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国赵为王-第2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由于投石机等器械并不能够在这么快的时间内运入城来,而埋设震天雷又需要大量的时间,所以李牧看到的是赵军的士兵们在抬着一架架云梯奋勇的对着宫墙进行攀登。
  攻城看上去显然已经到了尾声,因为越来越多的赵军士兵已经开始在李牧的视线之中攀上了宫墙之上。
  又过了一刻钟的时间,伴随着一阵震天的欢呼声,李牧面前那扇巨大的宫门在一阵让人牙酸的摩擦声之中缓缓打开了。
  熟悉的一幕再现,无数赵军的士兵挥舞着武器,犹如潮水一般的冲进了这片宫殿群之中。
  李牧点了点头,对着身边的主簿和军法官说道:“接下来,就是汝等的活计了。”
  对于李牧来说,既然成都城已经被攻破了,那么接下来唯一需要他关心的一件事情,就是能不能抓住秦王楚本人。
  李牧很快就见到了秦王楚。
  让李牧很惊讶的是,这位注定要成为秦国末代国君的秦王并没有选择逃跑。
  秦王楚在殿中。
  这间大殿位于高台之上,乃是整个宫城之中最高的建筑,而秦王楚就跪坐在上首最高的那个专属于他的王位之上,平静的注视着面前的李牧。
  在大殿之中横七竖八的倒着上百名秦国宫廷侍卫的尸体,当李牧和庞煖并肩到来的时候已经看不到任何一个站着的秦国侍卫了,只有一名浑身是血的寺人手持长剑护在秦王楚的面前,周围则是团团包围着他们两人的赵军士兵。
  李牧轻轻的出了一口气,道:“都退下吧。”
  紧紧包围着秦王楚的赵军包围圈顿时变大了许多。
  李牧摇了摇头,道:“都退到殿外去。”
  片刻之后,大殿之中只剩下李牧、庞煖、秦王楚以及护在秦王楚面前的赵伟。
  李牧似乎完全没有注意到手持长剑指着自己的赵伟,而是朝着赵伟身后的秦王楚露出了一个笑容:“大王,又见面了。”
  片刻之后,秦王楚有些疲惫的声音传了出来:“赵伟,汝也退下吧。”
  赵伟愣了一下,随后才反应了过来,朝着旁边走了两步,但是手中的长剑依旧紧紧的指着几步之外的李牧。
  秦王楚看着李牧,眼中的神色极为复杂。
  如果说赵国是秦王楚一直以来的梦魇,那么李牧就是这个梦魇最锋利的爪牙!
  正是李牧一次次的撕裂了秦国的身躯,吞噬着秦国的血肉,才让秦国慢慢的、一步步的衰落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今天,李牧又出现在了这里。
  秦王楚张了张嘴,心中有无数话语想说,但最后说出来的却是:“蔡泽呢?”
  李牧看了庞煖一眼,庞煖摇了摇头。
  李牧转过头来,道:“纲成君不知所踪。”
  秦王楚突然有些神经质的笑了起来:“好一个纲成君!枉费寡人对他如此信任,没想到他却竟然在这种时候抛弃了寡人独自逃生。”
  秦王楚的笑声之中透着绝望和怨毒。
  李牧静静的看着秦王楚,并没有开口说话。
  秦王楚沉默了一下,突然又问道:“吕不韦呢?”
  对于这个问题,李牧倒是很痛快的作出了回答:“吕不韦还在咸阳之中,负责安抚关中和汉中百姓子民。”
  这个回答显然激起了秦王楚的无尽怒火,他忍不住狠狠的一拍桌子,怒吼道:“那是寡人的百姓子民!”
  李牧微微摇头,用十分肯定而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已经不再是了,秦王。”
  秦王楚如遭雷击,整个人突然一下子定住了。
  良久之后,秦王楚才惨然一笑:“想不到啊想不到,大秦的百年基业竟然葬送在了寡人的手里,等到寡人死去之后,又有何颜面去见大秦的列祖列宗啊!”
