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战国赵为王-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这一次廉颇在心中下定决心,一定要打败这该死的秦军,无论统帅这支秦军的是王龁,还是白起。
为了那触手可及的封君之位!
在和邯郸的多封书信来回之中,廉颇早就已经明白了自家大王赵丹的意思。
坚守就是胜利。
只要守住,胜利必将属于赵国。
只要胜利,廉颇便能够凭借着这一番大功,获得梦寐以求的封君之位,不但荣耀加身,更能泽被后世子孙!
突然传来的一阵激烈无比的喊杀声和兵刃相交之声将廉颇从出神状态拉了回来,这位赵国的大将军先是愣了一下,随后下意识的将目光投向了战场。
廉颇的目光刚刚看到那处声音传来的战场,眼神就是微微一凝。
一支人数大约在一百左右的秦国小队沿着被投石机砸出来的一个缺口冲入了赵垒壁之上,和垒壁后的赵军激烈的交战着。
为首的是几名身披轻甲,手持青铜长剑,头上还带着特制皮盔的秦军士兵。
这些士兵个个身材精壮,行动间如猿猴般敏捷,出招时如雷电般迅猛,几乎是一剑一条性命,一步一个人头。
这几名皮盔秦军士兵就犹如一柄柄锋利无比的手术刀,无比犀利的切开了赵军原本整齐的防线,仅仅不过几分钟时间就杀死了数十名赵军,让赵军的这一处阵地开始变得摇摇欲坠了起来。
廉颇的脸色沉了下来:“秦锐士?”
第95章 秦锐士
秦国的军人,从来都是不戴头盔的,上至武安君白起,下至普通士兵皆是如此。
只有一种人例外,那便是大名鼎鼎的秦国锐士。
这是一支非常特殊的部队,不仅仅是在秦国特殊,即便放眼天下,秦锐士也都是一支极其特殊、甚至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部队。
在整个战国时代一共有四支公认的王牌部队,他们分别来自四个不同的国家,也就是魏、齐、赵、秦四强国。
依照活跃的年份来对这四大王牌部队做一个排行的话,那便是魏武卒,齐技击,赵边骑,以及——秦锐士!
正所谓:三万武卒定河西,十万技击齐为王。五千边骑平中山,六百锐士过蜀关!
四大王牌部队之中,魏武卒是纯步兵,齐技击是车骑兵,赵边骑是轻骑兵,而秦锐士最为特殊,可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个词语就是——兵王!
特种兵之王!
这支部队,便是由秦国赫赫有名的老将军司马错亲手训练出来的,以二十万秦国新军不过得一千六百名精锐,以其锐不可当而名为“锐士”。
而这一千六百名锐士,一个个都经历过无比残酷而严苛的训练之后方才能够脱颖而出,他们一个个武艺精湛骑术高强射术高超,可以说是上天入地无所不能,每到战时出动必定是大开杀戒,让敌军望风披靡。
当年秦国大将司马错,就是凭借着六百名秦锐士作为先锋箭头,在葭萌关之战中大破十万蜀军,乘势一鼓作气平定巴蜀之地,将四川盆地纳入秦国疆域之中。
秦锐士也正是凭借着这一战而声名鹊起,从此闻名天下。
《荀子·议兵篇》曾言:“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这句话就足够说明秦锐士的强大了。
我,秦锐士,单挑无敌!
论单挑,什么后世吹上天的所谓陷阵死士,那真的是给锐士们提鞋都不配。
陷阵死士是什么东西?那只不过是一群为了求生而不得不拼命的死刑犯罢了,只会凭借悍勇盲目前冲,往往一战打下来十不存一。
而秦锐士,才是真正的杀人机器,冷血收割者!
