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战国赵为王-第2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实话,匡梁压力很大。
匡梁发现赵国的军队自从进入魏国境内之后,每到一个地方不但没有对任何周围的魏国村庄进行骚扰,反而还刻意的将行军路线安排到了离经过村庄比较远的地方,尽量做到不扰民。
这种行军路线在这个时代来说,是一个非常奇怪的选择。
照理来说,所有的带兵将领都知道一点,那就是既然现在是要打仗,“就食于敌”才是最佳选择。
诚然现在是春天,幼苗们才刚刚播种到田地之中,就算是想要去田地之间抢夺也抢不到什么粮食,但不管怎么说魏国的那些村庄之中肯定也有一些粮食的。
如果是以正常的战争逻辑而推论的话,这个时候赵军的主帅应该派出大量的骑兵小队去附近的魏国村庄之中抢走所有能够找到的粮食,以供大军征战之用,这也是几百年来诸侯国将军的通用做法。
可乐乘偏偏没有这么做。
甚至于在匡梁自己派出小队去附近的魏国村庄抢粮的时候,还遭到了同样自称是前来抢粮的赵国小分队的阻挠。
由于现在赵国才是联军的主心骨,而且齐军的数量远远少于赵国,因此齐国的抢粮小分队,自然是不敢跟赵国小分队达成任何冲突的,只能够无奈归营。
但是齐国小分队随后非常气愤的发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在他们离去之后,赵国人也很快就离去了,而赵国人离去的时候甚至都没有进入过那个该死的村庄呢!
匡梁总觉得,这应该是赵国人在收买人心。
如果说这是第一个疑点的话,那么第二个疑点自然就来自于乐乘在陶邑城之外的犹豫和纠结了。
当段干子选择撤离的时候,乐乘所率领的联军部队其实距离陶邑也就只有两天的路程,以一个久经沙场的领兵大将视角来看的话,乐乘要么加速前进夺下陶邑,要么就加速追击段干子争取在路上追上并且击溃段干子所部。
即便是因为路程原因,可能确实是追不上段干子,那也可以紧随着段干子来到睢阳城之外,趁着段干子刚刚抵达睢阳城立足未稳的时候发动攻击,这才是最符合兵家理论的套路。
可乐乘是怎么做的呢?
乐乘不但没有继续追击,反而还在陶邑城外白白的停留了这么多天,而且在进入到陶邑城之后,乐乘同样也是在关注那些收买人心的事情,比如说他花了整整三天时间在城中四处搜捕犯人,然后将整整一千名犯人押到了菜市场门口,当着半个陶邑城居民的面给砍了头。
砍头这种事情,对于匡梁来说那是非常常见的,可是问题在于谁见过一支占领军会在一座刚刚占领的城市之中进行这样的行为呢?这简直就是官府执法啊。
匡梁觉得,赵国人这还是在收买人心。
赵国人竟然要在陶邑城之中收买人心?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匡梁觉得自己非常有必要立刻将这个消息给反馈给临淄之中的齐王建和后胜。
但是匡梁还是有些犹豫,因为他其实还并不确定自己所做出来的是不是一个误判。
毕竟一开始匡梁的使命就是要让赵国不要把魏国吞的太多,如此看来的话,如果说赵国执意想要吞掉陶邑似乎也是可以理解、还不算太过分的事情。
陶邑距离如今的赵国边境实在是非常的近,说是赵国人的囊中之物也不为过。
有鉴于此,匡梁决定暂时按捺住心中的疑惑,继续观察着赵国人接下来的动向。
但是很快的,乐乘接下来的动作又让匡梁无法淡定了。
