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国赵为王-第2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斯看上去显然有些激动,脸颊都有些发红了,毕竟一直以来都只能够带着耳朵却用不上嘴巴的感觉实在是让人难受,这可是他第一次发言、也是第一次参与到赵国的军机大事之中来啊!
  李斯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对着赵丹说道:“大王,在臣看来,这其实是一个大好机会啊!”
  赵丹的脸色微微一动,道:“什么样的大好机会?”
  李斯脸色一正,沉声道:“一个灭亡魏国的大好机会!”


第742章 不得人心的李斯
  “大好机会?”
  一听到李斯的这番话,在场的赵国大臣们不免瞬间就有些蒙了,纷纷向李斯投去了疑惑的目光。
  但是赵丹却并没有这么想,恰恰相反的是,赵丹的眼睛反而亮了起来,整个人看上去似乎提起了不小的兴致,对着李斯说道:“李卿,汝且说说,究竟是如何一个灭亡魏国的方法?”
  李斯有些激动地说道:“大王请想,如今的魏国由于段干子弑君的缘故,其国中必定是人心浮动极为不安。大王作为天下霸主,又乃七国之盟主,理所当然的要对段干子这般行为进行纠正并彻底的消灭段干子这个可耻的叛徒。”
  “因此,大王完全可以用诛杀逆贼段干子这个大义名分出兵,随后命大军行吞并魏国之实便是!”
  李斯的话音一落,大殿之中的其他赵国大臣们脸上不由的都露出了震惊的神色,看着李斯的眼神顿时都开始有些不对了。
  要知道无论是赵胜也好廉颇也罢,他们的计划要么就是想要得到名声,要么就是想要得到魏国的土地。
  李斯倒好,提出来的意见不但想要得到名声,而且还要将偌大的魏国连根拔起,彻底消灭!
  赵胜忍不住开口对着李斯说道:“李卿,汝年纪轻轻没有经验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毕竟是在商议军国要事,汝可不能如此在大王的面前信口开河呀。”
  赵胜的这番话,一半的确也是有着好言相劝的意思,另外也不乏敲打和警告,意思就是虽然大王允许你参与到了这个讨论之中,但是你毕竟资历太浅年纪太轻而且能力也不够,还是乖乖的闭嘴,让我们这些成熟的、有能力的人来解决这件事情就行了。
  但是李斯自从成为中尉到现在已经当够了木头人,等了不知道多久才等到这样一个发言的机会。
  李斯的心中非常的清楚,自己能否摆脱掉如今身上这个代理中尉的头衔,并且能够让自己真正的获得和其他六名赵国重臣一样参与到讨论军机大事之中的权力,完全就在今天的这一次赵丹破天荒赐予的开口机会了。
  在这样的机会面前,不要说是区区的相邦赵胜,就算是李斯的亲爹和祖宗们在这里对李斯厉声呵斥,那李斯也同样要把自己心中的这番话说出来,让所有人都知道我李斯完全有能力成为这赵国政坛之中的重要一员!
  一想到这里,李斯整个人突然变得沉静了下来,朝着赵胜微微一笑,不急不忙的反问道:“李斯不才,在此想要请问平原君一句,不知道平原君究竟是如何认为李斯的意见不合适呢?”
  一旁的郑朱皱了皱眉头,说道:“李卿,如果大王真的出兵以帮助魏国讨伐乱臣贼子的名义来攻伐魏国,并且将一路上所有的魏国土地收入囊中,以如今我国兵力的强盛那的确是可以做到的事情。可是问题在于,汝如何能够保证其他的国家就会一定会对此袖手旁观,任凭我国吞并魏国呢?若是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汝的这个意见便是误国之谈!”
