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国赵为王-第2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威胁是愚蠢的,那只会让黄歇死得更快。
  李园摇了摇头,用怜悯的目光看着黄歇:“春申君,好好上路吧,汝之妻子,吾会替汝好好照顾的。”
  黄歇正准备说些什么,突然他身体一震,双手下意识的捂住了肚子,双目圆睁死死的盯着李园,嘶声道:“酒、酒里有毒!”
  黄歇的身体猛的前扑,状若疯虎般想要抓住李园,却被李园轻松的闪开了。
  李园瞬间远离黄歇两丈之外,用平静的表情看着黄歇。
  “春申君,安心的去吧。”
  一扑落空的黄歇整个人倒在地上,不停的翻滚痛呼着。
  李园刚刚给他喝的酒里确实有毒,现在毒素已经发作了。
  黄歇的行动渐渐变慢了,丝丝鲜血从他的嘴角溢了出来,滴滴落地。
  黄歇不动了。
  这位大名鼎鼎的春申君,就这样憋屈无比的在一座监牢密室之中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在确定了黄歇死后,李园长出了一口气,步履轻快的走出了牢门。
  黄歇死了,李园心头的一块大石终于落地。
  带着愉快的心情,李园坐着马车回到了自己的府邸。
  刚刚一回到府邸,李园就得到了一个消息。
  “有人投拜帖,说是吾的故人,有十万火急之事求见?”
  李园接过了面前的这张拜帖。
  看着看着,李园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
  这拜帖上的内容很简单,就是一句话:“故人来访,还望会稽君接见。”
  下面的落款是一个字——
  毛。
  毛遂的毛。


第901章 毛遂又来了
  李园静静的站在那里,整个人的胸膛不停的起伏着,脸庞因为愤怒而变得一片通红。
  毛遂,这个该死的骗子,竟然还敢出现在吾的面前?
  想想上一次的时候自己被毛遂耍得团团转的模样,李园就有一种气不打一处来、想要打人的感觉。
  管家见李园被气成这副模样之后也愣住了,整个人下意识的往后缩了一缩,显然有些害怕成为李园撒气的对象。
  足足过了好一会之后,李园才缓缓说道:“送来拜帖之人可有说如何去联系他?”
  管家忙不迭地说道:“没有,不过他说今夜会登门拜访,若是君上愿意见他,届时自然得见。”
  “好,好,好!”李园咬着牙从牙缝里挤出了三个字,然后脸色铁青的走进了自己的府邸之中。
  刚刚一回到书房,李园就立刻召来了自己的几名心腹家将。
  “汝等立刻去集合精锐人手,等到日落之后埋伏在吾的书房左右,一旦听到吾的信号,立刻冲入书房,格杀贼人!”
  一切安排妥当之后,几名心腹便各自去安排人手,书房之中只剩下李园一人。
  李园在心中仔仔细细的将整个计划过了一遍,确认已经是天衣无缝之后,这才满意的长出了一口气,然后低声道:“毛遂,这一次吾就不信汝还能够逃过吾的天罗地网!”
  “是吗?”一声带着几分戏谑的声音突然在李园的身后响起。
  李园被这冷不防出来的声音给吓了一大跳,立刻就转过头来,却发现自己身后的某个角落里,一个人正似笑非笑的站在那里。
  不是毛遂,还能是何人?
  李园这一刻心中的震惊无以言表,几乎都有点怀疑自己的眼睛是不是看错了,说话的时候甚至都有点结巴:“毛、毛遂?汝、汝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说好的晚上才来拜访呢???
