估了赵丹的决心。
  赵丹凌厉的目光注视着面前的虞信和吕不韦,说道:“安国君、文信君,汝等接下来就给寡人好好的追查一下这件事情,看看究竟是那些混蛋如此的猖狂,连寡人的钱都敢私吞!记住了,该罚的罚,该杀的杀!如果汝二人干不好的话,那么寡人就换其他的人来干!”
  赵丹在说出这番话的时候,整个人从里到外都散发着浓重的杀机。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现在,也该是时候清理一下寡人国家之中的这些蛀虫们了!


第1020章 宴无好宴
  一场风暴悄然在赵国之中刮开了。
  一开始的时候,大部分人其实还并没有什么感觉。
  虽然也有好几家属于各大家族的店铺被查,但是家主们也只当做是虞信以及吕不韦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效果,并不是太过放在心上。
  只不过随着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人们突然间发现,这股从冬日刮起的风暴,似乎有种完全停不下来的趋势。
  必须要说的是,对于这种行为,还是有人觉得颇为不爽的。
  在冬日的一次聚会之中,郑朱就忍不住朝着自己的两位盟友抱怨了起来。
  对于平民们来说,冬季显然是一个非常无聊的时节,除了躲在屋里子造造人顺便揍揍孩子之外基本上也就没有太多的事情要干了,但是对于贵族们来说,饮宴甚至是游猎都是不少见的事情。
  这一次的宴会,就是李牧、李斯和郑朱三人在李斯府上的一次酒宴。
  “这个吕不韦,实在是太也过分了!吾名下的产业,如今已经有五六家店铺都被吕不韦以各种名义查抄了一边,还罚了好几个掌柜以及不少银钱,吾是真的想要问问,难道这吕不韦打定了主意,想要和吾作对不成?”
  郑朱一边愤愤的说着,一边伸手在身边美姬的怀中用力的掏摸了两下,让美姬一声嘤咛,整个人一下子就瘫软在了郑朱的怀中。
  正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郑朱此言一出,原本在庭院之中微笑饮酒的李牧和李斯动作突然同时一顿,不约而同的停了下来。
  李牧想了想,道:“吾虽然没有什么产业,但是听边骑军团那边报来的消息,上个月吕氏商会分润过来的金钱少了两成,说是因为过关费猛涨的原因。”
  李斯同样颔首道:“最近相邦府邸那边派人过来拿了一份今年的上计资料过去,说是要对今年上计的官员进行再次的核查。”
  “核查?”郑朱忍不住皱了皱眉头,道:“这种事情不是都有汝中尉负责的么,什么时候轮到他相邦府来管这种事情了,难道他虞信当了相邦之后就要将所有的权力都抓在手中不成?”
  很显然,郑朱对于这一次吕不韦的行动意见很大。
  李牧看了李斯一眼,李斯会意,挥手让伺候在旁的美姬和乐者们统统都退了下去。
  李牧放下了面前的青铜酒爵,正色道:“这件事情不正常,很不正常。”
  “不正常?”郑朱有些恋恋不舍的从方才那名袅袅婷婷离开的美姬臀部移开目光,有些不解地说道:“有何不正常?”
  李牧正色道:“郑卿,汝的产业是不是有问题?”
  郑朱愣了一下,随后有些不自然的嘿了一声,道:“能有什么问题?吾可没有私自贩卖兵器,更没有参与到捕奴之中。”
  李牧摇了摇头,道:“吾的意思是,汝难道不觉得这里有什么地方不对吗?如果吾没有记错的话,吕不韦这阵子已经查抄了邯郸城之中的上百家店铺了,这些店铺之中不仅仅只有郑卿的店铺吧。”
  郑朱闷闷的哼了一声,道:“那是当然。这个吕不韦绝对是疯了,竟然一次得罪了这么多人,邯郸城之中的大部分有头有脸的家族都被他得罪完了。吾看啊,这个龙台的位置,他是坐不久了。”
  就在这个时候,一直沉默的李斯突然开口道:“郑卿难道没有听说最近邯郸城之中的一件大事情吗?”
  郑朱愣了一下,道:“什么大事?”
  李斯缓声道:“根据某些传言,如今的太子妃其实并非李氏之女,其真正的身份乃是吕氏之女。以郑卿之明,想必不会不明白这其中的区别吧?”
  “什么?”郑朱脸色大变,半晌之后才叫了起来:“这不可能!”
  李氏、吕氏,一字之别,天差地别啊。
  李牧叹了一口气,道:“郑卿,听吾一句劝,不要和吕不韦作对了,这种行为实在不智啊。”
  郑朱脸色变幻不定,半晌不语。
  一次酒宴就此不欢而散。
  看着拂袖而去的郑朱,李牧叹了一口气,突然开口道:“李卿,汝既然掌管众位,对于郑卿麾下的那些家臣,想必也是有些了解吧。”
  李斯轻轻摇头,道:“郑卿此人,虽然也有一些才能,但是御下实在过于宽松,大行所属已经连续几年不是垫底便是倒数,吾也看在大家同为盟友的份上提醒过他,然而他却是执迷不悟啊。”
  李牧沉默了一下,突然道:“听说吕不韦最近的行为,其实是为了严查某些店铺偷税漏税之事。汝觉得这里面会不会有大王的授意?”
