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战国赵为王-第2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丹点了点头,笑道:“王后不必担心,就让他们慢慢吵去吧。寡人其实一点都不着急,魏国那边现在都还没有足够的官吏,草原那边也要派去许多的人手,寡人已经要求华夏学宫那边招收更多的记名弟子了,但也不知道来不来得及。反正其他的几个国家都给寡人打残了,至少两三年内是蹦跶不起来的,寡人可不急,一点都不急啊!”
但赵丹不急,却偏偏有其他人比赵丹还急。
也正是这其他人的急躁,给了赵丹一个开战的绝佳借口,也为赵丹提供了一个接下来的开战目标。
第805章 乐间的计划
燕国蓟都。
自从武阳城被割让给赵国之后,蓟都之中的气氛似乎就沉闷了不少。
随着下都武阳被割让之后,燕国就失去了所有北易水以南的土地。
虽然从地图上来看,燕国失去的只不过是十分之一左右的国土,似乎完全无伤大雅。
但问题在于燕国这一次失去的可都是精华啊。
燕国的人口密集区域,主要是集中在了武阳和蓟都这两座都城之间,而武阳由于更南边一些,所以人口更多,也更加的富庶。
如今燕国失去了境内最大的城市武阳,导致的后果是整个燕国的人口直接减少了差不多五分之一左右,这对于原本人口就不多的燕国来说,绝对是一次伤筋动骨的打击。
“但是这还不是结束,太后。”乐间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满脸都是凝重的神情,对着面前的燕太后说道:“自从魏国灭亡之后,赵王的野心已经是昭然若揭了。他不再满足于称霸这件事情,他所想要做的乃是消灭包括燕国在内的所有国家,将所有的华夏土地都纳入赵国的治下!”
年轻的燕太后显然被乐间的这番话给说得吃了一惊:“昌国君此言,是不是有些过于夸张了?”
说实话,虽然一直以来这位燕太后都支持乐间和自己娘家赵国作对,但是女人毕竟心中多少还是对于自己的娘家存有幻想的,更何况赵丹作为如今燕太后的娘家之主,可是一手主导了燕太后以及小燕王的得势,也让燕太后有些难以相信赵国真的会存在什么灭掉燕国的想法。
乐间将燕太后的表情清清楚楚的看在了眼里,当即摇了摇头,说道:“太后,如今可不是对赵国心存幻想的时候啊。自从平王东迁以来,诸侯国之间的相互攻伐和覆灭便已经成为了常态,周武王当年分封千国,如今不过仅存其六。若是太后还犹豫不决的话,那么燕国覆灭之日便可期矣!”
“什么?”燕太后被乐间描述的这番话有些吓到了:“燕国真的会灭亡?”
乐间斩钉截铁地说道:“若是太后对此不管不顾的话,那么燕国必定会灭亡,而且灭亡的时间绝对不会太晚到来!”
这个答案让燕太后的脸色顿时变得有些苍白了起来,足足过了片刻之后,燕太后才缓缓说道:“昌国君,若是老妇向赵国称臣的话,那么能否阻止赵国对燕国的吞并?”
乐间嘿了一声,道:“太后难道忘了,这一次六国齐聚邯郸,不就是为了朝见赵王么?但即便如此,魏国说灭也就灭了,难道王后也希望吾王今后像魏增那样,成为赵国的燕君不成?”
燕太后沉默了。
足足过了半晌之后,燕太后才缓缓开口说道:“既然昌国君这么说了,那么想必应该是有办法解决此事的吧?”
乐间十分肯定地说道:“不错,臣自然是有办法的。但是臣的这个办法必须要得到太后的首肯,否则的话是无法成行的。”
燕太后点了点头,说道:“也好,既然如此,那么老妇就将此事授权与汝,汝大可以派出使者联络其他国家,然后……”
乐间打断了燕太后的话:“太后误会了,臣的办法并不是联络其他国家。”
“啊?”燕太后显然有些惊讶。
不联络其他国家的话,难道乐间想要凭借着燕国的一己之力和赵国对抗?
即便是燕太后再如何的不懂军事,她也知道这样做的下场绝对是死路一条。
乐间正色道:“太后,以臣之见,如今的赵国之所以如此的兴盛,完全便是因为赵王英明神武治国有方。”
燕太后点了点头,对于乐间的这个看法表示了赞同。
她的心中甚至还有着那么几分骄傲之意,毕竟这位睥睨天下的赵王,可是她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啊!