在占领了陶邑的第三天,大批的赵国官员抵达了陶邑城中,开始用极快的恢复了这座城池的秩序。
到了这个时候,匡梁终于确定赵国人的确是打算将陶邑给完全据为己有,而且不打算归还给魏国了。
在占领了陶邑城的第五天,乐乘终于继续南下了。
这一次,齐赵联军在两天之后抵达了安阳城,安阳令选择大开城门向赵国投降。
又过两天,赵国军队抵达了楚丘,楚丘令同样大开城门向赵国投降。
与此同时,匡梁还发现赵国又派出了几支人数在两到三千的部队,趁着夜色脱离了大营,朝着不同的几个方向而去。
好在由于一直以来匡梁都保持着警惕,所以说赵国这些小部队的离开并没有摆脱他的视线。
于是匡梁立刻就派出了许多探子紧紧的跟随着赵国散出去的这些小股部队,想要侦查和掌握这些小股部队的动向。
几天之后,探子们终于带回了匡梁所希望能够得到的情报。
乐乘派出这些小股部队不是为了别的,完全就是为了去接收在丹水以北的诸多魏国城邑,比如说单父、冠丘、外黄等城池,甚至就连百里之外的萧城也在赵国人的目标列表之中。
让匡梁心惊的是,这些城池竟然没有任何一个选择固守顽抗,反而通通都被赵国的军队所占领了。
如此一来,如今魏国整个淡水以北的土地,就全部已经全部成为了赵国的势力范围。
在做完了这一切之后,乐乘带着大军再一次的开动南下了。
又在五天之后,大军渡过了丹水,来到了距离睢阳不过几十里之外的蒙城。
原本最多不过十天就应该行完的路程,因为乐乘的一再停留,现在都已经过去了差不多一个月了。
在这里,匡梁担心的情况又一次的发生了。
赵国人再一次的朝着四周派出诸多小股部队向着附近的城池招降,只不过这一次或许是因为距离睢阳比较近的缘故,周围的几个城池比如说零陵、襄城等城市都无一例外的拒绝了赵军的招降,选择了闭城死守。
于是乐乘不再犹豫,率领着大军主力南下包围了睢阳城,与此同时乐乘还派出了两支大约一万人左右的部队,分别去攻取零陵和襄城。
到了这个时候,匡梁觉得自己终于可以确信自己的判断了。
于是他提笔写了一封密信,让人用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去临淄,信中的内容非常的简单,那就是告诉临淄之中的齐王建和后胜一句话。
“赵国似欲并魏全境而入赵土,如何行事,请大王定夺!”
第754章 为难的齐国君臣
匡梁并不知道的是,他的这封信给临淄之中的齐王建和后胜君臣带来了不小的烦恼。
要知道在这段时间里,齐王建由于已经完全沉迷在温柔乡之中,因此将齐国的所有事务通通都交给了后胜。
而后胜也是非常不靠谱的一个人,为了保持齐王建对自己的宠信,所以后胜也是一门心思的每天不是跟着齐王建的身边拍马屁,就是带着齐王建一同享乐,哪里有空管这些累死人的政务?
因此实际上现在负责处理事务的乃是相邦后胜之下的齐国五大官。
负责这些事务的齐国四位大官(大司徒匡梁领兵在外)见到了这封信之后不敢怠慢,立刻就去寻找后胜。
结果后胜当天在宫里并没有出宫,于是一直到第二天,这封信才到后胜的手中。
而后胜见到这封信之后立刻就吓了一大跳,整个人也顾不得刚刚和齐王建胡天胡地一个晚上的疲惫,强打着精神上了马车,急匆匆的赶到了临淄的宫城之中,强行让宫人们把还在呼呼大睡的齐王建给叫了起来。
当齐王建揉着眼睛披着睡袍出现在后胜面前的时候,这位齐国君王的双眼之中还带着十分明显的血丝,说话的时候语气也是非常的不善:“后卿,究竟是什么样的事情能够让汝如此急切的来求见寡人?”
