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战国赵为王-第2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现在的燕国,谁不知道昌国君乐间身为相邦大权在握,乃是不折不扣的燕国头号人物?
说句大不敬的话,这年头想要在燕国办事的话,昌国君的话可比宫城之中那两位的话要好使太多了!
能够成为这样一个人的客卿,这简直就是比成为燕王客卿还要荣耀的事情啊。
至于武侠小说之中的那种侠士们向来不感冒官府甚至反感大官的行为,在现实之中自然是不存在的。
啥叫侠士?说白了就是士人们在游历诸国的过程之中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然后才有了这侠士之名。
那么问题来了,士人们为啥要背井离乡游历诸国呢?那还不是因为在本地混不下去了,去别的国家看看有没有君主赏识嘛。
至于什么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基本上就是拿来给自己戴高帽的东西,听听就行了。
当然了,理想主义者也不是没有,但是大部分人都是普通的、从众的、正常的。
所谓的侠士,更重要的其实在于“士”的身份,而并非“侠”的行为。
理解了这一点,就知道为什么荆轲和高渐离在听到田光攀上乐间这个高枝之后会显得如此的羡慕了。
荆轲就不用说了,虽然是所谓的大夫之后,但是这年头的士人谁家祖上还没有个公卿大夫了?
高渐离虽然家里比荆轲要好一点,但也仅仅是好那么一点罢了,大概也就是没车没房的打工者和有车(十万)有房(八十平)月薪两千本地人的区别而已,可以说强得有限。
泰一神在上,他们也想去昌国君府当客卿啊!
毫无疑问,两人的羡慕之情让田光十分的舒服,忍不住摸了摸颌下的胡须,对着两人笑道:“两位,今日田光前来,乃是为了介绍一桩机会给两位。”
荆轲和高渐离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面上见到了狂喜的神情,高渐离更是直接亲自站起来替田光斟了一爵酒,赔笑道:“不知先生所言究竟何事?”
田光笑道:“方才君上向吾咨询一事,希望吾能够介绍几位武艺高强的豪杰壮士给他,吾想了想便是两位的武艺最为让吾印象深刻,不知两位是否有兴趣前往昌国君府一行啊?”
荆轲和高渐离闻言大喜,忙道:“多谢先生抬爱。”
田光哈哈一笑,拿出一枚道:“既然如此,田某就不打搅两位老弟的享乐了,记得三日之后前往昌国君府邸侧门,只需出示令牌与门人即可。对了,其余几位客卿也介绍了一些壮士,想来皆是怕是免不了一番比试,两位应该没有意见吧?”
荆轲和高渐离同时放声大笑,斩钉截铁地说道:“请先生放心,此事绝无问题!”
第763章 缓缓生长的赵国科技树
自从那一天召开了邯郸城之中的军事会议之后,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赵丹过得都是非常惬意。
由于形势看上去非常的不错,所以赵丹难得的连续几天都在凤台之中过夜,倒是让凤台众多宫殿之中早就已经望眼欲穿的夫人们好生满足了一番。
这一天晚上,赵丹下榻的乃是来自秦国的芈夫人所在的宫殿。
这位芈妇人,自从上一次赵丹交付给他那个弄出羊毛纺织机的任务之后,芈夫人就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因此在一番欢好之后,赵丹和芈夫人之间的话题,自然而然的也就说到了这一方面。
芈夫人对着赵丹说道:“承蒙大王关心,如今羊毛纺织机的制造其实已经有了头绪了,初步的样机已经制造出来了,相信不久之后就能够造出来了。”
由于在这个时候已经有了手摇的蚕丝纺织机,再加上蚕丝和羊毛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有着共性的,因此只需要在对羊毛的特性进行了解,并且做一些改进的话就可以制作出来。
当然了,对于这位芈夫人口中所蹦出来的一个个稀奇古怪的、似乎是和零件还是机器有关的名词,赵丹是一个都不认识的。
但这并不妨碍赵丹在听了之后心中十分的高兴,对着芈夫人说道:“夫人哪,汝不要小看这个羊毛纺织机,它将会成为将来我们控制草原的一件有力的武器。”
芈夫人眨了眨眼睛,十分好奇的看着赵丹,脸上的表情有些半信半疑,显然并不相信一个小小的羊毛纺织机就能够爆发出这么大的力量。