然而乐间接下来的话语,全完全出乎了燕太后的意料之外。
“所以臣觉得,只要能够派遣一名刺客去刺杀赵王,一旦得手的话赵国就会立刻陷入混乱之中。到时候太后再联合其他诸国一同攻击赵国,便可以完全扳回不利的形势,不但能够将武阳城给收回,甚至有望夺得更多的赵国土地!”
燕太后这一下是真的被乐间的主意给惊住了,她无比诧异的看着乐间,足足过了好一会才道:“昌国君……汝疯了吗?汝可知道刺杀他国国君是什么样的行为?”
自春秋战国已降,虽然说各国之间争斗不休,甚至许多国家还形成了一种死敌一般的存在,但是这种派出刺客去刺杀他国国君的事情,还真是很少很少发生。
首先一个原因当然是因为诸侯身边的保护都十分的严密,外国人想要得手几乎没有任何可能。其次则是诸侯们对于采用这种手段也有一定的忌惮,毕竟你派人刺杀我的话我肯定也会派人刺杀你,这么来来去去的话日子还怎么过?
谁也不愿意天天生活在被人刺杀的阴影之中,所以还是大家高高兴兴的在战场上分出胜负就好啦。
虽然燕太后只不过是一名女流之辈,但是她毕竟出身于赵国王族,同时又是如今燕国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这样的道理她当然还是明白的。
更重要的是,赵丹可是她的亲人啊!
乐间声音微微的抬高了一些,道:“太后莫要忘了,若是不这么做的话,那么燕国就要灭亡了!”
言外之意非常简单,这燕国都要亡了,还管那些大道理干嘛啊?先想办法活下来再说!
燕太后又是一阵沉默,看得出来,这位燕太后的心中十分的纠结。
足足过了半晌之后,燕太后才开口道:“……就没有别的解决办法了吗?”
乐间叹了一口气,道:“太后,若是真的能够有其他办法的话,臣又何必行如此下作之事呢?”
顿了一顿之后,乐间又继续说道:“或许太后有所不知,臣这一次去邯郸的时候,赵国南军中郎将乐乘曾经秘密的求见过臣,并且要求臣作为内应,配合赵国覆灭燕国!”
“什么?”燕太后这一次真的是脸色大变,整个人的身体剧烈的颤抖着,显然不敢相信自己所听到的这一切。
燕太后幽幽的叹了一口气,道:“就算老妇答应了汝刺杀赵王的行动,汝又如何能够获得成功?”
乐间正色道:“回太后,臣打算派出一名使者,以向赵国割地称臣的名义来换取赵国对燕国不动刀兵。如此一来的话,赵王必定会十分高兴的接见使者,届时使者只需见机行事,便有机会杀死赵王!”
燕太后想了想,道:“昌国君,汝这个计策未免也太过不保险了一些。”
在燕太后看来,这个计划的不确定性简直太多了。
乐间点了点头,道:“太后所虑的确属实,但是臣已经招募到了一名勇士,此人有万夫不当之勇,一旦让其有了一个面见赵王的机会并且逼近赵王五步之内,则赵王必死无疑!”
燕太后犹豫了一下,道:“此人是谁,当真如此武勇?”
乐间十分肯定地说道:“回太后,此人名为荆轲,乃是卫国人,因仗义怒杀豪族而逃到燕国,乃是臣府上客卿田光之好友。臣曾经亲自考校过其武艺,若是论战场杀敌此人或许不行,但是论到刺杀之术,则此人之技天下第一也!”
乐间的这番话,其实是把荆轲的能力给夸大了不少。
不过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不适当夸大的话,那么燕太后会不会同意也是个问题。
果然燕太后在听完了这番话之后,脸色就放松了不少。
从燕太后个人的角度来说,既然她已经嫁到了燕国,那么无论如何也是不可能回到赵国之中的了,更何况现在的赵国甚至已经都开始图谋燕国了,燕赵两国决裂基本上已经是势在必行的事了。
既然都已经决裂了,那么杀死自己的亲兄弟赵丹似乎也就没有那么的难以接受了。
毕竟最是无情帝王家,而燕后自己,本就是帝王家出身的人啊!
乐间又继续说道:“臣已经计划好了,到时候就以督亢之地来献给赵王,然后让荆轲假扮成使者,谎称要献地图给赵王。一旦赵王答应了此事,那么荆轲便有机会靠近赵王五步之内,到了那个时候便是赵王的死期!赵王一死,则赵国崩溃可期,天下诸国危局立解!”