论战绩,秦锐士更是威名赫赫。
伊阙之战中,俘虏了魏军主帅公孙喜,让局势开始倒向秦军的是秦锐士。
华阳之战中,第一处突破赵魏联军防线,引发了赵魏联军大溃逃的是秦锐士。
持续了整整一年、无比艰苦而血腥的野王攻城战中,第一个登上野王城头并牢牢开拓出一片城头阵地,为攻克野王立下首功的还是秦锐士。
……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自从秦锐士成立的那一天起,几乎每一场大战都能够见到这支王牌部队出没的身影。
当司马错死后,白起将秦锐士的规模缩减为一千,但秦锐士并没有因此而衰落,相反这支部队的受重视程度更胜以往,入选的条件更加的严苛,所享受的待遇也更加的优厚,战斗力自然更是有增无减。
而今天,这支大名鼎鼎的部队,出现在了秦赵长平之战的战场上。
这还是在白起出任秦军主帅以来,第一次派出秦锐士这支部队。
事实上也不只是这一处阵地,事实上在赵垒壁的许多地方,长达数十里的正面战场上的许多角落都出现了秦锐士的身影。
粗略估计这些秦锐士的数量至少在两百以上,他们并没有集合在一起,而是分散到了各个秦军部队之中充当箭头之用。
不得不说,这个办法似乎比起将秦锐士集结起来冲锋要更加的有效。
两百人的部队,在这个参战双方人数高达百万,实际战斗人数也超过四十万的战场上其实发挥不出太多的作用。
但如果把他们分散开来的话,那么就能够极大的强化秦军各个部队的战斗力,毕竟每一位秦锐士,那都是能够至少以一当十的存在呢!
看着在赵军阵地之中纵横来去如入无人之境的这些秦锐士,眉头大皱的廉颇终于确定了一个事实。
这一次,白起是玩真的了!
要知道像秦锐士这样堪称杀手锏的部队,廉颇当然不可能不去了解它。
这支秦国人的王牌部队,那可不是什么样的战斗之中都会出现的。
只有在真正的大战、恶战到来之时,你才能够在最前线看到这支王牌部队的身影。
这可是白起手上最得力的一支王牌,只有在最关键的时候才会打出来!
所以这支部队一旦开始出现,那么就一定表示秦国人要开始玩命了!
廉颇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招来了一名传令官:“传吾令,命韩王山守军集合,准备增援垒壁防线!”
对于秦锐士的出现,廉颇并不算是太过担心。
像秦锐士这样的部队,越是小规模作战他的作用就越是明显,而到了这种双方参战兵力数以十万计的大战之时,作用反而是不那么明显了。
虽然秦国锐士单挑极猛,但赵军毕竟也不是盖的。而且赵军又是防御一方,拥有着地利优势。
大不了就拿命去填,反正他秦锐士再猛,用个二三十条人命去填,就不信填不下去!
真正让廉颇忧心的,其实是在这些秦锐士出现之后,赵军防线被撕扯出缺口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
这就是为何廉颇要从韩王山调集援兵的原因了。
一旦赵垒壁这张大网被这些秦锐士们捅得破破烂烂的,到时候想要把它修补回来可就很难了,必须要防患于未然。
敌人在哪里出现,我们就在那里把敌人打回去!
廉颇一声令下,无数赵军士兵自韩王山之上蜂拥而下,开始大举增援赵垒壁防线。
双方总数加起来超过十五万的庞大部队,围绕着这道垒壁防线展开了无比激烈的厮杀。
残肢断臂在刀光剑影中四处飞舞,如喷泉一般随意挥洒的鲜血让浓重的血腥味无处不在,无数秦军士兵就如同一波波黑色的巨浪重重的拍在面前这块名为赵垒壁的礁石之上,激荡出无数血色的浪花。
这是战场,更是人间地狱!
这一战,打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
当残阳如血,秦军开始鸣金撤退之时,整个丹河的北岸上横七竖八的倒着成千上万的尸体,其中身体完整的不超过一半。
甚至连丹河的水,都因为这无比惨烈的一战而染成了鲜红的血色。
看着缓缓退去的秦军,已经整整在大粮山上站了一天,也发号施令了一天的廉颇哼了一声,两道白色的剑眉微微立起,眉宇之间微微带着几分忧虑。
这位赵国的大将军清楚的知道,这场惨烈无比、注定要载入史册的战斗,并不会很快结束。
这才是第一天而已呢!
第96章 夜袭
公元前260年10月13日,夜,子时三刻。
这已经是长平方向秦军发动大规模进攻的第三天了。
在这三天之中,秦国大军发动了规模极其浩大的攻势,朝着赵垒壁防线进行了一波又一波犹如潮水一般的攻击。
有好几次秦军几乎已经击破了赵军的防线,但是赵军在廉颇的指挥下却总是能够在最关键的时候发动反击,将马上就要得手的秦军给打回去。
依照之前王龁还是秦军主将时候的经验来看的话,在三天的久攻不下之后秦军就应该暂时休兵了。
但是那位闻名天下的武安君却似乎根本没有这样的意思,反倒攻势一浪高过一浪,让赵军承受了极大的压力。
当然了,承受压力的并不只有赵军,单单是在这三天之中,处于进攻方的秦军已经付出了超过一万人阵亡的代价,但是那位武安君好像对此完全无动于衷,秦军的攻势丝毫没有停歇的迹象。
如果说赵军好像一根柔韧无比的弓弦,那么秦军在这连续几天的战斗中,已经开始渐渐的要将赵军这根弦绷紧到了极致。
接下来,要么就是弓弦直接绷断,要么就是一次绝地反弹了。
……
大粮山,赵军帅帐。
几乎是在听到第一声喊杀声的瞬间,赵军主帅廉颇就从坚硬的行军塌上跳了起来,下意识的握住了就在床头的宝剑。
“何事?”老将军大声的朝着帅帐之外问道。
过了好几秒钟之后,帅帐之外传来了一声回话:“大将军,敌袭!”