看齐王建的这番充满了起床气的态度就知道,如果后胜不能够给出一个满意的答案,那么一番恶狠狠的训斥是肯定跑不了的了。
后胜脸上露出了一丝苦笑,对着面前的齐王建说道:“大王并非是臣故意想要打扰大王休憩,实在是这件事情非常紧急,臣也是不得不为啊。”
说着后胜便将手中的这封信毕恭毕敬的递到了齐王建的手中。
齐王建看到后胜的这番说法,虽然心中十分的不舒服,但仍旧压下了火气,接过了后胜手中的这封信仔细的阅读了起来。
看着看着,齐王建脸上的怒气渐渐的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则变成了一脸的郑重。
在看完这封信之后,齐王建忍不住开口对着后胜说道:“这封信后卿应该已经看过了吧?”
后胜点了点头,苦笑道:“臣就是因为看过了这封信,知道信上面所写的事情,所以这才第一时间进宫求见大王,希望能够让大王做一个决断。”
齐王建点了点头,似乎对于后胜的这个回答非常的满意,于是又继续朝着后胜问道:“既然如此,那么后卿觉得匡梁在信上说的这个判断是否属实呢?”
后胜装模作样的想了一下,随后对着齐王建说道:“大王,臣觉得匡梁这个人素来做事十分沉稳,应当不至于、也没有那个胆量向大王说谎。”
后胜当然是选择相信匡梁的,因为匡梁实际上就跟后胜是穿一条裤子的,说是后胜的人也不为过。
如果不是因为匡梁这么多年来一直始终如一的巴结后胜的话,那么匡梁打输了这么多场仗早就应该被撤职了,又怎么可能仍旧以齐国大司徒的身份成为这一次齐军的统帅呢?
齐王建在听到了后胜的这个回答之后,眉头深深的皱了起来,过了好一会才面带忧虑地说道:“没想到赵王竟然如此的大胆,想要冒天下之大不韪直接吞并魏国。这倒还真的是寡人一直以来完全都没有想过的事情。”
后胜点了点头,开口说道:“大王,若是魏国被灭的话,那么整个战国局势就要发生天翻覆地的变化了,臣以为大王必须要对此作出应对才是。”
齐王建点了点头,开口道:“那后卿先说说,寡人应该要做出什么样的应对呢?”
毕竟这阵子齐王建的心思完全都放在了女人身上,所以一时间自己还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再说了,国君本来就是做决定的,如果什么事情都要国君来想办法解决,那么要这么多大臣来干什么用?
后胜想了想,又继续对着齐王建说道:“是这样的,臣觉得大王应该速速联络其他诸国的国君,告诉他们信中所发现的这个事实。然后联合诸侯一起共同反对赵国对魏国的无理吞并!”
齐王建凝神想了一会,缓缓开口说道:“后卿啊,其实这个时候才去做这个打算,或许已经来不及了。”
后胜闻言就是一愣,忍不住开口对着齐王建说道:“大王何出此言呢?”
齐王建摇了摇头,沉声说道:“赵王此人寡人还是了解的,从来都是谋定而后动,而且其人擅长合纵连横,即便是要消灭魏国,赵王恐怕也不会自己吃独食,而是会选择寻找其他的国家作为帮手。”
后胜点了点头,有些明白了齐王建的意思,说道:“所以大王是会认为这一次赵国会寻找楚国作为帮手吗?”
齐王建点头道:“没错,寡人觉得事情的真相应该是如此,毕竟楚国和魏国之间的战争至今都还没有结束,楚国人是不可能放过这样一个机会的。而且寡人还觉得,或许不仅仅是楚国,很有可能连韩国也已经加入到赵国的那一边了。”
后胜一听到齐王建这番话之后,整个人的脸上不由得露出了惊讶的表情,下意识的抬高了音量:“连韩国都已经加入到赵国那一边了?如此一来的话,魏国恐怕就真的危险了!”