  李斯嘿嘿一笑,道:“若无大王的支持,这吕不韦又是如何敢吃了熊心豹子胆,一下子对这么多的龙台同僚产业动手?”
  顿了一顿,李斯又放低了声音,轻声道:“吾还听说一件事情,郑卿前阵子突然悄悄离开邯郸前往南阳,似乎是因为他在南阳那边的产业被吕不韦派人调查,所以他才火急火燎的赶了过去。而且他昨日刚刚从南阳郡回到邯郸便迫不及待的命人投贴于吾,看来这一次他的压力很大啊。”
  李牧伸手轻轻的敲击着面前的桌案,突然道:“若是如此的话,看来郑卿这一次恐怕是烂账不少啊。”
  李斯扯了扯嘴唇,发出一声嗤笑,道:“那是自然的。郑卿自先王在世的时候便是赵国大行,如今已经是二十年有余,单单是邯郸之中的店铺便有几十家,更遑论其他各郡各县了。”
  李牧沉思半晌,突然道:“所以如果大王真的下定决心整治这些事情,郑卿恐怕是难以摆脱了?”
  李斯的眼底闪过一丝精芒,道:“应当是如此。武襄君以为吾等应该如何办才好?”
  李牧哈哈一笑,正色道:“吾等身为大王之臣,理当为大王鞠躬尽瘁,任何私交都不应当影响吾等对大王的效忠!”
  李斯同样也微笑了起来,点头赞道:“武襄君之言,正是李斯之意也!”
  两人相视而笑,眼中各有深意。


第1021章 反面人物果然还是有
  虽然说吕不韦的稽查活动在邯郸之中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但是总体而言,由于冬天大雪导致交通几乎隔绝的缘故,目前来说整个行动的影响暂时主要还是局限在邯郸之中,并没有朝着邯郸之外的地区扩散。
  要知道如今的赵国疆域辽阔,大贵族们的许多产业比如说铁矿啊、漆啊、煤炭啊、食盐等等这些东西,它们的原产地都是在邯郸之外,所以波澜虽然已经搅动起来了,可是仍旧没有形成一股声势浩大的浪潮。
  “现在情况如何了?”龙台之中,赵丹对着吕不韦发出了自己的疑问。
  吕不韦面露难色,好一会才说道:“大王,如今虽然也惩罚了一些店铺,但是基本上来说都只是针对于单个店铺的行动。”
  赵丹眉头一皱,道:“难道这些家伙们就没有任何一个是聪明一点的人不成?就这么铁了心想要和寡人作对?”
  吕不韦咳嗽一声,道:“大王误会了,赵国之中自然还是有许多忠臣的,比如说臣和定国君麾下的产业就已经全额缴纳的应缴的税赋,还有武襄君以及中尉李卿、还有其他一些大臣们也同样足额缴纳了商税。”
  “李牧?”赵丹愣了一下,随后又笑了起来:“汝说的应该是李牧和汝所联合做的那些生意,对吧?”
  吕不韦有些尴尬的默认了下来。
  顿了一顿之后,赵丹的声音重新转为了严厉:“所以这么多龙台重臣,就只有汝等四个人做到了寡人希望汝等做到的事情吗?”
  吕不韦低头不语。
  事实上吕不韦非常明白现在的情况,说白了,大部分人虽然已经警觉了起来,但是总体来说其实都还在观望。
  毕竟俗话说得好,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啊,这一点上即便是大贵族们也不例外。
  没有钱,贵族们怎么收买人心,怎么发展势力,怎么让自己过上更加奢侈舒适的生活?
  春秋时代大家起码还要点脸皮,到了战国时代基本上来说就已经是完全功利化的社会了,功利化的社会所带来的必定是对于金钱财富的狂热追求,这一点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是没有本质区别的。
  赵丹重重的哼了一声,语气之中带着显而易见的不满:“看来啊,有些人是为了一己之私,真的没有把寡人和赵国放在眼里了!”
  就在此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突然传来。
  虞信到了。
  虽然是大冬天,但是虞信的额头却有着显而易见的汗水。
  虞信恭恭敬敬的将一本小册子呈了上来:“大王,这是来自大将军和李伯李卿,还有庞煖、剧辛两位将军的账册。”
  赵丹简单的翻阅了一下,发现上面的东西其实就是过去五年里廉颇以及其余三人各自家族的生意情况,以及偷税漏税的份额等等。
  和这份账目册子一起呈上来的,还有廉颇四人的请罪奏折。
  赵丹看着面前的这些奏折,心情这才感觉到稍微的好了一些。
  说实话,随着这些年威望日重,赵丹对于被人违逆的容忍度是越来越低了。
  更何况现在这种情况是赵丹完全占理,如果不是因为顾及到涉及的人数实在太多的话,赵丹早就已经大开杀戒了。
  赵丹咳嗽了一声,缓声道:“所以依照现在这个情况来看的话,就是还剩下郑卿了?”