赵丹笑了一下,捏了捏怀中可人儿的小鼻子,并没有继续说些什么,足足多了两千多年的见识让赵丹坚信自己的做法肯定是正确的。
过了一会,芈夫人又对着赵丹说道:“大王,其实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羊毛所织出来的衣服上总是带着十分浓重的羊膻味,就算是能够纺织出来,恐怕也是没有多少人能受得了那个味道吧。”
赵丹闻言忍不住哈哈大笑,对着面前的芈夫人说道:“夫人,这其实并不是一个问题。要知道那些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之人原本就天天和牛羊为伴,身上早就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味道。所以这样的羊膻味对于他们来说非但不是困扰,甚至还有可能会变得让人安心呢。”
赵丹还有一句话没有说,那就是只要羊毛纺织发展到一定的地步,商人们为了让羊毛拥有更好的销量,一定会想方设法减轻这种羊膻味的。
赵丹并不需要完全将这个行业一手包办,他只需要开创出这条道路,并且让人们看到这条道路的是有希望的,那么人们就自然而然的会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并且想方设法消灭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
听完赵丹的话之后,芈夫人微微张开樱桃小口,一时之间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很显然,作为一名华夏族的大家闺秀,虽然说她出生于楚国这种相对来说并不算是太过遵守礼制的地方,但是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却仍旧是超越了这位贵族女子的想象。
赵丹看着芈夫人这副可爱的模样,突然觉得自己的心中又开始有些蠢蠢欲动了,于是便咳嗽了一声,道:“夫人啊,天色不早了,还是尽快安寝才是啊。”
第二天,奋战了一个晚上,多少有些腰酸背痛的赵丹又接到了另外一个好消息,那就是经过了几年的学习之后,华夏学宫之中的第一批士子终于可以毕业了,毕业大典就定在几个月之后的九月初一。
依照赵丹之前和华夏学宫诸子百家之间的约定,华夏学宫之间的诸位大能在教授弟子门的时候主要是将弟子们分成两种,第一种是亲传弟子,这种弟子也就是整个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传道之时的普遍形式,他们的去留都由自己和恩师决定,和赵国并没有多大关系。
而另外一种则称为记名弟子,所谓的记名弟子其实就是挂一个名号,然后由诸子百家们统一教授三年到五年不等的时间,然后就可以出师(毕业)了。
这些记名弟子基本上都是赵国的士人,而他们在入学之前也都和赵国官方签订了契约,由官方负责将他们引入华夏学宫拜师,而他们则在毕业之后必须为赵国效力至少十年的时间。
这些记名弟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就相当于是后世的太学生了。
由于这些记名弟子在赵国为官也能够增强诸子百家各个流派在赵国之中的影响力,因此诸子百家的大佬们自然也就不会反对这件事情。
但是赵丹事先也都已经告诉了这些诸子百家的大能们,无论是哪一家的学子也好,只要当官之后通不过赵国每年的上计审核,那么该撤职的撤职,该查办的查办,不会有任何的通融。
至于开辟科举制度的计划,赵丹眼下其实还并没有。
虽然赵国现在的官员有着不小的缺口,但是其实选官的制度已经是颇为完善的了,一共有举荐、自荐、招贤、功劳、出身、荫子等六种已经完好的运行了几百年的制度,现在的情况只不过是因为赵国的扩张角度太快导致的暂时性不足罢了,随着时间的过去这个问题也会慢慢解决。
除此之外,赵丹主要还是顾忌到另外一点,那就是科举制度虽然有力,但是它的弊端也不小。
先来说说好处,科举制度的最大好处无疑就是在于能够打破世家大族、门阀贵族们对教育的垄断,让知识普及到基层之中,让更多的国民能够参与到整个官员的选拔之中来。
但是科举制度也并不是完美无瑕的,他的弊端在于虽然科举制能够粉碎门阀和世家这种东西,但是它又会造就出士大夫阶级这样的怪物。