要知道在后胜事先的预想之中,如果仅仅是赵国一个想要让魏国灭亡,那其实还是很有难度的,因为其他的各个国家不会这么轻易的答应赵国灭亡魏国的企图。
但是现在赵国居然拉上了楚国和韩国两个国家作为帮手的话,那么事情就完全不同了。
赵国的力量更强,而反对的力量更弱,此消彼长之下,想要反对赵国的难度无疑就更大了不少。
齐王建揉了揉眼睛,整个人的脸上露出了疲惫无比的神情,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说道:“寡人担心的正是这个。汝想想,如果韩国和楚国真的都已经被赵国拉拢去了的话,那么寡人想要阻止赵国吞并魏国,就只能联合秦国和燕国了。如此一来,胜算真的不大啊。”
后胜一咬牙,说道:“大王,赵国虽强,但若是真的能够集合齐秦燕魏四个国家的力量,未尝就不能够和赵韩楚三国一战!”
后胜之所以如此坚决的反对赵国,当然不是因为他的什么忧国忧民的属性又发作了,只不过是因为这段时间里来自魏国段干子的使者送给了后胜大量的宝物钱财,以贿赂后胜想办法保住段干子。
保住段干子的前提,当然得保住魏国。
齐王建看着一脸坚决的后胜,微微苦笑一声,说道:“后卿啊后卿,汝不要忘赵王这一次的出兵,那可是打着消灭乱臣贼子段干子的名义。在天下人的心中,这赵王可是占据着大义的,若是寡人出手阻止他的话,那么寡人岂不是成为帮助段干子的不义之人了吗?”
后胜闻言眉头一皱,心道这都什么时候了,你这个大王竟然还关注这些东西?
大义不大义这种东西,从来都是拿来骗老百姓的,你怎么也是一国之君了,还信这个?
周朝的大义够重够多了吧,可是那又如何?周天子现在活得特么比任何一个战国的封君都要凄惨,还有哪怕是一丁点先祖的威严吗?
等到赵国真的吞并了魏国的时候,我看你这个口口声声说着大义的大王到时候怎么办!
齐王建从后胜脸色的古怪神色上察觉到了什么,有些尴尬的咳嗽了一声,道:“更重要的是,寡人现在就算是派使者去燕国和秦国的话,路程上也是个问题啊。”
这年头也没有什么手机无线电,像这种通知消息肯定是只能够靠马的四条腿了。
如果说是燕国还好说,毕竟燕国是齐国的邻国,来回也就十天左右的时间差不多了。
可要是秦国的话,那就太远了。
摊开战国地图一看就知道,齐国位于七雄的最东边,秦国则位于最西边,单单是一来一回就要至少一个月的时间。
如果是派出最优秀的骑手去传递消息的话,其实这个时间还能够缩短不少,但问题在于这种国家大事如果不派出个够分量的使者是肯定不行的,可是够分量的使者那一个个平日里都是养尊处优的齐国大臣,根本不可能做到像那些八百里快马骑士一样昼夜兼程,换马不换人的速度。
齐王建叹了一口气,说道:“后卿汝想想吧,这一个月的时间里赵国已经能够做出多少事情了?恐怕到那个时候,魏国都已经完全被赵国给吞并了!”
后胜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想到段干子特地派人送来的那一十二颗闪闪发光的夜明珠,终于还是咬牙说道:“大王,无论如何,这一次也绝对不能够让赵国吞并魏国,否则的话齐国危矣!”
齐王建闻言一愣,有些惊讶的看着后胜,对着后胜说道:“后卿为何……如此坚定呢?”
齐王建是真的有些奇怪,在经历了好几次失败之后,齐王建是发自内心的不喜欢掺和到争霸之事中去了,毕竟这每次打仗提心吊胆的也够烦人的。
事实上就连齐王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另外一个时空之中那可是几十年都没有打过仗的超级老好人啊。
这只能说在某人穿越的蝴蝶效应之后,齐王建那其实不喜欢搞事的性格还是慢慢的将这位齐国国君给“引回正轨”了。
后胜听到齐王建的问话之后目光微微闪烁了一下,但是不管怎么说,后胜肯定是不可能将事情告诉齐王建的。
所以后胜只能够对着齐王建说道:“大王请想想,若是魏国一灭亡,那么赵国会停止继续扩张的步伐吗?不会的。到那个时候,大王觉得赵国会不会将齐国作为下一个目标呢?”
