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国赵为王-第2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牧没好气的瞪了何华一眼,道:“吾都还没有看过这信呢,如何能够知道这信里的消息价值几何?尽管放心的去就是了,吾难道还会贪墨汝的功劳不成?”
  何华尴尬地笑道:“大都督说笑了,吾也是在大都督麾下多年的,对于大都督的人品自然是有信心的。其实吾只是想要询问一下,这功劳若是足够大的话,能否分润一些给那些死去的袍泽们。”
  顿了一顿之后,何华又急忙说道:“若是不够的话,那么吾等还有一百人,等到战后结算之时再将吾等的功劳一起分润出来也行。”
  李牧听完了何华的话之后,脸上不由得露出了奇异的神色,过了好一会才道:“汝难道不知道这私分军功乃是大罪吗,竟然还敢在吾面前提起?”
  由于在赵国之中,军功乃是大部分平民百姓们获取新土地新财富的唯一途径,所以一直以来对于军功的计算都是非常严格的,像这种随便把自己的功劳分给他人的行为更是被严厉禁止。
  否则的话,一旦上司逼迫下属将功劳上交,下属们岂不是白干了?此风一长,军队就再无战斗力可言了。
  这可是一件会掉脑袋的事情啊。
  何华苦笑一声,道:“大都督应该知道,情况并不是大都督想的那样。如今这功劳分下来的土地牲畜都是有名有姓的,就算想转让也转让不了啊。所以大家就是想着能够直接分给那些孤儿寡母多一些土地牲畜,好让她们将来的日子也多点盼头。”
  李牧沉默了。
  李牧知道这个何华所说的,的确还真的就是实情。
  由于赵国和秦国一样,都是规定一到成年之后必须要分家出去单过,所以一般来说一个家里都只有一个成年男性。
  在这样的情况下,任何一名赵军士兵的战死,都代表着一个赵国的家庭失去了家中的顶梁柱和最重要的劳动力。
  男人一死,剩下来的孤儿寡母们生活肯定是非常难过的。
  虽然说赵国官府通常也是会给予一定的抚恤,但是抚恤通常只不过是一些金钱,能够撑得一时,但是却难以长久。
  只有获得足够的土地,才能够为这些孤儿寡母们获取更多的活命资本。
  李牧沉默半晌,突然开口说道:“汝应该知道,那些战死的人大部分都是匈人。”
  匈人,也就是投降了赵国的匈奴人。
  在赵国军队、乃至是整个赵国的内部,对于林胡、楼烦、义渠、匈人等这些北方的胡人们应该如何处置,它的争议声一直都是有的。
  其中的一派的主张简单来说,那就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觉得这些胡人根本就不是华夏族的成员,所以赵国不应该去接纳他们,而是应该奴役他们。
  具体的说,就好像当年周朝开国的“国人”和“野人”之分一样,把这些胡人看做是和那些不遵周朝王化的“野人”一般,可以让他们来当苦役、当奴隶、当下级士兵等等,但——就是不能够当做赵国人。
  这一派也是如今赵国政坛之中的主流呼声,尤其在军方之中大有市场,像廉颇、赵括等人都是这种观点的支持者。
  而另外一派的主张则正好相反,他们认为骑兵在未来的战争之中将会凭借着超高的机动性和灵活性成为主角,而在马背上生长的胡人们正好是赵国骑兵的最好人选。
  如果仅仅是想要依靠奴役的话是不可能让胡人忠心效命的,只有给予胡人们真正的赵国人身份,让胡人们感受到赵国文化的熏陶,让他们发自内心的承认自己是一个赵国人,这样他们为了赵国去战斗的时候自然也就会拼尽全力了。
  另外一个十分有利的观点则在于,赵国的前身晋国在扩张的时候,就消灭了许多盘踞在太行山之中的蛮族国家,这些蛮族国家的子民和士兵们后来都融入了晋国,为晋国的霸业添砖加瓦。
  既然晋国能够将太行山之中的蛮族同化,那么赵国为何就不能够将这些北方的胡人同化呢?