  吕不韦顿了一吓,然后答道:“正是如此。”
  赵丹眯起了眼睛,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虞信和吕不韦对视一眼,都非常识趣的并没有开口。
  郑朱的身份其实是比较敏感的,郑氏家族如今有一位郑夫人就在宫中,所以郑朱是不折不扣的赵国外戚。
  再加上郑朱也是两朝老臣了,从赵丹的父王赵惠文王开始就已经在赵国政坛之中身居要职,论资历的话除了廉颇之外龙台群臣之中没有任何人能够和郑朱相提并论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赵丹不开口,其实作为相邦的虞信也不能把郑朱怎么样,毕竟虞信也有点担心刚上任就被冠上一个打压同僚的帽子。
  赵丹沉默片刻之后,道:“这样吧,文信君,汝继续调查下去,不过这一阵子汝就先避开郑卿的产业,毕竟邯郸之中也不是只有龙台众臣们的产业,对吧?”
  吕不韦愣了一下,随后恭敬的应了一声,道:“喏。”
  很快的,吕不韦就退下了,只剩下赵丹和虞信君臣两人。
  赵丹咳嗽一声,指了指面前的奏折,道:“定国君,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虞信不敢怠慢,忙道:“不瞒大王,武信君和李伯李卿一开始还有些不是很理解,然后臣就做了一番思想工作。刚好碰到了庞卿和剧卿也在武信君府上做客,所以便一并将这些东西带来了。”
  赵丹唔了一声,并没有继续在这个问题上纠结下去,而是继续说道:“马上就要开春了,物资和民夫青壮都准备好了吗?”
  开春就要征讨楚国,这是赵国统一六国的最后一步了。
  虞信忙道:“大王请放心,所有的计划都已经做好了,物资也已经准备完毕。只要大军出动,那么民夫青壮和随军物资都会一起跟上,绝对不会误了大军的行程。”
  赵丹满意的点了点头,道:“很好。汝既然身为相邦,那么就要总揽全局,楚国这边虽然有大将军廉颇,但是汝也不能够让大军的后勤出现任何问题,明白了吗?”
  一番应对之后,虞信也离开了龙台偏殿。
  赵丹沉思片刻,突然开口道:“来人啊,把毛遂给寡人叫来。”
  很快的,毛遂就出现在了赵丹的面前。
  赵丹看着毛遂,语气平静:“今天虞信带了几份奏折给寡人,汝可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毛遂想了想,道:“大王莫非是为了庞煖和剧辛之事?听说此二人这阵子和廉颇过往甚密,大有冰释前嫌之意。只不过还缺乏证据,所以臣就没有上报。”
  赵丹点了点头,道:“证据已经在寡人这里了。从今天开始,汝去驻点监察卫,寡人给汝一个月的时间,不管汝用任何手段,总之汝要给寡人把郑朱的所有产业查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明白了吗?”
  毛遂愣了一下,随后深深的低下了头:“请大王放心,臣必定完成任务!”


第1022章 三军出征
  漫长的冬天终于过去了,又是一年的春暖花开,万物回春。
  对于赵国大部分地区的民众来说,他们已经渐渐的熟悉了这种生活节奏。
  不需要担心敌人的入侵,不需要担心田地里辛苦种下的庄稼没到成熟之时就会被收割走,更不需要担心敌人杀来让自己性命不保。
  这是赵国自从立国以来两百多年里,境内最为和平的一段时光。
  这一切,自然都是因为赵国的强大和扩张而带来的。
  曾经和赵国并立于世的六大战国,如今仅仅只剩下楚国一个还在苟延残喘。
  所有赵国人的心中都无比笃定的认为,楚国的灭亡已经只是时间问题了。
  所以当赵国各郡的民众们接受到了国家的征调命令之后,他们并没有流露出害怕或者沮丧的神情,而是一个个精神抖擞,在妻儿的期盼和打气下纷纷踏上了征程。
  在两名老而弥坚的大将廉颇和庞煖的率领下,两支赵国大军一东一西,分别朝着如今楚国境内的两大势力李园和三大家族发动了进攻。
  总计三十万大军,再加上跟随后勤配套的民夫青壮等等,赵国这一次单单参与到战争之中的人数就超过了百万人。
  这绝对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战争,同时也是一场注定要载入史册的战争。
  就如同赵丹在出发之前所特地举行的誓师大会上所说的那般:“诸位,汝等的这一次出征,将会彻底的结束战国乱世,让整个华夏大地真正的迎来和平,让所有的华夏族人不分彼此、不再自我争斗相互残杀。我们,将会见证和创造华夏族的新生!”
  而另外一方面,很显然楚国这边对于赵国的南下也是早有准备,在过去的差不多半年时间之中李园和三大家族之间基本上实现了停战,双方都拼命的扩充军队武装军备,等待着赵军的到来。
  而对于赵军的两名主将来说,他们显然也都是有着各自的心思。
  作为如今赵国军方的首脑人物,廉颇大将军显然是必须要力争上游的。
  这位豪迈无比的大将军在出征的第一天就召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