考虑到士大夫阶级主导的宋朝以及明朝中后期都是整个华夏朝相对较弱、同时扩张性也同样不强的时期,而门阀贵族所主导的汉唐时期却是华夏朝扩张性较强的时期,这不得不让赵丹对科举这件事情采取慎之又慎的态度。
最重要的一点是,根据赵丹个人对历史的研究和推演,他觉得如果明末没有满清入关这种事情的话,扎根于东南的士大夫阶层是有希望完全架空皇权,然后搞出类似西方议会制的体系出来的,毕竟那个时候的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在明朝东南广泛的生根发芽了。
如果赵丹是士大夫阶层的一员,那么他肯定举双手欢迎议会制的到来,但是赵丹现在可是皇帝啊,这就导致他对于士大夫的产生和壮大就不会那么欢迎了。
而且话说回来,现在科举制的物质基础,印刷术和造纸术也都还远远没有达到能够供应整个华夏的程度呢。
随着赵国印刷术和造纸术的不断进步,赵丹已经在邯郸城郊开了一个官方印刷厂和一个官方造纸厂,如今的产量已经颇为可观,算是能够供应赵国中枢系统办公的要求了。
但就算如此,对于整个华夏几千万人口来说,目前的这点纸张产量还是杯水车薪,更别提是用来普及教育了。
倒是在另外一边,腹真所率领的赵国工匠们给赵丹捣鼓出了新的惊喜,那就是腹真根据赵丹的描述再一次的改进了八牛弩,将八牛弩真正意义上的那种“一枪三剑箭”形态给弄出了一个雏形。
只不过这个八牛弩加强版由于材质成本的原因制造起来花费过于高昂,而且由于全部都需要手工打造,所以说制造的时间也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以现在赵国邯郸之中工匠们的熟练程度来看,至少需要半个月的时间才能够制作出一具八牛弩加强版,这速度简直慢得没谁了。
不过鉴于前线的将士们反馈这东西能够在攻城战时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赵丹还是下令让赵国的工匠们加班加点,好早日将这样东西给弄得越多越好。毕竟熟能生巧,只要做多了,数量总是会上去的。
至于火药嘛,虽然现在是可以爆炸了,但是根据赵丹亲临现场的观察来看,爆炸的效果实在是差强人意,至少距离赵丹心目之中那种效果还有很大一段距离。
而且现在赵国军力强盛,也并不是很需要火药这种东西,所以赵丹也就仅仅是下令继续研究也就罢了。
总的来说,目前赵国的各个方面准备都是冲着战争去的,至于那些什么蒸汽机啊之类乱七八糟的东西,目前来说赵丹是没有那个心思也没有那个人力物力去投入其中的,只能够等到统一之后再说了。
不过在那之前,赵丹倒是有了一个小小的目标。
在上一次的战争之中,楚国割让了一块土地给赵国,让赵国第一次拥有了出海口,成为了一个临海国家。
“或许等到这一战之后,寡人应该开始尝试一下培养出一只赵国水师了?”赵丹在心中暗自想道。
公元前两百年、比历史上的西班牙要提早整整一千七百年出现的“无敌舰队”?
这种事情光是想一下,似乎都很让人激动的样子啊。
第764章 候与蔡泽
纲成君府。
蔡泽坐在自己的书房之中,心情并不是很好。
之所以他的心情这么不好,当然就是因为在之前的会议之中,自己提出来的援救魏国的意见没有得到通过。
如今的赵国经过连年征战,不但没有因为穷兵黩武而导致衰落,反而变得越发的强大了起来,让包括蔡泽在内的许多人都感到非常的忧心忡忡。
“一旦魏国覆灭,则中原泰半已入赵国之手,想当年晋国有六卿之乱尚且能够称霸天下数百年,如今赵国人口国土军力皆远胜于当年之晋国,国中又有赵王丹这般明君,大王却仍不知结好诸国以抗赵,反而去图谋什么义渠,真真是……唉!”
蔡泽不由得发出一声长叹,无奈之情溢于言表。
在蔡泽看来,什么义渠国根本就是小问题,就好像是小病小痛,就算暂时不去医治也不会导致太大的问题。
可是像赵国这种那可就不是什么小病小痛了,而是一只年富力强,蹲在秦国家门口随时都有可能暴起择人而噬的猛虎!
而且由于崤函通道丢失的缘故,秦国的大门对于赵国这支猛虎来说还属于几乎是不设防的状态!
舍赵国而去取义渠,简直是再愚蠢也不过的决定了!
一想到这里,蔡泽的心中立刻就浮现出了一个名字,并且对于这个名字产生的极大的不满。
“吕不韦……这个该死的弄臣!若不是他蛊惑大王的话,那么也不会让事情变成今天这个地步!吕不韦不除,大秦难以崛起!”
蔡泽狠狠的一拍桌子,让桌子上的器具一阵乱跳。
门外突然传来了心腹管家的禀告:“家主,有宫中贵客求见。”
“宫中贵客?”蔡泽十分明显的愣了一下,随后立刻站了起来,说道:“还不快快有请!”