“敌袭?”廉颇心中一惊,大步走出了帅帐之外。
当走出帅帐外的那一刻,廉颇整个人都惊住了。
此刻已经是深夜时分,但是廉颇的面前却是火光冲天,无处不在的火把自丹河的北岸亮起,无数的星星点点在大地上汇成一条绵延不断的巨龙,让每一个看到的人都为之心惊不已。
廉颇瞪大了眼睛,脸上先是露出了惊讶的神情,但是这种惊讶的神情很快就被熊熊的战意所取代了。
“白起……尔果然按捺不住也。”
到了现在这种时候,除非是瞎子,否则的话任何人都能够看得出来,秦军已经开始发动夜袭了!
老实说,对于白起要发动夜袭这件事情,廉颇的心中一点都不感到意外。
有一句话说得好,最了解你的永远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你的敌人。
对于白起这个敌人,廉颇是下过一番功夫去研究的。
在廉颇看来,白起所最擅长的那就是出奇制胜。
在白起的成名战伊阙之战中,白起率领的十五万秦军就是趁着大雾发动了攻击,先是以小部分部队虚张声势吸引韩军的注意力,然后全力猛攻韩军侧翼的魏军,快速击溃魏军之后从侧翼包抄韩军,顺势将韩军打得大败,最终奠定胜局。
华阳之战中,白起率领秦国大军昼夜不停完成了一次千里奔袭,让完全猝不及防的赵魏联军吃到了一场超级大败仗。
而在伐楚破鄢郢之战中,白起孤军深入楚境,水淹鄢都数十万楚国军民,逼得吓得楚襄王熊横弃城而逃,郢都不战而陷。
总而言之,白起这个家伙脑海之中似乎有千般计谋,正如《孙子兵法》所言那般乃是“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绝如江河。”你根本就猜不出这位武安君下一步到底会如何出招!
这对于廉颇来说显然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廉颇突然发现,白起的套路太多了,猜不透啊。
于是在一番苦心思考之后,廉颇做出了自认为最稳妥的决定。
本将军不猜了。
反正无论如何,白起都是要来攻击的,既然如此,那么本将军只需要稳守防线,就足够了。
只要本将军把防线经营得滴水不漏,那么白起纵有千般计谋又如何?有能耐就飞过去呀!
这就叫做“以不变应万变”。
不得不说,至少在过去的三天之中,廉颇的这种策略完成获得了成功。
虽然秦军在长达数十里的战线上发动了大大小小上百次攻势,甚至还动用了像秦锐士这样的王牌部队,但是赵军在廉颇的居中调度下可以说是近乎完美的阻挡住了秦军的攻势,愣是没有让秦国人能够越雷池半步。
这甚至还让老将军在心中产生了一丝小小的自得之意。
武安君白起,不过如此!
但即便如此,廉颇也没有放松警惕,身经百战的老将军心中很清楚,不到彻底获胜的那一天,就不能够盲目的乐观。
也正是因此,廉颇连日来一直朝着各部队下达命令——谨防秦军夜袭!
果然,在战斗开始的第三天晚上,秦国人的夜袭来了。
所以当廉颇看着丹河南岸突然涌出来的无数火光之时,他的心中也没有任何的害怕或者惊慌,反而涌起了无穷战意。
毫无疑问,这一次突然的夜袭,绝对是白起图穷匕见的时刻了。
既如此,就让本将军见识见识尔白起的本事!