  当年周朝初建分封一千诸侯的时候,整个中原大地都是野人们的天下。千年之后野人们早已不见踪影,剩下的只有七大周朝诸侯。
  这样的事情,难道不证明了周朝的制度其实是可以有效的对其进行同化的吗?赵国作为周朝诸侯的集大成者,自然也是能够做到这一点的。
  持这一派观点的人并不多,李牧则是其中一位。
  让李牧奇怪的其实是一点,那就是他知道自己面前的这个何华,其实是很讨厌胡人、尤其是非常讨厌匈奴人的。
  当年何华知道自己被分配到匈人的地盘上的时候,还特地来找过李牧,希望能够让李牧给他换一个地方,只不过没有成功罢了。
  所以李牧是真的很想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才会让一个如此讨厌匈人的家伙在这段时间里改变了立场,成为了一个想要回护自己匈人士兵的妻儿之人。


第935章 袍泽
  对于这个答案,李牧并没有等待太久。
  何华很快就做出了答复。
  “吾当年也是在大都督帐下听命的,所以大都督应该知道,吾一直都是对胡人深恶痛绝的。
  为何?当然是因为当年吾的长兄就是死在了那些该死的匈奴人手中!
  所以吾参军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替吾的长兄报仇,是为了杀死那些该死的胡人!
  这些年来,吾一直都是这么做的,而且做的还不错,杀了不少胡人,也当上了一个五百主。
  但是吾对于胡人的恨意,那是一天都没有消停过啊大都督。
  吾一直觉得,这些该死的匈奴人就算是投降了,改名成了匈人,那也不可能会成为赵国的子民,更不可能会得到吾的承认!
  所以吾一直都在操练他们,甚至找来了一个据说是之前万夫长的家伙来操练他们,就是为了有机会教训一下他们,杀几个匈人来出出气!
  但是啊,这些匈人是真的能吃苦,不管吾怎么让当卢操练他们,他们都能够咬牙忍下来。
  吾也问过他们为啥这么能忍,他们告诉吾,因为在军营里只要好好训练,就可以吃饱饭!
  他们这些匈人,很多家里的婆娘刚刚生产,家里的小子嗷嗷待哺,又没有什么牧场和土地,就靠着他们每个月的那点月钱苦苦支撑啊。
  ……
  后来,吾带着他们来到了战场,有一个小子第一次杀了人,拿着人头来到吾的面前,问吾这个人头能换到什么样的赏赐?
  吾告诉他,这颗人头能换一头牛,还能够分到一块田,他可以用牛来耕田。
  那小子那叫一个高兴啊,他告诉吾,他要再砍下一颗首级,这样就能够再多一头牛,给他兄弟家去放牧,去耕田了。
  他抱着那颗人头睡了两个晚上,才总算是舍得将人头交给了主簿。
  但是他没有活下来啊。
  在那一战里,他为了保护吾的性命,硬生生的挨了齐国人的一支弩箭。
  那一箭射穿了他的肚腹,他的肠子都流出来了,痛苦的挣扎了整整一个时辰才死啊。
  大都督,如果不是他,那么死的就是吾啊!!!
  和他一样为了吾,为了赵国而死的,是整整四百个人!
  四百个啊,四百个和吾朝夕相处的人,就这么全死了。
  他们是匈人,但是他们同样也为大王、为了赵国战斗到了最后一刻。
  如果不是他们的坚持和坚韧,吾早就死了,更不会有什么之后的反攻,有那一次消灭了一千多齐军的胜利!
  对吾来说,他们是吾的袍泽。
  不是什么狗屁的匈人,他们就是吾的兄弟。
  他们,就是赵人!
  吾作为他们的长官,不能够保护好他们,便已经是吾的失职。若不是为了替他们复仇,吾早就应该追随他们于九泉之下!
