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国赵为王-第2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就是为什么李园在搞定了这桩政治交易之后就第一时间派人回来传令,让人立刻围杀郢都城之中的毛遂和胡衣卫的原因了。
  然而事实证明,李园的行动显然还是慢了一步,毛遂已经提前得知风声,及时的跑路了。
  “对了家主。”老管家好像想起了什么,忙从怀中拿出了一份信件:“这是在赵国人的据点发现的。”
  李园下意识的接过了信件,在信封上看到了四个大字:“李君亲启。”
  李园打开了信封,从里面拿出了一封信。
  内容如下:
  “弟在宫外,听闻李兄得以出任大司马,从此为楚国重臣,实在是可喜可贺。如今事情已毕,弟知李兄必定盛情挽留,但弟不过只尽绵薄之力,若厚颜受之未免有愧,故此先行一步,回返邯郸去也。”
  “经此一事,想必李兄在楚国之中崛起已是势不可挡,唯黄歇、景阳此二人乃是李兄之患,还请李兄务必除之,否则他日此二人必定对李兄下手,届时李兄将悔之晚矣。”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弟今日虽去,但他日必将随赵国大军回归郢都也。惟愿届时李兄以楚国子民为重,放下兵戈,使赵楚两国合二为一。如此赵国幸甚,楚国幸甚!”
  ……
  在信的落款处写着:“弟毛遂敬上。”
  李园定定的看着这封信,整个人好像都化作了一座塑像。
  片刻之后,李园突然用力将这份信给撕成了无数碎片,仰头朝天发出了一声怒吼。
  “毛遂!有朝一日,吾必杀汝而后快也!”


第869章 黄歇的困境
  “楚国完了。”
  在听到了毛遂的回报之后,赵丹十分轻松的出了一口气,对着面前的几名赵国大臣们说道。
  对于赵丹的判断,所有的赵国大臣们都表示了认可。
  楚王元虽然是个中庸之君,但是至少在楚王元还活着的时候,楚国的政局是非常稳定的。
  楚王元…黄歇…景阳,这个三巨头体系十分的稳定,几乎伴随着楚王元的整个执政过程。
  也正是在这个三巨头体系的强力支撑之下,楚国虽然屡经败战,但是始终没有走到崩溃的边缘。
  但随着楚王元的死去,这个非常稳定的三巨头体系失去了最重要的一环。
  新王的上位,两位太后的博弈以及李园的崛起,这一切都给楚国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
  “可以预见的是。”赵丹说道:“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寡人觉得楚国应该会陷入内斗之中。”
  平原君赵胜想了想,道:“从这次封赏来看,黄歇是最大的输家,恐怕楚军前线将会迎来巨变。”
  赵胜的这番话可不是无的放矢,李园升官了,景阳晋爵了,但是黄歇呢?黄歇什么都没有。
  要知道如今的黄歇可是整个楚国大军的掌舵者,以正常的逻辑而论的话,虽然黄歇的确是已经位极人臣了,但加点封地、赏点宝物意思意思总还是应该的吧?毕竟黄歇领军在前方,而且带的还是楚国的大部分兵力,换谁来当这个大王,都要考虑一下黄歇的感受才对。
  然而这些都没有。
  “黄歇恐怕要被当成弃子了。”虞信沉声道。
  赵丹笑道:“无论黄歇的情况如何,只要楚国内乱,那么就是寡人想要看到的事情!郑卿,汝的大行这些天配合一下胡衣卫,看看能否拿出一个具体的方案,寡人要亲自审阅!”
