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国赵为王-第2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李牧的身边则是后胜,这位如今的赵国东莱君昂首挺胸,整个人看上去踌躇满志,就是当目光触及到面前的城门之时总有些不太愉快。
  毕竟那里曾经挂过后胜儿子的人头。
  李牧骑在马上,居高临下目光淡然的看了面前的这群人一眼,并没有显得趾高气昂,也没有盛气凌人,只是十分平静地问道:“齐王何在?”
  根据半个时辰前传来的消息,齐国的宫城已经被攻破了,如今赵军正在全城大索齐王建的下落。
  一名看上去白发苍苍的齐国大臣似乎是这些人的领头者,闻言立刻出列答道:“回大都督,齐王乔装打扮,欲要从淄水悄悄逃离,但却被人发现,如今已经擒住了。”
  李牧精神一振,忙追问道:“既然如此,那么齐王如今何在?”
  对于李牧来说,如果不能够抓住齐王建,那么这一次的胜利就显得不是那么的彻底。
  齐国大臣答道:“回大都督,已经被剧辛将军派人带走了。”
  李牧这才松了一口气,看着面前的临淄城,露出了一丝微笑。
  这样一来的话,这一场围攻临淄的战争,就真的可以算得上是圆满结束了。


第943章 赵王和齐王的会面
  邯郸。
  秋高气爽。
  这已经是李牧所率领下的赵军攻克临淄的半个月之后了。
  在攻克了临淄之后,李牧就派出了几支偏师,共同扫荡齐国各地。
  高宛城和临淄城两战似乎已经完全打掉了齐国人最后的一丝勇气,在拿下了临淄之后,赵军几乎是以秋风扫落叶一般的态势横扫了整个山东半岛,所到之处齐人望风而降,再无之前坚决抵抗的态势。
  这一切消息都让赵丹嘴角的笑容变得越发的浓郁,就连和身边的赵国太子赵恒说话时候的神情也好了许多:“恒儿啊,汝可知道寡人这一次为何要让汝和寡人一起去见这齐王建吗?”
  如今的赵恒已经举行了及冠礼,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成年人了。
  在听到了赵丹的问题之后,赵恒微微的皱起了眉头,思考片刻之后有些不确定地说道:“或许……是因为大母?”
  大母,就是奶奶,也就是赵丹的母亲,那位和齐国上一代国君齐襄王田法章是亲兄妹的赵威后。
  赵丹闻言忍不住失笑,道:“汝想多了,这联姻的关系可以说是国与国之间最为不靠谱的关系了,寡人又怎么可能会在意这个呢?如果寡人和齐王易地而处的话,他也不会把这一层关系放在心上的。”
  两人说话间马车缓缓而行,最终在赵国宫城的一处位于偏僻角落的小宫殿面前停了下来。
  这处戒备森严的宫殿,就是齐国亡国之君田建被囚禁的地方了。
  “见过大王!”禁卫军们齐刷刷的朝着赵丹行礼。
  赵丹点了点头,带着赵恒走入了宫殿之中。
  虽然是一座小宫殿,但是宫殿毕竟就是宫殿,论起面积来说依旧是要比平常的房屋要大了不少的。
  所以当这么一座宫殿之中只有一桌、一椅和一张床榻的时候,就显得过于空旷了一些。
  这倒不是赵丹想要虐待齐王建,而是从禀报上来的情况来看,齐王建的精神似乎有些失控,将所有能够砸的东西基本上都砸烂了,就连桌椅都是每天更换的。
  一个人躺在榻上,背对着赵丹和赵恒。
  不用说,这就是齐王建了。
  赵丹咳嗽了一声,说道:“齐王,是寡人来了。”
  下一刻,齐王建的身体微微的颤动了一下,突然一骨碌的坐了起来,双眼瞬也不瞬的盯着赵丹。
  说起来这些年之中赵丹和齐王建那也都是见过好几面的人,对于齐王建的面容当然也是有印象的,所以在赵丹看到齐王建现在的模样之后,也是被吓了一大跳。
  如今的齐王建整个人十分憔悴消瘦,两眼之中满是血丝,看上去完全就是一个营养不良的痨病鬼,哪里还有当年那副贵为一国之君的模样?