  吾在他们生前没有照顾好他们,那么吾希望吾能够在他们死后,能够好好的照顾好他们的妻儿,让他们的妻儿不至于沦为别人的隶臣隶妾,做一辈子的苦役,却永无出头之日啊!”
  说到最后,何华突然直挺挺的朝着李牧跪了下来:“大都督,吾知道此事有违军法,吾也甘愿接受军法处置。只求大都督在日后能够看顾这些袍泽的家属一二,何华纵在九泉之下,也难忘大都督的大恩大德!”
  李牧静静的坐在那里,聆听完了何华的讲述。
  此时此刻,这位大将军的双目之中正在闪烁着某些奇异的神采,长久以来困扰他的一些问题似乎已经完全得到了答案。
  何华朝着李牧磕头,头磕在地上发出声声闷响。
  李牧深吸了一口气,突然站了起来,走到了何华的面前,一脚将何华给踹了个跟头。
  看着在地上滚了好几滚之后依旧有些不明所以的何华,李牧没好气地骂道:“老子可是堂堂的赵国大都督,哪里有时间去照看汝的那些个什么袍泽家属?汝自己惹出来的麻烦汝自己去料理,本都督还没有时间给汝来擦这个屁股。”
  何华这才回过神来,又惊又喜的看着李牧:“所以大都督的意思就是答应了?”
  李牧哼了一声,怒道:“本都督现在忙着料理军机,没有时间去关注汝的那点破事!”
  顿了一顿之后,李牧又在有些懵逼的何华屁股上踹了一脚,道:“好了,等会自己去拟一份名单上来交给本都督!”
  何华这才如梦初醒,脸上立刻露出了笑容:“谢谢大都督!”
  ……
  李牧拆开了信封,拿出了里面的帛纸。
  当看到帛纸上的内容之后,李牧不由得愣了一下:“这是……阴书?”
  这张帛纸之上除了一个齐王建的印章之外空空如也。
  李牧想了想,拿着这封信站了起来,对着帐外的亲卫说道:“去,将赵括将军唤来。”
  阴书这种东西属于各国都有在用的,并不是什么太难的秘密。
  一番捣鼓之后,赵括站在李牧的身边,看着李牧小心翼翼的将帛纸从一盆颜色古怪的水之中拿了出来。
  帛书之上开始缓缓的有文字浮现了出来。
  李牧对着赵括说道:“赵括将军应该知晓齐国文字吧?”
  赵括点了点头,仔细的观察了一会面前的这封帛书,然后摇了摇头,道:“这是密文,恐怕还需要阴符才能够破译。”
  在听了赵括的话之后,李牧显然有些失望。
  阴符是破译阴书的必要工具,如果没有阴符的话,单单凭借着这份阴书上繁乱复杂的密文,是不可能破译出任何东西的。
  赵括同样颇为遗憾的叹了一口气,道:“这阴书既然有齐王建的私人印章,那么想必内里记载的必定是最高等级的密文,若是有人能够知晓这阴符就好了,那样吾等就能够知道这里面究竟是什么内容了。”
  赵括有一种预感,这份阴书上的内容,很有可能就是打破僵局,取得这场胜利的关键!
  李牧心中微微一动,突然开口笑道:“吾倒是突然想起一个人,那个人想来应该是能够知晓阴符的。”
  赵括心中一喜,忙问道:“敢问大都督此人是谁?”