  郑朱的最后一句话对李斯提出了非常严厉的指责。
  正所谓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同样没有无缘无故的恨,郑朱之所以跳出来质疑李斯,自然是有其原因的。
  李斯作为赵国中尉,本身的职能就是负责对官员的考核,凭借着考核决定官员们晋升还是降职,通俗的说就是掌控着人事权,相当于后世的吏部尚书。
  但由于赵国的人事权一直以来都被历代君主的亲自掌控和过问,所以很多时候中尉只是负责上计考核并且上报,然后由赵国君王亲自作出决定,如此一来自然便没有了后世那种号称“天官”,甚至能够和内阁分庭抗礼的声势。
  不过好在由于上一任司寇赵豹犯下大错的缘故,现任国君赵丹将原本属于司寇的对官员监察的权力移交给了中尉所属。
  所以现在的中尉部门如今不但使负责监督官员的平日里的施政和不法行为,同时还负责对官员的年度表现进行考核。
  简单的说,原先的中尉就是考试时候的监考老师,专门负责监督赵国官员们考试(秋季上计)时的情况,然后将试卷上交给君王,由君王负责给试卷评分。
  而现在当司寇所属的权力被移交过来之后,赵国中尉除了上计考试的时候负责监考之外,平时也同样承担了班主任的责任,可以对不合格的官员学生们进行惩罚和监督,可以说权力有了不小的提升。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李斯自然是信心满满想要放开手脚大干一番,正好迎来了秋季上计,于是李斯就用无比的热情投入了其中。
  要知道李斯作为一个法家官员,那可是非常重视这种规章制度的考试,他不但对自己非常狠,对别人更是十分的严格。
  李斯的前任李伯原本就是一个严格而著称的官员,但是李斯其人的严厉甚至还完全在李伯之上,让赵国官场上下大感吃不消。
  比如说在这一次上计之中,郑朱所负责的大行所属竟然有整整十六名官员因为上计不合格而被降职或者辞退,另外有三十七名官员因为成绩处在危险线之内而遭到了警告(两年被警告则降职,三年被警告直接辞退),这数量是往年的三倍之多。
  郑朱作为赵国重臣自然是有些渠道的,事先就探知了这样的结果,于是便秘密上门拜访李斯,想要让李斯高抬贵手,放郑朱属下的那些官员一马,好让郑朱负责的大行部门在这一次的上计之中成绩不会太难看。
  然而李斯毫不犹豫的就拒绝了郑朱的要求,十分坚决的坚持了原先的上计成绩,完全没有丝毫的改动。
  上计结果出来之后,郑朱所在的大行部门毫无疑问的在七大重臣负责的部门之中垫了底,遭到了赵丹的点名批评,郑朱由此自然是对李斯非常不爽。
  要知道秋季上计才十月二十五日才结束,也就是刚刚过去没有几天的事情,郑朱心中的火气这时候还根本没有散去,找李斯的麻烦就是必然的事情了。
  对于郑朱的厉声责问,李斯看上去一点都不担心,整个人似乎已经开始习惯了在这种场合发表意见的感觉,说话的时候也自如了不少。
  “郑卿此言,虽然听起来似乎是有些道理,但若是站在全局的角度上来看,却又未免过于片面了一些。”
  这个反驳自然是让郑朱气得满脸通红,要知道郑朱负责赵国外交工作也有二十来年了,也算得上是赵国的老外交官了,自认为也是如今大陆上鼎鼎大名的纵横家了。
  可现在就是这么一个年纪比郑朱年轻了几乎整整一代的小辈嘴里口口声声的说郑朱看外交问题过于片面,这如何能让郑朱忍受得了?
  郑朱当即就开口对着李斯喝道:“李卿,汝竟敢在大王面前如此狂言!若是汝这次说不出个好歹来,吾便要请大王治一治汝这信口开河之罪!”
  坐在王位之上的赵丹皱了皱眉头,适时的开口道:“好了,都不要吵了,都是寡人和赵国的重臣了,还在这里吵吵嚷嚷,成何体统!”
  看到两人都闭上了嘴巴之后,赵丹又沉声对着李斯说道:“李卿汝有话就好好说,不要说其他的东西了。”
  看上去似乎是在责怪李斯,但实际上却有些保护李斯在内,毕竟这话都没说呢就和赵胜以及郑朱都吵过了,等到话说完了,岂不是把所有人都得给得罪光了?