  齐王建张了张嘴,用有些嘶哑的声音说道:“赵王,汝终于来了。”
  赵恒将唯一的一张椅子搬了过来,让赵丹坐下,然后自己站在了赵丹的身后,一言不发。
  赵丹看了一眼齐王建,缓缓地说道:“齐王,汝不应该选择和寡人顽抗到底的。”
  齐王建哼了一声,双目之中闪过一丝狠厉的光芒,缓缓说道:“赵王,汝如此的大动干戈,让天下陷入无数战乱之中,是不会得到好下场的!吾齐国之今日,便是汝赵国之明天!”
  这句话一说出来,赵丹身后的赵恒脸色顿时就是一变。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可以理解成是齐王建对于赵国的一个诅咒。
  对于这个年代的人来说,诅咒显然是一种带有神秘色彩的东西,尤其是这种来自高位者的诅咒。
  但是赵丹的脸色完全不为所动,而是幽幽的叹了一口气:“齐王,汝当着寡人的面说这样的话,是真的已经活得不耐烦了吗?”
  齐王建的脸色变了又变,但最后还是冷笑一声,道:“反正汝也不打算让吾活下去,又何必在此惺惺作态?”
  “不。”赵丹十分认真的摇了摇头,对着齐王建说道:“吾不会杀汝。”
  齐王建脸色一动,正在仔细观察着齐王建的赵丹甚至发现了齐王建的眼底在这个时候突然闪过了一丝喜色。
  齐王建并不是一个能够视生死如无物的人,否则的话他早就已经自杀了,根本不会活到现在。
  嘲讽的是,根据赵丹所知,在临淄被攻破的时候,至少有近百名齐国大臣殉国而死,数千名齐军士兵在明知不敌的情况下奋战到了最后,无一生还。
  而他们的国君齐王建,却在这样的情况下,依旧想着活下去!
  赵丹的心中突然一阵烦恶,说话时候的语气也一下子就变得冰冷了不少:“但是,汝是不可能得到一个君候的封号了。从今往后,汝会被废为庶人,田氏一族凡在汝五服之内的所有族人,他们将永远从贵族的名单之中被剔除出去,永为庶民!”
  齐王建、哦不,现在应该称为田建的这个男子脸色蓦然变得惨白一片。
  赵丹的话还在继续:“从明日开始,吾会命人在上党郡之中给汝和汝的家人们一块土地,汝可以选择好好的耕种当一个赵国的庶民,也可以选择现在就自杀,以一个国君的名义死去。”
  说完了这句话之后,赵丹不再理会田建,而是直接站了起来,带着赵恒朝着宫殿之外走去。
  就在即将走出宫殿的那一刻,两人的身后突然传来了一阵嚎啕大哭之声。
  一直到登上马车之后,赵恒终于有些按捺不住心中的疑惑,开口问道:“父王觉得那田建会自杀吗?”
  赵丹摇了摇头,道:“不会。”
  赵恒愣了半晌,忍不住慨然道:“如此活着,又和行尸走肉何异!”
  赵丹笑了笑,道:“不,有一天汝会明白,对于有些人来说,好死永远不如赖活着。对了,汝现在也成年了,总在邯郸之中也不是个事。这样吧,寡人给汝一个任务,如何?”
  赵恒先是一愣,随后立刻兴奋起来,说道:“父王请说。”
  赵丹道:“从今天开始,汝就负责安抚齐国故地的居民,整个齐国故地的官吏都可以由汝来任命,寡人给汝五年的时间,希望能够看到一个重新变得富庶和平的齐地,汝能不能做到这一点?”
  年轻的赵恒昂起了头,高声道:“儿臣必定不负父王厚望!”