  李牧微微一笑,唤来了亲卫队长:“汝立刻将这份密信送去临淄,让剧辛将军交给后胜,看看后胜能否破译此信。”


第936章 破解阴书
  当密信送到了剧辛的军营之中时,剧辛正在有些烦恼的听取着自己的部将们汇报上来的消息。
  “将军,这临淄城城高墙厚,若是贸然进攻的话损失必然惨重,不如将其围困之后徐徐图之,才是上策。”
  剧辛砸了砸嘴,皱眉不语。
  从理智上来说,剧辛当然是能够理解,可是问题在于像临淄这样的大城,一旦包围起来恐怕没有个一年半载甚至更长的时间那是不可能攻下来的。
  现在的剧辛作为赵国九大龙台重臣之中最为年长的一位,其实不是很能够忍受这样的结果。
  说到底,赵国的几位龙台大将之中,庞煖、廉颇、李牧都已经有了、或者正在进行着作为主将率领大军灭掉他国的经历,只有剧辛虽然和这三人位列龙台,却从无这样的经历。
  这对于心高气傲的剧辛来说,显然是一件非常不能够接受的事情。
  所以剧辛希望自己能够尽快的攻破临淄,从而获得一个可以作为主帅领军的机会,灭掉秦国或者楚国之中的任意一个。
  如此一来的话,剧辛觉得自己的这一辈子应该也就没有多少遗憾了。
  时不我待,时不我待啊。
  剧辛想了想,有些不死心的召来了自己这边的随军大匠:“真的没有办法用震天雷轰破临淄城的城墙?”
  大匠点了点头,道:“回剧辛将军,根据胡衣卫探子事先带回来的情报来看,若是能够挖出一个足以炸塌城墙的大坑,其工作量已经足够让我军挖地道进入临淄城中了。”
  剧辛默然。
  如果能够挖地道进入到临淄城之中,那剧辛还要震天雷来干嘛?
  于是剧辛有些怏怏不乐的一个人独处在大帐之中,想要思考出一个能够尽快攻破临淄的办法。
  想了片刻之后,剧辛的心中突然一动,开口道:“来人啊,去将东莱君后胜给吾带来!”
  很快的,后胜就出现在了剧辛的面前,朝着剧辛拱手笑道:“不知道剧卿唤吾前来,所谓何事?”
  虽然从爵位上来说,后胜是君候,剧辛只不过是上卿,应该是剧辛向后胜行礼才对,但是无论剧辛还是后胜似乎都无视了这一点。
  没办法,谁让后胜是投降者,而剧辛则是不折不扣的赵国重臣呢?
  剧辛也不废话,开门见山地说道:“东莱君,吾想要用最快的速度攻破临淄,汝可有什么办法?”
  后胜闻言就是一愣,脸上的表情多少有些不解。
  在后胜看来,攻破临淄其实并没有那个必要这么的着急。
  不过后胜是个聪明人,看到剧辛的这副模样之后自然知道剧辛也是有着自己的打算,想了一想之后缓声说道:“不瞒剧卿,吾之前毕竟也是当了很多年的齐国相邦,在临淄城之中认识的人也是非常多的。有几个人的态度其实颇为暧昧,若是能够让吾修书一封将这些书信送进去,他们之中或许有人会心动从而背叛齐王建。”
  剧辛眉头一扬,道:“既然如此,那么就烦请东莱君现在动笔吧。”
  虽然剧辛也不知道后胜的这一招能不能管用,但是有办法总比没有办法要更强啊。
  就在后胜坐在那里运笔如飞的写着信的时候,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突然临近。
  “将军,高宛城方面李牧大都督急令!”
  剧辛一愣,随后开口道:“拿进来。”
  作为这一次负责全权指挥灭齐作战的最高指挥官,李牧对于齐国战场上的任何一支赵国军队都有着直接的指挥权,即便是和他同为赵国重臣的剧辛也同样要受李牧节制。
  后胜抬头看了一下正在阅读李牧军令的剧辛,然后十分乖巧的低下了头,继续写自己的信。
  剧辛看着看着,眉头时而皱起,时而又忽然舒展开来。
  “东莱君,汝先不要写信了,且看看这个。”剧辛将一份帛书放在了后胜的面前,沉声道:“这是一份来自临淄,送往高宛城的阴书,上面的密文汝可能够破解?”
  后胜愣了一下,然后从剧辛的手中接过了这份阴书,看着上面的密文,良久不语。
  剧辛等得心焦,忍不住开口问道:“究竟行不行?”
