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战国赵为王-第2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就是为何当年吴起在占据了西河郡之后,整个秦国数代君王不惜拼死奋战将秦国的国力几乎打垮也要让魏国不得寸进,秦孝公时更是不顾重重阻力坚决支持变法的原因。
因为当时的魏国只要再成功的前进一步,秦国就亡了!
好在随着魏文侯的去世和吴起的出走,加上商鞅变法让秦国迅速强大起来,这才让秦国逃过一劫,并由此浴火重生一步步发展壮大起来。
在两百多年之后,秦国又要面对如此艰难的情况了吗?
秦王楚显然很难接受这样的结果。
事实上,任何一位秦国国君都很难接受这样的结果,要强这种基因,早就已经深深的刻在了老秦人的血液之中,每一次的让步都让老秦人无比的难受。
这简直就是在割秦王楚的肉!
吕不韦轻轻的叹了一口气,道:“大王莫要忘了,若是给不出赵国满意的条件,那么赵国的大军就要进入关中了啊!臣敢问大王一句,如今的大秦,可还有和赵国作战的本钱?”
秦王楚瞬间哑然,半晌都说不出话来。
现在的秦国还能打吗?
虽然秦王楚很想说能,但是他的内心非常的清楚,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是——
能个屁!
要知道在睢阳之战中,作战最为坚决的就是秦国所在的中路军,而与之对应的是,损失最为惨重的也正是秦国的军队。
整整十五万秦国战前所能够派出的最强精锐部队,只有三万多一点人回到了关中,其余的人不是死在了睢阳,就是成为了赵国人的俘虏!
更别提李牧现在还带在三万骑兵留在咸阳之中,天天消耗着咸阳城巨量的粮草,更让整个关中的秦国人都噤若寒蝉,丝毫不敢任何动弹。
就连秦王楚自己的性命,那也是赵丹一句话就能够决定的事情!
在这样的情况下,秦国还怎么和赵国人打?拿什么来和赵国人打?
秦王楚脸如锅底,完全说不出一句话来。
吕不韦继续说道:“大王,现在的大秦正是最危险的时刻,如果不能够用足够的利益打动赵国,让赵王将征伐的目标转移向其他国家的话,那么大秦就真的危在旦夕了!臣请大王为了大秦之江山社稷着想,暂且忍了这一次吧。”
一旁的蔡泽脸色变幻数次,看上去有些犹豫,但终于还是忍不住说道:“武成君,就算是赵国这一次放过了大秦,可是大秦将河西地以及上郡割让给了赵国,今后赵国来袭又该如何是好?汝这根本就是卖国之举!”
吕不韦沉声道:“当年的大秦同样丢失过河西地,但是在经过数代先王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之后,不是照样能够卷土重来了吗?如今赵国势大,大秦既然无法和其相抗,那么就应该暂时避其锋芒徐图发展!难道和赵国拼个鱼死网破就是纲成君想要看到的事情吗?更何况大秦就算死了,赵国也未必能破!”
“如今大秦尚有五万将士被赵国俘虏,只有将这两处地方割让给赵国,换取赵国释放这些将士,然后让李牧那个家伙从咸阳离开,大秦才能够有翻盘的机会!纲成君,汝口口声声说吾乃是卖国之贼子,那么汝倒是说说,汝有何妙计能够比吾的计策要更强,对大秦更加的有利?”
吕不韦的这番话声色俱厉,让蔡泽无话可说,只得郁闷的闭上了嘴巴。
秦王楚看了看吕不韦,又看了看蔡泽,最终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十分痛苦的闭上了双眼,缓缓开口。
“寡人决定了,就依武成君所言,将上郡和西河郡割让给赵国,以换取赵国人撤出咸阳,归还大秦的五万被俘将士吧!”
说完这番话之后,秦王楚站了起来,意兴阑珊的扔下了一句话。
“寡人累了,明天的会议就由武成君代表寡人全权出席吧。在离开邯郸之前,若是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那么就都由武成君汝自己决定,不要再来烦寡人了!”