第944章 秦楚战局
  河东郡,岸门城。
  王翦站在元里城的城头之上,静静的注视着东方的大地。
  这里是曾经的秦国河东郡,也是如今的赵国河东郡。
  脚步声响起,尉缭走了过来,对着王翦汇报道:“大将军,二三子都已经准备完毕,可以撤退了。”
  王翦点了点头,道:“既然如此,那么就依照先前的计划,除了留下五千士卒看守此地之外,其他的全部都撤退吧。”
  尉缭应了一声,随后有些不甘心地说道:“将军,如今明明形势大好,为何要撤退?”
  尉缭说的还真不是谎言,现在秦军的形势还真的是非常不错。
  在和庞煖的对决之中,王翦成功的使用了声东击西的手段,利用主力部队吸引了庞煖的注意力,同时让尉缭率领着一支奇兵突然渡过了洛水,攻克了岸门和蒲、屈两座小城。
  在拥有了这两座城池之后,秦国就拥有了在黄河以东的两座桥头堡,整个战略态势顿时被大为扭转。
  失去了这两座城池的庞煖被迫将战线后撤,整个河东郡四分之一的土地由此被秦军所掌控。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王翦开始了更加主动的出击。
  虽然说在野战之中赵军拥有着以火药为主要材料制作出来的震天雷和手雷,但是赵军的震天雷需要掩埋,手雷又需要近距离的投射,属于各有缺点,因此秦军也并不是就全无胜机。
  在这样的情况下,秦军凭借着王翦和尉缭的出色指挥,连续打了几次小规模的胜仗,极大的振奋了秦军的军心。
  虽然说赵军在庞煖的指挥下同样也不甘示弱给了秦军不少挫败,但是考虑到这些年来秦军对赵军一直都是有败无胜,可以说是零十开的事实,现在的五五开无疑是让秦军完全可以接受了。
  有了信心之后,老秦人的坚韧不拔也开始发挥了出来,战争的天平正在慢慢的朝着秦军的这一边倾斜。
  就在这样的大好局面之下,王翦却突然下令撤军回师咸阳,这很显然就有些让人难以接受了。
  这不仅仅是尉缭的想法,也是秦军之中相当一部分将领的看法。
  王翦看了尉缭一眼,突然开口说道:“汝觉得如果继续下去的话,我军能否击败庞煖?”
  尉缭几乎是不假思索地说道:“那是自然的!”
  王翦点了点头,道:“不错,吾也是这么想的。”
  尉缭有些不解地说道:“既然如此,那么将军又何必撤军?”
  王翦叹了一口气,道:“这不是吾的意思,而是大王的意思。刚刚得到的消息,齐国已经亡了。”
  尉缭身体一震,脸上惊讶非常。
  齐国的灭亡对于尉缭来说几乎已经是注定的事情,但问题在于,齐国灭亡的速度出乎了尉缭的意料之外。
  “齐国……竟然如此之快就灭亡了?”尉缭在说话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多少显得有些不敢置信。
  “是的。”王翦平静的看着尉缭:“齐国一亡,那么赵军的主力部队就已经完全解放出来,若是战争再继续下去的话,那么赵国必定会调集大军西进关中。到时候我军所要面对的就不是这庞煖所率领的赵国二流部队,而是要直面廉颇或者李牧所率领的赵军主力了!”
  尉缭终于明白了过来。
  在听到齐国灭亡的消息之后,秦国的高层们害怕了。
  他们害怕自己成为赵国的下一个目标,所以决定撤军暂时休战,以躲避赵国的锋芒。
  想清楚了之后,尉缭突然觉得有些愤怒。
  这愤怒并不是针对赵国这个敌人,而是针对咸阳之中的那些怯弱的秦国高层。
  他十分不服气地说道:“可是大将军,就算是我等不撤退,赵国也未必就会放过大秦,大秦依旧还是有可能成为赵国的下一个目标!若是如此的话,那么这一次的撤退就根本没有任何的意义了!”