  毛遂哈哈一笑,突然扬了扬手中的一具看上去颇为精巧、已经上弦完毕的手弩:“会稽君,吾觉得汝最好还是不要轻举妄动的好,毕竟吾的这支手弩在五步之内可以十分轻易的取人性命,而且上面还有见血封喉的剧毒呢。”
  李园的身体轻轻的一震,原本朝着桌底某个按钮探去的手慢慢的缩了回来。
  毛遂笑眯眯的用不容拒绝的语气说道:“会稽君,为了保险起见,汝最好还是后退几步,离开这张桌案为好。对对,就是这样,再往后一点,好了,可以了。”
  已经远远离开桌案的李园盯着毛遂,竭力压制着心中恨不得把毛遂撕成无数碎片的心情,沉声道:“毛遂,汝究竟是怎么进来的?”
  李园真的很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如果毛遂每次都能够这么神出鬼没的出现在李园的面前,那么李园的人身安全未免也就太没有保障了一些。
  毛遂笑嘻嘻地说道:“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一个小小的易容术,然后再加上一名出府购买菜蔬的管事衣物而已。对了会稽君,汝的那名管事现在还藏在西市的某间商铺仓房之中,想来以会稽君的能量,找到他并非难事。”
  毛遂十分恶趣味的调侃了一番李园,然后这才笑道:“好了会稽君,吾等来说正事吧。”
  “正事?”李园忍不住哼了一声,道:“汝又有什么阴谋?”
  “阴谋?”毛遂笑道:“吾等身为胡衣卫,为吾王分忧是自然之事,至于手段嘛自然是能够成功便可。阴谋这种说法,未免过于难听了一些,不如改成忠君之事如何?”
  李园转过了脸,不想再和这个厚脸皮的家伙说话。
  毛遂又一次的笑了起来。
  不知为何李园总有一种感觉,那就是毛遂这一次出现之后总是在用嘲弄的语气和自己说话。
  说实话,如果是之前的李园,那么忍了也就忍了。
  可是现在的李园已经是楚国的上柱国,那是不折不扣的大人物了,和之前已经完全不能够相提并论了。
  吹捧和阿谀奉承已经成为了李园生活之中的一部分,正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现在的李园是已经回不去了。
  所以李园的心中开始变得越发的愤怒了,如果不是因为该死的毛遂手上拿着的那支手弩,李园早就已经叫人把这个敢戏弄和嘲讽自己的混账东西给大卸八块了。
  李园按捺住心中的怒火,沉声道:“汝有什么话就直说!”
  毛遂上下打量了李园几眼,口中啧啧赞叹了几声:“会稽君果然不愧是上柱国这般一等一的大人物,就连说话的时候都是风采更胜往昔,真个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
  就在李园开始慎重的考虑起自己究竟要不要暴走拼一把看看能不能把这个该死的家伙杀掉的时候,毛遂终于开口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会稽君,实不相瞒,吾这一次前来,其实是为了帮助汝除去景阳,让汝登上楚国令尹之位的。”
  李园嘿了一声,用鄙视的眼神看了一眼毛遂:“李牧如今正在攻伐齐国,汝之所以趁着这个时候出现,不就是想要造成大楚的内乱,想要让大楚无暇援助齐国么?”
  毛遂哈哈一笑,赞道:“会稽君果然聪明。”
  李园嘿然不语,眼中目光闪动,显然起了某些异样心思。
  毛遂看了李园一笑,笑道:“会稽君一定觉得不妨和吾虚以委蛇,等到安全之后再慢慢炮制于吾,对吧?但是会稽君可不要忘了,并不是只有春申君才知道那个关于太子悍的秘密呢。”
  李园闻言身体又是一震,忍不住说道:“汝……”
  毛遂打断了李园的话:“如果吾出了什么事情,那么明天太子悍的身世就会人尽皆知。想想吧,景阳虽然能够暂时和汝合作,但那是为了清除春申君的势力。如今春申君已死,景阳下一个目标除了汝之外还有何人?现在军权还掌控在景阳手中,若是景阳有了一个发动的借口,嘿嘿……”
  毛遂并没有继续说下去,也没有必要继续说下去了。
  李园重重的哼了一声,心中却暗自震惊。
  黄歇是刚刚才被李园弄死的,怎么李园刚回到府上,毛遂就已经得知了这个消息?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胡衣卫对楚国的渗透,似乎也太恐怖了一些吧?