齐王建听了身体突然忍不住一颤。
还别说,这样的可能性……似乎真的不小啊。
齐王建干笑一声,道:“魏国毕竟是七大战国之一,就算寡人不出手,应该也不至于如此轻易的就被灭亡……吧?”
齐王建自己说话的时候都很没有底气。
后胜目光炯炯的盯着齐王建,沉声道:“不,大王的心里应当很清楚,这一次若是没有他国援手,魏国必亡无疑!”
说着后胜直接站了起来,将下摆一拉,整个人单膝跪地:“臣请大王为了齐国千万子民,务必要救魏国这一次!”
齐王建看着后胜,脸庞之上诸多复杂神情闪动。
过了半晌之后,齐王建才幽幽的叹了一口气。
“罢了罢了,汝立刻去选调人手,用最快的速度出使秦燕两国吧。只希望……还来得及吧。”
后胜闻言大喜过望,忙道:“大王英明!”
第755章 心塞的义渠胜
就在段干子,忙着带领着魏国的王后和太子,以及众多魏国大臣,军队公族等等所有人来一次大搬家的时候,远在千里之外的陇东高原之上,也有另外一个国家的统治者正在率领着自己的子民们忙忙碌碌的搬着家。
“真的要弃城?”义渠胜看着身边的李牧,脸上满是恳求的神色。
现在的义渠胜脑袋上带着一顶王冠,但是这种王冠并不是华夏诸国那种有冠冕的类型,而是看上去好像一个黄澄澄的头箍。
李牧哼了一声,对着义渠胜说道:“汝的部队士兵全部都是骑兵,难道汝想指望这一两万骑兵守城来抵挡秦国人十万军队的攻击吗?如果是这样的话,明年吾会记得替汝上香的。”
义渠胜闻言一滞,随后十分勉强的笑了一下,对着李牧说道:“你不是赵国鼎鼎大名的新一代中生代大将军吗,怎么连这么一点办法都没有?”
李牧哼了一声,对着义渠胜说道:“别说是大将军,就算是大战神那也要依据战争的规律办事,如果用骑兵来守城这种违反规律的事情打仗的话,这样的行为根本就和找死没有任何的区别。”
义渠胜长叹了一声,脸上带着几分哀痛的神情:“可怜啊,我刚刚建造到一半的宫城,就这样被舍弃了。”
李牧看了义渠胜一眼,脸庞上是毫不掩饰的鄙夷神色:“吾听说汝把汝从那些乌孙人月氏人和匈奴人处所抢来的财宝,通通都拿来修建汝的宫城了?”
义渠胜哈哈一笑,说道:“那是自然,不然的话别人怎么知道本王是一个有钱的男人?本王可做不到像你们华夏人一样,将这些财宝埋在地底下几百年都拿不出来见人。”
李牧叹了一口气,对着义渠胜说道:“如果汝能够将这些财宝一部分拿来重赏汝的勇士,一部分用来购买粮食,最后一部分用来改善义渠国之中子民生活的话,那么或许吾还真的可以尝试一下坚守义渠城。”
“那怎么可能?”义渠胜明显被李牧的言外之意给刺痛了,有些愤怒的叫了起来:“他们都已经分到了他们所应该拥有的那一部分,而剩下来的这一部分理所当然的属于我这个大王,否则的话要是本王把所有东西都分出去了,那么我这个大王当着又有什么意思呢?”