于是燕后终于缓缓的点了点头,同意了乐间的计划。
“既然如此,那么此事就拜托昌国君了。还请昌国君小心计划仔细行事,务必要一击得手,否则的话一旦触怒了赵国,昌国君应当知道那是怎么样的后果。”
乐间神情凝重的点头应是。
无论是对于乐间自己还是对于燕国来说,这次刺杀都是一次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刺杀!
片刻之后,乐间快步走出了大殿。
“速速回府!”
此时此刻,乐间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回到自己的府上找到那个名叫荆轲的家伙,帮助他成功的执行这次必将千古传唱的超级刺杀!
第806章 风萧萧兮易水寒
荆轲已经准备好了。
没有任何人知道荆轲是怎么被乐间说服的,或许荆轲的死忠好友高渐离知道,但是等到高渐离也去世之后,这件事情就彻底的成了一个千古谜题。
当乐间看到荆轲的时候,他几乎以为自己看到的是一个废人。
这个计划早在乐间去年秋天从邯郸回返之时就已经谋划了,而荆轲也早在几个月之前就已经答应了下来,会承担这一次刺杀赵王的任务。
为了补偿荆轲,乐间十分慷慨的答应了荆轲的所有要求,包括一座很气派的府邸,很多的仆人,前呼后拥的马车,甚至还有一个大夫的头衔。
除此之外,荆轲还有很多的时间。只要他一天没有出发执行任务,那么他就可以将这一天投入无穷无尽的玩乐之中去。
所以荆轲胖了。
或许用胖在这里形容荆轲并不算太合适,但是这几个月的生活下来,当年那个瘦削之中透着几分锐利之意,将所有乐间府上的家臣们打得落花流水的荆轲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颇为壮实的男人,甚至都已经开始有了明显的小肚子,再加上那一身从头到脚都透着豪气的衣服以及举手投足之间浓浓的贵族风范,都让乐间产生了一种错觉。
自己可能碰到了一个假荆轲。
这让乐间多少有些气急败坏:“汝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明明是一头择人而噬的野狼,怎么在短短的几个月之后,就变成了一头不折不扣的看家犬?
这可不是乐间想要的那个荆轲。
荆轲能够听得出来乐间话语之中的责怪之意,但是他却并没有哪怕是一丝尴尬或者愧疚的表情,事实上对于一个马上就要把命卖出去的人来说,他是不会对买自己命的家伙有什么好态度的。
所以荆轲不急不忙地说道:“君上,已经是时候出发了?”
乐间缓缓点头,不无嘲讽的看着荆轲:“是的,太后已经同意了进行计划,但是吾很怀疑以汝现在的状况,究竟能否完成任务。”
荆轲笑了起来,他笑的十分的从容,从容之中甚至还透出一丝嘲讽。
“敢问君上,若是比较治国之术,行军打仗之略,荆轲与君上孰高孰低?”
乐间不假思索地说道:“大夫远不如吾矣。”
荆轲点了点头,又道:“的确如此。若是论杀人之技,刺杀之术,荆轲与君上孰高孰低?”
乐间犹豫了一下,道:“自然是大夫强于吾矣。”
荆轲笑道:“既然如此,那么君上为何要怀疑荆轲?须知论及杀人,不是荆轲自吹,这世间少有人能及也。”
乐间的目光之中透出了一丝不耐烦的意味,说道:“大夫须要知道,此次刺杀行动,乃是赌上了整个燕国的国运!若是大夫刺杀失败,则燕国亡矣!吾身为燕相,岂能不慎之又慎?”
荆轲哈哈大笑,道:“君上须知,此次刺杀行动,乃是赔上了荆轲的性命!无论成功与否,荆轲之死已成定局!难道君上真的以为荆轲愿意以一名失败者之身份载入史册不成?大丈夫既生于世,当效专诸、要离之流,不可学豫让、聂政者也!”
专诸刺王僚,要离刺庆忌,这都是成功的刺客典范,而豫让刺赵无恤、聂政刺侠累,则是刺客的失败事例。
很显然,荆轲希望自己能够做一个成功的刺客。
荆轲的话让乐间有些无话可说,但是这位昌国君显然并不会就此说服,而是继续开口质问道:“吾闻大夫这数月以来在府上日日笙歌,与友人饮酒作乐,这难道便是大夫为刺杀做的准备?”
荆轲十分认真的点了点头,道:“然也。”
乐间第一次愣住了。
荆轲继续道:“去岁初见之时,以君上之见,当时之荆轲可像一名刺客?”