  沉默了片刻之后,李园终于开口了:“汝到底想要吾做什么,就直接说吧。”


第902章 高宛城下
  李牧的攻势还在继续。
  在攻克了历下之后,李牧率领着赵国大军继续前进,于四日之后抵达了另外一座齐国城池——高宛城之下。
  从地图上可以看得出来,高宛、狄、千乘、昌国、博昌、剧等小城犹如众星拱月一般将临淄给拱卫在其中。
  也就是在这里,李牧碰到了齐国相邦周奋所率领的二十万齐军。
  在刚刚扎下不久的赵国大营之中,李牧和副将赵括并肩而立,注视着面前不远处的高宛城。
  “二十万?齐国哪来的这么多人?”李牧哼了一声,道:“以事先的了解来看,齐国能战的技击之士如今最多不过也就五万人左右,这周奋不会是把能动的人都全拉了壮丁吧?”
  赵括笑道:“正是如此,吾听说周奋将所有能够征发的成年男子统统都征发了起来,强行凑出了二十万所谓技击之士,就连春耕都不顾了。”
  李牧的眉头微微一扬,道:“这样一来的话,今年齐国的饥荒应当是成为定局了。”
  男性从来都是家庭和国家最主要的劳动力,缺少了男性在田间劳作,那么以这个时代的效率来说,完全将所有的土地都播种上已经成为了一件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赵括嗤笑一声,道:“想来周奋是觉得齐国连这个秋天都可能度不过去了,所以才出此绝命一博之策。”
  李牧长出了一口气,道:“吾常闻‘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如今这齐国之势,正合哀兵之道,方能以历下一隅之地而相抗吾军如此之久。故此番决不可轻敌,若轻敌,则齐国或将重演即墨之胜也!”
  即墨之战,虽然并不是战国时代最为激烈的战争,但绝对是战国时代最为传奇的战争之一,田单率领齐国人绝地反击的故事已经过去了几十年的时间,至今仍旧让人津津乐道。
  既然当年的齐国人能够在那样濒临绝境的情况下都可以奋起击败燕军,安知今日之齐军不会再度以弱胜强呢?
  有了历下之战的经验之后,李牧是绝对不会再犯下这样轻敌的错误了。
  “传令下去,今明修整两日,后日开始发动进攻!”
  就在李牧打量着高宛城的时候,高宛城上的周奋也在打量着城外数里的赵军大营。
  这位新任的齐国相邦仔细的打量了一番赵军大营,然后忍不住叹了一口气,对着身边的匡梁说道:“吾观赵军之布营,严丝合缝也。其士卒行军布阵之时,进退有序也。如此雄师,难怪可横扫诸国,而竟无一国能与之相抗也。”
  说起来很有意思的一点是,所有人都知道匡梁和后胜之间其实是有着密切联系的,但是在周奋上位之后却并没有撤换掉匡梁,而是依旧将匡梁任命为这一次齐军的副将。
  当宫中下达任命的使者抵达匡梁府邸的时候,匡梁甚至都以为那是派来抓他的人,已经和老婆孩子交待起遗言了。
  所以对于周奋,匡梁还是比较尊敬的,更何况周奋此人围观素来清廉,是齐国之中人人敬仰的对象,就连齐王建都颇为敬重。
  正是有了这些名声和人心的支持,所以即便在后胜权势最为强大的时候,后胜也不敢对周奋轻举妄动。
  匡梁盯着面前的赵军大营,沉声道:“周卿,吾尝和赵人多次交手,赵军作战时如猛虎下山般人人悍勇各个争先,接战时又似群狼环绕配合无间,加之主将如廉颇、庞煖之流又是当今一等一的名将,实在是难以抵挡。”
  周奋默默的点了点头。
  匡梁的话虽然也有为自己开脱的意思在里面,但是周奋也知道他说的确实是实情。
  自长平之战的那次巅峰对决之中赵国战胜秦国而登顶,近十年来赵军横扫天下而无一败绩,这就已经足够说明了赵军的出色。
  周奋长长的出了一口气,道:“无妨,这一次吾等只守不攻,只要不和赵军野战,那么赵军的威力就不能够发挥出来。”
  匡梁皱眉道:“可若是如此的话,赵军的震天雷又该如何应对?以高宛的城墙而言,即便周卿已命人加固,恐怕不足以抵挡赵军的震天雷。”
  震天雷这个东西自从出现在战场上之后,就给了其他的诸国极大的震撼。