  后胜这才回过神来,道:“有一些把握。”
  “哦?”剧辛闻言顿时大喜,忙道:“说来听听。”
  后胜伸手敲了敲面前的密文,道:“剧辛将军,汝应该知道,通常来说阴书是要配合阴符来破译的。但是这阴符也并不一定就是某些符号,它也可以是一首歌谣,一篇文章,几句箴言,甚至是某些人的名字等等。”
  剧辛点头道:“这个吾当然知道,所以汝这句话的意思是,汝能够推测出齐王建这份阴书的阴符究竟是何物?”
  后胜道:“齐国虽设立稷下学宫,号称百家争鸣。但若细而观之,便会发现其实儒家才是齐国之中的第一大学派,历代齐国国君受儒家的影响也是极为深刻的。所以吾有很大的把握,这阴符十有八九便是儒家诸贤的某本著作之中的某一篇。”
  剧辛可不是那种只会打仗的莽夫将军,而是一个文武双全的能人,所以细细思索之后就做出了肯定:“这么说的话,孟子和荀子应当是最为可能的两位人选。”
  孟子孟轲,荀子荀况,这是战国时代儒家最为著名的两位大儒。
  后胜道:“正是。根据吾所知,原先荀子在稷下学宫任祭酒之时,这阴符其实便是《荀子·劝学篇》。不过后来荀子去了赵国创立了华夏学宫,齐王为此而恨于荀子,再不用此也。所以吾认为,这应当便是《孟子》之中的一篇。”
  “《孟子》?”剧辛皱了皱眉头,道:“《孟子》共七篇二百六十章,若是全部一一对照查找,岂不是浪费时间?”
  后胜笑道:“将军勿慌,吾的话还没有说完呢。孟子七篇之中,齐王最喜篇章为《滕文公》也,只需要从滕文公十五章之中细加搜寻,应当便可找出真正的阴符所在。”
  剧辛一拍大腿,喜道:“那还等什么,来人啊,马上给吾去找找,送一份《孟子·滕文公》过来!”
  一个时辰之后,一堆厚厚的竹简被送到了剧辛的帅帐之中,后胜和剧辛立刻就开始了翻找对证。
  帅帐之中开始响起了朗朗的读书声。
  “其君子实玄黄于匪以迎其君子,其小人箪食壶浆以迎其小人,救民于水火之中,取其残而已矣……”
  “上有所好者,下必甚焉;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然友返命。对了,就是这个!”
  两人瞬间凑在了一起,按照阴书上面的密文开始排列起来。
  片刻之后,这份阴书终于被破译了出来。


第937章 后胜入高宛
  这份被破解出来的情报第一时间就被送到了高宛城头,送到了李牧的案前。
  “齐欲丧,王命返。”
  很简单的六个字。
  李牧看着自己面前的这六个大字,久久不语。
  此时此刻,李牧突然有一种弄巧成拙的感觉。
  这份阴书上面的内容其实非常的简单,那意思就是说明齐王建已经有些支撑不住来自赵军的压力了,想要让周奋从高宛城之中撤军回援临淄。
  如果这份绝密的阴书真的被交到了周奋的手中,那么周奋很有可能就要主动选择弃城突围。
  但是问题在于,这份阴书却被赵军的斥候们给拦截了下来,落在了李牧的手中!
  李牧有些啼笑皆非的看着面前的阴书,突然觉得有点尴尬。
  现在怎么办?
  如果可以的话,那么第一选择自然是将这份阴书想办法送进高宛城里面去。
  但问题在于,由于材质的原因,阴书显影之后就再也无法恢复到原先的模样了,想要将这份阴书弄成原来的样子送给周奋,这已经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了。
  李牧想了想,决定还是应该尝试一下,于是便唤来了随军的大匠:“这里有一份齐国的阴书,汝可能原封不动的伪造一份出来?”