  说实话,这也是法家官员们的通病,那就是非常非常的容易得罪人。
  法家官员们极其重视规章制度和皇帝的法令,通俗的说就是喜欢当皇帝的忠狗,甚至不惜为了皇帝而和那些同为官员阶层的其他赵国官员们为敌。
  这就导致同僚们往往都会对法家官员的观感都非常的差,一旦有机会便会对这些法家官员们群起而攻之,力求搞倒搞臭。
  只要翻翻史书就会发现,像什么李斯晁错张汤桑弘羊这些法家代表人物基本上都是如此,活着的时候不被同僚待见,只要被君王所放弃就只能是必死无疑了。
  虽然说李斯和郑朱的矛盾现在肯定还没有到那一步,但是赵丹也并不希望自己的大臣搞得你死我活的那个地步,所以才特地说话警告了李斯,就看他自己能不能够体会了。
  李斯听到赵丹的话之后应了一声,也不知道有没有听懂,立刻十分恭谨地说道:“大王,臣刚才之所以那样说,其实是有原因的。臣的想法其实非常的简单,的确现在我国虽说是非常强盛,但也并不足以独立灭亡魏国。可是……若是大王联合其他国家,趁着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一起攻击魏国呢?”
  李斯的这番话一说出来,整个大殿之中顿时就是一片安静。


第743章 赵丹的真正计划
  李斯这番话一说出来,赵丹就能够十分明显的感觉到在场的气氛发生了变化。
  无论是赵胜也好郑朱也罢,又或者是其他在场的赵国诸多文文臣武将们,此时此刻都不约而同的产生了一个念头“对呀,之前怎么就忘了这回事呢?”
  一直以来,赵国的策略不都是联合其他国家来以多打少吗?既然这样的话,那么在这一次面对魏国的时候,又为什么不能够用上这样的策略呢?
  李斯看到诸位在场之人全部都是一脸若有所思的表情,心中也是暗自高兴,知道自己的表现基本上算是成功了。
  于是李斯顺势又再加了一把火,对着在场的人们说道:“诸位不妨想一想当年五国伐齐的故事,既然五国伐齐能够成功的话,那么如今联合其余诸国灭掉魏国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赵丹听到这里,脸上终于第一次露出了笑意。
  原因也非常的简单,因为李斯所说的,正和赵丹脑海中所想的完全不谋而和。
  赵丹之所以如此精心策划了一个针对魏王圉的暗杀阴谋,当然不是仅仅简单的暗杀掉一名敌国国君。
  毕竟国君这种东西只要杀掉一个还会再有一个,那是根本杀不完的。
  赵丹之所以冒着如此大风险同意这个计划,让胡衣卫启动对段干子的说服和对魏王圉的毒杀,就是要利用魏王圉死后讨伐段干子逆贼的这个大义名分来对魏国进行吞并。
  为什么是魏国?一来是因为段干子完全拥有杀死魏王圉的动机,而来是因为魏国的特殊情况导致魏王圉死后不会有任何人是段干子的对手——谁也不会觉得一个十岁的太子能够对付拥有两万陶邑守军指挥权的段干子。
  根据胡衣卫的密报,魏王圉之所以突然在元旦晚宴上对段干子发难,未尝就没有担心段干子小舅子兵权的缘故。
  魏王圉原本打算在擒下段干子之后再命人拿下段干子的小舅子陈林,但可惜魏王圉终究棋差一着,没有想到其实还有赵国的胡衣卫在暗中帮助段干子,这才最终丧命。
  从始至终,赵丹就没有想过要独吞魏国。因为历史已经证明了,像齐国独吞宋国那样的行为只会招来其他诸国的群起而攻之,吃独食只能是死路一条。
  在不吃独食的情况下,有没有能够一举灭掉一个大国的方法呢?