  王翦点了点头,道:“汝的这句话,说的自然是有道理的。但是汝不要忘了,马上就是秋收时节,秋收过后便是冬天,即便是要继续作战,这个季节也不合时宜。不如先撤军让将士们回家参与秋收,多多储备一些粮食,即便明年赵军来犯,到时候大秦也有更多的物资来迎接同赵国之间的战争!”
  王翦平静的盯着尉缭:“吾知道汝的心中有所不满,但是汝不要忘了吾等现在面对的赵国,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强敌!面对这样的强敌,再怎么去重视和准备与它之间的战争也不为过。现在已经不是再去追究什么一城一地得失的时候了,因为很快的,一场决定大秦是否亡国的战争就要到来了!”
  尉缭沉默半晌,突然开口道:“大将军,如今赵国已经荡平中原,昔年之七大战国如今只剩其三,大秦……”
  王翦抬起了头,阻止了尉缭接下去的话:“吾身为老秦人,理当为大秦战至最后一刻,至于胜负如何,那就全看天意了。好了,去罢,渡河也是一项麻烦的工程,汝且去盯着,万万不要出了什么岔子。”
  尉缭欲言又止,但最后还是选择了听从命令。
  看着尉缭迈着沉重的步伐离开,王翦也不由得轻轻的叹了一口气。
  王翦当然能够听得出来,尉缭其实没有什么信心能够击败赵国。
  说实话,面对着赵国这么一个强大的对手,就算是王翦自己,也不知道未来究竟会如何啊。
  “但有些事情,总是要去面对的啊……”王翦叹了一口气,神色慢慢的变得坚定了起来。
  秦国的军事行动暂时告一段落,但是赵国的军事行动还在继续。
  除了仍旧在扫荡各地齐国人的零星反抗之外,赵国这一次的主力用兵方向,则放在了楚国。
  楚国的内乱不但让楚国人失去了救援齐国的机会,同时也让赵国人获得了一次成功干预楚国内部的大好良机。
  很少有人知道的是,这场楚国的内乱其实并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远在千里之外的邯郸之中的赵丹做出了决断,并且经由胡衣卫总管毛遂亲自实施的、一场几乎动用了整个赵国情报网络实力的超级谋划。
  这场谋划的背后,就是赵国使团大摇大摆的以救世主的身份出现,并且能够毫无心理压力的痛宰楚国两大政治派别,从他们的身上压榨出更多对赵国有利的好处。
  在和李园以及景通各自进行了一番密谈之后,虞信和郑朱便率领着赵国使团离开了郢都,日夜兼程的赶回了赵国。
  赵国使团前脚刚走,已经得到了通知的李园就立刻收缩了防线,摆出了一副死守的态势。
  五天后,三大家族的一万五千名私军赶到郢都。
  景通几乎没有一刻钟的犹豫,马上就率领着兵力上已经取得优势的三大家族军队朝着李园控制的发动了声势浩大的进攻。
  双方这一次的战争打得极为激烈,各自都是伤亡惨重。
  十五天后,赵军原本屯集在赵楚边境的十万军队开始在廉颇的率领下急速南进,目标直指郢都。
  在赵军南下的消息传出之后,郢都城中的战事立刻就变得更加的激烈起来。
  退无可退的李园必须要在赵军赶到之前守住阵线,而占据优势的景通则想要在赵国人到达之前结束战争。
  二十七天后,十万赵军抵达郢都城下。
  到了这个时候,也正好是李园即将要无法支撑,马上就要失败的时候。
  廉颇的达到让战争暂时陷入了停滞。
  让双方都感到意外的是,廉颇按兵不动,并没有加入任何一方,看上去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三天的时间过去之后,三大家族终于孤注一掷的做出了决定,一方面用小股军队警戒赵军,另外一方面投入大部分兵力狂攻李园,想要抢先一步弄死李园,造成既定事实。
  除此之外,李园的部队开始陷入了绝境,叛变的苗头出现。
  于是李园不得不亲自前往赵国军营求见廉颇,并且在那里见到了他的老熟人毛遂。