虽然此刻丹河的南岸杀声震天,但是廉颇却并没有着急做出判断,而是冷静无比的注视着面前这无处不在的火光,想要找出白起真正的进攻方向。
要知道像这样的夜袭,通常来说讲究的就是一个突然性。
毕竟从单纯的攻方角度来说,由于夜间的视线不佳,举着火把又容易成为守方弓箭手的活靶子,所以必须要一击得手,否则的话等到守方反应过来,那基本就是徒劳无功了。
此时此刻,就在廉颇的注视之中,五支由上百支火把所组成的火龙已经开始渡河,在大约十里宽的正面战场上对赵垒壁防线发起了攻击。
仅仅是瞄了一眼,廉颇就能够断定,这五支部队全部都是满编的秦军方阵,也就是所谓的“部”。
一部共有六千人,所以仅仅是这五支趁夜发动攻击的秦军,加起来就已经有至少三万人之多!
不到几分钟时间,这三万前锋军就已经顶着赵军的火力强渡丹河,朝着赵垒壁发动了进攻。
不仅如此,在更远的地方,同样也有许多条长龙游荡着,奔袭着。
事实上在长达数十里的整个丹河战场上,秦军都发起了全面的攻势。
一个又一个的传令兵来到了廉颇的面前,高声禀告战情。
“大将军,泫氏城遭遇秦军攻击,战况甚烈,守将求援!”
“大将军,韩王山遭遇秦军,攻势极猛,守将求援!”
“大将军,大粮山被秦国所攻,正与敌交战,敌军攻急,守将求援!”
一个又一个的情报传到了廉颇的耳中,让廉颇的眉头慢慢的皱了起来。
老实说,这样的情况很不寻常。
作为一名熟读兵法的名将,廉颇自问如果和白起易地而处,那么自己一定是派出多支疑兵佯攻制造声势,以掩护真正的主攻部队发起突袭。
只要主攻部队能够撕开一个缺口,那么秦军主力就可以顺势跟进,以点破面,彻底击溃赵军防线。
但问题在于,白起的主攻方向,到底是哪里呢?
如果单单凭借眼前的情报判断的话,那么就会给人一种感觉,好像每一个方向都是秦军的主攻方向。
这根本不可能!
廉颇站在大粮山之上,缓缓的转头注视着这一片战场。
处处烽烟,火光冲天,喊杀声更是无处不在。
廉颇的脸色渐渐地冷了下来。
很显然,白起根本就不想让廉颇猜出来,到底哪里才是秦军的主攻方向。
廉颇的嘴角微微一动,发出了一声冷笑。
“白起,莫非尔真的以为,本将军就如此好骗不成!”
廉颇大手一挥,立刻发出了命令:“命全军将士就地抵抗,不得后退一步。违令者,斩!”
在发出了这条命令之后,廉颇立刻又发出了下一条命令。
“速给本将军去调查一番,究竟有何处已陷落,又有何处尚未遭遇秦军!”
廉颇的命令很快就被一条条的发了下去。并且很快就得到了回应。
“大将军,泫氏城仍未陷落。”
“大将军,韩王山亦在激战中。”
“大将军,长平关尚未回信!”
“大将军,大东仓河谷苦战中!”
就在这最后一名使者回报的时候,廉颇好像突然抓住了什么。
“大东仓河谷?”廉颇缓缓的咀嚼着这个名字,脸上的表情渐渐变得严肃了起来。
这个大东仓河谷并不是什么无足轻重的地方,一旦这里被秦军占领,那么秦军就可以沿着大东仓河谷一路北上,直逼百里石长城东南侧的故关。
一旦故关被秦军夺取,那么大粮山、韩王山和泫氏城这一线的赵军主力的后路,就被截断一大半了!
一想到这里,廉颇就下意识的吸了一口冷气。
难道说秦军的真正攻击方向,便是这大东仓河谷?
第97章 白起的真正目标
廉颇有些犹豫。
老实说,现在的情况已经非常的明显了,只要能够判断出白起的主攻方向,那么廉颇就能够及时的挡下秦军的这一次攻击,挫败秦军的图谋。
要知道现在秦军之所以在多个方向上不惜伤亡的同时发动猛烈的攻势,显然目的就是为了疑惑赵军,让赵军分辨不出真正的主攻方向。
这种战法,正是和当年伊阙之战中白起击溃韩魏联军的战术如出一辙。
但正所谓有利就有弊,这样的战术同样也有弊端,那便是由于各处战线上的佯攻都是拼了命的真打,所以一旦被挡下这波攻势的话,伤亡的数量就会远超想象,绝对是一次重大损失。
所以廉颇的心中非常清楚,只要自己能够判断出秦国人的真正主攻方向,那么至少在今夜的这场大战之中,赵军就要压过秦军一筹了!