  俗话说得好,趁你病要你命。
  现在的楚国既然已经乱了阵脚,那么如果赵国不充分的利用一下的话,也未免太傻了一些。
  而且这种楚国几派相互争斗的情况其实是赵丹所最为乐见的事情,只要操作得当的话,那么赵丹和赵国完全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让楚国陷入严重的内耗之中,简直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啊。
  赵丹很开心,黄歇却很着急。
  作为楚国的相邦,黄歇自然是有自己的耳目在郢都的,而且还不少。
  所以在郢都发生巨变的两天之后,黄歇就已经得知了这个消息。
  第一波信使到来的时候,黄歇仅仅知道了楚王元去世的消息,但就是这个消息对于黄歇来说,也是足够震撼了。
  黄歇的心中非常的清楚,自己之所以能够和昭景屈三大家族对抗这么长的时间,完全就是因为楚王元的鼎力支持。
  现在楚王元死了,黄歇和尚且未成年的太子又没有多少接触,这一下子局面就非常尴尬了。
  一旦太子不愿意继续支持黄歇的话,那么黄歇的垮台就是分分钟的事情。
  这让黄歇十分的不安。
  但这还并不是坏消息的结束。
  当最新的消息从郢都传来的时候,黄歇整个人都懵了。
  李园一飞冲天,景阳得授封君,黄歇却一无所获?
  作为混迹楚国政坛几十年的老江湖,黄歇哪里可能发觉不了里面的古怪?
  所以在得到了消息之后,黄歇第一时间就召来了自己的几名亲信,开始商谈对策。
  对于现在的困局,几名亲信都是面面相觑,一时间显然都没有太好的办法。
  这让黄歇显然有些不满,忍不住开口道:“吾平日里厚待诸位,便是希望诸位能够在此关键时刻出谋划策,如今诸位齐齐噤声,这又是何道理?”
  黄歇的这一番话说出来,在场的不少亲信就是满面羞惭的低下了头。
  只有一个名叫朱英的幕僚脸色自若的坐在那里,和周围鸵鸟一般的同僚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黄歇看着朱英的这个样子,心中也是有些不爽,我作为主君现在都要火烧眉毛了,结果你这个家臣竟然还这么老神在在的?
  于是黄歇忍不住出声道:“朱英,汝如此淡然,莫非是胸有成竹?”
  朱英笑着点了点头,道:“君上,臣有上中下三策可解君上危难。”
  “哦?”黄歇眼睛一亮,忍不住开口道:“那汝还不快快道来?”
  朱英道:“敢问君上要先从哪一策听起?”
  黄歇想了想,道:“先说下策吧。”
  朱英道:“下策者,君上应该立刻将景阳以及昭景屈三大家族在军中的势力全部控制起来,然后静观郢都之变。若是郢都方面能够给君上名分,那么君上自然还是楚国令尹。若是郢都方面执意要和君上作对,那么君上也可率领大军回返郢都,想来以郢都之兵力是绝对不可能和君上为敌的。”
  黄歇大吃一惊,忙道:“不可,此乃是谋反之策,吾不愿为之。汝且说说中策吧。”
  朱英继续道:“中策者,君上应当立刻杀尽景阳等三大家族之徒,然后和赵国言和,起兵回师郢都,将郢都之中的大王控制在手,然后寻找机会,行田氏代齐之旧事!”
  黄歇的眼睛都要瞪出眼眶了,怒道:“朱英,汝除了教唆吾谋反之外,还能够说些其他的吗?”
  刚刚是挟大军而自重,现在更好了,直接要当篡位的乱臣贼子了都。
  朱英毫不示弱的和黄歇对视着,说道:“君上,如今的形势已经很明显了,郢都方面无论是哪一位太后,都不希望君上继续坐在这个令尹的位置上。君上若是不想要坐以待毙的话,那么现在就必须要先行动起来!”
  黄歇摇了摇头,道:“不可,不管汝怎么说,吾是不会去谋反的。”
  朱英耸了耸肩膀,道:“既然如此,那么吾还有一上策。”
  黄歇皱了皱眉,道:“说。”
  朱英道:“这上策其实也简单,君上只需要立刻控制住景阳等人,然后率领军队投降赵国即可。赵王若得此消息,必定重重的厚赏君上,如此一来,君上此生富贵无忧矣。”
  朱英话音一落,大帐之中瞬间就变得一片寂静。


第870章 黄歇的决定
  在朱英说完了这番话之后,黄歇的眉毛和脸部肌肉就是一阵乱跳。
  毫不夸张的说,现在的黄歇看上去简直想要吃人了。
  原本以为朱英的这些计策里多少也有那么一两个是比较和缓的,结果现在好了,这计策是一个比一个激进,一个比一个让黄歇的心脏无法承受。
  其实如果仔细想想的话,朱英所说出来的这三个计策,还真的就都是有成功可能性的,而且一个比一个成功的可能性要更高。
  但是问题在于……这些选择,也未免太有些那啥了吧?