  说完,秦王楚竟然伏案嚎啕大哭了起来,一旁的赵伟也抛下了手中的长剑,跪地痛哭不已。
  李牧看着面前的这一幕,心中也不觉有些恻然。
  曾几何时,泱泱大秦乃是让山东六国和整个华夏世界都为之恐惧而震撼的存在。
  可现在呢?即便是拥有过那么多的风光和显赫,到了灭亡之时,什么六十万雄师、什么百万子民早都统统已经烟消云散,大秦帝国末代国君的身边,也只不过剩下一名寺人的陪伴罢了。
  李牧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朝着面前的秦王楚行了一礼。
  这一礼不是为了秦王楚,而是为了那个曾经无比辉煌的大秦帝国。
  “秦王,请吧。”


第997章 赵国、赵政
  邯郸城。
  盛夏时节。
  如今的邯郸,已经是整个中原之中最大、最热闹的城市,人潮熙熙攘攘,一片繁华之极的景象。
  虽然已经是下午时分,距离关闭城门不过只有大约一个小时的时间了,但是在邯郸南门的道路上依旧是人来人往,丝毫没有任何停歇的迹象。
  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除了那些行色匆匆的黔首之外,大部分做士人打扮的男子都是头戴貂蝉冠,身穿身穿短袖宰衣,下身则是一件紧身长裤,脚下踏着皮靴,看上去一个个颇为精神利落。
  如果偶尔碰到那些身着宽袍大袖的人,那么这些穿着胡服的士子们就会刻意昂首挺胸的走过对方的面前,然后轻轻的哼一声表达出自己心中的藐视。
  “哼,此人不穿胡服,一定非我赵人,而是来自那些被征服的下等之国国民!”
  虽然在赵丹的心中,所有的战国七雄统统都是华夏族人,但是很显然除了赵丹之外,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人都并不这么想。
  骄傲的赵国人既然已经是胜利者,那么理所当然的就有了藐视其他诸国被征服子民的底气,而由于军功爵制度的存在,赵国本土的这些子民们无论是田地还是财富平均来说都比被征服之国的子民们要强上许多,这就更给了赵国本土人自信。
  事实上,随着赵国征服的不断进行,许多来自赵国的习俗已经开始朝着其他各国渗透。
  就比如说在如今被赵国征服的各国领土之中,许多原先的各国官员为了向新王表示忠诚,一个个都争先恐后的穿上了胡服,而正所谓上行下效,领导们这么一穿下面的人自然也就都穿上了胡服。
  以至于临淄之中某位儒家学者发出了极为无奈的感慨:“归赵不过一年,则满城胡服,望之不似临淄,竟似亲临邯郸也!”
  不仅仅是赵国的服装,还有赵国的文字和语言,包括赵国的各项制度规章等等,也开始在各国之中推行。
  简单的说,其实就是史记之中所说的,秦始皇做过的那个“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赵政,汝过来。”赵丹微笑着站在原地,朝着不远处的一名十岁的小少年招手。
  小赵政显然有些害怕,但是还是鼓起勇气朝着赵丹走了过来,规规矩矩的朝着赵丹行了一礼:“赵政见过大王。”
  赵丹仔细的打量着面前的孩子,发现或许是因为在孤儿营之中长大的关系,赵政一张尚且十分稚嫩的脸庞上已经有了几分同龄人所不具备的坚毅和早熟,但是也就仅此而已了。
  赵丹摆出一份和善的君王表情一边和赵政答话,一边却在心中暗暗转着念头:“怎么看……都不像是那种暴君嘛!”