  答案是有的,这就是当年的五国伐齐。
  在当年的五国伐齐之中,其余的六个国家(楚国中途背叛了和齐国的联盟)对齐国来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大瓜分,如果不是因为有着田丹这个家伙为齐国续了命,那么齐国这个一度是战国第一强国的霸主国应该早就在三十年前突然死亡、彻底灰飞烟灭了。
  当然啦,赵国也可以走另外一条路,那就是当年秦国的路。
  秦国的路就是一路东出,东出,再东出,然后就赢了。
  考虑到地理因素,赵国如果想要走秦国那种路,难度要比历史上的秦国大了太多,因为秦国向东攻伐灭六国的过程之中完全不需要顾及自己的后路,无脑东进就行了。
  但是赵国如果这样做的话,那就必须要面临多线作战的现实,没多一条战线就意味着赵国的力量被削弱一分,也就意味着赵国失败的风险会增大一分。
  所以赵丹觉得即便是现在的赵国已经拥有了当世第一的武力,也不应该去照搬秦国在历史上的那个道路。
  就算是以史为镜也要讲究一个因地制宜,不能一味的生搬硬套,这只会让赵国陷入死路一条。
  要走有赵国特色的统一华夏道路,这是赵丹在穿越后到现在经过五年的思考之后所得出来的结论。
  而联合其他国家灭掉魏国,就是赵丹对于这条道路的第一个尝试。
  不灭国,谈何统一?
  赵丹敲了敲桌子,将众人的视线都吸引到了自己的身上,这才缓缓的开口说道:“李卿所言深得寡人之心,寡人打算和韩国楚国一同发兵魏国,以诛灭乱臣贼子段干子的名义,行瓜分魏国之实!”
  由于赵国的不断胜利和领土的不断向东南方向扩张,原本接壤的魏齐两国如今已经被赵国的领土所隔断,魏国现在仅有的三个邻国分别是赵国韩国和楚国,所以赵丹才会将合作的目标定在韩国和楚国。
  在场的赵国大臣们听到了赵丹的这番话之后又是一阵短暂的安静,虽然说他们心中也非常的清楚赵丹的话说出来之后基本上就已经是最终决定了,但是这些大臣们毕竟还是有些操守的,心中有些担忧还是必须要说出来的。
  郑朱就开口说道:“大王,不是臣想要故意抬杠,但是大王难道没有想过,即便是联合韩国和楚国两国之力,那也未必就能够一定灭掉魏国啊。毕竟还有秦国,齐国和燕国,而三国一定都不会袖手旁观的。”
  这其实也是一个问题,虽然说现在赵国的确是非常强大的,但是考虑到韩国和楚国其实也并不算是强国的这么一个现实,如果是赵韩楚三国联盟对阵其他四国的话,虽然说看上去赢面的确不小,但是只要打成持久战,即便是赢下战争也并不能够保证就一定可以吞并魏国。
  赵丹点了点头,对郑朱的意见表示了赞同,然后做出了自己的回答。
  “郑卿的顾虑寡人也是清楚的,但是郑卿不要忘了,这一次寡人是以什么名义出兵的?寡人出兵可是为了诛杀乱臣贼子段干子,还魏国一个朗朗乾坤啊!诛杀乱臣贼子天下理当共为之,所以说寡人决定遍邀天下诸国国君,共同发兵讨伐段干子!”
  赵丹说完了这番话之后,笑眯眯的对着面前的郑朱说道:“现在郑卿应该明白寡人的意思了吧?”
  郑朱脸上露出了惊讶和恍然大悟的表情,道:“臣的确明白了,大王果然高见!”
  说白了,赵丹这一次要组织的并不是一次三国伐魏,而是包括了战国七雄之中其他所有六国在内的六国伐魏!