  权臣、反贼、降臣,三个选择一个比一个要更加的扯淡!
  就在黄歇想要发作的时候,突然又有另外一名亲信开口了。
  “君上,如今郢都方面情况未知,君上都城之中无人,形势对于君上来说实在是非常不利啊。吾以为朱英之三策,君上的确是应该要考虑一下的。”
  黄歇闻言就是一愣,用惊讶的眼神看了一眼这名平日里素来以稳重著称的亲信。
  这个家伙竟然也觉得朱英的主意是好主意?
  更让黄歇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在这名亲信开口之后,他的意见竟然立刻就得到了其他亲信的纷纷同意。
  “君上,臣以为朱英所言极有道理,确实是应该考虑一下,先将景阳等人给拿下,以安军心。”
  “君上,臣也觉得如今投奔赵国才是上策。”
  “君上,臣觉得干脆便如中策所言,杀回郢都便是了!”
  一时间大帐之中议论声纷纷,竟然全部都是支持朱英言论的,只不过区别在于究竟是用上策、中策还是下策罢了。
  这让黄歇头大如斗,忍不住怒喝一声:“够了!”
  大帐之中瞬间就安静了下来,所有的人目光都聚集在了黄歇的身上,等待着他作出进一步的决定。
  黄歇目光横扫了一圈在场众人,整张老脸上满是愤怒和悲痛的神情,缓缓说道:“大王生前如此信任于吾,命吾执掌楚国整整十年时间,此战之前更是将整个楚国之兵尽数交于吾之手中。如此信任,虽文王太公亦不过如此。如今大王尸骨未寒,二三子却在此劝吾行此反叛之事,做那乱臣贼子?”
  黄歇用力的敲了敲面前的桌案,一字一顿地说道:“此事,绝不可行!”
  黄歇的话十分坚定,斩钉截铁,完全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众多亲信面面相觑,不由得在心中暗自叹息。
  很显然,这朱英的计策,黄歇是一条都不想用了。
  这无疑让这些亲信们十分失望。
  其实想想也可以明白,这些家伙统统都是黄歇的亲信,因此要是让黄歇来当这个楚王的话,那么他们绝对是举双手支持的。
  只有黄歇进步了,这些黄歇的亲信们才有进步的空间不是?
  就算是你黄歇不想进步,那么也可以投降赵国,大家在赵国那边重新来过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结果现在倒好,黄歇一个都不干,这就意味着目前只能够维持原状,黄歇的这些亲信们进步的空间也一点都没有了,大家还得提心吊胆的等待着来自郢都的消息。
  这算个什么事嘛!
  不知不觉间,甚至已经有人暗中对黄歇产生了不满。
  黄歇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微微的放缓了语气,对着在场的众亲信说道:“汝等也不必惊慌,郢都那边吾已经让人去安排了,早则三日迟则五日便会有消息传来,到时候大家便可安心了。”
  大帐之中响起了一片稀稀拉拉的应诺之声,显然这些亲信们对于黄歇的这番话都不是太感冒。
  在说完了这番话之后,黄歇又将目光看向了朱英,不管怎么说这都是唯一一个出主意的人,黄歇也不想让对方太过寒心。
  但就在黄歇准备开口说话的时候,朱英突然站了起来,朝着黄歇深深的行了一礼,道:“若是如此,那么还请君上准许臣离开。”
  黄歇眯起了眼睛,目光注视着朱英,缓缓说道:“这又是为何?”