  赵丹随意的询问了赵政一些问题,发现这赵政的确是才思敏捷记忆力过人,称为神童的话完全就是绰绰有余了。
  “果然天赋这种东西,即便是改变了身份还是存在的啊。”赵丹心中暗暗称赞,忍不住拍了拍小赵政的肩膀,笑道:“汝很不错,好好努力,寡人相信汝以后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大臣。”
  听到了赵丹的这句话,就站在赵丹身边的赵国二公子赵偃不免就有些惊讶。
  赵政可是赵偃的伴读,就是跟在赵偃的身边陪着赵偃一起读书的那种人。
  说起来赵政的年纪比起赵偃来说要小了几岁,而且又是赵偃几个伴读之中出身最低的,为人向来也是沉默寡言,这一次之所以带上赵政也只不过是赵偃的一时兴起,却完全没有想到自己的父王对这个不起眼的伴读如此的关注。
  赵偃的眼珠转了一转,开口笑道:“父王有所不知,赵政平日里的功课可是颇为出众,几乎是次次位居众人之首呢。”
  赵丹点了点头,然后瞪了自己的二儿子一眼:“寡人听说你每次上课都很不用心,次次都是倒数第一,嗯?”
  赵偃一个哆嗦,忙干笑道:“父王,儿还要去母后那边请安呢……”
  赵丹盯着二儿子看了几眼,终于重重的哼了一声,挥手道:“去罢。”
  看着赵偃如蒙大赦带着赵政匆匆离去的身影,赵丹突然觉得有些头痛。
  家长在面对不争气孩子之时的头痛。
  赵丹其实也面临着和其他皇帝同样的问题,那就是由于操劳国事而导致在公子们的教育上投入不够。
  甚至可以说,除了太子赵恒之外,其他大大小小几名公子和公主们虽然每天都要来和赵丹请安,但是能够在一起相处的时间是真不多。
  缺少了父亲的管教,同时身份又颇为尊贵而导致无人敢反对,那么这少爷脾气公主脾气自然就出来了。
  好在还有王后韩婉管束,所以情况其实倒也没有这么糟,但是女人毕竟不如男人那么威严,所以多多少少的还是有一些小问题。
  比如赵丹就听说赵偃对于学习完全没有兴趣,倒是在某次一名墨家学者进宫教授课程之后迷上了“墨学”,成天叫嚷着要去墨家工坊里看震天雷啊、八牛弩啊这些赵国先进武器的制作过程。
  见鬼,难道要让赵国未来的二皇子去当一个炸弹学家或者军械学家?这想想就……好像还行?
  其实赵丹也不是没有思考过孩子们的未来问题,公主们嘛就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个不用多说,就是这些王子们安排起来也是个麻烦。
  像朱元璋那样世世代代的把皇族养起来是肯定不行的,现在十几个人还好说,过了几百年之后怕不是几万几十万人,赵国的国库可不能白养这些家伙。
  所以如果赵偃能够找到自己的兴趣并且投入进去的话,对于赵国来说未尝不是一个好消息。
  反正只要不兄弟阋墙,爱干啥就干啥去吧。
  毛遂出现在赵丹的身边,低声对着赵丹说道:“大王,赵政近来都并没有什么异动。”
  赵丹笑了笑,道:“汝不需要这么盯紧这个孩子,寡人的赵国也不会因为这个孩子的身世而产生任何的变化,但是寡人希望汝确保一件事情,那就是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一定不能够让这个孩子明白他的身世,懂了吗?”
  毛遂十分恭敬的应了一声,然后对赵丹说道:“大王,秦王已经押送到邯郸了。”
  “哦?”赵丹愣了一下,然后露出了一丝笑容:“既然如此,那么寡人就去见见他吧。”


第998章 秦国的落幕
  赵丹最终还是没有立刻召见秦王楚,这次会面的时间被推迟到了两天之后。
  虽然整个人比起前两年来邯郸朝见赵丹的时候要憔悴不少,但是秦王楚的精神看上去还可以,至少比赵丹想象的要好很多。
  “秦王。”赵丹含笑朝着秦王楚点头。
  “赵王。”秦王楚朝着赵丹拱了拱手。
  这是一次非常正式的见面,无论是双方身上的衣着还是会面的地点都是如此。
  双方各自落座。
  赵丹微笑道:“不知秦王这些天过得如何?”