  赵丹对着郑朱点了点头,笑道:“这就是寡人为什么要让韩国和楚国入伙的原因了,如果只有赵国独自一个国家想要占领魏国的话,那么六国联军齐聚的时候非常容易就被别人看得出来。但是如果韩国和楚国也同时占领了魏国土地的话,那么剩下的三个国家就会觉得……”
  赵丹说到这里,刻意的停顿了一下,看了一眼郑朱。
  郑朱连忙接着说道:“这样一来的话,齐燕秦三国就会觉得大王和韩楚两国一样,都是借着征伐段干子的机会悄悄的夺取一些魏国的领土,这种行为在过去其实是经常发生的,因此就不会对于这样的行为过于警惕。”
  “如此一来的话,只要整个事情足够的顺利,那么等到齐国燕国和秦国发现情况不对的时候,魏国的国土基本也被瓜分得差不多了。到了那个时候,就算这三国有意出兵相助,也已经改变不了魏国将要被灭亡的现实了!”
  经过这么一番解说之后,在场所有的赵国大臣们都已经彻底的听明白了。
  廉颇把手一拱,心悦诚服的对着赵丹说道:“大王这一计果然绝妙,老臣佩服!老臣愿意作为这一次出征主将,为大王征服魏国领土!”
  既然已经确定了出兵的事情,那么接下来的关键问题自然就是要决定这一次出兵到底是由谁来担任主将了。
  在接连两次在主将之位的竞争失败之后,廉颇对于主将位置的渴望显然是非常强烈的。
  而且廉颇又刚刚经历了一次战败,因此急切的盼望自己能够再度取得一场胜利来洗刷耻辱。
  而在另外一边,廉颇的老对头庞煖一看到这个情况心中知道这一次也是不争不行,立刻就站了起来对着赵丹说道:“大王,臣虽不才,但也愿意为大王解忧。请大臣让臣率军出征魏国!”
  顿了一顿之后,庞煖似乎还担心自己说话的说服力不足,于是又特地补充了一句说道:“大王,上一次的对魏战争就是臣所负责指挥的,臣对于魏国亦是十分了解,这一次肯定不会让大王失望。”
  对于庞煖的说法,廉颇的盟友虞信立刻就表示了疑问:“庞卿,吾如果没有记错的话,上一次战争之中正是因为庞卿迟迟无法突破魏军主力的防线,这才导致了整个战局一度危如累卵,有了失败的迹象。若不是因为上党郡之中的军民们奋勇作战的话,那么整个战争事态难料啊。”
  很显然,到了这种刺刀见红的时刻,大家也是不会再有任何客气,开始了一番唇枪舌剑。
  这个主将之位可就代表着无数军功啊,而且还是灭掉魏国这么一个强大国家的军功,这时候谁要是不争上一争,那就太蠢了。
  理所当然的,庞煖的唯一盟友赵胜自然也就开口了:“虞卿的这番话也是很有意思,如果吾没有记错的话,庞清可是胜利的击败了魏国人,然后又包围了齐国人迫使齐国人求和,接下来又南下攻克了陶邑。以这个情况来说,说庞卿是一个胜利者应该不过分吧?不用胜利者来担当主将之位,难道还要用失败者来出任主将不成?”
  眼见两边说话的时候火药味越来越浓,赵丹终于咳嗽一声,用手指用力的敲了一下桌面,终结了双方的争吵。
  “行了,汝等都不要继续争吵下去了。这一次出战的主将和副将人选寡人都已经有了主意,而且不会更改了。”
  听到赵丹这么一说,所有人立刻就安静了下来,将目光移到了赵丹的身上,等待着赵丹宣布他的最终决定。
  赵丹的目光在大殿之中群臣的身上移动着,最后落在了廉颇的身上,说道:“武信君,寡人非常能够理解汝的求战之心,寡人这里也可以向汝保证,下一次对外征伐战争汝一定是主将。但是这一次,为了不让秦国燕国和齐国察觉到寡人有吞并魏国的心思,汝这个寡人手下的第一大将还是不要出战了。”
  老廉颇的脸上明显的愣了一下,露出了失望的神色。
  但是很快的廉颇就释然了,对着赵丹行了一礼,说道:“大王既然已经做出决定,臣自然不会有任何异议。”
  毕竟廉颇刚才也十分清楚的听到了赵丹不派自己出战的理由,并不是因为忌惮自己或者是别的什么,而仅仅是因为担心其他几个国家起疑心罢了。
  而且赵丹已经将下一战的主将职位承诺给了廉颇,以赵丹的地位是断然不可能在这种众人都在场的情况下说谎的。
  因此廉颇虽然心有不甘,但是也还算可以接受。
  “只是便宜了庞煖这个家伙……”
  而在另外一边,赵胜和庞煖对视了一眼,两人的脸上都是止不住的喜悦之情。
  他们居然已经又一次的压倒了廉颇,连续第三次从廉颇的手中抢到了主将之位!