此时此刻,秦王楚心中只想早点离开这座注定只会带给自己痛楚和羞辱的城市,越快越好。
第794章 布衣派的谋划
赵胜的心情非常的好。
之所以这么好,并不是因为前几天赵胜的小妾又给他生了一个大胖小子,而是因为此时此刻赵胜手中所拿着的那份文书。
虽然赵胜很想要将面前的这份文书写着的内容念出来,但是这位赵国相邦毕竟还没有忘了尊卑,所以先朝着赵丹行了一礼,然后才慢慢的念道:
“诸国割让土地如下:秦国割让上郡与河西地;燕国割让武阳城和汾门城;齐国割让了莒城和琅琊城;楚国割让了所有淮北地;韩国割让了安陵、榆关和林中。所有和约均已由诸国国君签署完毕,只需大王签署用印,便可即刻生效。”
随着赵胜的这一番话,赵国众人也纷纷将目光投向了地图,想要看看这一次赵国获得了多大的好处。
首先,也是最吸引人关注的当然是秦国一口气割让的两郡之地。在割让了这两处地盘之中,秦国的关中已经陷入了一个非常危险的情况之中,只需要赵国愿意的话,那么咸阳随时都是岌岌可危。
除此之外,这还代表着关中平原超过四分之一,接近三分之一的土地落入了赵国的手中。并且河东郡从此由一个边疆前线演变成了后方,对于河东郡的开发能够更大规模的进行了。
虞信忍不住笑道:“想不到秦王竟然如此的大方,一口气就将这么大一块地盘给交出来了。”
赵丹微微一笑,并没有开口说话。他当然知道为何秦国人会这么大方,如果说这里面没有吕不韦的功劳,赵丹是绝对不信的。
廉颇同样笑道:“若如此,那么只需大王给老臣十万兵马,那么老臣就能够荡平关中,为大王扫灭秦国!”
然后再来看燕国。
燕国这一次割让的是武阳城和汾阴,这实际上也是过去的几年里赵国一度从燕国手中夺得,然后又还给了燕国的土地,此次失而复得,倒也算是一个不错的好消息。
“燕国人还是很有诚意的。”这是赵丹的点评,也是诸位赵国大臣们的共同意见。
其实燕国能够割让武阳城或者汾阴之中的任何一块,就都已经足够让赵国满意了。
但燕国显然是被魏国的灭亡和赵国的强势给吓到了,所以作出了和秦国人一样的选择,那就是主动加大筹码,让赵国人找不到挑事的理由。
接下来是齐国。
齐国割让的并不是西边和赵国河间地接壤的土地,而是两座南边的、和赵国淮北地接壤的城池,莒城和琅琊。
虽然以土地而论,这两座城池附带的疆域面积都不大,但是莒城乃是齐国五都之一,琅琊又是当年的越国首都,这两座城池都是大城,因此赵国君臣们同样也很满意。
接下来是楚国。
楚国割让了全部的淮北地,听起来似乎非常多,但是赵国君臣们看上去显然都有些不满。
只见庞煖皱眉道:“楚国自从这几年来接连战败之后,原本在淮北便不过区区数县之地,如今楚王元竟然只将这数县之地割让给大王,简直就是不将大王和赵国放在眼里!”
出席了上午和各国使节会议的郑朱开口道:“那楚国使者说魏国所占据的淮北地原本便属于楚国,因此楚国这一次割让的淮北地也包括了魏国的淮北地在内,论疆域和人口楚国的让步都是诸国之冠。”
虞信冷笑道:“简直岂有此理!魏国既然占据了大半个淮北地,那么淮北地就是魏国的。魏国归附赵国,那么所有的魏国土地也便是我赵国的。这楚国如此强词夺理,难道是真的觉得我赵国兵锋不敢南渡淮河不成?”