  它的威力是显而易见的,原先高大的、给足了所有人安全感的城墙在震天雷面前是如此的不堪一击,这让所有除了赵丹以外的国君们都觉得寝食难安。
  所以自从得知了震天雷的威力之后,各国的情报机构就纷纷将震天雷作为最优先的侦查目标。
  如果能够获得震天雷的制作秘方,那绝对是一件让人梦寐以求的大好事啊。
  只可惜赵国对于震天雷的保密程度也是最高级别的,所以在震天雷已经出现了这么久的现在,诸国对于如何制作震天雷还没有什么头绪。
  随着战争的进行,他们对于震天雷的了解倒是慢慢变多了。
  赵国为了让赵军的军官们更好的使用震天雷而展开了培训,如此一来的话关于震天雷的使用自然也就被人泄露了出去。
  由于威力问题,震天雷并不足以攻破像临淄、新郑这样的超级大城的城墙!
  这个消息一出,无疑让几名国君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但即便如此,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毕竟一个国家可不只有国都,震天雷炸不塌国都,却可以炸塌除了国都之外的其他城池。
  这就是此时此刻周奋所面对的大麻烦。
  周奋哼了一声,对着匡梁说道:“前阵子秦国人不是已经送来了一份关于如何应对震天雷的方法吗?汝尽管按照上面的方法去试便是了。”
  匡梁有些不放心地说道:“可是周卿,秦国人的办法也未必可靠啊。”
  周峰长长的叹了一口气,道:“事到如今,吾等还有别的选择吗?且尽管去做准备就是了。无论如何,吾等都一定要将李牧给挡在高宛城下,否则的话一旦被李牧拿下高宛进军临淄,以大王的心性恐怕又要生变啊!去吧,好好的准备,此战关系到大齐的生死存亡,切不可有任何的疏忽!”


第903章 李牧的新想法
  在包围了高宛城的第三天,赵军开始了试探性的攻城。
  犹如雷鸣一般的鼓声在每一个人的耳边不停的回荡着,李牧站在高大的战车之上,注视着自己的部下们犹如潮水一般的涌向高宛城。
  攻城其实是一件很无聊而漫长的事情。
  首先,要想办法解决掉各种城外的障碍物,比如说护城河之类的。
  其次,要弄一些重型的攻城器械,诸如冲车塔楼,当然最不可缺少的还有投石机。
  这些东西都准备齐全之后,那么攻城方就开始得用人命去填了。
  从开战到破城为止,这是攻城方伤亡最为惨烈的阶段。
  但是等到破城之后,守城方的死亡就会急剧上升了。
  在这个年代,入城之后的劫掠和杀戮几乎已经成为了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唯一的区别只在于劫掠和杀戮程度的轻重罢了。
  作为一名宿将,李牧当然对此心知肚明。
  所以李牧非常不喜欢攻城时候的感觉。
  即便是这种情形早就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但是当李牧看到自己的士兵们一个个的倒在了冲锋的路上之时,心中还是有些不太好受。
  如果没有这该死的城墙,那么李牧麾下的将士们就不需要白白承受这么多的伤亡了。
  这一阶段的攻城持续了整整十天的时间。
  在这十天的时间之中,赵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终于在齐军的箭雨之下将高宛城外的那条护城河给填平。
  从这一天开始,战争进入了新的阶段。
  云梯、冲车等等这些需要近距离才能够派上用场的武器,终于开始发威了。
  在李牧的面前,许多架投石机正在发威,一颗又一颗的巨石被投石机投上天空,然后朝着远方的高宛城轰击而去。
  李牧默默的看着这些投石机,心中突然出现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如果能够将震天雷放入投石机之中,然后将其投到高宛城之中呢?”