  秦王楚微微抽动了一下脸颊,露出了一个颇为勉强的笑容:“尚可。”
  虽然作为俘虏,但是秦王楚并没有受到太多的折磨,赵国人在路上给了他足够的尊重。
  王权需要被尊重。
  双方沉默无言。
  过了好一会之后,赵丹看着面前的秦王楚,轻轻的叹了一口气,道:“秦王还有什么话想要说的吗?”
  秦王楚的身体微微的颤动了一下,整个人多少显得有些犹豫不定,但最终还是问道:“赵王打算怎么……对寡人?”
  即便再如何想要让自己保持镇定,但是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秦王楚的脸上还是忍不住露出了一丝祈求。
  赵丹沉默了一下,缓缓说道:“其实秦王汝自己也应该猜到了。”
  他抬起了头,看着面前的秦王楚,认真的做出了解释:“寡人的要求其实一直都很简单,愿意投降的,那么寡人可以让他当一辈子的富贵闲人。但是顽抗到底的,那么自然不可能和投降的一个待遇了。”
  秦王楚脸上的恳求神色越发的重了,有些急切地说道:“寡人并没有顽抗到底,赵王。”
  赵丹失2笑,道:“秦王,汝的老秦人和寡人的军队战斗到了最后一刻,战斗到了只有一名太监护卫在汝面前的时候才彻底的放弃,这难道还不能够说明一切吗?”
  赵丹顿了一下,意味深长的看了秦王楚一眼:“其实寡人一直很奇怪,既然汝不想逃跑,那么汝为什么不跟着那些为汝死战到底的老秦人一起去死呢?如果汝在那一天真的死在了大殿之中,那么为了安抚秦国民众,寡人应当是会将公子成蟜封为君候的。”
  秦王楚脸色一变再变,最终还是没有开口说话。
  赵丹看着面前的这位秦王楚,心中也不由得有些感慨。
  有些人心怀死志,最终也舍生取义,为国家战斗到了最后一刻。
  有些人也心怀死志,但是却在最后一刻于死亡的阴影之前退缩。
  殊不知只要退一步,那么这辈子就不可能再停止后退的脚步了。
  如果是按照赵丹自己所熟知的历史,这位短命的秦王楚原本应该是在今年才刚刚继位,然后在三年之后死去。
  随后那位注定要成为千古一帝的孩子将会登上大秦国君的宝座,在吕不韦的辅佐下将大秦帝国带领到一个从未有人到过的高度,最终指挥着老秦人横扫六合平推诸越驱逐匈奴,成就不世基业。
  但是这一切都注定要结束了。
  今天,此时此刻,就是大秦帝国落幕的时候。
  赵丹注视着秦王楚,语气平静,对着面前的这位秦国最后一名国君做出了最后的判决。
  “赵楚,从今日起,汝和汝所有的妻儿都将被剥夺所有爵位和权力,尽数废为庶人,放逐于上党郡长子县,终生不赦。汝,好自为之吧。”
  说完了这句话之后,赵丹挥了挥手,自有两名宫廷侍卫走了进来,将已经完全呆滞住的秦王楚带了出去。
  看着秦王楚被拖走的身影,赵丹轻轻的出了一口气。
  从今天起,秦国这个国号将彻底的成为历史。
  曾几何时,秦国这个庞然大物就好像一道无尽的阴影一般笼罩在赵丹的上空,让赵丹每每思之都有一种被压迫得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想要战胜敌人,那么首先就要了解敌人。
  作为一名穿越者,赵丹自认为对于秦国是比较了解的。
  从历史的客观角度来说,秦国的胜利之中的确有一定的偶然因素,但是更多的是必然因素。
  以争霸的角度来说,秦国激励人心的军功爵制度,秦国自上而下的法家官吏统治系统,秦国从中央到农村的严密控制体系,让整个国家完全变成了一个严密无比的,由国君牢牢控制在手中的战争机器。