赵丹的脸色也不是很好看,轻轻的哼了一声,并没有做出判断。
毕竟还有一个国家没有讨论完呢。
这最后一个国家,就是韩国。
韩国这一次割让的是安陵、榆关和林中。
对于韩国的这种行为,赵国的大臣们看上去也是很有意见的。
只见李伯道:“这一次韩国人夺取了魏国不少土地,即便是算上如今割让出来的土地,韩国人仍旧是稳赚不赔的。”
李斯也道:“这韩国人明明打了败仗,但是却多了土地和人口,韩王还真是好算盘呢!”
说起来,韩国割让的土地和人口绝对不算是最少的,但是却仍旧让赵国的大臣们十分的不爽。
毕竟这一仗可是赵国和六国一起打的,结果打完了之后其他五国有的灭国有的亏本,结果韩国作为赵国的敌人反而还赚了?这肯定是让赵国心里不舒服的。
所以在短暂的沉默过后,赵国的大臣们就开始声讨起了楚国和韩国,要求将这两个国家作为征伐对象,也有人想要先打燕国,更有人觉得齐国也是不错的选择。
总而言之,大家各执己见,吵成了一锅粥。
于是依照先前的规定,这时候就应该要到赵丹来作出裁决了。
但是今天的赵丹只是摆了摆手,道:“此事不急于一时,诸卿尽可回去慢慢思考,等到元旦节之后寡人再召开会议专门讨论此事吧。”
片刻之后,几名赵国大臣们纷纷走出了龙台正殿之外,廉颇正想要登上自己的马车离开,突然被虞信给叫住了。
“大将军,信府上刚酿出一些美酒,不知大将军可否赏脸一行?”
廉颇愣了一下,随后发现在虞信的身边还站着另外一名布衣派的大臣李伯,再往旁边一看,又发现赵胜和庞煖刚刚登上了同一辆马车。
于是廉颇立刻就明白了过来,露出了豪迈的笑容:“早就听说虞卿府上的美酒乃是一绝,今日正好叨扰一番!”
半个时辰之后,布衣派的三巨头在虞信的府上各自落座,畅饮美酒享用佳肴。
虞信将面前的美酒一饮而尽,也不去管流到胡须上的酒滴,十分满足的叹了一口气,然后说道:“武信君、李卿,大王今日所言,可是大有深意啊。看来这多一人入龙台之事,恐怕就在元旦节定分晓了。”
所谓的入龙台,意思就是能够拥有在龙台正殿参与会议的资格,也就是成为新的赵国重臣。
廉颇一听这话,脸色立刻就变得凝重了起来,道:“此事真的已经确定了?”
虞信点头道:“若非如此,那么大王又何必将讨论征伐目标的会议放在元旦节之后?”
另外一边的李伯沉吟片刻,道:“虞卿,以汝之见,吾等应该如何应对这一次的事情?”
要知道新增一名重臣,这对于赵国政坛来说绝对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象征着整个赵国舞台上各大势力的重新洗牌和博弈,那可是万万轻忽不得的。
毕竟多一个自己人的同时还能够让政敌们少一个人,一来一去间就是两个人,这里面的厉害关系谁都能够想清楚,说是关系到派别的兴衰也不为过。
虞信并没有立刻回答李伯的问题,而是开口朝着廉颇说道:“大将军,不知道汝和乐乘的谈话如何了?”
一说到这里,廉颇的脸上就闪过了一丝不爽的神情,闷声道:“乐乘拒绝了。”
“什么?”虞信和李伯同时露出了惊讶的神情:“乐乘拒绝了?”
这个拒绝的意思,当然不是拒绝进入龙台成为赵国重臣,而是拒绝成为布衣派之中的一员。
虞信忍不住问道:“这是为何?”
廉颇闷闷的叹了一口气,道:“吾也不知道为何。”
廉颇的郁闷是发自内心的,在廉颇看来,乐乘可是自己的老搭档老部下,自己只要透露出拉拢的意思,那还不是就手到擒来了?