  难道说,大王真的已经对廉颇产生了忌惮,不再打算让廉颇出任重要职位了?
  至于下一战的主将这种承诺,听起来就很不走心啊。说得难听点,就现在这个情况,谁又能保证下一战开战的时候廉颇还是这七重臣之一呢?
  然后下一刻,所有人就听到赵丹说道:“寡人这一次准备以南军中郎将乐乘作为主将,以北军中郎将剧辛作为副将,共同出征魏国!”


第744章 郑朱使韩
  新郑。
  韩王然坐在王座之上,饶有兴致的看着面前的郑朱:“郑卿,是什么风把汝从邯郸吹过来的?”
  韩王然脸上的表情看似轻松,但实际上心中却是有些紧张,甚至还有那么一丝丝的担忧和恐惧。
  要知道郑朱可是赵国重臣,如果说没有什么重要事情其实是很少出动的。
  况且如今已经是冬天了,这天寒地冻不利出行的季节,郑朱作为堂堂的赵国重臣不呆在邯郸,跑来新郑是干嘛来了?
  难道说是因为赵王对之前一战之中韩国突然背叛的行为感到不满,所以特地命人来训斥韩王然?
  这还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要知道秦王稷当年就经常这么干。
  在长平之战前,由于韩魏联军屡次被击败,韩国包括宜阳在内的大片领土被秦国夺取,因此韩国不得不依附于秦国,当了秦王稷的小弟。
  秦国的小弟可不好当啊,那时候的韩王然但凡有一点事情做得不和秦国人的心意,秦王稷就会从咸阳派来使者对韩王然进行喝斥和威胁。
  一个使者就能够对韩王然吆五喝六,偏偏韩王然还得客客气气甚至低三下四,几乎就是唾面自干这个成语的完美体现。
  这无疑是让韩王然大失颜面的事情,甚至一度在其余诸国之中沦为笑谈。
  在长平之战的关键转折点野王城一战的时候,韩王然之所以授意靳黈在战斗中突然背叛秦军给司马梗反手一击,这些往事多少也是有一定影响的。
  想到这里,韩王然的脸上不由得露出了一丝苦笑,心道这还真是现世报来得快,想不到仅仅五年之后,寡人又要迎来另外一位霸主君王使者的当面斥责了吗?
  然而郑朱一开口就让韩王然感到意外:“回大王,外臣此次前来,乃是因为有一桩天大的大好事要告知大王!”
  “天大的大好事?”韩王然闻言一愣。
  寡人刚刚才捅了赵国一刀,而且差点就把赵国给捅死了,结果这才没几个月赵国不但不记仇,反而还要巴巴的来送一件天大的好处给寡人?
  如果不是已经和郑朱见面多次,韩王然几乎都要怀疑自己面前站的可能是一个假的赵国使者了。
  韩王然咳嗽一声,道:“郑卿,究竟是何事啊?”
  郑朱看了一眼坐在韩王然左右两侧的冯亭和靳黈,然后开口道:“大王,此事十分隐秘,所以……”
  韩王然摆了摆手,道:“郑卿尽管道来便是。”
  郑朱点了点头,道:“大王应该已经知晓魏国陶邑之中发生的事情了吧?”
  韩王然唔了一声,突然明白了什么:“赵王打算出兵魏国?”