  在这一天的战事结束之后,李牧叫来了随军的大将,向这名大匠阐述了自己的想法。
  这名大匠在听完了李牧的想法之后,看向李牧的目光顿时就变得颇为奇异。
  李牧耸了耸肩膀:“怎么,这样的想法实现不了吗?”
  大匠摇了摇头,犹豫了一下才说道:“其实……大都督有所不知,大都督所说的这个办法,大将作已经在研制之中了。”
  李牧一喜,道:“什么时候能够研制出来?”
  大匠咳嗽一声,道:“事涉机密,就不能详细说明了。但吾可以告诉大都督的是,这方面经过大将作以及所有大匠们的探讨,得出来的结论是——暂时无法成功。”
  李牧并不知道的是,现在赵国人其实研究的东西并不是他自己所想的东西,而是一个更加为后世所熟知的兵器——火炮。
  “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内。”这是德意志帝国首任总理,有“铁血宰相”之称的奥托·冯·俾斯麦公爵在著名的铁血演讲之中提出来的。
  在热兵器时代,大炮毫无疑问是阵地战的王者,作为穿越者的赵丹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
  所以赵国自从火药出现之后,就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这方面。
  只不过限于知识水平的局限,现在火炮的研究仍旧处于一个极为初级的阶段,连个原型机都没有造出来,投入战场的时间就更加的难以期待了。
  李牧当然不知道这些,他有些不解地说道:“不就是一个将震天雷投入城中的工具,有这么麻烦吗?”
  在李牧的眼里,这个震天雷好像和石头也没有多大的区别嘛。
  大匠顿了一下,说道:“若是大都督想要将震天雷投入城中,这倒并不算难,只需要稍微调整一下引线的长度就可以了。只不过投石机的落点和引爆的时间这两者实在是难以做到精确配合,而且震天雷这样使用的话,恐怕很难炸毁高宛城的城墙。”
  李牧想了想,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行,最好试试。汝去准备一下,吾希望在三天之内看到一个初步的方案。如果汝不放心的话,可以让那些随军的犯人去尝试操作投石机。”
  战争年代每一个人都是宝贵的,所以几乎每一个国家出征的时候都会带上大量的罪犯,只要这些罪犯能够在战争之中立功的话就可以免罪甚至得到升迁。
  李牧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就算是不能够炸毁城墙,那么当震天雷在齐国人的身边轰隆一下爆炸开来,那种感觉一定会让齐国人非常舒畅的。
  高宛城之中毕竟集结了齐军最强的一支军队,只要打垮了这支军队,那么这一次灭齐之战基本上就已经完成了一大半。
  为了尽快达成这个目标,李牧愿意去尝试一下。
  在送走了大匠之后,李牧沉思良久,提笔写就了一份奏章。
  “臣李牧呈于大王面前:
  臣自进入齐境以来,所遭遇之抵抗甚为激烈,虽历下这等小城,以我军之精锐,亦需数日方才克之。
  究其原因,臣以为乃是因我军将士自灭魏韩燕诸国后心生自满,作战之时多骄傲而不尽力也,此事臣已注意,今后当不会发生。
  除此之外,齐国虽暗弱四十载,但齐国数百年传承,历来为东方霸主,又经历田单复齐一事,故此齐国中多有爱国者,作战之时极为悍勇,常常可以一敌众,远非魏韩燕三国所能比也。
  臣如今和敌将周奋战于高宛,周奋坚守不出,臣虽有信心攻克,但是以目前之战局,若是等到拿下高宛再克临淄,恐将需要大量时间。
  故此,臣以为大王不妨另遣一名得力将领,率领一支偏师自齐国南方琅琊、莒城方向朝北方临淄进军,以从南侧威胁临淄。
  如此一来周奋必定顾此失彼,齐军将不攻自乱,或将有机会速胜齐军。
  臣李牧敬上。”
  在写完之后,李牧稍微犹豫了一会。
  如果这封奏章呈上去,大王会不会觉得这是李牧在为自己能力不足而开脱的借口?