廉颇开始思考起这个问题。
在这场战争之中,如果秦国大军想要突破赵军长平防线进入上党盆地,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条是长平关,另外一条是故关。
廉颇几乎是想都没有想,就将长平关这条通道列入白起不可能进攻的目标。
在长平关的四周一共有五座山,分别是正西方的丹朱岭,西北方的仙公山,正北方的尧山以及东南方的羊头山和韩王山。
在这五座山之中,只有丹朱岭和仙公山位于秦军的控制之下,其余的三座山都处于赵军的控制。
而且丹朱岭和仙公山都曾经是赵军在长平初期设下的第一道防线的一部分,廉颇也曾经实地前往查探过,这个地方的地势极其险峻,全是狭窄无比仅供一人通行的羊肠小道,马匹战车等辎重完全无法通过,根本不具备大规模调动兵力的条件。
况且长平关上还有整整五千赵军士兵防守,围绕着长平关还有一整套警戒防御体制,廉颇很有信心即便是传说中的秦锐士出场,几百名秦锐士也根本不可能通过仙公山的小道从背后奇袭攻破长平关。
而秦军如果从正面进攻长平关的话,那么就必须从丹河南岸发动进攻。
如此一来秦国人就必须要面对丹河北岸赵垒壁的防御,凭借着大粮山和韩王山居高临下所带来的视野优势,赵军有足够的时间洞察秦军的调动部署并作出应对。
虽然说现在长平关并没有传来回应,不过长平关毕竟距离大粮山足足有二三十里的距离,所以一时间没有回应也是非常正常的,廉颇并没有把这个放在心上。
既然不是长平关,那么当然就是故关了。
故关对于长平战场的赵军来说,无疑是极其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个后路。
因为故关就位于赵军三大据点韩王山、泫氏城和大粮山的正后方,只要故关陷落,那么整个前线赵军的后路就被断绝了。
一旦故关失陷,那么四十五万赵军就彻底成为瓮中之鳖,被完全围困在这片丹河北岸的广阔战场之中,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廉颇的脸庞微微皱起,眼中闪过了一丝精光。
白起的进攻方向,一定就是故关!
其实作出这个判断的,并不只是廉颇一人。
在来自邯郸的密信之中,赵国现任国君赵丹就曾经重点提醒过廉颇不要轻易出击,否则的话就有可能被白起以诈败将赵军主力诱离大粮山。
然后秦军就会奇袭泫氏城,夺取小东仓河谷,从而截断故关通道,彻底将赵军包围在韩王山一线。
赵丹之所以如此提醒,是因为历史上的长平之战,赵括就是这么败在白起手中的!
当然了,廉颇并不知道赵丹书信背后的这些隐情,此刻的他只是凭借着一位名将多年的经验和思考在作出判断。
想要进攻故关,那么首先要做到的是攻破赵垒壁防线,然后有两条路可走,分别是小东仓河谷和大东仓河谷。
这两条河谷,正好分布在此刻廉颇所在的大粮山南北两侧。
北侧的是小东仓河谷,小东仓河谷位于赵军三大据点泫氏城、韩王山和大粮山之间,是赵军的防御重点,赵军的大部分力量都部署在这三大据点之中,属于赵军整个正面防线之中防御力量最强,能够短时间能调集援兵数目最多的地方。
以正常人的思维来考虑的话,很显然白起是不可能选择这个最难啃的地方作为主攻方向的。
既然如此,那么就只有最后一种可能了。
大粮山南侧的大东仓河谷。
大东仓河谷虽然也靠近大粮山和泫氏城,但是这里毕竟是赵军的侧翼,守备力量显然就稍微要弱上一些。
在大粮山的正对面,也就是丹河南岸的秦军阵地上有一座比大粮山要稍矮一些的山,叫做牛山。
由于有着牛山遮挡视线,秦军完全可以悄悄的通过牛山背后的通道调兵遣将,一举突破大东仓河谷防线。
只要能够突破大东仓河谷,那么秦军就可以从沿着大粮山的道路,绕过关岭直取故关,同样能够断绝赵军的后路,实现包围赵军的大战略。
其实在一开始的时候,廉颇是不太相信白起有这个魄力敢于一举包围四十五万赵军的。
但是在赵丹的严厉言辞之下,廉颇不得不做好这样的心理准备和应对计划。
而且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秦军包围赵军,还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
如果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廉颇和麾下的四十五万赵军想要突围,要么就是拼死夺回故关,要么就是在冒险从秦军控制的丹朱岭朝西边方向突围。
但这两条路都是九死一生啊!