李牧看着义渠胜一眼,没有再继续说话的意思。
而在李牧和义渠胜的面前,成千上万名义渠国的子民们正在川流不息的离开这座城市,朝着西北方而去。
这已经是搬迁行动的第三天了,预计到今天晚上,所有的义渠城居民就会全部离开,在这里留下一座真正意义上的空城给秦国人。
要理清眼下这些事情,那还要从去年说起。
在去年针对着河西走廊的试探性进攻之中,由于李牧突然要南下参加对秦国方面的作战,因此义渠胜就只能够率领着自己麾下的一万骑兵,在贺兰山和祁连山之间继续寻找猎物了。
必须要说的是,义渠胜的运气显然是非常不错的,或者说匈奴和乌孙人的运气太差了一些也可以,他们不但没有抓到义渠胜的踪影,反而被相对来说力量比较弱小一些的义渠胜抓住了几次机会,狠狠的打了几次大胜仗。
如此一来,数以万计的牛羊就落入了义渠胜的手中,与此同时义渠胜还获得了一大批的奴隶和战俘,当然还有不可缺少的众多金银珠宝等战利品。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义渠胜在冬天即将到来的时候就离开了这片草原,兴致勃勃的带着自己的众多战果回到了义渠城之中,开始了对义渠城的扩建。
由于义渠城从小的时候曾经在咸阳当过一阵质子,因此他也是亲眼见证过咸阳城的繁华,这种繁华让义渠胜非常的向往。
当然了,这个时候的咸阳城相对于邯郸、临淄、陶邑、大梁等等中原大城来说,其实还是差点样子,充其量也就只能算是战国时代的二线城市。
但就是这样的二线城市,对于义渠胜这个草原土包子来说那也是属于非常非常具有震撼力的。
如果说那些还只是尘封的记忆,那么当年前义渠胜走了一趟邯郸,亲眼目睹了邯郸的繁华以及邯郸宫城是如何的高端大气上档次,义渠胜完全震惊了。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在义渠胜回到义渠城之后,二话不说立刻就开始了对自己工程的修建拓建。
义渠胜也算是有自知之明的人了,他觉得修一座邯郸这样的城市估计这辈子是没希望了,如果可以的话,义渠胜希望让自己的义渠城变得和咸阳城一样气势非凡。
虽然说义渠胜的心中也非常的清楚,像这样的梦想那可不是一时半刻就能够实现的,但是人总是要有一个梦想的,不是吗?
至少从现在来说,义渠胜自己还是非常享受为了这个梦想而奋斗的过程的。
通常来说,像这种扩建的工程,那都应该是在春天开始之后才进行的。
但是义渠胜不一样,他手中的战俘和奴隶多呀,冬天也照样是开工不误,反正死多少都无所谓,多死点还能够节省点粮食不是吗?
所以在整整三个月的冬天过去之后,这个义渠城的王宫翻修工作已经走上了正轨,开始显得颇具规模了。
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义渠城有些心疼的发现,由于自己的要求实在是有点高,因此他在去年征战之中所得来的那些钱财已经开始不够了。
毕竟对于草原上的子民来说牛羊才是真正的财产,像金银珠宝这种贵重但是毫无意义的东西只能够从草原上的贵族处抢到,平民是根本没有的。
于是乎,再一次缺钱的义渠胜让人找来了李牧,准备和李牧再次北上在河西走廊处大干一场,好多抢一些财宝,继续自己修建一座金碧辉煌义渠城的伟大梦想。
而从李牧自身来说,由于李牧的特殊地位,因此赵国总部在做出什么决策的时候都会将抄送一份给李牧。
所以李牧心中非常的清楚,很可能在今年之内赵国除了中原方向讨伐魏国的战争之外,应该是没有别的战事发生了。
如此一来的话,李牧所率领的赵国边骑军团自然也就闲了下来。
以李牧的性格来说,闲下来可不代表着就要无所事事,相反的是这位赵国北方经略使理所当然的就再一次的捡起了自己对河西走廊的那个“两翼齐飞”的经略计划。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牧和义渠胜两个人可以说是一拍即合。