  在短暂的犹豫之后,李牧还是取来了火漆,郑重的将其封好,然后唤来了自己的亲卫队长。
  “速速遣人将此信送往邯郸宫中!”


第904章 廉颇发难
  当赵丹收到李牧的这份奏章之时,他的心中多少有几分惊讶。
  以及反思。
  “这么说来,是寡人太过乐观了一些吗?”
  对于现在的赵国来说,灭齐之战无疑是最为关键的,所以赵丹在沉吟半晌之后,便命人召集诸位龙台重臣,召开了一场军事会议。
  在这次会议之上,赵丹传阅了这份奏章,然后问道:“以诸卿之见,此事应当如何决定?”
  众臣在得知了李牧的这份奏章之后,表情各异。
  赵胜沉吟片刻,随后开口说道:“大王,臣以为大都督向来不会无的放矢,既然其提出了这样的请求,那么想必在高宛城的战局之中或许遇到了一些麻烦。若是能够出一支偏师相助的话,确实是能够对我军主力起到很大的作用。”
  赵胜的想法其实很简单,现在的赵国说真的不缺这一支偏师的兵马,无论是五万还是十万,赵国都能够在半个月之内迅速的征集起来并且调往前线。
  只要能够安安稳稳的拿下齐国,那么多调动一些兵力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更何况李牧现在风头正劲,赵胜也不想因为这样的事情去得罪李牧。
  但有人的想法和赵胜并不一样。
  只见廉颇大将军声若洪钟的开口说道:“大王,老臣以为李牧大都督此言,未免有些言过其实。齐国人老臣可是很清楚的,其战斗力看似强大,其实相当一般!如今这高宛城拿不下来,也未必就真的是什么将士们过于骄傲自满,或许另有原因!若是大王愿意给老臣机会,那么老臣必定能够攻破高宛拿下临淄,擒齐王建奉于大王的面前!”
  廉颇的这番话一说出来,就连赵丹都忍不住惊讶了一下。
  看得出来,这位大将军的求战欲望还真的是非常旺盛啊。
  想想的话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廉颇想来就是以暴打齐国而著称,这一次出征不让廉颇作为主将,显然这位老将嘴里不说,心中还是有意见的。
  鉴于赵丹一直以来的威信,如果不出这回事的话,那么估计廉颇也不会多说什么,但是现在既然有机会能够争取一下,廉颇自然也就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不过这样一来,廉颇显然就要得罪李牧了。
  但老将军其实并不在意这一点。
  因为李牧成长得实在是太快了。
  八年前,廉颇觉得李牧应该会是下一代的赵国名将。
  五年前,廉颇觉得李牧可能很快就能够出头,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
  三年前,廉颇已经将李牧看做是和自己一个等级的名将了。
  到了现在,廉颇觉得李牧甚至都能够挑战自己的地位了!
  廉颇其实并不担心庞煖和剧辛,因为这两人的年纪都比廉颇要大,但是战功却并没有廉颇这么显赫。
  可李牧不同。
  随着李牧的一次又一次胜利,现在赵国的国内为李牧封君的呼吁也是渐渐的高涨了起来。
  一旦李牧封君,那么无论是爵位还是战功,那都完全和廉颇一般无二。
  到那个时候,李牧取代廉颇就完全具备了可能性。
  这样的情况,最快可能会在李牧灭掉齐国之后发生!