  “正是!”郑朱正气十足地说道:“回大王,吾王准备出兵十万,以消灭段干子这个乱臣贼子,还魏国和天下一个朗朗乾坤!臣此次前来,便是希望大王能够随吾王一同出兵,共讨段干子!”
  韩王然这才明白了郑朱究竟是为何而来,不由得下意识的松了一口气,兴致缺缺地说道:“郑卿,这便是汝所说的天大好事?”
  郑朱微微一笑,道:“自然并非如此。其实郑朱可以在这里告诉大王,郑朱刚才所说的这些,只是对于其他国家的说法罢了。”
  “对于其他国家的说法?”韩王然仔细的咂摸着这句话,好像明白了什么:“所以赵王的真正意思是……”
  郑朱正色道:“吾王欲请韩王随赵国一同出兵,攻灭魏国!”
  郑朱话音一落,在场的韩国君臣三人同时色变,脸上都露出了震惊的表情,显然根本就没有想到这一点。
  足足过了片刻之后,韩王然才按捺下心中的惊涛骇浪,对着郑朱道:“赵王未免也太过乐观了一下吧,难道他以为凭借着赵韩两国之力,便能够顺利的攻灭魏国不成?”
  郑朱笑了一笑,道:“回大王,其实还有楚国也会参与其中。集合赵韩楚三国之力,加之如今魏国段干子逆臣执政不得人心,想来彻底平定魏国最多不过一年时间即可。”
  韩王然下意识的看了一眼自己左手边的靳黈。
  靳黈会意,沉声开口道:“若是集三国之力而突击,的确是能够在一年之内灭亡魏国。但是难道其他秦燕齐三国会坐视魏国被灭亡不成?”
  当年齐国被灭亡,那是因为所有的国家都能够从齐国的尸体上分一杯羹,根本就没有任何国家会从中作梗。
  可现在能够分到魏国肉吃的只有赵韩楚三个国家,那么吃不到肉甚至连汤都没得喝的秦燕齐不用想都知道是肯定不会同意的。
  郑朱闻言又是一笑,正准备回答靳黈的问题,冷不防旁边一直没有说话的韩国相邦冯亭却沉声道:“所以这一次赵王是打算召集六国联军共伐段干子,对吧?”
  郑朱愣了一下,随后朝着冯亭拱了拱手,道:“华阳君果然高见。”
  靳黈看了看郑朱,又看了看冯亭,脸上带着明显的疑惑。
  韩王然先是一愣,随后眼神大有深意的看了一下冯亭,然后再将目光转回到了郑朱的身上。
  “郑卿,不知这魏国灭亡之后,其领土应当如何分配?”
  这句话一说出来,自然也就代表着韩王然入伙了。
  郑朱似乎对于韩王然的答案并没有任何的意料之外,十分干脆地说道:“若是魏国灭亡,那么颖水以南的鲁阳、昆阳、襄城、召陵以及颖水以北的陈城都归韩国所有。”
  魏王圉思考了一下,发现这些领土基本上都是靠近韩国的领土,面积大约是现在魏国面积的百分之二十几,差不多百分之三十的样子。
  四分之一多些,三分之一不到的魏国土地,这就是赵国给韩国开出来的条件。
  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公平,但其实也是很正常的情况。
  毕竟想要做到完全平分是不可能的,赵国作为带头大哥,拿到手的土地肯定是会比韩楚两国更多的。
  韩王然沉吟片刻,然后开口道:“陈城寡人就不要了,寡人要榆关和林中!”
  榆关和林中,正是不久之前魏国割让给赵国的两座城池。
  这两座城池距离韩国首都新郑只有一天的路程,相当于两把赵国挂在韩国头顶的刀,一旦韩赵开战的话,对于韩国的威胁实在是太大了。
  这也是当时魏国同意割让这里的心机所在,就是希望借此挑起韩赵两国的矛盾。
  和这两把刀比起来,曾经的楚国都城陈城就显得是没有那么的重要了。
  郑朱似乎早就已经料到了韩王然的这个要求,居然一口就答应了下来:“没问题!”
  韩王然闻言不由得笑了起来,正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