于是李牧立刻就赶往了义渠城,准备和义渠胜商量接下来如何对河西走廊进行征伐的事情。
但是李牧才刚刚到达义渠城,另外一个消息就同时传来了。
很显然,想要趁着赵国主力部队忙于征战中原而搞一些事情的人可并不仅仅是义渠胜和李牧而已,秦国人同样也盯上了这个机会,觉得是时候借助这样的一个机会来干掉义渠国,收复这片独立不久的土地了。
于是乎,义渠胜原本打算继续攻击河西的计划不得不胎死腹中,年轻的义渠国必须将所有的精力用来应付秦国人的这一次进攻,毕竟这很有可能关系到义渠国的生死存亡。
秦国人能够灭亡义渠国一次,那就有可能再灭亡义渠国第二次,这是无可置疑的事情。
以义渠胜现在的实力来说,他的义渠国显然还远远不是秦国这个庞然大物的对手。
义渠胜自己对此自然也是心知肚明,因此理所当然的就把宝压在了李牧的身上。
对于李牧的才能,义渠胜可以说是心知肚明毫不怀疑的。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义渠国能够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这里面李牧的影响其实还是很大的。
如果不是李牧三番两次的南下打败了秦国,秦国也不可能被迫承认义渠国独立,如果不是义渠胜一直以来跟随在李牧身边征战而学会了不少东西,义渠骑兵也未必能够在去年的大草原上纵横来回,视乌孙和匈奴两大部族于无物。
更何况在李牧的身后,还有一个强大得让这整个天下都为之颤栗的超级强国——赵国!
在看到包括秦国国君在内的所有人毕恭毕敬的朝着赵丹行礼的场景之后,义渠胜就深深的明白了一点,那就是只要抱紧赵国的大腿,就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伤的了自己和义渠国!
然而让义渠胜失望的是,在他向李牧提出希望能够得到来自赵国骑兵的援助之时,却被李牧十分干净利落的拒绝了。
“秦国现在可是我们赵国的盟友国,才没有得到大王的虎符之前,吾是不能够擅自调动兵马和秦国作对的。”
顿了一顿之后,李牧又继续说道:“不过吾已经向邯郸派去了加急信使,最多十天时间左右应该就能够获得回信了。汝放心好了,大王应该是不会同意吾派遣部队南下救援义渠国的。”
义渠胜张大了嘴巴,听得一愣一愣的,好半天之后才忍不住叫了起来:“你说什么?你说你们赵国大王一定不会派遣部队前来救援本王和义渠国了?”
李牧用关爱智障儿童的眼神看了一眼义渠胜,然后说道:“那是自然,难道还要吾告诉汝吗?至少现在,赵国没有和秦国翻脸的理由和借口。”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在李牧的建议下,义渠城不得不选择了战略性撤退。
对于这样的一个结果,义渠胜无疑十分的心塞。
但是好在李牧也是一个非常会安慰人的家伙,所以他又继续对着义渠胜说道:“放心吧,虽然说从纸面实力上来看汝的义渠国完全就是一群渣渣,想要打败秦国根本就是一点机会都没有。但是只要有吾在的话,至少这一战,秦国人应该是不会占到太大便宜的。”
义渠城满面笑容,嗯嗯的应了几声,随后突然觉得有些不对。
话说李牧这段话根本就不是在夸义渠胜和义渠国,对吧?
但是李牧有一点说的是没有错的,那就是到了现在这个时候,义渠胜的确毫无选择,必须要将自己和整个义渠国的命运都压在了李牧的身上了。
因此义渠胜不由得对着李牧说道:“现在搬家也搬得差不多了,那么接下来又应该怎么办呢?”
李牧的嘴角露出了一丝神秘莫测的笑容。
“是时候让秦国尝一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