片刻之后,一名老太监出现在了蔡泽的面前。
蔡泽看着这名老太监,脸上露出了惊讶的神情。
作为秦昭襄王时期的相邦,蔡泽对于这个时常随侍在秦昭襄王身边的老太监并不陌生。
虽然只是个太监,但是蔡泽还是客客气气的请对方就座,然后屏退众人,客客气气的询问起对方的来意。
这个老太监,也就是候笑着对蔡泽说道:“纲成君,某这一次前来乃是为了一件大事情。”
蔡泽微微的直起了身子,正色道:“敢问大王有何吩咐?”
候愣了一下,随后失笑道:“纲成君误会了,这一次某之所以前来,并非是奉有大王的王命。”
蔡泽又是一愣,倨傲的神情瞬间就回到了脸上,淡淡地说道:“那么汝究竟是因何而来呢?”
很显然,在没有王命的情况下,这“区区一个老寺人”在蔡泽这个位居秦国三公御史大夫的重臣心中,显然就不算什么事了。
候显然感受到了这种态度之间的差别,于是便从手中拿出了一枚令牌,放在了蔡泽的面前。
蔡泽先是不以为意的将目光投向了这枚令牌,随后整个人突然一震,下意识的伸手拿起了令牌,仔细的打量了起来。
过了好一会之后,蔡泽这才缓缓的放下了令牌,脸上的震惊表情甚至都还没有完全消散:“汝的身份是……”
候的老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吾名——候。”
蔡泽脸上的最后一丝倨傲也随着穿过房间的春风而去了。
“原来汝便是候……”
“是的。”候点了点头,道:“纲成君,现在应当可以讨论正事了吧。”
“当然可以。”蔡泽压下了内心之中的震惊,正色道:“请说吧。”
候对着蔡泽轻声说道:“听说纲成君对于赵国的扩张十分警惕,向来秉持着抑制赵国的态度。”
蔡泽点了点头,道:“赵国才是大秦之头号大敌,义渠只不过小患尔。”
由于不清楚候究竟是为何而来,所以蔡泽也并没有急于表明自己的态度。
候笑了起来:“纲成君不必对吾如此的戒备,吾实话实说吧,这一次前来拜访纲成君,乃是希望纲成君能够促成诸国连横伐赵一事。”
蔡泽精神一振,下意识地问道:“此乃大王之命?”
候轻轻的摇了摇头,道:“此乃一位忠于大秦的老臣之命。”
蔡泽的目光紧紧的盯着候,良久才道:“这不是候应该说出来的话。”
候露出了一丝微笑,道:“人老了,想法自然也就变多了,这很正常。”
“大王不会同意这个计划的。”蔡泽摇头道:“否则的话,上一次大朝议就不会是那样的结果。”
“不。”候说道:“纲成君应当知道,大王的耳根子其实是很软的,只要能够多加劝说,那么他是很容易便会转变立场的。”
蔡泽哼了一声,道:“可是还有吕不韦!吕不韦深得大王信任,他说话的分量对于大王来说根本不是你我所能够比拟的!”
候点了点头,道:“确实如此。但是纲成君有没有想过,如果武成君不能够对大王施加影响力了呢?”
蔡泽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起来,几乎是迫不及待地说道:“怎么,汝有吕不韦的把柄了?”
候摇了摇头,道:“武成君为人滴水不漏,虽然吾已经监视了他很长时间,但是得到的些许东西并不足以动摇他在大王心中的信任。”
蔡泽的脸上顿时就露出了失望之情,他很清楚吕不韦的地位其实全都来源于秦王楚的信任,只要能够让秦王楚对吕不韦的信任产生动摇,那么赶走吕不韦就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事实上这也是所有大臣们的悲哀,只要不得君王信任,滚蛋也就是迟早的事情。
但是现在居然连候这个秘密情报头子都抓不住吕不韦的把柄,这足以证明吕不韦平日里究竟有多么的谨慎,如此一来想要通过这种手段把吕不韦搞下台基本上就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了。
候神色平静的看着蔡泽,道:“纲成君可能误会了,吾的意思并不是要斗垮武成君,而是想要将武成君给调离咸阳。只要武成君一离开咸阳,那么以纲成君之能,应该不难说服大王吧?”
蔡泽这才回过神来,有些半信半疑地说道:“那么应该如何将吕不韦调离咸阳呢?”