  朱英道:“朱英身为臣子,不能劝谏君上于危难之中,便只能够退而求其次,保全自身也。”
  黄歇眼中的寒芒更盛了:“所以汝的意思是,吾若不采用汝的计策,便马上要大祸临头了?”
  朱英垂首不语。
  黄歇的目光环视全场,声音十分冰冷:“汝等莫非也是这么觉得?”
  所有人都低下了头。
  大帐之中的气氛似乎完全凝固了。
  足足过了半晌之后,黄歇才叹了一口气,道:“走吧走吧,还有谁想要走的?现在都可以一起走,走了就不要再回来了!”
  黄歇摆了摆手,神情十分萧瑟。
  朱英面色沉静,除去了头上的冠帽,将其放在了地上,然后再次朝着黄歇行了一个大礼,这才站起身来,朝着大帐之外走去。
  在朱英之后,也有几名将军和幕僚陆续做出了这样的动作。
  让黄歇微微松了一口气的是,离开的毕竟只是小部分人。
  走就走吧,大不了之后再慢慢招揽就是了。
  “或许,是时候暂缓攻城了……”黄歇在心中暗自想道。
  如今楚王元暴毙,无论是黄歇也好景阳也罢,甚至是楚军之中的大部分中高层将领,他们的心思其实都已经不在面前的这场阳翟攻城仗上了。
  而且楚国在更换了领导层之后,原有的援韩抗赵政策会不会继续,阳翟城要不要攻打下去这些问题也一样需要得到来自郢都的确认。
  总而言之,与其大家三心二意的攻城而白白牺牲兵力,倒不如先暂停攻城几日,等到一切明朗再做打算。
  至于郢都的朝局嘛……黄歇毕竟也是当了十年的令尹,虽然说实力可能还是比不上根深蒂固的三大家族,但是黄歇自认为自己也不是那种任人宰割的选手。
  现在只是因为楚王元驾崩的消息实在让人意想不到,所以黄歇才慌了阵脚,如果稳下来慢慢的处理,黄歇觉得自己也不是没有回旋的余地。
  就在黄歇的心中思考着对策的时候,一声惨呼突然吸引了黄歇的注意力。
  黄歇抬头一看,才发现刚刚走出大帐的朱英,竟然以一个十分诡异的姿势一步步的倒退了回来。
  突然间黄歇的目光一凝,因为他发现有一截剑尖从朱英的后背透了出来。
  砰的一声响,朱英的身体缓缓的倒在了地上,鲜血从他的伤口流出,染红了地面。
  一群楚军士兵冲了进来,瞬间将大帐之中的黄歇和他的所有亲信们都给包围了。
  黄歇心中又惊又怒,喝道:“汝等好大的胆子,是谁让汝等这么做的?”
  一声长笑从帐外响起:“当然是吾!”
  伴随着这声话语,一个黄歇的老熟人大步走入了帐篷之中。
  黄歇眯起了眼睛,盯着面前的景阳:“上柱国,汝疯了吗?汝乃是吾的副将,竟然敢行此以下犯上之事?”
  景阳哈哈大笑,突然从手中拿出了一块虎符,高声道:“众将听令,春申君黄歇有谋逆犯上之嫌,如今吾奉两位太后之命将其拿下,押送郢都!任何人不得轻举妄动,否则视同谋逆共犯!”
  黄歇身体剧震,这才明白了为何景阳能够如此大摇大摆的带着部队包围自己的帅帐而自己却一无所知,因为自己的亲卫们都已经被景阳用这块虎符给控制住了!
  看着地上朱英的尸体,一丝后悔的情绪突然从黄歇的心中闪过。
  如果刚刚自己听从朱英的话发动对景阳的控制,那么说不定还有翻盘的可能性……
  但是现在,看看景阳手中的虎符,再看看周围全副武装杀气腾腾的士兵以及自己面前那一个个低下头去完全不敢反抗的亲信们,黄歇的心中非常清楚的明白——
  自己输了,输得一败涂地。
  黄歇发出了一声长叹:“景阳啊景阳,都到了这个时候了,汝竟然还要执着于内斗吗?”