乐间点头道:“像极。”
如果不是因为荆轲一看就是一个杀人的好苗子,乐间又怎么可能选中他去执行这个任务呢?
荆轲笑了笑,道:“若是君上能够看出荆轲乃是刺客,那么赵王麾下能人无数,其人又是当世之明君,难道看不出荆轲是刺客?赵王一旦有了防备,君上觉得荆轲还能得手乎?”
乐间再次语塞。
荆轲站了起来,在乐间的面前来回走了几步,然后又缓缓的跪坐下来,道:“以昌国君之见,如今之荆轲,可像一名大夫?”
乐间不自觉的点头道:“像。”
荆轲笑道:“这便是杀人之技了。若是刺客荆轲面见赵王,那么恐怕未至大殿之上便已经被拿下问斩。但若是大夫荆轲面见赵王,想必赵王不但会欣然接见,甚至还会给大夫荆轲创造一个接近赵王的刺杀条件。不知昌国君以为荆轲此言对否?”
乐间终于服气了,心悦诚服的点头道:“论杀人刺客之技,吾确实不如大夫多矣!”
荆轲闻言放声大笑,但奇怪的是,他的眼中竟然连一丝一毫的喜悦都没有。
乐间轻轻的在面前的桌案之中按了一下,啪嗒一声一个暗格弹了出来。
乐间从暗格之中拿出了一把匕首,对着荆轲道:“此匕首乃是去岁吾去邯郸之时重金自徐夫人手中购买而得,名为——鱼肠匕!”
荆轲悚然一惊,忍不住开口问道:“这匕首莫非便是当年专诸刺王僚之鱼肠匕?”
传言当年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就是将一把匕首藏在鱼腹之中,借着进献炙鱼的机会从里面拔出匕首,一举刺杀成功。
专诸当时所用的那把匕首,名字就叫做鱼肠匕。
乐间笑道:“正是。此匕首极其短小,正适合藏匿卷轴之中近身刺杀,吾还有一瓶毒药,将此毒涂抹在鱼肠匕之上,可有见血封喉之效。”
荆轲珍而重之的接过了乐间手中的鱼肠匕。
乐间注视着荆轲,道:“大夫此去,可还有什么心愿未了的吗?”
不管怎么说,荆轲这一次去都是为了乐间卖命,人家命都卖了,那么乐间自然也不介意多补偿一些东西给荆轲。
荆轲想了一想,沉声道:“先前君上所赐与荆轲之女,有三人已然怀孕,若是有子女得存于世,那么还请君上为吾照看一二。”
乐间点了点头,十分郑重的对着荆轲说道:“若大事得成,则大夫之血脉,吾当视如己出而养育之!”
荆轲微微一笑,站了起来,朝着乐间行了一礼:“如此,便多谢君上了。七日后,吾当前往邯郸而见赵王!”
……
北易水。
一艘小船停在易水北岸的码头之上,几十个人身着白色衣冠,一脸凝重的站在码头之上,只为一人送行。
荆轲身着大夫衣冠,整个人看上去一副风流名士之态,朝着诸人团团拱手,又对站在最前方的乐间沉声道:“昌国君,吾这边便去了。”
乐间点了点头,朝着荆轲深施一礼:“若大事得成,乐间替千万燕国百姓谢过大夫!”
荆轲哈哈大笑,迈步登船。
突然间,铮铮的乐声响起,众人定睛看去,却见不远处一人正席地而坐,击筑成曲。
荆轲眼睛一亮:“渐离吾兄!”
高渐离朝着荆轲微微点头,一手击筑,一手扶弦,曲调自宫商而变徵,一股悲伤的氛围悄然弥漫。
荆轲突然笑道:“有曲岂能无歌,且让吾高歌一首!”
说着突然放声歌唱: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歌声苍茫而悲凉,充满了和战友爱人分离的无奈和思念,几名女子在岸边码头之上哭的死去活来,正是荆轲先前所言让乐间照顾的三名女子。
筑声突然一变,自变徵而入羽,开始变得慷慨而激昂,如隆隆鼓声般在众人的耳边不停的激荡。
荆轲放声再歌,曰:
“何草不黄?何日不行?何人不将?经营四方。
何草不玄?何人不矜?哀我征夫,独为匪民。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哀我征夫,朝夕不暇。
有芃者狐,率彼幽草。有栈之车,行彼周道!”