结果这个乐乘倒好,完全没有把布衣派的拉拢当回事,礼貌无比的拒绝了廉颇。
大厅之中的气氛顿时就有些凝滞。
足足过了半晌之后,李伯才一拍大腿,道:“吾听说这乐乘不久之前刚刚和郑朱结为儿女亲家,莫非……”
虞信这才恍然大悟:“没错,当时郑卿还送过请柬给吾呢,原来这乐乘竟然是站到了郑卿那一边去了。但是,他哪里来的自信能够保证郑卿会让他成功进入龙台呢?”
布衣派三员重臣面面相觑,都是有些无法理解。
过了片刻之后,廉颇才闷声道:“现在应该怎么办?”
没有了乐乘的话,那么布衣派就没有一个有分量的人选去竞争这个位置了。
虞信嘿了一声,眼中闪过一丝决断,道:“既然如此,那么吾觉得,吾等可以推举李牧进入龙台!”
“李牧?”
“正是!”虞信沉声道:“李牧此人久居北地,和朝中诸派别皆无关联,属于可以被吾等拉拢的中立人物。而且他深得大王信任又是战功赫赫,刚刚攻破了咸阳擒下了秦王,声望一时无两,若吾等推举此人进入龙台,大王应该是会答应的。”
李伯也明白了过来,笑道:“如此一来的话,名额只有一个,给了李牧之后,自然乐乘和剧辛就都统统落选了。”
乐乘和剧辛,现在对于布衣派来说一个是拒绝自己拉拢的家伙,一个是敌对派别公族派推出来的竞争对手,这两人同时落选,无疑是布衣派很乐意看到的事情。
廉颇这才想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道:“既然如此,那便这么办吧!”
第795章 断情
赵国宫城,凤台正殿。
赵国王后韩婉坐在正殿之上那个属于她自己的主位中,看上去似乎有些出神。
虽然已经年过三十,而且也为赵丹生育了好几个孩子,但是赵国王后韩婉看上去依旧十分的美丽端庄。
“母后,母后!”赵国的小公主赵伊连蹦带跳的跑了过来,身后还跟着一个鼻子上挂着鼻涕泡的孩子,正是赵伊最小的弟弟赵煜。
韩婉露出了微笑,将两个孩子一边一个抱在了怀中,笑道:“又去哪里调皮了?”
赵伊嘻嘻一笑,从身后突然掏出了一朵红艳艳的花朵,献宝一般的献到了韩婉的面前:“母后快看,这是伊儿送给母后的礼物!”
“礼物!”赵煜张开了小嘴,笑嘻嘻的重复着姐姐的话,就连鼻涕从鼻孔里留下来都不知道。
韩婉愣了一下,随后脸上露出了温柔的笑容,轻轻的摸了摸赵伊的脑袋:“真是个有心的孩子。”
就在此时,一名女官急匆匆的出现,在韩婉的耳边轻声的说了两句。
韩婉愣了一下,看上去似乎有些犹豫,但还是道:“已经禀报大王了吧?”
“已经禀报大王了。”女官答道。
韩婉微微点头,道:“那便请进来吧。”
说着韩婉伸手摸了摸自己的女儿,笑道:“伊儿,母后还有些事情要处理,且带弟弟去玩吧。”
赵伊眨了眨一双大眼睛,显然已经见惯了这般情形,笑嘻嘻的牵起了自己弟弟的手,带着一路欢声笑语出去了。
韩婉十分欣慰的看着自己的两个孩子离去,但是等到她重新回过头来的时候,脸上的所有笑容就都已经瞬间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则是一脸的严肃,就连眉宇之间也都带着丝丝的威严,让周围随侍着的所有宫人们不由自主的挺直了身子,大气也都不敢喘一口。
一阵脚步声逐渐临近,伴随着一阵大笑声,一个人影出现在了凤台正殿之中。
“女弟,许久不见。”
韩婉站了起来,轻轻的朝着面前的男子行了一礼:“见过王兄。”
来的不是别人,正是韩国的现任国君、韩婉同父异母的兄长韩王然。
一番客气之后,两人各自落座,韩王然对着韩婉笑道:“女弟,吾的侄儿侄女们呢,何不唤出来让吾看看?”