  大匠端着这份阴书来来回回的端详了片刻,随后摇了摇头,道:“大都督,这阴书的材质乃是出自齐国工坊,用料和配方也是齐国独有秘而不传,加之其上还有齐王的印章,想要伪造实在是难如登天啊。”
  李牧有些无语的摇了摇头,正准备说些什么,突然有人禀告道:“大都督,东莱君后胜已至营外,正在等候大都督的召见。”
  “后胜?”李牧愣了一下,足足过了片刻才说道:“且让他进来吧。”
  后胜看上去显然是早就已经有了定计,一看到李牧就开门见山地说道:“大将军,请给吾安排一下,吾想要进高宛城之中和周奋谈谈。”
  李牧惊讶的瞪大了眼睛:“汝确定?”
  后胜犹豫了一下,突然露出了谄媚的笑容,道:“其实,吾还想请大都督给吾出出计策……”
  ……
  “城下有人,自称后胜?”当高宛城之中的周奋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几乎以为自己的耳朵出错了。
  直到确认了自己的耳朵并没有出错之后,周奋顿时就一跃而起,高声道:“来人啊,还不快给吾把这个乱臣贼子绑来!”
  很快的,被五花大绑的后胜就出现在了周奋的面前。
  后胜看上去虽然颇为狼狈,但是心情似乎还不错,见到周奋之后便朝着周奋笑道:“周卿,多日不见风采如昔,实在是可喜可贺啊。”
  周奋板着脸,面无表情的看着后胜:“汝还有什么遗言可说?”
  对于后胜,周奋是真的一点好感都欠奉。
  在周奋看来,如果不是后胜这个家伙尸位素餐,担任相邦期间多次误导了齐王建,导致齐国在对外战争之中屡屡损失惨重的话,现在的齐国也不至于会到这么被动的地步。
  更何况前不久后胜还带着麾下的两万齐国凑出来的最后力量投降了赵国,直接导致了临淄被包围的事实。
  这两件事情的任何一件都足够让后胜五马分尸,更不要说是两件同时发生在后胜身上了。
  在周奋的眼中,现在的后胜基本上已经是死人一个了。
  后胜看上去并没有因为周奋的表情而有任何的惊慌和恐惧,反而对着周奋笑道:“周卿,吾的怀中可是有着一份来自齐王的密令,汝难道不想看看这份密令吗?”
  周奋一抬手,自然有人从后胜的怀中搜出了那份密令阴书,送到了周奋的面前。
  当发现面前的阴书已经被显影过之后,周奋的脸色就有些变了。
  后胜见状笑道:“其实这份阴符已经被吾破译成功了,上面的意思是——”
  “闭嘴!”周奋厉声打断了后胜的话,然后朝着那几名押解着后胜的士兵们说道:“汝等都出去吧,让匡梁将军进来。”
  很快的,房间之中就变成了周奋、匡梁和后胜三人。
  匡梁站在后胜的身后,腰间还带着一把刀,只要他愿意的话,这把刀随时都可以出鞘取走后胜的人头。
  后胜看上去并没有因此而感到任何的害怕或者恐惧,反而还笑嘻嘻的看了匡梁一眼,和匡梁打了一声招呼。
  匡梁直接无视了后胜。
  后胜不以为忤,转过头来继续笑看着面前的周奋。
  周奋从房间的架子上翻找了一会,拿起了一份简牍。
  后胜笑道:“《孟子·滕文公上·第二节》。”
  周奋朝着匡梁示意了一下。
  匡梁会意,一脚把后胜踹到了墙上。
  后胜龇牙咧嘴的坐了回去,整个人老实了不少。
  周奋仔细的翻阅着,对照着密文进行翻译。
  片刻之后,终于翻译出密文的周奋脸色发生了变化。
  后胜露出了微笑,正想要开口说话,突然察觉到了身后的匡梁似乎有所异动。
  后胜十分机警的闭上了嘴巴。
  周奋长长的出了一口气,目光重新落到了后胜的身上:“吾现在明白汝为何会将这份阴书密令送来了。”
  后胜笑道:“正是,如果周卿抗命的话,那么将来的罪责是肯定少不了的。而且周卿不要忘了,汝的家人现在可都还在临淄城之中呢!”