候说道:“理由有二。首先巴蜀今年又爆发了叛乱,可以让武成君南下巴蜀平乱。其次的话义渠战事不利,也可以让武成君北上统兵。”
蔡泽这才恍然大悟,一拍大腿道:“妙,妙啊!既然如此,那么且让吾等好好的策划一番此事吧。”
当天晚上,众多蔡泽的心腹大臣被秘密召集到了蔡泽府上,书房之中的灯火彻夜不息。
第765章 南线战事
再过几天之后的秦国例行朝会之上,蔡泽突然提出了一个意见。
“大王,如今在义渠国之中的战事十分的艰难,从如今的情况来看,臣觉得以王龁和王陵两位将军,怕是并没有什么办法去平定义渠了。”
蔡泽的这番话一说出来,许多秦国大臣们的心中就是微微一跳,知道又要有一场好戏发生了。
整个秦国朝堂都知道进攻义渠是因为相邦吕不韦的大力要求,现在蔡泽突然拿这个问题来进行发难,那么不用想也知道肯定就是针对吕不韦而来的。
果然,吕不韦闻言脸色一变,瞪了一眼蔡泽之后对着蔡泽说道:“纲成君此言何意?如今的义渠国已经有一半的国土都被大军所收复,就连他们的都城也已经早就被大秦将士所攻克,如果说这样还算是没有进展的话,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进展呢?”
蔡泽哈哈大笑,对着吕不韦说道:“武成君此言差矣,吾可是听说义渠人乃是主动放弃了都城,这才让王龁和王陵两位将军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义渠人的都城。而且据说最近王龁和王陵两位将军对义渠人的游击之时完全无计可施,连连损兵折将,现在就连骑兵都不敢轻易的踏出义渠人的城池一步,唯恐遭到义渠人的伏击。”
“除此之外,这阵子以来两位将军的粮草运送部队更是连连遭受义渠人的袭扰,让两位将军不得不派出大量的军队去保护粮草路线。如此一来的话,两位将军又能有多少精力继续在高原之上和义渠人作战呢?”
秦王楚一听这话立刻就变了脸色,对着吕不韦问道:“武成君,此话当真?”
吕不韦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回大王,虽然义渠战场之上的确是暂时有些困难,但是臣可以向大王保证,这些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最多不过一年时间,王龁和王陵两位将军一定会消灭义渠国,给大王一个满意的答复。”
秦王楚一听到吕不韦的这番话之后,脸上立刻就露出了不爽的表情,对着吕不韦说道:“武成君,这义渠国不过区区人口十万,能够战斗之人也不过是两三万人,难道以寡人大秦的整整十万大军,都打不败这小小的义渠国了吗?”
秦王楚的话语之中带着显而易见的责备之意,让吕不韦一时间有些哑口无言。
就在吕不韦正在思考着要说些什么来减轻自己责任的时候,蔡泽突然开口说道:“大王,以臣之见,这义渠之乱主要是乱在义渠人的民众身上,若是义渠人的百姓不愿意跟着义渠贵族们作乱的话,那平定义渠之乱自然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所以臣请大王派遣一名得力大臣前往义渠招抚民心。只要能够成功的招抚义渠国的民众,那么义渠的贵族和所谓的义渠王便是无根之萍,义渠之乱便可平定矣。”
之所以口口声声说是义渠之乱,这意思其实就是不承认义渠胜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认为义渠依旧是秦国的一部分。
秦王楚听到蔡泽的这番话之后,心中立刻就又变得高兴了起来,对着蔡泽问道:“既然如此,那么纲成君觉得寡人应该派遣哪位大臣前往义渠为好呢?”
话音刚落,蔡泽的目光就看向了吕不韦。
吕不韦心中一跳暗叫不妙,正准备开口的时候,却被蔡泽抢先一步开口了:“大王,臣以为武成君吕不韦文韬武略俱全,又在大秦之中极有威望,正是平定义渠的不二人选。”
……
三天之后,十分郁闷的吕不韦就率领着五万兵马离开了咸阳,朝着义渠国的都城而去了。
吕不韦离开咸阳的消息,被胡衣卫用最快的速度传回了邯郸城中。
赵丹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心中就突然有了一种不太好的预感。
“吕不韦为什么会在这样的一个关头被调出咸阳呢?难道是秦国人又要对寡人的赵国有什么图谋了吗?”
但是很显然,赵丹虽然是一个穿越者,可是穿越并不代表着全知全能,所以他此刻还并不知道在咸阳城之中有一个阴谋正在无声无息的向着他和强大的赵国悄然袭来。
而在另外一边的魏国战场上传来的消息,则一下子吸引住了赵丹的吸引力。
在魏国的南线战场之上,魏国将军田冲竟然率领着手中的几万魏军,又一次击败了楚国人。
“楚国人竟然输了?”在听到了这句话之后赵丹的眼睛都忍不住瞪大了,脸上也露出了十分惊讶的表情。
在赵丹看来,现在的魏国几乎就已经是一只垂死挣扎的猎物,能够被这样一条垂死挣扎的猎物给打败,这也未免太弱了一些吧?