  没有任何人知道毛遂和李园是怎么谈话的,但是结果却是众所周知的。
  在这一次的谈话之中,为了生存的李园不得不再次做出了让步。
  除了原先答应的条件之外,李园又将长江以南的云阳、延陵两座城池及这两座城池之下的所有属地都割让给了赵国,以换取赵国人能够出兵帮助李园。
  就在李园做出这个决定的第二天,赵军正式参战,对三大家族发动了攻击。
  三大家族原本就是倾巢而出,调动了所有的实力和李园大战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已经是师老兵疲。
  所以在廉颇率领大军犀利无比的攻势之下,三大家族的部队完全就是难以抵挡,节节败退。
  五天之后,景通不得不率领三大家族的部队撤出郢都,向着东边而去。
  如此一来,郢都正式的落入了李园和廉颇这一对盟友的掌控之中。
  由于李园损失惨重,所以郢都之中赵军的兵力已经占据了决定性的优势。
  这意味着一件事情,那就是只要廉颇愿意的话,他随时都可以夺取郢都。
  为了郢都,邯郸之中爆发了一次不大不小的争论。


第945章 拿不拿郢都,这是一个问题
  邯郸,龙台正殿。
  军情通报刚刚结束。
  赵丹咳嗽一声,开口道:“诸卿,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的。武信君刚刚命人送来八百里加急,上面言明只要寡人一声令下,那么郢都便可立刻归寡人所有。究竟是否要拿下郢都,现在诸卿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
  依照常理来说,率先开口的应该是赵胜。
  但是今天赵胜似乎有些踌躇不定,看上去并没有想要究竟要不要支持拿下郢都的这个决定。
  虞信看了赵胜一眼,决定抢先开口说话。
  只见虞信朝着赵丹道:“大王,如今三大家族被击败退出了郢都,郢都之中只剩下了楚国李园的三万残部,正是拿下郢都的大好时机啊!只要突然发难拿下郢都,将楚王悍掌控在手中,那么楚国之覆灭便在眼前矣!”
  从这番话就能够看得出来,虞信是极力主张要拿下郢都的。
  赵丹不置可否,静静的等待着接下来必然出现的反驳意见。
  有一句话说得好,真理总是越辩越明的。
  在很多时候,赵丹之所以放任大臣们去争论,也是因为有些时候大臣们争论之中所说出来的东西,确实也对赵丹原先的想法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
  毕竟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嘛。
  赵丹看了赵胜一眼。
  最近赵胜和虞信可算不上太过对付,赵丹觉得虞信的这一番表态很有可能就会马上改变赵胜的态度了。
  果然,下一刻赵胜就不冷不热的哼了一声,然后说道:“虞卿此言,吾不能苟同。欲要出兵,那便应当讲一个名正言顺,武信君之所以率军进入郢都之中,乃是应了楚王悍所请,去清除昭景屈三大家族势力的。如果在赶走了三大家族之后将楚王悍灭掉的话,那么此举必定令大王和赵国在天下人的心中大大失分,会加重将来征服楚国地区的难度,完全是得不偿失。”
  和赵丹事先所预想的一样,在察觉到了虞信的意图之后,赵胜就开始表达了反对。
  这让赵丹有些头痛,如果公族派和布衣派真的发展到无脑反对对方的地步,那可不是一件好事啊。
  凡事都要以国家利益为重嘛,怎么能够为了反对而反对呢?
  赵丹沉吟片刻,决定继续观察下去。
  虞信嘿了一声,说道:“先前天下有七,如今赵国已得其五,便是秦楚之人有那么些许怨言,又何足惧哉?楚国之民原本便多为蛮夷,即便是不占领郢都,将来这些楚人也同样会是一个麻烦。既然如此,那么就根本无需顾及楚国人的想法!郢都原来便是楚国的核心地带,只要拿下这一带地区,那么灭掉楚国就是易如反掌之事!”