一首既罢,荆轲在船上朝着众人深施一礼。
众人不敢怠慢,纷纷还了荆轲一礼。
荆轲放声大笑,道:“想吾不过一落魄士子,流浪诸国而不得门入,今有诸君相送,此生足矣!”
高渐离收筑而起,同样在远处朝着荆轲深施一礼。
荆轲环视一圈众人,突然豪气勃发,高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说完迈入入船舱之中,喝道:“开船!”
船工不敢怠慢,撑桨开船而去,船只在众人的注视下渐渐的驶离了易水北岸的码头,朝着南岸的赵国国土而去。
乐间静静的注视着这艘船离开了自己的视线,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荆轲啊荆轲,汝可一定要成功啊!”
第807章 荆轲见驾
“燕国使者荆轲求见,为寡人庆生?”
当赵丹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的脸色顿时变得无比的古怪。
正在向赵丹汇报事情的虞信注意到了这一点。
在之前秋天的上计之中所发生的事情里,遭受打击最为沉重的就是布衣派、或者说虞信这一脉的势力。
这让这位司寇意识到了一点,那就是自家的大王并不喜欢如此赤裸裸的争权夺利发生在眼下。
事实上任何君王都不会喜欢这样的事情发生在面前,只不过有些君王只能够选择忍让,而有些君王则可以选择对抗,更有小部分雄才大略的君王能够轻而易举的粉碎所有的意图,将整个局面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赵丹无疑就是最后一种君王。
如果说在十年前见到这位大王第一面的时候,又或者是六年前长平之战爆发的时候虞信都能够掌握住自家大王的想法,那么直到上计之后虞信才发现,这些年来自己虽然的确在不停的成长,但是自家大王的成长更是远远的出乎了自己的意料之外。
到了现在,自己已经看不透自家的这位大王了。
从那以后,虞信就非常频繁的跑来龙台,几乎是每逢大小事都要来请示赵丹,就如同今天一般。
看到赵丹的面色似乎不太好,虞信忍不住开口道:“大王,难道这燕国又想要生出什么事端不成?”
赵丹沉默了一会,并没有回答虞信的问题,而是说道:“传令给百官,寡人明日在龙台正殿召见燕国使者。”
片刻之后,虞信满腹疑惑的走出了龙台偏殿,这位聪明的大臣已经敏锐的从赵丹的表情之上发现了不对,但是却并不知道这样的不对发生在哪。
只有坐在龙台之中的赵丹才知道原因。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嘿,好一个荆轲刺秦王……奶奶的,居然变成了荆轲刺赵王了吗?赵政啊赵政,没想到寡人要取代你一统天下,同时也取代了你被荆轲刺杀的命运啊!”
赵丹的心中突然感觉到无比的荒谬。
小时候的赵丹就从历史书和故事书上了解过荆轲的故事,当时还觉得荆轲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刺杀的秦王政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坏蛋。
但是当现在,大英雄刺杀的对象变成了赵丹自己的时候,赵丹的心情可以说就是相当复杂的了。
没有任何人喜欢在史书上成为一个反派角色,此刻的赵丹甚至都有些想为历史上的秦始皇而鸣不平了。
明明是荆轲要杀秦始皇,秦始皇本身是受害者,怎么就变成了大反派呢?
这该死的春秋笔法啊!
赵丹平静了一下心情,然后发布了下一道命令。
“来人啊,召毛遂、许历来见寡人!”
……
翌日,赵国文武百官齐聚一堂,等待着燕国使者的觐见。
而燕国正使、大夫荆轲也已经在殿外做好了候见的准备。
一名赵国的宦官出现在了荆轲的面前,趾高气扬地说道:“大王有命,宣使者荆轲上殿!”
荆轲抬头看了这宦官一眼,心中不觉就生出了几分鄙夷。
连胯下的那话儿都没了,活着还有甚么意思?