韩婉微笑道:“王兄来得有些不巧,今日恒儿和偃儿都去北大营了。”
“北大营?”韩王然十分明显的愣了一下,道:“为何会去军营?”
韩婉耐心的解释道:“在北大营之中有一孤儿营,大王规定凡每三月必有公子公主前往该处慰问营中孤儿,以显大王和王室恩德。”
韩王然哦了一声,脸上微微露出了一丝失望的神色,但是很快韩王然又振作起了精神,笑道:“女弟,这一次寡人可是给汝带来了一些礼物,来人啊,将东西拿上来!”
韩婉看了一眼站在身边的女官,微不可察的点了点头。
片刻之后,几名赵国侍卫将一个大箱子端了上来。
“打开。”韩王然十分自然的下令道。
赵国侍卫不为所动。
韩婉温声道:“王兄让打开,汝等打开便是。”
箱子被打开了,一阵五颜六色的光芒从箱子之中闪耀出来。
一阵倒抽凉气的声音从大殿之中各处响起,很显然,韩王然的这个大手笔震撼了不少人。
韩王然看上去显然对于这样的结果颇为满意,对着韩婉笑道:“女弟,这些都是吾从国库之中精心挑选的一些宝物。”
韩婉看了韩王然一眼,脸上露出了浅浅的笑容,摆了摆手,道:“都下去吧,对了,把箱子也搬下去。”
片刻之后,大殿之中便只剩韩婉和韩王然两人。
韩婉深深的看了韩王然一眼,开口道:“王兄这一次前来,想必不是为了送礼这么简单吧。”
要知道自从韩婉出嫁到现在,兄妹两已经十几年没有见面了。
去年的时候韩王然也来过邯郸,但是当时的他就没有入宫,今年韩王然不但入宫和韩婉会面,而且还带来了一箱宝物。
这件事情怎么看都透着一股不寻常的意味在里面。
韩王然叹了一口气,脸上的笑容突然全部消失了,说话的时候甚至带上了几分恳求的意味。
“女弟,救救韩国吧。”
韩婉愣了一下,随后不带烟火气的笑了起来:“王兄说笑了,女弟虽在宫中,但也知此战韩国并无多少损失。”
韩王然长叹一声,道:“汝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如今赵王雄心勃勃,魏国既已覆没,接下来的目标想必就是王兄的韩国了,若是韩国在吾之手灭亡,吾死后有何面目去地底面对韩氏列祖列宗啊。”
韩婉皱了皱眉头,道:“有如此严重?”
韩王然重重点了点头,陪笑道:“女弟,汝乃是赵国王后,又是太子之母,若是汝能够在赵王面前为韩国求情一二,那么韩国之存续想必便不成问题矣。还请女弟念在韩国列祖列宗的情分上,务必要帮上韩国和王兄一次!”
韩婉沉默了。
良久之后,这位赵国的王后才缓缓的开口说道:“王兄,不是女弟不愿相助,实在是后宫干政乃是大忌,女弟不过一妇人,如何能对国事指手画脚?还请王兄绝了此念吧。”
片刻之后,看着扫兴离去的韩王然,韩婉的凤目之中微微的露出了一丝伤感。
她知道,从这一次见面之后,自己和娘家韩国的情分怕是就此完全断绝了。
就在此时,两名少年一前一后的走入了大殿之中,朝着韩婉躬身行礼:“儿臣见过母后。”
来的正是赵恒和赵偃两兄弟。
韩婉看着面前两名隐约已经有了几分成人风范的孩子,心中的忧愁突然散去了不少。
就算是失去了娘家的情分又如何?面前自己的这些孩子,才是自己今后的最大依靠啊。
想到这里,韩婉的脸上慢慢的浮现出了一丝母性的微笑,十分温和的朝着面前的两个儿子说道:“来来,且和母后说说汝等这一次去孤儿营的见闻吧。”
……
就在韩婉和自己的王兄进行着谈话的时候,在邯郸城之中的另外一座府邸里,另外两个同族中人也在进行着谈话。
乐乘坐在主位之上,神色郑重的看着面前的乐间,缓声道:“昌国君,这些条件,汝真的就不考虑一下吗?”