  景阳面无表情的哼了一声,朝着一旁的楚国士兵们示意了一下:“还愣着干什么,速速将人犯黄歇拿下!还有这些黄歇的亲信,统统给吾绑了!”
  景阳这一声令下,楚国士兵们顿时就是一拥而上,直接就把黄歇及其一干亲信给五花大绑,然后一个个架了出去。
  在做完了这一切之后,一名景氏家族的将军面带喜色的走上前来,对着景阳道:“恭喜君上贺喜君上,从今往后,这令尹一职便非君上莫属了!”
  景阳闻言放声大笑,声音之中带着十分的得意。
  整整十年的时间,在这十年里景阳一直想办法取代黄歇但却从未成功,直到今天,他终于第一次看到了成功的希望!
  “对了君上,这阳翟城……”
  景阳大手一挥,沉声道:“阳翟城还是要攻的,不过要等到两日之后,待吾清除了黄歇一党之后,这攻克阳翟城的功劳,便非吾等莫属了!”
  黄歇不知道郢都之中的情况,但是景阳是知道得非常清楚的。
  如今的郢都之中两名太后并立,整个楚国政坛其实也是暗潮涌动。
  拿下了黄歇只是第一步,如果景阳想要让自家在这场竞争之中胜出,让自己的族妹景太后压倒楚国太子悍的生母李太后的话,那么就必须要拿出让人信服的成绩来。
  只要能够攻克阳翟,再解了新郑之围,那么景阳的这个令尹之位,那才真真正正是稳如泰山,再无人可撼动了!


第871章 有点烦
  “景阳还在攻打阳翟城。”
  对于这个消息,赵国的君臣们看上去多少显得有些意外。
  赵胜皱了皱眉头,道:“这个景阳,难道就真的这么放心自己对于楚军的掌控力吗?”
  虞信若有所思的想了想,道:“或许他是想要借机削弱黄歇的实力也不一定。”
  这句话提醒了其他人。
  李伯嘿了一声,有些不爽地说道:“既然景阳选择了继续攻击阳翟,那么这一次胡衣卫的动作岂不是全部白费了?”
  赵丹轻轻的敲了一下桌子,在其他人的目光投来之后才缓声开口道:“这一次胡衣卫的行动其实做得很好,寡人觉得完全没有问题。只要利用好楚国两位太后之间的矛盾,迟早景氏和李氏之间会爆发一场火拼。”
  给郢都事件定了性之后,赵丹继续说道:“但是阳翟城的问题也是必须要解决的,诸位卿家都来说说,看看有没有什么解决的办法吧。”
  李斯想了想,开口道:“或许应该让新郑那边加快一下攻击的节奏。”
  虞信摇头道:“新郑乃是韩国的首都,城高墙厚,就连震天雷都难以将其轰破。想要攻破这样的城池,那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即便是刻意加快节奏,也只能是白白耗费伤亡罢了。”
  虞信说得很委婉,但意思其实很明显,新郑这种城池只能够困住,困到城里的人战斗力彻底不行了然后才有希望攻破。
  在新郑城之中的韩国军队战斗力没有跌落到一定地步之前,想要攻破这座城池是任何将军都无法做到的事情。
  赵胜耸了耸肩膀,突然道:“新郑近水,为何不尝试引水而决之?”
  “不可。”赵丹立刻就出言否定了这个意见:“寡人希望的是征服,而不是多造杀孽。”
  在困死新郑城和淹死新郑城之中,赵丹更希望的是能够保存尽可能多的人口下来。
  毕竟这些人口将来可都是赵丹的子民啊。
  赵胜摊了摊手,道:“若是如此的话,或许可以先让新郑方面派出一部分的兵力去支援阳翟城,只要援军一到,想必景阳就不敢继续那么大张旗鼓的攻击阳翟城了。”
  赵丹想了想,道:“平原君,汝觉得要抽调多少兵马才能够起到牵制阳翟城楚军的作用?”