不过很快荆轲就有点高兴不起来了,毕竟面前这个宦官虽然没了那话儿,但是毕竟还能够活着,甚至还可以狐假虎威的不把自己这个诸侯的使者放在眼里。
而自己呢?荆轲非常的清楚,等到自己见到赵王的那一刻起,即便任务最终完成了,自己应该也是活不成了。
荆轲一步步的沿着龙台那一级级犹如白玉一般在阳光下发着光的台阶走着。
曾几何时,他也想过要投奔这座宫殿的主人,但是在自己好友高渐离的劝说下,荆轲最终还是选择的前去燕国。
到底去燕国是好还是坏呢?就连荆轲自己都不知道。
当走到大殿门口之时,荆轲下意识的停下了脚步,转头看了一样东方那刚刚升起不久,散发着金色光芒的太阳。
很刺眼。
这或许是自己最后一次见到阳光了吧……
耳边已经传来了宦官的催促:“使者,吾王已在殿中,还请速速入内。”
荆轲收回了目光,脸上的表情变得一片平静,迈步走入了殿中。
一走入大殿之中,荆轲就能够感受到上百道目光同时落到了自己的身上,这些目光之中有些好奇、有着友善、有着平和,但更多是却是一种——倨傲。
一种强国、大国看到弱国、小国使者之时所不可避免、自然而然生出来的倨傲。
荆轲走了上前,在距离赵丹大约三十步的地方停了下来。
这是礼数,如果再往前走的话,那么就一定会引起赵国君臣的警觉。
荆轲恭恭敬敬的跪了下来:“燕臣荆轲,见过大王!”
一个中正平和的声音传进了荆轲的耳中:“使者不必多礼,请起吧。”
荆轲站起了身子,顺势抬起了头,第一次看到了这位威震天下的赵王。
温和的笑容、成熟的脸庞、眉宇之间隐约透着几丝威严,无论从任何角度来看,都完美的符合了荆轲心目之中对于明君的想象。
只是这么对上一下眼神,荆轲竟然有一种要被全部看透的感觉。
在这之前荆轲觉得,所谓的什么霸主大王,那也不过就是一对眼睛两只手,两个肩膀两条腿罢了,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什么气势啊威严这种东西都是骗人的。
但是直到荆轲自己来到了邯郸,进入了龙台正殿,真正见到了这位赵国大王之时,他才发现自己之前的想法简直就是大错特错。
似乎有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力量在这座大殿之中盘旋着,让每一个外来者都不由自主的心生震撼,让那位坐在王位之上的大王有了近乎无边无际的威势。
荆轲甚至觉得,这种力量并非是来自于赵国的百万兵甲,更不是来自于赵国的万里国土,而完全就是来自于那位静坐在王位之上的赵王本人!
这位赵国大王的年纪看上去比荆轲也大不了几岁,可是他就是这么淡淡的一眼看过来,荆轲整个人突然就有了一种从里到外被全部看透的感觉。
荆轲有些惊慌的低下了头。
赵丹的声音再一次的传来:“使者此次前来,究竟所为何事啊?”
荆轲深吸了一口气,尽可能的让自己的语气显得平静一些:“回大王,太后和吾王此次命荆轲前来,乃是为了送上一些礼物,替大王庆生!”
虽然经过了再三联系,但是荆轲说话说到一半的时候,还是不由自主的有些颤抖。
毕竟还是没有见过大场面啊。
荆轲的心跳得很快,自己似乎露出了破绽,会不会被赵国人识破呢?
下一刻,赵王的声音传入了荆轲的耳中:“唉,也是个体贴人啊……都有哪些礼物啊?”
事实上礼单早就已经提前送上去了,荆轲心里也很清楚,这位大王之所以这么一问,其实就是想要让其他的赵国大臣们也知道一下燕国送来的“礼物”,好显摆一番罢了。
荆轲当然要配合这样的行动。
于是荆轲立刻从怀中拿出了一份礼单,恭敬地说道:“回大王,这一次燕国的礼物共有玉佩一对、血珊瑚一座……以及,督亢之地!”
荆轲的话音一落,赵国的大殿之中立刻就响起了一片哗然之声。
“督亢之地?”
要知道如今的燕国最南边和赵国接壤的土地,就是这督亢之地。
一旦这督亢之地被割让给赵国的话,那么赵国只需要渡过永定河,就能够轻而易举的兵临蓟都之下。
除此之外,督亢之地还是燕国最大的粮食产地,同时是除了武阳城和蓟都之外燕国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
这样的一个地方,竟然被燕国拿出来割让给了赵国?
想不通,实在是让人想不通啊。
所有听到了这番话的赵国大臣们既有些疑惑,也有些喜出望外。
不管怎么说,既然燕国的使者都来了,那么燕国割让督亢之地的事情就是板上钉钉,绝无更改了。
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够得到督亢之地,这绝对是一件大好事啊。
就连赵丹在说话的时候都有了几分笑意:“哦?如此说来,燕王和太后还真是有心了。但说实话,寡人是无功不受禄啊,这燕国总不可能平白无故的将督亢之地割让给寡人吧?”
早有准备的荆轲当即答道:“回大王,燕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