很显然,乐乘又再一度的提出了那个里应外合为赵国吞并燕国的计划。
乐间沉默不语。
乐乘继续开口劝说道:“昌国君,汝好好想想,只要汝能够答应这件事情,那么吾入龙台便是定局。到时候汝为赵国立下大功,吾再努力助推一下,大王想必亦会让汝进入龙台之中。到时候吾乐氏一族一门双重臣,乐氏一族的光辉未来就在眼前啊!”
顿了一顿之后,乐乘继续道:“若是汝顾忌的是族长之位的话,那么吾可以在这里保证,一旦燕地归赵、燕赵乐氏合二为一之时,汝便为新乐氏之族长,吾愿在汝之下为副,如何?”
乐间依旧沉默。
说实话,如果是从家族的角度来说,乐乘的这个主意其实对于乐氏一族是非常非常有利的。
一旦燕国归赵,那么乐氏一族首先是大功臣,同时燕赵两大分支合并之后,在赵国核心层有乐乘乐间,在地方有中山和燕地两大根据地,可以说绝对会成为一支举足轻重,堪称超级大家族的力量。
但是……
每当乐间想到这件事情的时候,他的脑海之中又总会浮现出那张年轻而又美丽、在许多个深夜让他辗转反侧的面容,还有那些包含着期盼和信任的话语。
“昌国君,汝今日来,实为救汝一命也。”
“昌国君,真的能逃回赵国吗?”
“昌国君,从今往后,汝便是燕国相邦。如今大王年纪尚幼,老妇希望汝能够尽心尽力的辅佐大王,为大王治理好燕国。”
“昌国君既然觉得伐赵之策可行,那么放手去做便是。”
“昌国君……”
无数的记忆纷至沓来,点点滴滴的将乐间完全淹没了。
……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乐间的思绪终于回到了自己的身体之中,缓缓的抬起头来,看向了一旁仍旧在等待着自己答案的乐乘。
“仲父,乐间虽然不才,但得太后与大王之信任,肩负燕国之重担,又岂能在此刻背叛燕国?此事无须再提。”
乐乘脸色一变,心中十分的失望,怒火开始涌起。
要知道现在正是乐乘竞争赵国重臣之位的最重要时刻,只要乐间能够答应了这件事情,那么不管布衣派或者是公族派甚至是所有人都反对,乐乘也自信能够进入到龙台重臣的行列之中。
乐乘本以为这一场六国伐赵的惨败已经足够让乐间“清醒”了,想不到乐间依旧是坚定的拒绝了乐乘的要求。
乐乘越想越气,终于忍不住喝道:“乐间,汝这般意气用事,不但会毁了汝自己,更会毁了整个燕国乐氏,甚至就要连吾赵国乐氏也受牵连!汝……糊涂啊!”
乐间笑了一笑,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朝着乐乘行了一礼,然后飘然而去。
在坐在马车上的时候,乐间突然无比的怀念蓟都。
邯郸都已经起了秋风,蓟都那边想必也是要慢慢寒冷起来了罢?
也不知在宫中的那位佳人,此刻是否也在盼望着自己从邯郸带回来的消息呢?
乐间悠悠的想着这些,片刻之后突然开口对着面前亲自驾车的心腹说道:“先前召入吾府上之门客,可有武功高强、无牵无挂之人?”
心腹回头笑道:“回君上,正有一人武功极强,兼之父母双亡,可以说是完全符合君上之要求。”
乐间神色微微一动,问道:“此人何名?”
“回君上,此人名唤——荆轲!”