  廉颇是一个很要强的人,当年被赵奢压制就已经让他十分不满,所以才和蔺相如联手组成同盟,形成了赵国如今两大派之中的布衣派。
  现在眼看临到老了竟然又要被李牧压过一头?这种结果廉颇可接受不了。
  而且廉颇自认为自己的资历放在这里,就算是最终失败了,赵丹也不可能会因此把自己怎么样,所以这一次可以说是赢了大赚,输了不赔,完全值得一试。
  在场之中的人个个都是人精,所以在短暂的沉默思考之后,自然就已经是将廉颇的想法给猜得八九不离十。
  剧辛和赵胜交换了一个眼神,随后开口道:“大将军此言差矣,想当年在长平之战时,坊间也曾有要换将的说法,所幸大王英明最终并没有换下大将军,这才有了之后长平之战的胜利。如今齐国战局的形势可是远胜于当年之长平,又怎可在此时轻易换将,乱了前线军心?”
  “不错。”赵胜也立刻就说道:“须知当年燕国之所以灭齐失败,正是因为燕惠王轻信小人,命骑劫替代了乐毅,这才有了安平君在即墨之胜。大王如此英明,想来是不会重蹈燕惠王覆辙的。”
  顿了一顿之后,赵胜又继续说道:“大王,臣以为剧卿领兵有方,又为大王和赵国屡立战功,大王不如命剧辛统领这支偏师进攻齐国,正好和大都督南北两相呼应,如此灭齐不难矣!”
  在廉颇率先发难之后,赵胜和剧辛也立刻就展开了反击。
  因为这两个人突然意识到了,这正是将李牧拉拢到自己这一边的好机会,而且顺便还能够将剧辛推到偏师主将之位上,何乐而不为?
  像廉颇这样的大将军是绝对不可能给去率领一支偏师给李牧打下手的,但剧辛就可以。
  毕竟剧辛这么多年来在诸多战争之中都是出任副将一职,所以剧辛去带这支偏师完全没问题,而且还能够顺便捞一些战功,简直是再好不过了。
  对于赵胜两人的好算盘,虞信自然也是洞若观火,当即说道:“大王,臣觉得这大军调动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况且偏师原本就不在计划之中,若是临时调动的话还要征集诸多民夫青壮随军,各地的生产也要受到影响,还请大王慎重才是啊。”
  虞信当然是站在廉颇一边的,不过虞信并没有廉颇这么直接,而是通过否定掉出偏师的主意来否定李牧,从而达到曲线救国的目标。
  双方展开了十分激烈的争论。
  赵丹敲了敲桌子,沉声道:“好了,平原君、武信君,汝等也不要吵下去了。这样吧,诸卿都表个态给寡人看看。”
  众位大臣显然对于早就已经习以为常,纷纷表明了态度。
  希望廉颇取代李牧,反对出一支偏师的有廉颇本人、虞信、李伯。
  反对廉颇取代李牧,支持出一支偏师的有赵胜、剧辛。
  泾渭分明,完全没有出乎众人的意料之外。
  除去缺席的李牧和庞煖,还剩下郑朱和李斯没有表态。
  依照常理来说,应该是郑朱先开口,但是这一次李斯却抢先说道:“大王,吾以为如今战事顺利,若是私自更换前线主将确实不妥,不如还是依照大都督的提议,出一支偏师辅助进攻为好。”
  李斯这么一开口,众位大臣的心中都不约而同的浮现起了一个念头:“据说大都督在邯郸之时常常邀请李斯一同饮宴游猎,看来这两人的关系果然是非同一般哪。”
  票数变成了三比三,所有人的目光转向了最后一个没有表态的赵国大臣——郑朱。
  郑朱在赵国之中是比较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