  当一个国家全民都为了战争而服务,全民都为了战争的胜利而努力的时候,它所爆发出来的能量是极其恐怖的。
  这一切,理所当然的都要归功于那一对秦国历史上明君贤臣——秦孝公和商鞅。
  正是在秦孝公的全力支持下,商鞅彻底的改造了秦国,将秦国一步步改造成了这样的一个国家,让秦国从几乎要被魏国灭国的绝境之中奋起,这才有了后来秦始皇的横扫六合八荒。
  秦国的胜利在于制度的先进,它的制度或许并不适合万世长存,但一定是最适合诸国争霸的时代。
  历史证明了这一点。
  而赵丹之所以能够改变历史,绝大部分的功劳其实要归功于穿越者所带来的先知先觉的优势。
  若是以制度而论的话,在赵丹穿越之前的那个赵国,它的集权并不彻底,军功爵制度的贯彻也没有秦国那么的全面,官僚系统的控制力也没有秦国那么强,对于基层的控制力更是远逊秦国。
  这样的赵国能够在历史于长平之战中和一代雄主秦昭襄王治下的秦国战斗到了最后一刻,实在已经是非常非常难得和值得称赞的事情了。
  是赵丹的穿越改变了这一切,所以赵丹有足够的理由为自己自豪。
  随着秦国的落幕,眼下的赵丹只需要再将尚在分裂之中的楚国给彻底的灭亡,那么就能够真正实现自己一统六合八荒的梦想了。
  “多么漫长的旅程啊。”赵丹感慨了一声,然后露出了愉快的笑容:“但是一想到寡人就要成为这个时空的始皇帝,这种感觉……还真的是让人期待呢。”


第999章 商会主事吕青
  赵国,武威城。
  这是赵国西北部的一座小城。
  小城是真的小。
  城墙不过一丈来高,看上去似乎就好像是用一些石块胡乱堆砌而成的感觉。
  城池方圆不过三五里,站在城墙上的任何一点都可以轻而易举的俯瞰整座小城。
  城虽小,但是却十分热闹。
  因为这里是方圆数百里之内最大的贸易中心。
  从春天开始,这里就开始慢慢的变得繁忙起来,到了如今的盛夏时节,正是武威城之中最为热闹的时段。
  只要走进这座城池之中,首先而来的就是一股十分刺鼻的异味,人的汗味、牲畜的味道、牲畜粪便的味道混合在一起,可以说是对嗅觉灵敏人士的一种“福音”了。
  但即便如此,从赵国内地来到这里的商队依然是络绎不绝,这一天又有一批由几十辆大车组成的车队浩浩荡荡的来到了武威城之中,声势不小,让人颇为瞩目。
  既然是贸易中心,那么货物自然也是不少的。
  整座城池被分成一片片的地方,这里或被搭成台子,或搭着帐篷,许多带着毛皮帽子,看上去明显不是赵国面孔的人操持着并不熟练的赵国语言朝着车队上的人拼命的招呼着。
  “贵客,刚到的匈奴奴隶,两百人,要不要看看?价钱好说,只收赵钱。”
  “客人,来看看这批乌孙马,都是一岁口的,两岁口三岁口也有不少,赵钱和布匹、粮食皆可。”
  “上好的红蓝花要不要看看?做胭脂的好材料啊客人。”
  ……
  诸多声音,不一而足。
  这名商队的主事人叫做吕青,乃是一个年近四十岁的,有些微胖,看上去颇为和善的一个胖子。
  吕青显然已经不是第一次来了,这从他一直在满面微笑的和路边的一些老面孔打招呼就能够看得出来。
  “哎呀,这不是且渠兄么?且渠兄脸上又添新伤,更显男人雄风,实在是可喜可贺啊。”
  “咦,多连兄,一年不见怎么如此憔悴?什么,多连兄去年在和乌孙残部作战的时候损失了三百人手?唉,真是一件让人惋惜的事情。好了,在下还有事就先走一步了,下次一起喝酒,哈哈。”
  “哟哟哟,这是烈榫兄啊,今天的女奴产量如何啊,邯郸那边最近有一股西域女奴风潮啊,许多贵人就喜欢那个金发碧眼前凸后翘的调调,听说是从宫中传出来的,哈哈……什么,汝没有?那小弟先告辞啦,有空再聊。”