第796章 秋游
如果说在一年之中有哪个季节是最适合出游的话,那么春天肯定会在投票之中遥遥领先。
但是对于赵丹这样一年到头都有着无数繁重公务,全年三百六十五天无休的国君来说,任何一天的游乐时间都显得十分的弥足珍贵,尤其是在陪伴家人的前提下。
这一天,赵丹带着自己的众多夫人们,以及赵国的诸多公子、公主来到了赵国宫城的花园之中,进行了一次难得的秋游。
说是花园,但实际上不如说是一大片的平原更为贴切,有小河流水、有绿树成荫、有小树林和灌木丛、当然也有花园之中所必备的大片鲜花,甚至还有好几亩已经可以收割的谷物。
赵丹和王后走在最前方,几名孩子犹如围绕着花丛飞舞的蝴蝶在两人的周围跑来跑去,发出欢快的叫声,其余的夫人则跟在稍落后十几步的地方,再后面才是大批的宫廷侍卫以及服侍众位主子的宫人。
赵丹笑着摸了摸孩子们的头,对着韩婉说道:“走,王后,且随吾去田里看看。”说着便往一旁的田地之中走去。
这里是赵丹之前为了实验粪肥所开辟的试验田,在试验成功之后这里并没有荒废,而是作为赵国王室公主公子们每年亲历农桑的体验地留了下来。
说是体验地,但是这毕竟是王室的地方,所以也是有着几名出身于农家的老寺人在此伺候的。
几名老寺人原本坐在房屋之前聊天,见到赵丹之后慌忙上来见礼。
赵丹摆了摆手,示意对方不必多礼,然后笑道:“今年的产量如何?”
老寺人忙道:“回大王,此处一直以来皆采用曲辕犁牛耕,并依照大王之吩咐施肥,去年为中中熟,亩产约莫三石,今年为中上熟,应该有三石出头矣。”
“三石出头?”赵丹微微点了点头,对于这个收获表示还算满意。
邯郸所处的地方是位于天下九州之中的冀州,根据《禹贡》所说乃是属于“中中之土”,也就是所谓的中田,属于非常一般的土地。
在这样的田地里能够种出三石出头的亩产量,其实已经算是不错了。
毕竟赵国的土地是比较贫瘠的,不过现在好了,在拿下了河东、河套之后赵国又将魏国的土地统统给吞了下来,魏国的豫州土地可是中上等,同时赵国更有徐州(鲁国、宋国故地和楚国淮北地)这个上中等的宝地,只要把这两个地方开发出来,那赵国今后好几代的人时间都不必担心粮食问题了。
赵丹又和寺人们聊了一会,随后下地饶有兴致的查看了一下庄稼,便离开了。
孩子们自然是没有什么兴趣去脏兮兮的地里面看庄稼的,早就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后面的人没有命令又不敢擅自上前,所以便成了赵丹和韩婉这一对夫妻在田头漫步。
远处有一队马匹奔驰而过,能够隐约听到赵恒和赵偃兴奋的呼喝声,赵丹举目看去,发现自己的二儿子正在兴奋的张弓搭箭,朝着被其他骑士们赶到自己面前的一只野兔射去。
然后射了个空。
赵偃大为懊恼,忍不住喊道:“伯兄,留下它!”
纵马奔驰在赵偃身边的赵恒闻言一笑,举起了手中的长弓,嗖的一箭射出,正中兔子的腹部。
赵偃兴奋的尖叫了一声:“伯兄,妙啊!”
将这一切看在眼里的赵丹笑着摇了摇头,一旁的韩婉脸上则微微带着一些忧虑:“大王,偃儿才刚过十岁,如今便练习骑射,是不是……”
“并没有太晚。”赵丹笑道:“寡人当年五岁的时候就已经被父王命人扶到马背上了。”
韩婉闭上了嘴巴,并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继续纠缠下去。作为一个聪明的女人,她知道什么时候应该提出自己的意见,什么时候应该闭上自己的嘴巴。
赵丹看了韩婉一眼,笑道:“王后有心事?想来应当是为了韩王吧。”
韩婉心中微微一跳,忙道:“大王误会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