很快的,赵丹就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战况汇报。
说起来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四个字——出奇制胜。
田冲在和楚军连续交战了多日之后,发现自己麾下的士兵们士气随着北方赵国的步步紧逼而慢慢的衰落下来,看上去似乎已经支撑不了多久了。
于是田冲百般无奈之下,终于十分冒险的想出了一条计策,那就是派遣使者去楚国大营之中,声明自己准备向楚国人投降了。
对于这一点,楚军的两位主将黄歇和景阳自然是十分乐见的,于是双方在一番煞有其事的谈判之后,完全放下了戒心的楚国人就大摇大摆的派出部队去接收魏军的人手和营地。
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早有准备的魏军在田冲的率领下对楚国人突然发起了全线攻击,完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楚国人即便是在数量和战斗力上都占据了优势,但是却仍旧被魏军在一番喋血大战后直接击溃。
黄歇和景阳带着残兵败将足足逃跑了上百里,这才又一次的站稳了脚跟。
“蠢货,简直是一群蠢货!”赵丹在听完了这些汇报之后,自己也有些无语了,没想到楚国人竟然菜到了这个地步,就连已经是濒临绝境的田冲都没有打过。
赵丹想了想,然后对着面前的几名赵国大臣们吩咐道:“既然如此,那么就传令下去给乐乘,让他加快对睢阳城的进攻,争取早日将睢阳城攻下来,然后继续南下彻底的解决掉田冲和魏国!”
既然楚国这么不中用,那么灭掉魏国这件事情寡人就当仁不让了!
第766章 睢阳破
睢阳城。
赵军主将乐乘全副武装的立在一辆战车之上,在他的身边,无数赵国将士环绕着他,无数红色的旗帜在空中迎风烈烈飞扬。
在乐乘前方的数里之外,就是那座已经坚守了一个月时间让乐乘至今都无法攻破的睢阳城,已经退无可退的段干子率领着麾下所有的军事力量死守此处,誓要挡住赵国人的攻击。
“击鼓,进军!”
乐乘一声令下,赵军阵中立刻就响起了惊天动地的鼓声,密集的鼓点声声震耳,好似要敲打在每一个人的心房之中。
在乐乘的前方,成千上万的赵军士兵犹如潮水一般冲锋而出,涌向远方的睢阳城头。
此刻的睢阳城高大的城头上到处是被投石机砸出来的坑坑洼洼,魏军士兵们在城垛之后不停的出现,居高临下的将箭矢射向了地面上正在冲锋的赵军士兵。
许多赵国士兵对于这些从天而降来势凶猛的箭矢根本就没有时间去躲避,纷纷惨叫着中箭倒下。
但是也有更多的赵军士兵举着盾牌护着自己的身体,扛着长长的云梯冲到了睢阳城的城下。
城外的护城河早就已经在过去的一个月战争之中被赵军的士兵们给填平了,更被这一个月以来的鲜血灌溉得十分的紧实,此时此刻除了高大的城墙之外,睢阳城已经没有任何的屏障了。
在睢阳城北侧城头之下有着一个明显比其他地方要高不少的巨大突破,赵军最猛烈的攻势就集中在这里。
片刻之后,数以百计的云梯开始架在了睢阳城的城头之上,最为惨烈的攻城战开始。
赵国的士兵犹如一只只蚂蚁一般攀附在云梯之上,一边手举着盾牌,另外一边手和双脚一起奋力的攀爬着,想要用最快的速度爬到城头之上,开始和敌人之间的白刃战。
但很显然,这种攻城办法对于睢阳城之中的魏国守军来说早就已经是司空见惯了,城头上有无数的石块和箭矢从天而降,落在了赵军士兵们的头顶之上。
更有不少云梯在魏国士兵们的齐心协力之下被推离了城头,云梯之上的赵军士兵们在一声声惨叫中张牙舞爪的从天而降落在地上,溅起无数尘土。
乐乘十分镇定的看着面前的这副情形,脸上没有任何的表情。
在这位素来以稳妥出名的将军看来,战争本来就应该是这个样子,进攻方会付出大量的性命和牺牲来攻破城头,而一旦城头防线被攻破之后,那么看上去占尽优势的防守方的末日就会瞬间到来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