  吕青的嘴巴一路不停,片刻时间就已经和城中几十个部族的头人或者奴隶贩子、牲畜贩子搭了一遍话。
  虽然大部分的贩子都没有吕青想要的货物,但是吕青也做成了好几笔买卖,所以这位管事脸上的笑容也越发的浓郁了。
  只不过仔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在这位管事和善的脸庞上那一双小眼睛的眼底,似乎带着隐约的期盼和丝丝焦虑。
  吕青,赵国吕氏商会的十二主事之一,而这个吕氏商会的幕后老板,正是之前的秦国相邦、如今已经投诚了赵国的武成君吕不韦。
  除此之外,吕青其实还有另外一个秘密身份,那就是他乃是赵国监察卫邯郸分部的一名高级成员,负责打入吕氏商会的内部,监察吕氏商会任何有可能对赵国不利的动向,以及趁着行商之时四处侦查一些对赵国有利的情报。
  在十年前赵丹成立胡衣卫和监察卫两大机构的时候,负责对外情报搜集的胡衣卫其实才是更受重视的那个,但是随着这十年以来赵国版图的不停扩大和外敌数量的不断减少,负责赵国境内情报搜集的监察卫自然也就水涨船高了。
  根据吕青所知,近年来监察卫一直在不停的扩大规模招收人手,更有许多新人被大力提拔起来,而随着机构的扩大,理所当然的就会有许多中高层新增职位的出现。
  想要升职的话,当然就只有立功才行了。
  所以吕青的心中其实是很急切的。
  虽然说吕氏商会主事这个职位能够给吕青带来大量的金钱财富,但是在吕青的心中,这样的财富完全就是浮云,只有监察卫的职位才是王道。
  毕竟那可是官啊,而且还是能够直接向大王汇报的官。
  一旦在监察卫里面混出头了,被大王赏识了,外派到地方上去任个一官半职,岂不是美滋滋?怎么也比当这么一个商贾之人强啊。
  所以对于这一次的武威之行,吕青其实还挺寄予希望的。
  在监察卫这十年吕青也不是白呆的,比如说吕青就通过自己的某种渠道得知一个消息,那就是在一统中原之后,邯郸城之中的那位心怀雄心壮志的大王并不打算就此停止征服的脚步。
  东边是大海,北边是茫茫大漠,这么一看的话,向南或者向西就是赵国接下来很有可能的扩张方向了。
  如果能够获得一些和西域有关的情报并且汇报上去的话,那么说不定吕青的升职梦想就很有可能实现了。
  吕青是一个很聪明的人,早在两年前他就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从那之后他就成为了吕氏商会之中最忙碌、也是最喜欢带队的一名主事。
  这已经是吕青两年内第三次来到武威城了,前三次都无功而返,这一次他可不希望也是这样的结局。
  眼看着整座武威城就要被逛完,仍旧没有得到自己想要讯息的吕青脸上笑容渐渐消失,忍不住暗叹一口气,对着身后吩咐下去:“先找个地方卸货吧。”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声音传进了吕青的耳中:“这位主、主事,听说你在寻找西方的奴隶?”
  吕青霍然回头,看到一名身材矮小、似乎是匈奴人的家伙站在自己的面前,点头哈腰的颇为谄媚。
  吕青皱了皱眉头,但还是问道:“难道汝有?”
  这名匈奴人笑道:“说起来我前阵子还真的抓到一些西边来的家伙,他们里面有一个人自称什么塞、哦对了,塞琉古王国的国家使臣呢。”
  这匈奴人的赵国话说得颇为一般,一句话硬是说了半天才说清楚。
  “塞琉古王国的使臣?”吕青眼睛一亮,忙道:“快,带吾去看看那人!”


第1000章 使者?