  虞信是不可能退让的,至少在这个时候绝对不会退让。
  赵胜皱了皱眉头,脸上也闪过了一丝怒色,毕竟这位平原君不管怎么说也是赵国之中公认的大王之下第一人,虞信充其量也就是赵胜的副手罢了。
  如今虞信这接连毫不留情面的在诸多龙台重臣的面前对赵胜进行反驳,这自然让赵胜感觉到颇为颜面无光,属于绝对不可能容忍的行为。
  必须坚决打压下去!
  所以下一刻,赵胜也同样开口反驳道:“虞卿此言差矣。如今若是对楚国违约,那么便让天下万民觉得吾等言而无信,这影响的可不仅仅是秦国或者楚国,而是整个天下!人无信不立,若是连这么一点信用都没有,将来又如何取信于天下?”
  虞信也是辩出了真火,当即说道:“楚国乃是敌人,对待敌人自当不择手段,以取胜为要务,什么信誉不信誉的,根本就不应该是如今考虑的范围!当年秦昭王不同样也是无信无义的扣押了楚怀王,结果如何?秦国并没有因为这种无信无义的行为而衰败,反而在秦昭王的治下达到了顶峰!”
  “谁说没有衰败?”赵胜冷笑道:“正是因为秦昭王的无信无义,所以秦国才有了长平之战的失败!若是当年秦昭王能够有信义一些,那么楚魏韩三国就不会站在吾赵国这一边,秦国也就不会失败!”
  听到这里,王座之上的赵丹神色不由得微微一动。
  其实说实话,从赵丹本身来说的话,他其实是非常的清楚,秦国这种无信无义的行为如果不是因为赵丹的穿越所带来的逆转,那么——秦国还真就成功了。
  信义这种东西,有时候有用,但有时候也没什么用。否则的话,古往今来就不会有那么多背信弃义,欺上瞒下的家伙窃取了国家的权利甚至是王位了。
  毕竟这个世界从来都不是像童话书里那样,好人总有好报,恶人必遭天谴的。
  看着面前依旧在激烈争执的两位大臣,赵丹陷入了沉思了之中。
  其实听到这里赵丹已经能够感觉出来,无论是赵胜还是虞信,他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赵国,只不过是达成目标的手段不一致罢了。
  这多少让赵丹放下了不少心。
  在赵胜看来,“名正言顺”是最为重要的,即便是征服它国,那也应该是要堂堂正正之师碾压过去,而不是应该搞这种突然变卦偷袭的招式。
  而虞信的态度就和赵胜完全不同了,在虞信看来,什么名正言顺那都是扯淡,只有把土地占下来才是正经事。
  现在楚国都已经弱鸡成这个样子了,还自己生乱爆发了内战,这个机会完全就是天上掉下来的,怎么能够错过呢?要是错过了,那简直是太傻了。
  至于什么背信弃义……反正现在全天下就三个国家了,灭掉了楚国之后肯定就要干掉秦国,所以秦国和楚国对于赵国再怎么抨击,那也都是无所谓的事情了。
  谁会去在意一个即将灭亡的国家究竟有些什么怨言呢?有什么怨言,就让楚国人自己带到地底下去和阎王爷说好了。
  不过赵丹也知道,这里面其实虞信是有一点私心的。
  毕竟依照现在这个态势来说,一旦赵国真的决定要立刻对楚国动手,就在郢都的廉颇肯定是当仁不让的主将人选。
  廉颇能够当上主将,那么毋庸置疑的是只要灭掉楚国,布衣派这一轮下来的功劳肯定就是最大的。
  ……
  赵胜想要的是让秦国和楚国有理有据的被赵国弄死,而虞信想得则是不择手段用最快的速度把这两个国家弄死。
  只不过,要怎么选择呢?