  周奋是一个很爱国、很忠君的人,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周奋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悄悄的将几个儿子偷偷的运出城区,而是将全家老小都留在了临淄之中。
  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如果他不遵王命的话,在临淄城之中的一家老小很有可能就会被齐王建直接给咔嚓掉了……
  周奋深吸了一口气,对着匡梁说道:“将军,将后胜这个叛徒给斩了,首级挂到城头示众。”
  匡梁应了一声,二话不说拖起后胜就走。
  后胜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慌乱的神色,大叫了起来:“周卿,大都督让吾告诉汝,若是你能够将高宛城交出来的话,他可以允许汝带着大军回到临淄之中!”


第938章 劝降
  在听到了后胜的话之后,周奋的表情微微一动,想了一下之后还是在后胜被拖出房间之前开口了。
  “等等,先把他带回来。”
  于是后胜重新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周奋盯着后胜,沉声道:“那李牧真的如此好心,允许吾带着大军回归临淄?”
  虽然理智告诉周奋这样的可能性很小,但是周奋还是决定尝试一下。
  一方面是为了遵守齐王建的命令,另外一方面则是在现在这种临淄被包围的情况下,高宛城的战略意义已经消失了,如果能够集合兵力固守临淄,也是不错的选择。
  所以周奋愿意为了这一丝可能性,暂时的留后胜一命。
  后胜直了直身子,看了一眼身上的绳子,笑道:“被绑了这么久,手有点麻,不是太想说话。”
  周奋哼了一声,道:“匡梁将军,给他松绑吧。”
  重新获得了身体自由的后胜活动了一下四肢,十分满足的长叹了一口气:“想吾后胜自从出生以来,还从未被人绑过这么长的时间,果然自由的空气是如此的甜美。”
  周奋打断了后胜的喋喋不休:“说正题。”
  后胜有些意犹未尽的看了周奋一眼,然后说道:“大都督说了,只要交出高宛城,汝就可以带十万人离开此地前往临淄,他到时候会命人放开城东侧让汝等离……”
  “简直就是胡言乱语!”周奋拍案而起,吼道:“十万人?他李牧还真敢想啊!”
  要知道现在的高宛城之中可是足有二十万守军,若是算上城中居民的话数量就更加的多了,可是现在李牧却只愿意让周奋带走十万人,这岂不是意味着剩下的十万人就这么被李牧不费吹灰之力的就收入囊中了?
  天底下哪里有这样的好事?
  周奋重重的哼了一声,对着匡梁说道:“匡梁将军,劳烦汝将这个……”
  “砰!”后胜重重的一拍桌子,朝着周奋喝道:“周奋,汝难道还看不清楚现在的情况吗?汝应该知道出城和赵军野战是什么样的后果,如果汝真的出了城,到时候这二十万人怕是连两万人都回不到临淄了!现在有十万人能够回去,汝还有什么不满意的?还是说汝根本就是打算要违抗齐王的命令,准备不回师救援临淄了?”
  周奋冷冷的看了后胜一眼,道:“吾是否回师救援临淄,这就不劳汝担心了,反正横竖汝也是看不到那一天了。”
  后胜冷笑道:“哼,周奋啊周奋,不要以为吾不知道汝在想些什么。汝无非是觉得吾不过是一个降将,而汝却是一个能够与国同存亡的大大忠臣,对吧?吾今天就告诉汝,汝这样的想法,根本就是大错特错!”
  “吾不相信汝没有评估过现在的战局,以汝现在这个情况,战败是迟早的事情。汝到时候大不了一死,那对汝来说倒是简单了,但是汝有没有想过,到了那个时候,这座城池之中的二十万大齐军民都会因为汝的这个决定而走向死亡?”
  周奋沉默不语,但是微微颤抖的手指显然已经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