  赵胜答道:“回大王,臣以为至少需要五到十万人。”
  “太多了。”赵丹继续否定掉了赵胜的这个意见:“如果抽调太多兵马,那么万一新郑方面出了什么情况,反而不美。”
  郑朱思考了一番,提出了另外一个意见:“大王,其实臣觉得,或许可以试着从高唐城抽调兵力支援阳翟城。”
  “高唐城?”赵丹的眼睛一亮,道:“继续说下去。”
  郑朱笑道:“大王,在高唐城之中本有十万兵马,乃是大王为了防备齐国而驻扎,如今齐国看上去全无发动的迹象,大王不如将这十万兵马抽调西进驰援阳翟,如此一来的话阳翟之危自然便得到解决了。”
  “不妥。”虞信开口反对道:“如果将高唐城的兵马抽调走了,那么整个赵齐边境的兵力就变得十分空虚了,如果齐国人这个时候趁势来攻的话,岂非轻而易举的就能够打到邯郸之下了?如此一来,大王和邯郸就危险了,吾认为此计不可取。”
  郑朱道:“齐王建和后胜在接连遭遇挫败之后,早已经是噤若寒蝉不敢轻易出兵,燕国覆没之时齐国毫无动作就是明证。如今韩国覆灭在即,想来齐国更加不可能有什么动作了。再说了,即便齐国出兵,想要打到邯郸尚需时日,大王也完全可以从容应对。”
  赵丹思考了一会,问道:“高唐城之中的这些兵马战斗力如何?”
  赵胜答道:“两万中央军和八万郡兵青壮,总体战斗力大约和剧辛所部相差无几。”
  赵丹点了点头,道:“既然如此,那么就从高唐城之中抽调八万兵马西进,用最快的速度支援阳翟城吧。再想办法通知一下剧卿,让他继续坚守一段时间好了。”
  对于剧辛的防守能力,赵丹还是很有耐心的。
  而且赵丹也并不是很担心齐国方面的防备,就算让齐国人打来又如何?几年前齐魏联军尚且拿不下邯郸,现在就更别想了。
  暂时解决了中原方面的事情之后,赵丹又继续开口道:“李牧呢,李牧现在的战况如何了?”
  李牧的心情不太好。
  此刻的李牧骑在马上,远远的望着几里之外的秦军大营。
  “王翦是想要和吾耗在这里啊……”
  虽然牢牢的把王翦钉在了洛水西岸,但是问题在于,王翦也把李牧给钉住了。
  凭借着这么多年征战沙场的经验,李牧能够看得出来,王翦是真的没打算走了。
  否则的话,王翦也不至于将这座大营布置得和一座城池似的……
  是的,一座木头城池。
  李牧揉了揉太阳穴,感觉到有些头疼。
  作为一支骑兵部队的统帅,眼下的这种情况显然并不是李牧所想要的。
  这么大的一只乌龟,即便是以李牧的能力,也有种无处下口的感觉。
  义渠胜嘿了一声,在李牧的身边跃跃欲试地说道:“大都督,不是刚到了一批手雷吗?让末将去冲他一冲试试?”
  李牧翻了一个白眼,指着面前秦军大营之前那密密麻麻的壕沟和拒马说道:“恐怕汝都还没有冲到寨墙面前,吾就要考虑帮汝收尸的事情了。”
  义渠胜耸了耸肩膀,闭上了嘴巴。
  李牧沉思片刻,终于做出了决定:“传令下去,明日拔营西进。”
  “西进?”义渠胜的眼珠子转了转,喜滋滋地说道:“大都督又准备去打咸阳了?也好,都说事不过三,这一次我们正好证明给那些秦国人看看,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发生的!”
  李牧哑然,随后摇了摇头:“不去咸阳,咸阳城肯定已经有了准备。”
  义渠胜有些不解:“那要去哪?”
  李牧嘿了一声,道:“去找几座小城,然后从城里的仓库借点粮食,顺便再把王翦这支乌龟给钓出来。”
  义渠胜眼珠子一转,道:“王翦要是不出来怎么办?”