  吕青带着几名护卫,跟着这个名叫义支的匈奴人出了城。
  武威城是一座很小的城池,所以很多“货物”是并不在城中的。
  站在城墙上放眼望去,就可以看到城墙外面有着不少临时搭建起来的营地。
  如果说城中的景象是一片吵嚷的杂货市场,那么城外这些营地就是不折不扣的贫民窟,甚至可能比贫民窟还要更惨一些。
  脏水横流,各种排泄物的粪便充斥在人们的视线之中,到处都是巨大的笼子,笼子之中关押着的则是一个个眼神呆滞的人类。
  而在囚笼旁边的不远处,不少神情凶恶的骑兵们或坐或立,高声谈笑着什么,从他们的口音之中可以听出他们分别是来自匈奴、义渠、乌孙、羌人等等诸多部落。
  在骑兵们身后有几处帐篷,里面时不时的传出女人的尖叫声和男人的大笑声。
  吕青看着这一切,脸色十分的平静。
  这就是赵国边境之中活跃的捕奴团的现状,吕青并不是第一次来了,对此自然是司空见惯。
  吕青走进了这一处营地之中,突然在一处囚笼的面前停了下来,咦了一声:“汝居然敢关押赵人?”
  吕青面前的这处囚笼里明显有着几个黑头发黑皮肤的人。
  义支身子一颤,忙赔笑道:“主事说笑了,我们也是大王的顺民,怎么敢将赵国人作为奴隶?这些人都是来自秦国陇西,是准备逃跑到西域去,然后被我们的捕奴队给抓到的。”
  “秦国人啊。”吕青脸色稍微的好看了一些,然后道:“汝可能不知道,秦国最近已经被大王征服了,从今以后再没有什么秦国人了,所有的秦国子民从今往后都是赵国人了,汝可明白吾的意思?”
  义支笑道:“明白明白,等会就让人把他们给送到主事那里去。”
  吕青嗯了一声,继续向前。
  随着赵国的不断发展,对于青壮年劳力的需求也开始逐渐增大,但是由于多年的战争导致中原诸国的青壮年男子比例都很低,所以奴隶就成为了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于是在赵国边境,各种各样的捕奴团就开始盛行了。
  这些团队大部分都是来自于赵国边境之外的各个游牧蛮子部落,而他们的捕获对象则通常是其他草原游牧部落以及更加西边的西域诸多小国。
  不过这些捕奴团的所有人都知道有两条铁律是不能够触犯的,第一条是“死一赵人则需百胡之命偿之”,第二条是“赵人不能为奴”。
  通常来说,一旦发现有赵国人被杀戮或者被捕捉为奴隶的话,那么驻扎在武威城之中的骑兵部队就会出动,大举追杀胆敢犯戒的部落。
  如果武威校尉觉得自己一军不足以成功,那么他还可以向上级申请调来更多的军队。
  在赵国北方边骑军团连续数次出击并且一举剿杀了好几个不遵命令的大部落之后,上万颗人头所组成的血淋淋事实让所有捕奴团都自觉的遵守了这样的两条命令。
  这就是为什么吕青明明和这个义支素不相识,但却敢带着几个护卫就大摇大摆的走进义支这处营地的原因。
  因为吕青可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正宗赵国人。
  既然赵丹已经宣布了秦人今后成为赵国子民的事实,那么秦人理所当然的也就成为了赵人的一员,所以这几个幸运的秦人自然也就能够从奴隶贩子们的手中获得自由了。
  当然,如果这些秦国人依旧不愿意成为赵国的子民,那么这种自由还是会随时失去的,不过那是由武威校尉来决定,就轮不到义支这个奴隶贩子来指手画脚了。
  吕青继续跟着义支向前,一直走到一个看上去颇为偏僻的囚笼之中,然后义支才笑着对吕青伸手一指:“主事请看,这个就是我说的那个什么塞琉古王国的使臣了。”
  吕青走到了牢笼的面前,打量了一下牢笼之中的情况。
  事实上在牢笼之中有十几个人,这些家伙全部都是金色或者褐色的头发,眼窝很深,鼻梁很高,和吕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