  还真是一个麻烦的问题。
  赵丹沉默片刻,突然开口说道:“李牧卿家,汝来说说汝的看法。”
  李牧是在三天前率领着大军回归邯郸的。
  李牧思考了片刻,说道:“回大王,臣之前和楚军并没有多少接触。还是应该以战场上的具体情况为准。”
  赵丹笑道:“无妨,汝尽管说来便是。”
  李牧沉默了好一会,然后说道:“大王,臣以为从现在楚国的这般情况来看的话,若是廉颇大将军能够拿下郢都,那么对于楚国自然是一大打击,但若说要就此灭亡楚国,则又未必。”
  赵丹想了想,道:“汝的意思是灭掉了李园还有三大家族,对吧?”
  “正是。”李牧点头道:“臣以为,不如先行撤军,将李园割让出来的土地给稳稳的拿下来。虽然说李园割让的土地都是三大家族的,但是以三大家族现在的情况,他们是万万不敢和我军继续发生任何冲突的。”
  “如此一来,大王完全可以坐等李园和三大家族之间相互残杀,如此一来楚国内乱大起,必定是民不聊生,到时候大王再派王师伐楚,救楚地子民于水火之中,则楚人必将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如此,则可不费吹灰之力而平楚也!”
  李牧的这番话一说完,整座大殿之中就陷入了暂时的沉默。
  赵丹有些惊奇的看着李牧,显然并没有想到李牧竟然能够说出这么一番话来。
  说实话,这种坑人于无形之中的计策,一般都应该是那种比较老油条的政治家们才能够想出来的。
  毕竟那些老骨头见多了算计,所以在算计别人的时候自然也是胸有成竹。
  李牧虽然从兵法的角度来说也算是一代大家了,问题是李牧基本上没有任何政坛上的经历,是怎么能够想出这么一个带着浓烈政坛老油条阴谋气息的计策来呢?
  赵丹的目光在大殿之中转了一圈,突然若有所悟。
  如今李牧据说正在积极的寻找盟友,从监察卫报上来的情况来看,这几年来李牧和李斯以及郑朱这两个人的关系都还可以。
  看起来应该是这两个人其中之一给他出的主意。
  这或许……是一件不错的事情。
  深深的看了李牧一眼,赵丹的脸色突然放松了不少,缓声道:“好了,接下来诸卿都可以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
  庞煖和廉颇都不在场,所以只有七人。
  虞信的意见得到了李伯的支持,而李牧的意见得到了赵胜、李斯、郑朱、剧辛的支持。
  赵丹点了点头,看了一眼脸色有些难看的虞信,最终做出了决定:“既然如此,那么就不必急于一时,先让武信君带着部队去接受李园割让出来的土地吧。马上就是上计和元旦了,诸卿可以先把注意力集中到这两件事情上来。至于战争的事情,暂且留到明春再说吧。”


第946章 上林苑之中的炸药工坊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这一天,赵丹的王驾来到了邯郸城外的少府领地——上林苑。
  少府,这是赵丹新设立的一个机构。它和汉朝时候的少府用处基本是相同的,就是一个专属于赵丹这个赵王、专门为赵丹和王宫服务的机构。
  从今年开始,赵国的税收将会被分为两部分,其中的十分之一会被归入少府之中,作为少府的专门经费。
  对于这一点,平原君赵胜第一个就提出了质疑。
  这不是因为太多,而是因为太少了。
  要知道根据赵丹所拿出来的章程来看的话,这个少府不但要负责赵国王宫的上上下下几千人的运转,同时赵丹的各项活动所需要的银两、嫔妃夫人们的日用、乃至于赵丹对出征将士们的额外赏赐等等,统统都要出自少府。
  赵胜可是已经当了这么多年的相邦,心中对于这些费用的概念还是很清楚的。
  仅仅十分之一的税收,够吗?
  不过在得知赵丹准备将南阳郡之中新建的几座冶炼厂、北方的几座煤矿、草原上的众多马场等等都要划入少府的产业之中后,赵胜这才总算是放心了下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