  李牧微微一笑,意味深长地说道:“那就想办法让他出来好了。”
  在说出这番话的时候,李牧的眼中闪烁着异样的神采。


第872章 博弈
  “赵国人撤军了?”
  当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王翦的脸上并没有任何喜悦的神情,反而却能够看出深深的忧虑之色。
  这份忧虑之色是如此的明显,以至于尉缭忍不住开口问道:“难道将军不希望赵国人退兵不成?”
  在尉缭看来,赵国人跑路了无疑是一件大好事情,怎么自家这位主将看上去倒好像被赵国人捅了一刀似的?
  王翦叹了一口气,道:“吾怎么会不希望赵国人撤军?但问题在于,这个李牧的撤军,恐怕并不是真的撤军啊!”
  尉缭也是个聪明人,所以在稍微一思考之后就已经回过神来:“将军的意思是,赵国人希望将我军调动起来?”
  “正是。”王翦点了点头,道:“从之前的那一次战斗来看,若是在平原之上打遭遇战的话,李牧所率领的骑兵数量虽少,但其实战斗力并不在我军之下,一旦给其找到机会的话,正面击败我军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尉缭想了想,脸色十分凝重的点了点头。
  在经历了前不久的那场大战之中,即便是秦军之中最为乐观的人,也不再怀疑李牧所率领的这支赵军骑兵的战斗力了。
  尉缭每每在战后想来,都觉得如果不是当日的王翦果断决定撤退,那么秦军打下去的话战败的可能性超过八成!
  想明白这一点之后,尉缭就更加的佩服王翦了,如果当天是尉缭来指挥的话,恐怕现在尉缭能不能活着都是个问题了。
  王翦又继续说道:“李牧想必也已经看出来了,他若是继续和我军僵持在这里,虽然能够牢牢的将我军牵制住,但是他也同样没有任何办法能够将我军击败。此人如此心高气傲,多半会想办法将我军调动起来,然后再想办法和我军在平原之上决战!”
  尉缭嘿了一声,心中说不出是恼怒还是别的什么情绪。
  堂堂二十万大秦雄狮,竟然被李牧麾下这区区几万骑兵给欺负上门来了。
  即便是放在几年之前,又哪里可能会有这样的事情?
  即便不是一名土生土长,真正意义上的老秦人,但是作为眼下这支大秦军队的副将,尉缭还是慢慢的有一种愤怒的想要燃烧起来的感觉。
  尉缭忍不住冲口而出:“将军,既然李牧想要和我军作战,那么我军便再战一次!”
  王翦微微一笑,拍了拍尉缭的肩膀,道:“尉缭将军稍安勿躁,这个机会应该会很快就到来的。他李牧当真以为离开了此地之后我军就一定会失败了?传令下去,全军拔营西进!”
  ……
  频阳县。
  这是一个重泉以西大约百里之外的小县城,这一天,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声猛然响起,一阵滚滚的黑烟冲上天际,在轰隆隆的城墙垮塌之下,一个巨大的缺口出现在了义渠胜的面前。
  看到了这一幕的义渠胜眯起来眼睛,嘴角划过了一丝十分残酷的微笑,手中的马刀高高的举起,在震耳欲聋的隆隆鼓声之中发出了一声大喝:“冲锋!”
  很快的,整个频阳城的控制权就落入了赵军的手中。
  义渠胜进城之后并没有去控制什么官府,而是直接抓了一名俘虏,然后在俘虏的指引下直接朝着城中的仓库而去。
  果不其然,就在义渠胜刚刚冲到仓库的时候,几名秦国的官员正站在仓库面前大呼小叫着。
  “烧了,全部烧掉!”
  “快快,不然等会赵国人就来了!”
  在这些官员们的指挥下,一些看上去应该是秦国属吏的人正在慌慌张张的手持着火把,想要打开仓库的大门。
  义渠胜哼了一声,从身后的箭囊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