当然了,现在赵军面临的情势还没有恶化到那个地步,这些都还只是廉颇个人心里的构想而已。
只要赵军稳守防线,那么这些无比恶劣的情况就都不会发生。
只要秦军突破不了赵垒壁防线,那么一切想要包围和消灭赵军的计划都统统都是浮云。
廉颇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抬起了头来。
夜风微凉,丝丝缕缕的拂过老将军的脸庞,然而此时此刻廉颇的心中却是一团火热。
就在廉颇的眼底,数以万计的秦赵双方士兵正在激烈无比的厮杀着,呐喊着,火光冲天,杀声灌耳。
“大东仓河?白起,尔不会得逞的!”
第98章 内贼
公元前260年10月13日,夜。子时两刻。
长平关。
虽然此战被称为长平之战,但长平关其实并不位于战场的最中央,而是处于战场的西北方,和羊头山、故关以及关岭山一起构成了赵军的最后一道防线“百里石长城”,保卫着赵国大军的后路。
也正是因为长平关的位置极其重要,加上由于地形的原因又直接面对秦垒壁最北边的丹朱岭据点,所以虽然这里只不过是一道小小的关隘,但是赵国大将军廉颇还是在关隘之上常驻了整整五千将士。
五千人听起来不多,但由于长平关面前属于一个漏斗式逐渐收紧的峡谷地形,因此即便秦军大举来攻,能够摆在长平关正面来强攻的其实也不过就那么一两千人马。
考虑到守城方需要的守军数量往往只是攻城方的几分之一,所以五千人已经是绰绰有余,甚至可以说是多得有些过分了。
而且长平关距离赵军韩王山大营不过十余里,一旦战事爆发的话最多半个时辰便能够同时得到来自百里石长城一线友军以及韩王山赵军主力的支援,可以说是万无一失。
所以虽然战斗已经持续了整整三天的时间,长平关也经历了好几次秦军的攻击,但是秦军除了在关隘面前的平地上留下几百具尸体之外,其他一无所获。
这一切让长平关的最高指挥官赵国校尉中行盾心中既喜且忧。
中行盾今年已经四十有二,一张脸庞饱经风霜,整个人身材高大面容粗犷,是典型的燕赵男儿模样。
虽然已经是深夜时分,但是中行盾却并没有马上入睡,而是像往常一样来到关隘之上巡视。
粗大的火把在长平关的关墙上熊熊燃烧着,居高临下的火光将关墙下的地面照的亮亮堂堂的,甚至还可以看到几抹刺眼的暗色,那是这几天来战斗所留下的痕迹。
一想到这里,中行盾就不由自主的叹了一口气。
“秦人,何不来也!”
虽然说长平关这三天来也经历了一些来自丹朱岭方向的攻势,但是那都是一些试探性的小规模攻势,每一次来进攻的秦国人不过一两千,根本就是无关痛痒。
秦国人对长平关的忽视,让中行盾非常不满。
没有秦国人把脑袋送上门来,中行盾和长平关上下这五千将士还怎么立功嘛!
但是抱怨归抱怨,中行盾还是认认真真的在长平关的关墙上来回巡视了一圈,确认了诸多防御措施都有效,各处守夜的赵军士兵们也都各司其职,这才放心的走下了关墙,朝着自己的营房走去。
片刻之后,刚刚卸甲的中行盾正准备上床休息,房门处却突然响起了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打开门,一名二五百主(千夫长)急匆匆的出现在了中行盾的面前:“校尉,似有不妥!”
中行盾愣了一下,开口问道:“甚事?”
二五百主走入房中,左右看了一下之后关上房门,低声道:“上庄、下庄两处哨兵,已有六个时辰未复命矣。”
在长平关的右侧大约数里之外,也有一座狭小的谷口,谷口后有两个庄子,因为一个上游一个在下游而被命名为上庄、下庄。
战争爆发后,这两个庄子之中的百姓早就已经逃难去了,因此中行盾便在这两个庄子之中派驻了一个百人队,以免被秦军偷袭。
上下两庄所面对的是秦军阵地丹朱岭西北侧数里的仙公山,仙公山地势极为崎岖,而且尽是狭窄无比的山路,根本不可能让大军通行,所以在中行盾看来,有个百人队驻扎在那里示警就足够了。
而且为了以防万一,中行盾还在上下两庄之后的一座名叫尧山的地方驻扎了一个五百人的队伍,随时准备支援上下两庄。
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